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120个文言实词集锦(教师版)
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全文翻译 (教师版 29页)

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全文翻译1爱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有个楚人宠爱自己的儿子,即使他吝惜钱财,对于自己儿子的要求也没有不答应的。
他的儿子长大成人,有陶渊明的风范,只喜爱菊花,大家都爱慕他的高洁,称赞他。
和他相约在茶亭见面,他隐藏着没有出现。
2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战国时期,诸侯想要寻找安全闲适的地方,来获得旦夕之间的安逸,他们常常与邻国相互安抚,认为没有祸患。
这些国家不时有贼寇盗贼侵犯,但他们能够像泰山一样安稳,他们想要求得的是衣食的给养,于是去险要的偏远之地去安置军队,失败了。
逝去的东西就像这一样,现如今又在哪里呢?3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在身上)发被(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屈原忠诚却被人诽谤,已经被罢黜,他的思想既忧愁又幽深。
他披散着头发,穿着皮衣在江边行走吟唱,即使大雪覆盖了衣服,身上遭受了十余处创伤,他也不觉得凄苦。
4倍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倍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加倍)思亲。
苏武被困在匈奴,不违背自己的气节道义。
思念之情和游子相比,还要超过百倍,十年间,每遇到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5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柳宗元本来追求飞黄腾达,但被贬到柳州,亲近自然,种植植物,返回到他的根本,有很多收获;后人将他的言论编辑成许多册书,就是今天所见的版本,来推究他当日的心境。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120个汇总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120个汇总一、人物称谓类1.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2. 丈人: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3. 丈妇:对老年妇女的尊称。
4. 先生:对有学问者的尊称。
5. 朕:古代帝王自称。
6. 臣:官员对帝王的自称。
7. 妾:女性自称。
8. 鄙人:谦辞,对人称自己。
9. 仆:谦辞,对人称自己。
10. 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国君。
二、地点、方位类11. 山水:泛指自然风光。
12. 江河:泛指河流。
13. 江湖:指四方各地,也指流浪四方。
14. 朝廷:指帝王处理国事的地方。
15. 乡关:家乡。
16. 塞外:指长城以北地区。
17.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地区。
18. 江左: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19. 江右:指长江下游北岸地区。
20. 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三、时间、节令类21. 旦暮:早晨和傍晚。
22. 朔望: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
23. 期年:满一年。
24. 亭午:正午。
25. 夜阑:夜深。
26. 久远:很长时间。
27. 须臾:片刻。
28. 朝夕:早晨和晚上,形容时间短暂。
29.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
30.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
四、事物、器具类31. 舟楫:船只。
32. 辇毂:帝王的车驾。
33. 缗钱:古代货币单位。
34. 箪瓢:简朴的生活用具。
35. 簪缨:古代贵族的冠饰。
36. 弦歌:音乐。
37. 笔墨:书写工具。
38. 书简:书信。
39. 鞍马:马匹和马鞍。
40. 琴瑟:乐器。
五、动作、行为类41. 策马:驱马前行。
42. 赴任:前往任职。
43. 逃遁:逃跑。
44. 采纳:接受意见或建议。
45. 叩问:请教。
46. 献策:提出计策。
47. 赋诗:作诗。
48. 赋文:作文。
49. 赏赐:给予财物。
50. 惩罚:实施惩戒。
(文档第一部分完毕,后续内容将继续补充)六、心理、情感类51. 怅然:形容心情不愉快的样子。
52. 惊骇:非常害怕。
53. 欣慰:内心感到安慰。
54. 感激:深深感谢。
55. 怅惘:因失意而感到迷茫。
2023年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

2023年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1.爱:①吝惜,舍不得;②喜爱,爱护;③怜惜,同情。
2.安: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③安心;④安放,设置(后起意义);⑤疑问代词,什么,什么地方;⑥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3.被:①被子;②覆盖;③施及,加于……之上;④蒙受,遭受;⑤介词,表示被动;⑥穿,音同“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
4.倍:①一倍,加倍;②背向,背着;③违背;④背叛,反叛。
5.本:①草木的根或茎干;②根源,来源;③根本、基础的东西;④特指农业;⑤本来的,原来的;⑥副词,本来。
⑦根据,掌握;⑧底本,版本。
6.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②庸俗,浅陋;③看不起,轻视;④谦词,谦称自己。
7.兵:①兵器,武器;②士兵,军队;③军事,战争;④用兵器伤害人。
8.病:①重病,生病;②筋疲力尽;③毛病,弊病;④担心,忧虑。
9.察:①仔细看,观察;②看清楚;③考察,了解,弄清楚;④明显,精明。
10.朝:①读zhāo,早晨;②朝见;③朝见,拜见;④朝廷;⑤朝代。
11.曾:①音同“增”,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②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可译为“连……都……”;③曾经,念céng;④竟然。
12.乘:①驾车,乘车;②骑马,乘船;③登,升;④趁着,凭借;⑤出现,发生;⑥追逐;⑦ 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辆(量词);双泛指兵车(名词);有时又代“四”(数词);⑧顶着,冒着。
13.诚:①真心,不虚伪;②确实,的确;③表示假设,相当于现代汉语“果真”。
14.除:①台阶;②清除,去掉;③修治,修整;④拜官,被任命。
15.辞:①言词,话语;②命令,借口,托辞;③文学,文辞;④讲话,告诉,致辞;⑤推辞,不接受;⑥告别,辞别;⑦古代的一种文体。
16.从:①跟随,使……随从,依从,听从;②参与,参加,从事;③由,自;④同“纵”,念zòng,与“横”相对,特指“合纵”;⑤堂房亲属。
高中文言文120个实词

高中文言文120个实词实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种,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
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及代词。
1、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2、文言实词及例句解释1.爱ài①喜爱。
晋陶渊明独爱菊。
(《爱莲说》)②热爱。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其一)》]③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④爱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六国论》)⑤吝惜,舍不得。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过秦论》)(20xx•江苏高考)⑥通“薆(ài)”,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静女》)⑦吝啬。
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⑧亲爱的,心爱的。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柳毅传》)2.安ān①抚慰,安抚。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孔雀东南飞并序》)②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失街亭》)③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④安适,安身。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并序》⑤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定。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⑥表反问,哪里,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⑦表疑问,哪里,哪儿。
沛公安在?(《鸿门宴》)3.被bèi①被子。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杨修之死》)②覆盖。
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③施加,施及。
幸被齿发,何敢负德?(《柳毅传》)④遭受,遇到。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⑤表示被动。
初中文言文实词120个

