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二轮复习学案(教师版)

合集下载

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难点突破学案

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难点突破学案

增强三种意识提升翻译能力——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难点突破一.错题重做,找出问题修改下列考试误译的句子,并指出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1.然吾自干名在京城,兔魄(月亮的别称)已十九晦矣。

知尔辈惧旨甘不继,困于薪粟,日丐于他人之门。

(《贻诸弟砥石命》)考生翻译:从去京城任职,月亮已经圆了19次了。

更正修改:然而我从在京师求取功名以来,已经十九个月了(月亮已经隐去了十九次)。

存在问题:漏译虚词“然”、实词“干”,表意不顺畅2.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

志(3分)存孝道,故孔子因之以作《孝经》。

齐尝聘,欲与为卿而不就,曰:吾父母老,食人之禄,则忧人之事,故吾不忍远亲而为人役。

(师大附中月考五《孔子家语》)考生翻译:所以我不忍心远房的亲戚被人所驱使。

更正修改:所以我不忍心远离父母而被人役使。

存在问题:忽视语境,不明大意,错译实词“亲”。

3.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

(4分)(方苞《孙征君传》)考生翻译:刚开始,高攀龙、顾宪成在东林讲学,天下的士大夫想建立功名的都赞同他。

更正修改:在这之前,高攀龙、顾宪成在东林讲学,海内有名节的士大夫常常追随他们。

先是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附焉存在问题:错译定语后置句式、固定短语和实词“附”。

4.行数百武,植于墓后,为三重。

阅岁而视之,成者十九。

则又移其余,左右翼以及于门。

(李东阳《移树说》)考生翻译:等一年之后去看,被移走的树大约占了十分之八九。

更正修改:过了一年之后再去看,成活的有十分之九。

阅、岁、成、十九。

存在问题:忽视语境,不明大意,随意更改和添加词语。

5.夫毁誉者,爱恶之原而祸福之机也。

孔子曰:‘吾之于人,谁毁谁誉?’以圣人之德犹尚如此,况庸庸之徒而轻毁誉哉!(《王昶传》)考生翻译:毁坏别人名誉的人,是爱恶的根源,祸福的机缘。

更正修改:毁谤和赞誉,是喜爱和厌恶的根源,也是灾祸和福分的契机。

(得分点:毁誉,毁谤和赞誉;原,根源;机,契机,关键。

2019届《文言文翻译二轮复习》导学案(教师版本)

2019届《文言文翻译二轮复习》导学案(教师版本)

《文言文翻译二轮复习》导学案大成中学新校区2018届高三语文备课组一、教学目标:1、强化语境意识和得分点意识;2、做到字字落实,准确、通顺地进行翻译。

二、考情分析:纵观历年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失分原因:一是词不落实,句不贯通;二是抓不准采分点。

具体表现为重点考查的词语译不准确,不明句式特点,脱离具体语境等。

翻译是文言文阅读中最重要的部分,它一关乎语言基础知识的落实,二关乎文本内容的理解,更是二轮文言文复习最需要精准强化的一块。

理解是翻译的前提,所谓理解,就是把握译句的语境,参透句子的意思,透视句子的结构。

翻译中要准确判断出关键词句(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特殊难解词语和特殊句式),保证译准词义、译准句式。

总之,复习时特别强调的两种意识——语境意识和得分点意识必须予以强化,并把这两种意识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温故知新1、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讲究信达雅;2、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重点掌握直译“六字翻译法”:留、换、删、补、调、贯;3、翻译意识:①语境意识;②得分点意识;4、翻译步骤:①通读全文,把握大意;②审读翻译句子,明确得分点;③根据语境和方法翻译;④检查是否准确、通顺。

如下图所示:四、重点探究(一)“审”出关键实词文言文翻译,也要有审题意识。

所谓“审题”,指的是一审语境,即该句的外部语境(上下文)和内部语境(句意重点和句间关系);二审采分点,看哪几个词可作为采分点。

就实词而言,哪些可能作为采分点呢?从词性上看,首先是动词,其次是形容词、名词和代词;从频率上看,120个常用实词和其他次常用实词(以课本出现的居多)常作为采分点;从特殊性上看,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如“妻子”)、偏义复词、词类活用、通假字等5类词通常为重要实词;繁难、生僻的字词也可能是重要实词。

