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扩展阅读30篇(教师版)

合集下载

文言文扩展阅读

文言文扩展阅读

文言文扩展阅读05.为人大须学问1.⑴先前,过去⑵亲自⑶空闲⑷只2.⑴我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

⑵回想我年轻时的处事行为,觉得很是不对。

3.围绕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来谈即可06.承宫樵薪苦学1.⑴经过⑵感到奇怪⑶用竹鞭打⑷于是,2.⑴看见那些学生在朗诵,感到很喜欢,便忘记了他的猪,而(一心一意地)听徐子盛讲经书。

⑵承宫在那干苦活,上山砍柴,吃苦受累,很多年后,最终精通了这本经书。

3. 结合现实生活中学习条件的优越,谈刻苦学习的重要性即可07.王著教帝学书1.⑴多次⑵把……当作,认为⑶回答⑷用心2.⑴有个名叫王著的人学习王羲之书法,(很快就)深深地体会到其中的要领,被太宗任命为翰林。

⑵太宗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过了很多以前的著名书法家,世人说这都得益于王著的勉励。

3. 要求严格,循循善教。

08.读书五失1.⑴我⑵软弱⑶跟随⑷就2.⑴广泛地浏览但没有什么选择,这样的过失在于博览却少有重点⑵喜欢学习写作,不能积累学问的基础,这样的过失更严重了!3.结合学生兴趣广泛、不能专注于一个方面,谈专心致志的重要性。

09.赵简子爱士1.⑴拜见(或:请求)⑵气愤⑶给与⑷首级、头颅2.⑴赵简子有两匹白骡而又特别喜欢它们⑵君主怎么能不爱护有才能的人呢?3.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10.赵简子元日放生1.⑴给⑵原因⑶放生⑷正确、是这样2.⑴百姓知道您要将猎物放生,所以争相猎取它们,反而使它们死了很多。

⑵捕猎之后再将其放生,恩德补偿不了罪过。

3.揭露了某些人只讲形式,不讲效果,沽名钓誉,假仁假义的伪善行为。

现代社会像赵简子那样,为所谓的政绩而作秀的人依然不绝。

11.张之万之马1.⑴曾经⑵答应⑶感到奇怪⑷等到2.⑴他坚持请求,张之万没有办法,(把马卖给了他)于是那军人就拉着马离开了。

⑵张之万对于此事求之不得,于是就马上退回了卖马的钱收回了这匹马。

3. 因为军人虽识马,但他没有摸熟马的脾气、习性,不能以其道策之。

中学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分师生版附翻译答案)

中学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分师生版附翻译答案)

中学⽂⾔⽂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分师⽣版附翻译答案)学⽣使⽤版41、郭⼦仪宽厚郭⼦仪初与李光弼①俱为安思顺⽛将②,不相能③,虽同席不交谈。

后⼦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④,乃跪请⽈:?死所⽢⼼,但乞贷⑤妻⼦。

?⼦仪趋堂下,握其⼿⽈:?今国乱主辱,⾮公不能定,仆岂敢怀私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⑥,遂同破贼,⽆纤毫猜忌。

(选⾃《资治通鉴》)【注释】①郭⼦仪初、李光弼: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

②⽛将:副将。

③不相能:互相看不起。

④见诛:被诛杀。

⑤贷:宽恕。

⑥节度使:古代官名,总揽数州军事。

【2014上海浦东⼀模】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1)俱.为安思顺⽛将:(2)⾮公不能定.:2.对⽂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项是()因涕泣勉以忠义。

