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教师版

合集下载

高二文言文训练三(教师版)

高二文言文训练三(教师版)

(九)于休烈,河南人也。

至性贞悫,机鉴敏悟。

自幼好学,善属文..。

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

转比部员外郎,郎中。

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

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

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

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

休烈奏曰:“《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

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

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

”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

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

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

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

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

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

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

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

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

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幼好学,善属文属文:撰写文章。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践祚:帝王即位。

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励精:专心致志。

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荡覆:动荡倾覆。

【试题答案】C【试题考点】实词【试题解析】C项“励精”一词,意为“振作精神”。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试题答案】D【试题考点】断句【试题解析】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断句。

2020 上海 初三一模 课外文言文(教师版)

2020 上海 初三一模  课外文言文(教师版)

2020初三一模:课外文言文2020一模·崇明区王羲之窃秘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七岁善书。

十二见前代《笔说》于父枕中,窃.而读之。

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②?”羲之笑而不答。

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

”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③也。

”父喜,遂与之。

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昔幼时师卫夫人见之,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

”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注释]①旷:王旷,王羲之之父。

②所秘:所珍藏的书。

③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华。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1)窃.而读之()(2)不盈.期月()11.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父亲见他还小,担心他不能领悟书中的奥秘。

B.父亲见他还小,害怕他不能保守书中的机密。

C.父亲见他还小,恐怕他不能秘密地进行学习。

D.父亲见他还小,担心他还不能学会珍藏书籍。

12.文末卫夫人流涕的原因(2分)13.王羲之成为大书法家的故事可知晓成才的条件是:①;②。

(3分)10.偷取(2分)满(2分)11.A(3分)12.为自己教导出来一个好弟子而感到欣慰(2分)为王羲之成材感到高兴(1分)13.自身上进好学。

名家的指引(或良好的家庭教育)(写到一点给2分,两点3分)2020一模·嘉定区潍县令①之清操河南侯户部抒愫,顺治壬辰进士。

令潍县时,清操绝人。

大贾郭某,陷于讼,荐绅②为之请者以十数,侯闭阁不与通。

同年③某方守莱州,移书④惩责,侯佯为莫解。

复⑤曰:“滥竽作.吏,旷职⑥怀惭,苟有可以报朝廷、爱百姓者,教之敢不惟命。

”守意沮。

方.抒愫出宰⑦,其兄抒恽语之曰:“吾家世清白,若以一钱归,吾不复弟视若矣。

”故愫以清节特⑧闻,兄之教也。

[注释]①令:古代官名。

②缙绅: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

③同年:科举时代称同榜或同一年考中者。

④移书:致书。

⑤复:回复。

⑥旷职:指未经请假而缺勤。

小学语文.六年级.阅读.文言文阅读二.教师版

小学语文.六年级.阅读.文言文阅读二.教师版

生命的价值生命的价值——不要让昨日的沮丧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温馨提示: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我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文言文答题技巧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对课外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在历次考试中,课外文言文失分也是十分严重的。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此类题目的答题技巧掌握不够好。

我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解题四个步骤。

第一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理解题目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材料的内容,从而帮助题目答题。

第二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课外文言文补习2016-2017中考分类试题治学篇(教师)

课外文言文补习2016-2017中考分类试题治学篇(教师)

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
也不会再挺直, 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
再经辅具加工就
能取直, 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
君子广泛地学习, 而且每天检查反
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四)与王介甫第一书( 15 分)
/ 学 / 然后知不足,教 /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 / 能自反也;知困然后 / 能自强( qi ǎng)也。
故曰:教( ji ào)学 / 相长( zhǎng)也。 《兑 [yua ] 命》曰:“学( xi ào) / 学( xu?)
半。”其 / 此之谓乎 ! (《虽有嘉肴》) 【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 孰若孤?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 ”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 与蒙论议,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
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 )
【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
古代书写的简策,这里指知识、学问。⑦视:对比,比较。⑧面墙:面对着墙
壁,形容学
问没有提高或孤陋寡闻。⑨间:距离,差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徒.为架上美观 / 家徒.四壁 B .但.图多蓄 / 但.当涉猎
C.毕.尽心力 / 毕.力平险
D .博学多识./ 未尝识.书具
)( 3 分)
3.好书之人的三病是:①追求虚名,把书作为装饰品,而不阅读学习。②多方搜集,只图

