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河1
三上第一单元 《过河》-教学设计

《过河》教学简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过河”的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2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带有小括号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感受小括号的必要性,体会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问题: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问题1: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方法1:29+25=54(人) 54÷9=6(条)方法2:(2925)÷9= 54÷9= 6(条)答:需要6条大船。
小结: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它是荷兰人吉拉特最先开始使用的。
问题2: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方法1:9-3=6(人) 54÷6=9(条)方法2:(2925)÷6= 54÷6= 9(条)答:需要9条小船。
小结:算式中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1三(1)班有男生和女生各18人参加队列和团体操表演。
(1)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2)队列表演中,平均每行站几人?(3)团体操表演中,36人能组成多少个图案?2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计算。
5×36-29 46+17÷7 81÷16-7 四、全课总结。
在这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过河》教案——第一课时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过河》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过河”的问题情境提出问题,会解决两步运算的实际问题,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2.结合解决过河问题的过程,能够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解决过河问题的过程,能够探索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经历探索解决过河问题的过程,体验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正确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2.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过河的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小括号,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教学方法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手段,采用问题探究、发现、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去探寻问题、发现问题、类比迁移、解决问题,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快乐的在其中探求新知。
课前准备课件、练习本、直尺。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游玩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春游!导游阿姨先要考考大家的口算能力。
1.比比谁是口算小能手30+8×4 5×2+3 80-60+8 5×9-5 25-7×335÷7-5 64-24÷6 35÷7-5 12+8×1教师:说说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是什么?2.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7×6=42 60-42=186÷2=3 18-3=153. 谈话导入师:看到大家的本领强,导游阿姨请大家乘船去河对岸游玩,看谁解决的数学问题多,我们一起研究关于过河的学问。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过河》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过河》含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幼儿园大班,针对幼儿园孩子的身体素质进行提高,增加孩子们的运动量,促进身体的健康成长。
二、教学目标1.学习如何平衡地走过河流2.使用肢体控制平衡身体,提高身体素质3.提高孩子们在进退中的反应能力4.建立孩子们的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三、教学准备1.操场或室内空旷场地2.两条长条绳子,两个铁桶或两块砖头四、教学内容1. 热身活动在开始进行这个活动之前,要先进行一下热身活动,让孩子们的身体得到热身,避免运动过程中意外受伤。
身体热身活动可以包括:•臀部下压活动,两脚打开与自肩同宽,双手置于双脚前面,深呼吸几次,然后慢慢放松,直到能够用每个脚尖上起来为止•旋转腰部,两脚并拢,两手放在腰部,向左转一下,然后向右转动,每次大概转动10次•手臂拉伸,两脚向前迈出一步,向上伸直双手,保持15秒钟,然后放松2. 活动规则将两条绳子放在地上,做一个虚拟的“河流”,在河流的对面放置两个“目的地”(两个铁桶或者两块砖头),这个目的地可以是任何东西。
孩子们的任务就是在不落入河流的情况下,到达对面的目的地。
对于这个活动,我们可以将孩子们分为两个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个组更快地到达对面的目的地。
这个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协调能力和反应力,还能让他们学会与其他小组员工配合合作,也更有意思。
3. 活动反思在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询问孩子们对这个活动的体验,看看他们是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导致了他们成功或失败。
为了激励他们演练出去做,他们很可能会回答得更多,比如:“我听见我的队友告诉我走,我的大脑就提醒脚去朝对应的方向”,或者,“我试着把我的脚放在变化的绳子上,这样它不会滑倒”。
这样孩子们可以通过这个活动体验到自己在运动中的潜力,并为今后的锻炼制定更好的目标,增强锻炼意愿。
五、注意事项在这个游戏中,老师需要引导孩子以正确且安全的方式使用身体。
在孩子们拿起绳索时可以给予辅导,不要让好孩子们太用力,有惊无险。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1 过河教案与反思

1.3 过河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棋辰学校陈慧兰
1.计算。
(54-49)×8 24÷(13-7) 25÷( 30-25 )
40÷(31-26) 7×(34-28) (440-400)÷8
2.四年级一班有40人,二班有41人,同学们去公园划船,每条船限乘9
人,这些同学一次乘船要多少条船?
3.动物园儿童票每张9元。
李老师带100元钱,买点心用去28元,剩下
的可以买多少张儿童票?
4.小华有45张邮票,小明的比小华的少36张,小华的邮票是小明的
几倍?
5.小明1分钟可以折4面小红旗,小红1分钟可以折5面小红旗,3分钟,
他们两人一共可以折多少面小红旗?
答案:1. (54-49)×8=40 24÷(13-7)=4 25÷( 30-25 )=5 40÷(31-26)=8 7×(34-28)=42 (440-400)÷8=5
2.(40+41)÷9=9(条)
3.(100-28)÷9=8(张)
4. 45÷(45-36)=5
5.(4+5)×3=27(面)
【素材积累】
辛弃疾忧国忧民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大班健康教案《过河》

