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物理联考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物理联考试卷(精品)新课标必修一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将学校、姓名、准考号填写清楚。
2.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其它小题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惯性是只有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B .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C .静止的物体不易被推动,说明物体在静止时的惯性比在运动时的惯性大D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运动状态和是否受力无关 2、下列关于超重与失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升降机内和升降机一起减速上升的人处于失重状态 B .悬挂在单杠上处于静止状态的运动员处于失重状态 C .完全失重就是物体不受重力作用 D .背着书包的同学处于超重状态3、月球上没有空气,若宇航员在月球上将一石块从某高度由静止释放,下列图象中能正确描述石块运动情况的是4、质量为M 的人站在地面上,用绳通过定滑轮将质量为m 的重物从高处放下,A B C D如右图所示,若重物以加速度a 向下降落(a <g ),则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 A.(m +M )g -ma B 、M (g -a )-ma 网] C.(M -m )g +maD.Mg -ma5、 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如图所示,设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图可知 A .4s 末至6s 末速度方向为负 B .6s 内运动方向始终不变 C .前2s 内静止D .质点在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比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小 6、一物体从H 高处自由下落,经t 时间落地.则当它下落21t 时间所下落的高度为 ( )A .H 21B .H 43C .H 41D .H 23 7、如图所示,拖拉机拉着耙耕地,拉力F 与水平方向成α角,若将该力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解,则它的水平分力为 A .F sin α B .F cos α C .F tan α D .F cot α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8、下面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有A .加速度描述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多少B .加速度就是速度的变化率C .当加速度减小时,速度有可能增大D .当加速度不变时,速度的大小有可能变,方向可能也变9、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 ,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 ,在这1s 内该物体的A .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 mB .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C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等于4 m/s 2D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 2 10、 如图,轻绳的一端系在质量为m 的物体上,别一端系在一个圆环上,圆环套在粗糙的水平横杆MN 上,现用水平力F 拉绳上一点,使物体处在图中实线位置,然后改变F 的大小,使其缓慢下降到图中虚线位置,圆环仍在原来位置不动,则在这一过程中,水平力F 、环与横杆的摩擦力f 和环对杆的压力N 的变化情况是( )A .F 逐渐增大,f 保持不变,N 逐渐增大B .F 逐渐增大,f 逐渐增大,N 保持不变C .F 逐渐减小,f 逐渐增大,N 逐渐减小D .F 逐渐减小,f 逐渐减小,N 保持不变11、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白色的传送带以速度v=6m/s向右匀速运行,现将一小煤块轻轻地放在传送带A 端,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若A 端与B 端相距30m ,则(g =10m /s 2)A .小煤块先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后作匀速直线运动B .小煤块一直作匀加速直线运动C .全过程中,小煤块先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后不受摩擦力作用D .全过程中,小煤块先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后受到向右的静摩擦力作用 12、如图所示,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
2017年高一物理上册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1. 以下所列举出的物理量中属于标量的有( )A. 动能B. 功C. 速度D. 功率2. 关于质点的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曲线运动肯定是一种变速运动B. 变速运动必定是曲线运动C. 曲线运动可以是速率不变的运动D. 曲线运动可以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3. 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以及速率的变化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不变,加速度改变B. 速率不变,加速度不变C. 速度不变,加速度不变D. 速率不变,加速度改变4. 升降机地板上放一个木箱,质量为m,当它对地板的压力为N=0.8mg 时,升降机可能的运动情况是( )A. 加速上升B. 加速下降C. 减速上升D. 减速下降5. 如图1所示,轻杆的一端有一个小球,另一端有光滑的固定轴O。
