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项目二)96页PPT
建材《混凝土2》课件

也可根据骨料种类、规格及混凝土的水灰比,参考表4—7 选用。
6、计算粗、细骨料用量
① 重量法(假定表现密度法)应按下式计算: mc0+mg0+ms0+mw0= mcp
s
m so mg0 ms0
100 %
式中
mc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 mg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 ms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kg); mw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 βs——砂率(%); mcp——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重量(kg); 其值可取 2400~2450kg。
1.混凝土计算配合比; 2.若经试配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强度等均符合要求,无需作调
整。又知现场砂子含水率为 3%,石子含水率为1%,试计算混凝 土施工配合比。
解: 1、初步配合比计算 (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fcu,0) fcu,0= fcu,k + 1.645σ= 30 + 1.645×5 =38.2 MPa (2)确定水灰比(W/C) fce = γc ×fce,k = 1.08 × 42.5=45.9MPa
α ——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在不使用引气型外加剂时,α 可取为1。
2、质量法(假定表观密度法) 如果原材料比较稳定,可先假设混凝土的表观密度
为一定值,混凝土拌合物各组成材料的单位用量之和即 为其表观密度。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一)初步配合比计算
1、确定试配强度(fcu,0)
混凝土强度的波动规律——正态分布。 在一定施工条件下,对同一种混凝土进行随机取样,制 作n组试件(n≥25),测得其28 d龄期的抗压强度, 然后以混凝土强度为横坐标,以混凝土强度出现的概率 为纵坐标,绘制出混凝 土强度概率分布曲线。 实践证明,混凝土的强 度分布曲线一般为正态 分布曲线。
混凝土ppt课件

浇筑、振捣和养护技术要点
• 及时清理浇筑面上的泌水和浮浆,保持浇筑面整洁。
浇筑、振捣和养护技术要点
01
振捣技术要点
02
选择合适的振捣器,根据混凝土坍落度和结构特点凝土内部气泡充分排出。
03
浇筑、振捣和养护技术要点
1
避免过振或漏振,以免影响混凝土质量。
养护技术要点
2
3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覆盖保湿养护, 防止表面干裂。
浇筑、振捣和养护技术要点
01
根据气候条件,采取合理的养护措 施,如洒水、覆盖塑料薄膜等。
02
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7天,特殊情 况下需延长养护时间。
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01
02
03
混凝土裂缝
采取表面修补、灌浆嵌缝 等措施进行处理。
案例二
某高层建筑地下室混凝土墙加固,采 用粘贴钢板法,有效改善结构受力性 能。
05
创新应用领域拓展思考
高性能混凝土研究进展
1 高性能混凝土(HPC)的定义与特点
阐述HPC的基本概念,包括高强度、高耐久性、高工作性 等特性。
2 HPC的原材料与配合比设计
分析HPC的原材料选择及配合比设计原则,以实现优异的 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结构重要性
考虑结构在整体工程中的 重要性,以及对安全和使 用功能的影响程度。
加固效果与成本
综合比较不同加固措施的 效果和成本,选择性价比 最优的方案。
案例分析:成功加固案例分享
案例一
案例三
某大桥桥墩耐久性加固,采用外包钢 筋混凝土加固法,显著提高结构承载 力和耐久性。
某水利工程混凝土坝体加固,采用高 压喷射注浆法,提高坝体整体性和稳 定性。
混凝土-PPT课件【精品荟萃】

砂率是指砂用量占砂、石总用量的质量百分 比。砂率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混凝土和易性变 差,应选择合理砂率。 水泥品种及细度、骨料的性质
如用矿渣水泥时,坍落度较普通水泥小,泌 水性增加。 环境因素、施工条件、时间、外加剂
砂率对混凝土坍落度的影响
观察与讨论
试比较石子表面状态不同 对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
(一)流动性的测定
1.坍落度法:适用于坍落度不小于10mm,骨 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
坍落度
请看坍落度试验动画
混凝土坍落度试验
流动性的测定
2.维勃稠度法:适用于坍落度小于10mm,维 勃稠度在5~30s的混凝土拌合物。
维勃稠度仪
泌水率测定仪(保水性)
(二)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因素
水泥浆量及水灰比 在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水泥浆越多,则 拌合物的流动性越大;但若水泥浆过多,使拌 合物的流动性、粘聚性变差 。
I区
0 10-0 35-5 65-35 85-71 95-80 100-90
II区
0 10-0 25-0 50-10 70-41 92-70 100-90
III区
0 10-0 15-0 25-0 40-16 85-55 100-90
砂的筛分曲线
细度模数的计算
M X(A2A 31 A4 0A A 5 01A 6)5A 1
GB/T 50081-2002 规定,按标准方法制 作的试件,在标准条 件养护到28d龄期,测 得的抗压强度值为混 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
硬化后的混凝土结构
骨料 周围 的过 渡区
水 泥 石
裂缝扩展的 路径和方向
骨料
二、细骨料
(一)定义: 粒径在0.15~4.75mm之间的岩石颗粒。
混凝土ppt课件教学教程

