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识别记录(1)
重大危险源安全学习记录

(三)凡被列入监控范围的重大危险工程,必须经常与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沟通信息,每月将由监理签证的安全检查及问题整改情况报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确保重大危险工程施工的信息畅通。
(四)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应建立全市在建工程重大危险源台帐,对列入监控范围的重大危险源,应重点管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专项检查。重点检查重大危险工程的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检查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批、交底和过程控制;检查现场实物与内业资料的相符性;检查监理单位旁站制度的落实情况,并对检查结果予以公布或通报,同时上报省建设厅。
(七)施工单位应编制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演练资料形成局面记录存入安全管理档案。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应急救援机构及职责;
2、危险辨识与评价;
3、应急设备与设施;
4、应急能力评价与资源;
5、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6、事故应急程序与行动方案;
7、保护措施与程序;8、事故后的恢 Nhomakorabea与程序;
一、重大危险源的识别
(一)本办法所称重大危险源是指存在重大施工危险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分部分项工程,主要包括:
1、施工现场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m(含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基坑、沟(槽)工程;
2、地下暗挖工程;
3、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2,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高大模板工程以及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大模板等;
重大危险源辨识记录

XXXXXXXXXXX有限公司重大危险源辨识记录1重大危险源的定义重大危险源—从广义上说,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就是重大危险源。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对重大危险源的定义,所谓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的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2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规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单元分为生产单元与储存单元,生产单元按照切断阀来判断、储存单元是根据防火堤来判断分类。
3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储存、使用和经营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单位。
本标准不适用于:a) 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b) 军事设施;c) 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d) 危险化学品的厂外运输(包括铁路、道路、水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e) 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4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1危险化学品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4.2单元涉及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装置、设施或场所,分成生产单元和储存单元。
4.3临界量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构成重大危险源所规定的最小数量。
4.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长期或临时地生产、储存、使用和经营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4.5生产单元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装置及设施,当装置及设施之间有切断阀时,以切断阀作为分隔界限划分为独立的单元。
4.6储存单元用于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储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储罐区以罐区防火堤为界限划分为独立的单元,仓库以独立库房(独立建筑物)为界限划分为独立的单元。
4.7混合物由两种或者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体或者溶液。
重大危险源识别、公式、监控、防护制度范文(三篇)

重大危险源识别、公式、监控、防护制度范文一、重大危险源识别重大危险源识别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通过识别出潜在的重大危险源,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监控和防护。
重大危险源识别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事故隐患排查:对企业的生产工艺、设备设施、操作流程等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存在的潜在事故隐患。
2. 故障和缺陷分析:对生产设备的故障记录进行分析,了解故障的原因,并对设备的状态进行评估,防止设备故障导致事故发生。
3. 事故辨识:通过调查已经发生的事故,总结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规律,为避免事故再次发生提供经验。
4.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检查: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规章制度的完善和实施,避免因规章制度的缺陷而导致事故发生。
二、重大危险源公式重大危险源的公式是对危险源进行评估和分类的工具,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常见的重大危险源公式有以下几个:1. 风险评估公式:风险(R)=危险性(H)×暴露度(E)- 危险性指的是事故可能造成的伤害程度,通常用数字进行评估,范围从1到10。
- 暴露度指的是人员或设备暴露在危险源之下的可能性,通常用百分比表示,范围从0到100%。
- 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可以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2. 危险性评估公式:危险性(H)=危险源的频率(F)×事故的严重程度(S)×事故的可能性(P)- 频率指的是危险源可能发生的次数,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评估,通常用数字表示。
- 严重程度指的是事故可能造成的伤害程度,用数字进行评估,范围从1到10。
- 可能性指的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用百分比表示,范围从0到100%。
- 根据危险性评估的结果,可以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三、监控措施监控措施是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实时或定期监控,以及对风险等级进行评估和控制的方法。
常见的监控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时监测: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测,通过传感器、仪表等设备实时采集数据,对危险源的状态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估记录

液氮
/
灌装车间
属于第2.2类非易燃无毒气体(液态的)。液态的氮气是惰性的,无色,无臭,无腐蚀性,不可燃,温度极低。氮构成了大气的大部分(体积比78.03%,重量比75.5%)。氮是不活泼的,不支持燃烧。汽化时大量吸热接触造成冻伤。
3
柴油
5000
柴油库
属于第3类易燃液体。柴油常温下为无色透明液体,难溶于水,闪点38℃,沸点170-390℃,柴油含更多的杂质,它燃烧时也更容易产生烟尘,造成空气污染。
评价结论
经辨识,公司不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主管部门负责人:
日期:
4
硝酸
200
前处理间
属于5.1项且包装为Ⅱ类的物质,硝酸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腐蚀性的强酸。熔点:-42℃,沸点:78℃,易溶于水,常温下纯硝酸溶液无色透明。硝酸不稳定,遇光或热会分解而放出二氧化氮,分解产生的二氧化氮溶于硝酸,从而使外观带有浅黄色。
5
氢氧化钠溶液
/
前处理间
具有强碱性、腐蚀性,尤其对纤维、皮肤、玻璃、陶瓷等有腐蚀作用,易对人体造成化学灼伤。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估记录
编号:
序号
品名
存储量(t)
临界量(t)
存在场所
用途
危险特性
1
温下都是无色气体或易挥发液体,无味或略有气味,无毒或低毒,化学性质稳定。
R22的热力学性能与氨相近。标准气化温度为-40.8℃,通常冷凝压力不超过1.6MPa。R22不燃、不爆。
重大危险源备案资料