A.接着(郭⼦仪)流着泪勉励(李光弼)来为国尽忠。

B.接着(郭⼦仪)流着⿐涕勉励(李光弼)来为国尽忠。

C.接着(郭⼦仪)流着泪⽤忠君爱国的道理勉励(李光弼)。

D.接着(郭⼦仪)流着⿐涕⽤忠君爱国的道理勉励(李光弼)。

3.李光弼向郭⼦仪?跪请?的原因是:。

(⽤原⽂语⾔回答)4.从郭⼦仪对待李光弼的态度来看,郭⼦仪是⼀个、的⼈。

42、温太真不畏权势王敦①有废明帝②意,欲以不孝废之。

每⾔帝之不孝,皆云温太真③所说。

及温来,敦便奋其威容问温:?太⼦作⼈何似?温⽈:?⼩⼈⽆以测君⼦。

?敦声⾊并厉,欲使温从⼰,乃重问温:?太⼦何以称佳??温正⾊⽈:?钩透致远④,盖⾮浅识所测。

然以礼侍亲,可称为孝。

?【注释】:①王敦;东晋⼤⾂,有谋杈纂位之⼼。

②明帝:司马绍,即后⽂的太⼦。

③温太真:东晋政治家,曾任太⼦的近侍官。

④钩透致远:指学识⼴博精深。

【2014上海虹⼝⼀模】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1)及.温来:(2)欲使温从.⼰:2.⽤现代汉语来翻译⽂中画线句。

⼩⼈⽆以测君⼦。

3.⽂中能体现温太真有胆识的语句是:4.下列选项中,对本⽂主旨理解最恰当的⼀项是()A.表现主⼈公王敦的有勇有谋。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带答案30篇)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带答案30篇)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30篇)一、愚人篇1.永县之氓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 水暴甚, 有五六氓, 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 船破, 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 汝善游最也, 今何后为?曰: 吾腰千钱, 重, 是以后。

曰: 何不去之?不应, 摇其首。

有顷, 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 呼且号曰: 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 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练习】1. 解释加点词:(1)永之氓咸.善游 ___________________(2)乘小船绝.湘水 ___________________(3)吾腰.千钱 ___________________(4)有顷, 益怠 ___________________2. 翻译句子。

(1)汝善游最也, 今何后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曰: 吾腰千钱, 重, 是以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汝愚之甚!蔽之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身且死, 何以货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些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济阴贾人济阴之贾人, 渡河而亡其舟, 栖于浮苴(jū)上号焉。

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30篇

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30篇

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30篇(一)文侯与虞人期猎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

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罢:通“疲”。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①天又雨,公将焉之?译: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译:2.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的词:①处士请为.王吹竽:为②宣王说之.:之2.译下边句子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译文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译文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三)邹孟轲母(节选)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乃去,舍市傍。

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⑷。

注:(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

(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4)渐化,逐渐濡染。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乃去.,舍市傍(2)及.孟子长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复徙舍学宫之旁。

译文:3.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启示:(四)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rěn):卧席。

④濡(rú):沾湿。

⑤逾:同“愈”,更加。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1.自相矛盾在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他:“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因为既有不可陷之盾,又有无不陷之矛,这两者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义犬救主XXX喜欢打猎,养了一只猎犬,名叫“的尾”,每次都跟着他。

有一次,XXX来到江边,被一条大蛇围绕。

犬咬死了蛇,但XXX却昏迷不醒。

犬在路上不停地彷徨吠叫,家人跟着犬来到了江边,发现了XXX。

XXX被救回家后,犬连续两天都不吃东西。

从此,XXX对犬格外珍爱,把它当成亲戚一样看待。

3.改写后的启示自相矛盾的行为会让人难以相信你所说的话。

而狗对主人的忠诚和义气是无私的,值得我们研究和珍惜。

XXX而学,夜以继日,不厌其烦,不辍其志,以求所学之成。

这是古代学者勤奋好学的写照。

在当今社会,也有很多人像古人一样,不辞辛劳,不断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创造了一个个辉煌的人生。

1.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将“炳烛而学”改成现代汉语。

3.请简述你认为勤奋好学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1.古代学者勤奋好学的写照,以及当今社会中勤奋追求知识的人们的事例。

