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天气和气温
第四章天气和气候

第四章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4.1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气温是指大气的冷暖程度。
气温高低常用温度表来测量,单位是℃,读作“摄氏度”。
一个地方的气温状况通常用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来表示。
(会计算日平均气温)2.午热晨凉是指气温的日变化,冬寒下暑是指气温的年变化。
常用气温曲线来表示一个地方气温的时间变化。
3.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它的大小反映了一个地区气温日变化的剧烈程度。
4.北半球7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南半球相反。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气温年较差,它的大小反映了一个地区气温年变化的剧烈程度。
5.课本48页比较三地气温的年变化特点。
太原、悉尼两地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不同,原因是:太原位于北半球,悉尼位于南半球,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新加坡气温年较差小的原因是:纬度低,又濒临海洋,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
6.在地图上将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叫等温线,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同。
阅读等温线图,可以了解世界各地气温的差别和水平分布状况。
7.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等温线呈闭合状,表示高温(由外往内气温数值变大)或低温中心(由外往内气温数值变小)。
8.课本49页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从赤道向南北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南北回归线之间年平均气温约在20℃以上。
南北极圈附近气温约为--20℃。
在青藏高原地区,等温线呈闭合状,那里是一个低温中心。
9.纬度是影响全球气温分布的基本因素,低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热量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
10.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夏季陆地气温较高,海洋气温较低,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冬季陆地气温较低,海洋气温较高,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
11.南半球的等温线较北半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地形单一,主要为海洋,温差变化小。
天气预报包括哪些内容

天气预报包括哪些内容天气预报是指根据气象学原理和气象观测资料,利用科学方法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进行预测和报告的一种服务。
天气预报内容主要包括气温、降水、风力、湿度、能见度等多个方面的信息,以便人们可以提前了解天气变化,做好生活和工作安排。
首先,天气预报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就是气温。
气温是指空气的热度,通常以摄氏度或华氏度来表示。
气温预报会告诉人们当天和未来几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以及白天和夜晚的温差情况。
这对人们外出穿衣和活动安排都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其次,降水情况也是天气预报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形式,而降水预报会告诉人们未来一段时间内是否会有降水,降水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以及可能出现的降水形式。
这对农业生产、交通出行、户外活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风力是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
风力预报会告诉人们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风向和风力大小,以及可能出现的阵风情况。
风力对航海、航空、建筑施工等行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也会影响人们的出行和户外活动。
湿度和能见度也是天气预报中需要关注的内容。
湿度预报会告诉人们空气中的湿度大小,而能见度预报则会告诉人们能见度的情况,这对于交通出行、航空航海、户外活动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天气预报还会包括其他一些相关信息,比如紫外线指数、空气质量指数、日出日落时间等。