现给球一初速度,使球和杆一起绕O轴在竖直面内转动,不计空气阻力,用F表示球到达最低点时杆对小球的作用力,则F( )A. 一定是拉力B. 一定是推力C. 一定等于0D. 可能是拉力,可能是推力,也可能等于06. 同一辆汽车分别通过凹桥的最低点和凸桥的最高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通过凹桥时,汽车对路面的压力大B. 汽车对路面的压力一样大C. 由于速度大小未知,无法比较对路面压力的大小D. 由于轨道半径大小未知,无法比较对路面压力大小7. 质量不等但有相同初动能的两物体,在动摩擦因数相同的地面上滑行直到停止,则( )A. 质量大的物体滑行距离大B. 质量小的物体滑行距离大C. 它们滑行的时间相同D. 质量大的物体克服摩擦做的功多8. 如图2所示,mA>mB,设地面对A的支持力为FN,绳子对A的拉力为F1,地面对A的摩擦力为F2,若水平方向用力F拉A使B匀速上升,则( )A. 4:1,4:1B. 4:1,1:1C. 3:1,1:1D. 3:1,3:110. 一个小球水平抛出1s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5°,不计空气的阻力,g=10m/s2,则下述正确的是( )A. 小球的初速度为10m/sB. 抛出后2s时,小球的速度大小为20m/s11. 一质量为m的滑块沿光滑的水平面以速度V运动。
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含答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物理试题 2017年1月(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在物理学的发展中,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亚里士多德首先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 B .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C .哥白尼通过对行星观测记录的研究,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D .库仑首次采用电场线的方法形象直观地描述电场,电流的磁效应是法拉第首次发现 2.在吊环比赛中,运动员有一个高难度的动作,就是先双手撑住吊环(此时两绳竖直且与肩同宽),然后身体下移,双臂缓慢张开到如图所示位置。
吊环悬绳的拉力大小均为F T ,运动员所受的合力大小为F ,则在两手之间的距离增大 过程中 ( )A .F T 减小,F 增大B .F T 增大,F 增大C .F T 减小,F 不变D .F T 增大,F 不变3.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 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由火箭发射至高度为500km 的预定圆形轨道。
此前,6月在西 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二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G 7。
G 7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高度为 36000km ),它将使北斗系统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关于卫星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这两颗卫星的运行速度可能大于7.9km/sB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的向心加速度比北斗G 7大C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的周期比北斗G 7大D .通过地面控制可以将北斗G 7定点于赣州市的正上方4.从地面上以初速度v 0竖直上抛一质量为m 的小球,若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其速率 成正比,球运动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t 1时刻到达最高点,再落回地面,落地速 率为v 1,且落地前小球已经做匀速运动,则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B .小球的加速度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减小,在下降过程中也逐渐减小C .小球抛出瞬间的加速度大小为(1)g +v v 01D .小球被抛出时的加速度值最大,到达最高点的加速度值最小5.如图所示,直线MN 是某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方向未画出)。
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完整答案)

2017-2018高一期末物理试题卷说明:本试卷共有四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否则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3 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一定是体积很小、质量很小的物体B 、地球虽大,且有自转,但有时仍可将地球看作质点C 、研究自行车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什么情况下,自行车都不能看成质点D 、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因为火车上各点的运动状态相同,所以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2.如图所示,某质点沿逆时针方向做圆周运动,已知圆的半径为R ,则质点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A .2R ,21πRB . 21πR , πR C . πR ,21πR D .2R ,πR 23 3.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可能越来越大B .加速度的方向就是速度的方向C .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一定为零D .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4.晓宇和小芳为了探究两个互成角度力的合力F 随角度θ变化的关系,在如甲图所示的实验中,把E 点与力的传感器相连接得到合力大小,如图乙所示在计算机上显示了合力F 随夹角θ变化的规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两个分力大小分别是3 N和4 NB.合力一定大于任何一个分力C.根据图象无法求出两个分力的大小D.两个分力之间夹角θ越大,合力越大5.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力,大小分别为4N、6N、8N,若三力同时作用于某一物体,则该物体所受三力合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A.18N、3N B.17N、0 C. 18N、0 D.5N、3N 6.下图(a)为物体甲的xt图象、图(b)为物体乙的vt图象,则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
