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农-植物制片报告
南农矮脚黄白菜

南农矮脚黄白菜2023-11-22汇报人:contents •品种特性•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品种比较与选择•经济效益与市场前景•栽培技术改进与优化建议目录CHAPTER品种特性01起源历史品种来源株型叶色根系030201生育期对霜霉病、软腐病等有较强的抗性。
抗病性适应性CHAPTER种植技术02秋季气温逐渐降低,但南农矮脚黄白菜依然可以正常生长,但需要注意保温和灌溉。
秋季种植春季种植移栽定植施肥管理南农矮脚黄白菜需要充足的营养才能生长良好,因此需要在生长期间多次施肥,以提供足够的养分。
病虫害防治南农矮脚黄白菜常见的病虫害包括霜霉病、软腐病、蚜虫等,需要及时防治,以免影响植株生长和产品质量。
灌溉管理南农矮脚黄白菜需要保持土壤湿润,生长期间需要注意灌溉管理,避免干旱或过湿。
种植注意事项CHAPTER病虫害防治03蚜虫吸取植物汁液,造成叶片卷曲、皱缩、畸形。
菜青虫幼虫啃食叶片,造成叶片残缺不全,影响蔬菜品质。
霜霉病叶片出现黄绿色斑点,后扩大为黄色或黄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
病毒病叶片出现黄色或浅绿色斑点,叶脉透明,叶片皱缩、畸形。
软腐病叶片、茎和根部的维管束组织腐烂,流出黄色或灰褐色粘液。
常见病虫害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化学防治防治方法注意轮换使用注意药剂浓度和用量注意安全使用注意事项CHAPTER品种比较与选择04矮脚黄白菜与其他品种相比,具有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叶片绿色、茎秆白色、口感清甜等特点。
相较于其他品种,矮脚黄白菜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能够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保持较好的生长状态。
在外观上,矮脚黄白菜的叶片鲜绿,叶柄短小,株型紧凑,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与其他品种的比较根据市场需求和种植环境,选择适合的品种。
考虑品种的产量、品质、抗病性、耐贮运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结合种植者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选择适合的品种,以便更好地发挥其生产潜力。
品种选择依据评估品种的抗病性和耐旱、耐寒、耐热等能力,以及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表现。
科研南农韦中组Environ.Microbiol.:番茄全生育期根际细菌群落功能多样性及病。。。

科研南农韦中组Environ.Microbiol.:番茄全⽣育期根际细菌群落功能多样性及病。
编译:LorMe,编辑:⼩菌菌、江舜尧。
原创微⽂,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根际微⽣物群落在组成和功能上具有⾼度的变异,那么究竟哪些过程驱动了功能微⽣物的组装?本研究具体地展⽰了根际微⽣物区系的动态变化及其塑造的关键⽣态过程。
本研究利⽤⾼通量测序和分离株表型相结合的⽅法,展⽰了根际微⽣物按照⽣态演替模式⾃发组装成⾼抑病性微⽣物区系的过程。
研究发现,根际微⽣物聚集是⼀个动态过程,从植物⽣长前期根际具有随机资源重叠物种的先锋群落到植物⽣长后期根际的⾼密度、功能互补的顶极群落。
通过测定从不同植物⽣长阶段分离出的细菌菌株的特征并将其与细菌群落抵抗病原菌⼊侵能⼒相关联,证明了⾼功能多样性的顶极微⽣物群落能够更好地抵抗细菌病原体的⼊侵。
共⽣物种的资源互补增加了他们抵抗病原菌⼊侵的能⼒,这种演替对根际微⽣物群落功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项研究证明了⽣态位划分和群落演替是驱动根际微⽣物群落功能的重要因素,强调了幼苗对疾病敏感的原因,并提供了可加快植物健康相关功能微⽣物组合的理论框架。
论⽂ID原名:Rhizosphere microbiome functional diversity and pathogen invasion resistancebuild up during plant development译名:“循序渐进”,番茄全⽣育期根际细菌群落功能多样性及病原菌⼊侵抗性的建⽴期刊: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IF:5.147发表时间:2020.05通信作者:韦中第⼀作者:胡洁通信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实验设计1 供试材料供试⼟传病原菌采⽤mCherry标记的青枯雷尔⽒菌QL-Rs1115菌株;供试植物为番茄栽培品种“合作903”,购⾃江苏省农科院;供试⼟壤为江苏宜兴采集的沙质⼟壤。
2 根际⼟壤采集⼟壤过筛并混匀后⽤于盆栽试验,番茄种⼦表⾯灭菌后⽔琼脂发芽3天转移到育苗基质。
新发现的植物激素 简介

新发现的植物激素简介新发现的植物激素-简介《新发现的植物激素》由南京农业大学植物激素研究室周燮教授主编,主要读者为生物学、农学、园艺学和林业的教研人员以及研究生和本科生;关注植物激素的生理功能;联系工厂生产生活实际;材料新颖,国内外文献收集到2022年10月,反映了前沿,共约460000字和8页的彩色图片。
上世纪末,美国科学院院士hanskende和janzeevaart将早期发现的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脱落酸和乙烯统称为五大类“经典”植物激素(“classical”planthormones)。
1998年,在国际植物生长物质学会(ipgsa)第16届大会上,油菜素甾醇类、茉莉酸类和水杨酸类被加入植物激素名单。
随后,多胺类和一部分肽类也被接纳为植物激素。
最近独脚金内酯和一氧化氮亦被提名为植物激素。
这些继“经典”植物激素之后发现的被统称为非“经典”植物激素(non-classicalplanthormones)。
可是,迄今国内学术界尚未对后面七类激素进行过全面而系统的介绍。
该书不仅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而且还概述了两类候选的植物激素??成花素(florigen)和壳梭孢素类(fusicoccins,fcs)。
一、油菜素甾醇此类激素具有四个环的5-α-胆甾烷的基本结构,是植物体内一类与昆虫的蜕皮激素以及哺乳动物中的甾体类激素结构相似的植物生长调节物。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l)。