大班健康教案《过河》教案标题:《过河》健康教育活动教学目标:1. 了解健康的定义,明确健康的重要性;2. 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孩子自理能力;3. 培养孩子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意识。
教学准备:1. PPT课件及投影仪;2. 纸板书材料;3. 健康教育小手册;4. 模型人体以及健康食物模型;5. 沐浴、洁面、洗手等卫生用品。
教学内容及流程安排:第一节:引入健康教育主题(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今天的主题:健康,引导学生讨论健康是什么,为什么健康对我们重要。
2. 使用PPT展示关于健康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健康的概念。
第二节:身体卫生知识的学习(20分钟)1. 使用模型人体进行示范,向学生介绍身体的重要器官和身体的卫生保健知识。
2. 配合图片,向学生展示正确洗手、刷牙、洗脸等卫生习惯的正确方法,并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3. 分角色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洗手、刷牙和洗脸等生活场景,互相学习交流。
第三节:讨论健康食物(15分钟)1. 展示模型健康食物,向学生介绍健康食物的定义和种类。
2. 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列举一些健康食物的例子,并解释为什么这些食物对身体健康有益处。
3. 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的讨论结果。
第四节:小组游戏:过河(20分钟)1. 将教室分成两组,组织学生参与过河游戏。
2. 把地板铺设成“河流”,河流上散布着各种危险物品,例如尖锐物品、湿滑物品等。
3. 每组学生站在起点,根据手中的健康选择卡片,选择一种卫生器具作为自己的“船”。
4. 学生使用“船”从河的一端过到另一端,保持身体平衡的同时,尽量避免踩到危险物品。
5. 游戏结束后,回到教室,对游戏过程进行总结评价。
- 哪些学生顺利过河?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哪些学生遇到了困难?他们需要注意什么?第五节:总结与延伸(10分钟)1. 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饮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将今天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并与家人分享。
过河游戏攻略

过河游戏攻略过河游戏攻略(三款)一、“拿着财产过河去”(一)游戏规则;三个人在阿拉斯加淘金,找到金子后要离开,只有一艘船,船上只能同时承载两个人或是一个人和一袋金子。
每个人金子不同,有3k,5k和8k,不能让一个人单独和超过他拥有的金子在一起,否则会携金潜逃。
好了,开始吧!(二)小提示:金子是3k,5k,8k,注意到它们的关系了吧,3+5=8,这是关键!(三)攻略(把拥有3k的人叫A,把拥有5K的人叫B,把拥有8k的人叫C)1、A带着自己的3k金过河,然后自己渡回来;2、C带着B的5k金过河,然后自己渡回来;3、AB一同过河;4、A带着自己的3k金渡回来;5、C带着自己的8k金渡过去;6、B带着自己的5k金渡回来;7、AB一同过河;8、C单独回来,随便带上一袋金,剩下那袋金子的主人就自己回来拿吧!注:其实一开始B带着5k金一同过河也可以,是一样的效果。
二、“嫉妒的丈夫”(一)游戏规则:有四对夫妻,每次船上只能载两个人,女人不能在没有丈夫陪伴时和任何一个男人一起,中间有个小岛,但岛上最多只能同时容纳四个人.(二)小提示:女人可以和自己的丈夫一起否则只能和女人一起!(三)攻略(把每对男女命名为1男1女,2男2女,3男3女,4男4女,中间的岛屿就就叫做中途岛吧)1、1男1女到中途岛,再到对岸,1男转回来;2、2男2女到中途岛,2男转回来,和1男一同到中途岛;3、1男2男到河对岸,2男到中途岛和2女一同过河,1男2男回中途岛;4、2男回来,3男3女到中途岛,1男回来和2男同到中途岛;5、3男3女回来,3男和4男同到中途岛;6、1男2男过河,2男2女回中途岛,3男4男过河,4男回中途岛;7、2男2女过河,3男回中途岛,此时已有两对夫妻在对岸了;8、3男4男回来,3男3女到中途岛,3男回来和4男同到中途岛再到河对岸;9、3男回中途岛和3女一同过河对岸,4男回来带上老婆过河去!三、“一家人过河”(一)游戏规则:一家六口(父母和两男孩两女孩)和警察及强盗一起困住,只有一条船,船上每次只能载两个人,且必须有一个是爸爸妈妈或者警察,否则船无法开动。
“一跨过河”小议

