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生物上册5.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5.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和重要性。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动物行为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动物行为的基本原理。
D.青少年学会抽烟
解答:答案为B。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刚出生的小狗寻找奶头是一种本能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例2:下列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______。
A.蜘蛛结网
B.小鸟学飞
C.蛇蜕皮
D.狗狗学会握手
解答:答案为D。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狗狗学会握手是通过训练和模仿而形成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选取一种动物,研究其行为模式,了解其行为是如何通过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讨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与动物行为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准备在下一堂课上分享。
3.网络资源利用:
-观看在线科普视频,如BBC纪录片《自然世界:动物行为大揭秘》等,加深对动动物行为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动物表现出奇怪行为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动物行为的奥秘。
4.实践操作建议:
-饲养一只小动物,如金鱼、仓鼠等,观察其日常行为,记录其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表现。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2.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2.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案




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及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进行“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的活动
解决方法
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什么)
落实方式
(方法或手段)
设计意图
(为什么这样教)
激情导入
2min
通过“鹦鹉救主”的新闻报道让学生分析鹦鹉行为,从而导入课题。
满足生存的基本需要,适应生活环境
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课后反思
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2)
10min
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
PPT出示“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探究活动的目的。
学生阅读P50—51页探究活动,思考并回答“讨论”及以下的问题:
1.实验果把实验动物换成乌龟,你预期“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将会增加还是减少?为什么?
3.“尝试与错误”学习行为的建立过程是怎样的?
4.这项探究活动对你自己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启发?
使学生明确探究活动目的。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活动设计和分析能力,并理解学习对于动物的生存的意义。
课堂小结
2min
学生两两先互相说,然后找两名学生总结
整理总结知识
当堂测评
5min
见课件
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检测本节课学习效果
第二章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材分析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安排在“动物的运动”之后,来探究动物行为的形成机理,理解动物行为的本质和意义。通过本节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能够有助于学生认识动物的行为,理解动物行为对其生存的意义,提高动物保护的意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5.2.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5.2.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学设计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第二节,本节有两个主要的任务,一是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学会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从本质上理解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二是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使学生能对动物的行为有理性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使他们今后能有意识地观察和分析动物的行为,并思考动物行为与环境的适应性,尤其是认同人类学习行为的重要性。

2.学情分析学生能举例说出一些动物的行为,但有一定局限性,缺乏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本质的认识,和思考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但初二的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也具有一定合作学习和探究的经验,因此教师要有效地引导和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学习,也容易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②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尝试编写探究实验报告。

2.能力目标①通过阅读资料,观看视频、图片等资源,锻炼观察能力、短时间内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资料分析的能力。

②通过制定并实施探究实验,锻炼实践能力及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3.情感目标通过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学生进一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②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动物的学习行为。

2、难点①通过资料分析,说明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②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动物的学习行为。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主要采用多种媒体演示(视频、图片等)、启发互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探究活动等策略,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活动体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观察、资料分析、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等达成学习目标。

5.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设计八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

5.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设计八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科普视频等,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动物行为的图片,如鸟巢、蜘蛛结网、小狗学握手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中的动物都在做什么吗?它们的行为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讨论、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2.利用实例、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对动物行为的直观认识,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3.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关爱生命的热情。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2.教师强调本节课的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提醒学生关注身边的动物行为,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拓展知识视野。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布置与动物行为相关的作业,如观察记录、小论文等。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提示:可以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生态学角度等方面展开论述,力求观点新颖、独到。
3.家庭实验:设计一项简单的实验,验证动物的学习行为。例如,训练宠物狗学会一个新的指令,观察并记录学习过程。要求实验设计合理、操作规范,字数不少于300字。
提示: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动物福利,确保实验符合伦理要求。
4.课外阅读:推荐同学们阅读一本与动物行为相关的书籍或科普文章,如《动物行为学》、《你所不知道的动物世界》等。要求做好阅读笔记,摘录你认为有趣或重要的观点和信息,字数不少于200字。

5.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5.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二节的教学内容。

主要学习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分,掌握两种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学习探究一种动物的行为的方法。

本课共两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为学生探究动物行为的展示交流课。

学生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动物的行为有一定观察,对行为的分类与意义缺少思考。

八年级学生能区分自己熟悉情境的动物行为,前认知是“生来就会”与“生来不会”,但对“小鸟喂鱼”这种新情境,常认为其是“生来不会,后天才会”的学习行为,因此在进行区分时,应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不是仅看概念的表面含义。

设计思想(1)以问题激发兴趣。

整个教学过程要设置好问题,层层展开,层层递进,让新知识与旧知识融为一起,让学生在进步上升中攀登知识的顶峰。

(2)以比较的科学思维贯彻始终。

在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尊重事实和证据,基于证据和逻辑进行比较与分类,辩证地分析问题。

