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抽测统考物理试题(word无答案)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度湖南省衡阳市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2019~2020学年度湖南省衡阳市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2019—2020年度湖南省衡阳市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模拟试题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个2分;共24分)1.正确使用物理实验器材,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前提,对下列器材所指示的数据,读数正确的是()A. 刻度尺:8.24cmB. 天平:62.4gC. 温度计:17℃D. 速度表:70m/s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B. 振幅越大,人听到的声音响度一定越大C. 声音的音调越高,传播的速度越大D. 利用超声波无法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 导致噪声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噪声的音色C. 用手机拨打放在真空罩中的手机,手机显示手机号,却听不到手机铃声D.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4.下列关于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冰箱里冷冻食物的表面结霜是凝华现象,凝华需要放热B. 地球变暖,导致冰川消融是液化现象,液化需要放热C. 冬季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凝固需要吸热D. 夏天装有冷饮的杯子“出汗”是熔化现象,熔化需要吸热5.白炽灯丝是由钨丝制成的,长期使用,灯泡壁会变黑,这种现象属于()A. 先凝华后升华B. 先蒸发后凝固C. 先升华后凝华D. 先汽化后液化6.如图所示四种测量水温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7.下列四个图象中,能够表示晶体凝固的是()A. B.C. D.8.眼睛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这种成像与下列成像在原理上相似的是()A. 平面镜B. 照相机C. 幻灯机D. 放大镜9.如图四种情况中所成的像,是实像的是()A. B. C. D.平面镜成像小孔成像放大镜成像水面上的倒影10.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人远离平面镜时,平面镜中的像越来越小B. 在岸上看到水里的鱼比它的实际位置高一些C. 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D. 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11.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下左图所示,由图可知()A. a物质的密度最大B. c物质的密度最大C. b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2.如上右图所示,等臂天平处于平衡状态。

衡阳市耒阳市八年级上学期统考物理期末检测试卷

衡阳市耒阳市八年级上学期统考物理期末检测试卷

衡阳市耒阳市八年级上学期统考物理期末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 (共9题;共9分)1. (1分) (2019八上·万州期末) 下列有关生活中的物理量大小最接近实际的是()A . 某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B . 高铁的速度大约为35km/sC . 教室里课桌的高度是1.2mD . 某中学生跑完100m短跑仅用了8s2. (1分)(2011·丹东) 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 . 远处隆隆的雷声B . 利用超声波击碎体内结石C . 买西瓜时拍一拍D . 医生用听诊器诊病3. (1分) (2016八·云县月考)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 红外线是人眼能看见的光B . 紫外线是人眼不能看见的光C . 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D . 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4. (1分)下列由学校生活联想到的物理知识中,错误的是()A . 做操时排直队伍,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原理B . 电风扇转动,利用了电磁感应原理C . 用力踢球,脚感到痛,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 . 湿衣服放在通风处干得快,是通过加快表面上的空气流速来加快蒸发的5. (1分) (2016九上·寮步期中) 某同学在称一物体的质量时,错把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若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是100g,游码在标尺上的刻度值为2g,则物体的质量应为()A . 102gB . 98gC . 104gD . 96g6. (1分)(2020·甘井子模拟) 图是某人看近处物体时,眼睛成像的光路示意图,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方法是()A . 远视眼,应配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 . 远视眼,应配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 . 近视眼,应配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 . 近视眼,应配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7. (1分)(2012·北海) 今年5月21日,有个美丽的金戒指悬挂在天空,如图所示,其实是日环食现象,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 . 它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 . 它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 . 夜晚也可以看到日环食D . 地球上所有区域的人都能在同一时间看到日环食8. (1分)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一滴水的密度小于一桶水的密度B . 密度大的物体质量大C . 水和冰是同种物质,所以密度相同D .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9. (1分) (2016九下·深圳期中)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图甲是调节天平时的情形,图乙和图丙分别是测量石块质量和体积时的情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甲图中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使横梁平衡B . 乙图中测石块质量时,天平的读数是44gC . 由丙图量筒的示数测得石块的体积是20cm3D . 计算出石块的密度是2.2×103kg/m3二、填空题 (共6题;共6分)10. (1分)(2017·河南模拟) 无风扇笔记本电脑大大减弱了电脑散热时产生的噪声对使用者的影响.散热风扇产生的“嗡嗡”声是风扇转动带动空气________产生的,无风扇笔记本电脑从________减弱了噪声.11. (1分) (2016八上·永登期中) 把质量为5kg的铝块加热到50℃,其质量 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下同)把它熔化成液态铝,其质量 ________;把它铸成零件送到太空,其质量 ________;把它割去一半,其质量 ________.12. (1分) (2017九上·沙坪坝期中) 普通照明用的白炽灯的灯丝是由钨丝制成的,长期使用后发现灯丝会变细,这是发生________现象;而且观察后发现灯泡还会变黑,这是发生________现象(都填物态变化的名称).13. (1分) (2018八上·长春期中) 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以看出,该物质属于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种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 ,熔化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约是________ .14. (1分) (2016八·广南月考) 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第一步(图甲),需要改变________ 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方向怎样改变;第二步(图乙),需要把纸板的半面F向前折或向后折,则不能看到________ .15. (1分) (2018八上·龙岗月考) 汽车在公路上以10m/s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司机发现前方路口信号灯变为红灯,经过0.5s的反应时间后开始刹车,汽车速度v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开始刹车后第0.5s时,汽车速度为________m/s。

