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第六章~第八章》复习提纲doc
高中物理复习提纲

高中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力一、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单位:牛(N)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但它们不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性质的力,有同时性。
二、力的分类:1、按按性质分:重力G、弹力N、摩擦力f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按研究对象分:外力、内力。
2、重力G:由于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竖直向下。
G=mg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与形状有关。
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不一定在物体上。
弹力:由于接触形变而产生,与形变方向相反或垂直接触面。
F=k³Δx摩擦力f: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f=μN(N不是G,μ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只与材料有关,与重力、压力无关。
)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滑动摩擦。
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计算。
用一水平力推一静止的物体并使它匀速直线运动,推力F与摩擦力f的关系如图所示。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以分力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
|F1-F2|≤F合≤F1+F2F合2=F12+F22+ 2F1F2cosQ平动平衡:共点力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根据题意建立坐标系,将不在坐标系上的力分解。
如受力在三个以内,可用力的合成。
利用平衡力来解题。
F x合力=0F y合力=0注:已知一个合力的大小与方向,当一个分力的方向确定,另一个分力与这个分力垂直时是最小值。
转动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作出对应力的力臂(最长力臂是指转轴到力的作用点的直线距离)。
分析正、负力矩。
利用力矩来解题:M 合力矩=FL 合力矩=0 或 M 正力矩= M 负力矩第二章、直线运动一、运动:1、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尽量方便解题。
高一物理每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每一章知识点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规律和能量转化的学科,它为我们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
在高一物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是对每一章知识点的总结:第一章: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物理世界的现象和规律。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如物质、运动、力等。
第二章:运动的描述本章主要介绍了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描述的方法。
我们学习了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了解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和描述方法。
第三章:力的作用和受力分析力是使物体发生变化的原因。
在本章中,我们学习了力的概念和分类,了解了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衡和力的作用点等重要概念。
第四章:力的测量本章介绍了力的测量方法和工具。
我们学习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了测量力的技巧。
第五章:运动的规律运动有一些基本的规律,如牛顿三定律和质点的运动定律。
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这些重要的运动规律,并通过例题的练习来加深理解。
第六章:运动与力的应用物体在运动中受到力的作用,对力的应用有很多方面。
在这一章里,我们学习了摩擦力、重力、弹力等力的应用,了解了摩擦力对运动的影响以及杠杆原理等。
第七章:能量与能量转化能量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自然界中的基本属性之一。
在本章中,我们学习了能量的定义、种类和转化,了解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等重要原理。
第八章:功与功率功是描述力对物体作用的数量,功率则描述力的效率。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功的计算方法和功率的概念,并通过实际问题进行了应用。
第九章:静电场与电势静电场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带电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电荷、电场强度和电势等概念,了解了静电场的产生和运动规律。
第十章:电流与电阻电流是电荷流动的现象,电阻则是阻碍电流流动的因素。
在本章中,我们学习了电流的概念、电阻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通过欧姆定律来分析电阻与电流的关系。
高中物理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复习提纲2

德钝市安静阳光实验学校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文本素材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复习提纲宇宙学的发展过程犹如一部壮丽的科学史诗,它歌颂了前辈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也展现了科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富有创造而又严谨的科学思维,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材料。
本章教科书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通过一些逻辑思维的铺垫,尽可能让学生以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处身于历史的背景下,经历自己“发现”天体运行规律的过程,以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一、新旧教材的比较1、版《物理教学大纲》“必修加选修”中该内容和要求:万有引力定律(B)人造地球卫星(A)宇宙速度(A)牛顿力学适用范围(A)(原教材放在“牛顿运动定律”一章)2、版《物理课程》中该内容和要求: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1)通过有关事实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