油菜素甾醇类激素促进细胞的伸长和分裂,但与其它激素不同的是,它在很低浓度(1×10-10mol/l)就可表现出很强的生物活性。
油菜素甾醇类激素参与植物的光形态建成,而且在植物的抗逆过程中起调节作用。
一个富含亮氨酸重复片断(leucine-richrepeat,lrr)的丝氨酸/苏氨酸型受体激酶??bri1已被鉴定为油菜素内酯的受体。
二、茉莉酸盐茉莉酸及其挥发性衍生物茉莉酸甲酯(methyljasmonate,meja)和氨基酸衍生物统称为茉莉酸类物质。
植物生物技术报告

绿色荧光蛋白转入拟南芥愈伤组织引言:拟南芥与油菜、萝卜、卷心菜等同为十字花科植物,作为一种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和非洲西北部。
在我国的内蒙、新疆、陕西、甘肃、西藏、山东、江苏、安徽、湖北、四川、云南等省区均有生长。
近一百年来,随着生物学和经典遗传学的蓬勃发展,科学家们逐渐注意到它的研究价值。
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希望在植物中找到像动物中的黑腹果蝇那样繁殖快、易于在实验室培养、适于遗传操作的实验材料,进而从根本上改变植物遗传学研究的长期落后状况。
拟南芥植株较小(一个8cm见方的培养钵可种植4-10株)、生长周期短(从发芽到开花约4-6周)、结实多(每株植物可产生数千粒种子)。
拟南芥的形态特征分明,莲座叶着生在植株基部,呈倒卵形或匙形;茎生叶无柄,呈批针形或线形。
侧枝着生在叶腋基部,主茎及侧枝顶部生有总状花序,四片白色匙形花瓣,四强雄蕊。
长角果线形,长约1-1.5cm,每个果荚可着生50-60粒种子。
这些特点使得拟南芥的突变表型易于观察,为突变体筛选提供了便利。
拟南芥是典型的自交繁殖植物,易于保持遗传稳定性。
同时,可以方便的进行人工杂交,利于遗传研究。
拟南芥的另一个优点是易于转化。
经过不断的实践,浸花法(floral tip)已成为拟南芥转化最常用的方法。
对生长5-6周已抽苔的拟南芥打顶来促进侧枝生长,待花序大量产生时将其在含有转化辅助剂silwet和蔗糖的农杆菌溶液中浸泡几分钟,3-4周后对转化植株收种子。
在含有合适抗生素的平板上对种子进行筛选,能够健康生长的幼苗为转基因植株。
这种转化方法不需要组织培养和再生植株的过程,操作简便、转化效率较高,为研究人员建立突变体库、改变目的基因的表达特征以及开展互补验证等实验提供了便利。
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 Protein,简称GFP)是一种在美国西北海岸所盛产的水母中所发现的一种蛋白质。
这类学名为Aequorea victoria的水母有着美丽的外表,生存历史超过1.6亿年,正是在这种水母的发光器官内发现天然绿色荧光蛋白。
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srt计划学校资助项目表

项目 编号
0504A03 0504B01 0504B02 0505A01 0505A03 0505A05 0505A06 0505A07 0505A09 0505A10 0505A11 0505A12 0505A13 0505B01 0505B02 0505B03 0505B04
项目 负责 人
刘 徐 陆 梁 洋 易 鹭 静
潘易萍 王勇强 韩晓晶 崔 悦 赵 倩 杨意成
学院
园艺院 园艺院 园艺院 园艺院 园艺院 园艺院 园艺院 园艺院 园艺院 园艺院 园艺院 园艺院 园艺院 园艺院 园艺院 园艺院 园艺院 园艺院
项目 编号
0503A02 0503A03 0503A04 0503A05 0503A06 0503A07 0503A08 0503A09 0503A10 0503A11 0503A12 0503A13 0503A14 0503A15 0503A16 0503A17 0503A18 0503A19
项目 负责 人
葛雨萱 曾 张 刘 刘 琦 健 敏 杨 肖
项目参加者
媛、黄 海、李晓亭
指导 教师
陈劲枫 柳李旺 吴 震 郭巧生 史红专 郭世荣 钱春桃 龚义勤 郭巧生 吴 震 龚义勤 柳李旺 郭世荣 娄群峰 史红专 房伟民 汪良驹 张蜀宁
项目名称
栽培黄瓜与不同基因型黄瓜的种间杂交及染色体加倍研 究 叶用莴苣先期抽薹控制的研究 厚皮甜瓜耐盐品种筛选及其生理基础研究 夏枯草、黄花蒿种子生理特性研究 水蛭繁育条件的研究 外源多胺缓解盐胁迫下黄瓜植株伤害效应的研究 黄瓜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优良萝卜品种多倍体诱导与生物学效应初步研究 药用菊花叶中黄酮类物质的质量研究及利用 高温强光胁迫下白菜光合特性的研究 萝卜抽薹特性的生理生化机制分析 甘蓝主栽品种指纹图谱绘制和种子纯度快速检测体系研 究 钙对缓解黄瓜植株根际低氧逆境伤害效应的研究 激素诱导黄瓜性别分化机理研究 促进水蛭生长的人工饲料的研制 菊花离体缓慢生长体系的建立 促进桃、葡萄果实着色新技术的研究 耐寒、晚抽薹四倍体不结球白菜新种质的研制
金善宝实验班(植物生产类)

金善宝实验班(植物生产类)一、专业介绍为了适应农业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高要求,南京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在农学强化班的基础上,建立了金善宝实验班(植物生产类)。
根据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的总体要求,设立了专门的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
实验班每年面向全校从新生中择优选拔,按照“3+X”的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学生在前3个学年按“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面”的原则完成本科阶段教学,经滚动和终选,被确定为本硕连读的学生后3个学年可选择专业方向,直接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实验班依托多个国家和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为学生配备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实行小班授课,全程实现学分制、游学制和导师制。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雄厚的科研力量和丰富的科研成果为依托,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具备植物生产与管理、植物遗传育种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和较强研究能力的拔尖创新型人才。