2.用现代汉语表达为“夜以继日地研究,不厌其烦,不辍其志,以求所学之成。

”3.勤奋好学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只有不断研究和提升自己,才能在职场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就。

同时,勤奋好学也是一个人塑造自己品格和修养的重要途径。

1.(1)置之:放在(2)操之:使用,操作(3)宁信:更相信(4)自信:自己的判断和感觉2."宁信度,无自信也" 的翻译为“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XXX最可笑的言行是忘记带量好的尺码,而返回家取尺码,最终错过了买鞋子的机会。

4.这则寓言告诫人们在做事情时,应该既要信任自己的能力,也要依靠客观的标准。

初中课外文言文30篇及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30篇及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30篇及答案一)XXX与XXX猎XXX和XXX约好一起去打猎。

那天,他们正在喝酒作乐,可天开始下雨了。

身边的人问他:“今天下雨了,您还要去哪儿?”XXX回答:“我和XXX约好了一起打猎,虽然下雨了,但是我们约好了,怎么能不去呢!”于是他就去了,直到身体疲惫为止。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天又雨,公将焉之。

译:今天下雨了,您还要去哪儿?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译:虽然在喝酒作乐,但是约好了怎么能不去呢!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遵守自己的承诺,不要轻易违约。

二)XXX使人吹竽XXX要人吹竽,必须要有三百人。

XXX向XXX请缨,为他吹竽,XXX很满意,还给了他几百人的膳食。

XXX去世后,XXX登基,他喜欢一个一个地听音乐,可是处士已经逃走了。

1.解释加点的词:①处士请为XXX:为②宣王说之:之2.翻译下边句子①XXX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译:XXX要人吹竽,必须要有三百人。

②湣XXX,好一一听之。

译:XXX登基后,喜欢一个一个地听音乐。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不识抬举三)XXX(节选)XXX的母亲,号称XXX。

她的住处靠近墓地。

XXX小时候,喜欢在墓地里玩耍,筑墓、埋葬。

XXX说:“这不是你应该做的事情。

”于是,她搬到了市场旁边。

但是,XXX又喜欢模仿商人叫卖的声音。

XXX又说:“这也不是你应该做的事情。

”于是,她又搬到了学校旁边。

XXX在那里玩耍,摆设祭祀用的仪器,礼让进退。

XXX说:“这才是你应该做的事情。

”于是他们就住在那里。

XXX长大后,研究了六艺,成为了一位大儒。

有人说XXX懂得如何逐渐地影响XXX成长。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乃去,舍市傍:就搬到了市场旁边(2)及XXX:等到XXX长大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复徙舍学宫之旁。

译:又搬到了学校旁边。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XXX懂得如何逐渐地影响XXX成长。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1.自相矛盾在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牌坚不可摧,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穿透它。

同时,他也夸耀自己的矛锋利无比,可以穿透任何东西。

但当有人问他用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会发生什么时,他无法回答。

因此,一个不可穿透的盾牌和一个可以穿透任何东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义犬救主XXX喜欢打猎,他养了一只狗,叫做“的尾”,每次都会跟随在他身边。

有一次,XXX到了江边,被一条大蛇围住了。

狗咬死了蛇,但XXX已经晕倒在地,毫不知情。

狗在路上哀嚎,徘徊不定,家人觉得奇怪,跟着狗走了过去。

XXX已经窒息,被家人送回家,两天后才苏醒过来。

在XXX还没有XXX的时候,狗始终没有吃东西。

从此,XXX对狗格外珍惜,就像对待亲戚一样。

2.家人觉得奇怪,于是跟着狗一起走。

3.狗对主人的义气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危急时刻保护主人,二是在主人生病时不离不弃,表现出忠诚和爱心。

XXX而学,夜以继日,是为求学的最高境界。

这句话出自《左传》,形容古代学子为了求学而在夜晚点燃灯烛,不眠不休地研究。

这种精神也被称为“夜以继日”。

现在,这种精神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

只有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1.这句话的出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2.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左传》。

