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步骤参考
毕业论文步骤

毕业论文步骤一、选题阶段毕业论文的第一步是选题阶段。
选题要根据研究领域的兴趣和个人的专长来确定。
在选题时,可以参考相关的研究文献,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找到一个有研究价值和创新性的课题。
选题阶段还需要与导师进行交流和讨论,确保选题的可行性和导师的支持。
二、文献综述阶段毕业论文的第二步是文献综述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查阅相关的文献,了解当前研究状况和研究问题的存在。
综合已有的文献,可以发现研究问题的关键点和薄弱环节。
同时,在文献综述中也可以对相关研究方法和理论进行整理和总结,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三、研究设计阶段毕业论文的第三步是研究设计阶段。
在这一阶段,需要确定研究的目标、研究问题、研究假设以及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可以包括实证研究、理论研究、案例研究等。
研究设计阶段还包括数据采集的计划和具体步骤,以及数据分析和结果的预期。
在这一阶段,需要考虑到研究的可行性和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四、数据采集与处理阶段毕业论文的第四步是数据采集与处理阶段。
在这一阶段,需要按照研究设计的方案进行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工作。
数据采集可能包括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和清洗,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对于定量数据,可能需要采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对于定性数据,可能需要进行内容分析或者主题分析。
五、结果分析与讨论阶段毕业论文的第五步是结果分析与讨论阶段。
在这一阶段,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研究问题和假设进行结果的解读和讨论。
分析结果需要与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和验证,找出研究结果的意义和局限性。
在讨论阶段,还可以提出研究的进一步展望和未来工作的建议。
六、写作与修改阶段毕业论文的第六步是写作与修改阶段。
在这一阶段,需要按照学校的论文格式要求,撰写毕业论文的正文、引言、目录、参考文献等部分。
写作过程中要注重语句的通顺和逻辑的严密,确保整篇论文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写完初稿后,需要进行严格的修改和润色,确保论文的质量和完整性。
毕业论文的写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毕业论文的写作步骤和时间安排在撰写毕业论文之前,学生需要规划好自己的写作步骤和时间安排,以确保论文能够顺利完成。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毕业论文写作步骤及相应的时间安排。
第一步:选择论文题目选择一个合适的论文题目是非常重要的,它应该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并且具备一定的研究价值。
这个步骤需要花费一段时间来思考和研究,建议提前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
时间安排:1-2周第二步:制定研究计划在确定好论文题目后,需要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
这包括明确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数据采集方法等。
研究计划的制定应与导师进行充分讨论,以确保研究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时间安排:1-2周第三步:收集文献资料在开始实际撰写论文前,必须对论文所涉及的研究领域进行广泛的文献阅读和资料收集。
这有助于学生对研究领域的了解,并从中获得对自己论文研究的启发和支持。
时间安排:2-3周第四步:分析文献资料在收集到足够的文献资料后,学生需要对这些文献进行仔细的阅读和分析。
通过对文献的综合评价和批判性思考,可以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前提。
时间安排:2-3周第五步:撰写论文提纲在完成文献资料的分析后,学生应该开始撰写论文的提纲。
提纲是整个论文的框架,它有助于明确思路和组织文章结构,同时也可以帮助导师对论文的整体把握和指导。
时间安排:1-2周第六步:撰写论文正文在完成论文提纲后,学生可以开始撰写论文的正文部分。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需要根据研究计划和论文提纲进行有条理的组织和展开,并注重逻辑性和连贯性。
时间安排:6-8周第七步:进行实证研究如果毕业论文需要进行实证研究,那么在撰写论文正文的同时,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数据采集和分析。
