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教师版

合集下载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陆)(教师版)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陆)(教师版)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教师版)年级:高三修订:陆浩冲审定:高三语文备课组日期:2015年8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文言翻译的考点和基本要求。

②掌握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③能把文言句子翻译成通顺的现代汉语语句。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讨论借鉴——教师点拨——训练提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文言翻译的基本技巧,学会判断句式,能够在古人身上借鉴,吸收,提升自我。

【知识链接】一、考点阐释:“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就是把古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参看《核按钮P36》全国新课标卷翻译试题题型稳定。

得分点的词,一般是通假字、多义词、多音词、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活用了的词、易误解其意义和用法的虚词。

在句子的“大意”方面,考虑整体翻译得对不对(语意)、通不通(语法)、好不好(用语)。

这就涉及特殊句式、句间关系与前后文的联系等等。

二、文言翻译基本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一对应,字字落实。

参看《核按钮P37》二、直译和意译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则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很不同的表达方法。

这两者虽有分别,却又是相辅相成的。

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在难以直译时,辅以意译。

例:《张衡传》末段的译文:永和初年,张衡被调离京城,做河间王(刘政)的相。

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典章制度,(河间地区)又有很多豪门大户,同国王一起胡作非为。

张衡一到任(“衡下车”),就树立威信,整顿法制,暗中探知奸党分子的姓名,把他们同时抓了起来。

于是官民上下都很敬畏,称颂河间地区政治清明。

张衡到职工作三年(“视事三年”),就向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乞骸骨”),朝廷却调他回京,任命为尚书。

张衡活到六十二岁,在永和四年逝世。

这段话,绝大部分是直译,但有些词语,如“下车”“视事”“乞骸骨”等,则是意译。

这些词语不好照字面直译为“下了车子”“看事情”“乞求骨骼”之类,因为表达不出原意,甚至无法理解。

《屈原列传》挖空翻译+重点文言文知识归类+理解性默写

《屈原列传》挖空翻译+重点文言文知识归类+理解性默写

《屈原列传》挖空翻译+重点文言文知识归类(教师版)班级:姓名:一、课文挖空翻译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见识广博,记忆力强),明于治乱(通晓国家治乱的道理),娴()于辞令(讲话)。

入(对内)则与王图(谋划)议(商议)国事,以(用来)出号令(颁发号令);出(对外)则接遇(接待)宾客(外国使节),应对(应酬答对)诸侯。

王甚(非常)任(信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职位相等),争宠(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而心害(嫉妒)其能(才能)。

怀王使(派)屈原造为(制订)宪令(重要的法令),屈平属草稿(编写的草稿)未定(未定稿)。

上官大夫见而欲(想要)夺之(强取为己有),屈平不与(同意),因谗(说别人的坏话)之曰:“王使屈平为令(制定法令),众(众人)莫(没有谁)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夸耀)其功(功劳),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疏远)屈平。

屈平疾(痛心)王听(听觉)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聪(明)也,谗谄(谄媚国君的人)之蔽(遮蔽)明(明见)也,邪曲(邪恶、不公正的人)之害(损害)公(公正无私的人)也,方正(端方正直的人)之不容(不被昏君谗臣所容)也,故忧愁幽思(忧愁深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如同)离(遭遇)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人类的起始)也;父母者,人之本(每个人的本源)也。

人穷(处境窘迫)则反(追念)本(根本),故劳苦倦极(劳累疲倦时),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内心悲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秉持公心,行为正直),竭(竭尽)忠(忠心)尽智(智慧)以事其君,谗人间(离间)之,可谓穷(处境很困难)矣。

信(诚信)而见(被)疑,忠而被谤(诽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原来是)自怨生(从怨愤引起)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不过度),《小雅》怨诽而不乱(直接愤怒)。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提到)帝喾,下道(提到)齐桓,中述(提到)汤、武,以刺(讽喻)世事。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教师版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教师版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教师版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一、二人并走(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者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