湖南省衡阳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联考试卷

湖南省衡阳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联考试卷

湖南省衡阳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1. (2分) (2019八下·滦南期末) 日常生活中,以下估测数据符合实际的是()A . 一个中学生双脚站立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力约为60NB . 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15m/sC . 一枚鸡蛋漂浮在食盐水中,所受浮力约为0.5ND . 八年级下册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kg2. (2分)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 . 树在水中成像B . 手在墙上形成手影C . 放大镜把字放大D . 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3. (2分) (2015八上·道外期末) 用钢琴和长笛同时演奏一支乐曲,听众一听就能区分是钢琴声还是长笛声,这是因为它们的()A . 音色不同B . 音调不同C . 响度不同D . 声速不同4. (2分) (2018八上·海淀期末) 下列物态变化中,放出热量的是()A . 冰雹落到地面熔化成水B . 湿衣服中的水蒸发变干C . 洗澡时浴室里的水蒸气在镜面上液化成小水珠D . 衣箱里的樟脑球升华变小5. (2分)(2016·南宁) 下列光学知识中,说法错误的是()A . 路灯下人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 . “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 .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D . 照相时,被照者与镜头之间的距离应大于镜头的二倍焦距6. (2分)下列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 . 正在进站的火车B . 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C . 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的顾客D . 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7. (2分)(2016·无锡模拟) 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 内能不变,比热容变大B .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C . 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D . 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二、填空题 (共7题;共23分)8. (2分) 36mm=________dm,900 s=________min。

〖精选8套试卷〗湖南省衡阳市2020年初二(上)物理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

〖精选8套试卷〗湖南省衡阳市2020年初二(上)物理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刘大海拿了一个刚好能装5kg水的塑料壶去买花生油。

老板给他的塑料壶装满花生油后告诉他:“这是5kg花生油”。

并按此收取了花生油的费用,已知ρ油<ρ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刘大海赚了B.刘大海亏了C.刘大海没有亏也没有赚D.老板也没有亏也没有赚2.铝合金因具有坚固、轻巧、美观,易于加工等优点而成为多数现代家庭封闭阳台的首选材料,这些优点与铝合金的下列物理性质无关的是()A.较小的密度B.较大的硬度C.良好的导热性D.较好的延展性3.下列关于光的知识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照相机照相是利用了“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的规律B.用光沿直线传播知识可以解释“小孔为什么可以成像”C.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的特点D.使用投影仪时,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规律4.在湖边看平静湖水中的“鱼”和“云”,看到的是()A.“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B.“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C.“鱼”和“云”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D.“鱼”和“云”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5.下列光学图示中不正确的是A.平面镜成像B.光的色散C.光的反射D.光从空气射入水中6.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如果将物体放在此凸透镜前8cm处,所成像的特点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7.如图所示,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当烧杯中的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A.烧杯和瓶内的水可能都会沸腾B.烧杯中的水可能会沸腾,瓶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C.烧杯中的水一定不会沸腾,瓶内的水可能会沸腾D.烧杯和瓶内的水一定都不会沸腾8.温度为0℃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 B.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C.冰和水都可能存在,没有水蒸气 D.冰、水、水蒸气都可能存在9.手机上的微信可以使用“声音锁登录”,只要机主本人按住说话的按钮,读出屏幕上的那串数字,就可以登录,而其他人操作却不能登录 . 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10.如图,是一组活动卡上的实验图片,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认为不能完成探究目的是()A. B.C. D.二、填空题11.质量是物体的一种________。

湖南省衡阳市2019-2020学年物理八上期末模拟质量跟踪监视试题(3)

湖南省衡阳市2019-2020学年物理八上期末模拟质量跟踪监视试题(3)

湖南省衡阳市2019-2020学年物理八上期末模拟质量跟踪监视试题(3)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两杯液体中,一杯是水,一杯是酒精,小明想利用选项图中的几组器材来区别哪一杯中盛的是水哪一杯中盛的是酒精,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A.B.C.D.2.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小明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

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已知冰的密度,只要测量出下列哪组物理量,就可以估测出积雪的密度()A.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B.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C.冰层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D.脚印的深度和脚印的面积积雪冰层3.在儿童乐园,摄影师给卡通人物照相.在对焦时,发现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摄像师应当将镜头适当地A.向下并且向右移B.向下并且向左移C.向上并且向左移D.向上并且向右移4.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塔在水中形成“倒影” B.屏幕上呈现人的影子C.放大镜把字“放大” D.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5.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10cm,小刚用它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50cm处向22cm处移动的过程中()A.像变大,像距变大B.像变大,像距变小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6.以下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A.B.C.D.7.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的是()A.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 B.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C.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 D.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8.在气温是0℃的环境下,用一小金属盆装冰水混合物,置于装0℃的酒精的大盆中,如图所示,在两盆液体中分别插一支温度计甲和乙,用电扇吹液面时,内盆仍为冰水混合物,外盆仍有许多酒精,在此过程中()A.内盆中,冰与水比例增加B.内盆中,冰与水比例不变C.甲、乙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D.甲温度计的示数低于乙温度计9.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的音调越高,传播的速度越大B.“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动越快响度越大C.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利用超声波可以探测海底的深度,但不可以测月地距离10.噪声已成为现代城市环境污染重要因素之一.下列措施不能直接减弱噪声的是()A.在道路两旁、建筑物周围植树B.给摩托车、汽车的排气管安装消声器C.在城市主要道路两旁安装噪声监测仪D.纺织工人在车间工作时戴上耳罩二、填空题11.某品牌盒装牛奶,盒上标有“净含量500ml”,用天平测得牛奶的质量是520g,则这种牛奶的密度是_____g/cm3;小明喝了半盒牛奶,剩下半盒牛奶密度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19秋)湖南省衡阳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有答案)-精品试卷.doc