初中必背文言文实词(初中语文学习而言,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也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
)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4.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6.毕:①尽(毕力平险)②全部(群响毕绝)7.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8.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⑤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0.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②惩罚11.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2.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3.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4.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5.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6.得:①能够(二者不可得兼)②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③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17.等:①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②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18.敌:①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②敌人(盖以诱敌)19.吊:①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②慰问(人皆吊之)20.度:①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②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21.端:①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②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22.恶:①怎么(恶能无纪)②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23.发:①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②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③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④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⑤开放(野芳发而幽香)⑥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⑦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4.凡:①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②总共(凡三往)25.方:①见方(方七百里)②长方形(方以长)③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26.分:fēn ①划分,分开。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至关重要。
下面为您列举 120 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并附上简单的翻译和例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1、爱:喜爱,爱护。
例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护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导他。
)2、安:①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
” ②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3、被:①覆盖。
“被发行吟泽畔。
” ②表示被动。
“忠而被谤。
”4、倍:①通“背”,背叛,违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②加倍。
“每逢佳节倍思亲。
”5、本:①草木的根或茎干。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②根本,基础。
“此之谓失其本心。
”6、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
” ②庸俗,浅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兵:①兵器,武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②军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8、病:①疾病。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 ②困苦,困乏。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9、察:①仔细看,观察。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②明察,了解。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朝:①早晨。
“朝辞白帝彩云间。
” ②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
” ③朝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1、曾:①读“zēng”,指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曾祖”“曾孙” ②读“céng”,副词,曾经。
“曾经沧海难为水。
”12、乘:①乘坐,驾驭。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②趁着,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13、诚:①真心,真诚。
“帝感其诚。
” ②确实,的确。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4、除:①台阶。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 ②任命,授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5、辞:①言辞,文辞。
“辞达而已矣。
” ②告别。
“今者出,未辞也。
”16、从:①跟随,跟从。
“从先人还家。
” ②听从,顺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③自,由。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120个精编汇总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精编汇总1、爱:宠爱;吝惜;喜爱;爱慕;隐藏。
2、安:安全;安逸;安抚;安稳;养;安置;哪里。
3、被:表被动;披散;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覆盖;遭受。
4、倍:背离;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更加。
5、本:本来;草木的根;根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版本;推究。
6、鄙:边疆;轻视;浅陋无知。
7、兵:兵法;兵器;军队;伤害。
8、病:担心;疾病;缺点;责备。
9、察:观察;明察;洁净的样子;推举;明智。
10、朝:早晨;朝廷;朝见;朝代。
11、曾:指自己相隔现代的亲属;曾经;通“层”;竟。
12、乘:登;乘坐;凭借;冒着;顺应。
13、诚:诚意;确实;果真。
14、除:除掉;台阶;授予官职;除非。
15、辞:古代的一种文体;文辞;借口;推辞;辞别。
16、从:参加;跟随;听从;由,自;挨着。
17、殆:危险;接近;大概。
18、当:掌握;在;把守;判决;相抵;将;任;恰当。
19、道:取道;道路;主张;策略;谈论;道理。
20、得:获得;应该;心得;得当。
21、度:越过;尺码;次;考虑;估计;限度;衡量;创作;法度。
22、非:没;反对;错误。
23、复:重叠,繁复;恢复;答复;再。
24、负:倚仗;使承担;背着;辜负;背弃;失败。
25、盖:遮盖;伞;超过;大概。
26、故:交情;所以;原因;仍旧。
27、顾:拜访;回头看;还;关心;不过。
28、固:坚固;坚决;固执;坚守;本来。
29、归:女子出嫁;回来;归附。
30、国:国都;地方;国家;国事。
31、过:经过;拜访;责备;过分;超过;过错。
32、何:怎么;什么;为什么;多么。
33、恨:愤恨;遗憾。
34、胡:泛指北方边地与西域的民族;为什么;什么。
35、患:担心;毛病;灾难。
36、或:迷惑;有时;倘若;有的;有人;或者。
37、疾:疾病;快;痛苦;嫉妒;痛恨。
38、及:比得上;赶上;等到;牵连到;到;趁;与。
39、即:登上;就;就是。
40、既:不久;既然;已经。
41、假:临时充任;借助;假的;假期。
120个文言实词(字形演变,成语 例句,翻译,)教师版

2012届高三文言文复习资料--120个实词详解1.爱,ài【字源解说】爱,金文(欠,一个人张着嘴巴,表示呵气、或喃喃倾诉)(心,同情、疼惜),表示疼惜、倾诉。
有的金文加手形,像一个喃喃倾诉的人伸出手捧着自己的心,表示将对方放在心上。
造字本义:用心疼惜呵护,并喃喃倾诉柔情。
篆文将金文喃喃倾诉的“欠”写成。
有的篆文误将金文的手形写成倒写的“止”。
隶书又误将篆文的“欠”写成,至此“爱”的字形中“欠”(温柔的呢喃)消失。