学生需要制定数据收集计划,确定样本和调查方法,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时间安排:4-6周第八步:撰写论文结论和参考文献在完成论文正文和实证研究后,学生需要撰写论文的结论部分。
结论应该回答论文的研究问题,并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
论文的步骤

论文的步骤1、选定研究课题。
第一步就是在文献中寻找研究领域。
在这个过程中要阅读相关的文献并且与老师和同学商讨。
选题不要涉及感情或者太大的论题。
论文要小题大做,以小见大。
2、在阅读一定文献的基础上形成概括性问题和具体问题。
前者只是起到一个蓝本的作用,可以为研究提供大致的方向。
后者是从概括性的问题中派生出来的,与研究程序中的具体细节直接关联,例如:研究对象的选择、资料的收集和资料的分析。
如果在选定题目后有很多细节,或者叫做子课题,还需要经过内部调整和梳理把子课题之间的关系阐明,并且把它们归于一个统一的课题之下。
3、确立研究方法。
在社会科学领域里,包括应用语言学,研究设计一般分为两大类: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Punch给出的定义是:定量研究是实证研究,其数据形式是数字。
定性研究也是实证研究,其数据形式不是数字。
其他的很多研究专家也建议用数字和文字的对照来作为区分这两种研究的主要标准。
但是他们也承认这种区分在某种程度上过于简单了。
举例:你想了解学生的词汇量,设计一项测试。
从大纲中随机抽出100个单词。
测试要求学生给出每个英语单词的中文意思。
满分是100分的是以数字的形式出现,因此是定量数据。
再例:假设你想了解学生在提高自己的词汇量的过程中使用什么样的策略。
你设计了一份问卷,问卷中包含若干使用策略的陈述。
每个陈述下面会有三个选项。
学生只允许选择其一。
这3个选项构成一个3分量表:经常-有时-很少。
问卷收回之后,将学生的回答转换成数字:1表示很少,2表示有时,3表示经常。
最后将所有的答案都变成数字,并把所有的答案的得分相加,这里的总分的高低就表示学生运用词汇策略的程度。
因此,策略的使用被转换成定量数据。
以上这两个例子都是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大多数情况下是用文字叙述的,例如:调查学生扩大词汇量的策略也可以与20个学生逐个面谈,把学生的回答逐字逐句记录下来,或者是通过科技手段拍摄、录音等,这样我们收集到的数据就是文字数据。
毕业论文的写作流程从选题到论文最终定稿的步骤解析

毕业论文的写作流程从选题到论文最终定稿的步骤解析毕业论文是每个大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前必须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它不仅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展示学术能力和专业素养的重要机会。
然而,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似乎复杂而艰难。
本文将从选题到论文最终定稿的步骤来解析毕业论文的写作流程,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这一挑战。
一、选题阶段在选题阶段,学生需要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方向来确定一个适合的研究课题。
以下是选题阶段的几个步骤:1.1 确定研究领域:首先,学生需要选择一个研究领域,这个领域应该是学生所学专业的重要方向或热点问题。
1.2 查阅文献:接下来,学生需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来了解该领域的前沿研究和已有成果,以避免重复性的研究。
1.3 缩小研究范围:根据已有文献的调研结果,学生可以进一步缩小研究范围,明确论文的研究方向。
1.4 提出问题和目标:在确定研究方向后,学生需要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和研究目标,并将其写入选题报告中。
二、资料收集和文献综述阶段在选题确定后,学生需要进行大量资料收集和文献综述工作,以了解已有研究成果和理论基础,以下是文献综述阶段的几个步骤:2.1 收集资料: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学术论文数据库、互联网等渠道,收集与选题相关的资料和文献。
2.2 复习文献:在收集到足够的资料后,学生需要对这些文献进行仔细阅读和分析,理解已有研究成果和理论基础。
2.3 撰写文献综述:在复习文献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所学的理论和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撰写文献综述部分。
三、研究设计和实施阶段在进行资料收集和文献综述后,学生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以下是研究设计和实施阶段的几个步骤:3.1 确定研究方法:根据选题的性质和研究目标,学生需要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如实证研究、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
3.2 收集样本数据:学生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采样,并收集样本数据,这其中可能包括实地调查、实验室实验等。