知道万有引力定律。
认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意义。
体会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
例1: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发现未知天体的事实,说明科学定律对人类认识未知世界的作用。
(2)会计算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
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3)初步了解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知道相对论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
(4)初步了解微观世界中的量子化现象,知道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能量变化特点,体会量子论的建立深化了人们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
(5)通过实例,了解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体会经典力学创立的价值与意义,认识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例2:了解经典力学对航天技术发展的重大贡献。
例3:了解重物下落与天体运动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知道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对科学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6)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们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
举例说明物理学的进展对于自然科学的促进作用。
3、教材变化的分析(1)知识内容增加,知识的拓展空间增大;(2)陈述方式变化,从知识描述转化为问题探究;以多种栏目设置,打开科普视窗;(3)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以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4)重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渗透。
高一物理复习提纲

高一物理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公式及和定律符号说明:为重力加速度是加速度、为位移、为末速度、为初速度、为平均速度、g a s v v v t 0-1、加速度:tv v a t 0-=1、平均速度:(1)、t sv =-(适用于所有运动)(2)、20t v v v +=-(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1)、速度公式:atv v t +=0(2)、位移公式:221at t v s +=(3)、推论:asv v t 2202=-(不含时间,题目不知道时间时优先考虑)3、自由落体运动规律:(1)、gtv t =(2)、221gt s =(3)、gsv t 22=4、滑动摩擦力:NF f μ=看做支持力为正压力,常将为动摩擦因数,N N F F μ(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5、胡克定律(文字):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成正比。
公式为:kxF =量。
为弹簧的伸长量或缩短位: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x m k /N6、共点力平衡条件:(文字)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为零。
公式为:0=合F 。
引申:物体受三个共点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那么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7、重力G 在斜面上的两个分力:)(cos )(sin 21垂直斜面方向平行斜面方向θθG G G G ==8、平行四边形定则:如果用两个共点力的线段为临边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则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另:同向相加,反向相减)9、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10、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为:maF =合。
11、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它们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是同种性质的力。
高中物理高一第二册书第六章和第八章的联系运用

高中物理高一第二册书第六章和第八章的联系运用【原创版】目录1.引言:介绍高中物理高一第二册书第六章和第八章的内容2.第六章和第八章的内容概述:力的合成和分解,以及牛顿运动定律3.力的合成和分解在牛顿运动定律中的应用4.牛顿运动定律对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影响5.结论:总结第六章和第八章的联系运用正文在高中物理高一第二册书中,第六章和第八章是紧密相连的。
第六章主要讲述了力的合成和分解,而第八章则深入讲解了牛顿运动定律。
这两个章节在实际运用中,往往需要相互结合,共同解决物理问题。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第六章的内容,力的合成和分解。
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而力的合成和分解则是研究多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如何简化问题。
这一部分的知识为我们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一个思路,即将复杂的力分解为简单的力,然后再进行合成,从而简化问题的处理。
接下来,我们看看第八章,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础,它描述了物体在受到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如何改变。
牛顿运动定律的三个定律,为我们描述了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到运动,从运动到停止的全过程。
那么,力的合成和分解如何与牛顿运动定律联系起来呢?其实,力的合成和分解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通常需要先将力进行合成和分解,然后再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进行计算。