三、毕业要求要求1: 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职业道德、体格和健全的人格;要求2: 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要求3: 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有较为坚强的意志力;要求4: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要求5: 具有扎实的数学、化学、物理、生物学等基本理论知识;要求6: 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要求7: 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要求8: 掌握植物生产与管理、植物遗传育种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9: 了解农业科学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具备一定的国际化视野;要求10: 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开展科学研究和科学探索的能力。
实现矩阵四、培养特色注重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1.主干学科作物学、生物学、园艺、植物保护等。
青贮甜菊叶内甜菊糖苷提取行为研究

㊀第46卷第2期2024年4月中国糖料Sugar Crops of China Vol.46,No.2Apr. 2024doi :10.13570/ki.scc.2024.02.006http ://收稿日期:2023-5-23基金项目:中英合作项目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stevia production in China (201901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甜叶菊等资源保存与研究 (KYZZ 2022004)资助㊂青贮甜菊叶内甜菊糖苷提取行为研究罗庆云,郭可馨(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中药材科学系,南京210095)摘㊀要:ʌ目的ɔ为促进甜菊叶收储方式革新,打造低成本甜菊糖原料叶生产体系㊂ʌ方法ɔ本研究对不同青贮时长甜菊叶内甜菊糖苷提取行为进行分析㊂ʌ结果ɔ当青贮时间为3㊁7㊁15㊁21㊁30㊁60d ,甜菊叶所含各甜菊糖苷的常温水浸泡压榨提取效率随青贮时间延长逐渐增高,提取后各甜菊糖苷残余量随青贮时间延长而下降;70ħ水浴浸泡提取4次后,日晒干叶中甜菊苷(Stevioside ,STV )和瑞鲍迪苷(Rebaudiosides )系列(RA ㊁RF ㊁RC 和RB 等)甜菊糖苷残余量为2.7%~6.3%,青贮6月后直接浸提的各甜菊糖苷残余量为8.2%~13.3%,青贮6月烘干后再浸提的各甜菊糖苷残余量为12.2%~30.8%㊂ʌ结论ɔ本文除对影响青贮甜菊叶内各甜菊糖苷提取效率因素进行了探讨外,还基于研究结果对甜菊湿法收贮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为建立甜菊低成本收储方式提供参考㊂关键词:甜菊;青贮;甜菊糖苷;提取中图分类号:S 566.9㊀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624(2024)02-0041-08罗庆云,郭可馨.青贮甜菊叶内甜菊糖苷提取行为研究[J ].中国糖料,2024,46(2):41-48.LUO Qingyun ,GUO Kexin.Study on extraction behavior of steviol glycoside from stevia silage leaves [J ].Sugar Crops of China ,2024,46(2):41-48.0㊀引言甜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 ),又名甜叶菊,原产于南美洲,其叶富含低热量高倍甜味剂甜菊糖苷类化合物,被誉为 世界第三糖源 [1],根富含被誉为 人类肠道健康卫士 的菊糖,茎秆富含可作为膳食纤维和优质饲料的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2-3]㊂自20世纪70年代后半引入我国以来,我国已发展为甜菊种植面积㊁甜菊糖提取加工及出口量最大的国家[1]㊂目前,我国甜菊的主要收获部位为叶片,甜菊种植最大风险在收获期,田间郁闭度增大致空气湿度较高,叶片受此影响易生病乃至脱落,严重影响我国秋季多雨地区甜菊规模化种植发展[4]㊂为提高甜菊叶片收获可靠性,目前我国甜菊的种植多集中于新疆㊁甘肃㊁内蒙古和东北等田间湿度相对较小的干旱地区㊂但由于甜菊根系浅,需水量是其他作物的3~4倍,受水资源限制,甘肃等地已开始限制甜菊种植㊂为增强甜菊叶片供应链稳定性,有效利用南方雨热资源发展甜菊种植,探讨提高甜菊叶片收获可靠度意义明显㊂现行甜菊干叶收贮方式操作简单,但在脱叶㊁枝叶分离㊁包装及提取前拆包等环节存在机械发展不足㊁人工用量多㊁操作环境粉尘污染大等问题㊂近年来在饲料贮存中广为采用的青贮技术有望替代并破解甜菊收获环节的干燥和污染问题,促进我国甜菊种植规模化水平的提高㊂24中国糖料2024青贮法是将新鲜收获植物材料经压缩㊁密封使其与空气隔绝,通过乳酸菌等厌氧发酵产生乙酸和丁酸等酸性物质,降低物料pH值,抑制酵母等好氧微生物生长,实现物料有效保存的一种收获保存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玉米㊁苜蓿等饲料用草收储[5-6]㊂若利用该技术对甜菊叶片进行收储,可使我国甜菊生产实现下述转变:首先,由于不需要依赖日晒等对甜菊叶片进行干燥处理,甜菊收储受天气影响小,可提高甜菊叶片收获可靠度,促进我国南方地区甜菊规模化种植;其次,现有青贮收获机收获效率高㊁物料损失率低,若利用青贮窖池直接封存甜菊叶片,可免除放倒㊁打堆㊁干燥㊁脱叶㊁打包等操作,降低甜菊叶片收获所需劳动力投入量和收获成本,降低甜菊叶片生产及利用成本,增强甜菊糖市场接受度;再次,由于青贮甜菊叶片含水,防火性好,储存地点不受限制,在密封良好条件下可长期保存,可满足甜菊糖提取厂家对甜菊叶片的收储要求;最后,由于我国的甜菊糖提取加工厂多位于南方地区,青贮体系的建立利于各甜菊糖提取加工厂就地建立甜菊叶生产基地,改变甜菊叶远距离运输现状,实现甜菊叶就地生产㊁就地加工,有利于甜菊种植业-甜菊糖提取加工业-甜菊废渣养殖业(或渔业)复合体系建成,促进甜菊叶加工废渣㊁废液㊁废气就地转化,降低甜菊糖生产碳足迹,促进甜菊糖绿色生产[7]㊂为建成经济高效㊁操作方便㊁安全可靠㊁高度机械化㊁清洁环保的甜菊青贮叶加工方法,促进甜菊湿法收储加工体系建成,本研究就