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和气温新课标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案天气与气候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案天气与气候

天气与气候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天气、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
3.理解天气的变化与日常生产、生活的联系。

二、能力目标
1.能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粗略地判断天气的基本状况。

3.能收看不同地区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在天气预报中出现的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等天气预报符号及课后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认识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规范自身的行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天气符号的识别。

3.通过卫星云图或天气预报图分析天气状况。

【教学难点】
1.利用教材中的气候知识分析和判断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

2.认识和理解灾害性天气符号及灾害性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以求趋利避害,服务
于生产和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报天气预报,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关注,了解灾害性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课前热身
让学生谈谈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系列天气现象,并举例说明天气对日常生活或生产造成的影响。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根据初中生的思维特征,循序渐进。

通过一些录像短片和卡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使学生对于天气和气候及其一系列相关知识有了较好的理解,因其教学结构与方式都是以初中生的思维特征为主要依据,所以在教学中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如果利用课件再设计一组天气和气候的小组竞赛题,效果会更好一些。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单元《3.1多变的天气》是一节关于天气与气候的课程。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天气的定义、天气的测量指标、天气的变化等。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天气的基本概念,掌握天气的测量指标,以及认识天气的变化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但对于天气这一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关注天气现象,培养他们对天气的感知能力。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掌握天气的测量指标,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天气的定义,掌握天气的测量指标,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对天气的感知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天气现象的兴趣,增强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提高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天气的定义,天气的测量指标,天气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天气的变化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天气预报视频,引发学生对天气的兴趣,导入新课。

2.探究天气的定义: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关注天气现象,讨论天气的定义,得出天气的定义。

3.学习天气的测量指标:介绍气温、降水、风力等天气测量指标,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指标。

4.探究天气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总结天气的变化规律。

5.应用与拓展:布置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分析实际案例,运用所学的天气知识解决问题。

6.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天气知识,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我国气温的分布特征;阅读温度带分布图,说出我国温度带的分布,了解它们的划分依据,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综合、比拟的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2.了解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了解不同温度带的农作物差异,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2.教学难点:温度带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依据课标要求,在学生已有知识根底上,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地图。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以问题推进学生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逐渐形成地域地理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四、教学打算1.教师打算: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打算:依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绘制中国轮廓地图备用。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设置教师: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中国的地形和地势,了解了地形和地势影响我们的生活,下面的故事也展示了一些自然环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请大家观看图片,说出图片中人们的生活主要受到哪些自然环境的制约?学生:〔读图片,思考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教师:刚刚看到的这些现象都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对,就是气候。

那么从今天起,我们就来学习影响我国自然环境中的第二个要素,来了解中国的气候。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引发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我国1月和7月气温特征教师: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有关气候的一些根本知识,气候包含哪两个根本要素呢?学生答复预设:气和气降水。

教师: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中国的气温。

说到我国的气温,小明是深有体会,他每年冬天都要从海口回哈尔滨老家过年,体验沿途的气温变化,服装也从短袖一点点加到了羽绒服。

有了这样的经验,他暑假打算回哈尔滨的时候,就有备而回,也带了羽绒服。

可是他这次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气温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计算公式: 气温日较差 = 最高气温 - 最低气温
31℃ 最高气温:
出现时间: 14:00
最低气温: 24.5℃ 出现时间: 04:00
气温日较差是:
31-24.5=6.5℃
气温日变化
2.气温年变化
气温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2.气温的分布规律
赤道0°
南北半球的气温从赤道 向两极逐渐降低
(1)从赤道向两极,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受纬度位置影响
随着纬度的升高,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照逐渐减少。 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规律一:
低纬度气温高 高纬度气温低
气温由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
夏天来了,人们为什 么总喜欢到海滨渡假 呢?说明你的理由。
热带、温带、寒带四季气温变化的不同特征:
热带:各月气温都很高,气温年较差小。 A 温带:四季变化显著,气温年较差大。 B 寒带:各月气温都很低,但各月寒冷程度不同。 C
活动 完成下列要求
(1)读图最高月平 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22℃ 7月 (2)读图最低月平 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1.5℃ 1月 (3)算出该地气温年较差 22℃-1.5℃=20.5℃ (4)估算年平均气温 12个月温度相加除 以12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A B
A、B两点纬度位置相同,但温度差别很大A 0℃、 B 15℃,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地形不同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平均海拔每升高100米, 气温降低约0.6℃。——气温垂直递减率
计算:山顶上的气温应该是多少?

