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图版)复习提纲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学业水平总复习课件
大家好
1
有关人口的知识框架
出生率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人口数量变化原因
自然增长模式
自然增长 人口迁移
影响因素
时间上的变化 空间上的差异
人口、环境协调发展
资源 科技水平 消费水平
环
境
承
人口合理容量
载
力
大家好
2
一、各自然增长模式的特点 数值小于1%,则特征为低
自然增 长率
高
高
低
受农业丰歉及灾荒、战乱、瘟 疫等影响大
大家好
14
二、主要功能区
住宅区: 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类型
商业区: 占地较小,呈点状或带状分布 位于市中心 、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工业区: 占地居中,集聚性强 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向交通干线集聚
要求: 人流量大 交通便捷
特点: 运量大, 占地广 污染重
大家好
15
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环境为首要因素 分布于城市外缘,风景区、上 风、上游等环境较优的地区
社会 经济 因素
影响 人口迁移的 主要因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政治 因素
政策 政治变革 战争
人口迁移主要原因:经济因素
大家好
6
80年代中期之后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
自发迁移为主 内地经济欠发达 地区向沿海经济 发达地区 农村向城市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答案】C
【解析】《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拥有自领海基线向海
洋延伸12海里的领海,并对其拥有主权。
课前 | 必备知识 ·自主夯实
课堂 | 关键能力 ·探究提升
拓展 | 素养提升 ·增效培优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配中图版
第四章 国土开发与保护
2.一国可主张的海洋权益的范围包括
()
A.本国的内水和领海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配中图版
第四章 国土开发与保护
2.我国的海洋发展战略
(1)发展海洋经济。
(2)保护海洋□21 _生__态__环__境___。
(3)坚决维护国家□22 __海__洋__权__益__。
(4) 积 极 采 取 立 法 和 执 法 行 动 , 加 强 海 上 政 府 监 管 , 提 升 □23
课前 | 必备知识 ·自主夯实
课堂 | 关键能力 ·探究提升
拓展 | 素养提升 ·增效培优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配中图版
第四章 国土开发与保护
(5)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 ①公海:在国家的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以 外的 _全__部__海__域__。
②国际海底区域: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10 ___海__床__和__洋__底___及其底土,
___海__上__执__法___能力。
[小提醒]①渤海和琼州海峡属于中国的内海,中国对其具有完全的
高中地理(中图版)复习提纲_(会考精华)
高中地理·必修1、2、3(中图版)会考复习提纲
上犹中学高二地理备课组整理2012.9.20
1、(1)天体系统的级别:『填空』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绕日公转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存在着高智慧生物的天体。
存在生命原因是:①外部条件: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
②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液体水、可供呼吸的大气。
2、(1)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反应;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
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2)太阳活动主要标志:(伴随发生,周期11年)黑子——光球层——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黑子影响降水量;②耀斑扰乱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阻;
④高纬度地区产生极光。
)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顺地球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白天入黑夜的是混线此线上太阳高度是0度。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度。
(3)时间计算:东加西减。(加减)
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4min 。(东加西减)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以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东加西减)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1200E的地方时。伦敦所在时区:0时区(中时区):
最新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图版)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图版)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图版)复习提纲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一、人口增长:
1、总趋势:世界人口每年以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长。
2、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受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非洲、拉美、亚洲、大洋洲、北美、欧洲,南极洲无常住人口分布。
3、差异:时间上——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快速的时期。原因是对自然
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政治的独立和经济的发展。
空间上——发达国家增长缓慢(有些国家出现了负增长,如俄罗斯、德国、匈牙利等);
发展中国家速度较快(尤其是非洲),目前增长速度趋缓。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生育观念差异所致。
4、人口问题与对策: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出现劳动力过剩,就业困
难,社会治安混乱等社会问题;要采取计
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过慢,导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
缺、国防兵员不足等问题;可采取鼓励生
育、吸纳外来移民等措施。
5、人口增长模式:
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如图:
“高高低”模式: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过渡模式: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
“三低”模式: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
“高”与“低”往往用1%为参照,若低于或接近1%就能用“低”来形容。
目前发达国家已进入了现代型;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未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图版)
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
人口的变化
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记忆]
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中国13亿人口(2005/1/6)。
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时期人口变化特点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快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寿命提高工业革命开始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