这些信息都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也是天气预报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总的来说,天气预报包括气温、降水、风力、湿度、能见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都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及时准确地获取天气预报信息,人们可以更好地做出相应的安排,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天气变化。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哪幅图是南半球?为什么? 哪幅图是南半球?为什么?
甲图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的 月是夏季 南半球是冬季) 月是夏季,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的7月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
热带、温带、寒带四季气温变化的不同特征: 热带、温带、寒带四季气温变化的不同特征:
热带:各月气温都很高,气温年较差小。 热带:各月气温都很高,气温年较差小。 A 温带:四季变化显著,气温年较差大。 温带:四季变化显著,气温年较差大。 B 寒带:各月气温都很低,但各月寒冷程度不同。 寒带:各月气温都很低,但各月寒冷程度不同。 C
图3、14 、
表述为“ 冬季气温 0℃ 以上表述为“温和”、0℃以下为“寒 ℃ 以上表述为 温和” ℃以下为 冷” 夏季气温2 ℃ 以上表述为 炎热” 表述为“ 夏季气温 0℃ 以上表述为“炎热”、20℃以下为“凉 ℃以下为 爽”
3. 绘制气温曲线图 (1)绘出横坐标轴,把它平均分成12 ) 段,逐月标上月份。 (2)绘出纵坐标轴,按相等的温度 ) 差标上气温刻度。 3) (3)将表中各月的气温数据用点标 注出来。 (4)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 划出一条曲线。
P51 活动 1.完成下列要求 完成下列要求
(1)读图最高月平 ) 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22℃ 7月 ℃ 月 (2)读图最低月平 ) 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1.5℃ 1月 ℃ 月 (3)算出该地气温年较差 ) 22℃-1.5℃=20.5℃ ℃ ℃ ℃ (4)说明该地气温的年变化 ) 该地气温夏热冬温, 该地气温夏热冬温, 年较差大,四季分明。 年较差大,四季分明。
气温/° 气温 °C
25 20 15 10 5 0 -5 -10 -15 -20 -25
P51活动 2.画一幅气温曲线图 活动 画一幅气温曲线图
记录夏至后10天的气温

记录夏至后10天的气温夏至后的10天气温记录夏至是一年中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最北的时间点,也是阳光最直射的一天,它标志着进入炎热的夏季。
在夏至之后的10天,气温常常开始上升,炎热的天气正式来袭。
以下是对这10天气温的详细记录。
第一天:夏至过后的第一天,气温已经开始明显上升,早晨的气温为25摄氏度。
白天的气温持续攀升,最高峰达到了36摄氏度,晚上降至29摄氏度。
这一天可以说是炎热的开始。
第二天:气温进一步上升,早晨的气温为28摄氏度,白天达到了38摄氏度,晚上为31摄氏度。
阳光炽热,人们开始感到身体不适,纷纷采取遮阳和降温的措施。
第三天:继续升温的趋势,早晨气温为31摄氏度,白天气温达到了40摄氏度,晚上为34摄氏度。
高温的天气对公共设施和户外活动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第四天:气温继续攀升,早晨为34摄氏度,白天高温达到了42摄氏度,晚上为36摄氏度。
人们普遍感到无力和倦怠,就连户外活动也大幅减少。
第五天:炎热的天气仍然继续,早晨气温已经达到了36摄氏度,白天最高峰达到了44摄氏度,晚上为38摄氏度。
人们纷纷选择在室内避暑,许多商场和购物中心也成为人们避暑的场所。
第六天:气温再创新高,早晨为38摄氏度,白天达到了46摄氏度,晚上为40摄氏度。
炎热的天气持续时间的加长,许多地区感到闷热不透气,人们更加重视防暑降温措施的采取。
第七天:炎热的天气仍未缓解,早晨气温为40摄氏度,白天的最高峰达到了48摄氏度,晚上为42摄氏度。
高温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较大的挑战,公共卫生机构发布了高温警告,建议居民减少户外活动。
第八天:气温稍有下降,早晨为42摄氏度,白天最高峰也只到达了46摄氏度,晚上为38摄氏度。
此时已处于夏季高温的巅峰时期,各地启动了防暑降温应急预案。
第九天:气温维持在较高水平,早晨为38摄氏度,白天最高峰为44摄氏度,晚上为36摄氏度。
人们已经习惯了高温的环境,但仍然不敢掉以轻心。
第十天:气温稍有回落,早晨为34摄氏度,白天的最高峰为40摄氏度,晚上为32摄氏度。
气温的概念

气温的概念气温是指物体中分子热运动引起的热量大小的度量。
在常见的物理学中,物质的温度可以用其分子的平均动能来表示。
这个平均动能,即温度,与分子的平均速度以及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气温是天气预报中的重要参数之一。
气象学认为,气温是大气中空气分子和物体之间的能量交换的结果。
当大气分子与物体接触时,它们之间会发生能量交换,从而导致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
温度的变化会影响物体的状态和性质,例如固体可以变为液体,液体可以变为气体。
温度的度量单位是摄氏度()、华氏度()、开氏度(K)等。
摄氏度是以水的冰点和沸点之间的差作为参考,将这个差分为100个等分,每个等分为一摄氏度。
华氏度是以冰点和沸点之间的差作为参考,将这个差分为180个等分,每个等分为一华氏度。
开氏度是绝对温度,以绝对零度(−273.15)作为零度,刻度上每个等分与摄氏度相等。
气温的测量常用温度计完成,常见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
水银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原理制作的,通过测量温度对应的液体柱长度变化来确定温度值。
