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化学实验细节化处理的认识

合集下载

谈谈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心得体会

谈谈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心得体会

谈谈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心得体会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精神和实验操作技能,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也总结出了一些心得体会,现在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下。

实验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化学实验是一个需要细致和耐心的过程,需要学生独立操作实验仪器、配制试剂和进行实验操作。

在实施实验教学时,我发现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往往缺乏细心和耐心,容易出现操作不当导致实验失败的情况。

我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他们细心观察实验现象,独立操作实验仪器,提高实验操作的技能。

在实验前,我会向学生讲解实验过程和操作要点,并进行操作演示,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在实验中,我也会不断强调注意事项,并及时指导学生纠正错误的操作,帮助他们完善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验设计能力。

化学实验是一个探究性的过程,学生在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等方式,发现化学现象、探索化学规律。

在实验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引导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

在实验前,我会向学生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导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实验设计方案。

在实验中,我也会鼓励学生主动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总结实验结果,激发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实验教学要注重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化学实验是化学知识的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化学现象,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实验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理解和记忆化学原理和化学规律。

在实验前,我会向学生讲解实验的理论依据,帮助他们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在实验中,我会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并通过实验结果,帮助他们理解化学知识,并加深记忆。

对初中化学实验细节化处理的认识与探索

对初中化学实验细节化处理的认识与探索
大量 白烟; 另一个玻璃瓶中没有出现 明显 变化。
选择有色的高锰 酸钾加 入到无色的硝 酸钾饱和溶 液中, 能说 明前面学过的知识 : 溶液 中可能含有多种溶 质。 更能让学 生理 解 和领会 饱和溶 液概念 中所隐含 的 对应关 系: 在 条件不变的情 况下, A溶质 的饱和溶液 中 不能再继续溶解溶质 A, 但还能溶解少量 的溶质 B 。 案例 3 铝条为啥会 “ 晃悠”
文章编号: 1 0 0 5 ~ 6 6 2 9 ( 2 0 1 4 ) 5 ~ 0 0 4 4 — 0 3 中 图分 类号 : G 6 3 3 . 8 文 献标 识 码 : B
实验 是化学 学科 的基 石, 也是 化学学 科发 展的动
的 白磷 。 这 种变 “ 杯”为 “ 瓶 ”、 变“ 静”为 “ 动 ”的处
理, 一方面给学生 的视觉造 成了一种震撼 ( 年经教师挥
力源 I 1 J 。 化学 教学 中, 研 读课 程标准 、 调整实验 内容 、
优化实验设 计、 改进实验方法 、 完善实验素材等大问题 的研究 固然重要, 但关 注实验 的细 节化 处理也 不容忽 视。 所谓实验的细节化 处理, 是 指实验本身或者实验教
验: 在 酒精灯上点铝条 , 发现铝条 表面变 暗, 同时还观 察到铝 条下端 出现 了 “ 似滴 非滴 、 左右晃悠 ” 的现 象。 为了帮助学生们 认识 这一现象 , 沈老师呈现了一个 装有 水的小塑料袋 。 教 师提 问: 水在塑料 袋里 “ 晃悠” 而不掉下来, 为什
2 “ 加 个插 曲”更 灵动
影 视作品中加个小插 曲, 往往 能为故事的发展 、 剧 情 的演绎 增添 一抹 亮色。 化学 实验 教学 中加 个小 “ 插
曲” , 常 常会 给知 识 的领 悟、 问题 的思 考带 来 一 份灵

化学教学中细节处理的研究

化学教学中细节处理的研究

化学教学中细节处理的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化学教学中细节处理的重要性及方法。

在我们分析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教学细节的重要性体现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因此我们提出了不同的细节处理方法。

通过合理安排实验环节、注重化学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利用多媒体技术等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还通过实践案例对细节处理进行了具体分析,展示了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在我们总结了化学教学中细节处理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对化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化学教学、细节处理、教学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实践案例、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结论、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化学教学中细节处理的研究背景:细节处理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处理,都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合理的细节处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他们扎实的化学基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化学教学中细节处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深入探讨教学细节的重要性、各种细节处理方法以及实践案例分析,可以为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化学教学方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在教学中,细节处理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细节处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效果。