青贮甜菊叶内甜菊苷(Stevioside,STV)和瑞鲍迪苷(Rebaudiosides)系列(RA㊁RC㊁RF等)甜菊糖苷提取行为进行分析,探讨青贮对甜菊叶内甜菊糖苷提取效率影响,降低甜菊糖苷提取所需原料叶生产成本,促进甜菊叶收储方式改革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材料1.1.1㊀供试材料青贮所用甜菊叶片收获于江苏南京汤山(E119.0651,N32.0647)的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甜菊项目组的甜菊种质资源圃㊂收获分两批进行,第一批收获于现蕾期,收获后混匀分袋压实排气后,置室内阴凉处青贮处理㊂第二批收获于盛蕾期,收获后混匀压实抽真空后,置室内阴凉处青贮处理㊂1.1.2㊀仪器设备与试剂仪器设备:真空压缩袋(手动真空泵)㊁液压千斤顶压榨机㊁水浴锅㊁电子天平㊁量筒(500mL);分析仪器㊁耗材及标准品:无水乙醇㊁其余同罗庆云等[8]㊂1.2㊀试验方法1.2.1㊀青贮时间对甜菊糖苷提取效率的影响所用材料为第一批收获叶片㊂第一步:室温下分别青贮处理3㊁7㊁15㊁21㊁30㊁60d,记录甜菊青贮叶片图片㊁质地㊁气味㊁手感,装入尼龙沙袋,利用液压千斤顶压榨机常温榨取甜菊叶片汁液,记录所获汁液体积,取样并加入等体积无水乙醇,置4ħ冰箱备测;第二步:残渣加入2倍重量自来水,常温浸泡30min,装入尼龙沙袋,利用液压千斤顶压榨机常温榨取汁液,记录所获汁液体积,取样并加入等体积无水乙醇,置4ħ冰箱备测;重复第二步榨取3~4次;提取后残渣60ħ烘干,称重,并依照罗庆云等[9]方法准备样品备测㊂1.2.2㊀青贮叶片干法及湿法提取对甜菊糖苷提取效率的影响所用材料为第二批收获并于室温下青贮处理6月的甜菊叶片,记录甜菊青贮叶片图片㊁质地㊁气味㊁手感,分设60ħ烘干处理干样和未烘干处理湿样,以产地常规日晒干燥样(品种 谱星6号 )为对照,各设3个提取重复,分别提取并单独取样检测㊂第1次依照料(干重)液比1ʒ13加入自来水,70ħ水浴提取30min(每5min搅拌一次),倒取(无挤榨)所有提取液,记录提取液体积,取样并加入等体积无水乙醇,置4ħ冰箱备测;第2次依照料(干重)液比1ʒ8.5加入自来水,70ħ水浴提取30min(每5min搅拌1次),倒取(无挤榨)所有提取液,记录提取液体积,取样并加入等体积无水乙醇,置4ħ冰箱备测;依上述第2次㊀第46卷,第2期罗庆云,等:青贮甜菊叶内甜菊糖苷提取行为研究1.2.3㊀甜菊糖苷含量的检测及数据采集分析利用液质联用仪,参照罗庆云等[8]方法采集各样品所含化合物信息,并依照罗庆云和印敏[10]方法分别采集代表RA ㊁STV ㊁RC ㊁RF 等甜菊糖苷的离子色谱峰面积㊂结合前述1.2.1和1.2.2所采集各提取液体积和残渣干重,折算各次RA ㊁STV ㊁RC ㊁RF 等甜菊糖苷提取量㊂依甜菊糖苷种类分别合并计算各批次提取液和残渣中各甜菊糖苷的量作为甜菊原料叶内RA ㊁STV ㊁RC ㊁RF 等各甜菊糖苷的总量;再分别计算各批次提取液和残渣中RA ㊁STV ㊁RC ㊁RF 等甜菊糖苷分别占甜菊原料叶内同一甜菊糖苷种类总量的百分比,作为各批次提取液和残渣中RA ㊁STV ㊁RC ㊁RF 等甜菊糖苷的相对百分含量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青贮甜菊叶状态甜菊叶片青贮效果受真空度和密实性影响大㊂在青贮包裹密实性良好情况下,压实并抽真空后,甜菊青贮叶片的容重为850~900kg /m 3(数据未列出)㊂室温阴凉青贮6月后,青贮包裹紧实,无水渍,打开包裹,叶片形态完好㊁棕黄色,散发出明显的乙醇㊁乙酸等物质混合酱香气味,无腐败味(见图1)㊂图1㊀甜菊叶片压实抽真空室温阴凉青贮6月后的状态A :全局;B :局部Fig.1㊀Status of stevia leaves after compacted vacuum and cool silage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6monthsA :Overall view ;B :Partial view2.2㊀青贮对甜菊叶汁液榨取量的影响由于本次用于青贮的新鲜收获甜菊叶片含水量近70%(数据未列出),为提高后续浸榨效果并探讨青贮叶提取方式,本部分试验在用常温水浸泡青贮甜菊叶片前,设置了直接榨取青贮甜菊叶片汁液的步骤,以分析青贮甜菊叶片内各甜菊糖苷组分随细胞液分布均匀度㊂试验结果表明,在青贮早期,随着青贮时间延长,直接榨取汁液量逐渐增大,青贮3d 后可直接榨取汁液量为叶片鲜重25.0%,青贮7d 后可直接榨取汁液量为叶片鲜重28.5%,青贮15d 后可直接榨取汁液量达最高峰,为叶片鲜重31.3%;但随着青贮时间的进一步延长,直接榨出汁液量逐渐减少,青贮21d 后可直接榨取汁液量降为叶片鲜重19.5%,青贮30d 后直接榨取汁液量为叶片鲜重14.2%,青贮60d 后直接榨取汁液量仅为叶片鲜重7.8%,而当青贮时间延长至6月时无直接榨取汁液㊂34中国糖料2024 2.3㊀青贮对甜菊叶内甜菊糖苷浸榨提取行为的影响为探讨甜菊叶片的合理青贮时间,同时探讨甜菊青贮叶内各甜菊糖苷化合物提取方式,结合产地生产实际,本部分试验采用常温自来水浸泡结合常温压榨考察浸榨次数对青贮甜菊叶片内甜菊糖苷提取行为的影响㊂青贮初期所特有直接榨取汁液(表1称为 原汁 ,下同)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特征性㊂具体特征包括除上述直接榨取体积随青贮时间延长先增加后减少外,还表现为其所含RA㊁STV㊁RF和RC等甜菊糖苷浓度随青贮时间延长基本保持不变(数据未列出),最终表征为,随青贮时间延长,直接榨取汁液所含各甜菊糖苷量随汁液体积的先增后降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㊂甜菊青贮叶内所含甜菊糖苷常温压榨下的提取行为与自然干燥甜菊叶内所含甜菊糖苷的水浴提取行为相近㊂对同一青贮甜菊叶片,第一次浸榨液所含RA㊁STV㊁RF和RC等各甜菊糖苷量占甜菊叶含总量的1/3以上,之后,每次榨取所获各甜菊糖苷量随榨取次数的增加逐渐降低(见表1)㊂甜菊叶所含各甜菊糖苷提取效率随青贮时间延长逐渐增高㊂第一次浸泡榨取液中所含RA㊁STV㊁RF和RC等各甜菊糖苷占叶片总量的相对百分含量随青贮时间延长先升后降;第二次和第三次浸泡榨取液中所含RA㊁STV㊁RF和RC等各甜菊糖苷占叶片所含总量的相对含量随青贮时间延长逐渐增高;在榨取次数相同(4次,含直接榨取)条件下,提取后青贮甜菊叶渣残余RA㊁STV㊁RF和RC等各甜菊糖苷含量都表现为随青贮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见表1)㊂表1㊀浸榨条件下青贮甜菊叶内各甜菊糖苷的提取行为Table1㊀Extraction behaviors of steviol glycosides of stevia leaves silage under soaking and pressing甜菊糖苷Steviol glycosides 青贮时间/dSilage time原汁/%Raw