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实践活动——神奇的小棒 》

合集下载

神奇的小棒(说课稿)青岛版(五四学制)二年级上册数学

神奇的小棒(说课稿)青岛版(五四学制)二年级上册数学

神奇的小棒(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晓小学数学中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2.熟练掌握小学数学中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运算方法;3.能够应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将重点讲解小学数学中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运算方法,其中具体内容包括:1.认识数值大小,加法原理;2.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3.学会具体应用:神奇的小棒。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数值大小,掌握加法原理;2.教学难点:让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算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引出小学数学中加减法的概念及重要性;2.讲解加法原理:讲解数值大小的概念,引出加法运算符“+”,并详细讲解加法原理;3.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结合具体算例,讲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运算方法;4.应用案例:针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将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帮助学生掌握运用技巧;5.总结归纳:回顾本课所讲的内容,让学生确定加减法的重要性,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等,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和技巧。

六、教学工具本节课将使用PPT、黑板、小棒等教学工具,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加减法概念及运算方法,同时让学生掌握具体应用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讲授法、演示法和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进行应用,以增强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深化教学的方法和实践,以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神奇的小棒》(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通用版

《神奇的小棒》(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通用版

《神奇的小棒》(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通用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棒的特点和用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通过对小棒的制作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棒的定义和特点2. 小棒的制作方法3. 小棒的实验和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棒的制作方法和实验操作。

2. 教学难点:小棒的制作技巧和实验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验器材、小棒制作材料。

2.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小棒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小棒的特点和用途。

2. 新课导入:介绍小棒的定义和特点,讲解小棒的制作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动手制作小棒。

4.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小棒的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解释实验原理。

5.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小棒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小棒》2. 内容:小棒的定义和特点小棒的制作方法小棒的实验和应用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个小棒,并尝试进行实验。

2.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制作和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尝试不同的制作和实验方法。

4.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本节课通过制作和实验小棒,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神奇的小棒》教学设计 青岛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神奇的小棒》教学设计 青岛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神奇的小棒》教学设计青岛版教学内容《神奇的小棒》是一节数学活动课,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让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学习立体图形的名称和基本特征;通过拼搭小棒,探索立体图形的构成。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并说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立体图形的名称,描述它们的基本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1. 立体图形的认识: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2. 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学生在拼搭小棒的过程中,需要发挥空间想象力,这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挂图等。

2. 学具:小棒、剪刀、胶水、彩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立体图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立体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它们的特征,并学习它们的名称。

3. 活动探索:学生分组合作,用小棒拼搭出不同的立体图形,观察并记录它们的特征,尝试解决问题。

4. 交流分享:各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拼搭经验和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巩固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收获和不足。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以下布局:1. 《神奇的小棒》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分三点列出教学目标,突出重点。

3. 教学难点:列出教学难点,以便学生关注。

4. 教学过程:简要列出教学过程的六个环节。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神奇的小棒-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神奇的小棒-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神奇的小棒-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案概述1.1 课程信息•教师姓名:XXX•学校名称:XXX小学•学科名称:数学•年级:二年级•学期:上学期•课时数:1课时•教材版本:青岛五四学制版•教材名称:数学•具体内容:第二节课1.2 教学目的通过本次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学会使用小棒衡量物品的长度,并能够根据需要加以组合和截取。

•学会通过小棒的比较,对物品的长度进行估算和比较。

1.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小棒进行长度的测量•学生能够将小棒组合或截取,满足不同长度物品的需求•学生能够通过小棒的比较,对物品的长度进行估算和比较教学难点•学生在使用小棒组合或截取时需要注意对小棒的数量及长度的计算。

•学生需要掌握小棒的比较方法,对物品的长度进行更合理的估算和比较。

2. 教学过程2.1 教学准备•教师将教案、教材、小棒等相关物品准备好。

•确认课堂环境整洁、通风、明亮,课桌椅等用品整齐、摆放得当。

2.2 导入新课2.2.1 用游戏逐步引入小棒的使用放音乐,要求学生摇头、转圈、捏拳等动作。

节奏慢慢变快,最后放完音乐,学生停下动作。

教师介绍小棒,让学生用小棒比较自己的身高和他人的身高,引入小棒对物品长度的测量。

2.2.2 讲解小棒的使用方法教师介绍小棒使用的方法,演示如何使用小棒衡量物品的长度。

2.3 开始活动2.3.1 活动1:使用小棒测量物品长度教师向学生展示几个物品(如笔、铅笔、卡尺等),让学生在自己的桌子上使用小棒测量物品的长度,并记录在试卷上。