例如,当我们需要计算一个物体在多个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时,我们首先需要将这些力进行合成,然后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
反过来看,牛顿运动定律也对力的合成和分解产生了影响。
在牛顿运动定律中,力被定义为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比值。
这个定义为我们理解力的本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而这个定义也影响了我们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方式,我们需要根据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来选择合适的力的合成和分解方式。
总的来说,高中物理高一第二册书的第六章和第八章是紧密相连的。
高一物理每一章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每一章知识点归纳物理是一门探索宇宙运行规律的学科,高一物理作为学习物理的第一年,是对各个章节知识点的初步了解与掌握。
下面将对高一物理涉及的每一章知识点进行归纳。
第一章:力学基础知识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力的概念、测量和运动学的基础知识。
学生首先应该了解质点的运动状态,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
接着学习了牛顿三定律,描述了物体运动的原理,并引入了力的概念。
最后,介绍了力的作用效果,包括力的合成与分解。
第二章:机械能与动量守恒机械能与动量是力学中重要的物理量。
机械能是指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本章主要介绍了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原理。
学生需要掌握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计算方法,并学习机械能守恒的应用。
第三章:运动的描述与图象运动的描述与图象是物体运动分析的重要工具。
本章主要介绍了运动的描述方法,包括位移-时间、速度-时间和加速度-时间图象的绘制和分析。
学生需要通过练习掌握图象的读取和分析技巧。
第四章: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是力学中简单而常见的一种运动形式。
本章主要介绍了匀加速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学生需要理解匀加速运动的特点,如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和运动图象,并能够应用这些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第五章: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中的重要定律,本章主要介绍了牛顿第一、二、三定律以及万有引力定律。
学生需要理解物体运动的原因和规律,并能够应用牛顿定律解决力学问题。
第六章:静电场与电场的基本定律静电场和电场是电磁学的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电荷、电场和电势的概念。
学生需要理解电场力的作用原理,并能够应用库仑定律和电场线分析电场分布。
第七章:电流与电阻电流和电阻是电学中的基本概念,本章主要介绍了电流、电阻和欧姆定律。
学生需要理解电流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欧姆定律解决电路问题。
第八章:欧姆定律与串、并联电路本章延续了上一章的欧姆定律,进一步介绍了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学生需要学会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分布,并能够应用基本电路定律解决电路问题。
人教版高一物理提纲

2021人教版高一物理提纲物理是高中的一门重要科目,你的物理成果是不是不太好呢想要取得好成果做好复习提纲还是很有必要的,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2021人教版〔高一物理〕提纲,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欢迎阅读!人教版高一物理提纲第一节熟悉运动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参考系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需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肯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1.在讨论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假设物体的大小和外形在所讨论问题中可以无视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状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肯定性。
4.抱负化模型:依据所讨论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无视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抱负化的模型,使简单的问题得到简化。
(为便于讨论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抱负客体)其次节时间位移时间与时刻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两者运算法那么不同。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
(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高一物理下册期末备考复习提纲

高一物理下册期末备考复习提纲合理的总结,合理的归结,关于考试效果会有很大的协助,下文为大家引荐了高一物理下册期末备考温习提纲,祝大家期末考试顺利。
第6章1.日心说比地心说更完善,但是日心说的观念并非都正确。
2.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1)一切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对恣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一切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3.在高中阶段,把行星运动当做匀速圆周运动来处置。
4.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他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1和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的二次方成正比。
即:5.两个重要的等量关系:(1)设天体M外表的重力减速度为g,疏忽该天体自转,那么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该天体外表所受重力等于该天体对物体的万有引力。