(2019秋)湖南省衡阳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有答案)-精品试卷.doc

湖南省衡阳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1-14为单项题、15-16题多选题、每题2分,共32分)1.下列说法符合日常生活的是()A.中学生高度约2m B.人的正常体温是39℃C.人步行速度约10m/s D.物理课本的宽度接近19cm2.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3.下列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火车减速进站 B.房屋着火C.划破夜空的流星D.骑自行车上学4.关于速度,以下各种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相同时间内,路程越长,速度越大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5.三个同学同时登一座山,他们登山的平均速度为:甲是3.5km/h,乙是1m/s,丙是每分钟走63m,则谁最先登上山顶()A.甲B.乙C.丙D.同时到达6.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频率7.以下各组中全属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A.用超声波清除眼镜片上的垢迹B.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C.医生用超声波为病人除去体内的结石D.“B“超探病8.关于雨、露、霜、雾跟物态变化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是()A.雨水是水的升华形成的 B..露水是水的汽化形成的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9.下列实例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变弯”了B.湖边垂柳在湖面形成美丽的倒影C.人在路灯下行走,地面上会出现人的影子D.阳光穿过茂密的树叶间隙,在地面形成圆斑10.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甲和丁B.甲和丙C.甲和乙D.乙和丁11.如图,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它相当于一架()A.幻灯机B.投影仪C.放大镜D.照相机12.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为()A.20°B.10°C.70°D.90°13.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5cm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0cm B.15cm C.10cm D.5cm14.一根粗细均匀的铜棒,截取一段后,它的()A.体积变小,密度变大B.质量变小,密度也变小C.体积和质量都变化了,密度也变化了D.密度不变,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15.下列事例中,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A.夜视仪B.遥控器C.验钞机D.杀菌16.“女高音”和“引吭高歌”的“高”分别指的是声音的()A.音调高B.音调低C.响度大D.响度小二、填空题(本题6个小题,每空1分,共12分)17.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年一度的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世界各地华人燃爆竹、放焰火、玩龙灯、舞狮子、敲锣打鼓庆新春.爆竹声是由于空气的产生的.鼓声是通过传到人耳的;我们能分辨出锣声和鼓声是不同.18.放鞭炮时,用手使劲堵住耳孔,这是在处减弱噪声;在居民区和马路旁植树造林,这是在减弱噪声.19.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0.上学前,小美同学站在穿衣镜前2m处整理着装,看到的“镜中人”是她的(填“虚”或“实”)像,朝镜子走了0.5m后像与她之间的距离是m.21.小明刚上初中就患上了近视眼,使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选填“前面”或“后面”)而看不清远处物体,需要配戴透镜进行矫正.22.一个瓶子能盛1kg水,用这个瓶子能盛kg水银.(水银密度13.6×103kg/m3)某实心正立方体金属块的质量是m,边长是a,则金属块的密度ρ=(用m、a表示).三、作图题(本题2个小题,每题3分,共6分)2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保留作图辅助线)24.请在图中画出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四、实验题(25题4分、26题8分、27题8分、28题6分、29题8分、共34分)25.如图所示,小华用刻度尺测量某铁棒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测量的结果应为cm.2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l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2)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AB=dm;V AB=m/s(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填“大”或“小”)27.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选填“A”、“B”或“C”),示数为℃,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态,该物质的熔点为℃,仔细观察图象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选填“快”或“慢”).(4)图象中DE段是过程.28.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刚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1)当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位置,点燃蜡烛,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倒立的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2)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3)若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当“眼睛”戴上近视眼镜时,烛焰刚好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则清晰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选填“前面”或“后面”).29.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的0刻度线上,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要使天平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右)移动;(2)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g;(3)用量筒测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为cm3;(4)利用密度计算公式算出金属块的密度为g/cm3.五、计算题(30题2分、31题6分、32题8分、共16分)30.一小球在光滑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10s内通过的路程为100m,问小球的平均速度?31.汽车从A站出发,以90km/h的速度行驶了20min后到达B站,又以60km/h的速度行驶了10min到达C站,问(1)AB两站相距多远?(2)汽车从A站到C站的平均速度?32.甲乙两种材料,其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象如图.(1)甲乙两种材料的密度各是多少?(2)用甲种材料54g制作某零件,如换用乙种材料制作同种零件,零件的质量将减小多少?2019-2020学年湖南省衡阳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1-14为单项题、15-16题多选题、每题2分,共32分)1.下列说法符合日常生活的是()A.中学生高度约2m B.人的正常体温是39℃C.人步行速度约10m/s D.物理课本的宽度接近19cm【考点】长度的估测;温度;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比成年人小一些,在160c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B、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此选项不符合实际;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D、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物理课本的宽度略小于20cm,在19cm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故选D.2.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解答本题要弄清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和误差的不可避免性.【解答】解: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是为了减小误差,符合题意;B、误差和错误产生的原因不同,不符合题意;C、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不符合题意;D、误差是不可以消除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3.下列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火车减速进站 B.房屋着火C.划破夜空的流星D.骑自行车上学【考点】机械运动.【分析】运动是大家所熟悉的现象之一,我们在生活中已积累了大量与运动有关的感性认识.但物体的运动有多种形式,而机械运动就是宇宙间最普遍的运动形式之一.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解答】解:选项A、C、D中都存在物体位置之间的变化,所以都属于机械运动;房屋着火是一个过程,中间存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机械运动.故选B.4.关于速度,以下各种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相同时间内,路程越长,速度越大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由v=可知,速度的大小是由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决定的.【解答】解:A、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就越大.但A中缺少相同时间这个条件,故A错误;B、在物体通过相同路程时,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但B中缺少相同路程这个条件,故B错误;C、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就越大.故C正确;D、在通过相同路程时,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小,故D错误.故选C.5.三个同学同时登一座山,他们登山的平均速度为:甲是3.5km/h,乙是1m/s,丙是每分钟走63m,则谁最先登上山顶()A.甲B.乙C.丙D.同时到达【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速度的计算.【分析】(1)由路程和时间求出速度.把速度统一单位,比较大小.(2)1m/s=3.6km/h.(3)相同的路程,速度越大,时间越少.【解答】解:甲:3.5km/h≈1m/s,乙:1m/s,丙:,甲、乙、丙通过相同的路程,速度越大,用时间越少,先登上山顶.故选C.6.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频率【考点】响度.【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指声音的响度要小;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是指声音的响度要大;故选:B.7.以下各组中全属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A.用超声波清除眼镜片上的垢迹B.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C.医生用超声波为病人除去体内的结石D.“B“超探病【考点】声与信息.【分析】(1)声可以传递信息,医生利用听诊器来听病人的心肺就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2)声还可以传递能量,利用声波传递能量来清洗钟表等精密的机械,还可以清除人体内的结石.【解答】解:A、用超声波清除眼镜片上的污垢,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B、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C、医生用超声波为病人除去体内的结石,也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D、“B“超探病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获得身体内部的情况,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选D.8.