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卡与IC卡的区别
电梯卡区块解读

电梯卡区块解读一、卡片类型电梯卡一般分为两种类型:ID卡和IC卡。
1. ID卡:低频卡,感应距离近,一般用于门禁和考勤等。
2. IC卡:高频卡,感应距离远,可以存储数据,通常用于付费和身份识别等。
二、卡片权限每张电梯卡都有相应的权限设置,包括使用楼层、时间段、刷卡方式等。
管理员可以通过管理软件对卡片权限进行设置和修改。
三、卡片使用范围电梯卡的使用范围通常限定在特定的电梯品牌和型号。
不同品牌的电梯可能使用不同的卡片,因此在选择电梯卡时需要确认其兼容性和使用范围。
四、卡片注册方式电梯卡的注册方式通常包括在线注册和手动注册。
在线注册可以通过互联网连接进行在线操作,手动注册则需要到管理中心进行人工操作。
五、卡片充值及扣费方式电梯卡的充值和扣费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一般可以通过管理软件进行在线充值和扣费操作,也可以设置成自动扣费或手动扣费等方式。
六、卡片状态及异常处理电梯卡的状态通常包括正常、挂失、注销等。
当卡片丢失或被盗时,可以及时进行挂失处理,以避免被他人恶意使用。
对于异常状态的处理,可以通过管理软件进行查询和处理。
七、卡片发行及使用规范电梯卡的发行和使用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
一般来说,发行方需要保证卡片的合法性和安全性,使用方需要遵守相应的使用规则和管理制度。
同时,对于非法复制和使用卡片的行为,需要进行严厉打击和处罚。
八、卡片使用示例以某品牌电梯为例,使用电梯卡需要先在电梯外刷卡区刷卡,然后进入电梯内部,选择要到达的楼层,按下相应的按钮即可。
在刷卡时,需要注意将卡片放在正确的位置上,以保证刷卡成功。
同时,需要注意不要使用伪造或盗用的卡片,以免触犯法律。
九、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在使用电梯卡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
例如卡片无法注册、无法充值、无法使用等。
对于这些问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排查和处理。
如果是卡片本身的问题,可能需要更换卡片;如果是管理软件的问题,可能需要重新安装或升级软件;如果是网络问题,可能需要检查网络连接是否正常等。
如何分辨门禁系统中IC卡和ID卡的不同

如何分辨门禁系统中IC卡和ID卡的不同门禁系统中的IC卡和ID卡是两种常见的身份验证方式。
它们具有不同的工作原理和功能,下面将详细介绍它们之间的区别。
1.IC卡(智能芯片卡):IC卡是一种具有嵌入式芯片的智能卡片,通常使用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技术。
IC卡的芯片内置有处理器、存储器和操作系统,能够存储和处理更多的信息。
以下是IC卡的主要特点:-容量:IC卡的存储能力相对较大,可存储更多的数据,如个人信息、权限等。
-安全性:IC卡通常使用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提供更高的安全性。
-功能:IC卡可以支持多种功能,如门禁、支付、存储等。
-可操作性:由于内置了处理器和操作系统,IC卡可以进行更复杂的操作,如应用级操作。
-成本:由于IC卡具备更多的功能和更高的安全性,相对来说成本也更高。
ID卡是一种简单的身份标识卡片,通过磁条或条形码进行识别。
ID卡通常用于低安全级别的门禁系统,如公司、学校等。
以下是ID卡的主要特点:-容量:ID卡存储能力相对较小,通常只能存储基本的个人信息。
-安全性:ID卡不具备内置的处理器和加密功能,安全性较弱。
-功能:ID卡仅用于身份验证,无法支持其他功能。
-可操作性:ID卡通常只能进行基本的验证操作,如刷卡、读取身份信息等。