A.甲在整个t=6 s时间内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B.甲在整个t=6 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0C.乙在整个t=6 s时间内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D.乙在整个t=6 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 m 7.用绳索将重球挂在墙上,不考虑墙的摩擦。
2017年___上学期物理期末试卷和解析

2017年___上学期物理期末试卷和解析2016-2017学年___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单位m、kg、s、N是一组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B。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都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C。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同时变化D。
做曲线运动的质点,加速度可以为零2.某赛车手在一次野外训练中,先利用地图计算出A、B 两地的直线距离为9km,实际中他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为5min,赛车上的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数值增加了15km,当他经过某路标P时,车内速率计指示的示数为150km/h,那么可以确定的是()A。
研究赛车通过某个弯道的技术动作时可把该车看作质点B。
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路程是9kmC。
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大小是150km/hD。
经过路标P时的瞬时速率是150km/h3.如图所示,小钢球m以初速度v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后,受到磁极的侧向作用力而作图示的曲线运动到D点,由图可知磁极的位置及极性可能是()A。
磁极在A位置,极性可能是N极B。
磁极在B位置,极性一定是S极C。
磁极在C位置,极性一定是N极D。
磁极在B位置,极性无法确定4.某物体做直线运动,t=0时刻方向向东,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第2s末,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东B。
第3s末,物体的合力为零C。
第3s末,物体离出发点最远D。
第4s末,物体正在向东运动5.目前,我市每个社区均已配备了公共体育健身器材,图示器材为一秋千,用两根等长轻绳将一座椅悬挂在竖直支架上等高的两点。
由于长期使用,导致两根支架向内发生了稍小倾斜,如图中虚线所示,但两悬挂点仍等高,座椅静止时F表示所受合力的大小,F1表示单根轻绳对座椅拉力的大小,与倾斜前相比()A。
F不变,F1变大B。
F不变,F1变小C。
F变小,F1变小D。
F变大,F1变大6.已知河水的流速为v1,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2,且v2>v1,用小箭头表示小船,箭头指向表示船头的指向,则能正确反映小船以最短时间渡河.以最短位移渡河的情景图示依次是()A。
2016---2017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答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期末考试试题 2017. 1温馨提示:1.本试题分为第Ⅰ卷、第Ⅱ卷和答题卡。
全卷满分(不含选做题)100分。
2.考生答题时,必须将第Ⅰ卷上所有题的正确答案用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上所对应的信息点处,答案写在Ⅰ卷上无效,第Ⅱ卷所有题的正确答案按要求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试题对应题号上,写在其他位置无效.3.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给监考老师。
第Ⅰ卷 (选择题,共 48分)一、单选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单位都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一组是( )A. N 、m 、kg B 。
m 、kg 、s C. N 、kg 、s D 。
N 、m 、s2。
如图所示,将光滑斜面上的物体的重力mg 分解为F 1、F 2两个力,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F 2就是物体对斜面的正压力B 。
物体受N 、F 1、F 2三个力作用C 。