juice第一次浸榨/%1st soaking andpressing第二次浸榨/%2nd soaking andpressing第三次浸榨/%3rd soaking andpressing残渣/%ResidueRA35.129.122.518.624.779.643.130.3-17.0157.628.824.816.522.3214.935.424.715.020.0302.829.031.724.212.3601.922.531.933.310.4 STV37.931.222.316.921.8 713.941.828.9-15.31511.529.123.914.820.6217.535.624.413.119.4302.930.431.422.213.1602.921.532.433.99.3 RF313.440.020.512.014.2 720.845.623.5-10.11520.434.320.49.115.82114.040.623.28.114.1303.639.127.915.513.9607.518.530.936.56.6 44㊀第46卷,第2期罗庆云,等:青贮甜菊叶内甜菊糖苷提取行为研究续表1㊀Continued Table1甜菊糖苷Steviol glycosides 青贮时间/dSilage time原汁/%Raw juice第一次浸榨/%1st soaking andpressing第二次浸榨/%2nd soaking andpressing第三次浸榨/%3rd soaking andpressing残渣/%ResidueRC37.831.221.917.221.9713.643.028.6-14.81511.729.823.914.520.2217.536.424.612.818.7303.031.430.622.112.9604.020.232.835.97.0㊀㊀注: - ,未提取Note: - means no processed2.4㊀长期青贮对甜菊叶内甜菊糖苷浸泡提取行为的影响针对甜菊叶片长期青贮需求,本部分试验探讨长期青贮(持续青贮6月)对甜菊叶内各甜菊糖苷化合物提取行为的影响㊂试验采用目前甜菊糖苷提取加工厂常用的温水浸泡提取法,以目前各甜菊糖苷提取加工厂常用的常规日晒干燥甜菊叶为对照,结合青贮甜菊叶可能采用的直接温水浸泡提取和烘干后温水浸泡提取两种提取物料投放策略,共设计3组实验㊂结果表明,对于青贮甜菊叶片直接温水浸泡提取和青贮甜菊叶片烘干后温水浸泡提取两种物料,其第一次榨取液所含RA㊁STV㊁RF㊁RC和RB等各甜菊糖苷量占甜菊叶片所含总量的30%~40%,低于当前普遍采用的日晒干燥甜菊叶作为浸泡提取物料,其第一次浸榨所获榨取液中RA㊁STV㊁RF㊁RC和RB等各甜菊糖苷量占甜菊叶片中各自总含量的40%~50%(表2)㊂在各浸提批次之间,当前普遍采用的日晒干燥甜菊叶所含RA㊁STV㊁RF㊁RC和RB等甜菊糖苷浸提量呈现出较明显的指数下降,下一浸提批次浸提量多接近于上一浸提批次的浸提量的一半;直接温水浸泡提取和烘干后温水浸泡提取两种青贮甜菊叶所含RA㊁STV㊁RF㊁RC和RB等甜菊糖苷浸提量在第一和第二浸提批次以及第三和第四浸提批次之间表现为相对平缓的下降,仅在第二和第三浸提批次间呈现出相对明显的指数下降(表2)㊂在浸提次数相同条件下(4次),提取后甜菊叶渣中残余的RA㊁STV㊁RF㊁RC和RB等甜菊糖苷含量是评价物料提取效率的根本指标,结果表明,日晒干叶提取后残渣中残余的RA㊁STV㊁RF㊁RC和RB等各甜菊糖苷含量介于2.7%~6.3%,明显低于两青贮的甜菊物料;在两青贮甜菊物料间,直接浸提后残渣中残余的各甜菊糖苷含量介于8.2%~13.3%,低于烘干再浸提所得残渣中残余的各甜菊糖苷含量(表2)㊂表2㊀不同处理下各甜菊糖苷的提取行为Table2㊀Extraction behaviors of steviol glycosides after different treatments单位:%处理Treatment 第一次浸提第二次浸提第三次浸提第四次浸提残渣1st soaking2nd soaking3rd soaking4th soaking Residue日晒干叶Sun dried leaves RA39.0ʃ0.926.3ʃ1.619.1ʃ1.69.3ʃ1.76.3ʃ2.8 STV44.5ʃ2.627.1ʃ4.117.0ʃ2.47.0ʃ1.64.5ʃ1.8 RF55.0ʃ5.525.4ʃ5.812.6ʃ2.14.3ʃ0.72.7ʃ1.5 RC50.3ʃ3.327.0ʃ5.414.3ʃ2.35.1ʃ0.63.2ʃ1.7 RB49.4ʃ5.424.5ʃ4.914.7ʃ1.96.5ʃ0.85.0ʃ2.754中国糖料2024续表2㊀Continued Table2处理Treatment 第一次浸提第二次浸提第三次浸提第四次浸提残渣1st soaking2nd soaking3rd soaking4th soaking Residue青贮(6月)后烘干后浸提Silage for6months (dried before soaking)RA37.2ʃ1.327.3ʃ1.011.3ʃ0.97.2ʃ0.317.1ʃ1.9 STV40.9ʃ1.429.1ʃ1.311.1ʃ1.16.7ʃ0.512.2ʃ2.5 RF41.8ʃ1.127.6ʃ0.68.7ʃ0.65.2ʃ0.116.7ʃ3.2 RC37.7ʃ1.227.1ʃ0.310.4ʃ0.76.2ʃ0.318.6ʃ3.7 RB32.1ʃ1.122.2ʃ0.88.8ʃ0.86.1ʃ0.530.8ʃ0.9青贮(6月)后直接浸提Silage for6months (no dry and directly soaking)RA36.8ʃ5.028.6ʃ4.112.9ʃ3.610.3ʃ3.611.4ʃ2.0 STV35.9ʃ9.629.4ʃ6.812.1ʃ4.19.3ʃ3.913.2ʃ3.3 RF39.2ʃ11.232.6ʃ10.511.2ʃ4.68.9ʃ4.28.2ʃ1.9 RC36.5ʃ7.229.7ʃ6.912.7ʃ5.010.2ʃ4.710.9ʃ2.6 RB38.6ʃ12.331.9ʃ8.012.9ʃ2.83.2ʃ5.213.3ʃ3.83㊀讨论与结论3.1㊀甜菊叶青贮是甜菊叶生产体系改革之必然选择我国甜菊叶生产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因出口创汇售价高,日渐形成将甜菊作为高端经济作物进行栽培生产的技术体系[11-12]㊂该技术体系包括:(1)受对高利润追求的影响,在甜菊育种时,多考虑叶内RD㊁RM㊁RI和RO等优异甜菊糖苷含量性状,而对根系等事关产地适宜性的性状关注不足,导致在产地种植时,对生产地块水肥条件要求高,推高了叶片生产成本;(2)为确保甜菊叶品质一致性,种植多采用扦插繁殖苗,用苗成本高;(3)当前甜菊叶生产每公顷毛收入75000元以上,经济效益相对较高,使种植者在生产中倾向于采用资源和环境耗费型浇水㊁施肥㊁植保㊁收储行为㊂上述因素逐步推高甜菊种植风险和原料叶生产成本,加大了甜菊糖苷应用市场风险㊂近来,甜菊生产面临以下问题:(1)三氯蔗糖等合成甜味剂发展使国际市场上甜菊糖苷价格一路走低;(2)随着 一带一路 