3.3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在收集到样本数据后,学生需要运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用表格、图表等形式将结果进行呈现。
论文写作步骤详解

论文写作步骤详解在大学生活中,写作论文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
无论是科研论文、学术论文还是课程论文,写作都是一个需要系统性思考和组织的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论文写作的步骤,帮助读者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论文。
1. 确定主题和目的论文写作的第一步是确定主题和目的。
主题应该是具体而明确的,既要符合自己的研究兴趣,又要符合导师的要求。
同时,要明确论文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探索一个现象还是提出一个新的理论观点。
明确主题和目的有助于后续的研究和写作过程。
2. 收集文献和资料在确定主题和目的之后,需要进行文献和资料的收集。
通过查阅相关的学术期刊、书籍、报告和互联网资源,可以获取到与论文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前沿研究。
在收集资料时,要注意筛选出可靠、权威的来源,避免引用不准确或偏见的信息。
3. 制定大纲和提纲在收集了足够的资料之后,可以开始制定论文的大纲和提纲。
大纲是整个论文的骨架,用来规划每个章节的内容和结构。
提纲是大纲的详细展开,可以写出每个章节的主题句和支持句。
制定大纲和提纲有助于整理思路,确保论文的逻辑清晰和连贯。
4. 进行研究和实证分析在制定了大纲和提纲之后,可以进行具体的研究和实证分析。
根据论文的主题和目的,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收集和处理相关的数据。
通过实证分析,可以验证自己的观点和假设,为论文提供有力的支持和证据。
5. 撰写引言和背景在完成研究和实证分析之后,可以开始撰写论文的引言和背景。
引言应该包括对研究主题的介绍和背景的阐述,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提出研究问题。
背景部分可以回顾相关的文献和研究,说明自己的研究与前人的差异和创新之处。
6. 展开论证和分析在引言和背景部分之后,可以开始展开论证和分析。
根据提纲中的主题句和支持句,逐步展开每个章节的论证和分析。
在论证和分析过程中,要注意逻辑严谨和数据可靠,避免主观臆断和无根据的推测。
同时,要注意引用相关的文献和研究,支持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7. 提出结论和建议在论证和分析部分之后,可以提出论文的结论和建议。
论文研究过程的五个步骤

论文研究过程的五个步骤写论文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而论文研究过程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成果质量。
作为一个有经验的学生,我想要分享一下我认为写好论文需要经历的五个步骤。
步骤一:选题在写论文之前,我们需要先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
这一步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一个好的题目是论文成功的基石。
在确定论文题目之前,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我们的研究方向和专业•我们对该领域的了解和兴趣•我们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通过这些方面的考虑,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既与自己的专业相关又能吸引自己的论文题目。
步骤二:查询资料确定了论文题目之后,我们需要开始查询资料。
在这个阶段中,我们需要对相关领域的书籍、文章、报告等资源进行搜索和筛选。
同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方面:•资料来源的权威性和可信度•资料的时效性和相关性•资料的数量和覆盖面通过这些方面的综合考量,我们可以得到一份全面、可靠的资料库,为进入研究阶段打好基础。
步骤三:阅读和分析资料在资料查询阶段得到的资料库中,有很多论点和观点。
在这一步骤中,我们需要对资料进行阅读和分析,从中得到对自己研究领域有用的信息。
在进行阅读和分析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方面:•确定文章和资料中重要的观点和发现•找到相关研究的共性和差异•确认自己的研究意义和贡献通过对资料的深入阅读和分析,我们可以逐步得到清晰的思路,进入下一个研究阶段。
步骤四:制定研究方案和方法在确定了研究领域和研究意义之后,我们需要制定一份详细的研究方案。
这个方案可以包括以下内容:•研究目的和问题•研究方法和步骤•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研究时间计划和预算安排通过细致和有条理的制定研究方案,我们可以大大提升自己的研究效率,减少不必要的错误和重复。
步骤五:撰写论文和修改在为期数周或数月的研究工作之后,我们将会有足够的数据和分析结果,此时,我们需要开始撰写论文。