关于雨、露、霜、雾跟物态变化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是()A.雨水是水的升华形成的 B..露水是水的汽化形成的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分析】解答本题要知道生活中的云、雨、雾、露、霜、雪、雹的形成过程,知道这些形成过程中是什么状态变成什么状态,根据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解答】解:A、雨水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附着在草地上形成的,故B错误;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C正确.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附着在灰尘粒上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C.9.下列实例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变弯”了B.湖边垂柳在湖面形成美丽的倒影C.人在路灯下行走,地面上会出现人的影子D.阳光穿过茂密的树叶间隙,在地面形成圆斑【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A、筷子变弯是由于光线在水和空气、玻璃的界面发生了折射,并且三种不同物质中对光的传播能力不同造成的,故此选项是正确的;B、物体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影子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阳光穿过茂密的树叶间隙时,在地面形成的圆斑是太阳的像,是小孔成像的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此选项是错误的.故选A.10.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甲和丁B.甲和丙C.甲和乙D.乙和丁【考点】运动形式的多样化;匀速直线运动.【分析】看清楚图象中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再根据图象的形状判断物理量间的关系或变化规律.【解答】解:A、甲图象表示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匀速直线运动;丁图象表示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物体的速度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甲图象表示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匀速直线运动;丙图象表示速度虽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甲图象表示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匀速直线运动;乙图象表示路程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静止状态;故C错误;D、乙图象表示路程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静止状态;丁图象表示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物体的速度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故选A.11.如图,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它相当于一架()A.幻灯机B.投影仪C.放大镜D.照相机【考点】望远镜;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幻灯机就是利用凸透镜当物体距透镜的距离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原理制成的;投影仪的成像原理是使物体处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就会在凸透镜的另一侧二倍焦距以外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放大镜的成像原理是使物体处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会在凸透镜的同一侧得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而照相机也是利用了这个原理.【解答】解: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故选D.12.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为()A.20°B.10°C.70°D.90°【考点】光的反射.【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并且要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解答】解:一束光与镜面的夹角是20°,则入射角为90°﹣20°=70°,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70°;故选C.13.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5cm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0cm B.15cm C.10cm D.5cm【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性质,判断物距和焦距的关系,求出凸透镜焦距的取值范围.【解答】解: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5cm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所以15cm>2f,所以f<7.5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5cm.故选D.14.一根粗细均匀的铜棒,截取一段后,它的()A.体积变小,密度变大B.质量变小,密度也变小C.体积和质量都变化了,密度也变化了D.密度不变,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考点】密度及其特性.【分析】根据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在通常情况下,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其密度与该物质的形状、质量、体积、位置和运动状态无关分析即可.【解答】解:一根粗细均匀的铜棒,截取一段后,质量和体积都减小了,由于铜棒这种物质没有改变,密度是物质的特性,所以铜棒的密度不变.所以只有选项D正确.故选D.15.下列事例中,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A.夜视仪B.遥控器C.验钞机D.杀菌【考点】紫外线.【分析】(1)红外线的作用和用途:红外线的热作用比较强,制成热谱仪、夜视仪、电视遥控器等;(2)紫外线的作用和用途: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能杀菌,制成灭菌灯;能促成VD的合成.【解答】解:A、夜视仪是利用红外线的热作用强来工作的.不符合题意.B、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可以进行遥控来工作的.不符合题意.C、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来工作的.符合题意.D、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可以用来灭菌,符合题意.故选CD.16.“女高音”和“引吭高歌”的“高”分别指的是声音的()A.音调高B.音调低C.响度大D.响度小【考点】响度.【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女高音”是指声音的音调高;“引吭高歌”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女高音”和“引吭高歌”的“高”分别指的是声音音调高和响度大;故BD错误;AC正确;故选AC.二、填空题(本题6个小题,每空1分,共12分)17.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年一度的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世界各地华人燃爆竹、放焰火、玩龙灯、舞狮子、敲锣打鼓庆新春.爆竹声是由于空气的振动产生的.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我们能分辨出锣声和鼓声是音色不同.【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3)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就不同,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重要依据.【解答】解:(1)燃爆竹时,使空气振动,产生声音.(2)鼓声是由于锣鼓面被敲击振动发出的,经空气传播进入人耳后听到的;锣和鼓因其材料和结构不同,即使演奏相同的乐曲,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也不同,所以我们能够辨别.故答案为:振动;空气;音色.18.放鞭炮时,用手使劲堵住耳孔,这是在人耳处处减弱噪声;在居民区和马路旁植树造林,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听到声音的条件是:①有振动的声源;②有传声的介质;③有听声的耳朵.减弱噪声可以从这三个环节入手,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解答】解:放鞭炮时,堵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树林可以吸收声音和反射声音,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故答案为:人耳;传播过程中.19.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摄氏温度及其计算.【分析】固体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气体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解答】解: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故答案为:热胀冷缩;0℃.20.上学前,小美同学站在穿衣镜前2m处整理着装,看到的“镜中人”是她的虚(填“虚”或“实”)像,朝镜子走了0.5m后像与她之间的距离是3m.【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1)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像叫实像;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像叫虚像.(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答】解:(1)穿衣镜是平面镜,平面镜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于一点形成的,所以是虚像.(2)小美同学朝镜子走了0.5m后离平面镜1.5m,其像离镜面也是1.5m,所以像离小美的距离为1.5m+1.5m=3m.故答案为:虚;3.21.小明刚上初中就患上了近视眼,使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前面(选填“前面”或“后面”)而看不清远处物体,需要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分析】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解答】解:近视眼是由于人眼的晶状体变凸,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发散,即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故答案为:前面;凹.22.一个瓶子能盛1kg水,用这个瓶子能盛13.6kg水银.(水银密度13.6×103kg/m3)某实心正立方体金属块的质量是m,边长是a,则金属块的密度ρ=(用m、a表示).【考点】密度的计算.【分析】(1)瓶子的容积一定,盛满水时和盛满水银时液体体积相等,根据密度公式得出等式即可求出装满水银时水银的质量;(2)知道正立方体金属块的边长可求体积,又知道质量,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密度.【解答】解:(1)因瓶子的容积一定,即盛满水时水的体积和盛满水银时水银的体积相等,水银,由ρ=可得:=,即=,=13.6kg;解得:m水银(2)正立方体金属块的体积:V=a3,正立方体金属块的密度:ρ==.故答案为:13.6;.三、作图题(本题2个小题,每题3分,共6分)2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保留作图辅助线)【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AB的像.【解答】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24.请在图中画出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抽测统考物理试题(word无答案)