物体受mg 、N 、F 1、F 2四个力作用D. F 1、F 2二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跟重力mg 的作用效果相同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力是产生和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C. 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实质就是物体的重力增加了D. 宇宙飞船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没有惯性4.同时作用在质点O 上的三个共点力F 1、F 2、F 3,已知F 1 = F 2 = 2 N ,F 3 = 4N,它们的方向分别沿着正六边形两条边和一条对角线,如图所示,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 )A .6NB .8NC .10ND .12N 5.质量为1吨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1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阻力大小不变。
从某时刻开始,汽车牵引力减少2000N ,那么从该时刻起直到停止运动,汽车行驶的路程是( ) A .10m B .12 m C . 20 m D .25 m6.如图所示,用手握紧瓶子使瓶子静止在空中,关于瓶子所受摩擦力以下正确的是( ) F F 2 F 3A .感觉瓶子将要滑下时,用力使劲握瓶子是为了增大此时的滑动摩擦力B .感觉瓶子将要滑下时,用力使劲握瓶子是为了增大此时的静摩擦力C .摩擦力的大小不会因为手的握力增大而增大D .摩擦力的大小等于瓶子的总重力,方向竖直向下7.在日常生活中,力的分解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甲图为斧子把木桩避开的图,已知两个侧面之间的夹角为2θ,斧子对木桩施加一个向下的力F 时,产生了大小相等的两个侧向分力F 1、F 2,由乙图可得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θsin 2==21F F FB .θcos 2==21F F F C .θ2sin 2==21F F F D .θ2cos 2==21F F F 8.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外壳质量为m 0,弹簧及挂钩的质量忽略不计,挂钩吊着一质量为m 的重物,现用一竖直向上的拉力F 拉着弹簧测力计,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 0,则拉力F 大小为 ( )A .错误!m gB . 错误!F 0C .错误!m gD . 错误!F 0二、多选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016-2017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有答案)

2016-2017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有答案)荆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卷年级:高一科目:物理命题人:田德华审题人:彭军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分,共计30分)1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A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牛顿认为,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为零伽利略认为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D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也不偏离原的方向2.重10N的光滑球A悬空靠在墙和木块B之间,木块B的重力为100N,且静止在水平地板上,如图所示,则()A.墙所受压力的大小为NB.木块A对木块B压力的大小为10N.水平地板所受的压力为100ND.水平地板对木块B没有摩擦力3 一条大河两岸平直,河水流速恒为v,一只小船,第一次船头正对河岸,渡河时间为t1;第二次行驶轨迹垂直河岸,渡河时间为t2.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恒为,则t1 :t2等于()A.B..D.4.一质量为2 g的物体在如图甲所示的x平面上运动,在x轴方向上的v-t图象和在轴方向上的位移—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乙、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2 s内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物体的初速度为8 /s.2 s末物体的速度大小为8 /sD.前2 s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8N如图,水平传送带A、B两端相距s=3 ,工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
工滑上A端的瞬时速度vA=4 /s,达到B端的瞬时速度设为vB,g=10/s2,则()A.若传送带不动,则vB=4/sB.若传送带以速度v=4 /s逆时针匀速转动,vB=3 /s.若传送带以速度v=4 /s逆时针匀速转动,vB=4 /sD.若传送带以速度v=2 /s顺时针匀速转动,vB=2 /s6.如图所示为四分之一圆柱体AB的竖直截面,半径为R,在B点上方的点水平抛出一个小球,小球轨迹恰好在D点与圆柱体相切,D 与B的夹角为60°,则点到B点的距离为()A.B..D.R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分,共计20分)7.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的运动必定是曲线运动B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可以不变,但速度方向一定改变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不为零,其大小和方向都在不断变化D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恒定8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在0~6 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B.在0~6 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30.在0~4 s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 /sD.在4~6 s内,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0 /s2 9.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在同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悬点相同,如图所示,A运动的半径比B的大,则()A.A所需的向心力比B的大B.轻质细线对B的拉力比细线对A拉力大.A的角速度比B的大D.A、B的角速度大小相等10.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1=2 g、2=3 g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轻质弹簧测力计连接。
