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默写 必修二(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情景默写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情景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谏太宗十思疏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海纳百川”的道理来告诫唐太宗不要骄傲自满的句子是:。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网开一面”的典故告诫唐太宗要有好生之德,不要过度狩猎的句子是:。
3.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要求和弘扬“九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那么管理好这个国家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
4.在中国古代,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常常根据个人喜恶而奖罚臣民,针对这一点,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向唐太宗建议:君王在向臣民施恩时应做到“”;而在动用惩罚时应做到“”,要赏罚得当。
5.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比喻告诉唐太宗要以民为本的句子是:。
6.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文章一开篇,魏征就用生活中的木与水作类比,其目的是为了向唐太宗说明“”。
7.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一国之君如果不能做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不能保持宽厚,不能克制欲望,就好比“”,是不可能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的。
8.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直接指出古代很多帝王不能做到善始善终的句子是:。
9.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一针见血地指出古代很多帝王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的原因的句子是:。
10.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在总结历史规律时指出,统治一个国家,如果光靠严刑和威慑的手段来对待老百姓,老百姓会“”,不利于国家的稳定。
阿房宫赋1.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2.《阿房宫赋》以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借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
3.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
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人以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的语句是:。
4.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六王毕,四海一;。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古诗词、文言文情景式默写含参考答案

必修下古诗词、文言文情景式默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情景式默写1、《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_______________,毋吾以也。
居则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侍坐》中面对孔子的提问,个性鲁莽却率真的子路急忙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之以师旅,_____________;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______________。
3、《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
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
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神态去暗示:_______________。
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
8、《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9、《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
子路的性格直率,从“____________”可以看出;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公西华更谦虚,从“_________,______。
必修二情景式默写及答案 [必修二情境式默写]
![必修二情景式默写及答案 [必修二情境式默写]](https://img.taocdn.com/s3/m/4a74433b8762caaedc33d4bf.png)
必修二情景式默写及答案 [必修二情境式默写] 《氓》理解性默写 1.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句子是,。
2.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
3.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
4.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
5.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
6.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
7.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
8.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
9.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
10.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
《离骚》理解性默写(一)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
3、“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
5、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 ___的语句是,。
6、《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
7、《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
《离骚》理解性默写(二) 8、《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
9、《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
10、《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
11、《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
12、《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
13、《离骚》中屈原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的两句:,。
14、《离骚》中屈原表达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的两句:,《离骚》理解性默写(三) 15、《离骚》中屈原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理解性默写(情景默写)练习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理解性默写(情景默写)练习答案一、《氓》(《诗经》·重点篇目)1.诗中直接表现女主人公已不再相信爱情,并劝告天下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彼其之子,不得其死之。
”2.集中体现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的对比句是“彼其之子,不得其死之;独也常厌,乐也常嫠。
”3.表现女子早起晚睡勤劳持家的诗句是“彼其之子,不得其死矣;众女嫉之,美无加矣。
”4.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的诗句是“彼其之子,不得其死矣;XXX,鸩父母。
”5.《氓》多处运用比兴手法,托物寓意,借物言情,其中“翩翩君子,如风如月”、“靡所适,适余之故也”四句,借叶子由鲜嫩而至枯黄的景物变化来比喻女主人公由青春貌美到年长色衰以及感情生活的变化。
二、《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1.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是“涉江采芙蓉,XXX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2.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XXX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之盈襟。
”3.“XXX,XXX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XXX及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
三、《离骚》(XXX·重点篇目)1.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自我勉励的句子是“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XXX。
”2.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高洁就可以的两句是“众人云亡,何以哉!我独留存。
”3.(2015全国新课标卷Ⅰ)在《离骚》中,XXX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草蕙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采菽采菽,东篱下兮;选狗选狗,得美者兮;顾我则笑,谑浪者兮。
”表现了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高尚美德。