《天气和气温的关系》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天气和气温的关系》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天气和气温的关系》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学习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将能够:1)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和气温变化的关系2)理解气温的概念,学会常见的气象仪器3)掌握测量温度的方法和标志温度的单位2.知识点介绍1)天气现象和气温的关系天气现象是指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区的气候变化状态。

而气温是指空气中分子的热运动强度大小的物理量。

不同的天气现象有不同的气温,比如说夏天一般比冬天要热,晴天一般比阴天要热等等。

2)气温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气温可以用温度来表示。

温度是指物体与平衡态热源的温度差。

衡量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和华氏度(℉)。

而温度计是测量气温的仪器。

3.活动过程1)引导孩子们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可以通过观察图片或实地观察的方式,让孩子们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包括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等。

2)介绍常见的气象仪器和测量方法可以通过模拟气象观测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常见的气象仪器和测量方法,比如说温度计、气压计、风速计等等。

3)进行气温测量实验可以在教室内或户外进行气温测量实验。

将温度计放在阳光不直射的地方,观察数分钟后温度是否稳定。

然后让孩子们测量室内或室外的气温,并记录下来。

4)讨论天气现象和气温的关系让孩子们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不同的天气现象和气温之间的联系,比如说晴天气温高,雨天气温低等等。

可以通过交流的方式,让孩子们彼此交流,加深理解。

4.总结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认识了天气现象和气温的关系,并能够理解气温的概念、测量方法和标志温度的单位。

此外,还锻炼了孩子们观察和交流的能力。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帮助孩子们加深对本次活动的理解。

常见问题:1)为什么夏天比冬天热?夏天比冬天热是因为夏天阳光直射的时间长,地球表面接收到更多的能量,导致地面温度上升。

2)什么是气温?气温是指空气中分子的热运动强度大小的物理量。

3)如何测量气温?可以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本次活动是孩子们认识天气现象和气温之间的联系的好机会。

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本次活动,学会观察和交流的能力,加深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认识。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天气第二课《认识气温计》共两套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doc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天气第二课《认识气温计》共两套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doc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第二课《认识气温计》说课稿-说教材本课是三上《天气》单元的第二课时。

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明确了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对天气现象有了粗浅的认识;对天气的变化有了一些直观的感受;意识到天气影响着他们的生活。

本节课转入对"气温”这一具体的天气特征的观测,重点是对气温计的研究与认识。

让学生认识到气温计测量获得的准确数据让我们描述的天气情况更加精准,交流测量数据对描述天气、发现天气变化规律的重要性;讨论气温计、水温计、体温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主要观察它们量程的不同,知道不同温度计的结构与它们功能相匹配。

二、说学情三年级学生对天气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感官的感知,或听家长、天气预报对天气的描述。

他们没有进行过科学工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活动。

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专用工具,使用气温计可以测量周围空气的温度,可以知道我们所在区域的气温。

学生在《水》单元中已经学习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用温度计测量过水的温度。

本课将在此基础上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并掌握气温计的正确读数方法。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L知道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专用工具。

能说出气温计的基本构造。

2.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符号是"°C”,读作"摄氏度”,并会读【科学探究目标】1.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并掌握气温计的正确读数方法,特别是零下温度的读数。

【科学态度目标】:L对运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感兴趣,在使用工具过程中对工具要爱护。

2.培养在今后的生活中有探究各种各样温度计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L体会工具的使用能提高观测气温的精确性,感悟气温的测量对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利用气温计模型进行多次练习,掌握气温计的正确读数方法[教学难点】:掌握零下温度的正确读数。