(3)以探究促进探究。

学生分析科学家的实验,体会探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学生课堂观察其他同学的课前实验和课堂现场实验,在观察和思考中,学习探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提出问题,提升探究能力,利于课后探究的积极展开。

教学方法活动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引导启发法。

学法指导:比较分析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实验法。

教学目标1.能够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能说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比较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提高分析能力。

4.学习探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尝试探究一种动物的学习行为。

5.在探究实验中,提高善于观察、乐于探究的情感。

认同学习行为对于动物和人的重要性。

6.在思考我国警犬新科技中,增强保护动物、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难点: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学习探究动物的行为的方法并展开探究。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5.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5.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和能力:(1)举例说出什么是先天性行为?什么是学习行为?并说出这些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2)阐明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不同。

2.过程和方法:(1)培养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

(2)运用所学的知识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3)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体验探究动物行为过程.(4)提高学生综合概括,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团结精神。

(2)使学生更亲近大自然,亲近动物,增强热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3)懂得生存法则,通过不断的学习适应新的环境,勉遭淘汰。

二、教学重点:1.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2.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三、教学难点:1.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使学生懂得学习行为的复杂性和遗传有关。

四、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在本节课中,先联系本章的内容《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和上节内容《动物的运动》,动物有强大的运动能力,能够实现觅食、躲避敌害等各种行为,那什么是动物的行为呢?由此导入。

让学生对动物的行为有明确而科学的认识。

然后以举例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平时我们观察或了解到的动物的各种行为的背后都是有目的的。

再通过比较和归纳,区分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由此展开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学习。

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学会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通过学习认识到任何一种动物包括我们人类要更好地适应环境而不被淘汰,都必须具备学习能力,特别是我们人类要提高生存本领就,认识世界,必须“学习,学习,在学习”(2)本节课的生物学概念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学习行为是在遗产物质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不同动物的学习行为不同,越高等的动物学习能力越强,学习形成时间就越短。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繁衍有重大意义。

5.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表格式)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5.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表格式)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引导学生归纳:学习了动物行为的类型,自主归纳动物行为的分类。

完成连连看并比较:结合下表,比较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和联系
三、研究动物的行为
找一找:结合教材,说说研究动物的行为有哪些科学的方法?
探究实验: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提出问题: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走迷宫获取食物的时间会越短吗?
作出假设: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将获得走迷宫的经验,获取食物
的时间会越短
制定计划:实验前,小鼠要处于饥饿状态,促进其寻找食物。

实施计划:观看实验视频
得出结论: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获取食物的时间越短。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设计琼山侨中生物组:冯所樑一、教学设计思想:本节的内容是介绍动物的行为,并通过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概念的认识”,复习对比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方法等。

引导学生学会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分以及分析各种行为对生物的意义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的难度不大,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讨论法组织课堂教学,发动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认识动物行为对其生存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区别动物的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的生存的意义。

能力目标: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一种动物行为”的过程,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三、重点难点重点:1.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2.阐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难点:课堂实验的组织。

四、课时:1五、教学媒体表现生物不同行为的图片,培养的菜青虫或小鸡小鸭等小动物六、教学过程:七、检测:1.动物具有“学习能力”,有利于()。

A.找到食物B.逃避敌害C.找到配偶D.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2.下列各项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马戏团里的狮子表演节目B.老鼠打洞C.小狗作算术D.蚯蚓走迷宫3.下列几种动物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野鸭的迁徙B.蜘蛛结网C.蜜蜂采蜜D.山雀偷吃牛奶4.下列各项中,属于捕食行为的是(),防御行为的是(),繁殖行为的是(),迁徙行为的是()。

A.狮子追捕羚羊B.一只母猪哺育者8只小猪C.黄鼠狼遇险释放臭气D.秋后大雁南飞5.观察与思考:(1)观察自家或周围家养的猫、狗、鸡、鸭等的各种行为,与同学交流一下,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学习行为?(2)你看过马戏团的动物进行表演吗?你能解释动物们是怎样完成这些表演的?6.资料分析:(1)年幼的黑猩猩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自己的妈妈,学习生存的本领,利用一块地衣从石缝中汲取水液,还能学会利用一根沾水树枝,从洞穴中取出白蚁作为食物;(2)若干年以前在英格兰,人们发现一只大山雀有一次偶然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的盖,并偷饮了牛奶,它的这一活动,被其它的大山雀细心地观察过,后来过了不久,其他地区的大山雀也模仿学会了偷饮牛奶;(3)成年黑猩猩能够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