的深入推进,卢旺达㊁赞比亚等地甜菊叶进口将促进我国甜菊生产开启低成本生产模式改革;(3)随着合成生物学发展,甜菊糖苷酶转化体系日益完善,已逐步实现由STV或RA向RD㊁RM㊁RI和RO等优异甜菊糖苷的合成转化,降低了对甜菊叶内RD㊁RM㊁RI和RO等优异甜菊糖苷含量的要求,在育种上也开始推出对轻度盐碱适宜性好㊁产量高的甜菊品种,降低甜菊种植对耕地及浇灌用水要求,降低甜菊种植成本;(4)甜菊扦插育苗用工劳动力老龄化,育苗成本日益增高,随着甜菊生产向大面积种植户集中,生产及管理成本增高,种植户对甜菊叶售价波动敏感,因原料叶价格波动导致种植面积忽高忽低,扦插繁殖种苗销售风险增高;(5)甜菊收储环节的稳定性及甜菊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实现就地种植㊁就地加工㊂上述因素的叠加,迫切需要建立 低成本甜菊糖原料叶生产体系 ,以稳定并逐步提高甜菊糖应用市场㊂3.2㊀甜菊叶青贮可行性甜菊叶青贮是打造 低成本甜菊糖原料叶生产体系 的有机组成和必然要求,结合本文研究结果,本部分从几个方面对甜菊叶青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讨论㊂3.2.1㊀甜菊叶青贮不增大仓储库容要求为便于甜菊叶运输环节的搬运和提取车间工人操作,当前甜菊叶片多在经过干燥㊁脱叶㊁去杂后采用40cmˑ60cmˑ80cm的蛇皮袋打包包扎,单包重量55~60kg,容重286.5~312.5kg/m3㊂甜菊青贮叶容重6474㊀第46卷,第2期罗庆云,等:青贮甜菊叶内甜菊糖苷提取行为研究叶贮存方式所需仓储库容相近㊂3.2.2㊀甜菊叶青贮促进甜菊糖苷清洁生产若在加工厂附近建立种植基地,可免除饲料青贮中应用的裹包等工序,可直接利用青贮窖池封存甜菊叶片,免除甜菊叶打包(裹包)㊁长距离运输㊁多次搬运,免于甜菊叶在脱叶㊁筛杂㊁打包㊁提取时解包等环节的粉尘损耗及对操作人员的肺部伤害,降低甜菊糖生产的经济和社会成本,促进甜菊糖苷清洁生产㊂3.2.3㊀青贮甜菊叶提取效率可实现与日晒风干叶相近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同浸提次数下,青贮甜菊叶提取效率低于现行日晒甜菊叶㊂日晒干叶提取后残渣中残余的RA㊁STV㊁RF㊁RC和RB等甜菊糖苷含量介于2.7%~6.3%,直接浸提后残渣中残余的各甜菊糖苷含量介于8.2%~13.3%,青贮叶较现行日晒叶低5%~7%,这可能是因为青贮状态下甜菊叶细胞膜的破损程度低于常规的日晒等方式㊂表1结果显示,青贮2月的甜菊叶片,采用冷水浸泡后压榨的方法,可使残渣中残余各甜菊糖苷含量介于6.6%~10.4%,结合表2单独采用温水浸泡的方法所得结果,可以推断,在生产实践中,可以通过采用增加提取次数并结合物理挤榨等操作实现其与日晒甜菊叶同样的提取效率㊂3.3㊀结论针对未来可能应用场景,本研究利用浸泡压榨提取和浸泡提取两种方式分析3d至6个月不同青贮时长甜菊叶内RA㊁STV㊁RC㊁RF等甜菊糖苷提取行为,探讨了青贮及青贮后烘干对甜菊叶内甜菊糖苷提取效率的影响㊂结果表明,采用压实抽真空方法室温青贮可以实现对甜菊叶片长期稳定保存6月以上;经青贮处理2月及以上后,采用冷水浸泡结合常温压榨提取3~4次,可以实现与现有温水浸泡提取相近的提取效率㊂本研究旨在为降低甜菊糖苷原料叶生产成本,实现甜菊规模化种植所需收储方式改革提供参考,前述研究结果有助于打造 低成本甜菊糖原料叶生产体系 ,促进甜菊种植业和提取业可持续发展㊂致谢实验由罗庆云设计㊁图表制作及定稿撰写并参与指导部分操作和数据采集,由郭可馨负责主体试验操作㊁数据采集及初稿撰写等,毛吉翔㊁陈子华㊁金妍㊁高抒羽等参与讨论,LC-MS数据采集由中科院南京植物研究所印敏副教授进行指导,在此一并致谢!参考文献1罗庆云陈锋陈玉江等.甜菊糖原料供给侧改革方向 J .中国糖料201840577-80.2SHEILA M S L GABRIELA K VOJTĚCH R et al.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inulin with a high 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from roots of Stevia rebaudiana Bert.Bertoni J .Carbohydrate research 201541115-21.3SANCHES LOPES S M KRAUSOVA G PEDROZA CARNEIRO J W et al.A new natural source for obtainment of inulin and fructo-oligosaccharides from industrial waste of 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 J .Food Chemistry 2017225154 -161.4于莲波靳学慧娄凤君.甜叶菊叶部病害对叶片产量的影响 J .现代化农业199069.5王新宇申晨霍文婕等.雁北地区不同品种玉米全株青贮发酵品质及细菌群落结构分析J .草地学报2021295 1087-1093.6玉柱荀桂荣韩建国等.苜蓿拉伸膜裹包青贮研究 C //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 S03苜蓿栽培㊁加工与利用2003-10中国北京出版社不详200315-21.7罗庆云陈玉江陈漪等.一种甜叶菊青贮方法201811356617.1 P .2018-11-15.8罗庆云徐新娟印敏.基于碳水化合物分子量的植物材料产地溯源体系初探 以甜叶菊叶为例 J .中国糖料2023 45141-51.9罗庆云田敏谢越盛等.甜叶菊甜菊糖苷含量分析用RA和STV乙醇超声提取体系优化J .中国糖料20142 10-13.84中国糖料2024 11耿正桂.前途广阔的新作物 甜叶菊 J .中国农垦1981338.12舒世珍.新糖料作物 甜叶菊在京试种成功 J .农业科技通讯1979219-20.Study on Extraction Behavior ofSteviol Glycoside from Stevia Silage LeavesLUO Qingyun,GUO Kexin(Depar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Science,College of Horticulture,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210095) Abstract:ʌObjectiveɔTo establish a low-cost stevia production system and to promote innovation of stevia leaf collection and storage,ʌMethodsɔthis study analyzed extraction behavior of steviol glycosides in leaves at different silage durations.