2020年中考语文三年真题模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

2020年中考语文三年真题模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

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2019·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耕者王清臣天启初,颍川张远度买田颍南之中村,地多桃花林。

一日,携榼①独游,见耕而歌者,徘徊疃②间,听之,皆杜诗也。

遂呼与语,耕者自言王姓,名清臣,旧有田,畏徭役,尽委诸其族,今为人佣耕。

少曾读书。

客有遗一册于其舍者,卷无首尾,读而爱之,故尝歌,亦不知杜甫为何人也。

异日远度过其庐,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③,皆所作诗,后经乱不知所在。

(注)①榼: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

②瞳:村庄。

③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看到旧的历书背后,用烧过的树枝写的字模糊不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少.曾读书(________)(2)故.尝歌(________)【答案】(1)年幼(2)所以【解析】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少曾读书”:年幼时读过书。

少:年幼。

“故尝歌”:所以吟唱过。

故:所以。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一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B.过几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C.过几天张远度经过他家D.这一天张远度经过他家【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异日”:过几天,几天后。

“度”:到。

“过”:拜访。

“其”:他的。

“庐”:家。

所以选B。

其它几项都文言词语翻译的有误。

3.张远度来到“ ____________”(用本文语句回答)的“颖南之中村”,见到王清臣,主动与他交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回答)。

初三文言文专项练习(《喜雨亭记》)教师版

初三文言文专项练习(《喜雨亭记》)教师版

(林康泽)课外文言文拓展练习《喜雨亭记》苏轼亭以雨名,志喜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耶?”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

太守不有,归之天子。

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

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

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

吾以名吾亭。

”(1)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B )A.一童子烧酒炉/ 正沸(《湖心亭看雪》)B.使吾与二三子/ 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喜雨亭记》)C.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岳阳楼记》)D.今天/ 不遗斯民(《喜雨亭记》)(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A )A.民以为未足(《喜雨亭记》)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B.越明年(《岳阳楼记》)越三月(《喜雨亭记》)C.亭以雨名(《喜雨亭记》)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D.官吏相与庆于庭(《喜雨亭记》)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①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翻译: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作休息的场所。

②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翻译: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开始干早就赐给他们雨。

(4)明代杨慎评论此文,认为“此篇题小而语大”,请你说说,本文“小”在何处,又“大”在何处。

课外文言文专题 教学设计

课外文言文专题 教学设计

15.邴原泣学邴原少孤①,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以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凡得入舍而学者,有亲也。

吾少而孤。

一则美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②日∶"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注释】①孤∶从小失去父亲。

②恻然∶悲伤的样子。

【文化常识】东汉末年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吴各据一方,但那时汉朝皇帝(汉献帝)还在,汉朝还未灭亡,直到曹丕继承曹操做了汉的丞相,后受禅登基,建立魏国,之后吴国孙权称帝,蜀国刘备称帝,"三国"才真正形成。

【思考与练习】1. 解释加点词(1)邴原少.孤()(2)孤者易.伤()(3)吾徒.相教()2. 句子翻译(1)童子何以泣?(2)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3)苟欲学,不须资也。

3.内容理解我们可以学习邴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16.范仲淹苦学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已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息,辆以水沃①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②,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①沃∶这里是"洗"的意思。

②仕∶出仕,做官。

【文化常识】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庆历三年,参与"庆历新政",后因遭反对,被贬为地方官,辗转于邓州、杭州、青州。

著有《范文正公文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

文言句式课外文段练习(教师版)

文言句式课外文段练习(教师版)