克拉玛依新鲁能源化工科技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备案资料克拉玛依新鲁能源化工科技二O一三年八月目录一、辨识、分级记录 (3)二、重大危险源基本特征表 (6)三、涉及的所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7)四、区域位置图、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和主要设备一览表 (20)五、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 (23)六、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评估报告 (44)七、安全评估报告或者安全评价报告 (68)八、重大危险源关键装置、责任机构名称 (113)九、重大危险源场所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情况 (114)(一)辨识、分级记录;1)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记录:(1) 基本概念1、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贮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2、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 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3、临界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2) 辨识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取决于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辨识依据是《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依据国家现行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分析辨识如下: 项目存在危险化学品种类的多少可分为两种情况:1、项目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项目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2、项目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式的规定,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1......2211≥+++n n Q q Q q Q q式中:q 1……q n 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tQ 1、Q 2……Q n 与各种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t。
(3) 辨识过程本项目危化品重大危险源物质为甲醇、液氨,本项目对以上物质均储存。
重大危险源辨识记录(I)

公司重大危险源辨识1术语和定义1.1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公司涉及的危险化学品主要由丙酮、乙酸、盐酸、硝酸、草酸、磷酸、硫酸、乙醇、甲醇、四氯化碳、三氯甲烷、乙醚、甲醛、过氧化氢、碘、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硫酸铜、硝酸钾、硫尿、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氯化铵、亚硝酸钠、二氯甲烷。
1.2单元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依此划定,公司危险化学品贮存区域分为:三酸车间、酒精库。
1.3临界量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1.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2辨识依据本厂涉及的危险化学品主要有丙酮、乙酸、盐酸、硝酸、草酸、磷酸、硫酸、乙醇、甲醇、四氯化碳、三氯甲烷、乙醚、甲醛、过氧化氢、碘、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硫酸铜、硝酸钾、硫尿、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氯化铵、亚硝酸钠、二氯甲烷,辨识依据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及《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厂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在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中均为达到临界量。
3重大危险源辨识过程 3.1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介绍长期或临时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均为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性及数量。
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储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
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危险物质规定的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
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根据处理物质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辨识模板

重大、重要危险源辨识
一、辨识依据:
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81218-2009);
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40号);
3、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4、公司《重大、重要危险源辨识和监控管理制度》
二、重大危险源辨识
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结论:经与GB81218-2009比对构成(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2、压力管道重大危险源识别
表2-4:压力管道基本特征表
结论:经与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比对构成(不构成)重大危险源3、锅炉重大危险源识别
结论:经与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比对构成(不构成)重大危险源4、压力容器重大危险源识别
结论:经与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比对构成(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三、重要危险源辨识
1、产品加工工艺流程
方块图
2.、主要危险化学品
3、主要设备、设施
4、重要危险源
组织全体员工对公司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全面辨识,并有安全管理部门对辨识结果进行了梳理、归纳和整理。
同时,组织有关人员依照公司《重大、重要危险源辨识和监控管理制度》对全部生产设备、设施发生事故的几率、后果进行了分析,筛选出重要工艺和重点部位为公司重要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识别、公式、监控、防护制度(5篇)

重大危险源识别、公式、监控、防护制度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因随着施工进度不断更新,项目部因建立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公示、监控、防护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制,定期公示重大危险源跟着监控情况。
公示施工中不同阶段,不同时段的重大危险源,并在施工工地设置重大危险源的警戒线和标记。
在醒目位置挂设重大危险源公示牌,公示牌应注明危险源、施工部位、防护措施和责任人等内容。
重大危险源(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如:土方开挖工程、基坑支护与降水过程、人工挖孔桩施工、脚手架工程、施工用电、模板工程、起重吊装作业、塔吊等。
项目部依照标准规范制定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确保与所识别的危险源和不利环境因素有关的活动、人员、设施、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处于受控状态,以便从根本上控制和减小安全风险和环境影响、(一)本项目部重大危险源1、临时用电工程;2、基础坑槽土方开挖、爆破工程;3、临边高空作业;4、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装、拆卸及使用;5、钢管脚手架及卸料平台的搭设及使用;6、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7、高处坠落;8、物体打击。
针对本工程重大危险源主要为危险性较大部分分项工程,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危险(事故)形成主要以下类型:坍塌、触电、火灾、爆炸、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特采取以下安全预防和监控措施。
(二) 制定专项的安全技术措施对重大危险源项目将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对班组进行详细交底,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
(三) 危险源公示及动态控制项目部根据危险源的大小,明确相应的责任部门和负责人,制作危险源公示牌在工地醒目位置进行公示,项目部根据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不同工序及时更新公示牌的内容,实行动态控制。
项目部在进行班前活动时,结合危险源公示牌的内容,就有关的安全技术与管理措施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做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双方签字确认。
(四) 严格安全工作检查制度坚持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制度,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事故隐患,责令各责任单位按“三定”(定人、定时问、定措施)方案立即排除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立即从危险区域内撒出作业人员或者暂时停止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