4.(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XXX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忧国忧民,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必修二情景是默写及答案默写

“ ,可以无悔矣, ?”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其孰能讥之乎
2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3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
4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5
气候宜人的句子:
6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兰亭集会时文人雅士们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来饮酒赋诗的句子: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每当我们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文章,就为此悲伤感叹,也说不出是什么原因。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1
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正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说:
《归园田居》
默写《归园田居》中描写农村景象的诗句。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01
《兰亭集序》中描绘山、竹风景的句子:
02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03
描写气候宜人的句子:
04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05
王羲之在兰亭集会时一仰一俯看到景象是:
05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06
表现诗人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诗句:
07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08
1.《采薇》中运用情景交融写法的诗句是: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短歌行》中运用化用借用诗经中的诗句表达曹操对贤才渴求之情的诗句是: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3.《短歌行》中描绘贤才汇集,欢饮畅谈的诗句是: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4.《短歌行》中运用比兴,表达曹公渴望贤才不再犹豫不决,投奔自己的诗句是: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情境默写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情境默写《诗经·卫风·氓》1.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4.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5.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6.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7.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8.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9.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0.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于嗟女兮,无与士耽!11.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反是不思,亦已焉哉!”13.运用比兴手法,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女子的痛苦没有尽头,女子的忍耐是有限度的诗句是: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诗经·采薇》1.《诗经·采薇》中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的诗句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诗经·采薇》中写归来路途艰难的诗句是: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写自己满心伤悲,无人体会到的诗句是: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离骚》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必修二背诵篇目情境式默写附答案

必修二理解性默写1.《氓》中,两句用比兴手法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2.《氓》中,写女子在无奈之下与男子约定婚期,初露男子粗暴性格的同时也表现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
3.《氓》中,两句采用比兴手法,一方面控诉男子变化无常,变本加厉,残暴无度;另一方面表明自己的情感态度,对男子的忍耐是有极限的。
4.《氓》中,两句表现出女子对男子违背誓言、不念旧情的哀伤与痛恶,以及对这段婚姻的决绝,毫不留恋。
5.《氓》中,两句用比兴手法以禽鸟贪食比喻女子不要沉湎于爱情之中。
6.《氓》中,。
几句表现出女子早起晚睡,任劳任怨的勤劳美德。
7.《氓》中,两句写出了女主人公回忆小时候与男主人公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
8.《氓》中,两句用比兴手法以桑叶润泽有光比喻女子容颜靓丽。
1.《采薇》中以哀景写乐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 _______。
2.《采薇》中以乐景写哀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采薇》结尾,两句直接抒发了戍卒痛定思痛后的无限悲伤。
4.《采薇》中“,”两句反映出九死一生的战士返乡路途的无比艰难。
1.《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
2.《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
3.《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
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
5.《离骚》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6. 屈原在《离骚》中以女子为喻,揭露奸臣嫉妒贤才,对自己肆意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7.《离骚》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8《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美好就可以的两句话:,。
9. 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 , 。
高中语文必修二理解性情境默写练习(附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理解性情境默写练习(附答案)高中语文必修二理解性情境默写练说明:加▲的为高考背诵篇目或教材要求背诵的内容,可作复备考重点,未加▲的可作一般性了解。
(一)▲▲《氓》(《诗经·卫风》)(高考篇目)1.开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两句表现了男子求婚时的敦厚。
2.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3.表现女子绵绵情意,涉水渡河将氓送走的句子是: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4.点明女子无奈拖延婚期的原因的句子是: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5.本诗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6.写女子因为思念而眺望男子的句子是: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7.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而伤心难过的语句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8.表现女子见到心上人后又说又笑的语句是: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9.表现女子对男子缅怀及深情的诗句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110.表明女子和氓顺利成婚的句子是:XXX,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11.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绪兴旺之时的句子是:桑之未落,其XXX。
12.桑葚是甜的,XXX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13.诗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劝说天下女子不要沉湎于爱情的句子是:于嗟女兮,无与士耽!14.女子以自己的切身经历沉痛地总结出一条爱情的教训,男子也许会移情别恋,劝解女子不要太痴情的句子是: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成说也。
15.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遗弃的句子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16.女主人公自从嫁给氓后,一向过着困难困苦生活的语句是: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17.以淇水的水波浩荡,打湿布幔来反衬女子婚姻的不幸、内心伤痛的句子是: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18.集中体现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的对比句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理解性背诵
《氓》
1、《氓》多处运用了比兴手法,托物寓意、借物言情,其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
鲜嫩到枯黄的变化表现出女主人公感情生活的变化。
2、《氓》中的“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表现出了女主人公婚后的辛勤劳作。