特别是在化学这门学科中,由于知识的抽象性和理论性,细节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化学教学中的一些细节可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因此我们需要重视细节处理的方法和技巧。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探讨化学教学中细节处理的重要性,并从不同角度分析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通过实践案例的分析,我们将进一步验证细节处理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

初中化学教学中几个细节的处理方法

初中化学教学中几个细节的处理方法

初中化学教学中几个细节的处理方法发布时间:2021-04-16T03:33:40.953Z 来源:《素质教育》2021年4月总第375期作者:梁佳颖[导读] 现将我的一些做法与大家探讨,以使自己的能力有所提升。

山东省栖霞市实验中学265300摘要: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知识及应用上的难点问题,由于学生难以理解或者理解不透彻,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偏颇。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抓住细节解决问题的一些有效方法。

关键词:具体实验理解经济意识认知动画演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重点和难点问题,相信同行们有许多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将我的一些做法与大家探讨,以使自己的能力有所提升。

一、增加或改进具体实验,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在学习初三化学第四单元空气时,讲到气体的收集方法,当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气体的溶解性选择气体收集装置时,经常要选用一种多功能瓶的装置,如图所示:用此装置收集氧气时,氧气应从哪个管进入,收集二氧化碳时从哪管进,收集氢气时又从哪管进,当装置内盛满水时,从如何收集这些气体。

或者装置倒放时,收集这些气体时气体又如何进出。

这些问题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初三学生来说容易混淆,对于复习阶段的初四的不少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好多学生一遇到此问题干脆就放弃。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的做法是将此问题简化讲解:收集气体的方法一般只有三种: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分别根据的是气体的溶解性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或小且不与空气中气体反应。

只要学生能理解上述问题,那么此问题就很简单,如果收集的气体需排水法时,水是向下流的,那么用到此仪器时,位置靠下的导管就是出水管,不管仪器位置如何颠倒。

如果收集的气体需向上排空气法时,上方的导管就是出气管,需向下排空气法时,下方的导管就是出气管。

配上图例这样一讲,学生根据的原则不变,无需考虑过多,根据基础知识即可解决问题,讲完之后,再拿出具体的实验装置实际操作,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瓶中气体的变化,效果很好,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此装置的验满方法。

化学教学中细节处理的研究

化学教学中细节处理的研究

化学教学中细节处理的研究化学教学中的细节处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和处理一些细小但重要的事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化学教学中细节处理的研究。

化学教学中的细节处理应注重实验环境的营造。

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教师应确保实验室的环境整洁、安全。

教师应检查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正常运行,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化学药品。

教师还应指导学生佩戴实验手套、护目镜等安全防护用品,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化学教学中的细节处理应注重实验步骤的讲解。

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教师应详细讲解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技巧。

教师应注重重点和难点的讲解,避免遗漏关键步骤。

教师还应提供清晰的实验指导书或实验操作步骤的示意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操作过程。

化学教学中的细节处理还应注重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学生应记录实验所使用的材料、仪器、试剂的名称、质量和使用量,并正确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现象、测量数据和实验结果。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科学术语描述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化学教学中的细节处理还应注重实验结果的讲解和总结。

在进行化学实验后,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现象的原因和规律。

教师还应与学生共同总结实验中的问题和错误,并引导学生思考改进实验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讲解和总结实验结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原理。

化学教学中的细节处理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实验环境的营造、实验步骤的讲解、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以及实验结果的讲解和总结等方面的处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浅谈化学实验组织的细节

浅谈化学实验组织的细节

浅谈化学实验组织的细节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实验,往往会对化学实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我们如果对实验的组织细节和步骤把握不好,学生往往就会在实验中只看了热闹,没看出门道,不能在实验中有所收获,也就达不到实验的目的。

在理化生实验已纳入中考的新形势下,义务教学阶段如何把握实验教学的细节,提高学生的实验动物能力,我在这里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第一次实验之前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教育学生心态要放松,初次实验学生往往既心奋又紧张,易忙中出错。