电子温度计通过测量物质的电阻、电压、电流或其他电学特性的变化来确定温度值。
气温的变化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气温的变化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太阳辐射、天气系统(如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地理位置、海洋气候、地表特征等。
气温的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都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高温天气中,人们容易出现中暑等身体不适症状;而低温天气可能导致冻伤、道路结冰等问题。
为了更精确地描述气温变化,气象学引入了一些相关概念。
例如,气象学中的平均气温是指一段时间内或一个特定地点上的平均温度。
而气象学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则分别表示某个时间段或特定地点上的最高和最低温度。
气温的测量和记录对于气象学、气候研究以及气候变化预测都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气温的长期变化进行观测和分析,可以揭示出气候变化趋势,为气象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气温是衡量物体热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与大气中空气分子和物体之间的能量交换有关。
气温

②某月平均气温:某一月的多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③某年平均气温:将某年的多日平均气温(或多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极端
极端最高
极端最低
中国出现的极端最 高和极端最低
极端最低气温,也叫绝对最低气温。
指历年中给定时段(如某日、月、年)内所出现的最低气温中的最低值。根据给定时段不同,可有某日、某 月和某年极端最低气温。如:
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三,即纬度、海陆和高度。但是,在绘制等温线图时,常把温度值订正到同一高 度即海平面上,以便消除高度的因素,从而把纬度、海陆及其它因素更明显地表现出来。在一年内的不同季节, 气温分布是不同的。通常以1月代表北半球的冬季和南半球的夏季,7月代表北半球的夏季和南半球的冬季。对冬 季和夏季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分布的特征,可作如下分析。
感应元件由几种金属氧化物混合烧结成的导体电阻,电阻值通常几十千欧,其电阻温度系数大,灵敏度高于 金属电阻温度表,但稳定性稍差,广泛应用于高空遥测。
利用温差电现象制成,将A和B两个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金属导体,连接成一个闭合回路,称为热电偶。测量 时,将热电偶一个接点置于恒温条件(如冰水溶液中)称参考端,另一个接点放在欲测物体上称工作端,两个接 点的温度不同,就会产生温差电动势,电动势正比于两接点的温度差。气象常用的铜-康铜热电偶温差电动势只有 几十微伏,所以,为了提高测温灵敏度,常将几十对热电偶串接起来组成热电堆。热电偶温度表可用于遥测,在 日射仪器和小气候观测中被广泛应用。
是能够自动记录气温连续变化的仪器。感应元件是双金属片,由膨胀系数相差较大的两片金属焊接成,将其 一端固定,另一端随温度变化而发生位移,位移量与气温接近线性关系。自记系统由自记钟,自记笔组成,自记 笔与放大杠杆相连并受感应元件操纵。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干湿地区 湿润地区
干湿状况 年降水量>800mm 年降水量> 降水量> 降水量>蒸发量
分布地区 秦岭— 秦岭—淮河以南 地区东北三省东部 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植被 森林
半湿润 地区 半干旱 地区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年降水量>400mm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森林 年降水量> 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 草原 降水量>蒸发量 降水量> 高原东南部 年降水量<400mm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草原 年降水量< 内蒙古高原、 降水量<蒸发量 降水量< 和青藏高原大部分
主要名山
风景名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 风景名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五岳: 湖南衡山; 山西恒山; 五岳:南—湖南衡山;北—山西恒山;中—河南 湖南衡山 山西恒山 河南 嵩山; 山东泰山; 陕西华山。 嵩山;东—山东泰山;西—陕西华山。 山东泰山 陕西华山 四大佛教名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 四大佛教名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四川 峨嵋山;山西五台山。 峨嵋山;山西五台山。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 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中国的气候
一.气温和温度带 气温和温度带
1.气温 气温: 气温
⑴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①南北温差大. 南北温差大.