-成本:由于ID卡功能简单,成本相对较低。
总结:IC卡和ID卡在容量、安全性、功能、可操作性和成本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
IC卡具有更大的存储容量、更高的安全性、更丰富的功能和更高的可操作性,适用于需要高安全级别和多功能的门禁系统。
而ID卡则适用于低安全级别的门禁系统,要求简单的身份验证功能。
选择使用哪种卡片需要考虑系统要求、安全级别和成本等因素。
IC卡和ID卡的区别

而IC卡消费系统,因为它的高可靠性、不可被破解的符合ISO9001国际安全认证机制,更主要因为“电子钱包”即IC卡就在用户手中,每笔消费金额都由用户自已“掌握”在手中,所以说IC卡消费系统是极有“信用”的消费系统。当然,联网状态下,电脑内还存有与用户IC卡内一致的数据,对系统而言,这也是实现了双安全数据配份。9、IC卡当成ID卡用的“奇怪”现象:
5、一卡通扩展应用:
ID卡由于无记录、无分区,只能依赖网络软件来处理各子系统的信息,这就大大增加对网络的依赖;如果在ID卡系统完成后,用户欲增加功能点,则需要另外布线,这不仅增加了工程施工难度,而且增加了不必要的投资。所以说,使用ID卡来做系统,难以进行系统扩展,难以实现真正的一卡通。
而IC卡存储区自身分为16个分区,每个分区有不同的密码,具有多个子系统独立管理功能,如第一分区实现门禁、第二分区实现消费、第三分区实现员工考勤等等,充分实现一卡通的目的,并且可以做到完全模块化设计,用户即使要增加功能点,也无需再布线,只需增加硬件和软件模块,这便于IC卡系统以后的随时升级扩展,实现平稳升级,减少重复投资。
4、初始化过程为什么不交由用户自己做呢?
这是因为:
1)如果由用户自己初始化,就不能防范用户内部人员作弊。因为用户在使用一卡通系统时,若有员工用社会上买来的卡随意初始化,便可随意发行成住户才能使用的住户卡,甚至可随意给卡充值消费,这不仅将造成严重作弊后果,也将导致一卡通系统的安全出现使用机制上的严重漏洞。
ID卡全称身份识别卡(Identification Card),是一种不可写入的感应卡,含固定的编号,主要有台湾SYRIS的EM格式、美国HID、TI、MOTOROLA等各类ID卡。
IC卡和ID卡的区别

ID卡的区别D卡:ID卡就是一个线圈和芯片,芯片里储存一个ID号码。
ID卡为非接触式卡。
通过读卡器等相关设备读出来的仅号,ID卡本身不能储存信息。
对ID卡的权限判断是根据数据库的ID号进行比对,如果该ID号在数据库有,并显示读卡就会有效,该卡的信息也会显现出来,例如该卡的储值金额、人员信息等。
ID卡的缺点是不能够写信息,要求设不能够脱机运行,即使脱机使用也需要在数据库发完卡后把数据通过网络传输保存到现场控制器,才能脱机使用,即证数据丢失造成无法核实ID号,也就无法读卡。
根据卡厚度的不同又分为:厚卡、薄卡、厚薄卡。
厚卡不可以印刷卡可以。
ID卡的优点是价格比IC卡便宜,并且读卡距离比IC卡远,ID卡的读写距离在70cm左右,而IC卡的理论m。
所以,ID卡通常用在要求读写距离比较远,对系统联网要求比较高的系统,如在停车场及大型的网络门禁上用的卡:IC卡和ID卡最大的不同就是可读可写信息。
IC卡不但自己有个ID号,并且里面有个储存芯片,大小为8Kbit,区,每分区两组密码。
就是说它不但可以写数据,并且可以向16个区域写数据,可以用在16个系统里面,而且每个加密,只有读卡器密码和IC卡密码一致的情况下才能读卡。
IC卡的优点就是可以完全脱机运行,不需要对读卡设直接能读取到卡里的信息,并且可以向卡里写信息。
例如北京公交卡,每个终端机可以读取IC卡里还剩多少钱,然车费用,把剩余的金额再次写到卡里。
脱机门禁也是如此,只需要在管理电脑上把IC卡的读卡权限开放,即使门禁联网,同样可以读取到信息。
IC卡根据芯片的摆放位置分为:非接触式IC卡和接触式IC卡。
非接触式IC卡里面有过线圈产生电流进行读卡,接触式IC卡因为芯片裸露在外面,通过芯片与读卡器接触进行读卡。
卡本身经常与机器致磨损。
非接触式IC卡因为是感应式读卡不与机器本身接触,所以可维护性比较高。
IC卡本身有芯片根据芯片的容同的类似种类的卡,一般市场上以4442IC卡比较多。