ʌResultsɔThe results showed that,after silage for3d,7d,15d,21d,30d and 60d,extraction efficiency of steviol glycosides in stevia leaves was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extension of silage time during room temperature water soaking and pressing extraction,and amount of steviol glycosides kept in the residual decreased with the extension of silage time.After extracted by soaking in water bath at70ħfor 4times,the residual contents of stevioside(STV)and rebaudiosides series(RA,RF,RC and RB,etc.)kept in sun-dried leaves ranged from2.7%to6.3%.The residual content of each steviol glycoside directly extracted after6months of ensiling ranged from8.2%to13.3%,while residual contents of RA,STV,RF,RC and RB kept in silage for6months and drying ranged from12.2%to30.8%.ʌConclusionɔIn this paper,factors those affecting extraction efficiency of steviol glycosides from silage stevia leaves were discussed,and feasibility as well as necessity of wet storage of stevia leaves were analyzed too,which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low-cost storage of stevia.Key words:stevia;silage;steviol glycosides;extract。
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SRT计划项目一览表

生命科学学院 1410A10 学校资助 万晓辉 章文华 利用 Na+荧光探针比较研究野生型和突变体水稻 Na+浓度差异
1200
生命科学学院 1410A11 学校资助 章钰婷 张阿英 玉米中 JHDM 在 BR 信号转导中的功能分析
1200
生命科学学院 1410A12 学校资助 董丹玥 任 昂 氧化胁迫条件下转录因子 AP1 对灵芝三萜含量的影响
农学院
1411A07 学校资助 倪天界 赵团结 大豆开花期叶黄突变体 NT-y2 的光合生理特点与基因定位研究
经费 (元) 1200 1200 1200 1200 1200 1200 1200 1200 1200 1200 1200
学院
农学院 农学院 农学院 农学院 农学院 农学院 农学院 农学院 农学院 农学院 农学院
学院
项目编号
资助类别
项目主持 指导教师 项目名称
人
植物保护学院 1412A16 学校资助 高庆
赵弘巍 小分子 RNA 结合蛋白 argonaute 在病原细菌侵染后的定位变化研究
资源与环境科 1413A01
学学院
学校资助
田丁好
潘剑君
面向粮食安全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价技术研究
资源与环境科 1413A02
1200
生命科学学院 1410A13 学校资助 王 雪 黄 明 肉种类的检测与研究
1200
生命科学学院 1410A14 学校资助 高 岩 沈振国 重金属铜污染土壤修复植物的处理和利用
1200
生命科学学院 1410A15 学校资助 王 谨
张克云
昆虫病原线虫强毒品系 Heterorhabditidoides rugaoensis RG081015 12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蜡制片法观察水生和旱生水花生茎
1、材料
水生水花生、旱生水花生、石蜡、刀片、白纸板、切片机、烘箱、酒精、二甲苯等实验器材,均由生科院c304实验室提供。
2、方法:
2.1 取材与固定
分别取水生和旱生的水花生,用刀片切成长约为1-1.5cm小段,每一种取约5小段,注意材料不宜过大。
材料取下后立即投入固定液中,固定材料的瓶上必须贴标签,标明取材日期,材料名称,小组名称。
固定可保持细胞原有的结构,并使组织硬化,便于切片和染色。
本实验采用F.A.A固定液固定材料,F.A.A固定液是植物制片中一种良好的固定液和保存液,材料平常固定2-24小时,但在此液中长期保存也无妨,加入5mL甘油效果更好。
F.A.A固定液配方:福尔马林(38%)5mL 冰醋酸5mL 酒精(70%)90 mL
但需注意:此固定液中含有酒精,易使原生质发生收缩现象,所以细胞学制片和固定单细胞生物、丝状藻类以及菌类,一般采用其它的专用固定剂。
如果是幼嫩的叶片则使用50%的酒精进行配制。
2.2脱水与透明
脱水是用脱水剂渗入植物细胞、组织中,使得细胞组织中原来的水分脱除干净,以便后继药物能更替进入其内。
通过脱水,使材料适当硬化,以利于切片。
本实验采用浓度逐级升高的酒精作为脱水剂,各级酒精脱水时间一般为2h,纯酒精要置换两次,但总的放置时间不能太长,以免材料变脆,步骤如下:
30% 50% 70% 85% 95% 100% 100% 材料经脱水后,必须用透明剂取代植物组织中的酒精,以便石蜡渗入其中。
本实验采用二甲苯和酒精为透明剂,逐级升高二甲苯的浓度,每级透明时间一般为2h,二甲苯的穿透力较强,不宜在其中放置过久,步骤如下:
1/2酒精+1/2二甲苯1/4 酒精+3/4二甲苯纯二甲苯纯二甲苯2.3浸蜡与包埋
浸蜡过程是用石蜡进一步取代植物细胞组织中的二甲苯,使石蜡充分渗入植物组织中的各个部分。
待石蜡凝固后,再切片,材料不致压碎破裂。
本实验采用熔点为52—54℃的石蜡,在投入之前先用刀片将蜡快修成碎末状,利用其融化,步骤如下:
在上述材料瓶中放入与二甲苯等体积的石蜡后,将材料放于40℃温箱中过夜。
第二天将温度升至50℃,打开瓶盖倾倒掉一半液体,再加入同量的碎末状石蜡;2h后将温度升至60℃,同时若蜡全融化,则再加如一些蜡;2-3h后换为已融化的纯蜡;2-3h后再换一次纯蜡,再经2-3h后即可包埋。
包埋就是用纯石蜡将整个材料埋藏凝固起来的过程。
包埋时,先用质地坚韧光滑不易透水的厚纸张折成小盒,小盒两端要标明材料和小组名称。