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抽测统考物理试题(word无答案)

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抽测统考物理试题一、单选题(★) 1 . 某同学在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观察到游码己在标尺的零刻线处,但指针偏右,下列能使天平横梁平衡的正确做法是()A.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动B.将横粱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移动C.将标尺上的游码向右移动D.在左盘内添加砝码(★) 2 . 声波既传递“信息”也传递“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的“能量”的是()A.用超声波碎石B.用声纳探海深C.利用B超做体检D.利用回声定位(★) 3 . 关于测量和测量工具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使用任何测量工具,都必须先弄清楚量程和分度值B.可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进测量方法等方法减少测量误差C.误差是由测量错误造成的D.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减少,不可消除(★) 4 . 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65℃B.篮球的直径大约为20dm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是l.3m/sD.一枚普通鸡蛋的质量大约是200g(★) 5 . 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可能是蜡B.在BC段,该物质温度不变,因而不吸热C.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10minD.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6 . 下面是生活中常用的镜子,其中属于凸透镜的是A.潜望镜B.汽车的观后镜C.近视眼镜D.远视眼镜(★) 7 . 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下列对两人声音描述正确的是()A.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B.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C.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声音调低,响度大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8 . 坐在逆流而上的船中的乘客,说她是静止是以下列哪个为参照物A.河岸上的树B.船舱C.迎面驶来的船D.河水(★★★★) 9 . 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达州市委宣传部、文广局、市电视台主办了“红歌连连唱”.小琴踊跃报名参加了比赛,有关她的歌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我们听到她的歌声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B.小琴同学发出的歌声是她的舌头振动产生的C.小琴同学在台上“引吭高歌”说明她的声音响度大D.我们在幕后能听出是小琴的歌声是根据音色判断的(★) 10 . 右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和近视眼校正后成像情况的图分别是A.甲、丙B.乙、丙C.甲、丁D.乙、丁(★) 11 . 以下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雨后彩虹,搭起天桥B.水面鸟儿,顾影成双C.海市蜃楼,空中楼阁D.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12 . 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器。

最新精选湖南省衡阳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测试卷(有答案解析)(1)(已审阅)

最新精选湖南省衡阳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测试卷(有答案解析)(1)(已审阅)