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要求学生既要大胆又要细心,一定要规范操作。

(二)进实验室之前一定要学习实验室管理办法,让学生明白实验室的基本要求。

(三)对学生分组要细致,一要记住坐位,二要任命小组长,三要优差搭配。

(四)学生预习要指导,第一实验之前教师一定要对学生预习进行指导。

要使学生有备而来,避免盲目性。

(五)实验结束要总结,第一次要实验结束后要及时让学生细致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

(六)教师评价要及时,教师要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实验报告及时评价本节课的得失。

二、一定要有真确的重复。

俗话说:“真确的重复时功夫。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良好习惯和技能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一)一定要按真确实验程序进行实验,要围绕明确目标——提出假设——实验探究——总结规律——获得结论这一主线并不断重复,促进学生形成技能。

(二)一定要规范操作长期坚持形成技能。

实验教学中新的技能并不是很多,但很易出错。

必须不但重复。

如:药品的取用,胶头滴管的使用等,简单但易出错。

所以学生要多练习,力求熟练形成技能。

(三)教师一定要重复正确的操作,以教师而言看似很简单的操作学生不一定能掌握。

所以我们要不厌其烦的重复强调这些操作,示范这些操作。

如液体药品的取用,量筒的读数方法等。

三、一定要靠要靠集体的合力。

初中化学实验室的细节化管理

初中化学实验室的细节化管理

初中化学实验室的细节化管理铜山县柳泉镇中心中学王传果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当实验室仪器、药品及配套设施已比较齐全,如何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实验室管理应由制度化、规范化向细节化转变,注重仪器的管理细节、药品的管理细节、实验的准备细节和生活用品的收集细节,提高实验室的利用效率,更好地为化学教学服务。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对化学教学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经过上级政府部门和学校的不断投入、建设,学校实验室配备的仪器、药品及配套设施已比较齐全。

实验室的管理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基本上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

尽管如此,教学实践中也不免出现实验室管理与化学教学不协调的事情。

如做实验时发现瓶塞打不开,活塞拧不动,药品失效,没有出现预期的实验现象等。

如何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更好地促进化学教学,本人认为,应将实验室的管理由粗放式管理转变为细节化管理,心系实验室,注重管理细节,从而为化学教学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1.仪器的管理细节现在实验室的各类仪器都以配备目录的序号为主要依据分门别类排放,贴上标签分层定位存放,排放的很专业。

但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出现瓶塞打不开、活塞拧不动、乳胶管老化粘结、仪器装置不配套等现象。

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一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初中不做要求),用贮气桶收集一氧化碳供课堂上使用,非常方便。

可是贮气桶专用粗乳胶管老化粘结,不能使用,只能在课堂上一边制取一氧化碳,一边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增加了实验的复杂性与操作难度,也就增加了实验的危险因素。

这就要求对仪器的管理要更注重细节。

对于一些磨口器皿,如容量瓶、分液漏斗、酸式滴定管、试剂瓶,用完洗净后要在磨口上涂一薄层凡士林或垫一层纸片,避免因长期不用而粘在一起。

有些带活塞的仪器,如滴定管、分液漏斗、容量瓶和启普发生器,把活塞用橡皮筋与仪器拴在一起,既便于操作,也可防止活塞脱落或配错,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消耗。

各种成套磨口玻璃仪器(如酸式滴定管、容量瓶、启普发生器、分液漏斗、带磨口玻璃塞开关的导气管等)的玻璃塞和仪器是配套的,不能调换,必须用结实的细线或皮筋套在一起以免错乱,玻璃塞的磨口处应垫一纸条,防止其日久粘结(如若磨口玻璃塞仪器打不开时,可在酒精灯焰上转动着均匀地烤一烤,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就可很容易地打开了,万不可使劲去拧而将其拧坏;特殊成套仪器(如天平、水电解器、pH计等)价格昂贵,必须配套妥善放置;演示用的成套装置,安装和拆卸都较麻烦、费事,用后不要拆散,最好成套入橱,如果平行班多,而仪器橱少存放不下时,每种至少应保持一套入橱,以供复习展览之用。