3、
丝,来即我谋”语气活泼俏皮,表现了男子求婚时的敦厚和女子率真直爽的个性。
4、《氓》中的女主人公连用两个感叹句,语调激切,以警醒、提示的口吻劝告所有的女性:“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5、《氓》中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无边的句子是: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6、
南飞》中刘兰芝在休归途中预想到“我有亲父兄,性行暴躁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出于同样的心理状态。
7、《氓》中以桑树的茂盛比喻男女未成婚时情意浓厚的句子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8
渐凋零比喻夫妻情意的淡漠。
《采薇》
1、《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既写出柳枝随风摇曳之状,又表现了戍卒对家乡的依依难舍之情。
2、《采薇》结尾“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直接抒发了戍卒痛定思痛后的无限悲伤。
3、《采薇》中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
艰难和内心悲苦的一句是: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离骚》
1、《离骚》中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两句,表现了屈原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
2、《离骚》中表现屈原为了坚守自己崇高的美德而万死不辞的句子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屈原在《离骚》中以女子为喻,揭露奸臣嫉妒
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4、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但清晨进谏,晚上便遭贬黜的句子是: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5、屈原在《离骚》中借先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
自己的句子是: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6、在《离骚》中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借助鲜花香草写自己要修养品行的句子是: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7、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遭遇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的志向,即使被肢解也不会改变的句子是: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孔雀东南飞》
1、《孔雀东南飞》结尾“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运用互文手法表现了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至死不渝。
2、在《孔雀东南飞》结尾,作者叙述完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故事后,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的句子是: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3
依”简笔勾勒出一幅挥手告别、依依不舍的感伤画面。
4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运用比喻手法表达了刘兰芝与焦仲卿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信念。
《涉江采芙蓉》
1、在《涉江采芙蓉》中,“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写出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地立在穿透,徒劳地张望故乡的情状。
2、《涉江采芙蓉》中主人公自问自答,抒发独自怀远的忧伤的两句是: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3、《涉江采芙蓉》中表达主人公与爱人感情深厚却分隔两地,无限忧伤的句子是: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短歌行》
1、在《短歌行》中,曹操引用《诗经》中的句子,用女子对男子的思念比喻自己渴慕贤才的句子
2、曹操在《短歌行》中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广纳贤才以统一天下的远大志向的句子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短歌行》中表现满怀忧愁的曹操借酒消愁的两句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4、《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与张正见《对酒》诗中的“当歌对玉酒”诗意相同。
5、
三匝,何枝可依”表达了曹操对贤才在离乱中无处投奔的惋惜之情
6、《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明曹
操与周公一样有求贤若渴、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归园田居》(其一)
1、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
陶渊明《归园田居》
池鱼思故渊”,在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的句子是:户庭无
3、在《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诗人摆脱官场生活、回归大自然后的喜悦心情的句子是:久
4、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表达了诗人身在宦海、心系田园的心情。
《兰亭集序》
1、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与之相似的感
2、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状态: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3、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
4、我们喜欢的事物由生到灭,时间极其短暂,自然也会令人生发感慨,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
不能不以之兴怀”
5、《兰亭集序》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两句认为生与死、长寿与短命不能等同起来,这是对老庄虚无主义思想的有力批判。
《赤壁赋》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两句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2、古代作品中写山水之胜的,有苏轼《赤壁赋》中的“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还有李白《蜀道难》中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3、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类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4、在《赤壁赋》中,针对客人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感慨,苏轼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了“逝
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观点
5、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生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
6、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演化而来。
7、苏轼《赤壁赋》中“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四句完美化用了《楚辞少司命》中的“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
8、《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两句,描绘出秋江的爽朗与平静,这也正是诗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内心写照。
9、苏轼《赤壁赋》中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
于斗牛之间”写出了月亮令人不易察觉的缓慢移动,逼真传神。
10、苏轼《赤壁赋》中侧面表现客吹洞箫的音乐效果的两句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1、被贬黄州的苏轼和客人同游游赤壁时,客人目击滚滚长江发出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的慨叹,感慨人生短暂;他在“故国神游”中,以酒祭奠江月,唱出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心底悲歌。
12、
茫然”来写游人任凭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
《游褒禅山记》
1、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有志矣,不
要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力”才能实现。
2、出门游玩的时候,近而平坦的地方人相对较多,远而险峻的地方人相对较少,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也有这种体会: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3、在《游褒禅山记》中,“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后获得的心得体会,是说只要尽了全力,即使未达到目的,也可以于己无悔、不为人讥。
4、《游褒禅山记》中的“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表明古人游赏而有所收获而不是随意的,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5、成语“深思慎取”是由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句演变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