文言句式课外文段练习(教师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贺钦)成化二年以进士授户科给事中。

因亢旱上章极谏,复以言官旷职召灾,自劾求退。

会陈献章被征来京师,钦听其论学,叹曰:“至性不显,真理犹霾,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即日上疏解官去,执弟子礼事献章。

正德四年,太监刘瑾括辽东田,东人震恐思乱。

义州以守臣贪残变先发,聚从劫掠,顾相戒曰:“毋惊贺黄门。

”钦闻之,往谕曰:“若等吾乡人也,今不幸至此,然吾窃为若等忧,镇城兵不即至耶,如之何?”1、因亢旱上章极谏,复以言官旷职召灾,自劾求退。

(贺钦)由于大旱向皇帝上书尽力规劝,又因言官旷废职守招来灾祸,弹劾自己请求辞职。

(“自劾”宾语前置,译为“弹劾自己”)2、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世人即使要任用我,然而我拿什么为世人所用呢?(“奚以”宾语前置,译为“拿什么”)3、若等吾乡人也,今不幸至此,然吾窃为若等忧,镇城兵不即至耶,如之何?你们是我的同乡,今天不幸走到这一步,然而我暗自替你们担忧,负责城防的军队不久就会到来,怎么办呢?(“如之何”固定句式,译为“怎么办”)译文:(贺钦)成化二年凭进士(身份)被授予户科给事中。

由于大旱向皇帝上书尽力规劝,又因言官旷废职守招来灾祸,弹劾自己请求辞职。

适逢陈献章被征召来京,贺钦听他讲学,感叹说:“卓绝的品性不显现,最纯真的道理还被埋藏,世人即使要任用我,然而我拿什么为世人所用呢?”当天就向皇帝上书解除官职离去,遵照弟子礼师事陈献章。

正德四年,太监刘瑾搜刮辽东田地,辽东百姓惊恐,思谋作乱。

义州因为地方长官贪婪残暴,变乱先行发生,(作乱者)聚众抢劫掠夺,互相告诫说“不要惊扰了贺黄门”。

贺钦听到后,前往告知他们说“你们是我的同乡,今天不幸走到这一步,然而我暗自替你们担忧,负责城防的军队不久就会到来,怎么办呢?”(二)刘秀至郾、定陵,悉发诸营兵;诸将贪惜财物,欲分兵守之。

秀曰:“今若破敌,珍宝万倍,大功可成;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寻、邑①陈乱,汉兵乘锐崩之,遂杀王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文言文练习
(一)狸食鸽
叶侯之家,获二鸽,缚之翅而畜之野。

狸(野猫)知其不能飞也,攫(抓住)而食其雌。

雄者怒,奋起喙(鸟嘴)啄狸,狸嗥(野兽吼叫)而去。

不数日,复获一雌焉,狸至而又食之,然以前被啄故,若惮雄不敢近。

雄因自恃(依仗)其强,不为备。

居无何,竟为狸所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
①狸嗥而去.②若惮.雄不敢近
2、下面“而”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3分)
A 缚其翅而畜其野
B 攫而食其雌
C 狸嗥而去
D 狸至而又食之
3、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居无何,竟为狸所食。

4、你从本文中得到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案:1(1)逃跑(2)害怕2C
3未过多久,雄鸽竟然被猫吃掉。

4从雄鸽被吃得出:骄傲自大,放松警戒,必将失败。

或从猫得出:不怕失败,抓准时机,一举成功。

翻译:叶侯的家人捕获了两只鸽子,绑住它们的翅膀,放到野外去喂养。

有一只野猫看见了,知道它们不能飞,抓了其中母的吃了。

公的很愤怒,奋起用它的尖嘴啄野猫,野猫嗥叫着逃开。

没有几天,叶侯家又得到一只母的(鸽子)。

野猫过来又吃了它。

但是因前面被啄的原因,好象害怕不敢靠近(公鸽子)。

公(鸽子)因此凭借着自己强大对野猫不加防备。

不久后,雄鸽竟也被野猫给吃了。

(二)“四知”先生
大将军邓骘闻杨震贤而辟之①,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②为昌邑令,谒见③,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注释]①大将军邓骘(zhì)闻杨震贤而辟之: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达,于是征召他(为官)。