从外观区分IC卡和ID卡

从外观区分IC卡和ID卡
ID卡分为ID 厚卡和ID薄卡以及ID钥匙型卡,具体区分方式如下:ID厚卡:厚卡尺寸同银行卡标准大小,侧面带一长孔,有一面是斜坡凸起面,卡下方有一串18位或者10位卡号。
ID薄卡:薄卡尺寸同银行卡标准大小,厚度在0.8MM,两面是平整的镜面,大部分印刷了小区的图案,有的薄卡上有18位或者10位卡号。
有的就没有这串卡号,这样从外表就无法区分是ID卡还是IC卡了。
ID钥匙型卡:市面上大部分钥匙扣型的门禁卡、停车卡都是ID 卡,卡上大都印刷了10位或者18位的卡号。
IC卡:IC卡是带加密带扇区的读写卡,IC卡没有厚卡的形式,一般都是薄卡或者钥匙卡的外形,而IC卡以钥匙扣卡形式出现的很少,或者按照上面说的用手电透视看看里边信息。
其他芯片的门禁卡停车卡:如果您的停车卡或者门禁卡的读卡距离在2米以上,那既不是ID卡也不是IC卡,是超高频的远距离卡。
还有一种区分IC卡和ID卡的方法就是看其表面的线圈分布情况,因为有的卡工艺不是那么好的情况下,线圈所在位置,卡片表面很不平整(就算封装工艺很好的,也能看出一点点痕迹出来),IC卡的线圈是沿着卡片的四条边分布的,距离卡边大概3-5mm左右的距离,总体来说是个矩形;而ID卡的线圈分布图为一个正圆,一般是在卡片中间,或靠左,或靠右。
IC卡和ID卡的区别 EM卡

IC卡和ID卡的区别EM卡,Mifare卡,HID卡,TI卡的区别IC卡和ID卡的区别一,IC卡与ID卡定义IC卡全称集成电路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又称智能卡(Smart Card).可读写,容量大,有加密功能,数据记录可靠,使用更方便,如一卡通系统,消费系统等,目前主要有PHILIPS的Mifare系列卡.ID卡全称身份识别卡(Identification Card),是一种不可写入的感应卡,含固定的编号,主要有台湾SYRIS的EM格式,美国HID,TI,MOTOROLA等各类ID卡.二,为什么IC卡要做初始化(即加密)工作,而ID卡不用1.IC卡在使用时,必须要先通过IC卡与读写设备间特有的双向密钥认证后,才能进行相关工作,从而使整个系统具有极高的安全保障.所以,就必须对出厂的IC卡进行初始化(即加密),目的是在出厂后的IC卡内生成不可破解的一卡通系统密钥,以保证一卡通系统的安全发放机制.2.IC卡初始化加密后,交给用户使用时,客户通过IC卡发行系统,又将各用户卡生成自己系统的专用密钥.这样,就保证了在其它用户系统发行的用户卡不能在该系统使用,保证了系统的专一性,从而保证了系统的安全使用机制.3.ID卡与磁卡一样,都仅仅使用了"卡的号码"而已,卡内除了卡号外,无任何保密功能,其"卡号"是公开,裸露的.所以说ID卡就是"感应式磁卡",也就根本谈不上需要还是不需要初始化的问题.4.初始化过程为什么不交由用户自己做呢这是因为:1)如果由用户自己初始化,就不能防范用户内部人员作弊.因为用户在使用一卡通系统时,若有员工用社会上买来的卡随意初始化,便可随意发行成住户才能使用的住户卡,甚至可随意给卡充值消费,这不仅将造成严重作弊后果,也将导致一卡通系统的安全出现使用机制上的严重漏洞.2)另外,若用户买到劣质出厂卡自己初始化,而在系统上不能使用,则会使系统使用性能不良或瘫痪,这将造成事故责任不清.3)初始化过程在厂家执行,主要是IC卡安全密钥认证机制的基本需要,也是IC卡系统集成商的行规.就像城市公共交通IC卡一样,这些卡在交给公交系统使用前,每张卡的密钥都要进行出厂加密控制.4)如果因用户缺乏专业性管理而万一丢失了初始化授权用的密钥卡,用户和厂家将无法补用该卡.所以,初始化工作由厂家做,才有安全保障.三,IC卡系统与ID卡系统的比较1.安全性:IC卡的安全性远大于ID卡.ID卡内的卡号读取无任何权限,易于仿制.IC卡内所记录数据的读取,写入均需相应的密码认证,甚至卡片内每个区均有不同的密码保护,全面保护数据安全,IC卡写数据的密码与读出数据的密码可设为不同,提供了良好分级管理方式,确保系统安全.2.