2019-2019学年湖南省衡阳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1-14为单项题、15-16题多选题、每题2分,共32分)1.下列说法符合日常生活的是()A.中学生高度约2m B.人的正常体温是39℃C.人步行速度约10m/s D.物理课本的宽度接近19cm2.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3.下列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火车减速进站 B.房屋着火C.划破夜空的流星D.骑自行车上学4.关于速度,以下各种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相同时间内,路程越长,速度越大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5.三个同学同时登一座山,他们登山的平均速度为:甲是3.5km/h,乙是1m/s,丙是每分钟走63m,则谁最先登上山顶()A.甲B.乙C.丙D.同时到达6.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频率7.以下各组中全属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A.用超声波清除眼镜片上的垢迹B.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C.医生用超声波为病人除去体内的结石D.“B“超探病8.关于雨、露、霜、雾跟物态变化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是()A.雨水是水的升华形成的 B..露水是水的汽化形成的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9.下列实例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变弯”了B.湖边垂柳在湖面形成美丽的倒影C.人在路灯下行走,地面上会出现人的影子D.阳光穿过茂密的树叶间隙,在地面形成圆斑10.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甲和丁B.甲和丙C.甲和乙D.乙和丁11.如图,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它相当于一架()A.幻灯机B.投影仪C.放大镜D.照相机12.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为()A.20°B.10°C.70°D.90°13.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5cm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0cm B.15cm C.10cm D.5cm14.一根粗细均匀的铜棒,截取一段后,它的()A.体积变小,密度变大B.质量变小,密度也变小C.体积和质量都变化了,密度也变化了D.密度不变,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15.下列事例中,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A.夜视仪B.遥控器C.验钞机D.杀菌16.“女高音”和“引吭高歌”的“高”分别指的是声音的()A.音调高B.音调低C.响度大D.响度小二、填空题(本题6个小题,每空1分,共12分)17.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年一度的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世界各地华人燃爆竹、放焰火、玩龙灯、舞狮子、敲锣打鼓庆新春.爆竹声是由于空气的产生的.鼓声是通过传到人耳的;我们能分辨出锣声和鼓声是不同.18.放鞭炮时,用手使劲堵住耳孔,这是在处减弱噪声;在居民区和马路旁植树造林,这是在减弱噪声.19.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0.上学前,小美同学站在穿衣镜前2m处整理着装,看到的“镜中人”是她的(填“虚”或“实”)像,朝镜子走了0.5m后像与她之间的距离是m.21.小明刚上初中就患上了近视眼,使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选填“前面”或“后面”)而看不清远处物体,需要配戴透镜进行矫正.22.一个瓶子能盛1kg水,用这个瓶子能盛kg水银.(水银密度13.6×103kg/m3)某实心正立方体金属块的质量是m,边长是a,则金属块的密度ρ=(用m、a表示).三、作图题(本题2个小题,每题3分,共6分)2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保留作图辅助线)24.请在图中画出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四、实验题(25题4分、26题8分、27题8分、28题6分、29题8分、共34分)25.如图所示,小华用刻度尺测量某铁棒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测量的结果应为cm.2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l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2)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AB=dm;V AB=m/s(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填“大”或“小”)27.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选填“A”、“B”或“C”),示数为℃,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态,该物质的熔点为℃,仔细观察图象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选填“快”或“慢”).(4)图象中DE段是过程.28.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刚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1)当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位置,点燃蜡烛,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倒立的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2)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3)若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当“眼睛”戴上近视眼镜时,烛焰刚好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则清晰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选填“前面”或“后面”).29.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的0刻度线上,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要使天平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右)移动;(2)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g;(3)用量筒测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为cm3;(4)利用密度计算公式算出金属块的密度为g/cm3.五、计算题(30题2分、31题6分、32题8分、共16分)30.一小球在光滑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10s内通过的路程为100m,问小球的平均速度?31.汽车从A站出发,以90km/h的速度行驶了20min后到达B站,又以60km/h的速度行驶了10min到达C站,问(1)AB两站相距多远?(2)汽车从A站到C站的平均速度?32.甲乙两种材料,其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象如图.(1)甲乙两种材料的密度各是多少?(2)用甲种材料54g制作某零件,如换用乙种材料制作同种零件,零件的质量将减小多少?2019-2019学年湖南省衡阳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1-14为单项题、15-16题多选题、每题2分,共32分)1.下列说法符合日常生活的是()A.中学生高度约2m B.人的正常体温是39℃C.人步行速度约10m/s D.物理课本的宽度接近19cm【考点】长度的估测;温度;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比成年人小一些,在160c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B、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此选项不符合实际;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D、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物理课本的宽度略小于20cm,在19cm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故选D.2.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解答本题要弄清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和误差的不可避免性.【解答】解: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是为了减小误差,符合题意;B、误差和错误产生的原因不同,不符合题意;C、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不符合题意;D、误差是不可以消除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3.下列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火车减速进站 B.房屋着火C.划破夜空的流星D.骑自行车上学【考点】机械运动.【分析】运动是大家所熟悉的现象之一,我们在生活中已积累了大量与运动有关的感性认识.但物体的运动有多种形式,而机械运动就是宇宙间最普遍的运动形式之一.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解答】解:选项A、C、D中都存在物体位置之间的变化,所以都属于机械运动;房屋着火是一个过程,中间存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机械运动.故选B.4.关于速度,以下各种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相同时间内,路程越长,速度越大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由v=可知,速度的大小是由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决定的.【解答】解:A、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就越大.但A中缺少相同时间这个条件,故A错误;B、在物体通过相同路程时,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但B中缺少相同路程这个条件,故B错误;C、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就越大.故C正确;D、在通过相同路程时,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小,故D错误.故选C.5.三个同学同时登一座山,他们登山的平均速度为:甲是3.5km/h,乙是1m/s,丙是每分钟走63m,则谁最先登上山顶()A.甲B.乙C.丙D.同时到达【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速度的计算.【分析】(1)由路程和时间求出速度.把速度统一单位,比较大小.(2)1m/s=3.6km/h.(3)相同的路程,速度越大,时间越少.【解答】解:甲:3.5km/h≈1m/s,乙:1m/s,丙:,甲、乙、丙通过相同的路程,速度越大,用时间越少,先登上山顶.故选C.6.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频率【考点】响度.【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指声音的响度要小;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是指声音的响度要大;故选:B.7.以下各组中全属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A.用超声波清除眼镜片上的垢迹B.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C.医生用超声波为病人除去体内的结石D.“B“超探病【考点】声与信息.【分析】(1)声可以传递信息,医生利用听诊器来听病人的心肺就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2)声还可以传递能量,利用声波传递能量来清洗钟表等精密的机械,还可以清除人体内的结石.【解答】解:A、用超声波清除眼镜片上的污垢,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B、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C、医生用超声波为病人除去体内的结石,也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D、“B“超探病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获得身体内部的情况,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选D.8.关于雨、露、霜、雾跟物态变化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是()A.雨水是水的升华形成的 B..露水是水的汽化形成的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分析】解答本题要知道生活中的云、雨、雾、露、霜、雪、雹的形成过程,知道这些形成过程中是什么状态变成什么状态,根据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解答】解:A、雨水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附着在草地上形成的,故B错误;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C正确.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附着在灰尘粒上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C.9.下列实例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变弯”了B.湖边垂柳在湖面形成美丽的倒影C.人在路灯下行走,地面上会出现人的影子D.