2.3.2 活动2:使用小棒组合或截取物品教师出示几个小棒,讲解如何使用小棒组合或截取物品。

然后让学生根据需要使用小棒组合或截取给出的长度,比如使用两根小棒使铅笔长度为7cm等。

2.3.3 活动3:使用小棒进行比较教师出示几个物品(如铅笔、计算器、作业本等),让学生使用小棒对物品长度进行比较,判断哪个长度更长,记录在试卷中。

神奇的小棒-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神奇的小棒-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神奇的小棒-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前言本教案是针对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所编写的,采用“神奇的小棒”这一主题,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初步认识长度、物体比较大小等基本数学概念,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2. 教学目标1.能够初步认识长度是用什么来衡量的,并掌握换算方法。

2.能够发现和掌握物体比较大小的方法。

3.能够初步认识尺子、小棒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够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3. 教学重点1.掌握长度的概念和长度的换算方法。

2.掌握物体比较大小的方法,培养判断能力和观察能力。

3.学会使用尺子、小棒等测量工具,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 教学准备1.尺子、小棍、细绳、纸片等测量工具。

2.小球、小木棒、书、笔等物体。

3.涂有不同颜色的纸片、小贴纸等。

5. 教学过程5.1 导入新知通过“神奇的小棒”这一主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1.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手中的小棍,询问学生它的作用,并希望学生自己发现并描述出小棒的特点。

2.提问: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了哪些测量工具?学生进行回答。

3.教师出示尺子、小棍等工具,并简单介绍其用途和使用方法。

5.2 认识长度1.教师出示一段红色的细绳并询问学生,怎样才能知道这根细绳的长度?2.引入概念:长度是用尺子、小棍等测量工具衡量的,我们可以用这些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3.教师出示尺子,向学生介绍其单位和换算方法,并进行示范操作。

5.3 物体比较大小1.教师出示几个不同大小的小球和小木棍,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并提问学生如何比较大小?2.通过向学生展示涂有不同颜色的纸片、小贴纸等来引出物体比较大小的方法,即通过颜色、大小等因素来比较物体的大小。

3.提醒学生注意比较大小时应该从同一角度去看物体,不能因为角度不同而认为物体的大小不同。

5.4 测量物体长度1.让学生拿出笔、书等物体,并使用尺子、小棍等测量工具来测量它们的长度,让学生亲自实践操作。

《神奇的小棒》(教案)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神奇的小棒》(教案)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师:一棵小树,在这棵小树上有锐角。它是用7根小棒摆成的。
师:那现在再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出示课件)
学生回答
5.那再看这幅图上的图形。它是由几根小棒组成的。
(出示课件)
学生回答。
6.同学们,真的很棒。老师这里还有两张图片,你们能看出是什么图形?各用了多少小棒吗?(出示课件)
学生回答
三、拼摆图形
1.师:老师看这些用小棒摆出的图形很漂亮,就自己动手摆了两个,咱们一块来看一看。
1.师:大家知道吗?我们的图形非常神奇,它们在一起就会发生非常美妙的变化,组成各种美丽的图案,你们还知道哪些图形?
学生回答。
六、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玩的开心吗?那这节课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你觉得今天的表现怎么样?
谁来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有哪些?
评价
反思
通过拼摆图形等活动,加深对角以及乘法的认识和理解 ,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操作、思维及表达能力,培养了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2.师:老师摆的怎么样?我觉得大家摆的一定会比我的更好。大家想不想试一试。好,那下面大家拿出你们的小棒,自己动手摆一摆。
3. 师:谁愿意把他的成果,展示给大家看看。
学生回报展示。
四、欣赏拼画
师:大家摆的很不错。老师也收集了其他的一些拼贴图形,咱们一块来欣赏欣赏。(出示课件 师生共同观看)
五、知识拓展延伸
活动名称
神奇的小棒
指导教师
班级
二年级
学科
数学
活动
目标
认知:通过拼摆图形等活动,加深对角以及乘法的认识和理解 。
能力: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思维及表达能力,培养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神奇的棒子玩法教案

神奇的棒子玩法教案

神奇的棒子玩法教案教案标题:神奇的棒子玩法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神奇的棒子玩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帮助学生发展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促进学生对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兴趣。

教学资源:1. 神奇的棒子(可以是一根普通的棍棒或者纸板制成的魔术棒)2. 纸张和铅笔3. 实验用具(如计时器、尺子、天平等)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神奇的棒子,并引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你认为这根棒子有什么特别之处?它可以做些什么?”探索(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根神奇的棒子。