这一步骤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论文框架的建立•学术论点的论述和分析•实验结果的展示和分析•文章质量和格式的审查在撰写初稿和修改时,我们需要保持专注和耐心,努力提高文章的整体水平和逻辑性。
撰写论文的一般步骤

撰写论文的一般步骤
论文撰写是一个系统性且复杂的过程,需要经历多个步骤。
下面是撰
写论文的一般步骤。
1.主题选择
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是撰写论文的第一步。
主题应该是有足够研究价
值的、相关领域内的未解决问题或新颖观点。
2.研究文献综述
在撰写论文之前,需要进行文献综述,了解相关领域的已有研究成果
和观点。
这有助于确定研究的现有空白,并为论文提供理论基础。
3.设计研究方法
根据所选主题的研究目标和问题,设计适当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可
能包括实证研究、定性研究、实验研究、问卷调查等。
确保所选择的方法
符合研究目标和问题。
4.数据采集和处理
进行研究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具体方法可能包括实地调查、观察、实验、问卷调查、访谈等。
收集到的数据需要整理、分类、验证或统计处理,以便进行分析和解释。
5.数据分析和结果展示
基于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展示结果。
数据分析方法可能
包括统计分析、质性分析、主题分析、回归分析等。
结果应通过图表、表格、描述性统计等方式展示,以支持论文观点和结论。
6.论文结构和写作
7.论文审稿和修改
8.论文投稿
9.回复审稿意见
10.准备最终版本
总之,论文撰写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需要有清晰的计划和时间管理能力。
对于每个步骤,要注重细节、持续改进,并接受他人的反馈和建议。
通过有序的步骤,可以有效提高论文质量,并将研究成果与学术界分享。
论文的具体实施步骤

论文的具体实施步骤引言编写一篇论文是一个复杂且需要耐心和系统性的过程。
在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之前,我们必须经历一系列的实施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论文的具体实施步骤,帮助读者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论文。
步骤一:确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课题是论文实施的第一步,它直接关系到你能否感兴趣并且有足够的动力去完成整个研究过程。
在选择研究课题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这样你对论文的研究和写作会更有激情。
•确保你选的课题具有足够的研究价值,可以填补现有研究领域的空白或解决实际问题。
•讨论和征询导师和同行的意见,获取更多建议和指导。
步骤二:文献综述在进行实际的研究之前,需要先对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
文献综述可以帮助你了解当前的研究进展和已有的知识体系,为研究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进行文献综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集中精力查阅和阅读与你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包括学术期刊、会议论文和专业书籍。
•确保文献综述是全面、系统且准确的,可以涵盖相关研究的理论、方法、实验结果等。
•对所查阅的文献进行批判性分析和综合总结,提炼出你的研究问题和目标。
步骤三:制定研究设计在制定研究设计时,需要考虑研究的目标、方法和数据收集方式。
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1.研究目标:明确你的研究目标,包括解决的问题、验证的假设等。
2.研究方法:选择适合你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如实证研究、实验研究、调查研究等。
3.研究样本:确定你的研究对象和样本数量,选择适当的抽样方法。
4.数据收集:确定数据收集的方式和工具,如问卷调查、实验记录、观察记录等。
5.数据分析: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如统计分析、质性分析等。
步骤四:数据收集与分析数据收集是论文实施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进行数据收集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根据研究设计制定数据收集计划,确保数据收集过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如问卷调查、实验记录等。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清洗和编码,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镁对菜心生长影响的初步探究
生命科学学院08科学四班赖进铭学号:20082501112
摘要:本实验研究了不同镁水平对菜心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菜心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a+b含量和叶绿素a和b的比值、SPAD值等将会随着供镁的减少逐渐降低,叶片的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也随缺镁程度增加而降低。
