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一概论
景观设计学教学大纲

景观设计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景观设计学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对于城市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理解能力和创造力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掌握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流程,培养学生对于环境美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及提高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2. 掌握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流程;3. 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意表达能力;4. 强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5.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景观设计的概念和定义- 理解景观设计的内涵和外延- 掌握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要素2. 景观设计的历史发展- 了解景观设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 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景观设计风格3. 景观设计的研究方法- 学习景观设计的调研和分析方法- 掌握景观设计的概念构建和设计表达技巧4. 环境美学与景观设计- 探讨环境美学对于景观设计的影响- 强调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的平衡5. 可持续发展与景观设计- 关注景观设计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 提倡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6. 景观设计的案例分析- 分析不同类型的景观设计案例- 学习借鉴和总结成功的景观设计经验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2. 课堂讨论3. 案例分析4. 实践操作5. 课程作业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30%)2. 课堂作业(20%)3. 期末设计作品(40%)4. 课堂考试(10%)六、教材资料1. 《景观设计概论》2. 《景观设计原理》3. 《景观设计案例精选》七、参考资料1. 《景观设计导论》2. 《城市景观设计》3. 《自然景观设计与城市绿地》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实施,相信学生们将能够全面了解景观设计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和实践水平,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景观设计学成为学生们探索与创新的起点,开启美好未来的新篇章。
景观设计基本知识

• 1868年,出版了一本关于城市规划方面的书籍—— 《先驱的条件与美国文明的倾向》,在书中他批判 了规划中忽视长远利益,只为了目前利益的带有破 坏性的设计。
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
• 景观设计学包含两个专业方向,即景观规划 (Landscape Planning)和景观设计。
• 景观设计学所关注的问题是土地和人类户外空间的 问题。
• 景观学的支撑; 3、游憩学与旅游学。
生态是景观学的目的 艺术是视觉组织方式 人文是景观学的基础
景观设计设计师、企业
景观设计设计师
• 景观设计师是以相似的手法来塑造城市、城镇和乡村的景观风貌。 • 景观设计师要塑造和治理我们所居住的物质世界和生态系统。 • 景观设计师需要经常回到宏观场景上来放大和缩小局部细节以确保
设计的平衡和尺度。 • 景观设计学将美学和科学知识融为一体。美学为景观设计学提供了
近年来,我们生活的城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大批的广场绿地、商业步行街、主题公园、街头 小品出现在我们的视觉以内,影响着我们的感观 和行为方式。而新建的住宅小区都以景观优美的 园林作为卖点,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购买心理。 景观设计已经不知不觉中走到了我们的周围,走 近了我们的身边,并对我们施展着潜移默化的作 用。
• 意格国际是一家国际化的多元设计机构,由美国意格、上海意格和 北京意格三个公司组成。意格国际本着“设计整合人与环境”的核 心理念,始终禀承“多元、人本、诚信、追求卓越、共赢共识”的 核心价值观,立足国际经验及中国园林与人为传统,创造具有鲜明 时代特征与地域特色的人性化设计作品,达到发展与保护,投资与 效益的可持续的最佳平衡,促成文化的多元与延续以及人与自然和 谐共生。
景观设计概念范文

景观设计概念范文景观设计是指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进行规划和设计,创造出一种美观、实用且与环境相协调的空间。