2017年高一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7年高一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2017年高一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一一、单选题:(本题有8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为零C.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阶段处于超重状态而下落阶段处于失重状态D.物体静止时惯性大,运动时惯性小2、一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 )A.0~4 s内,物体在做变速曲线运动B.0~4 s内,物体的速度一直在减小C.0~4 s内,物体的加速度一直在减小D.0~4 s内,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为-8 m/s3、A、B两小球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A球的轨道半径是B球的轨道半径的2倍,A的转速为30 r/min,B的转速为r/min,则两球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A.1:1B.6:1C.4:1D.2:14、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匀减速下降,加速大小为,g为重力加速度。
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为:( )A.mgB.2mgC.D.5、在距水平地面不同高度处以不同的水平初速度分别抛出甲、乙两物体,若两物体抛出时速度大小之比为2:1,由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之比是:1,则甲、乙两物体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之比为:( )A.1:2B. 2:1C.3:1D. 4:16、在探究超重和失重规律时,某体重为G的同学站在一压力传感器上完成一次下蹲动作.传感器和计算机相连,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压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则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7、如图所示,质量为、半径为R、内壁光滑的半球形容器静止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O为球心,有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半球底部O′处,另一端与质量为的小球相连,小球静止于P点,已知地面与半球形容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OP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受到轻弹簧的弹力大小为B.小球受到容器的支持力大小为C.小球受到容器的支持力大小为D.半球形容器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8、如图所示,轻绳的一端系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另一端系在一个圆环上,圆环套在粗糙水平横杆MN上,现用水平力F拉绳上一点,使物体处在图中实线位置.然后改变F的大小使其缓慢下降到图中虚线位置,圆环仍在原来位置不动,则在这一过程中,水平拉力F、环与横杆的摩擦力f和环对杆的压力N 的变化情况是:( )A.F逐渐增大,f保持不变,N逐渐增大B.F逐渐增大,f逐渐增大,N保持不变C.F逐渐减小,f逐渐增大,N逐渐减小D.F逐渐减小,f逐渐减小,N保持不变二、多选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错选、多选或不选不得分,漏选得2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秋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试时间:100分钟 总分120分)第I 卷(选择题 共3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标量的运算一定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B .若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在减小的过程中,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减小.C .在物理学史上,正确认识运动与力的关系并且推翻“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和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分别是亚里士多德、牛顿.D .质点做曲线运动时,可能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摩擦力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B .地球虽大,且有自转,但有时仍可被看作质点C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不一定恒定D .马拉车加速前进,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3.沿平直轨道以速度v 匀速行驶的车厢内,车厢前壁高为h 的光滑架上放着一个小球随车一起作匀速运动,如图,若车厢突然改为以加速度a 向前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小球将脱离支架而下落,在车厢内的乘客看来……………………………………( ) A .小球的运动轨迹为向后的抛物线 B .小球作自由落体运动C .小球的运动轨迹为向前的抛物线D .小球的运动轨迹为斜向后的直线 4.图中所示A 、B 、C 为三个相同物块,由轻质弹簧K 和轻线L 相连,悬挂在 天花板上处于静止状态,若将L 剪断,则在刚剪断时,A 、B 的加速度大小a A 、a B 分别为( )A .a A =0、aB =0 B .a A =0、a B =gC .a A =g 、a B =gD .a A =g 、a B =05.质量为10kg 的物体置于一个倾角为θ=30°的斜面上,它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352=μ,从t =0开始,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滑行,经过时间t 1时滑动到最大位移处。