五、说教法和学法从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来看,记住几个知识点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通过学习过程,来真正激发学生的个体意识, 并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_O【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气温计模型。

2023版高中地理新课标

2023版高中地理新课标

2023版高中地理新课标一、简介2023版高中地理新课标是中国教育部制定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对地理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的调整和优化,力求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地理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二、课程目标2023版高中地理新课标的主要目标如下:1.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2.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地理知识的最新进展和研究动态,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3.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资源、人口和经济的综合认识,促进他们形成独立、全面的地理思维;4.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包括地理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等。

三、课程内容2023版高中地理新课标的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 地球与地图本模块主要介绍地球的基本概念、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的运动与地理时空、地图的制作和使用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球及地图的基本认识和运用能力。

2. 自然地理本模块探讨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现象背后的自然规律,包括地球的内外层构造、地质过程、地形地貌、天气气候和生物等。

学生通过学习自然地理,能够理解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影响。

3. 人文地理本模块介绍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工业、交通与通讯、文化与旅游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人文地理,能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适应。

4. 地理实践本模块以地理实践为重点,包括地理调查与实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问题的探究等内容。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2023版高中地理新课标鼓励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验、观察、实地考察、探究等。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评价方式2023版高中地理新课标强调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包括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实践能力等多方面。

评价方式可以采用考试、作业、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形式,以全面了解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新课标地理必修1《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课标地理必修1《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冷锋、暖锋系统、低压(气旋)系统、高压(反气旋)系统及其带来的天气状况2.能力目标:⑴能够看懂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出现的简易天气图,也能听懂电台电视台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

⑵能够利用本课天气系统示意图进行简单的天气形势预报,掌握各天气系统活动规律及其控制下的天气。

⑶了解本课所讲的各天气系统在我国的活动情况。

【教学重点】1.锋面系统。

锋面系统主要是冷锋、暖锋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特点。

2. 低压(气旋)系统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气旋和反气旋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现象。

【教学难点】1.冷锋、暖锋的形成及其与天气的关系2. 低压(气旋)系统、高压(反气旋)系统的形成及其与天气的关系。

【学法指导】1.列表比较冷锋、暖锋及其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

2.列表比较低压(气旋)系统、高压(反气旋)系统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现象。

3. 绘图分析气旋、反气旋不同部位的风向。

【教学方法】演示+ 讲解+ 总结【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导入:天气这个概念大家都很熟,它是指某个地点在短时间内的大气的阴晴、风雨、冷热等的状况。

天气是时刻在变化的,而且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里看到天气预报节目。

那么,天气预报节目里都预报天气的哪些状况呢?◆播放:播放一段天气预报,提醒同学们注意片中的天气符号。

◆总结:从刚才天气预报短片中,可以看到晴天、雨天、大风、降温等符号,它们都是表示某个地方在某一时间里的天气状况。

其实,天气预报里除了具体的城市天气预报外,还包括天气形势预报,比如刚才片中的前半部分,主持人经常会说:“受冷锋影响,未来两天我国大部分地区将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受高压系统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将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等等,其中所提到的冷锋、高压系统就是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