它可以在城市景观、园林、公园、庭院等各种场所中实现,旨在提供人们适宜的休闲、娱乐、工作等活动空间,并与环境相融合,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通常会运用一些概念来指导和衡量设计的过程和成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景观设计概念:1.可持续性:可持续性是一个核心概念,强调设计中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保护。
设计师需要考虑使用可再生材料、节约能源和水资源等策略,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确保设计的持久性和可维护性。
2.可访问性:可访问性是指设计能够被尽可能多的人群使用和享受的程度。
设计师需要考虑到不同年龄、能力和身体条件的人的需求,确保设计可以给予他们舒适和便利。
3.多功能性:多功能性是指设计在不同场景和需求下的灵活性。
景观设计应该能够适应不同的活动和功能,例如娱乐、社交、运动等。
多功能性可以提高设计的可用性和吸引力。
4.自然融合:自然融合是指设计与周围环境和自然元素的和谐统一、设计师可以通过使用自然材料、植物和水体等元素,以及合理的布局和景观特征来实现自然融合。
这样可以增强人与自然的互动和感受,提供一个宜人的环境。
5.文化和历史传承:景观设计应该能够反映和传承当地的文化和历史,使其与环境和社区融为一体。
设计师可以通过考虑当地的传统建筑、艺术和文化元素,创造一个独特且有故事性的设计。
6.空间层次:景观设计应该通过不同的空间层次来创造丰富和变化的体验。
设计师可以使用高低层次、视觉效果和功能特性等手法,打造一个有深度和动态感的空间。
7.艺术性:景观设计可以被视为一种艺术创作,需要考虑布局、色彩、材质、比例等美学要素。
设计师可以运用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创造出独特和吸引人的设计。
8.用户参与:用户参与是指在设计过程中给予用户参与的机会和权力,以确保设计满足用户需求和期望。
设计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座谈会等方式获取用户反馈,进而优化设计。
景观建筑学概论1

一、概论1、景观、景观(Landscape),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
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森林景观等(辞海,1995);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等同于风景;建筑师则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态学家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系统(如Naveh, 1984, Forman, 1995);旅游学家把景观当作资源;而更常见的是景观被城市美化运动者和开发商等同于城市的街景立面,霓虹灯,园林绿化和小品。
景观具有空间环境和视觉特征的双重属性。
空间环境包括:周围条件(生物圈、地形、气候、植被)、功能(人的活动)、构造(材料、结构)视觉特征包括:艺术性(构图法则)、感觉性(声、光、味、触)、时间性(四季、昼夜、早晚)、文化内涵(民族、职业)等。
什么是景观设计?在人们对自然风景观念普及的同时,景观设计也早已深入人们的视野,单独定义"景观",它与规划,园林,生态,地理等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在不同的学科中具有不同的意义.我所接触的"景观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或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周围环境要素的整体考虑和设计,包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使得建筑(群)与自然环境产生呼应关系,使其使用更方便,更舒适,提高其整体的艺术价值2、建筑、建筑的含义比较宽泛,在英语里,用house、building、architecture这三个词来表示建筑的意思。
而人们通常所说的建筑是指architecture。
而house是指房屋,building是指建筑物。
建筑到底是什么?建筑可以是房子,也可以是空间。
无论如何建造建筑的目的都是都是为了满足人的使用和心里需求。
建筑一方面以实体的物质属性和自然环境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空间;另一方面,它又承载着社会文化,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观设计概论-空间理论

景观空间的特点包括开放性、多样性、动态性等,它是一个 充满活力和变化的外部空间环境,能够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 和体验。
02
景观空间理论
空间体验理论
空间体验理论
01
空间体验理论强调景观空间与人的互动关系, 认为空间不仅仅是物质形态的存在,更是人们
感知、体验和参与的过程。归属感和认同 感,这种认同来源于空间的历史、文化、社会
03
景观空间设计原则
人性化设计原则
1 2
3
满足人的基本需求
景观空间设计应首先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如休息、遮荫、避 雨等,确保人们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