化学教学中细节处理的研究

化学教学中细节处理的研究

化学教学中细节处理的研究在化学教学中,细节处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细节处理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还能够影响其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对化学教学中细节处理进行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意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化学教学中细节处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处理细节来提高教学效果。

1.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学习态度在化学教学中,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观察结果的描述、知识点的解释,都需要细节的处理。

这些细节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当学生发现老师在教学中对细节处理得当,会感受到老师的认真和负责,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反之,若细节处理不到位,学生可能会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对学校化学教育产生厌倦情绪。

2. 提高学习效果在化学教学中,许多知识点和实验操作都是基于细微的变化和细节展开的。

若细节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出现偏差,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细节处理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环节,而实验操作的细节处理更是至关重要。

在实验中,一些细小的差错也可能导致实验失败,例如药品的质量和纯度、试剂的配制比例、试剂的添加顺序等。

通过实验操作的细节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习惯,让他们学会细心和耐心,从而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增强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二、化学教学中细节处理的方法1. 在教学设计上强调细节在教学设计中,需要特别强调细节的处理。

从课程内容的设定到课堂教学的实施,都需要精心设计和周密安排,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得到充分的重视。

在设计化学实验环节时,要考虑到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步骤的讲解、实验注意事项的提示等,确保实验的每一个细节都得到充分的关注。

2. 重视实验操作的细节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操作是细节处理的关键环节。

老师需要在实验操作之前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每一个细节操作的目的和意义,避免操作的偏差和失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初中化学实验细节化处理的认识
作者:董海英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26期
摘要:教育在国家的建设中是十分重要的,为国家的建设输入了大批量的人才,保证了人才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在初中的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尤其是在化学实验上,要想将化学课学好,就要将化学实验做好,保证化学实验的顺利进行。

在化学实验中,要将细节化处理工作组好,保证化学实验能够顺利进行。

本文就是对初中化学实验细节化处理进行分析,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细节化处理
初中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将初中化学学好,那么化学教育就会有着很大的影响,没有化学实验,化学是无法学习的,实验是推动着化学发展的动力。

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要将细节处理好,细节在实验的过程中是十分关键的,如果有一个环节出现了错误,那么整个实验结果就会出现错误,对整个实验的过程有着很大的影响。

无论是什么样的化学实验,都离不开细节的处理,尤其是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要让初中生养成细节处理的习惯,在细节处理上要有着明确的认识,这样对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是十分有利的。

1 换个做法是细节化处理方式之一
换个做法就是一种创新,将实验进行了小幅度的改变,但是在实验的结果上没有发生变化。

在创新的过程中,还要按照教材进行改进,以下进行实力阐述:
案例1:将烧杯换为醋瓶
教师在进行“燃烧”一课的教学中,主要是对燃烧条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进行了演示:拿着两个装醋的瓶子,这两个瓶子是由玻璃制作的,将里面原有的醋装在别的瓶子里在里面导入不同温度的水,一个瓶子中水的温度是20℃,另外一个瓶子中水的温度是80℃,在两个瓶子中加入小块的白磷。

之后在将瓶塞塞好。

其中水的含量也是有着要求的,大约为100ml,两个瓶子中水的容量是相同的,这样就可以进行试验,将平玻璃瓶进行上下的震荡。

之后让学生进行观察,学生可以看到一个瓶中会出现火星,伴随着有白烟生成,但是装有热水的瓶中就没有出现任何的反应,这就是这一试验过程。

这样在实验活动做完之后,就要进行师生的分析和交流活动,对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通过以上的实验可以知道,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可以在课本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根据具体实验的需要进行改进,在本次试验中就进行了细节化处理:将原来实验中使用的烧杯换成了装醋的玻璃瓶,让白磷与醋一起作用。

在整个实验中将“杯”变成了“瓶”,将这一实验的过程由“静”变成了“动”,这样就会会增加实验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观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震撼,尤其
是火星、白烟等现象的出现,还让试验有着极强的对比性,有利于环保。