2.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3.在各个领域中,只有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高的职业地位。

1.(1)度:测量尺寸的工具。

(2)操之:带着测量好的尺码。

(3)尺码:测量脚的尺寸。

(4)宁信度,无自信也:宁可相信测量好的尺码,不相信自己的判断。

2.“宁信度,无自信也。

”的意思是“宁可相信测量好的尺码,不相信自己的判断。

文言文扩展阅读30篇(教师版)

文言文扩展阅读30篇(教师版)

01、劝学1、解释加点词语:⑴学不可以已.(.停止).⑵虽.有槁曝(即使)⑶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反省)⑷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过失)2、翻译句子: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译: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3、文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阐述了怎样的观点?答:比喻论证。

学习不能固步自封,要博闻广学,要学思结合,不断反省,才能有所获。

02、商鞅立信1、解释加点词语:⑴商鞅令既.具(已经(……之后))⑵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给予)⑶辄.予五十金(就)⑷以.明不欺(用来)2、翻译句子: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译: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命人)在都城南门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头,招募(能)搬到北门的人,给予十金钱。

3、本文给你什么启示?诚信很重要。

要想让别人相信自己,必须“言必行,行必果”。

03、赵威后问齐使1、解释加点词语:⑴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派遣)⑵书.未发(书信)2、翻译句子:⑴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译:您现在不问候我们齐王,先问收成和百姓的情况,难道有先卑贱而后尊贵的道理吗?⑵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译:如果没有每年的收成,哪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哪有君王?3、赵威后的观点和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一致吗?你怎么评价这观点?答:一致。

这是正确的观点,赵威后作为封建社会的统治者能够有这样的观点非常可贵。

4. "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中包含有成语_舍本逐末_,意义是_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形容轻重倒置。

04、赵奢收税于平原君家1、解释加点词语:⑴平原君怒,将.杀之(将要)⑵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纵容)⑶是.无赵也(这)⑷岂轻于天下邪.(.通“耶”,吗).2、翻译句子:⑴赵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

译:赵奢用国法处治,杀掉平原君家九个管事的人⑵王使治国赋,国赋太平,民富而府库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劝学1、解释加点词语:⑴学不可以已.(.停止).⑵虽.有槁曝(即使)⑶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反省)⑷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过失)2、翻译句子: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译: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3、文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阐述了怎样的观点?答:比喻论证。

学习不能固步自封,要博闻广学,要学思结合,不断反省,才能有所获。

02、商鞅立信1、解释加点词语:⑴商鞅令既.具(已经(……之后))⑵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给予)⑶辄.予五十金(就)⑷以.明不欺(用来)2、翻译句子: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译: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命人)在都城南门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头,招募(能)搬到北门的人,给予十金钱。

3、本文给你什么启示?诚信很重要。

要想让别人相信自己,必须“言必行,行必果”。

03、赵威后问齐使1、解释加点词语:⑴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派遣)⑵书.未发(书信)2、翻译句子:⑴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译:您现在不问候我们齐王,先问收成和百姓的情况,难道有先卑贱而后尊贵的道理吗?⑵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译:如果没有每年的收成,哪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哪有君王?3、赵威后的观点和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一致吗?你怎么评价这观点?答:一致。

这是正确的观点,赵威后作为封建社会的统治者能够有这样的观点非常可贵。

4. "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中包含有成语_舍本逐末_,意义是_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形容轻重倒置。

04、赵奢收税于平原君家1、解释加点词语:⑴平原君怒,将.杀之(将要)⑵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纵容)⑶是.无赵也(这)⑷岂轻于天下邪.(.通“耶”,吗).2、翻译句子:⑴赵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