阳光穿过茂密的树叶间隙,在地面形成圆斑【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A、筷子变弯是由于光线在水和空气、玻璃的界面发生了折射,并且三种不同物质中对光的传播能力不同造成的,故此选项是正确的;B、物体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影子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阳光穿过茂密的树叶间隙时,在地面形成的圆斑是太阳的像,是小孔成像的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此选项是错误的.故选A.10.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甲和丁B.甲和丙C.甲和乙D.乙和丁【考点】运动形式的多样化;匀速直线运动.【分析】看清楚图象中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再根据图象的形状判断物理量间的关系或变化规律.【解答】解:A、甲图象表示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匀速直线运动;丁图象表示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物体的速度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甲图象表示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匀速直线运动;丙图象表示速度虽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甲图象表示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匀速直线运动;乙图象表示路程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静止状态;故C错误;D、乙图象表示路程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静止状态;丁图象表示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物体的速度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故选A.11.如图,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它相当于一架()A.幻灯机B.投影仪C.放大镜D.照相机【考点】望远镜;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幻灯机就是利用凸透镜当物体距透镜的距离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原理制成的;投影仪的成像原理是使物体处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就会在凸透镜的另一侧二倍焦距以外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放大镜的成像原理是使物体处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会在凸透镜的同一侧得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而照相机也是利用了这个原理.【解答】解: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故选D.12.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为()A.20°B.10°C.70°D.90°【考点】光的反射.【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并且要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解答】解:一束光与镜面的夹角是20°,则入射角为90°﹣20°=70°,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70°;故选C.13.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5cm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0cm B.15cm C.10cm D.5cm【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性质,判断物距和焦距的关系,求出凸透镜焦距的取值范围.【解答】解: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5cm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所以15cm>2f,所以f<7.5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5cm.故选D.14.一根粗细均匀的铜棒,截取一段后,它的()A.体积变小,密度变大B.质量变小,密度也变小C.体积和质量都变化了,密度也变化了D.密度不变,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考点】密度及其特性.【分析】根据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在通常情况下,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其密度与该物质的形状、质量、体积、位置和运动状态无关分析即可.【解答】解:一根粗细均匀的铜棒,截取一段后,质量和体积都减小了,由于铜棒这种物质没有改变,密度是物质的特性,所以铜棒的密度不变.所以只有选项D正确.故选D.15.下列事例中,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A.夜视仪B.遥控器C.验钞机D.杀菌【考点】紫外线.【分析】(1)红外线的作用和用途:红外线的热作用比较强,制成热谱仪、夜视仪、电视遥控器等;(2)紫外线的作用和用途: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能杀菌,制成灭菌灯;能促成VD的合成.【解答】解:A、夜视仪是利用红外线的热作用强来工作的.不符合题意.B、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可以进行遥控来工作的.不符合题意.C、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来工作的.符合题意.D、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可以用来灭菌,符合题意.故选CD.16.“女高音”和“引吭高歌”的“高”分别指的是声音的()A.音调高B.音调低C.响度大D.响度小【考点】响度.【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女高音”是指声音的音调高;“引吭高歌”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女高音”和“引吭高歌”的“高”分别指的是声音音调高和响度大;故BD错误;AC正确;故选AC.二、填空题(本题6个小题,每空1分,共12分)17.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年一度的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世界各地华人燃爆竹、放焰火、玩龙灯、舞狮子、敲锣打鼓庆新春.爆竹声是由于空气的振动产生的.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我们能分辨出锣声和鼓声是音色不同.【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3)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就不同,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重要依据.【解答】解:(1)燃爆竹时,使空气振动,产生声音.(2)鼓声是由于锣鼓面被敲击振动发出的,经空气传播进入人耳后听到的;锣和鼓因其材料和结构不同,即使演奏相同的乐曲,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也不同,所以我们能够辨别.故答案为:振动;空气;音色.18.放鞭炮时,用手使劲堵住耳孔,这是在人耳处处减弱噪声;在居民区和马路旁植树造林,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听到声音的条件是:①有振动的声源;②有传声的介质;③有听声的耳朵.减弱噪声可以从这三个环节入手,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解答】解:放鞭炮时,堵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树林可以吸收声音和反射声音,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故答案为:人耳;传播过程中.19.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摄氏温度及其计算.【分析】固体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气体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解答】解: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故答案为:热胀冷缩;0℃.20.上学前,小美同学站在穿衣镜前2m处整理着装,看到的“镜中人”是她的虚(填“虚”或“实”)像,朝镜子走了0.5m后像与她之间的距离是3m.【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1)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像叫实像;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像叫虚像.(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答】解:(1)穿衣镜是平面镜,平面镜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于一点形成的,所以是虚像.(2)小美同学朝镜子走了0.5m后离平面镜1.5m,其像离镜面也是1.5m,所以像离小美的距离为1.5m+1.5m=3m.故答案为:虚;3.21.小明刚上初中就患上了近视眼,使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前面(选填“前面”或“后面”)而看不清远处物体,需要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分析】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解答】解:近视眼是由于人眼的晶状体变凸,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发散,即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故答案为:前面;凹.22.一个瓶子能盛1kg水,用这个瓶子能盛13.6kg水银.(水银密度13.6×103kg/m3)某实心正立方体金属块的质量是m,边长是a,则金属块的密度ρ=(用m、a表示).【考点】密度的计算.【分析】(1)瓶子的容积一定,盛满水时和盛满水银时液体体积相等,根据密度公式得出等式即可求出装满水银时水银的质量;(2)知道正立方体金属块的边长可求体积,又知道质量,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密度.【解答】解:(1)因瓶子的容积一定,即盛满水时水的体积和盛满水银时水银的体积相等,水银,由ρ=可得:=,即=,=13.6kg;解得:m水银(2)正立方体金属块的体积:V=a3,正立方体金属块的密度:ρ==.故答案为:13.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抽测统考物
理试题
一、单选题
(★) 1 . 某同学在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观察到游码己在标尺的零刻线处,但指针偏右,下列能使天平横梁平衡的正确做法是()
A.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动
B.将横粱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C.将标尺上的游码向右移动
D.在左盘内添加砝码
(★) 2 . 声波既传递“信息”也传递“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的“能量”的是()
A.用超声波碎石B.用声纳探海深C.利用B超做体检D.利用回声定位(★) 3 . 关于测量和测量工具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任何测量工具,都必须先弄清楚量程和分度值
B.可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进测量方法等方法减少测量误差
C.误差是由测量错误造成的
D.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减少,不可消除
(★) 4 . 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65℃
B.篮球的直径大约为20dm
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是l.3m/s
D.一枚普通鸡蛋的质量大约是200g
(★) 5 . 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可能是蜡
B.在BC段,该物质温度不变,因而不吸热
C.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10min
D.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 6 . 下面是生活中常用的镜子,其中属于凸透镜的是
A.潜望镜B.汽车的观后镜
C.近视眼镜D.远视眼镜
(★) 7 . 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下列对两人声音描述正确的是()
A.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B.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C.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声音调低,响度大
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 8 . 坐在逆流而上的船中的乘客,说她是静止是以下列哪个为参照物
A.河岸上的树B.船舱C.迎面驶来的船D.河水
(★★★★) 9 . 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达州市委宣传部、文广局、市电视台主办了“红歌连连唱”.小琴踊跃报名参加了比赛,有关她的歌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们听到她的歌声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
B.小琴同学发出的歌声是她的舌头振动产生的
C.小琴同学在台上“引吭高歌”说明她的声音响度大
D.我们在幕后能听出是小琴的歌声是根据音色判断的
(★) 10 . 右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和近视眼校正后成像情况的图分别是
A.甲、丙B.乙、丙
C.甲、丁D.乙、丁
(★) 11 . 以下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雨后彩虹,搭起天桥B.水面鸟儿,顾影成双
C.海市蜃楼,空中楼阁D.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 12 . 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器。