(2)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实例,知道这些行为对生物生存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资料,观看视频、图片等资源,锻炼观察能力、短时间内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资料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学生进一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图片资料,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学难点】
通过资料分析,说明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启发互动法、任务驱动法、实验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比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等等。

小狗是我们所熟悉的一种动物,小狗的这些行为你都见过吗?(图片展示小狗的行为)你们知道这些行为哪些是生下来就会的呢?哪些是后来形成的?
生:吃东西、睡觉是生下来就会的,踩球、滚筒是后来形成的。

师:我们把吃饭、睡觉等生下来就会的叫做先天性行为,把踩球、滚筒等行为叫做学习行为。

这两种行为是怎样形成的呢?本节课我们来做具体的分析。

(结合生活经验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能进行初步区分)
二、新知讲解
(一)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师:下面所展示的,是自然界中几种动物的行为,你知道哪些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学习行为吗?(展示图片并讲解)
蚯蚓走迷宫:在迷宫的一臂安上电极,而另一臂是潮湿的暗室,其中还有食物。

当蚯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臂时,它就会受到电击。

经过多次尝试和错误之后,蚯蚓能够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

小猩猩吃奶:小猩猩生下来凭本能找到乳头并吮吸乳汁。

大山雀喝牛奶: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喝到了牛奶。

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蜘蛛织网:蜘蛛生下来就会结网捕食昆虫。

母袋鼠与幼袋鼠:小袋鼠出生时掉在母袋鼠的尾巴根部,靠本能爬到母袋鼠腹部的育儿袋中吃奶。

黑猩猩钓取白蚁:幼小的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猩,用一根蘸有水的树枝从蚁穴钓取白蚁做为食物。

生:黑猩猩吃奶、蜘蛛结网、袋鼠钻进育儿袋是先天性行为。

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呢?(说出自己的判断理由,加深对先天性行为概念的理解)生: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分析我们知道:黑猩猩吃奶、蜘蛛结网、袋鼠钻进育儿袋是动物生下来就会的,这是一种本能,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行为,我们就把这种行为叫做先天性行为。

师:学习行为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现在以黑猩猩钓取白蚁来分析。

黑猩猩作为哺乳动物,神经系统发达,具备这样的学习能力,这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在黑猩猩生活的环境中,有成年的大猩猩在钓取白蚁,所以它才能模仿,这是由它的生活环境决定的;钓取白蚁就会有食物吃,黑猩猩会形成这样的生活经验;不断的重复这样的行为之后,黑猩猩学会了钓取白蚁。

所以,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根据我们刚刚所学的知识,请同学们试着解释下面两种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如何形成的。

生:尝试分析,答案并不唯一,要抓住关键词:尝试与错误、模仿。

师: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生活的意义是否一样呢?请同学们分析小猩猩吃奶与猩猩钓取白蚁两种行为后,小组讨论下面两个问题。

任务一: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有什么不同?任务二:先天性行为有什么不足之处?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对于讨论有困难的小组,可给出提示问题:如果小猩猩生下来不会吃奶会怎样?如果小猩猩只具备吃奶这种先天性行为,会是什么结果?当环境改变,如果猩猩不具备这种学习行为,对它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生:小组进行讨论,并汇报交流。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讨论交流我们可以总结出:先天性行为是比较简单的,必不可少的,生存的基本保证,适应比较稳定的环境;学习行为可以不断适应多变的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

如果只具备先天性行为,动物就会因为找不到食物、无法逃避敌害等原因而被大自然淘汰。

(二)探究一种动物的行为
师: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

有时,需要两种方法的结合。

我们研究动物的行为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动物,更好地了解人类自己。

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手中的实验方案设计。

生:小组活动,完成实验设计,并得出结论。

(小组间交流,相互评价,选出最佳方案)
思考讨论:
不同动物学会绕道取食的次数是否相同?由此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师:次数不相同,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就越复杂。

师:课下,请同学们按照设计方案完成实验,并将过程录制下来。

三、课堂小结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2.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

四、课堂练习
1.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所具有的特点是( A)
①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
②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
③由身体里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
④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下列属于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是(D)
A. 蚯蚓经训练后走“T”形迷宫
B. 马戏团的小猴能准确投篮
C. 鹦鹉对你说“早上好”
D. 雄蜘蛛在雌蜘蛛前跳舞
【板书设计】
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生来就会后天形成
遗传物质控制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
基本需要环境变化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

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利用搜集的图片,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丰富的图文资料使学生更加清楚、直观的判断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提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构建核心概念。

完成探究活动时,由于课上时间有限,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方案设计,进行交流,选出最佳方案,将活动课下完成。

在评价方法上,以采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各抒己见,鼓励不同意见,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的积极性,很好的突破了难点。

课堂上突出主体参与性,通过教学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才能实现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协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