俗体楷书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的“心”和“夂”连写简化成“友”。
附文言版《説文解字》:愛,行皃。
从夊,聲。
附白话版《说文解字》:爱,行走的样子。
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作声旁。
【识记方法】“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成语助记】爱莫能助(爱:爱惜;莫:不。
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爱屋及乌节用爱民(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爱不释手爱毛反裘(为了怕裘衣上的毛受损害,把裘衣反穿起来。
比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
)【义项例句】(1)动词①喜爱,(宠爱、关爱、亲爱、心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柳毅传》)――看见大王宠爱的女儿在野外牧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
②惠爱、仁爱(爱护)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对人仁爱,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贤明聪慧又讲忠诚信义,待人宽厚,爱护人民,③怜悯,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爱惜(吝惜、吝啬、贪图)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120个文言实词集锦1.爱吴广素爱人(爱护,加惠)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喜爱)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而臣衰,窃爱怜之(怜爱)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吝啬)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通“薆”,隐蔽)2.安君者,知人安民(安抚)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享,感到舒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怎么)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稳,安定)君安与项伯有故(怎么)如寡人者,安与知耻(怎么,哪里)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安定)既来之,则安之(使……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3.被泽被后世(施及,加于……之上,引申为蒙受)被火之后,无处安身(遭受)文天祥被执于五坡岭(介词,表被动)被发行吟泽畔(通“披”)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凝霜被野草(覆盖)操吴戈兮被犀甲(穿)4.倍每逢佳节倍思亲(加倍)倍以结之,则民不倍(背叛背弃)愿伯俱言之不敢倍德也(违背)5.本本在冀州之南(副词,本来)墨之道,兼爱为本(根本,基础)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量词,册)6.鄙齐孝公伐我北鄙(边境)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平庸,卑微)鄙臣不敢以死为戏(自谦,代词)蜀之鄙有二僧《为》(边境)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郑伯克段于鄢》(边境)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下)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境)越国以鄙远(以……为边境)7.兵可汗大点兵(军队)兵刃既接(兵器)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勒兵,下令军中(军队)8.病君之病在肠胃(疾病)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担心,忧虑)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患病)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不堪)9.察徐而察之(细看,观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明察,了解)微察公子(观察)人又能以身之察察(洁白的样子)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考察,举荐)10.朝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期年不听朝(朝政)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早晨)能谤讥于市朝(朝廷)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上朝,朝见)11.曾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相逢何必曾相识(曾经)曾不若孀妻弱子(竟然,简直)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竟然,简直)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简直)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竟然)12.乘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乘坐)可以乘虚直抵其城(趁机)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上)13.诚诚如是,则霸业可成(假如,果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确实)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啜泣而就也《祭》(假如,果真)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也(确实)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假如,果真)可谓智力孤为,战败而亡,诚不得已(确实)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真诚的心意)14.除洒扫庭除(台阶)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修治,整理)诏书特下,拜臣郎中,承蒙国恩,除臣冼马(任命官职)15.辞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告别,辞别)臣等不肖,请辞去(告别,辞别)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言辞,文辞)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托辞,说辞)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告别)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托词,辩解之辞)归去来兮辞(古代一种文体)16.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跟随)小惠未徧,民弗从也(顺从,跟随)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介词,由)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通“纵”缔结盟约)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通“纵”缔结盟约)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介词,由)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17.殆骊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恐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怠”,懈怠)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几乎,近乎)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危险)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危险)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大概,恐怕)农者殆则土地荒(通“怠”,懈怠)18.当当窗理云鬓(对着,向着)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挡,抵御)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抵挡,抵御)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两者相抵)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方,值)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方,值)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阻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时候)吏当广所失亡多(判决,判罪)19.道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治世之道(方法)背道而妄行(道义)道不同,不相与谋(志向)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说)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道理)有碑仆道,其文漫灭(道路)20.