即:,其中r为物体到天体中心的距离(2)在高中阶段,天体的运动当做匀速圆周运动来处置,盘绕天体所受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即:6.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物体在天体外表左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
,其中M、R为天体的质量、半径。
关于地球来说,第一宇宙速度为7.9km/s又叫最小的发射速度、最大的盘绕速度;第二宇宙速度为11.2km/s又叫脱离速度,挣脱地球的引力,绕太阳运动;第三宇宙速度为16.7km/s 又叫逃逸速度,挣脱太阳的引力,逃离太阳系。
第7章1.功: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
即:功是标量,在SI单位制中单位是焦耳,1J等于1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作1m的位移时所做的功。
即:1J=1N?m2.正功、负功取决于公式中力与运动方向的夹角:当时,力对物体做正功,该力一定是动力;当时,力对物体做负功,该力一定是阻力;当时,力对物体不做功,该力一定垂直物体运动方向。
3.求总功的方法:(1)求各个力做的功的代数和(2)先求合力,再求合力做的功4.功率:描画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我们把功W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功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第六章~第八章》复习提纲《匀速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复习提纲一.匀速圆周运动公式1.线速度: V==tST r π22.角速度:w=n T t ππφ22==只适用于匀速圆周运动3.周期:T= ωππ22=V r 4.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ωr5.向心加速度:a = ππω442222===r Tr r v 2 f n 2 r 既适用于匀速圆周运动,6.向心力: F= ma = m ωm r v =22r = m =r T224π m42πn 2r 也非适用于非匀速圆周运动注意:(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
(2)卫星绕地球、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3) 向圆心不是一种单独性质的力。
二.万有引力定律1.公式:F= 221rmm G (应用:万有引力=向心力;表面的万有引力=重力)2.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π2n 2(R+h )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c 、 第一宇宙速度(M —某天体的质量,R —某天体的半径,g —某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3.同步卫星:(1) 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或周期)相同。
(2) 位于赤道的平面,离地心的距离是一定的。
《动 量》 复 习 提 纲一.动量:P=mv (P 是矢量,P 与V 同向)(1)动量变化:△P= P /—P (2)动量与动能:P= K mE 2 mP E K 22=二.冲量:I=F t (矢量,I 与恒力同向)*动量定理: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动量的增量 F 合t =mV 2—mV 1 三.动量守恒定律:(1) 内容: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 公式:m 1V 1 + m 2V 2 = m 1V 1/ + m 2V 2/∆ P 1= -∆P 2(3) 适用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系统在某一方向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系统在这个方向动量守恒;系统所受外力比系统内力远远小,系统动量近似守恒。
四.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解题步骤: 1. 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
2. 分析系统受力情况,判断系统是否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
3. 规定正方向,确定初、末状态的动量的大小、方向。
4.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列方程求解。
《机 械 能》 复 习 提 纲00≤θ<900时,力对物体做正功一.功:W=FScos θ θ=900时,力对物体不做功900<θ≤180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物体克服这个力做正功)(1)W=FScos θ(计算恒力的功) 求功的三种方法: (2)W=P t (P 为平均功率)(3)用动能定理求功二.功率:(1) 物理意义:描述做功的快慢 (2) 公式:P=tw— 平均功率 P=FV — 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3) P = FV 的应用:P 一定时,F 与V 成反比:汽车在水平路面上以恒定的功率启动 F 一定时,P 与V 成正比:汽车在水平路面上以恒定的加速度启动 三.机械能: 动能:E K =221mV重力势能:E P =mgh (h 为从物体到零势能参考平面的高度) 弹性势能:与弹性形变有关 机械能: E=E K +E P四. 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增量)。
公式:W合= ∆E k = E k2 一E k1 =五.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条件: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公式: mgh 1 或者 ∆E p 减 = ∆E k 增 或者 ∆E p 增 = ∆E k 减 六.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1) 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的竖直高度有关。
(2) 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做多少正功,重力势能减小多少 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克服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能增加多少 七.解题方法:1.应用动能定理的解题思路: (1)确定研究对象及研究过程。
(2)进行受力分析,确认每个力是否作功,做多少功。
(3)根据动能定理列方程求解。
2.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解题思路:(4)确定研究系统(通常是物体和 地球、弹簧等)。
(5)进行受力分析,确认是否满足守恒的条件。
(6)选择零势能参考面(点)。
(7)确定初、末状态的动能和势能。
(8)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求解。