2.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记录他们认为这根棒子可以做的事情。

3. 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创意和想法,不限制他们的思维。

实践(25分钟):1.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他们认为最有趣或最有挑战性的想法,并制定一个实验计划。

2. 学生使用实验用具和其他材料,根据计划进行实验。

3. 鼓励学生记录实验过程、数据和观察结果。

总结(10分钟):1.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并解释他们的发现。

2.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神奇的棒子的新认识和体会。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设计自己的神奇棒子实验,并与其他小组分享。

2. 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运用数学和科学知识,如测量、比较和分析数据。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小组中的合作和沟通表现。

2. 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记录和解释能力。

3. 评估学生对神奇的棒子玩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案备注: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扩展。

2. 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展示创造力和想象力,不要限制他们的思维方式。

3. 提供足够的实验材料和支持,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和记录。

4.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和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这个教案能够帮助到你,祝你教学顺利!。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神奇的小棒》教学设计青岛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神奇的小棒》教学设计青岛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神奇的小棒》教学设计青岛版教案:《神奇的小棒》教学内容:我教的是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青岛版教材中的《神奇的小棒》。

我们将学习使用小棒进行基本的加减法运算,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使用小棒进行加减法运算的方法,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使用小棒进行加减法运算的方法,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教学难点则是让学生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我准备了一些小棒作为教具,每组学生也会分到一定数量的小棒作为学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比如说:“有一天,小兔子在森林里找到了一根神奇的小棒,不管你想要多少,只要用这根小棒,就能够得到。

”然后我会提问学生们:“你们想不想拥有一根神奇的小棒呢?”通过这样的导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新课讲解(10分钟)三、随堂练习(10分钟)然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自己使用小棒进行计算。

我会鼓励学生们互相交流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四、小组活动(10分钟)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上本节课的主题《神奇的小棒》,并且列出一些关键的概念和公式,比如“小棒加法”和“小棒减法”。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清晰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作业设计:我会设计一些作业题,让学生们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比如说:1. 如果有8根小棒,再给你3根小棒,一共有几根小棒?2. 如果有5只小兔子,又来了2只小兔子,一共有几只小兔子?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对于使用小棒进行加减法运算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还不错。

他们在随堂练习和小组活动中都能够积极参与,并且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一棵大树用( 7 )根小 棒摆成的。两棵大树用( 14 )
根小棒摆成的,算式:
( 7×2=14 )。 (2)一块石块里面有( 4 ) 个直角,5块石块里面有(20)
个直角。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
题并解答。
2、生活中的图形美
感看 受了 ?这
些 图 形 你 有 什 么
今天 我们学到了什么呢?
图案中小棒的根数
一个小鱼的图案用了 6根小棒。
3条小鱼就用18根小棒, 即:3×6=18(条)。
二、动手操作 创作图案
温馨提示
①想一想:联系生活中的物品,想一想准 备拼什么图案?
②看一看:拼好后图案美不美?
③算一算:所拼的图案一共用了多少根小 棒?你是怎样计算的?
④找一找:从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你还找到了哪些数 学信息?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实践活动——神奇的小棒
情境导入 动手操作 展示交流 回顾反思
一、情境导入
这些图案都是 由小棒拼成的。
这些图案中都 有角。
一个小鱼的图 案用了6根小 棒。
请你用数学的眼光仔细观察这些图案,你 发现了什么?
图案中的角
锐角
这个图案中有锐角也有钝角
钝角
锐角
这个图案中有锐角也有直角 直角
三、展示图案 交流成果 (3)摆数字
四、总结提升 深化认知
我们用自己的智慧,通过动手 操作拼摆出了许多美丽图案,从中 发现了数学信息,也解决了许多数 学问题,在拼摆的过程中既巩固了 所学的乘法及角的相关知识,同时 又体验到了神奇小棒的神奇,也感 悟到了数学的美。
五、巩固应用 拓展提高
1.看图填空。
三、展示图案 交流成果 (1)摆小伞
我摆了5个小伞
钝角 一共用了35根小棒 锐角 7 × 5 = 35(根)
每个小伞 共有5 用7根小棒 个小伞
三、展示图案 交流成果
钝角
(2)摆房子
锐角 直角
我摆了4座小房子。
它里面有锐角、直角还有钝角。
一个窗户用6根小棒,4个用了24根小 棒,列式是:4×6=24(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