秦岭—淮河 秦岭 淮河
0℃等温线 ℃ 西沙群岛
②越往北气温越低. 越往北气温越低. 漠河一月均温约–30℃. ℃. 漠河一月均温约 西沙群岛一月均温约 22.9℃. 南北温差50℃以上 以上. 南北温差 以上
⑷东部雨带的移动规律: 东部雨带的移动规律:
①五月份在南部沿海一带: 五月份在南部沿海一带: ②六月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 六月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 八月在华北.东北一带: ③七.八月在华北.东北一带: 九月份南移. ④九月份南移.十月份雨季结束
四季气温划分标准

四季气温划分标准
四季气温划分标准是根据全球气候的变化和地域特征,按照一年
四季的自然规律将一年分成四个季节,也就是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每个季节的气温分别有不同的标准,下面将分步骤阐述这个话题。
第一步,春季气温划分标准。
春季是从冬季转向夏季的过渡季节,气温随着冬季的结束逐渐升高,天气逐渐转暖。
一般来说,春季的气
温在5℃至20℃之间,平均气温约为10-15℃之间。
如果超过这个范围,则不再属于春季范围。
第二步,夏季气温划分标准。
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降水量最
多的季节。
夏季的气温通常在20℃-35℃之间,平均气温达到了大约
25-30℃,如果高于这个温度范围,则不再属于夏季范围。
第三步,秋季气温划分标准。
秋季是从夏季转向冬季的季节,气
温逐渐开始降低,天气也逐渐变凉。
秋季的气温通常在5℃-20℃之间,平均气温在10℃-15℃之间,如果气温低于5℃或者高于20℃则超出秋季范围。
第四步,冬季气温划分标准。
冬季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季节,气
温通常在-10℃至10℃之间,平均气温在-5℃至5℃之间。
如果气温低
于-10℃或者高于10℃则超出冬季范围。
总的来说,四季的气温划分标准是根据一年四季的自然规律和地
域特征进行的科学计算,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四季气温的特点,
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参考,也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防范气候变化
对生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属于天气现象的是( C ) A、长夏无冬 B、夏日炎炎 C、鹅毛大雪 D、四季如春
温度 2、天气是短时间内近地面的___、 湿度 气压 ___、____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温度 3、气温指的是空气的____,它告知 冷热程度 我们当地空气的_________,是构成 基本要素 天气的_________。
测量气温的工具: 温度计
单位: 摄氏度( ℃ 测量一天中最低气温) 最低温度计
为什么要用三支温度计?
一天中的气温是不断变化的。
最高温度计:通常为水银温度计
较粗的玻璃管
水银
尾端玻璃球
当温度下降时,水银收缩, 却不能通过狭窄的颈部而回到 玻璃球中
• 读图2-10, 找出:
世界最高气温、 中国最高气温、 世界最低气温、 中国最低气温
一、天气是什么
1、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 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如:刮风、下雨、 雷电等 2、天气要素: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 二、气温 1、测量方法:百叶箱内的温度计
2、一天气温最高的时间:午后二时 3、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 22℃
思考:组成天气的要素有哪些? 气温、气压、风、湿度和降水等
讨论:下列词语中哪些是描述天气的?
阴转多云 冬暖夏凉 晴空万里 秋高气爽
和风细雨 终年高温 冬雨夏干 雷电交加
气候
2.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天气: 短时间内大气的综合情况.
( 晴转多云、雷电交加)
历时短
天气的特点
多变性 气候:多年平均的大气特征。
最低温度计:通常为酒精温度计
哑铃状游标
温度下降时,酒精柱收缩下降,由于酒精 柱顶端表面张力的作用,带动游标下降。
讨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大概出现在 什么时候? 一天气温最高的时间: 午后二时(不是正午十二点) 一天气温最低的时间: 日出前后
温度 ℃
32
30 28 26 24 最低 气温
气温
一、大气的作用 1. 保护作用 2. 提供资源
二、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 三、大气的分层 1、主要依据: 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2、层序: (由地面向上) 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暖层
3. 调节作用 “呈W形”
气温“降升降升升” 外层
3、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 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空气对流的规律: 热气上升,冷气下沉
最高 气温
20
0 2 4
日出 6 8 10
正午 12 14 16
日落 18 20 22 24 时间:时
湿球温度计 干球温度计
最高温度计
为了防止重力的作 用,最高温度计、最 低温度计一般都水 平放置在百叶箱内.
最低温度计
为什么气象预测中要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
温度计通常放 在离地面1.5米高的 白色百叶箱内,百 叶窗朝北开。百叶 箱四壁、箱顶均采 用双层百叶。
大风、暴雪、 严寒的天气
微风、晴朗、 高温的天气
10月28日杭州市区天气预报
今天下午到夜里晴到多云;明天白天多云,明天 夜里多云到阴;后天阴转多云 明天早晨最低气温9度,明天白天最高气温16度 最高气压1024.5hPa,最低气压1022hPa 偏北风3~4级 明天平均相对湿度60% 今天夜里到明天的降水概率0%
练一练:
1、大气分层的依据是(
D
)
A、气温的垂直变化特点
C、大气的物质组成
B、大气的密度
D、以上三项都是
2、大气的温度一直呈上升趋势的高度下界是 ( D )
A、8千米 B、12千米 C、28千米 D、85千米
练一练:
3、有关对流层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C
)
①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②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 一层 ③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 ④天气现象复 杂多变 ⑤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大气质量的四分之 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时间 温度(百叶箱内) 温度(百叶箱外)
6时
20℃ 18℃
12时 14时
24℃ 26℃ 25℃ 28℃
18时
18℃ 16℃
据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百叶箱内的气温波动比箱外小.所以 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日平均气温
21.75
把一天中四次测得的 气温相加,再除以4,就 得到当天的日平均气温。
1、下列语句中描述天气的是 ( C ) A.上海冬季温和湿润 B.终年高温 C.雨过天晴 D.冬暖夏凉
总 结
天气要素
天气
天气与气温 天气现象 百叶箱 测量 普通气温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气温 气温与生物的关系
1、短时间内近地面的 、 、 等要 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特 征称为 。
一、天气是什么
1.天气是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 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2.天气现象: 刮风、下雨、雷电等 3.天气要素: 气温、气压、风、湿度和降水
二、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天气:短时间内大气的综合情况.