译:赵奢用国法处治,杀掉平原君家九个管事的人⑵王使治国赋,国赋太平,民富而府库实。

译:赵王让他主管国家税收,他把税收工作做得很好,使百姓富裕而国库充实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的哪句话和赵奢的观点相同?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05、孙叔敖遇狐丘丈人1、解释加点词语:⑴子.知之乎? (您)⑵主恶.之(厌恶)2、翻译句子:⑴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可以免于患乎?译:我的俸禄越是多,布施越加广泛。

这样可以免于害吗?⑵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

译:说得好啊!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

3、狐丘丈人说“尧、舜其犹病诸”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答:以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来为反衬来赞颂孙叔敖这样处理问题的高明。

06、齐欲伐魏1、解释加点词语:⑴齐欲.伐魏(想要)⑵天下之疾.犬也(快)⑶韩于卢逐.东郭逡(追逐)⑷今.齐、魏久相持(现在)2、翻译句子:⑴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译:兔子筋疲力尽地跑在前面,犬疲惫不堪地跟在后面,犬与兔都疲惫至极,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

⑵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

译:我害怕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候在身后,坐收农夫之利呀。

3、下面加点词语与其他三句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A )A. 腾.山者五B. 以顿.其兵C. 弊.其众D. 谢将休.士也4、文中故事与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渔人得利_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因双方相争持,让第三者得了利。

07、沛公至咸阳1、解释加点词语:⑴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跑)⑵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离开).2、翻译句子: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译:汉王之所以能全面了解天下的山川要塞、人口的多少、地方的好坏、民间疾苦这些事,都是因为萧何得到了秦朝的所有文书档案的缘故。

3、填空:一“皆”字一“独”字,将萧何深谋远虑的性格特征刻画的淋漓尽致,刘邦得萧何可谓天助也!萧何是刘邦的谋士,夺得天下的功臣之一,刘邦得天下,其功不可没,历史上还有一个关于萧何和韩信的著名典故,即萧何月下追韩信。

4、结合中学生实际,说说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悟。

启示我们:知识比金钱更重要,知识改变命运。

08、四面楚歌1、解释加点词语:⑴是.何楚人之多也这⑵美人和.之应和⑶莫.能仰视没有2、翻译句子: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译:于是项王就唱起了悲凉激愤的歌3、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四面楚歌。

09、刘邦论得天下之道1、解释加点词语:⑴我所以有天下者何.什么⑵此其所以..失天下也……的原因⑶给.饷馈供给⑷群臣说.服同“悦”2、翻译句子:⑴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

译: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就分封给他们,和天下人同享好处。

⑵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在军帐中运筹谋略,能决定胜利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

3、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刘邦认为他自己得天下之理由是什么。

知人善任。

启示我们任用人才也要:知人善任,任人为贤。

10、孟母戒子1、下面各句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A. 其母方.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愚公移山》)B. 孟子辍.然中止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C. 有所失,复.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D. 其母引.刀裂其织丁壮者引.弦而战(《塞翁失马》)2、翻译句子:此织断,能复续乎?译:这个织物割断了,能够再接上去吗?3、你如何看待孟母对孟子的要求?孟母既是严师又是慈母,对孟子学习和做人的严格要求,才成就了孟子。

4.启示我们:学习不能半途而废。

11、孔子见罗雀者1、解释加点词语:⑴大雀善.惊而难得容易⑵黄口从.大雀跟从⑶利食而忘患.灾患⑷自其心.矣本性2、翻译句子:⑴大雀独不得,何也?译:唯独大鸟捕不到,为什么呢?⑵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译:因此君子应当慎重地选择他所要跟随的人,靠年长者的谋虑就有了保全性命的凭借,跟随年少者的鲁莽就会有灭亡的祸患。

3、少年有少年的朝气,老人有老人的经验。

从初中生角度,说说你读了此文后的感悟。

答:我们正值青春年少,我们要有少年的朝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学习和对待人生。

4、孔子教育弟子要“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这与成语或俗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或择善而从、亲贤远佞)”有异曲同工之妙。