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理解记忆)
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
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原因分析今后变化趋势典型国家举例
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增长缓慢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俄罗斯、德国、日本
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人口增长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80%以上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很多国家实施人口控制措施中国、印度、巴基斯坦
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记忆)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结构
高中地理(必修二)会考要点背诵
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一、世界人口增长
1、工业革命开始之前,世界人口的增长是比较________的;工业革命的出现,使欧美一些工业革命起步较早的国家首先出现了人口____________的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口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从历史过程来看,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________的,具有明显的________。
二、人口增长模式
2、世界各国人口的变动主要是由人口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变化而引起的。
3、人口发展具有一定规律可循,即人口的增长经历了从“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因此说世界人口增长具有_________特点。
4、人口增长的转变是从____________开始的。
5、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项指标构成;近代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6、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
(1)“高高低”模式:
特点:高________、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低,人口增长十分________。
成因:一方面是由于____________、战争和___________的影响;另一方面归结为当时__________水平低下、人口营养不足和_____________条件落后。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区域发展知识总结清单整理(带背诵表格)中图版
第二章区域发展知识总结清单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1.产业辐射:大都市将产业向周边转移,带动周边地区产业优化升级
2.交通辐射大都市交通便利,公路、铁路、航空等综合运输通道联系周边,带动了周边地区人员、
物资流动
3.科技人才辐射:上海高校、科研院所集中人才密集,每年向周边地区乃至全国各地输送了大量
的人才,带动了周边地区的产业和技术创新发展
4.资金辐射
老旧工业区的振兴(产业结构变化)
一、调整产业结构(多元化)
1.对传统工业:
①进行技术改造和关停并转②依托××(煤炭钢铁)产业优势,延长产业链,形成××(化工,
机械制造等部门)③发展××产业的精深加工(矿产资源)
2.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如生物医药材料等新兴企业
3.重点发展优势产业,推进产业结构多样化(如利用老工业区及其建筑发展服务业,旅游业等)
4.(发展第三产业)
二、保障措施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设施,更新能源设施,建立现代通信、物流设施)
2.重视教育文化发展,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推出产业转型(重视教育,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尊
重历史,保护和再利用工业遗产)
3.治理污染,发展绿色能源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三、辽宁阜新的转型(有大量土地、劳动力,缺乏资金、技术和人才)
1.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具体见上)
2.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3.发展壮大现代化服务业(工业遗产旅游资源)
4.积极推进环境的恢复与整治
生态问题的治理
一、水土流失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地表形态的不稳定性与黄土的易侵蚀性(地表破碎、沟河纵横、土质疏松)
地理必修ⅱ中图版复习要点
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要点
第一章人口
一、人口增长
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三低(发达国家)、“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
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二、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
(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②加强文化交流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1、人口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四、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二章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
(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课前 | 必备知识 ·自主夯实
课堂 | 关键能力 ·探究提升
拓展 | 素养提升 ·增效培优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配中图版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4.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
A.自然资源量
B.科技水平
C.地区开放程度
D.消费水平
【答案】D
【解析】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很多,如资源丰富程度、科技
【名师助学】 想一想1: 资源丰富程度是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不是资源 缺乏的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一定小呢? 【答案】不是。如日本资源贫乏,但其科技发达,资源利用率高; 开放性强,充分利用优良港口等有利条件,利用其他国家的资源和市场,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大。
课前 | 必备知识 ·自主夯实
拓展 | 素养提升 ·增效培优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配中图版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课前 | 必备知识 ·自主夯实
课堂 | 关键能力 ·探究提升
拓展 | 素养提升 ·增效培优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配中图版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资源环境承载力
【情境探究】 材料 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一般在7 000万以 下,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出现了清朝时期的 人口高峰。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等,都有助于极大 限度地养活人口。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2《工业区位》
电子厂、感 光器材厂
服装厂、玩 具厂 机械化、仓 储
严重污染的企业宜布置在远离城市 钢铁厂、水
的郊区
泥厂
二、进行工业区位选择时,要综合考 虑经济、环境等要素,进行合理布局。
背景研究素材
• 现位于北京石景山区的首钢集团,依托京西煤矿的 煤炭和周边铁矿石的充足供应,成为中国特大型钢 铁企业之一。
• 首钢地处城市西部上风向,对北京市区环境质量产 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 曹妃甸港将建成进口高品位铁 矿石中转站。
当年首钢选址北 京的主导区位因 素是什么?