①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

②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晋书。

符融传》)1、2、[译文]前秦符融做冀州牧的时候,有个老婆在路上被抢劫,她就拉长声高喊“捉强盗呀!”有个过路的人闻声追赶,替她把强盗捉住了。

谁知强盗反咬一口,诬赖这个过路的人是强盗。

当时天色已经合黑,谁也分不清他们之中哪个是强盗,于是便一起被捉送到言府那里去。

符融看见他们就笑着说:“这事容易搞清楚嘛,可这两个人赛跑,先出风阳门的就不是强盗。

”他们跑完又回到州衙门里来,符融就严肃地对那个后跑出风阳门的人说:“你才真正是强盗啊,为什么要诬赖别人呢?”强盗遂认罪。

原来那个强盗假如跑得快的话,就决不会被过路的人追上捉住,所以知道跑得不快的人是强盗。

二、卧薪尝胆勾践之围会稽也,嚼然叹曰:“各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麦里,晋重斗奔翟,齐小白奔苦,其卒王霸。

①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②女志会稽之耻邪?”身白操作,夫人自织,③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1、2、3、[译文]越王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中,他长叹道:“我在这里完了吗?”文种说:“商场曾被关押在夏台,周文王曾被囚禁在是里,晋文公重斗(曾遭搀言)出奔翟国,齐桓公小白避乱到苔国,他们最终建立了霸业,由此看来,(忧患)为什么就不能转化为福呢?”天王赦免越王后,越王勾践返回国土,于是亲身经历痛苦,深深地反思,把苦胆放在座位旁,坐处卧处抬头就看到苦胆,吃饭也尝苦胆,常自语:“你忘了会稽失败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去耕种,他夫人亲自织布,吃饭不放肉,不穿有两种以上文彩的衣服,放下身架礼待贤士,厚待宾客,救济贫穷的人家,慰问死者的家人,与百姓一样劳苦三、孟子少时(汉韩婴《韩诗外传》)孟子少时,东家杀猪,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猪何为?”①母曰“欲唆汝。