可记录性:ID卡不可写入数据,其记录内容(卡号)只可由芯片生产厂一次性写入,开发商只可读出卡号加以利用,无法根据系统的实际需要制订新的号码管理制度.IC卡不仅可由授权用户读出大量数据,而且亦可由授权用户写入大量数据(如新的卡号,用户的权限,用户资料等),IC卡所记录内容可反复擦写.3.存储容量:ID卡仅仅记录卡号;而IC卡(比如Philips mifare1卡)可以记录约1000个字符的内容.4.脱机与联网运行:由于ID卡卡内无内容,故其卡片持有者的权限,系统功能操作要完全依赖于计算机网络平台数据库的支持. 而IC卡本身已记录了大量用户相关内容(卡号,用户资料,权限,消费余额等大量信息),完全可以脱离计算机平台运行,实现联网与脱机自动转换的运行方式,能够达到大范围使用,少布线的需求.5.一卡通扩展应用:ID卡由于无记录,无分区,只能依赖网络软件来处理各子系统的信息,这就大大增加对网络的依赖;如果在ID 卡系统完成后,用户欲增加功能点,则需要另外布线,这不仅增加了工程施工难度,而且增加了不必要的投资.所以说,使用ID卡来做系统,难以进行系统扩展,难以实现真正的一卡通.而IC卡存储区自身分为16个分区,每个分区有不同的密码,具有多个子系统独立管理功能,如第一分区实现门禁,第二分区实现消费,第三分区实现员工考勤等等.充分实现一卡通的目的,并且可以做到完全模块化设计,用户即使要增加功能点,也无需再布线,只需增加硬件和软件模块,这便于IC卡系统以后的随时升级扩展,实现平稳升级,减少重复投资.比如:某小区曾建立了ID卡一卡通系统,但由于ID卡系统的上述弊端,系统无法投入日常使用,因而只能将该系统完全作废,后改采用IC卡一卡通系统.6.智能化系统的维护和运行:比如:电脑发行了一张新的用户ID卡,就必须通过ID卡系统的网络,用人工方式将所有ID卡号一个个下载到各ID卡读卡控制器中,否则ID卡被作为无效卡而不能使用;若要更改用户权限,则需在每个ID卡控制器上输入有权限的ID卡号.又比如:在系统投入使用后经常要新增ID卡,则每新增一张卡或修改了某一张卡片的权限,就必需在该卡可用的所有控制器上输入该卡片号码,这就增加了工作量一、IC卡与ID卡定义IC卡全称集成电路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又称智能卡(Smart Card)。
ic id卡区别

ic id卡区别IC卡和ID卡是两种常见的身份识别卡片,用于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
尽管它们的外观非常相似,但是它们在技术原理、功能和应用领域上存在一些显著的区别。
本文将介绍IC卡和ID卡的区别。
首先要明确的是,IC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和ID卡(Identification Card)是两种不同的智能卡。
IC卡是一种内置芯片的卡片,芯片内集成了处理器、存储器、加密算法等功能。
而ID 卡则是一种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卡片,通常只包含一个射频芯片和天线。
从技术原理上看,IC卡是一种通用型智能卡,具有较高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可以进行复杂的运算和数据处理。
它的芯片内置了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可以与设备进行交互,并进行高级的安全认证。
而ID卡则相对简单,只能通过射频信号进行无线识别。
它的芯片只具备基本的存储和通信功能,通常无法进行复杂的计算和处理。
在功能上,由于IC卡具备较高的计算和安全能力,所以它可以应用于更为复杂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例如,金融领域的银行卡、电子钱包等,以及安全门禁系统、车载支付系统等。
IC卡还支持多种传输协议和数据接口,可以与各种设备进行通信。
而ID卡则主要用于简单的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例如员工门禁卡、学生证等。
