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2.4 蜀道难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 第4课:蜀道难 限时训练一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 第4课:蜀道难 限时训练一 Word版含答案

蜀道难(第一课时)练习时间:40分钟,总分5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9分)1.下列句子中,与“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句式相同的一句是(3分)【中】()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B.奚以知其然也C.但见悲鸟号古木D.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2.下列各句中关于通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易】()A.黄鹤之飞尚不得过一种健飞的大鸟。

B.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通“非”,不是。

C.以手抚膺坐长叹坐:通“座”,座位。

D.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止:通“只”。

3.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中】()A.开国何茫然..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B.畏途..巉岩不可攀畏途:对路途感到害怕。

C.扪参历井仰胁息..胁息:鼻不敢出气,唯两胁运动以换气。

D.使人听此凋.朱颜凋:使凋谢,这里指憔悴。

二、名句填空:(共8分)【中】(1)《蜀道难》一诗中关于五丁开山故事的诗句是:,。

(2)《蜀道难》一诗中关于登上峰巅而惊心动魄的诗是:,。

(3)《蜀道难》一诗中写蜀道溪水瀑流声响骇人的诗句是:,。

(4)《蜀道难》一诗中表现蜀中要塞剑阁易守难攻的诗句是:,。

四、课外拓展【难】【阅读选修课本《唐宋诗词鉴赏》第2-6页完成下列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共6分)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瞑①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②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③。

【注】①瞑:昏暗。

②建德:这里指桐庐江流域。

③海西头:指扬州,古称广陵,也称维扬颔联写景有何特色?请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共8分)渔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①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②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西岩:湖南永州西山。

②欸乃:摇橹声。

诗人借“渔翁”这一形象表现了怎样的情怀?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共6分)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高中语文 必修3 4 蜀道难 李白 课后练习、课时练习

高中语文 必修3 4 蜀道难 李白 课后练习、课时练习

一、句子默写(名句名篇默写)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_______。

(《诗经·氓》)(2)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3)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4)_______,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庄子·逍遥游》)(5)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6)_______,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7)其为人也,_______,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8)牢骚太盛防肠断,_______。

(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二、选择题组(语用综合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一向固执地认为,是秀丽神奇的中国山水哺育了唐诗、宋词、元曲___________的绚丽和辉煌,成就了王维、吴道子、米芾、张旭等_____________的丹青宗师和绘画巨匠。

而中国的山水自然,又是拥裹着风花雪月、夹缠着离愁别绪、浸渍着爱恨怨忧的历史境况和人生体验。

在平平仄仄的诗赋歌咏中,醉人身心;在追求形意神韵的丹青绘画中,张扬魅力。

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是我特别酷爱的,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

驾一叶扁舟,荡桨西湖,赏湖光山色,夏荷秋桂,听羌管弄睛,菱歌泛夜,扑面都是唐宋的____________:泊舟枫桥,在疏疏的江枫和寥落的渔火中,静候残月下的寒山寺钟声,于千年后再度敲乱一个游子的愁怀;(),看看曾经照亮诗仙宽大青衫的那半轮秋月,今宵是否依旧还斜挂在婆姿的树梢;穿越漫漫黄沙,在大漠深处如柱的炊烟和长河尽头浑圆的落日里,倾听那些长眠不醒的远古将士们的鼾声……南国山水的温婉与柔媚,北疆山水的秀雅与奇异,西域山水的苍凉与神秘,巴蜀山水的秀美与清寒,莫不令人________________。

一座好山或一川好水,就是一本好书。

高中语文必修三《蜀道难》课时练习

高中语文必修三《蜀道难》课时练习

蜀道难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噫吁.嚱(xū)鱼凫.(fú)崔嵬.(wéi) 天梯石栈.(zhàn)B.岩峦.(luán) 猿猱.(róu)豺.狼(chái) 义愤填膺.(yīnɡ)C.巉.岩(chán) 仰胁.息(lèi)飞湍.(tuān) 扪.参历井(mēn)D.喧豗.(tuí) 峥嵘.(rónɡ)吮.血(shǔn) 砯.崖转石(pānɡ)2.下列诗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依绝壁。