智能化发展
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 技术,未来混凝土材料将实现智能 化发展,能够自适应环境变化并自 动调整性能。
多功能化发展
未来混凝土材料将具备更多功能, 如自修复、自感知、自适应等,以 满足复杂多变的应用需求。
06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混凝土的基本组成
水、骨料(砂、石)、水泥、掺合料 等
抗压强度是混凝土最重要的力学性能之一,它反映了混凝土抵抗压力的能力。根据抗压强度的大小, 可以判断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耐久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01
02
03
抗渗性能
通过抗渗试验来评价混凝 土的抗渗性能,反映混凝 土抵抗水、油等液体渗透 的能力。
抗冻性能
通过抗冻试验来评价混凝 土的抗冻性能,反映混凝 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耐 久性。
02 制备工艺与设备介绍
搅拌站类型及布局规划
搅拌站类型
根据生产规模、自动化程度、布局形式等,混凝土搅拌站可分为移动式、固定 式和半固定式等多种类型。
布局规划
搅拌站的布局应遵循工艺流程顺畅、设备配置合理、操作方便、环保节能等原 则,一般包括原料存储区、配料区、搅拌区、成品存储区、控制室等区域。
搅拌设备结构和工作原理
应用领域
高性能混凝土广泛应用于高层 建筑、桥梁、隧道、海洋工程
等重要基础设施中。
纤维增强混凝土性能改善途径
纤维类型
纤维增强混凝土中常用的纤维类型包括钢纤维、合成纤维 和天然纤维等,不同类型的纤维对混凝土性能有不同的影 响。
纤维掺量
能够提高混凝土的韧性、抗裂性和耐久性。
养护时间应根据混凝土强度增 长情况确定,一般不少于7天
混凝土ppt课件完整版

contents •混凝土基本概念与性质•生产工艺与设备介绍•配合比设计与优化策略•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与验收标准•新型混凝土材料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总结回顾与拓展思考目录01混凝土基本概念与性质定义及分类定义分类骨料水泥水外加剂原材料组成结构性能特点可塑性硬化性耐久性热工性能耐久性评估01020304抗渗性抗冻性耐腐蚀性耐磨性02生产工艺与设备介绍强制式双卧轴搅拌机,具有高效、低能耗、低噪音等特点,可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
搅拌主机配料系统输送系统控制系统采用电脑控制的全自动配料系统,精确计量各种原材料,保证混凝土质量稳定。
通过皮带输送机将骨料送至搅拌主机,同时采用螺旋输送机将水泥、粉煤灰等粉料送至搅拌主机。
采用PLC 可编程控制器,实现全自动控制,提高生产效率。
搅拌站设备及工艺运输和浇筑方法运输方式浇筑方法养护措施和周期养护措施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采取覆盖保湿、洒水养护等措施,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防止干缩裂缝的产生。
养护周期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养护周期。
一般而言,普通混凝土的养护周期不少于7天,高性能混凝土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养护周期可适当延长。
原因可能是原材料质量不稳定、搅拌时间过短等。
解决方案包括调整原材料配比、延长搅拌时间等。
混凝土离析原因可能是水灰比过大、骨料级配不合理等。
解决方案包括调整水灰比、优化骨料级配等。
混凝土泌水原因可能是原材料质量差、养护不到位等。
解决方案包括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改进养护措施等。
混凝土强度不足原因可能是温度应力、收缩应力等引起的。
解决方案包括采取温度控制措施、优化配合比设计等。
混凝土裂缝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03配合比设计与优化策略配合比设计原则和方法配合比设计原则配合比设计方法基于经验公式或试验数据进行设计,通过试配、调整和优化确定最终配合比。
强度等级选择依据工程要求原材料性能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利用工业废弃物优化骨料级配030201优化策略降低成本实际案例分享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04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与验收标准施工前准备工作建议制定施工方案熟悉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检查模板和钢筋准备施工机具准备好搅拌、运输、浇筑、振捣等所需的机具设备,并检查其完好性。
混凝土ppt课件

