三菱可编程控制器基础教育
三菱PLC基础培训电子课件——初步认识PLC

数、PID运算、过程控制、通讯等。
4)使用、编程方便。梯形图( LAD )、语句 表(STL)、功能图(FBD)、控制系统流 程图等编程语言通俗易懂,使用方便。
(5)组成灵活。
所以PLC可以称为全功能工业控制计算 机,是现代工业自动化的三大支柱之一。
图1-3 输出接线例子
3.指示灯(见基本单元面板图1-1)
(1)输入指示灯(IN)——输入端有信号时, 相应指示灯亮;
(2)输出指示灯(OUT)——输出端有输出 时,对应指示灯亮;
(3)动作指示灯:POWER——电源压 下降指示灯;PROG-E——程序出错指示灯; CPU-E——CPU出错指示灯。
⑤为特殊品种区别:D-DC电源输入;A1-AC电源AC 输入;H-大电流输出扩展模块;V-立式端子排的扩 展模块;无记号-AC电源,DC输入,横式端子排。
三、编程软件FXGP WIN—C 使用简介
编程软件FXGP WIN-C能对FX系列PLC的
FX0/FX0S、FX0N、FX1、FX2/FX2C、FX1S、
1.定义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 用而设计的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是 带有存储器、可以编制程序的控制器。
它能够存储和执行命令,进行逻辑运算、顺序 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并通过数字式 和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 程。
2.PLC的控制功能及主要特点
(1)使用于工业环境,抗干扰能力强。 (2)可靠性高。无故障工作时间(平均)数十万
(2)24+为PLC为传感器供电端,严禁作为PLC的供 电端;
(3)PLC输入端子严禁接电源,否则将烧毁PLC。
三菱初级PLC培训教程

第一章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结构及基本工作原理第一节PLC的产生和特点及其应用方向一、PLC的发展史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是在继电顺序控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通用的工业自动化控制装置。
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汽车制造工业竞争激烈,为了适应生产工艺不断更新的需要,在196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首先公开招标,对控制系统提出的具体要求基本为:a。
它的继电控制系统设计周期短,更改容易,接线简单成本低。
b。
它能把计算机的功能和继电器控制系统结合起来。
但编程要比计算机简单易学、操作方便。
c。
系统通用性强。
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根据上述要求,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PLC,并在GM公司汽车生产线上首次试用成功,实现了生产的自动化。
其后日本、德国等相继引入,可编程序控制器迅速发展起来,但是主要应用于顺序控制,只能进行逻辑运算,故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简称PLC。
其定义: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
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及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可编程控制器及其有关外部设备,都按易于及工业控制系统联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PLC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更多地具有计算机的功能,所以又简称PC(PROGRAMMABLE CONTROLLER),但是为了不和PERSONAL COMPUTER混淆,仍习惯称为PLC。