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
景观空间设计应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包括老人、儿童 、残疾人等,提供无障碍和包容性的环境。
促进人与自然的互动
景观空间设计应创造人与自然互动的条件,让人们在享受自 然美景的同时,也能参与其中,体验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在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性,尊重自然规律,保 护生物多样性,同时为人类提供舒适、健康和愉悦的生存环境。
地域特色与文化传承
景观空间设计应注重地域特色与文化 传承,挖掘和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 和自然资源,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景 观空间。
地域特色与文化传承可以通过运用当 地材料、传统工艺和历史元素来实现, 同时也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设置 文化景观等方式来传承和弘扬当地文 化。
景观元素设计
植物配置
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景观需求, 合理配置植物,形成优美的植物 群落,提升景观的美观度和生态
效益。
道路设计
根据人流和车流的需求,合理规 划道路布局和宽度,设置适宜的 道路铺装和标识系统,提高道路
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景观设计概论重点终结版

一、基础部分: 1景观设计三大基础理论:空间理论基础 环境行为理论基础 景观生态理论基础 2中外传统景观设计者及其贡献 中国的计成,明末造园家,著《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
法国的勒·诺特, 生于巴黎,出身园艺师家庭,学过绘画、建筑,曾游学意大利,深受文艺复兴影响。
回国后从事造园设计,耗费毕生精力于凡尔赛宫,创作了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艺术,形成了法国勒•诺特式造园风格。
奥姆斯特德,美国中央公园首席设计师 ,被誉为“美国景观设计之父”。
他促成了国家公园运动,是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的创始人和美国景观设计专业的创始人。
二、基础理论部分: 1景观空间围合度的概念:围合界面的虚实比例是不同的,因而使得空间显现出不同程度的围合感,也就是围合的程度。
景观空间围合度受围合界面影响因素:围合界面的数量、围合界面的高度、围合界面的材质 2外部空间模数的概念:外部空间构成的尺度权衡基准,常说的数值范围20~25M 。
3凯文·林奇关于城市意向的五个基本要素:标志、节点、道路、边界、区域 4从生态学角度理解,景观结构基本组成要素:斑块、廊道、基质 5景观环境中的必要行为主要指:①交通穿越②休憩③驻留 6景观生态学中常从那几个方面区分斑块和本底 斑块 :指在外貌上与周围地区(基质)有所不同的一块非线性地表区域。
(城市景观要素类型中,斑块 :具有不同功能和属性的、相对同质的地段或空间实体。
例如:城市公园、城市绿地、小片林地等。
) 斑块间的边缘效应:具有正、负效应:正效应表现出效应区比相邻区更为优良的特性,如多 样性和异质性;负效应表现在交错区种类组分减少、生态指标下降、生物量降低等。
基质:指范围广,连接度高并且在景观功能上起着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
(城市景观要素类型中,基质:城市景观的主体是各类建成区,各种不同功能、性质和形状的建筑物,使城市景观明显地区别于其他景观。
景观设计原理

第一章现代景观设计概论第一节景观设计的定义与目的●景观设计工作主要从功能、美学、文化、生态、技术、管理等各个角度来研究和设计城市的景观。
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使城市适宜于人们工作、居住、旅游,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文明进步,提高国民生活质量。
●景观设计是通过对自然环境、历史环境、人文环境的分析,结合现代社会生活和特定功能的特点,运用适当的技术手段,融汇美学的原理,为人们创造安全、舒适、优雅的生活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的高度协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保护地域文化的目的。
●城市景观是地域文化的外延,是室内空间的外延,是市民价值观的体现。
第二节景观设计的主要功能●1、合理安排市民的活动场所。
●2、协调城市功能与市民生活的关系。
●3、促进文化进步。
●4、改善生态环境。
●5、提高城市效率。
●6、美化城市环境。
第三节景观设计的范围与内容●景观设计的范围主要为建筑的外部空间,包括城市各区域的交通关系、景观的空间形态、大众的审美趣味、市民的行为方式、城市的管理方式、施工的技术手段等,它要处理好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关系、经济条件和技术手段的关系等。
它的设计对象应该是面向广大市民的,是为社会服务的。
●景观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各功能的组织、交通系统的组织、绿化配置、空间形态、景观造型的设计、景观节点的设计、与周边环境关系的考虑、对生态的影响、公共设施的设计与布置、景观色彩设计、公共艺术设计、识别系统设计等。