此外,IC卡和ID卡也在应用领域上存在一些差异。
IC卡的应用范围更广泛,涵盖了金融、通信、交通、医疗等多个领域。
而ID卡主要应用于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领域,例如公司、学校、医院等场所的门禁系统。
在安全性方面,由于IC卡具备较高的计算和加密能力,所以在安全性上更有优势。
它可以通过密码、指纹、虹膜等多种方式进行身份验证,并支持密钥的存储和加密。
而ID卡由于技术限制,安全性相对较低,通常只能通过基础的身份验证方式进行识别。
总之,IC卡和ID卡虽然外观相似,但在技术原理、功能和应用领域上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IC卡具备较高的计算和存储能力,适用于复杂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景;而ID卡相对简单,主要用于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
IC卡和ID卡区别

IC卡和ID卡区别
IC卡全称集成电路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又称智能卡(Smart Card)。
可读写,容量大,有加密功能,数据记录可靠,使用更方便,如一卡通系统、消费系统、考勤系统、交通管理系统等,目前主要有PHILIPS的Mifare系列卡。
IC卡在使用时,必须要先通过IC 卡与读写设备间特有的双向密钥认证后,才能进行相关工作,从而使整个系统具有极高的安全保障。
所以,就必须对出厂的IC卡进行初始化(即加密),目的是在出厂后的IC卡内生成不可破解的一卡通系统密钥,以保证一卡通系统的安全发放机制。
ID卡全称身份识别卡(Identification Card),是一种不可写入的感应卡,含固定的编号,主要有台湾SYRIS的EM格式、美国HID、TI、MOTOROLA等各类ID卡。
ID卡与磁卡一样,都仅仅使用了“卡的号码”而已,卡内除了卡号外,无任何保密功能,其“卡号”是公开、裸露的。
所以说ID卡就是“感应式磁卡”,也就根本谈不上需要还是不需要初始化的问题。
IC卡和ID卡都是有线圈的,但线圈形状不同,我们可以从其线圈形状来确认IC卡和ID卡。
IC卡的线圈是沿着卡片的四条边分布的,距离卡边大概3-5mm左右的距离,总体来说是个矩形;
而ID卡的线圈分布图为一个正圆,一般是在卡片中间,也有靠左或靠右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D卡与IC卡的区别
ID卡:它是一种射频卡,出厂后便已有了卡号,每一张卡的卡号都不一样,该卡号是固定不变、无法加密、无法擦写的。
IC卡:也是一种射频卡,出厂后的卡号为00000,每张卡都一样,须先写入卡号和姓名方可使用。
IC卡容量为8K位,数据保存期为10年,可改写10万次,读无限次。
M1(IC)卡不带电源,自带天线,内含加密控制逻辑电路和通讯逻辑电路,卡与读写器之间的通讯采用国际通用的DES和RES保密交叉算法,具有极高的保密性能。
目前,许多建设智能小区或楼宇的发展商都要上一卡通的项目,但对于是采用IC卡,还是采用ID卡做一卡通的问题上,还存在着很大的疑惑和误区。
这里就谈一下这两种卡的两个重大区别,以帮助大家走出误区。
一、IC卡与ID卡定义
IC卡全称集成电路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又称智能卡(Smart Card)。
可读写,容量大,有加密功能,数据记录可靠,使用更方便,如一卡通系统、消费系统等,目前主要有PHILIPS的Mifare系列卡。
ID卡全称身份识别卡(IdentificationCard),是一种不可写入的感应卡,含固定的编号,主要有台湾SYRIS的EM格式、美国HID、TI、MOTOROLA等各类ID卡。
二、为什么IC卡要做初始化(即加密)工作,而ID卡不用?