混凝土的组成
总结词
混凝土由水泥、水、骨料和其他添加剂组成。
详细描述
混凝土的主要成分是水泥,它与水混合后形成水泥浆,水泥浆包裹骨料并填充骨料之间的空隙,硬化后形成混凝 土。骨料分为粗骨料(大粒径的碎石或卵石)和细骨料(小粒径的沙),它们在混凝土中起到支撑作用。此外, 还可以添加一些其他添加剂,如减水剂、缓凝剂等,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混凝土PPT课件
目录
• 混凝土简介 • 混凝土的生产与制备 • 混凝土的应用 • 混凝土的耐久性 • 混凝土技术的发展趋势 • 混凝土的未来展望
01
混凝土简介
混凝土的定义
总结词
混凝土是一种建筑材料,由水泥、水、骨料(沙、石)和其他添加剂按一定比 例混合而成。
详细描述
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建筑材料,主要用于建筑和土木工程中。它由水泥、 水、骨料(沙、石或其他碎屑)和其他添加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经过搅拌 、硬化后形成坚硬的建筑材料。
根据原材料的性能和 环境条件,进行配合 比的调整和优化。
配合比设计应考虑混 凝土的工作性、强度 、耐久性等方面的要 求。
混凝土的搅拌与运
搅拌
采用合适的搅拌设备,确 保混凝土充分搅拌,达到 均匀一致的状态。
运输
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确 保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 发生离析和泌水现象。
时间
控制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和 运输时间,确保混凝土在 到达浇筑地点时仍具有适 宜的工作性。
环境因素
如温度变化、湿度、紫外线照射、化学腐蚀等环境因素会影响混凝土 的耐久性。
材料因素
混凝土的原材料,如水泥、骨料、水等,其质量和配合比对混凝土的 耐久性有重要影响。
施工因素
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如混合不均匀、振捣不实、养护不当等,也会影 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第四章--混凝土(2)ppt课件(全)

第四章 混凝土
第四节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与强度评定
一、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1. 混凝土生产前的初步控制 2. 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控制 3. 混凝土生产过程后的合格性控制
第四章 混凝土
二、混凝土的强度评定
(一)混凝土强度的波动规律
在正常连续生产的情况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波 动规律呈正态分布。测定混凝土强度时,以混凝土的 强度为横坐标,以某一强度出现的概率为纵坐标,绘 出的强度概率分布曲线一般符合正态分布曲线。
第四章 混凝土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知识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
1、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 2、满足施工条件所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3、满足工程所处环境和设计规定的耐久性; 4、满足经济性要求,尽可能节约水泥,降低本。
第四章 混凝土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个参数
(1)基准配合比中的水灰比,可根据现有试验资料选取; (2)配制高强混凝土所用砂率及所采用的外加剂和矿物掺合 料的品种、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3)高强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应大于550kg/m3,水泥和矿物 掺合料的总量不应大于600kg/m3; (4)当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时,其中 一个应为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灰比,宜较基准配合比 分别增加和减少0.02~0.03; (5)设计配合比确定后,应用该配合比进行不少于6次的重复 试验进行验证,其平均值不应低于配制强度。
定,混凝土强度评定方法可采用统计方法评定和非统计方法 评定。统计方法评定适用于预拌混凝土厂、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和
采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非统计方法评定适用于零 星生产的预制构件厂的混凝土或现场搅拌量不大的混凝土。
(2024年)混凝土施工ppt课件

混凝土施工ppt课件CONTENTS •混凝土施工概述•原材料选择与准备•配合比设计与优化•搅拌、运输与浇筑技术•振捣密实与养护管理•质量检测与验收标准•安全防护措施与环保要求混凝土施工概述01混凝土定义与分类定义混凝土是一种由水、骨料(如沙、石)和水泥混合而成的建筑材料,经过搅拌、浇筑、养护等工艺形成的坚硬体。
分类根据强度等级,混凝土可分为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等不同等级;根据用途,可分为结构混凝土、防水混凝土、耐热混凝土、耐酸混凝土等。
施工特点及要求特点混凝土施工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强度高、耐久性好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自重大、抗拉强度低、易开裂等缺点。
要求混凝土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包括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各环节。
同时,还应注意施工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因素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应用领域与前景应用领域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中,如房屋建筑、桥梁隧道、水利工程、道路工程等。
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新型材料的出现,混凝土的性能将不断得到提高,应用领域也将更加广泛。
同时,混凝土施工也将更加注重环保和节能,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原材料选择与准备02水泥种类及选用依据硅酸盐水泥适用于一般混凝土工程,具有强度高、硬化快、耐久性好等优点。
普通硅酸盐水泥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等,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耐久性。
矿渣硅酸盐水泥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抗渗混凝土等,具有较低的水化热和较好的抗裂性。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适用于抗渗、抗裂、耐磨等混凝土工程,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耐久性。
一般采用碎石或卵石,粒径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应具有良好的级配和较低的含泥量。
一般采用天然砂或人工砂,细度模数应符合规范要求,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应严格控制。
骨料应具有坚固性、耐久性、无有害物质等特性,满足混凝土强度、耐久性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