它需要对环境的地理、气候进行分析;对人的行为方式加以诱导;通过对历史文脉的了解;对传统地方文化进行保护;对城市功能予以完善;对城市景观进行美化。
第二章景观设计的原则第一节安全性●在城市的景观设计中,有众多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但无论如何,安全必须是第一位考虑的因素。
如果连市民的生命安全都尚且不保,城市建设的美景又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解决安全问题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1、道路的安全设施。
《景观设计》PPT课件

• 成熟期 : 隋、唐、宋 • 山水建筑宫苑、 自然山水园林 、写意山水园林 • 代表:王维“辋川别业” • 白居易“庐山草堂”
《辋川图》是唐代诗人王维晚 年隐居辋川别业时所作
• 高潮期:明、清 • 类型:宫苑 私家园林 皇家园林 • 代表:皇家“五园”—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者合
称圆明园)和畅春园、西花园(两者合称畅春园) • 私家园林:拙政园、沧浪亭、网师园、个园、小盘古
• 变革期:鸦片战争后,中国园林进入一个以“公园”为标志的新阶段,
出现了租界公园。
黄埔公园,上海滩上第一家 正式公园。曾记载着“华人 与狗不得入内”屈辱历史 。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 3.诗画的情趣 • 4.意境的涵蕴
• 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主要是摹仿自然,达到明代计成《园冶》里 “ 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 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
二、园林设计
园林设计的工作范围可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 公园以及城市街区、机关、厂矿、校园、宾馆饭店等。公园设计 内容比较全面,具有园林设计的典型性。
(一)什么是景观
• 景观,指具有审美特征的自然和人工的地表景色,意同风 光、景色、风景 。
• 指某地区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也指人工创造的景色, 森林景观。
后建成的一座。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 火烧圆明园时同遭严重破坏。
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89 年建成。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为中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
浪沧亭
网师园
园中多植竹,因竹叶形似 “个”字,名个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景观设计研究范畴(景观设计理论支撑三要素)
视觉形象: 环境形象(景观美学)
环境生态绿化: 物理环境(景观生态学)
大众行为心理:精神环境(环境心理学)
三者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以视觉感受为通道,借助物化的景观环境,创造怡人的
外部环境。
二、景观设计溯源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 中国古典建筑景观:宫殿——陵墓——石窟——民居 国外古典景观: 美国现代景观设计:奥姆斯特德与纽约中央公园
上述的四大特点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它的成长乃至形成,从根本上来讲,与中国 传统的天人合一哲理以及注重整体观念,注重直觉感知,注重综合推衍的思维方式有直接关系。这四个特点 是这种哲理和思维方式在园林艺术领域内的具体体现。
经典的园林案例
图2-2 拙政园平面图 图2-3 拙政园之小飞虹 图2-1 网师园平面图
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孔 桥
昆明湖和万寿山
明十三陵
长陵棱恩殿
神道
十三陵石牌坊
泰姬陵
福建土楼
碉房 蒙古包
窑洞
外国古典景观的发展历程
西方庭院的历史沿革
1 日本庭园 日本庭园的历史相当悠久,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日本庭园是公元620年飞鸟时代苏我马子庭园, 到七世纪末,初步形成了具有自然风味的日本庭园。
镰仓时代到室町时代,由于受到禅宗文化和北宋画的影响,日本的庭园开始显示高度的艺术性。当时在造园材料中最受欢迎 的是石头,用石技术日趋艺术和完善,使石料在日本庭园的构成和表现上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江户初期,当时的统治阶层 为表示他们喜欢艺术,显示自己的权威势力,建造了很多大型而豪华的庭园。从日本明治末期到大正年间建造的大型庭园, 具有了浓厚的自然主义的色彩。它兼具江户初期的综合性庭园的特点,设有池、溪流、瀑布、草坪、茶室、茶庭等多种景观 形式。同时运用借景效果,看起来比实际的庭园要显得宏伟壮观。