这样对整个实验有时十分重要的,对燃烧条件的分析是十分有利的。

提过分析可以知道震荡的幅度和力度对燃烧有着影响。

2 加个小插曲使实验更加的生动
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的小插曲,这些小插曲的出现可以将事物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这样是有利于事物的发展的,在化学实验中使用小插曲方法将实验的亮点找到,这样增加学生对化学实验的领域能力。

对相关的知识理解的更加的透彻。

案例2:进行饱和溶液的探究
教师在进行物质的溶解性的实验中,有一个实验给学生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关于硝酸钾溶解的实验。

硝酸钾溶解实验就是将硝酸钾加入水中,一直加到管底出现硝酸钾的固体为止,在这样的实验基础上就产生了一个新的概念理解,那就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某教师在实验的时候在里面加入了一个实验环节,那就是在已经出现饱和状态下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这样就导致了溶液的液体出现了红色,既然溶液已经出现了饱和的状态,那么为什么溶液有会溶解高锰酸钾呢?在实验的过程中加入了一个小插曲。

这样就引发了学生的讨论,要对饱和溶液的内涵重新理解。

在实验的过程中,选择有色的高锰酸钾,通过无色到有色的过程可以说明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在溶液的溶解过程中,可能含有着多种溶质,这样在实验的过程中就出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讨论,让学生知道了一定的关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A溶质的饱和溶液中不能再继续溶解溶质A,但还能溶解少量的溶质B。

3 “调个顺序”更流畅
实验顺序这一细节问题,看似简单随意,实则大有考究。

因为,课堂教学中的实验顺序必须与知识、方法内在的逻辑关系相对应,它事关一节课的主线是否明晰、过程是否流畅自然。

案例3:五个实验巧安排
老师执教的“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中,容量大(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原理及方法、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燃烧引起的爆炸现象等)、实验多。

看到教学设计的初稿后,就实验的数量展开了讨论,最终确定的实验是五个:烧不坏的纸巾;燃烧条件探究(上文案例1);烧杯罩灭烛火;酒精雾化燃烧;面粉粉尘爆炸。

第一次试讲后,我们又就实验的呈现顺序做了交流,并对其做了微调:将“烧不坏的纸巾”实验放到了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之后。

从而形成了以实验活动贯穿起来的教学主线:燃烧条件探究→烧不坏的纸巾→烧杯罩灭烛火→酒精雾化燃烧→面粉粉尘爆炸。

之所以将“烧不坏的纸巾”实验放到“燃烧条件的探究”之后,是因为“烧不坏的纸巾”这一实验设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燃烧条件是否具备的角度,去分析纸巾“烧不坏”的原因,加深学生对燃烧条件的认识。

如果将顺序反过来,学生认识问题的思路就会变得茫然和不顺畅。

之所以这五个实验能够贯穿为一条明晰而流畅的教学主线,是因为它们彼此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十分紧密:由白磷燃烧的对比实验探究出燃烧的条件之后,学生自然能够分析出纸巾烧不坏的原因(沾有酒精溶液的纸巾温度没能达到着火点),顺势得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由烧杯罩灭烛火的现象之一——烧杯底部有黑色固体,自然可以引出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学习;全燃烧的条件,提出问题:如果氧气充足、接触面积又很大,燃烧还可能引发哪些现象的出现呢?又可以引出酒精雾化燃烧以及面粉爆炸等燃烧现象的学习。

4 结论
教学实践表明,对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我们不仅要有研究宏观问题的大手笔,还要有研究细节问题的小智慧。

小智慧集聚的过程是脚踏实地的过程,小智慧多了,我们也就成了大智慧的拥有者,我们也就有了仰望星空的底气。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石,也是化学学科发展的动力源。

化学教学中,研读课程标准、调整实验内容、优化实验设计、改进实验方法、完善实验素材等大问题的研究固然重要,但关注实验的细节化处理也不容忽视。

所谓实验的细节化处理,是指实验本身或者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小问题的解决、小智慧的呈现。

参考文献
[1]缪徐.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两类问题[J].化学教学,2013,(7):54~57.
[2]吴星.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化学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1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