新首钢迁址曹妃 甸,它的主导区 位因素有无变化? 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
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工业的影响小结 • 对原料依赖降低,对市场需求提高。 • 交通因素吸引力增强。 • 发展工业的同时注重对环境的保护。 • 对劳动力数量要求降低,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 • 信息通达性突出。
技术
问题:坐落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高科技企业有 利于发展的区位条件是什么?
区位因素
区位选择要求
原料 接近原料地(影响逐渐减弱)
市场
接近消费市场(影响逐渐增 强)
动力 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 (燃料)
典型案例
制糖厂、水产品加工 厂
啤酒厂、家具厂、印 刷厂
炼铝厂、早期的钢铁 工业
劳动 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 力 地方(劳动力素质影响增强) 、包带、制鞋、制伞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1《城市空间结构》课件(共53张PPT)
探
究
返回目录
(2)住宅区开发需要考虑的因素
因素
具体要体
考 点
自然环境的 适宜度
住宅区选址必须考虑地形、水质、空气质 量、风向、植被等自然因素,满足人们对住 宅区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
互
动
社会环境的
社会环境包括交通、教育、医疗卫生、文
探
完善性
化体育、商业服务等
究
消费者区位选
不同的人群,各自的经济状况和消费习惯
口密度增长的主要动因是( )
A.农业发展
B.服务业发展
C.工业发展
D.旅游业发展
返回目录
[图形解码]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返回目录
[解析] (1)C (2)A (3)C 第(1)题,人口数量=人
口密度×面积。第(2)题,城市内圈地租最高,主要分布
付租能力强的商业和金融业,所以内圈人口密度变化不大
点 互
纺织厂、仪表 厂、机床厂
噪声污染
布局在城区和近郊交通便 利区
动
自来水厂
要求水源清洁
布局在河流上游
探
究
高新技术开发 区
需要高科技人才
布局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 构附近
商贸中心
要求客流量大
布局在城市交通中心
仓库
用地多,交通方 布局在港口、码头、车站
便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乡村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探究导引
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集聚,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下图为我国 某城市规划图。 1.简要分析A功能区的区位优势。 答案 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利; 接近消费市场等。
2.如果B功能区是高级住宅区,请说明该住宅区的主要区位优势。
答案 地处盛行风的上风向地带,位于城市河流上游沿岸地区;邻近风景区和 大学城,环境优美;位于城市外缘,远离市中心和工业区,环境污染相对较轻; 靠近公路干线,交通便利。
三、合理利用城乡空间
1、原则:搞好城乡规划,统筹城乡发展; 从城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保 护生态环境;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
2、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 义
1)合理利用城乡土地,建设资源节约型城乡 • 我国人口多,土地资源不足。“十分珍惜、
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 基本国策。在满足城乡功能合理运行的前 提下,各项发展用地要尽量使用荒地和劣 质地,严格保护基本农田。
(2)工业区都有不同程度,存在着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 物污染和噪声污染。
(3)工业区选址要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远离住宅区,并布局在
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或垂直盛行风的郊外。
风向
居民区 工业区
最小风频
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布局在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 或垂直盛行风的郊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有水污染工厂建在河流的下游。 有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工厂要远离农田与住宅。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我国黑河至腾冲一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宏观分布 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国人口分布的 宏观格局不仅没有变化,反而“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据此回答(1)~ (2)题。 (1)我国下列各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 ) A.青藏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华北地区 D.西北地区
资
土地资源
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度下降,土地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用于 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显著减少
源
问 矿产资源 正迅速减少,甚至趋于枯竭
题
的 水资源
需求量增大,不合理利用及水体污染,导致短缺
表 现 森林资源 大面积毁坏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耕地沙化加快,大