4深邃高雅的意境 中国的诗、画艺术十分强调意境。诗人特别讲究诗的抒情表意,将情和意借景抒情或情景结合。绘画中 写意,贵神似,写意和神似都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中国画家看来,形象的准确性是次要的,重要的在于 如何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写照来表达画家的主观情思,如何借助于对客观事物的抽象而赋予理念的联想。 园林由于其与诗画的综合性、三维空间的形象性,其意境内涵的显现比之其他艺术门类更明晰,更易于把握。
主要内容
❖第一章 景观设计导论 ❖第二章 景观构成要素 ❖第三章 专项景观设计
❖ 课题调研与设计
“是什么”
“知识框架”
“怎么做”
第一章 景观设计导论
一、 景观设计的含义 二 、景观设计溯源 三 、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四 、景观设计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五 、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 “三大基本理论 ”
第二章 景观构成要素
中国园林的历史沿革
根据中国发展的历史情况,我们将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发展过程划分为五个时期: 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历史上的殷、周、秦、汉宫苑建筑大发展的时期 这一时期发展的园林主要是皇家苑囿,规模虽不大,但基本属于圈地的性质。 园林景观营造的转折期——自然山水园兴起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也可以看作是造园艺术的形成期,初步确立了再现自然山水的园林美学思想,逐步取消了狩猎、生产方面的 内容,而把园林作为观赏艺术来看待, 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全盛期——写意山水园兴起与发展隋、唐时期 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基本形成,也就是写意山水园林。这一时期,不仅数量多,规模大,类型 多样,而且从造园艺术上来讲也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园林景观营造的成熟前期——以诗画山水影响园林的两宋到清初时期 不仅造园活动空前高涨,而且伴随着文学诗词特别是绘画艺术的发展,对自然美的认识不断深化,当时出现了许多山 水画的理论著作,对造园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时期是诗画山水园大发展的时期。 园林景观营造的成熟后期——建筑山水园盛行的清中至清末时期 由于这一时期各种建筑理论与技术日趋成熟,建筑山水园林有了较好的发展。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也结束了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延续,历史发生了急剧变化, 中国园林的发展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结束了它的古典时期,开始进入现代园林发展阶段。
中世纪欧洲的生产力的发展十分缓慢,园林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甚至衰退 的状态。意大利台地园的出现是欧洲文艺复兴的标志之一,对古罗马人 的生活方式的渴望,促使了富豪权贵们纷纷在风景秀丽的丘陵山坡上建 造庄园。
图2-11 空中花园想象复原图
18世纪的英国自然风景园是在其特有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下, 在当时的政治、经济背景下,在各种文学、艺术思潮影响下产生的一种园林形式和风格,尽管也曾遭到一些 反对和非议,但仍是欧洲园林艺术发展史中的一场革命。英国风景园的产生,不仅仅表现为一种新的园林造 景形式的出现,同时也是对旧的历史时代的终结。
图2-10 表千家露地中的不审庵茶庭
第2章 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历程
2 西亚园林 两河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巴比伦王国位于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两河之间的
美索不达米亚,是两河流域的文化产物。
由于两河流域基本为平原地带,故人们喜欢堆叠土丘。猎苑中有小土丘,宫殿也往往建在大土丘上。“空中花园”实际上是 一个构筑在人工土石之上,具有居住、娱乐功能的园林建筑群。平原地区的土丘,可以成为突出主景的手段。同时,从升高 了的土丘上也可开阔视野,在“空中花园”上鸟瞰,城市、河流和充满东西方商旅的街景尽收眼底。
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园林艺术是中华文化的一颗光辉耀眼的明珠,是我们民族审美心理和艺术智慧的结晶,在世界文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艺 术价值和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到20世纪初封建社会解体为止,在三千余年漫长的、不间断地发 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景式园林体系——中国古典园林体系。这个园林体系并不像同一阶段上的西方园林那样, 呈现为各个时代的迥然不同的形式、风格,而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自我完善、发展表现为极缓慢、持续不断的演进过程,外 来的影响很小。