B.所守或非亲,化为狼与豺。

C.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D.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丛绕林间。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当.太白有鸟道当:对着,向B.青泥何盘盘..盘盘:形容山路曲折盘旋C.所守或.匪亲或:有的(人)D.以手抚膺.坐长叹膺:胸口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西.当太白有鸟道B.朝.避猛虎C.砯.崖转石万壑雷D.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5.下列句子中,与“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B.不然,籍何以至此C.但见悲鸟号古木D.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

蜀道难(南北朝)阴铿①王尊②奉汉朝,灵关③不惮遥。

高岷长有雪,阴栈屡经烧。

轮摧九折路④,骑阻七星桥。

蜀道难如此,功名讵可要。

注①阴铿:字子坚,生卒年不详,武威姑藏(今甘肃)人。

长于五言诗,以描写山水著称。

②王尊:汉朝涿郡人,字子赣。

③灵关:剑阁附近灵官峡。

④九折路:今四川荥经县西邛崃山,山路险阻回曲,须九折乃得上,故名九折路。

6.这首诗的哪几句描写了蜀道的艰险难行?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加以分析。

答:7.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三、语言表达8.仿照下面的句子,以李白为对象写一段文字。

第10.2课《师说》课时作业-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同步教学练“四案”大课堂(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10.2课《师说》课时作业-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同步教学练“四案”大课堂(统编版必修上册

6.10.2《师说》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嗟.乎(jiān)嘉.奖(jiā)阿谀.(yú)师襄.(xiāng)B.跬.步(guǐ)经传.(zhuàn)以贻.(yí)之苌.(cháng)弘C.骐.骥(qí)句读.(dòu)颁.白(bān)老聃.(dān)D.驽.马(nú)郯.子(tán)针砭.(biǎn)无长.(zhǎng)无少2.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①古之学者..而大遗,吾未见..,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④小学..必有师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今之众人其明也⑤弟子不必..之利..不如师⑥蚓无爪牙A.全不相同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3.对下列各句中“师”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吾从而师.之③惑而不从师.④而耻学于师.⑤彼童子之师.⑥孔子师.郯子⑦吾师.道也⑧巫医乐师.百工之人A.①③④/②⑤⑦/⑥⑧B.①②③/④⑥/⑤⑦/⑧C.①⑤/⑥⑦/②③④/⑧D.①③④⑤/②⑥/⑦/⑧4.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如须臾之.所学也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其.皆出于此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5.下列各句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

B.韩愈和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3:第4课 蜀道难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3:第4课 蜀道难 Word版含答案

第4课蜀道难
一、基础知识检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国何茫然
..
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B.扪参历井仰胁息
..
胁息:屏住呼吸
C.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D.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坐下
答案D
解析坐:徒,空。

2.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百步九折萦岩峦
B.侧身西望长咨嗟
C.西当太白有鸟道
D.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答案D
解析“匪”通“非”,不是。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错误!
错误!
A.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相同
B.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不同
C.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相同
D.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不同
答案C
解析①什么,②多么;③④只。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问君西游何时还”中的“西”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A.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B.使人听此凋.朱颜
C.砯崖转.石万壑雷
D.猿猱欲度愁.攀援
答案A
解析A项和例句均为名词作状语。

B、C两项均为使动用法,D项为为动用法。

《蜀道难》同步课时训练--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蜀道难》同步课时训练--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蜀道难—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课时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鱼凫(fú)嗟叹(jiē)巉岩(chán)飞湍(tuān)B.喧豗(huī)砯崖(pīng)吮吸(shǔn)黄鹄(hú)C.崔嵬(wéi)峥嵘(zhēng)栈桥(zhàn)万壑(hè)D.猿猱(náo)秦塞(sè)扪胸(mén)抚膺(yīng)2.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危乎高哉危:高B.开国何茫然茫然:完全不知道或不知所措的样子C.以手抚膺坐长叹坐:徒然、空D.可以横绝峨眉巅绝:横越,飞越3.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问君西游何时还②青泥何盘盘③但见悲鸟号古木④但悲不见九州同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4.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使人听此凋朱颜B.侧身西望长咨嗟C.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D.砯崖转石万壑雷5.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开国何茫然B.地崩山摧壮士死C.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D.猿猱欲度愁攀援6.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其无礼于晋A.但见悲鸟号古木B.月出于东山之上C.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D.雄飞雌从绕林间7.《蜀道难》想象丰富,大胆夸张,下列各句中不含夸张修辞的一项是( )A.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B.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D.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8.下列对《蜀道难》中有关知识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地崩山摧壮士死”一句化用了古代有名的五力士开山的传说。