迅速将材料连同石蜡倒入纸盒中,用加热的解剖针,将材料迅速排好位置(直立,且材料与材料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若蜡中有气泡产生,可用烧热的解剖针把气泡烫去。
材料安置好后,向蜡面微微吹冷气,使蜡的表面凝结一层,两手执纸盒半浸入水中,待盒中的蜡凝成不透明状时,可平稳的将纸盒全部压入水中充分冷却。
半小时后可将包埋好的石蜡快材料取出晾干备用。
2.4切片、贴片和干片
切片使用螺旋式切片机进行。
先将蜡快修成上小下大的小块,粘于载蜡器上,将载蜡器
安装与切片机上,调整距离和角度,进行切片。
本实验切片的厚度为8μm ,用小刀将长条蜡带按20-30cm 逐段剪取,放于贴片处。
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粘贴剂(本实验使用的是蛋清和甘油1:1混匀,再加入微量的草酰乙酸经过滤而成),用干净的手将其均匀涂于载玻片上,再滴加足量的蒸馏水,将事先分好的蜡带小段移到载玻片上,使蜡带的光面朝下。
之后,将载玻片放在37℃温台上,待蜡受热完全展平后,用吸水纸将多余的水分吸去,放如36-40℃的温箱中继续烘烤1-2天。
2.5 脱蜡和染色
本实验采用番红-固绿整染法。
染色的结果是木质化的细胞壁和细胞核被染成红色,薄而具有纤维素的细胞壁及细胞质被染成绿色。
染色步骤如下:
将上述所制的片子淹没于番红中,过2天后将片子取出,用蒸馏时冲洗干净,放于温箱中烘3天。
再按如下步骤操作:
纯二甲苯(20min
) 纯二甲苯(1min ) 1/2酒精 + 1/2 二甲苯(1min ) 纯酒精(1min ) 纯酒精(20s ) 固绿(3min ) 纯酒精(1min ) 纯酒精(1min ) 镜检 1/2酒精 + 1/2 二甲苯(2min ) 纯二甲苯(3 min ) 纯二甲苯(3-5min ) 2.5封片、贴标签、干固与保存
将载玻片从二甲苯中取出,用干净的纱布擦去切片材料四周多余的二甲苯,然后上一小滴中性树胶,树胶用量要适当,要正好充满盖玻片下面。
将制好的玻片贴上标签,表明材料、日期和小组名,放于50℃的温箱中烘数天后,将玻片置于切片盒中避光保存,为显微镜下观察备用。
3、结果
在显微镜下观察水生花生和旱生花生茎的结构和测定相关值,具体见表1和图1-6。
注:表中数据均为校正后的数据。
(1)由图1和图2可知,水花生茎中中空,形成髓腔,由于髓腔作可作为通气组织。
水生环境下的水花生茎直径和髓腔直径及髓腔占茎的比例均大于旱生环境,能够较好的抵抗水生环境的机械压力和帮助通气,利于水花生水生环境的生存。
(2)维管束是植物体输导水分,无机盐及有机物质的一种输导系统——维管系统,并兼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水生环境中的水花生维管束的周长、面积及个数均比旱生水花生的大和多(见表1),导管个数几乎是旱生环境下的两倍(见表1、图5和图6),发达的传输组织利于水生环境下处于直立状态和更好的传输水分和其它营养物质。
(3)水生环境下的皮层薄壁细胞平均面积较干旱环境下的大,且细胞间隙也较旱生环境下的大(比
较图3和图4),能够形成较大的气腔或贯连的气道,有利于气体交换,很好的适应水生环境。
(4)旱生环境下皮层到髓腔的层次较水生环境下多,这样可以储存大量的营养供植物利用,以抵抗干旱环境。
(5)旱生水花生的厚角组织较水生水花生的厚角组织多,也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表现。
厚角组织在植物体内起着支持的作用,同时能够防止茎内水分过度散失和病虫侵入,同时也可防止一些农药的进入。
而不影响透光和通气,使茎内的绿色组织正常地进行光合作用,这样有利于植物适应干旱环境。
(6)由上述分析可知:水花生在旱生条件下有发达的机械组织和薄壁组织;而在水生条件下有较发达的通气组织和发达的机械组织以增强植物的韧性。
所以无论在旱生还是水生条件下,水花生都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分布很广的特点。
植物制片实验课体会
一:材料的体会
实验之前,我只知道水花生现在是一种危害较为严重的入侵植物,实验后我知道,光从水花生茎的结构特征来看,水花生无论在水生、旱生均有与其相适应的结构特征,它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且结构可据生长环境发生变化,所以它有很广泛的分布就不足为奇的。
也正由于水花生水花生和旱生水花生茎结构的不同,能够清楚的了解到水生环境与旱生环境下植物植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且水花生茎的大小、软硬均很适合石蜡切片,这有助于我们石蜡切片的成功。
二:石蜡切片的体会
石蜡切片的整个过程,前期工作其实是使材料硬化,为切片准备,染色是为了利于看清结构。
实验结束后,才体会到石蜡切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注意其中的每一个细节。
取材时,不能去太老的材料,不利于以后的切片,分小段时,尽量垂直分段;
脱水时,需将瓶里的液体到干净了;
透明时,蜡最好不要与材料接触,这就要我们在实验室操作时,需小心,且最后用到的二甲苯够则已,否则造成后面石蜡用量的增加;
浸蜡时尽量使石蜡和材料充分接触,越到后面越要注意使二甲苯挥发干净;
包埋,我认为是比较为关键的步骤,材料一定要垂直立于蜡中,我组实验可能就是因为材料此时倾斜,在修正蜡块时又只注意了一端,造成切片时,将材料切斜,而导致组织的损伤;
染色,是最为关键的部分,我组用番红染色时,先将片子放入盒中,而后加番红,结果片子飘起,经过处理后仍发现有片子重叠在一起,这样易损坏片子上的材料。
固绿染色时,由于片子在番红中浸泡较长的时间,此时材料与片子粘贴的已不是很牢固了,操作时应避免片子划伤。
但由于染色缸的设计和操作时的不小心,再次造成两个片子粘在一起的现象,以及用镊子夹取材料,最后镜检时已发现材损伤严重。
针对此种现象,我认为可以单片操作,必要时用手转移片子。
用番红染色时,可先到番红,不宜太多,刚能淹没片子即可。
封片,实际上是制片的最后一步,但也是相当重要的一步。
由于树胶粘性很好且干的快,再取胶时,要注意胶与片子的距离,小心胶的“泛滥”。
胶的量要控制好,太多不易干,太少若处理不当易有气泡。
取胶时,不应再用转移胶的玻璃棒在片子上调节胶的位置,易损坏材料,还易造成胶干而有气泡,所以封片需要敏捷和精准的判断。
对课程的感想:
在整个植物制片课过程中时间的安排很重要,这就需要小组与小组之间,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协调,提高了我们的团结协作能力。
了解了石蜡制片的整个过程和注意事项,为日后相关的工作打下的坚实的基础。
提高了我们对于水花生的认识,要减少水花生,以预防为主。
学会了使用电脑软件对显微镜拍摄的图片进行处理。
注:实验结果可能缺乏科学性,我想可能是我选择测定的对象有关,测定时我选择生长较为好的结构或细胞进行测定的。
上述的观点,可能有很多的错误,还望王老师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