得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收获)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具备)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与“无”一起,表示“莫非”、“岂不是”)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能够、可以)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获得)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能够)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必须)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适宜、得当)21.度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估计、推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制度)试使山东与陈涉度长大(衡量)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越过)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考虑)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戒五日(估计、推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估计、推测)22.非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不是)非淡泊无以明志(不)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错误)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没有)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不同寻常)大阉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特殊的计谋,阴谋)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错误、过错)拾视之,非字而画(不是)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无、没有)23.复更若役,复若赋(恢复)居十日,扁鹊复见(又)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又)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又)24.负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用背驮东西)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依恃、依仗)决负约不偿城(违背、背弃)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蒙受、遭受)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背)予此所行负之责任(担负)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覆盖)25.盖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连词,连接上句或上段,表示原因)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同上)英才盖世(超过、胜过)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句首语气词)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大概)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句首语气词)26.故故垒西边(原来)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旧,原样)过故人庄(旧,朋友)既克,公问其故(缘故,原因)故久立与其客语(故意)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缘故)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连词,因此)此物故非西产(原来,本来)彼竭我盈,故克之(因此)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因此)27.顾顾野有麦场(回头看)将军宜枉驾顾之(拜访)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看见)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顾念,顾惜)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顾及)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看)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顾惜)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顾及,眷念)28.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固执)蔺相如固止之(坚决,一直)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本来)少年固强之(坚决,一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季》(坚固)余固笑而不信也《石》(仍然)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君子固穷(坚守)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固然)29.归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女子出嫁)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孔》(被休回娘家)归去来兮!(回去)田园将芜,胡不归(回去)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回家)臣请完璧归赵(归附,归属)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归附,归属)微斯人,吾谁与归(回去)寡人闻古之贤人,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就下也(归附)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回家)30.国六国破灭,非兵不利(诸侯国)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国都)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地域,乡土)等死,死国可乎(国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国家)31.过雷霆乍惊,宫车过也(经过)裘马过世家焉(超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过错)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犯过错)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责备)过故人庄(拜访)32.何大王来何操(什么)今日之事何如(怎么样)妇啼一何苦(多么)开国何茫然(多么)主人何为言少钱(什么)租税从何出(哪里)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怎么样)良将精弩寄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以定。
(通“诃(呵)”。
谴责;呵斥)33.恨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遗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怨恨)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遗憾)34.胡国胡以相恤(什么)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少数民族的称谓)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同上)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什么)35.患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担忧)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担忧)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忧患)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担忧)36.或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云霞明灭或可睹(有时)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倘若)即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有人)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有时)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有的方面)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37.