气污染加重,气候反常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3)科学技术水平 科学技术水平提高,会扩大资源的开发领域,不断发现新的资源,并提高资 源利用的 效率 ,从而提高人口合理容量。 (4)地域的开放程度 在一个 开放地域中,资源的互补可以大大提高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而 在一个 封闭地域中,某种资源的匮乏会使这一地区人口合理容量降低。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复活节岛位于东南太平洋上,面积约117平方千米,离最近的大陆达 3 000千米。目前岛上居民约2 000人,以种植甘薯、捕鱼、旅游业为生。下图 为复活节岛实际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3《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阿拉伯国家城市风情》
含蓄隐蔽,
仔 合细 图围筑的墙观 片主是察 举要中中例景国国说观建园明林地与域显引忌西文而直而方化不求不园对发曲露林城,,,图市片 建, 筑内 封并 结向闭结 构性性 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忌面宽?求窄。
美国建筑 绝少围墙
整齐划一, 均衡对称, 直率敞朗, 合盘托出。
外向性 开放性
二、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城市的建筑风格
自然式园林西方园林规则式园林城市的建筑结构内向性封闭性外向性开放性含蓄隐蔽显而不露引而不发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直率敞朗围墙是中国建筑的主要景观美国建筑绝少围墙仔细观察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图片并结合图片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结构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阿拉伯国家城市风情
阿拉伯烤全羊 蔬菜与烤肉
手抓饭 水果沙拉
建筑风格
展示了皇家的高贵、威严,烘托出帝王的权威。
飞檐
黄瓦
斗拱
Leabharlann Baidu
红墙
亭
阁
一种架空的 小楼房,中国 传统建筑物 的一种。 其特点是通 常四周设隔 扇或栏杆回 廊,供远眺、 游憩、藏书 和供佛之用
我国与西方的传统建筑风格有何不同?
法国皇宫
卢浮宫
西方民居
建筑风格 中国民居
建筑风格
建筑风格 中国:宫殿式、四合院 西方:宫廷式、花园洋房
绿篱草地
二、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课件
文化、环境、安全等。
工业地域的形成
工业集聚
由于相同或相关工业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形成 工业地域。
传统工业区
以传统工业为主,如钢铁、机械、纺织等,具有 较长的历史和较大的规模。
ABCD
工业分散
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区域市场的扩大,企业需 要分散到不同地区,形成工业地域。
新兴工业区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 ,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以培育和采伐森林为主的农业地域,主要 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具有生态保护和 经济效益的双重作用。
以养殖水生生物为主的农业地域,主要分 布在湖泊、河流和近海地区,具有较高的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04
CATALOGUE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
土地、水源、矿产资源、气候等。
经济因素
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等。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劳动力、技术、政 策等
综合分析
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综 合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因 素,选择适合的农业类型 。
农业地域的形成
自然条件的影响
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决定了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方向 。
社会经济条件的推动
市场需求、交通运输、技术进步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促使农 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图
版)复习提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图版)复习提纲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一、人口增长:
1、总趋势:世界人口每年以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长。
2、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受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非洲、拉美、亚洲、大洋洲、北美、欧洲,南极洲无常住人口分布。
3、差异:时间上——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快速的时期。原因是对自然
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政治的独立和经济的发展。
空间上——发达国家增长缓慢(有些国家出现了负增长,如俄罗斯、德国、匈牙利等);
发展中国家速度较快(尤其是非洲),目前增长速度趋缓。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生育观念差异所致。
4、人口问题与对策: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出现劳动力过剩,就业困
难,社会治安混乱等社会问题;要采取计
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过慢,导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
缺、国防兵员不足等问题;可采取鼓励生
育、吸纳外来移民等措施。
5、人口增长模式:
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如图:
“高高低”模式: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过渡模式: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