第16卷 第11期 中 国 水 运 Vol.16 No.11 2016年 11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November 2016收稿日期:2016-08-05作者简介:马 晶(1983-),男,汉族,浙江绍兴人,河海大学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硕士,杭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从事港口工程、航道工程的规划、设计、咨询及研究工作。
“一跨过河”小议马 晶(杭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06)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运河航道上建设过河建筑物执行“一跨过河”要求的适用性和合理性。
研究了通航水域的概念。
提出了“一跨过河”标准的应用建议。
关键词:运河;一跨过河;通航水域中图分类号:TV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6)11-0096-02一、引言按照现行的《内河通航标准》,我国内河航道划分为Ⅰ~Ⅶ级。
其划分依据是按照可通航内河船舶的吨级。
对于其中的限制性航道,其等级仅为Ⅱ~Ⅶ级。
水上过河建筑物的布置要求是“一孔跨过通航水域”。
《内河通航标准》的术语中明确说明限制性航道为因水面狭窄、断面系数小而对船舶航行有明显限制作用的航道,在该标准中主要指运河、渠道和河网地区的部分航道。
因此限制性航道的特征和类别是非常明确的。
在平原河网地区,运河航道是限制性航道的重要表现形式。
交通运输部2011年颁布的《运河通航标准》是专门针对运河航道的技术标准。
其术语中限制性航道一条照搬《内河通航标准》(〈内河通航标准〉2004版与2016版限制性航道定义完全一致)。
运河航道等级被划分为Ⅰ~Ⅴ级,与《内河通航标准》相比增加了Ⅰ级,减少了两级,由于航道划分依据完全一致,所以运河航道等级最低要求可以通航300t 级货船。
水上过河建筑物的布置要求成为了“一跨过河”。
两规范均是运河航道的技术标准,但在布置水上过河建筑物具体规定上的区别使得操作上一般按照更严格的“一跨过河”执行,即规定内河限制性航道布置水上过河建筑物按照“一跨过河”执行。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过河》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过河》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过河》这一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对分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可能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理解和应用分数知识,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的理解和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并掌握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生动的插图和动画,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分数的应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过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过河的人数。
2.新课导入:介绍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应用。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课堂练习: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进行解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分数的应用,通过清晰的板书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惠济区小学数学“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课题:过河
【设计者】郑州市惠济区弓寨小学董巧玲
【教材】新世纪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9页。
【课程标准】
知识与技能: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计能。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情感与态度: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为:
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9页“过河”。
混合运算中的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的计算顺序。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知识的延伸,是以后继续学习混合运算的一个铺垫。
本节课教材编写意图及特点:
教材创设了“过河”的情境。
通过“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每条般限乘9人,到少需要几条船?”这一问题的解决,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掌握带有小括号的版式的运算顺序。
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和要解答什么问题,然后独立试做。
当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时,可能会出现29+25÷9。
教师可以引导同学们讨论该算式是否解决问题的顺序,结合具体情景发现问题。
然后教师将小括号介绍给同学们,使学生领会到有小括号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过河”的情境,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混合运算。
在教学时,教师可充分创设这一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
最后展开拓展练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会应用,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运算顺序。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描述“过河”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选择先算括号里面的算式,后算括号外面的算式这一计算顺序来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学生能正确利用计算顺序来计算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
4、学生在计算混合算式中不断建立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习惯。
【评价设计】
1、
通过上图让学生利用语言工具实现对目标一的测评
2、29+25=(人)54÷9=(只)(29+25)÷9
此题通过纸笔测试及生生互动的形式来实现对目标二的测评
3、
1)、在只有乘除和加减的混合运算的算式里,要先算(),后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
(64—40)÷4要先算(),再算()。
2)、29+35÷5要先算(),在算()。
3)、算式8×7—5的差式(),要使算式等于16,应该列式为()。
4)、5×(36-29)(83-35)÷6 94-(25+19)
此题利用纸笔测试和全班汇报的方法完成学习目标三。
4、
1)、56+24-30 32+(55-46)9×6+34 (48–12)÷9 79–8×7=====
=====
72÷(6+3 ) 35+7×3 77–7×9 48÷(20-14) 90–9×9
=====
=====
2)、52减去40的差再除以3,商是多少?
利用纸笔测试和全班汇报评价的评价方法来完成学习目标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