疾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嫉妒)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疾病)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快速地)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宏大)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讨厌,憎恨)38.及怀王悔,追张仪,不及(赶得上)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等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赶得上)乃悟前狼假寐(才)39.即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表时间,相当于“当”“就在”)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同“则”,那就)即捕得两三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即使)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同“则”)胡天八月即飞雪(就)40.既既克,公问其故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孝公既没(以上四句中的“既”都是“已经”“……以后”)既而儿醒,大啼(不久,一会儿)41.假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非正式,代理)开仓廪,假贫民(借)42.间千载谁堪伯仲间(之间)奉命于危难之间(中间)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一会儿)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暗中)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偷偷地)沛公已去,间至军中(抄小路)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43.见我见相如,必辱之(看见)项伯即入见沛公(拜见,参见)曹刿请见(拜见,谒见)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召见)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期(被)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召见)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放在动词前,有称代作用,相当于“我”)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同上)才美不外见(显露)军无见粮,仓无见谷(现成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显现,出现)44.解庖丁为文惠王解牛(剖开,解剖)天下土崩瓦解(分裂,涣散)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分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答)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理解)解鞍少驻初程(解下,卸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理解)45.就持就火炀之(你好近)荆轲遂就车而去(上(车))连辟公府不就(就任,赴任)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成就)瞬息可就(完成)46.举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举起)举类迩而见义远(举出,提出)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举行,施行)众议举宠为督(推荐)举贤以自佐(举荐)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攻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全)大喜,笼归,举家庆贺(全)秦有虎狼之心,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尽)47.绝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断绝)不如早与之绝(绝交)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以为妙绝(极,最)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隔绝难通的)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抢呼欲绝(绝命)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48.堪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蜀相》(能)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忍受)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能够)49.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攻下)克终者盖寡(能,成语有“克勤克俭”)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能)克己奉公(克制)50.类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事例)中绘殿阁,类兰若(似,像)佛印绝类弥勒(相似)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种类,类别)51.怜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疼爱)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可爱)可怜身上衣正单(值得同情)可怜焦土(可惜)52.弥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越,更加)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更加)旷日弥久而无益于理(长久)何得苦海生波,益造弥天之孽(满,遍)53.莫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不要)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没有谁)莫如西归(不)莫能与之争(没有谁)至莫夜月明(同“暮”)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不能)54.明江船火独明(亮,光明)如听仙乐耳暂明(清楚,明白)吾未见其明也(英明,明智)方是时,……火尚足以明也(明亮,照明)明道德之广崇(说明,阐明)越明年,政通人和(第二(日,年))55.内距关,毋内诸侯(通“纳”,接纳)亡走赵,赵不内(同上)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与“外”相对)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里面)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在家里)大内高手(皇宫)56.期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一整年)外无期功强近之亲(穿一年孝服的人)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限定或约定的时间)57.奇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不平常的)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罕见的)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适宜的)昂其直,居为奇货(珍贵的)58.迁终继五国迁灭(改变)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被征发戍边的人)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搬迁)予左迁九江郡司马(降职)顷襄王怒而迁之(放逐)帝素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升职)59.请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请人做某事)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请允许我做某事)臣请完璧归赵(请允许我)乃置酒请之(邀请)(张汤)造请诸公,不避寒暑(谒见)子犯请击之(请示)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报告并请示处理)60.穷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处境困难)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困)穷则独善其身(不得志,不显贵)庞涓自知智穷兵败(穷尽)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穷尽)复前行,欲穷其林(使……穷尽)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用尽)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尽)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完,结束)人穷则反本(不得志)61.去一狼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