有一种杯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放在空气中,不断有水滴产生,使其常满。

形成水滴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
(★★) 13 . 小华同学在探究两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时,做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质量有关
B.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体积无关
C.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相同
D.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
(★★★★) 14 . 甲物质的密度为5 g/cm 3,乙物质密度为2 g/cm 3,各取一定质量混合后密度
为3 g/cm 3.假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则所取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是A.5︰4
B.4︰5
C.5︰2
D.2︰5
二、多选题
(★) 15 . 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以下不属于噪声的是()
A.夜深人静时忽然传来练钢琴的声音
B.会场上大学生们雄辩有力的演讲声
C.图书阅览室内的絮絮细语声
D.演奏会里的摇滚乐曲声
(★) 16 . 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图甲中,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 17 . 下列叙述中哪些是属于机械运动的例子()
A.地面上滚动的球B.爱国卫生运动
C.空中飞行的小鸟D.冰吸热熔化
三、单选题
(★) 18 . 下列图中描述的物态变化需要放热的是()
A.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B.仲夏,在景区草坪上喷雾降温
C.厨房蒸笼旁的“白汽”消失D.隆冬,泼向空中的热水瞬间成冰
四、填空题
(★) 19 . 托盘天平是一种机械天平,现在也常用电子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某电子天平测量
的质量是3×10 ﹣5kg,合________mg.
(★) 20 . 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 ____ 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在读取数据
时温度计玻璃泡 ___ 离开被测液体,读数时,视线要液柱上表面 _______ .
(★) 21 . 声音是由物体 __________ 产生的.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_____________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 22 . 有一种“超声波喷雾降温扇”,在风扇转动时还可喷出水雾。

喷雾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风扇吹风加快了空气中水分的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就加快了从周围物体____(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 23 . 国庆节期间,小明坐客车去旅游,当客车行驶到高速公路保持车距标识牌0m处时,
恰好后面一辆小汽车行驶到客车旁,此时客车上速度计显示为80km/h.当客车匀速行驶到标
识牌100m处时,小汽车匀速行驶到标识牌200m处,小汽车 _____ (选填“已经”或“没有”)超速;以小汽车为参照物,客车是向 _____ (选填“前”或“后”)运动的.(此高速路段限定小汽车
最高速度为120km/h)
五、实验题
(★★) 24 . 如图,测平均速度时,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用时间为t,小车长为S 1,斜面长为S 2.
(1)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v= _____ (用题中字母来表示);
(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 _____ ;
(3)如图中能够准确反应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_____ .
(★★) 25 . 如图甲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
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记录.
(1)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 _______ 图.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 ℃.
(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 _______ 热量,温度 _______ .
(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 _______ 形成的.
六、填空题
(★) 26 . 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应选择 _____
蜡烛和D蜡烛,若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该蜡烛也无法在桌面上与D蜡烛的像重合,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七、实验题
(★★) 27 . 小明利用一个烧杯、天平、水,测出了一小块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请按要求填空:
(1)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陆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甲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_kg。

(2)如图乙所示: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位置做上标记;
B.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22g;
C.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标记处,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

则可计算出小石块的
密度为_________kg/m3。

八、计算题
(★) 28 . 一块质量是27g,体积是10cm 3的金属的密度是多少g/ cm 3?
(★) 29 . 一列火车以25m/s的速度通过长为1200m的铁架桥用时58s,现以相同的速度通过一隧道用时30s,试求该隧道的长.
(★★)30 . “乌鸦喝水”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聪明的乌鸦将小石块一颗颗的衔到未装满水的瓶子中,最后喝到了水。

己知空瓶的质量为100g,容积为6×10 -4m 3,乌鸦没有投入石块前瓶子总质量为550g,投入石块且水面刚好与瓶口平齐时总质量为910g,求:
(1)石块的总质量;
(2)瓶子中水的体积;
(3)石块的密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