B.“百步九折萦岩峦”句中的“百”“九”都是实数,“百步九折”是说在极短的路程里,就要转许多弯。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4课 蜀道难 课时作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4课 蜀道难 课时作业

第二单元第4课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危.乎高哉危:高B.使人听此凋.朱颜凋:改变C.可以横绝.峨眉巅绝:断绝D.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逆折:回旋,倒流【答案】C【解析】绝:穿越。

2.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使人听此凋.朱颜”中的“凋”相同的一项是()A.砯崖转.石万壑雷B.雄飞雌从绕.林间C.地崩山摧.壮士死D.又闻子规啼.夜月【答案】A【解析】A.和例句均为使动用法。

其他为动词的一般用法。

3.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黄鹤之.飞尚不得过A.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B.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D.之.二虫又何知【答案】C【解析】A.助词,的。

B.助词,的。

C.和例句相同,均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指示代词。

4.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问君西游何.时还②青泥何.盘盘③但.见悲鸟号古木④但.悲不见九州同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答案】C【解析】①什么;②多么;③只;④只。

5.成语中的某些语素到今天仍保留着古代含义,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字与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不同的一项是()A.海纳百川.——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B.匪.夷所思——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C.危.言危行——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D.扪.心自问——扪.参历井仰胁息【答案】C【解析】A.均为“河流”。

B.均为“不是”。

C.前者为“正直”,后者为“高”。

D.均为“摸”。

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4蜀道难同步训练(含解析)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4蜀道难同步训练(含解析)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4蜀道难同步训练(含解析)4蜀道难一、语基落实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反的一项为哪一项()A.蜀.道/数.典忘祖秦塞./敷衍塞.责地道/地崩山摧.B.折.本/冲波逆折.湛.蓝/天梯石栈.整齐../扪参.历井C.喧豗./无须置喙.巉.岩/明珠绚烂屏.息/砯.崖转石D.峥.嵘/铮.铮铁骨公允./磨牙吮.血咨.嗟/千姿.百态思绪解析A项,区分读shǔ/shǔ,sài/sè,cuì/cuī;B项,区分读shé/zhé,zhàn/zhàn,cēn/shēn;C项,区分读huī/h uì,chán/càn,bǐng/pīng;D项,区分读zhēng/zhēng,yǔn/shǔn,zī/zī。

答案C2以下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但见悲鸟号.古木号:鸣叫。

B.连峰去天不盈.尺盈:满、足。

C.砯.崖转石万壑雷砯:水流的声响。

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嗟:叹惋之辞。

思绪解析C项,〝砯〞,本指水冲击石壁收回的响声,在这首诗中用作动词,是〝冲击〞的意思。

答案C3以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反的一项为哪一项()ABCD思绪解析A项,①疑问代词,什么;②副词,多么。

B项,都是副词,只。

C项,①介词,表比拟;②介词,引进举措的对象。

D项,①代词,它;②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答案B4以下各句中修辞手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B.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D.朝避猛虎,夕避长蛇思绪解析D项为对偶,其他三项均为夸张。

答案D5以下有关文学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古体诗分为四、五、七言和杂言,没有平仄限制,也不讲求对偶。