则下列图中反映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 f 随时间t 变化规律的是(取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g =10m/s 2)(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6.关于物理量或物理量的单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力学范围内,国际单位制规定长度、质量、时间为三个基本物理量B .后人为了纪念牛顿,把“牛顿”作为力学中的基本单位 K KA BC LF f /N60-60t 10 t/sCF f /N50-60t 10 t/sD F f /N-60t 1t/sB t/sF f /Nt 1A 340-3D .“米”、“千克”、“牛顿”都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单位7.在高h 处以初速度v0将物体水平抛出,它们落地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s ,落地时速度为v1,则此物体从抛出到落地所经历的时间是(不计空气阻力)( )A 、B 、C 、D 、8.下列所给的图像中能反映作直线运动物体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9.某科技兴趣小组用实验装置来模拟火箭发射卫星.火箭点燃后从地面竖直升空,t 1时刻第一级火箭燃料燃尽后脱落,t 2时刻第二级火箭燃料燃尽后脱落,此后不再有燃料燃烧.实验中测得火箭竖直方向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设运动中不计空气阻力,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推力大小恒定.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t 2时刻火箭到达最高点,t 3时刻火箭落回地面B .火箭在0~t 1时间内的加速度大于t 1~t 2时间内的加速度C .t 1~t 2时间内火箭处于超重状态,t 2~t 3时间内火箭处于失重状态D .火箭在t 2~t 3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等于重力加速度10.一轻杆一端固定一质量为m 的小球,以另一端O 为圆心,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过最高点时,杆所受的弹力可以为零 B .小球过最高点时最小速度为gRC .小球过最高点时,杆对球的作用力方向可以与球所受重力方向相反。
D .小球过最高点时,杆对球的作用力一定与小球所受重力方向相同。
第II 卷 (共85分)三、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共18分.把答案填在答题纸相应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11.(4分)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伽利略对落体运动规律探究过程如下: A.伽利略依靠逻辑的力量推翻了亚里斯多德的观点.B.伽利略提出了“落体运动的速度v 与时间t 成正比”的观点.C.为“冲淡”重力,伽利略设计用斜面来研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情况.D.伽利略换用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斜面从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并记录相应数据.E.伽利略改变斜面的倾角,重复实验,记录相应数据.F.伽利略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G.伽利略将斜面实验得到的结论推广到斜面的倾角增大到90°时.t vO t 1 t 2 t 3 第9题图 1 2 2 x/m t/sOAv/ms −1t/sOBt/s O C t/s OD v/ms −1v/ms −11 2 −2−22 2 2(2) 与上述过程中F 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要素是 .12.(4分)用接在50Hz 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打印点取一个点作为计数点,分别标作0、1、2、3、4。
量得0、1两计数点间的距离s 1=30.0mm ,3、4两计数点间的距离s 4=48.0mm ,则小车在0与1两计数点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 2。
13.杨小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小车搁置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纸带连接车尾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用来测定小车的加速度a ,小桶通过细线对小车施拉力F 。
在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对小车拉力F 的大小,测得小车所受拉力F 和加速度a 的数据如下表:⑴(4分) 根据测得的数据,在下图中作出a -F 图象。
⑵(3分)由图象可知,小车与长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N 。