练 习 一1.A、B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和2m,A置于光滑水平面上,B置于粗糙水平面上,用相同水平力分别推A和B,使它们从静止前进相同的位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次推力做的功相等;B.第二次推力做的功大一些;C.两次推力做功的功率相等;D.第二次推力做功的功率小一些;2.质量为2吨的汽车,发动机牵引力的功率为30千瓦,汽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15m/s,若汽车所受阻力恒定,则汽车的速度为10m/s时的加速度为:[ ]A.1m/s2 B.0.5m/s2 C.2m/s2 D.2.5m/s23.关于物体动量和动能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一物体的动量不变,其动能一定不变B.同一物体的动能不变,其动量一定不变C.同一物体的动量变化,其动能一定变化D.同一物体的动能变化,其动量一定变化4.一物体静止在升降机的地板上,在升降机加速上升的过程中,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等于:[ ]A.物体势能的增加量B.物体动能的增加量C.物体动能的增加量加上物体势能的增加量D.物体动能的增加量加上克服重力所做的功5.一物体在竖直弹簧的上端某处下落,然后又被弹簧弹回,如图所示,则物体动能最大时是:[ ]A.物体刚接触弹簧时B.物体将弹簧压缩至最短时C.物体重力与弹力相等时D.弹簧等于原长时6.倾角为α的斜面上放置一个质量为m物体,物体静止在粗糙的斜面上,斜面置于水平面上,如图所示,用一水平力F推动斜面匀速向前运动S米,物体与斜面保持相对静止,则力F对斜面做功为_________,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做的功为F对斜面做功为_________,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做的功为_________,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做的功为_________。
7.一物体以10米/秒的初速度,从斜坡底端冲上高度为15米的斜坡,刚好到达斜坡的顶端,物体的质量为60千克,上滑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等于焦耳。
8.起重机的钢绳吊着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先以加速度a(a<g)加速运动,接着匀速运动,最后减速到静止,则关于各段运动中绳的拉力的平均功率为:[ ]A.第一段平均功率最大B.第二段平均功率最大C.第三段平均功率最小 D.第一段平均功率最小9.质量为50kg的跳水运动员从3m高的跳台上以速率4m/s跳起,入水时速率为2m/s,则跳起时运动员作功为_______,运动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作功为________。
10.速度为v的子弹,恰可穿透一块固定着的木板;如果子弹速度为2v,子弹穿透木板时阻力视为不变,则可穿透同样的木板:[ ]A.2块B.3块C.4块D.1块11.A、B两个物体动量相等,而m A=2m B,在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路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它们滑行的距离之比S A:S B=_________,若两物体的动能相等,仍在原路面上滑行后停止,则它们滑行的时间之比t A:t B=_________。
12.质量M=500t 的机车,以恒定的功率从静止出发,经过时间t=5min 在水平路面上行驶S=2.25km ,速度达到了最大值V m =54km/h ,则机车的功率为_________,机车运动中受到的平均阻力为_________。
13.质量为m 的物体从高为h 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滑下,经过一段水平距离后停下,如图所示,若斜面和平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求证:μ=h/s14.木块在水平恒力作用下,沿水平路面由静止出发前进了S ,随即撤去此恒力,木块沿原方向前进了2S 才停下来,设木块运动全过程中地面情况相同,则摩擦力的大小f 和木块所获得的最大动能E km 为:[ ] A .f=F/2,E km =FS/2 B .f=F/2,E km =FS C .f=F/3,E km =2FS/3 D .f=2F/3,E km =FS/315.如图所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从轨道的A 点静止下滑,轨道的AB 段是弯曲的,BC 段是水平的,A 点高出B 点h 为0.8m 如果物体在B 点的速度为2m/s ,而停止在离B 点3m 的C 点,则物体在AB 轨道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_________,物体与BC 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_。
(g 取10m/s 2)16.以40m/s 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物体,经过ts 后,物体的重力势能是动能的3倍,g 取10m/s 2,则t 的大小为:[ ]A 、2sB 、3sC 、4sD 、6s17.一人在距地面高h 处抛出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小球落地时速率为v ,则人抛球时对小球做的功为( ) A 、21mv 2 B 、21mv 2-mgh C 、mgh D 、21mv 2+mgh 18.质量为0.4kg 的足球以5m/s 的速度飞来,运动员一脚将球踢回,球被踢回时的速度是20m/s ,运动员对球做的功为__________。
19.质量为m 的物体以加速度g/2匀加速下降h ,则:[ ]A.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小mgh ; B .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小mgh/2; C .物体的动能增加了mgh/2; D .物体的机械能减小mgh/2;20.用一与斜面平行的力,把质量为100Kg 的物体沿长5m 、高3m 的斜面从其底端匀速拉上顶端,物体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在这一过程中,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 J ,拉力做的功为 J(g =10m/s 2)21.一个与水平方向成37°角的力F 作用在一个质量M=2kg 的物体上,如图六所示。
物体在水平面上的从A 点由静止拉动4米后撤去F ,再运动1.6米停下来,动摩擦因数u=0.5,求F 的大小。
(g=10m/s2 ,sin37°=0.6)练习二1.从地面竖直向上发射一枚礼花弹,当它距地面490米高时的速度为30米/秒,方向竖直向上。
恰在此时礼花弹炸开,分裂为质量相等的两部分(火药质量损失不计),其中一部分经10秒钟落回发射点,那么另一部分在炸开时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其方向________。
2.质量为2g的子弹以500m/s的速度水平射入质量为1kg的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子弹从木块中穿出时速度减为100m/s,此时木块的速度为_________m/s,子弹和木块系统产生的内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