日本的自然风景千姿百态,地形变化丰富。从任何地 方都可以看到美丽的山川、森林、湖泊、海洋等。关 于建筑也好、庭院的营造也好,都与自然景色有着密 切的关联。设计者在有限的起伏地形上认真揣摩,形 成特有的庭院景观。与此同时,从建筑物中看到的美 丽庭园景色,也与建筑物的朝向、配置、进深等都有 密切的关系。自古以来,日本的庭院建筑不采用左右 对称形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利用自然做对景。 这种构成形式使风景成为重要的庭院构成要素,日式 庭院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空间形态。
中国传统园林的理法
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发展的第二阶段中国园林体系而言的,与其它同时期园林体系相比较,历时最久, 持续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这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又渊远流长的风景式园林体系。
按照园林基址选择方式和开发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创建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 风景缩移摹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天然风景地带,全部或部分以天然山水植被为基址,适当配以植物 栽培和建筑营构。 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不同可以分为: 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有,皇帝是封建政权的最高统治者,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政治特权。 园林景观营造的转折期——自然山水园兴起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私家园林:属于贵族、官僚、文人、富商所私有的园邸,一般以宅院的形式存在,由于受封建礼法的束缚, 规模一般都不大。 寺观园林:是佛寺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外的园林化环境。单独建置的寺观园林类同私家园林宅园 的模式,很讲究北部庭院的绿化,多以栽培名贵花木而闻名于世。
3 欧洲园林 古希腊园林的类型较多,但在形式上还比较
简单。古代希腊的园林是后世欧洲园林类型的雏形,对其发展 与成熟产生了很大影响。后世的体育公园、校园、寺庙园林等, 都留有古代希腊园林的痕迹,而且,奠定了西方规则式园林的 基础。古罗马文化继承了古希腊文化,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更加 丰富的技术与艺术形式。古罗马人将古希腊园林传统和西亚园 林的影响融合到古罗马园林之中,并且由于罗马时代出现在希 腊时代之后,涉及的范围更大,因此对后世欧洲园林艺术的影 响也更直接,这可从一些早期欧洲园林的遗迹中明显地看出来。
硬质景观要素
1、地面铺装设计 2、景观建筑设计 3、景观设施与小品设计
软质景观要素
1、地形设计 2、植物设计 3、水景设计
第三章 专项景观设计
广场景观设计 城市公园绿地景观设计
第一章景观设计概论
一、 景观设计的含义 1.景观含义 文学艺术:具有审美感的风景
地理学:一种地表现象 旅游学:一种资源
生态学: 生态系统的聚合 “缀块、 廊道 、 基底”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并非主流的园林类型,如衙署园林、祠堂园林、书院园林、会馆园林以及茶楼酒肆的 附属园林等等,他们相对来说数量不是很多,内容同私家园林类似。
中国园林的设计思想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决非一般的利用或者简单的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的加以改造、调整、 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这个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 配置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中国的古典园林虽然建筑物比较密集,也不会让人感觉到囿于建筑空间之内,虽处处有建筑,却处处洋溢着 大自然的盎然生机,这种情况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西方园林相比,体现了全然不同的 审美观念。
3浓郁的诗画情趣 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又需动观。中国古典园林充分运用了各个 艺术之间的触类旁通,熔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因而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也即是所谓的诗情画意。
图2-12 卡塞塔宫苑以凡尔赛为蓝本,表现出典型的巴洛克风格 图2-13 布朗改造的伯利园
荷兰生态回廊网络
景观就是指风景、山水、地形、地貌等土地及土地上的物质和空间所构成的综合体, 它体现了某一特定区域的综合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