教师退休文言文翻译

教师退休文言文翻译

夫教师者,国之栋梁,民之导师。

执经讲道,启迪心灵;传道授业,解惑答疑。

然岁月如梭,光阴似箭,老之将至,退休之时,亦将至矣。

昔者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盖言人生之阶段,各有其道。

教师亦然,年至花甲,鬓发斑白,学识渊博,德高望重,虽心犹存教诲之志,然体力渐衰,精力不济,退休之时,亦势所必然。

于是,教师退休,欢送之际,亲朋故旧,齐聚一堂,共话桑麻。

昔日在课堂之上,传道授业,今日却坐于门前,静观岁月。

此情此景,令人感慨万千。

赋曰:天地悠悠,岁月如梭。

教师退休,人生又一春。

昔日讲台,今日闲庭。

授业解惑,心满意足。

白发苍苍,鬓发如银。

传道授业,立德树人。

桃李满天下,恩泽遍人间。

教师退休,名声不灭。

亲朋好友,齐聚一堂。

欢声笑语,共话桑麻。

人生如梦,岁月如歌。

退休教师,笑看风云。

昔日课堂,今日闲庭。

讲台之上,教诲无数。

退休之际,感慨万千。

回首往昔,心中喜悦。

昔日学子,今日栋梁。

教师退休,桃李芬芳。

闲庭信步,静观岁月。

人生如梦,岁月如歌。

退休教师,心满意足。

立德树人,名垂青史。

岁月悠悠,光阴似箭。

教师退休,人生新篇章。

昔日讲台,今日闲庭。

传道授业,解惑答疑。

桃李满天下,恩泽遍人间。

教师退休,名声不灭。

亲朋好友,齐聚一堂。

欢声笑语,共话桑麻。

人生如梦,岁月如歌。

退休教师,笑看风云。

昔日学子,今日栋梁。

教师退休,桃李芬芳。

闲庭信步,静观岁月。

人生如梦,岁月如歌。

退休教师,心满意足。

立德树人,名垂青史。

岁月悠悠,光阴似箭。

教师退休,人生新篇章。

昔日讲台,今日闲庭。

传道授业,解惑答疑。

桃李满天下,恩泽遍人间。

教师退休,名声不灭。

亲朋好友,齐聚一堂。

欢声笑语,共话桑麻。

人生如梦,岁月如歌。

退休教师,笑看风云。

昔日学子,今日栋梁。

教师退休,桃李芬芳。

闲庭信步,静观岁月。

人生如梦,岁月如歌。

退休教师,心满意足。

立德树人,名垂青史。

岁月悠悠,光阴似箭。

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二)(教师版)

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二)(教师版)

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2)【提醒,两个语段不一定完全相连,可能有跳脱。

题目均为“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湖北省十一校高三3月联考)武帝立,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为长乐卫尉。

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

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兽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

整府省约文书箝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

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彼既以程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

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

故曰“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严而已矣。

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4分)(2)然则简易之呇,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

(4分)1.【答案】(1)(李广的)幕帐衙署处理文书、记录军情非常简省,但是也远远地放出斥候,(军队)没有遇到危险。

(省约:简省,简约。

籍:记录。

遇害:古今异义词,遭遇祸患或者危险。

每个要点1分,大意1分)(2)这样看来治理军队简单省事的危害,就不仅仅是李广的军队无法防御敌人突然袭击这一点了。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徒:仅仅;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每个要点1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武帝即位,李广以上郡太守的身份调为未央宫卫尉,而程不识也调为长乐宫卫尉,程不识从前与李广都当边郡太守,屯兵驻防。

到出击匈奴时,李广的部队没有严密的编组和队列阵势,只选择有水草的地带驻扎,在宿地,人人可以自便,夜晚不打更巡夜,幕府公文簿册很简单,不过也派哨兵远出侦察,部队从未遇到危险。

程不识就要求严格部队编组和扎营布阵,晚上打更巡夜,士吏办理公文表格必须清楚明细,全军不得休息,这样也未曾遇到危险。

说到普通人的性情,都喜好安逸而不知道接近祸害的危险,那些士兵既然认为程不识治军严苛烦扰而愿意跟随李广作战,势必将要仇视他们的长官而不服从指挥。

教师考试文言文翻译题目

教师考试文言文翻译题目

题目一: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的表现吗?”题目二:原文: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孟子说:“得道的人会得到很多帮助,失道的人则会得到很少帮助。

帮助得很少的时候,连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助得多的时候,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凭借天下人的支持,去攻击连亲戚都背叛的人,所以君子在必要时可以不战,但一旦战,必然能取得胜利。

”题目三:原文:《出师表》诸葛亮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翻译:《出师表》中诸葛亮说:“先帝开创的大业尚未完成,就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已经疲弱不堪,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

然而,在朝廷内外的侍卫大臣们不懈努力,忠诚有志之士在外忘我工作,这都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要报答陛下。

实在应该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志之士的士气,不应该轻视自己,引用不恰当的比喻,堵塞忠诚进谏的道路。

”题目四:原文:《岳阳楼记》范仲淹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翻译:《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说:“到了第二年,政治通畅,人民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得到了恢复。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了它的规模,把唐代贤人以及当代人的诗赋刻在楼上。

托付我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题目五:原文:《醉翁亭记》欧阳修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李白传详细翻译及练习

李白传详细翻译及练习

文言文诗词复习资料李白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教师版)译文:李白,字太白,崤山以东人氏。

母亲梦见长庚星生下了他,于是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他的字。

李白十岁时就通晓五经,他自己梦见笔头长出花来,此后他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李白喜欢纵横之术,练习剑术为打抱不平,他不看重钱财,乐于施舍。

又客居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住在徂徕山中,天天设酒痛饮,号称“竹溪六逸”。

天宝初年,李白从蜀中来到京城长安,当时他的本领尚未施展,就把自己所作的诗歌献给贺知章看,贺知章读到《蜀道难》一诗时,感叹地对李白说:“你啊,是被贬谪到人间的仙人。