12、赵襄主学御1、解释加点词语:⑴用之则过.也过失,错误⑵今君后则欲速.臣赶上⑶先则恐逮.于臣被赶上⑷夫.诱道争远发语词,无实在意义2、翻译句子: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后也。

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

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

3、结合中考在即的实际,谈谈你读了本文的体会。

答: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所以跑得快。

启示我们面对中考,要明确目标,集中精力,调和心态,一直努力向前才会取得好的收获。

13、老马识途1、解释加点词语:⑴春往而冬反.(通"返",返回) ⑵迷惑失道.( 道路) ⑶遂得.水( 找到) 2、翻译句子:⑴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译: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⑵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译: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3、文中故事是成语老马识途的来历,现比喻__有经验,能带领新手工作。

14、穿井得人1、解释加点词语:⑴及.其家穿井(等到) ⑵国人道.之( 说,讲) ⑶不若..无闻也( 不如)2、翻译句子:⑴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译: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⑵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以: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3、"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以讹传讹的危害。

启示我们: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

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15、千里之马1、解释加点词语:⑴君遣.之( 派遣,差遣) ⑵而捐.五百金(花费,此指白白费掉) ⑶于是不能期.年.(一年,周年)2、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⑴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用) ⑵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认为)3、翻译句子:⑴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

译:所要买的是活马,要死马干什么?⑵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译:由此不到一年,买到三匹千里马。

4、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用文中的话回答)答: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16、石崇与王桤争豪1、解释加点词语:⑴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常⑵恺以示崇,崇视讫.完⑶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尽⑷如.恺许比甚众,恺罔.然自失同"惘",迷惘2、翻译句子:⑴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译:石崇与王恺争比豪富,(两家)都极力地把穿着,车马装饰得豪华奇丽⑵枝柯扶疏,世罕其比译:枝杈伸张着,世上很少有能比得上它的3、文中描写石崇与王恺争豪,主要运用了_动作描写_和_神态描写的方法17、临江之麋1、解释加点词语:⑴畋.得麋麑打猎⑵自是日抱就.犬靠近⑶习示.之给……看⑷然.时啖其舌但是⑸麋至死不悟.醒悟⑹走.欲与为戏跑2、翻译句子:⑴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

译:麋麑逐渐长大,忘记自己是麋,认为狗真的是我的朋友,互相顶撞翻滚,越来越亲热。

⑵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上。

译:那些别家的狗看见它,又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吃掉了,路上一片血肉狼藉。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恃宠骄横的人决没有好下场。

18、荔枝图序1、解释加点词语:⑴树形团团如帷盖..车上的帷幕⑵实如丹.丹砂一般地红⑶壳如红缯.泛指丝织品⑷大略如彼.,其实过之那样,它的实际情况2、翻译句子:⑴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

译:南宾太守白乐天让工吏作画并且亲自写下了这篇序⑵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译:那是给不了解荔枝以及了解荔枝的样子,味道但不知道摘下后过了一天,两天,三天后的变化的人看的。

3、这是一篇题画的文章,属说明文。

主要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它写了荔枝的出处、外形、味道,又写了摘下后短期内的_变化情况。

在当时,的确是一般远离产区的人所不了解的。

19、王猛为京兆尹1、解释加点词语:⑴猛下车..收德初到任⑵与邓羌同志..志趣相同2、翻译句子:⑴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

译:醉酒闹事,倚势横行,抢人家财物,子女,成为当地百姓的祸患。

⑵坚驰使赦之,不及。

译:苻坚派臣下快马传旨赦免,没有来得及。

3、根据文义,试对王猛,秦王坚作简要评价。

答:①王猛不怕权贵,严格执法,是国家的重臣。

②秦王坚在王猛严肃执法之后,叹道;“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他岂能无法,只是无必行之法,袒护亲属是“刑不上大夫”。

20、陶侃惜谷1、解释加点词语:⑴陶侃尝.出游曾经⑵执而鞭.之用鞭子打2、翻译句子: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