1、IC卡在使用时,必须要先通过IC卡与读写设备间特有的双向密钥认证后,才能进行相关工作,从而使整个系统具有极高的安全保障。
所以,就必须对出厂的IC卡进行初始化(即加密),目的是在出厂后的IC卡内生成不可破解的一卡通系统密钥,以保证一卡通系统的安全发放机制。
2、IC卡初始化加密后,交给用户使用时,客户通过IC卡发行系统,又将各用户卡生成自己系统的专用密钥。
这样,就保证了在其它用户系统发行的用户卡不能在该系统使用,保证了系统的专一性,从而保证了系统的安全使用机制。
3、ID卡与磁卡一样,都仅仅使用了“卡的号码”而已,卡内除了卡号外,无任何保密功能,其“卡号”是公开、裸露的。
所以说ID卡就是“感应式磁卡”,也就根本谈不上需要还是不需要初始化的问题。
三、IC卡系统与ID卡系统的比较
1、安全性:
IC卡的安全性远大于ID卡。
ID卡内的卡号读取无任何权限,易于仿制。
IC 卡内所记录数据的读取、写入均需相应的密码认证,甚至卡片内每个区均有不同的密码保护,全面保护数据安全,IC卡写数据的密码与读出数据的密码可设为不同,提供了良好分级管理方式,确保系统安全。
2、可记录性:
ID卡不可写入数据,其记录内容(卡号)只可由芯片生产厂一次性写入,开发商只可读出卡号加以利用,无法根据系统的实际需要制订新的号码管理制度。
IC卡不仅可由授权用户读出大量数据,而且亦可由授权用户写入大量数据(如新的卡号、用户的权限、用户资料等),IC卡所记录内容可反复擦写。
3、存储容量:
ID卡仅仅记录卡号;而IC卡(比如Philips mifare1卡)可以记录约1000个字符的内容。
4、脱机与联网运行:
由于ID卡卡内无内容,故其卡片持有者的权限、系统功能操作要完全依赖于计算机网络平台数据库的支持。
而IC卡本身已记录了大量用户相关内容(卡号、用户资料、权限、消费余额等大量信息),完全可以脱离计算机平台运行,实现联网与脱机自动转换的运行方式,能够达到大范围使用、少布线的需求。
5、一卡通扩展应用:
ID卡由于无记录、无分区,只能依赖网络软件来处理各子系统的信息,这就大大增加对网络的依赖;如果在ID卡系统完成后,用户欲增加功能点,则需要另外布线,这不仅增加了工程施工难度,而且增加了不必要的投资。
所以说,使用ID卡来做系统,难以进行系统扩展,难以实现真正的一卡通。
而IC 卡存储区自身分为16个分区,每个分区有不同的密码,具有多个子系统独立管理功能,如第一分区实现门禁、第二分区实现消费、第三分区实现员工考勤等等。
充分实现一卡通的目的,并且可以做到完全模块化设计,用户即使要增加功能点,也无需再布线,只需增加硬件和软件模块,这便于IC卡系统
以后的随时升级扩展,实现平稳升级,减少重复投资。
比如:深圳某小区曾建立了ID卡一卡通系统,但由于ID卡系统的上述弊端,系统无法投入日常使用,因而只能将该系统完全作废,后改采用IC卡一卡通系统。
6、一卡通行业有两个定论: ID卡不可能做成一卡通(如上所述),ID卡不可能做消费:
ID卡不能做消费的最大原因是“信用”问题。
因ID卡无密钥安全认证机制,且不能写卡,所以消费数据和金额只能全部存在电脑的数据库内,而电脑是靠物管人员来管理的,从道理上及机制上完全存在作弊空间,另外,万一因电脑问题而导致消费数据崩溃,则将出现灾难性后果。
因此,要使消费者认同小区管理的ID卡的权威性(即信用)是不可能的,太多的金钱纠纷只能使ID卡消费系统无法使用。
而IC卡消费系统,因为它的高可靠性、不可被破解的符合ISO9001国际安全认证机制,更主要因为“电子钱”即IC卡就在用户手中,每笔消费金额都由用户自已“掌握”在手中,所以说IC卡消费系统是极有“信用”的消费系统。
当然,联网状态下,电脑内还存有与用户IC卡内一致的数据,对系统而言,这也是实现了双安全数据配份。
三、结论
IC卡能集成复杂的密钥认证与身份鉴别逻辑,必将取代以前的磁卡、ID卡(即感应式“磁卡”)。
由于ID卡系统固有的无密钥认证、可读不可写、需完全依赖网络运行的缺陷,所以,它已不适应当今小区物业对智能一卡通日益增长的需求,必然只能作为过渡性产品会像众所周知的磁卡一样被逐步淘汰。
ID卡不断被淘汰的过程,伴随的必然是智能IC卡一卡通蓬勃发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