目前PLC已经在智能化、网络化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并且现今已出现SOFTPLC,更是PLC领域无限的发展前景。
二、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功能特点1.逻辑控制 PLC具有逻辑运算功能,能够进行及、或、非等逻辑运算,可以代替继电器进行开关量控制,故它可替代继电器进行开关量控制。
三菱PLC可编程控制器初学者教材

三菱PLC可编程控制器初学者教材plc基础知识:一般来说,PLC分为箱式和模块式,但它们的组成是相同的。
箱式PLC有快速CPU板、I/O板、显示面板、块、电源等。
当然,它根据CPU性能分为几种型号,根据I/O点有几种规格。
模组式plc,有cpu模组、i/o模组、记忆体、电源模组、底板或机架。
无论哪种结构类型的plc,都属于曲流排式开放型结构,其i/o能力可按使用者需要进行扩展与组合。
plc的基本结构框图如下:一、中央处理器cpu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及实现它们之间联系的资料、控制机状态曲流排构成,还有周边晶片、曲流排界面及有关电路。
它确定了进行控制的规模、工作速度、记忆体容量等。
记忆体主要用于存储程式及资料,是plc不可缺少的组成单元。
CPU控制器控制CPU的工作,CPU读取指令、解释指令和执行指令。
但工作节奏是由振动信号控制的。
cpu的运算器用于进行数位或逻辑运算,在控制器指挥下工作。
CPU寄存器参与操作并存储操作的中间结果。
它也在控制器的命令下工作。
箱体式plc的主箱体的曲流排界面,有用于接i/o范本或底板;有记忆体介面,用于安装记忆体;有外设口,用于接外部设备;有的还有通讯口,用于进行通讯。
二、输入/输出模块plc的对外功能,主要是通过各种i/o介面模组与外界联系的。
按i/o点数确定模组规格及数量,i/o模组可多可少,但其最大数受cpu所能管理的基本配置的能力,及受最大的底板或机架槽数限制。
i/o模组集成了plc的i/o电路,其输入暂存器反映输入信号状态,输出点反映输出暂存器状态。
三、电源模块有些plc中的电源,是与cpu模组合二为一的,有些是分开的,其主要用途为plc各模组的积体电路提供工作电源。
同时,有的还为输入电路提供24v的工作电源。
电源以其输入类型有:交流电源,加的为交流220vac或110vac,直流电源,加的为直流电压,常用的为24v。
四、底板或机架大多数模组式plc使用底板或机架,其作用是:电气上,实现各模组间的联系,使cpu能访问底板上的所有模组;机械上,实现各模组间的连接,使各模组构成一个整体。
三菱FN系列可编程控制器PLC学习教程

输入 电压
输入电流
X000 X010
~7
以内
DC24 V
7mA
5mA
输入ON电流
X000 X010
~7
以内
4.5 mA
3.5mA
输入OFF电流
X00 X010 0~7 以内
≤ 1 . 5 ≤1.5
mA
mA
输入阻抗 输
入
X000 X010 隔
~7
以内
离
3.3 KΩ
4.3KΩ
光 电
绝
缘
输入 响应 时间
0~60 ms 可变
殊模块连接,可多达一六个外设.
基本单元也可以像图[b]所示的连接,但这种
连接之后,就不能再直接连接FX二N和FX0N设备了.
FX2N-CNV-IF (转换电缆)
·FX2N用扩展单元、扩展模块 FX2N基本单元 ·FX0N用扩展单元、特殊模块
(不能接FX0N用的扩展单元)
FX2N扩展板
最多不超过8个
约10ms 约10ms 机械隔离
0.3A/1点 0.8A/4点 15VA/AC 100V 30VA/AC 200V
30W
1mA/AC 100V 2mA/AC 200V
1ms以下
最大10ms
光电晶闸管隔离
0.5A/1点 0.8A/4点 12W/DC24V
1.5W/DC24V
0.1mA以下/DC30V 0.2ms以下 0.2ms以下*
使用环境 无腐蚀性气体,无尘埃
项目
电源电压
允许瞬间 断电时间 电源保险丝
表六-六 FX二N电源技术指标
FX2N- 16M
FX2N-32M FX2N-32E
FX2N-48M FX2N-48E
lc基础知识培训(学员初学版)

精选ppt
14
程序备份文件存放处
程序备份文件夹
精选ppt
15
PLC程序写入步骤
精选ppt
16
Thank You!