而根冠比随着供镁的较少而逐渐增加。
关键词:菜心;缺镁;生长
由于受生物气候条件的影响,华南地区土壤中含镁矿物易风化淋失,造成土壤供应镁的能力低,加上Al3+、H+ , K+ , Ca2+等离子的拮抗作用,不少植物出现缺镁症状。
随着农业集约化程度加强,作物产量的提高,缺镁现象日益严重[1]。
菜心(Br assica Parachinensis Bailey) 又称为菜薹,为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苔(Brassica)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据调查[2]发现菜心在国内外的影响及市场需求日益扩大,以前主要作为特色蔬菜在华南地区栽培,近年来在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有较大面积种植,因其品质优秀,口感极佳,成为市民餐桌上的新宠。
菜心亦可出口创汇,主要销往港澳地区和日本、美国、欧洲及东南亚等市场。
因此菜心拥有很大的市场,既适合内销,也适合出口创汇。
本试验研究了缺镁条件下菜心叶片光合、蒸腾作用及植株生长变化,以期为菜心优质高产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本实验于2011年6月-9月及2012年2月-4月于华南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实验室进行。
菜心种子由广州市佰顺蔬菜研究所提供,采用Hoagland营养液配方进行水培,播种后幼苗出现第1片真叶后,移到透明水培缸(容积50L)中,每缸10板,每板30株,完全培养液中培养4天后,进行缺素培养处理,设3个处理: 正常供镁 (对照,Mg 1mmol·L-1)、半量供镁(Mg 0.5 mmol·L-1)和缺镁(Mg 0),缺镁处理的SO42-用Na2S04补充。
整个培养过程都在培养箱中进行,条件为温度22℃(黑夜)/25℃(白天),每天光照12 h的培养箱中培养。
营养液每缸10L,每三天更换1次液体。
处理后2周取样测定。
叶绿素采用95%乙醇研磨提取,计算参照李玲等[3]公式,重复3次;在光照强度约为250μmol·m-2·s-1,二氧化碳
浓度约为400μmol·mol-1的条件下,用北京雅欣理仪科技有限公司Yaxin-1102便携式光合蒸腾仪测定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等,每处理重复3次,每次重复测定3株;取样50株测定植株的根长和株高;取样20株采用Area Meter AM300 叶面积测定仪测定第一片真叶的叶面积;取样20株采用SPAD 叶绿素测定仪,在距离叶柄1/3处分别测定第一片真叶的SPAD值。
摘要:以**菜心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的方法,比较了全缺氮、半缺氮和完全培养液菜心幼苗培养中光合作用和根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菜心在幼苗期缺氮将会造成子叶植株生长缓慢,子叶枯死,叶柄发红,真叶叶片小,并有缺绿症状,光合作用较低。
关键词:菜心;氮;光合作用;根活力
氮素是植物的生命元素。
氮素运筹是调控作物生长发育、改善光合特性、提高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当氮素充足时,植株叶大而鲜绿,叶片功能期延长,营养体健壮。
当氮素缺乏时,对植物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尤其对叶长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茎围和叶宽,对株高的影响最小,株高、茎围和叶宽均呈现出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减幅逐渐减少的趋势,而叶面积减幅逐渐增大(氮、磷、钾、镁亏缺对烤烟生长和叶片腺毛发育的影响)。
不仅严重影响小麦根系的干重,还明显减少了根的条数、总长度和根系表面积,减弱了根系活力(氮素亏缺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降低了根系水流导度(氮磷亏缺对玉米根系水流导度的影响)。
能明显降低叶片内硝酸盐的积累,抑制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缺氮、磷、钾、钙、镁对芥蓝硝酸盐积累、硝酸还原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降低叶绿素(Chl)含量、叶绿素a(Chl a)含量以及Chl a /叶绿素b(Chlb)值,同时增加类胡萝卜素(Car)/Chl值;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加重膜脂过氧化程度,损伤叶绿体类囊体片层结构(缺氮对佛手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菜心(Brassica Parachinensis Bailey)又称菜薹,为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苔属
(Brassica)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是我国南方特产蔬菜,栽培历史悠久,被誉为“菜中之后”和“蔬品之冠”。