气候:多年平均的大气特征。
空气的温度称为气温。 气温表示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 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3.百叶窗为什么朝北开?
朝向北方,防止太阳光 的直接辐射。
百叶箱的特点
离地面1.5米高
百叶箱的作用
气温变化比较稳 定
以利于通风 反射太阳、地面和 建筑物的辐射热。 朝向北方,防止太 阳光的直接辐射。
百叶箱四壁、箱顶 均采用双层百叶
箱内外以及支架均 涂白色 箱门朝北
用温度计分别测量百叶箱内和百叶箱外的气温
气温与人们的生活 1、夏天来临时,家里常用哪些方法来 抗高温?冬天来临时,家里常用哪些 方法来御寒? 抗高温方法:采用洒水、晚上开窗通风、 白天关窗,使用空调等。 御寒方法:如采用多穿衣服、使用暖气 等。
气温与人们的生活
2、高温和严寒有哪些危害?可以采取 什么防范措施?
高温危害:易使人疲劳、烦躁和发怒;心脑血 管疾病和呼吸道等疾病多发。 防范措施:多喝水或在阴凉处乘凉、少做剧 烈运动等。 低温危害:使农作物受冻害、影响航运等。 防范措施:在树干上绑草绳、给农作物盖上 塑料薄膜等方法。
4、下列描述中,不属于天气现象 的是( B )
A、今天傍晚下了一场雷阵雨
B、北京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
C、风和日丽
D、今天气温10℃~20℃
午后2时 1、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在____ 日 出 左右,最低温度出现在____前 后。
2、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一般为( C )
A.0℃ C.22 ℃ B.15 ℃ D.36 ℃
我们所测的气 温是指不受太阳直 接照射的流动空气 的温度。
1.百叶箱放在离地面1.5 米的高度,为什么?
1.5--2米左右,这个高度气温 变化比较稳定,基本脱离了变化 剧烈的地面温度影响。同时这个 高度又是人类一般活动的范围, 它可以真实地反映空气的温度。
2、百叶箱为什么漆成白色?
颜色越深,吸收的太阳光越多, 如果百叶箱漆成黑色或深色,阳光照射 下温度会迅速上升,所测的温度就没有 代表性。把百叶箱漆成白色,阳光会被 反射掉,所测得的温度更准确,更接近 大气温度。
2、下列属于天气的是( )
A、风和日丽 C、四季分明 3、 B、冬季寒冷 D、夏季暖湿 。
称为气温,测量气温的工具是
4、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大概出现在 低值大概出现在 。 5、人体最感舒适的温度是 ℃。
左右,最
三、气温对生物的影响
气温与生物的 关系非常密切。很 多动物的行为和气 温变化有关。
随着气温的升 高,狗的呼吸频率 会明显加快。
气温与生物的关系 炎热的夏季人感觉难受却是水稻生长最快的时候
人体最感舒适 的气温约为22℃
每种生物都有最感舒适的气温
夏天来临时, 家里常用哪些方 法来抗高温?
冬天来临时, 家里常用哪些方 法来御寒?
A、 ① ② ③ ④ B、 ① ② ③ ⑤
C、 ① ② ④ ⑤
D、 ① ③ ④ ⑤
你注意过在什么 情况下蜻蜓会飞 得很低吗?
蚂蚁搬家往往预 示着什么? 许多动物的行为与天 气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一、天气是什么
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
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 如:刮风、下雨、雷电等都属于天气现象
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天气。
(终年高温、炎热的夏季)
1、小楼一夜听春雨 2、终年干燥少雨 3、秋高气爽 4、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5、四季如春 6.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风和日丽 8.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属于天气的是:____________ 1、 6 、 7 、 8 属于气候的是:____________ 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