B.盛唐时期是唐诗开展的高峰时期,此时的诗坛,群星绚烂,出现了李白、白居易、王维、孟浩然等众多诗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题。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11.“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一句里的“望”字包含了诗人哪些心 理活动?“空”字有何深意?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词语的含义时首先要联系诗题中的“怀”字,其次要 联系诗歌的主要意思。 【答案】 “望”字当中包含着诗人由古及今的联想和没有明言的心 理活动。“空”字暗引下文,诗人由眼前的牛渚秋夜景色联想到往古,又 由往古回到现实,情不自禁地发出“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的感慨。 12.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特点时即是分析诗句的表现手法,最后一联重在写 景,但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据此可以判断出手法。在分析感情时要联系 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如“斯人不可闻”等。 【答案】 尾联运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
表达交流
15.学校将举行“唐诗诵读大赛”,下一个节目是朗诵组诗“品读诗 仙”,表演者是赵发、余诗情,请为该节目写一段引出语。
要求:扣紧该节目特点,富有文采。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提供一个具体情景让学生写作,注重考查实际运用 的能力。这类题目要注意应用的场合、对象、目的及必要的谦敬语、必 要的文采等问题,要考虑到现场的受众、现场效果等,还要注意,这类 写作实际上是主持人的底蕴,是要读出来的,要注意朗朗上口,尤其要 避免发音时因同音字产生歧义。 【答案】 示例:诗仙李白的诗是唐诗的顶峰,它谱写了时代的最 强音。他唱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昂首天外, 俯瞰河山,气贯长虹。他宣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直抒胸臆,笑傲王侯,震古烁今。李白因盛唐而自信、辉煌,盛 唐因李白而厚重、雄放。读诗仙,我们豪情万丈;读诗仙,人生精彩万 分。下面请听朗诵组诗“品读诗仙”,表演者:赵发、余诗情。 16.下面是中国邮政为保护地球水环境发行的邮票中的主体图形, 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8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一是“构图要素”,二 是“寓意”。再结合题干中的“保护地球水环境”这一背景,寓意就应该容 易理解了。在回答要素时要注意除了“鱼”“手”和“污水”外,不要丢掉“海 洋”这个大环境;关键就是理解“手掌”挡住了污水,这里集中体现这一 图画的寓意,也就是拒绝水污染。 【答案】 该图由地球、清流、鱼、手和浊流构成,地球上各种鱼 在清澈的水流里游动,人类之手正在阻挡排向清流中的污水,整个图形 表达了人类保护水环境、拒绝水污染的决心。
并列和转折;D项“于”分别表比较和被动。B项都是“从那时以来”的意 思。
【答案】 B 8.名句默写。 (1)蚕丛及鱼凫,____________________! 尔来四万八千岁,________________,可以横绝峨眉巅。 ____________________,猿猱欲度愁攀援。 (3)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_____。 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蜀中要塞剑阁的句子: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开国何茫然 不与秦塞通人烟 (2)西当太白有鸟道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3)枯松倒挂倚绝壁 砯崖转石万壑雷 (4)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乐声联想到音乐形象的表现手法,就是诗论家所说
的“通感”。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动听,使诗人仿佛看到了梅花 满天飘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开放的,景象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 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
【答案】 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把听到的《梅花落》的笛声转 化为漫天飘落的梅花形象,形象具体地抒写了迁谪的冷落凄凉之感。 (后两句诗人借联想手法,由听到的《梅花落》的笛声联想到漫天飘落 的梅花,形象具体地抒写了冷落凄凉之感)
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一为迁客②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 ①这首诗是李白于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 黄鹤楼所作。②迁客,指西汉的贾谊,因受权臣的谗毁,被贬长沙。③ 古曲有《梅花落》。 9.诗歌的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诗人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出无辜受害 的愤懑之情,也含有他的自我辩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有使诗 人忘怀国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 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 【答案】 抒发了诗人被流放的凄凉之感和眷恋朝廷、思而不得的 苦闷。 10.本诗后两句历来为评论家所称道,请选择一个角度简要赏析。 答:
挂,客舟即将离开江渚;枫叶纷纷飘落,像是无言地送着寂寞离去的行 舟。秋色秋声,进一步烘托出作者因不遇知音而引发的寂寞凄清的情 怀。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4题。 早 发 罗 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3.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看似考查标题,实则是考查诗中的意象。“早发”是 指出发很早。先找出相关的诗句,“一点灯残”“闻鸡唱”“独向长空”“白草 近关微有路”,再分析其中能体现出“早”的意象。 【答案】 ①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发”:宿酒初醒,残 灯未灭,长夜未尽,诗人已携孤剑登程。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 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②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 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早”有关。③飞雪白草,道 路本已难辨,早行时就更加微茫,故“微”字也在表现“早发”之“早”。 14.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中,表达效果应包括所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情 感。首先理解“独向长空背雁行”的含义,即诗人独自一人与天空的大雁 背向而行。秋天大雁南飞,诗人是向北而行,一南一北,强烈对比。然 后再分析其中包含的情感。 【答案】 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 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 情的愁苦。
( ) ①问君西游何时还 ②青泥何盘盘 ③但见悲鸟号古木 ④但悲不见九州同 A.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相同 B.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不同 C.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相同 D.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不同 【解析】 第一个“何”意为“什么”,第二个“何”意为“多么”,两
个“但”均为“只”。 【答案】 C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西当太白有鸟道 B.朝避猛虎 C.砯崖转石万壑雷 D.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解析】 C项,名词作动词,冲击。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