②王密:人名。

③谒见:拜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举茂才举()(2)故人知君知()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3、杨震被称为“四知”先生的原因是什么? (3分)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分)
答案:1.(1)推举,选拔(2)了解 2.到了夜间,(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金子来送给杨震(关注点:怀,遗)(2分) 3.杨震为官清廉,曾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话拒绝了王密的钱财(3分。

仅抄“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得1分)4.做人为官要廉洁自律,不能以为别人不知道而做不应该做的事(3分)
翻译: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达,于是征召他(为官),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职到了荆州刺史、东莱太守的地位。

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黄金来送给杨震。

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

”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黄金)羞愧地出去了。

杨震于是因为“四知”先生闻名天下。

(三)晏子固辞千金之裘
景公赐晏子狐之白裘,元豹之茈①,其赀②千金,使梁丘据致之。

晏子辞而不受,三反。

公曰:“寡人有此二,将欲服之。

今夫子不受,寡人不敢服。

与其闭藏之,岂如弊③之身乎?”晏子曰:“君就赐,使婴修百官之政。

君服之上,而使婴服之于下,不可以为教④。

”固辞而不受。

注释:①茈:衣襟。

②赀:价值。

③弊:破旧。

④不可以为教:不能教化百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2分)
①晏子辞而不受,三反.()②使.婴修百官之政()
2、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固辞而不受”。

(2分)
3、景公劝晏子穿“狐之白裘”的理由有:(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4、读了这段文字,你从晏子固辞千金之裘的举动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
答案: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退回)②(派、让)
2晏子坚持推辞而不接受(景公所增的“狐之白裘”)。

3(3分):我也有两件“狐之白裘”,你不穿,我也不敢穿。

与其把“狐之白裘”封藏起来,还不如在身上穿破它。

(以上两点答一点给2分,答全给3分)4提示:为官者,自身正才能正人。

上行下效,为官者要能给他人带一个好头。

(答到以上两点都可以给满分,如果答到廉洁、朴素给1分。


翻译:景公赏赐晏子白狐大衣,美丽的花纹,价值千金,派梁丘据送给(晏子),晏子推辞不接受,如此三次。

景公说:“我有这样的衣服两件,想让你穿它,现在先生不接受,我也不敢穿啊。

与其把它放起来,怎么不得上把它穿在身上呢?”晏子说:“您的恩赐,让我修
习百官的政事,您在上面穿(这件衣服),而让我在下面穿(这件衣服),不可以把这作为教材啊。

”坚决的推辞不接受。

(四)孔子学琴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①,十日不进。

师襄子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有间,曰:“已习其数②,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

”有间,有所穆然③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④而长,眼如望羊⑤,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去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注释】①“师襄子”,亦称“师襄”、卫国乐师。

②数:指演奏乐黄的技术、方法。

③“穆然”,默然,沉静深思的样子。

④“几”,音qí,通“颀”,颀长。

⑤“望羊”,亦作“望洋”,远视的样子。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2)丘未得.其志也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师襄子去席再拜。

3、孔子学琴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应该。

(用一个成语概括)(2分)
4、请用几句话简介你所了解的孔子。

(2分)
答案:1(1)增加(2)得到(明白领悟) 2(2分)师襄子离开坐席拜了又拜(关键词:去、再)3精益求精4示例:孔子,中国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和他的子弟有语录体散文集《论语》等
翻译: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学了十天仍没进步,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

”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方法。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会弹奏的技巧了,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

”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曲子的意境。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意境,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

”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作者。

”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俨然,仿佛进到新的境界:时而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孔子说:“我知道他是谁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再拜,答道:“我的老师也认为这的确是《文王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