⑶(3分)若要使作出的a -F 图线过坐标原点,需要调整实验装置,可采取以下措施中的( )A .增加小车的质量B .减小小车的质量C .适当垫高长木板的右端D .适当增加小桶内砝码质量四、计算题或论述题:本题共5小题,共67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4.(12分)轻弹簧AB 长35cm ,A 端固定在重50N 的物体上,该物体放在倾角为300的斜面上,如图所示.手执B 端,使弹簧与斜面平行.当弹簧和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时,弹簧长变为40cm ;当弹簧和物体沿斜面匀速上滑时,弹簧长度变为50cm ,试求:(1)弹簧的劲度系数k(2)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F/N 0.21 0.30 0.40 0.49 0.60 a /(ms -2)0.100.210.290.410.49第14题图BA30015.(12分)汽车正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前进,突然发现正前方有一辆自行车以4m/s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做加速度大小为6m/s2的匀减速运动,汽车恰好不碰上自行车。
求:(1)关闭油门时汽车离自行车多远距离。
(2)在同一个v-t图上(汽车关闭油门时开始记时)画出汽车和自行车的v-t图。
16.(12分)如图所示,长为L=6m、质量M=4kg的长木板放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其左端有一大小可忽略,质量为m=1kg的物块,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开始时物块与木板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对物块施加F=8N,方向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求:(g=10m/s2)⑴小物块的加速度;⑵物块从木板左端运动到右端经历的时间。
17.(15分)某人站在一平台上,用长L=0.6m的轻细线拴一个质量为m=0.6kg的小球,让它在竖直平面内以O点为圆心做圆周运动,当小球转到最高点A时,人突然撒手。
经0.8s小球落地,落地点B与A点的水平距离BC=4.8m,不计空气阻力,g=10m/s2。
求:⑴A点距地面高度。
⑵小球离开最高点时的线速度及角速度大小。
⑶人撒手前小球运动到A点时,绳对球的拉力大小。
18.(16分)在地面上方足够高的地方,存在一个高度d=0.3m的“相互作用区域”(下图中划有虚线的部分).一个小圆环A套在一根均匀直杆B上,A和B的质量均为m,若它们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时,会产生f=0.5mg的摩擦力.开始时A处于B的最下端,B竖直放置,A距“相互作用区域”的高度h=0.2m.让A和B一起从静止开始下落,只要A处于“相互作用区域”就会受到竖直向上的恒力F作用(F=2mg),而“相互作用区域”对处于其中的杆B不产生作用力.设杆B在下落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且杆的长度能够保证圆环A与杆不会分离.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求: Array(1)杆B刚进人“相互作用区域”时的速度.(2)圆环A通过“相互作用区域”所用的时间.(3)A刚离开“相互作用区域”时, 圆环A和直杆B的速度.(4)假如直杆B着地时,A和B的速度刚好达到相同,这一速度是多少?相互作用区域第18题图高一物理参考答案一 ~ 二、选择题:(1~5题每题3分;6~10题每题4分.共35分)题号 一二 1234 5 6 7 8 9 10 答案D B DBDACDABCDACDCDAC11.猜想与假设,分析与论证12.0.30 ( 2分 ) 0.60 ( 2分 ) 13.(1)如右图所示 ( 4分 )(2)0.10 (0.08~0.12)( 2分) (3) C ( 2分 )14.000130cos 30sin )(G G l l k μ-=-……①(3分)000230cos 30sin )(G G l l k μ+=-……②(3分)解①、②得:0212l l l Gk -+=(2分),01230cos 2)(G l l k -=μ(2分)代入数据得:k =250N/m (1分); 6/3=μ(1分)15.3m16.⑴设小物块的加速度为a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F mg ma μ-=(3分) 1Fa g mμ=- 代入数据得: a 1= 4m/s 2(2分)⑵设小物块的加速度为a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mg Ma μ=(2分) 22211122L a t a t +=(3分)代入数据得:t =2s (2分) 17.解:(1)m m gt h AC 2.364.05221=⨯==(3分)(2)s m s m t BC v A /6/8.0/8.4/=== (2分)s rad s rad L v A /10/6.0/6/===ω (2分)(3)人撒手前小球运动到A 点时,设小球所受拉力为T ,则有:L mv mg T A /2=+ (3分)所以N N mg L mv T A 30)106.06.0/66.0(/22=⨯-⨯=-=18. (1)设A 和B 一起静止下落至“相互作用区域”的速度为v 1,根据动能定理有: 212.212mv mgh =代入数据解得: v 1=2.0m/s ……(4分)(2)过程1:A 在“相互作用区域”运动时,取方向向下为正方向,A 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mg 、滑动摩擦力f 和竖上向上的恒力F 作用.设加速度a A1、末速度为v A 、运动时间为t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Ta A1=g m F f mg 21-=-+根据运动学公式有:v A =v 0+a A1t 1 d =12022A A a v v - 代入数据解出:t 1=0.2s t 2=0.6s (不符题意,舍去) ……(4分)(3)v A = v 0+a A1t 1=1m/s ……(2分)B 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mg 和竖直向上的滑动摩擦力f 的作用 同理有:a B1=g m f mg 21=- v B =v 0+a B1t 1 代入数据:v B =3m/s ……(2分) 过程2:A 离开“相到作用区域”后,因为v A <v B ,所以A 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mg 和滑动摩擦力f 的作用,B 受到竖直向下重力mg 和竖直向上的滑动摩擦力f 的作用.设加速度分别为a A2、a B2,共同速度为v ,运动时间为t 2 同理有:a A2=g m f mg 23=+ a B2=g m f mg 21=- v =v A +a A2t 2 v =v B +a B2t 2由上述四式代入数据解得:v =4m/s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