”于是,解下自己身上的金龟饰物来换酒,与李白整天为乐。

于是向玄宗推荐了李白。

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了李白,与他谈论时局国政。

李白献上颂文一篇。

皇上很高兴,赐给他饭食,并亲手为他调匀肉汤,降旨任命李白为翰林供奉。

李白曾在皇上面前大醉,起草诏书,让高力士为他脱靴。

高力士以此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

皇帝每次想要给李白官做,贵妃总是阻止。

李白更加高傲放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饮酒八仙人”。

后来他恳求回乡。

玄宗赏赐给他黄金,下诏让他回家。

李白云游四方,打算登华山,带着醉意跨在驴身上,路过县衙门,县令不认识李白,十分生气,派人把李白带到公堂上问道:“你是什么人,敢这样无礼!”李白在供词中不写姓名,只写:“呕吐后曾使皇上用手巾擦嘴,吃饭时皇上亲手为调匀肉汤,写字时杨贵妃捧着砚台,高力士帮着脱靴。

在天子殿门前尚许我纵马奔驰;华阴县衙门口,却不能骑驴而过?”县令看了,又惊又愧,忙行礼道歉说:“不知道是翰林学士来到此地。

”李白大笑着扬长而去。

李白曾与崔宗之一起坐船从采石矶到金陵,他身穿宫中特制的绸袍坐在船上,旁若无人。

安禄山叛乱时,玄宗避难蜀中,永王李璘统管东南地区。

李白当时高卧隐居于庐山之上,被李璘招聘为军中幕僚。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一、鸿门宴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7.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8.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9.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二、烛之武退秦师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焉用亡郑以倍邻?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5.君尝为晋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7.秦伯悦,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三、廉颇蔺相如列传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3.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4.拜送书于庭。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5.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7.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8.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10.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11.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12.秦王竟酒,终不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沾化县第二中学2011级
高三语文复习学案
姓名使用时间2014年3月日编号
课题文言文翻译编制人吴春娥
审核人高三语文组
课标要求引导学生增强应用意识,在广泛的实践中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2、通过当堂检测,熟练运用方法,规范答题。

评价设计目标1:课堂探究1、2、3
目标2:当堂达标检测
课堂探究学生纠错
(教师点拨)一、利用积累,把握文意。

⑴乐广善清言而不长于笔,请潘岳为表。

岳曰:“当得君意。


广乃作二百句语,述之志。

岳因取其意,便成名笔。

时人咸云:
“若广不假岳之文,岳不取广之旨,无以成斯美矣。

”(《晋书·乐
广传》)
译文:乐广擅长清言,却不能操笔,请潘岳替自己作表。

潘岳说:
“我应当得知你的心意。

”乐广于是口述二百多句话来表述自己
的心志。

潘岳于是取乐广的意思加以整理,就写成了名作。

当时
人都评论说:“如果乐广不借助潘岳之笔,而潘岳不取乐广的意
旨,也就无法成就这样的美文。


⑵(2012高考广东卷)道光五年,调江苏。

先是洪泽湖决,
漕运梗阻,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

澍亲赴上海,
筹雇商船。

(《清史稿·陶澍传》)
译文:道光五年,陶澍被调任到江苏任职。

一开始洪泽湖决堤,
漕运不通,大学士英和上书提出海运策略,但是朝廷内外纷纷议
论并阻挠他。

陶澍毅然承受了这个重任,亲自去上海筹措雇佣商
船。

总结:注重积累.(课本、练习题)。

建议:把训练题中的典型句整
理到笔记本上,常读常记,做到耳熟能详。

二、借助语法,解字释句。

⑴(2013高考江苏卷)李丰,字安国。

明帝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

”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三国志》注引《魏略》)
译文:李丰,字安国。

明帝登上了帝位,有一次见到一位吴国投降的人,问道:“你在江东时,听到中原地区谁称得上名士啊?”投降的人回答说:“我听说过李安国。

”这个时候,李丰担任黄门郎,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明帝说:“李丰的名声竟然遍布整个吴越地区了吗?”
⑵太宗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