“三低”模式: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
“高”与“低”往往用1%为参照,若低于或接近1%就能用“低”来形容。目前发达国家已进入了现代型;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未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世界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过渡阶段;
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属于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二、人口分布
1、世界人口分布:在水平方向上,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居住着地球上90%的人口,而南半球只有10%的人口,在北半球,人口又多集中在北纬20°-60°之间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人口分布还集中于沿海地区的趋势。人口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大量集中在地势低平的地方,海拔搞的地方人口相对稀少。
2、目前,世界各大洲人口数量排序: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3、目前,世界各大洲人口分布密度: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三、人口迁移
1、含义:人口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根据人口迁移是否跨越国界可以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2、国际人口迁移:
二战前——原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主义扩展;
特点:以集团性、大批移民为主;
流向:从旧大陆流向新大陆,从已开发国家流向尚未开发国家。
主要移除地:欧洲;
移入地:美洲与大洋洲。(黑人作为奴隶被贩卖到美洲;亚洲人作为劳工被招募到东南亚和美洲)
意义:人口迁移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二战后——原因: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
特点: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
流向: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北美、西欧、大洋洲由于经济发达,吸引了大良的移民;西亚、北非石油开采,经济发展较快,也吸引了大批外籍工人。
3、中国的人口迁移:
历史上——原因:战乱、自然灾害。
流向:黄河流域迁往长江流域、珠江流域。
建国初期——流向: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地从东部城市迁往西北、东北等边疆地区;
目的:开发国土;
原因:东南部人多地少,劳动力富余,西北和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
改革开放后(民工流)——
流向:自发地从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内陆流向沿海、
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
原因: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所致。(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达,西部内陆,尤其是农村经济落后)
意义:民工流一方面可以缓解迁出地人多地少的矛盾,增加经济收入,缩小地区差异;另一方面也可解决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
区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产生一系列的
社会问题(如迁出地人才、资金流失,迁入地社会治安混
乱、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等)
4、美国人口流动:从东北部(冰冻地带)流向南部和西部(阳光地带)。
5、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淡水、矿产等;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交通、文化、家庭和婚姻等;
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等。
四、几个概念
环境承载力——指某种资源能够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人口合理容量——指按照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又舒适的生活环境,并
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
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最基本)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科技水平
地域的开放程度(日本、荷兰、比利时等国)
环境承载力大于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是警戒值,人口合理容量具
有相对性。
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
1、城市的主要功能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
1)中心商务区:一般分布在市中心,交通便利、通信发达,早晚人口流动量较大,人口昼夜差别大。
2)商业区:大城市,分布在城区,交通便利,人口密集、人流量大的地方。
小城市,中小城市,分布在城市中心
3)住宅区:城市里最普通的用地方式,占地最多,分为低级住宅与高级住宅
4)工业区:受环境影响,多分布在城市边缘、沿河,沿铁路和公路的地方。
3、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1)历史原因
商业区:市中心,交通便利,人口流动大,地租高,商业付租能力高,因此,大多数城市中心为商业区
2)经济原因
工业区:占地面积大,付租能力低,因此宜布局在商业中心区的外围。
住宅区:付租能力介于工业区和商业区之间,因此,布局在商业区和工
业区之间。
3)社会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