精选ppt
17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精选ppt
3
二、三菱FX系列PLC简介
FX系列PLC有FX0、FX2、 FX0S、 FX0N、 FX2C、 FX1S、 FX1N、 FX2N、 FX2NC等系列型号;
精选ppt
4
FX□ □ □ □ □
特殊品种的区别
输出形式
单元类型
I/O总结数
系列序号
FX后各参数意义如下:
系列序号:即系列名称,如0S、0N、1N、1S、2N、2NC等
I/O总数点:10~256
单元类型:M——基本单元;E——输入输出混合扩展单元与扩展模块;
EX——输入专用扩展模块;EY——输出专用扩展模块。
输出形式:R——继电器输出;T——晶体管输出;S——晶闸管输出。
特殊品种的区别:D——DC电源,AC输入;A1——AC电源,AC输入;
H——大电流输出扩展模块(1A/1点); V——立式端子排的扩展模块;
三、GX Developer软件的使用
GX Developer为三菱新一代的PLC编程软件。 特点:易操作 、许多显示和监控功能 、各 种调试维护功能 。
精选ppt
6
GX Developer软件
精选ppt
7
四、PLC程序备份
备份PLC程序步骤: ①打开GX Developer软件; ②PC与PLC进行连接; ③程序读出后需要备份,备份程序的格式为:
三菱F1系列可编程控制器教程

三菱F1系列可编程控制器教程第1讲]——三菱可编程控制器的外部结构A. 输入特性:1.采用光电隔离输入滤波,具有很高的抗干扰能力。
2.输入响应速度10ms由于是循环扫描程序,输入响应速度与程序长短有关。
3.具有高速计数输入端,接受2KHz/s脉冲。
4.无电压接点输入5.输入端可接受的设备。
按钮转换开关拨码开关接近开关光电开关行程开关限位开关旋转编码器接触器辅助接点等6.输入端接线方法:B. 输出特性:1.PLC的输出有三种:继电器输出(常用)可控硅输出晶体管输出2.输出继电器的接点容量阻性负载2A 感性负载0.8 – 1A3. 继电器的通断时间为10- 15ms4. 采用四点共通,可在不同的共同端上接不同的控制电压来控制不同电压等级的设备。
5.输出所能连接的设备接触器(控制电机)指示灯(显示工作状态)电磁阀(液压气压控制)电笛电铃(报警用)等第2讲]——三菱F1系列可编程控制器的内部结构三菱F1系列可编程控制器的内部结构1. 输入继电器(X)八进制数字编号基本单元:X000 – X007 X010 – X013X400 – X407 X410 – X413X500 – X507 X510 – X513扩展单元:X014 – X017 X020 – X027X414 – X417 X420 – X427X514 – X517 X520 – X527其中X400 – X407 8点可通过改变滤波常数来提高输入响应速度,可在0 – 60ms之间调整。
2. 输出继电器(Y)八进制数字编号基本单元:Y30 – Y37Y430 – Y437Y530 – Y537扩展单元:Y40 – Y47Y440 – Y447Y540 – Y547(l)输出继电器外部接点由ON 到OFF或由OFF 到ON的响应延迟为10ms(2)程序内部的输出继电器接点没有这种机械响应延迟。
3. 内部辅助继电器(这些继电器接点不能直接驱动外部负载)八进制编号(1)常用继电器M100 – M277 (128点)(2)保持继电器M300 – M377 ( 64点)4. 移位寄存器(1)辅助继电器可用作移位寄存器,16个点的辅助继电器为一组,其首编号用为移位寄存器的编号。
三菱PLC培训PPT课件

Date: 2020/3/24
JiangHuai Automobile Co.,Ltd
1、PLC的结构原理:
Mitsubishi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Date: 2020/3/24
JiangHuai Automobile Co.,Ltd
2、PLC的结构原理(内部):
Date: 2020/3/24
JiangHuai Automobile Co.,Ltd
3、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 :
① 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② 编程简单、使用方便; ③ 设计、安装容易,维护工作量少; ④ 功能完善、通用性好,可实现三电一体化 PLC将电控
(逻辑控制)、电仪(过程控制)和电结(运动控制) 这三电集于一体; ⑤ 体积小、能耗低; ⑥ 性能价格比高。
无触点输出方式,适用于高频 小功率直流负载
Mitsubishi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Date: 2020/3/24
JiangHuai Automobile Co.,Ltd
为无触点输出方式,适用于高频小功率直流负载
为无触点输出方式,适用于高速大功率交流负载