菜心风味独特,质嫩味佳,食用方便,品种繁多,适应性广,生长迅速,并有清热解毒、杀菌、降血脂的功能。
由于菜心生长周期短,能周年生产与供应,经济效益较高。
是华南地区种植面积、产量最大并大量出口创汇的主要特产蔬菜,在华南蔬菜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仅广州市年栽培面积就在11 000 hm2以上([1]张衍荣.菜心育种现状与展望[J].广东农业科学, 1997, 3: 15~17.)([2]杨暹,郭巨先,刘玉涛,华南特产蔬菜菜心的营养成分及营养评价[J].食品科技,2002,(9):74-76.)([3]菜心栽培技术)
业已证明,菜心对矿质营养的吸收以氮最多,氮营养与菜心生长发育的关系最为密切([3]关佩聪.菜心栽培生理研究进展[J].长江蔬菜, 1987.16(4):1-5.)杨暹等的试验结果表明,氮营养与菜心炭疽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适宜的氮营养有利于提高植株对炭疽病的抗性,植株耐病能力提高,病情指数降低;而过高、过低的氮营养或不施肥,特别是高氮水平下更有利于诱导炭疽病的发生,植株病情指数提高(氮营养对菜心炭疽病抗性生理的影响)。
陈建生等的试验结果显示增施氮肥,可使菜心茎粗增加0.60mm~0.73mm,单茎重增加 1.05g~1.34g,增产7.05%~14.08%,可溶糖含量增加20.70%~28.28%,但同时导致Vc含量下降4.82%~13.94%,硝酸盐含量提高15.86%~21.85%。
补充硫肥,可显著提高Vc的含量,但同时也使硝酸盐的含量有所提高(氮硫肥配施对菜心产量及品质的效应研究)。
李永胜等的实验结果则显示氮肥能有效提高菜心的氨基酸含量,但同时能使硝酸盐的含量提高。
增施钾肥能有效降低硝酸盐的含量(氮磷钾配施对菜心生长及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氮素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叶绿素和一些激素等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作物的光合作用。
缺氮会对与植物光合作用相关的一些生理指标产生显著的影响。
目前对缺氮在菜心光合作用中产生的影响研究还比较少,本实验通过对菜心在苗期进行缺氮处理,测定菜心的株高、根长、叶面积、叶片SPAD 值、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和根系活力,探究缺氮对菜心光合作用的影响,试图为菜心缺氮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供试材料与幼苗培养
试验于2012年3月份在华南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实验室进行。
菜心种子由广州市佰顺蔬菜研究所提供。
滤纸板制作方法:用小刀将泡沫板割成12cm*12cm大小的小泡沫板,用剪刀将层析滤纸剪成10cm*30cm大小的滤纸片,将滤纸片折成边长为2cm,角度为60°的锯齿状纸板,并用大头钉将锯齿状纸板固定于小泡沫板上,即制成了试验用的滤纸板,如图所示。
本试验共制作了30个滤纸板用以播种。
沿滤纸板的每条沟均匀地放置6颗菜心种子,则每个滤纸板可放置30颗菜心种子。
将播种后的滤纸板放入盛有蒸馏水的玻璃缸中,于光照培养箱中培养,设定温度22℃(黑夜)/25℃(白天),每天光照12 h,光照强度100μmol·m-2·s-1,湿度75%。
待菜心幼苗的两片子叶完全展开后,进行缺氮处理。
缺氮处理
用完全Hogland营养液(pH值6.0)培养作对照,记为N100%(5 mmol/L),缺氮处理的营养液中氮元素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50%和0。
分别配制N50%和N0的培养液各10L。
将各培养液倒入玻璃缸中。
除去滤纸板上长势较差的幼苗,将筛选过的长势较一致的滤纸板移入玻璃缸中,每缸10板。
于光照培养箱中培养,设置如前。
培养10天后进行取样测定。
测定方法
1.3.1 株高、根长的测定
从每个培养缸中随机抽取3板幼苗,用毫米刻度尺分别测量株高和主根根长,取平均值。
1.3.2叶片SPAD值的测定
利用SPAD叶绿素测定仪,在距离叶柄1/3处分别测定第一片真叶的SPAD 值。
每处理测定10个单株,取平均值。
样品留作叶片面积测定。
1.3.3叶片面积的测定
用Area Meter AM300 叶面积测定仪测定第一片真叶的叶面积。
样品留作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1.3.4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将测定过叶面积的第一片真叶用95%的乙醇研磨后离心,用分光光度计测光
密度值,按ARNON公式计算各叶绿素含量.。
1.3.5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测定
3月25日9:00~14:00用北京雅欣理仪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Yaxin-1102便携式光合蒸腾仪在CO2浓度为(385±5)μmol·mol-1的条件下,测定第一片完全展开的真叶的净光合速率(Pn),每处理测定10个单株,取平均值。
1.3.6 根系活力的测定
用α- 萘胺法
1.4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处理采用Excel软件完成。
以上面的步骤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