短片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我国由于幅员辽阔,同一时间里不同的地点出现不同的天气,就是同一地点,在不同的时间也会出现不同的天气,着恰恰印证了天气是时刻变化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组成天气的要素主要有_气__温_、 _气__压___、风、湿度和_降__水___等。
议一议,答一答
1、下列词语中哪些是描述天 气的,并把描写天气的序号 填写在横线上。_A__C___E__H__
A、阴转多云 B、冬暖夏凉 C、晴空万里 D、秋高气爽 E、和风细雨 F、终年高温 G、冬雨夏干 H、雷电交加
温度(箱外) 16.2℃ 26.3℃ 29.8℃ 20.7℃
2。 百叶箱内的气温波动比箱外小,读 数比较稳,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你知道了吗?
气温和生物的关系密切,很多动物的 行为和气温有关。
天热时,狗为什么要伸出 舌头?
思考:天气寒冷时,蛇、青蛙会做出怎样 的行为?
气温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 响也很大。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 是22℃。各种农作物都有自己不 同的最适生长温度。
永嘉天气预报 (2013-10-11 08:00发布)
日期
天气现象
气温 风向
11日星期 五
白天 夜间
阴 多云
高温 31℃ 北风 低温 20℃ 东北风
风力
3-4级 3-4级
二、气温
1、气温的含义:
空气的温度叫气温。描述当地空气的 冷热程度。
2、测量气温的工具: 温度计
3、气温度量单位: 摄氏度(℃)
同学们,平时你们有关注过天气?
第2节 气温
看一看,说一说
什么是天气?
一、天气是什么
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 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 如:刮风、下雨、雷电等
1、下列词语中哪些是描述天气的?
阴转多云 冬暖夏凉 秋高气爽 和风细雨 冬雨夏干 雷电交加
晴空万里 终年高温
说一说:今天的天气状况
4、天气是短时间内近地面的_大_气_温、度__湿_度、 _气_压__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5、下列语句中描述天气的是 (C )
A.上海冬季温和湿润
B.终年高温
C.雨过天晴
D.冬暖夏凉
6、“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夜春风来,千树万
树梨花开”是指(C

A、温度B、气候C、天气D、季节
填一填
2、刮风、下雨、雷声等都属于 __天__气__现__象__。
温度 ℃
32 30 28
气温
最低 气温
日出前后
最高 气温
午后2点左右
26
24
20
日出
正午
日落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时间:时
在气象测量中,温度计放在 哪里测呢?
普通温度计
最高温度计 最低温度计
时间
上午 中午 下午 晚上
温度(箱内) 18.4℃ 22.3℃ 25.1℃ 21.2℃
2、高温和严寒有哪些危害?可以 采取什么防范措施?
危害有:高温使植物萎焉,人和动 物中暑等.在夏天,可以采用通风 或空调来降温,给植物浇水等.低 温使农作物受冻害、影响航运等。 在冬季,可以采用在树干上绑草绳、 给农作物盖上塑料薄膜等方法来抵 抗严寒。
小结: 一、天气是什么
1、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
练一练
1、下列描述中,不属于天气现象的
是( B )
A、今天傍晚下了一场雷阵雨
B、北京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
C、风和日丽
D、今天气温10℃~20℃
2、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在_午_后_2时_ 左右,最低温度出现在_日__出_前后。
3、下列属于天气现象的是( BC)
A、长夏无冬
B、烈日炎炎
C、鹅毛大雪
D、四季如春
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如:刮风、下雨、 雷电等
2、天气要素: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 二、气温
1、测量方法:百叶箱内的温度计
2、一天气温最高的时间:午后二时
3、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22℃.
作业:作业本
百叶箱简介:
• 百叶箱是安置测温仪器的防护设备, 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 (漆成白色,面朝北方)和地面对仪 器反射辐射;保护仪器免受降水和强 风的影响,又能使仪器的感应部分有 适当的通风,真实地感应外界空气温 度和湿度的变化。一般安装在约离地 面1.5米高度的地方.
气温与生物的关系
炎热的夏季人感觉难受却是水稻生长最快的时间 (课后可以阅读P54:STSE栏目)
气 温 与 人 们 的 生 活
气温与人们的生活
1、夏天来临时,家里常用哪些方法来 抗高温?冬天来临时,家里常用哪些 方法来御寒?
如采用洒水、晚上开窗通风、白天关窗, 使用空调等方法来抗高温。如采用多穿 衣服、使用暖气等方法来御寒。
由于一天中气温在不断变化, 在气象观测中,除使用普通温度 计定时测量气温外,还要使用最 高温度计和最低温度计。
普通温度计(定时测量气温) 最高温度计(测量一天中最高气温) 最低温度计(测量一天中最低气温)
探究
一天中气温最高值 和最低值大概出现在 什么时候?
讨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大概出现在 什么时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