Mitsubishi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 PLC的输出端连接的电磁阀、继电器线圈、指示灯等,只有“得电”和 “失电”状态;
➢ 用逻辑代数中的“1”和“0”来表示。 --- “1”触点接通,线圈得电 --- “0”触点断开,线圈失电
Mitsubishi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Date: 2020/3/24
电源输入
输出单元
可编程控制(PLC)基础知识

例如:M8033为PLC停止时输出保持特殊辅助继电器。
M8034为禁止全部输出特殊辅助继电器。 M8039为定时扫描特殊辅助继电器。
成就客户 尊重他人 持续创新 追求卓越
11
PLC的编程元件介绍
4.定时器
PLC定时器的作用相当于时间继电器。它的定时功能是通 过对时钟脉冲的计数来实现的。时钟脉冲的周期有 1ms(=0.001s)、10ms和100ms。
成就客户 尊重他人 持续创新 追求卓越
15
器控制系统的继电器梯形图 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种图形语言。它是目前用得最多的PLC编 程语言。 输入继电器:X 输出继电器: Y
X0 X1 X2 Y0
左母线
右母线
Y0
梯形图
触点 状态
常开触点
常闭触点
ON (1) OFF (0)
成就客户 尊重他人 持续创新 追求卓越
17
PLC编程讲解
3、PLC编程元件编号
X0
功能字母 数字
第一部分代表继电器功能的字母; 第二部分为数字,数字为该类器件的序号。
成就客户 尊重他人 持续创新 追求卓越
18
PLC编程讲解
4、 PLC的基本逻辑指令
4.1 逻辑取与输出线圈指令(LD、LDI、OUT) LD: 常开触点逻辑运算起始指令。 LDI: 常闭触点逻辑运算起始指令。 OUT:驱动线圈专用的输出指令。 4.2 触点串联指令(AND、ANI) AND:常开触点串联指令。 ANI: 常闭触点串联指令。
允许 电流通过 不允许 电流通过
不允许 电流通过 允许 电流通过
成就客户 尊重他人 持续创新 追求卓越
16
PLC编程讲解
2、梯形图编程的注意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LC的由来
• 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是 计算机家族中的一员,是为工业控制应用而设 计制造的。早期的可编程控制器称作可编程逻 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简称PLC,它主要用来代替继电器实现逻辑控 制。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装置的功能已经大 大超过了逻辑控制的范围,因此,今天这种装 置称作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C。但是为了避免 与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的简称 混淆,所以将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LC。
PLC的发展历程
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研制出第 一台PLC,在美国通用汽车自动装配线性高,通用灵活,体积小,使用寿 命长等一系列优点,很快地在美国其他工业领域推 广应用。到1971年,已经成功地应用于食品,饮 料,冶金,造纸等工业。1971日本从美国引进了 这项新技术,很快研制出了日本第一台PLC。 1973年,西欧国家也研制出它们的第一台PLC。 我国从1974年开始研制。于1977年开始工业应用。
PLC的特点
1、高可靠性 (1)所有的I/O接口电路均采用光电隔离,使工业现场的 外电路与PLC内部电路之间电气上隔离。 (2)各输入端均采用R-C滤波器,其滤波时间常数一般 为10~20ms. (3)各模块均采用屏蔽措施,以防止辐射干扰。 (4)采用性能优良的开关电源。 (5)对采用的器件进行严格的筛选。 (6)良好的自诊断功能,一旦电源或其他软,硬件发生 异常情况,CPU立即采用有效措施,以防止故障扩大。 (7)大型PLC还可以采用由双CPU构成冗余系统或有三 CPU构成表决系统,使可靠性更进一步提高。
PLC的定义
PLC问世以来,尽管时间不长,但发展迅速。为 了使其生产和发展标准化,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 NEMA(National Electrical Manufactory Association) 经过四年的调查工作,于1984年首先将其正式命名为 PC(Programmable Controller),并给PC作了如下 定义: “PC是一个数字式的电子装置,它使用了可编 程序的记忆体储存指令。用来执行诸如逻辑,顺序, 计时,计数与演算等功能,并通过数字或类似的输入 /输出模块,以控制各种机械或工作程序。一部数字 电子计算机若是从事执行PC之功能者,亦被视为PC, 但不包括鼓式或类似的机械式顺序控制器。”