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陛下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能廷折,不肯面从。

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旧唐书·裴矩传》)
译文:唐太宗有一次听说许多案件都有受贿的人,就派人用财物去试探他们。

有个官员接受了馈赠的一匹丝绢,太宗很生气,将要杀了他,裴矩进谏说:“陛下您用罪来陷害别人,恐怕不合礼仪。

”太宗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召集百官说:“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

如果每件事能象这样,何愁天下不能治理好!”
总结:注重语法。

据词性辨义,据成分释句。

三、关注语境,前后印证。

⑴颜之仪,字子升。

宣帝即位,迁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增邑一千户。

帝后昏纵日甚,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

(《周书》列传第三十二)
译文:宣帝即位,晋升为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增加食邑一千户。

宣帝其后越来越昏纵,颜之仪冒犯主上的尊严屡次进谏,虽然未被采纳,始终未停止上谏言。

⑵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翟人也。

绍薨而辅其长子谭。

及绍二子尚攻兄谭,谭使毗诣太祖,曰:“今河北岁凶,而袁氏兄弟龃龉,有违天道,此乃天亡尚之时也。

他年或登,尚改修其德,失所以用兵之要矣。

”太祖称善。

(《三国志·辛毗传》)
译文:袁绍死后他辅佐袁绍的长子袁谭。

等后来袁绍的二儿子袁尚攻打兄长袁谭,袁谭派辛毗向太祖求救。

辛毗说:“现在河北年成不好,袁氏兄弟又相互争斗,有违天道,这是老天灭亡袁尚的时候。

来年如果收成好了,袁尚修改他的德行,你就会失去用
兵攻打他的关键时机。

”太祖认为很好,就答应了袁谭。

总结:注重语境。

联系上下文考虑语词句含意。

【当堂达标】
达标练习一:
(2012高考山东卷)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蒙陛下、贵人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

”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

(《后汉书·阴兴传》)译文:皇帝和皇后召见阴兴,想给他封官,把印绶放到他面前,阴兴坚决推辞说:“我受到陛下、贵人很深的恩泽,富贵已经到了最顶层了,不能再变得更好了,发自内心地不想要封赏了。

”皇帝夸奖阴兴能推辞(富贵),不勉强他的意志。

达标练习二:
潘锦芳,湖州卖酒翁也。

郡县大夫与缙绅之归乡者,敬翁为人,诣之,匿不敢见。

(施补华《潘锦芳传》)译文:潘锦芳是湖州卖酒翁。

郡县中的士大夫与回乡的官员,敬重他的为人,前来拜访他,他却躲起来不敢露面。

达标练习三:
钱价腾,布政使榜平其直,市大哗。

时翔方在假,召成都、华阳二令曰:“市直当顺民情,抑之,钱闭不出,奈何?”言于布政撤其榜,钱价寻平。

(《清史稿·时翔传》)译文:钱价迅速攀升,布政使张榜压制它的市值,市场大乱。

时翔正在休假,召来成都、华阳二县县令说:“市场价格应当顺应民情,压抑它,钱都被封存起来不在市场流通,怎么办呀?”告诉布政使撤下了他的榜文,钱价不久就降下来了。

综合训练四:
(2012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萧燧)出知严州。

严地狭财匮。

二年之间,诸邑皆宽。

移知婺州。

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

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宋史·萧燧传》)(萧燧)出任严州知州。

严州土地狭小财物匮乏。

两年之间,各地都感到宽松。

(萧燧)调任婺州知州。

婺州与严州相邻,人们都熟知他的法规教令,不费什么辛苦就治理得很好。

有一年闹旱灾,浙西常平司请求从婺州调粮食到严州,萧燧对他说:“东西两州不属同路(路,宋代行政单位,相当于现在的省),按理说不应当给粮食,但哪里忍心对于原管辖地区坐视不救呢?”
收获与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