近期PLC(80年代中、后期至今)
进入80年代中、后期,由于超大规模集成电 路技术的迅速发展,微处理器的市场价格大幅度 下跌,使得各种类型的PLC所采用的微处理器的 档次普遍提高。而且,为了进一步提高PLC的处 理速度,各制造厂商还纷纷研制开发了专用逻辑 处理芯片。这样使得PLC软、硬件功能发生了巨 大变化。
PLC的定义
以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又先后颁布了PLC标准的 草案第一稿,第二稿,并在1987年2月通过了对它的定义: “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 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 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 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 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程控制 器及其有关外部设备,都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联成一个 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总之,可编程控制 器是一台计算机,它是专为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制造的计 算机。它具有丰富的输入/输出接口,并且具有较强的驱 动能力。
PLC的十项基础指标
1、编程方便,现场可修改程序; 2、维修方便,采用模块化结构; 3、可靠性高于继电器控制装置; 4、体积小于继电器控制装置; 5、数据可直接送入管理计算机; 6、成本可与继电器控制装置竞争; 7、输入可以是交流115V; 8、输出为交流115V,2A以上,能直接驱动电磁阀 接触器等; 9、在扩展时,原系统只要很小变更; 10、用户程序存储器容量至少能扩展到4K
PLC的由来
在60年代,汽车生产流水线的自动控制 系统基本上都是由继电器控制装置构成的。 当时汽车的每一次改型都直接导致继电器控 制装置的重新设计和安装。随着生产的发展, 汽车型号更新的周期愈来愈短,这样,继电 器控制装置就需要经常地重新设计和安装, 十分费时,费工,费料,甚至阻碍了更新周 期的缩短。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美国通用汽 车公司在1969年公开招标,要求用新的控制 装置取代继电器控制装置,并提出了十项招 标指标,即:
早期PLC(60年代末—70年代中期)
早期的PLC一般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这时的PLC 多少有点继电器控制装置的替代物的含义,其主要功能只 是执行原先由继电器完成的顺序控制,定时等。它在硬件 上以准计算机的形式出现,在I/O接口电路上作了改进以 适应工业控制现场的要求。装置中的器件主要采用分立元 件和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存储器采用磁芯存储器。另外还 采取了一些措施,以提高其抗干扰的能力。在软件编程上, 采用广大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所熟悉的继电器控制线路的方 式—梯形图。因此,早期的PLC的性能要优于继电器控制 装置,其优点包括简单易懂,便于安装,体积小,能耗低, 有故障指使,能重复使用等。其中PLC特有的编程语言— 梯形图一直沿用至今。
中期PLC(70年代中期—80年代中后期)
在70年代,微处理器的出现使PLC发生了巨大 的变化。美国,日本,德国等一些厂家先后开始采 用微处理器作为PLC的中央处理单元(CPU)。 这样,使得PLC功能大大增强。在软件方面,除了 保持其原有的逻辑运算、计时、计数等功能以外, 还增加了算术运算、数据处理和传送、通讯、自诊 断等功能。在硬件方面,除了保持其原有的开关模 块以外,还增加了模拟量模块、远程I/O模块、各 种特殊功能模块。并扩大了存储器的容量,使各种 逻辑线圈的数量增加,还提供了一定数量的数据寄 存器,使 PLC得应用范围得以扩大。
PLC的由来、定义、发展趋势及使用的目的 PLC的硬件、软件原理 PLC的虚拟元件和图型符号的演变 PLC的程序方式及工作方式 PLC的编程方式(梯形图、SFC图、指令表) PLC的指令(基本指令、步进指令、功能指令) PLC的编程软件应用 PLC的编程实训
PLC的由来、定义、发展趋势 及使用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