上述几类词语,一旦确认,就要用符号(如着重号)标出,以便在翻译中落实。

(二)高频虚词译到位所谓高频虚词,是指在翻译中被设为采分点频率较高的虚词,主要有“以”“其”“因”“乃”四个。

二轮复习导学案6-文言翻译

二轮复习导学案6-文言翻译

氾水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6)文言翻译活动时间:月日班级:姓名:学号:【导学目标】1.归纳文言文翻译的采分点以提高得分率。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导学方案】一、生成梳理[专题背景]《考试说明》明确了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序不当、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其中可以借助成分分析法直接加以辨析的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结构混乱、语序不当中的虚词位置不当等。

[真题自测]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012江苏卷)伯父墓表(苏辙)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

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天圣元年,始就乡试。

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

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

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

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

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⑴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3分)译文:2.(2011江苏卷)陈公弼传(苏轼)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觋:xí男巫】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

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

毁淫祠数百区,勒巫觋为良民七十余家。

(1)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3分)译文:3、(2010江苏卷)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欧阳修)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谢氏)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⑶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3分)译文:二、学生探疑[考题探究]想一想:高考要求翻译的句子具备怎样的特点?[考点突破][例1](2012天津卷)仆昔疾病,姓名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

朱何益?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

例1划线句属于文言句式中的句译文:[例2](2012山东卷)阴兴,字君陵,光武皇后同母弟也。

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教师

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教师

建湖二中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学案强化语境意识,采分翻译到位学习目标:1、通过自己对语句的翻译,归纳总结出语句翻译的规律和技巧2、通过训练,落实掌握好高考文言翻译的方法技巧。

学习过程:一、考点阐释2016年江苏《考试说明》对文言文翻译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

并且要求古文翻译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

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这一考点要求考生具备两项能力:第一能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的能力;第二,能准确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能力。

二、高考例题例1:(2015年高考江苏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2)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答案】⑴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

⑵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

【解析】第⑴句注意关键点“检束”、“徒”的翻译即可;第⑵句注意关键点“治官”、“无”、“苟简”、“更”的解释和“所创立”句子翻译即可。

今年赋分可能每小句1分,计8分。

【点评】鉴于往年文言文翻译得分较低的状况,今年文言文翻译题所选的两句难度有所降低,实词除“治官”的解释有难度外,别的都是课本中常见的;句式除“所创立”有点难度外,其余难度不大。

例2:(2014年高考江苏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2)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答案】(1)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

(2)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

【解析】第⑴句中的“若乃名者”是难点,从文中反复出现的“名”与“实”及相对关系可推断出“名”意为“名称”,所以此句不可理解为“你是个名士”而应理解为“至于老师的名称”,另外,此句中的“为薄世笑骂”为被动句式,翻译时也要注意到;第⑵句能理解“知道”是个古今异义词和“诸”是个兼词,和语句通顺即可。

二轮复习文言翻译教案

二轮复习文言翻译教案

二轮复习文言翻译【考点剖析】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主要是结合文意理解和文句翻译进行考查。

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畅通。

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知识梳理】译句要求: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从高考的特点出发,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句落实到译文中,尤其在关键词句的理解表达上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难以直译或直译后无法表达原文意蕴的地方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一、【方法归纳】1、保留法(留):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㈢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③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屈原列传》)④对曰:“将以衅钟。

”2、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㈠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㈡古今异义、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

①请略陈固陋:请让我大略的陈述自己固塞鄙陋的意见。

②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名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予:我。

斯:这。

徒:只。

记:记载明:使……明了。

匹夫:百姓。

社稷:国家。

予:斯:徒:记:明:匹夫:社稷:3、删减法(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

对象:仅起结构作用,没有具体意义的虚词。

①句首发语词。

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的词。

③句末调节音节的词。

④偏义复词中的衬字。

指出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③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④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⑤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

⑥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4、增补法(补):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

包括主语省略、动词后宾语的省略、介宾省略、介词省略等。

在下列句中准确的位置写出省略的成分,并用括号表示出来: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文言文翻译的复习教案

文言文翻译的复习教案

文言文翻译的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教学难点:一词多义、句式结构、古今异义等翻译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文言文翻译的相关资料、实例文章。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文言文篇目,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文言文翻译的重要性。

2. 讲解翻译技巧:介绍一词多义、句式结构、古今异义等翻译技巧。

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文言文句子,指导学生运用翻译技巧进行翻译。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翻译心得和遇到的困难。

5. 总结提升:教师点评学生翻译成果,指出常见错误,强调翻译注意事项。

五、课后作业1. 翻译练习:布置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句子,要求学生独立翻译。

2.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文言文篇目,让学生课后自主阅读。

3. 反馈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后与同学交流翻译心得,互相学习进步。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文言文翻译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翻译能力的提升。

2. 评价方法: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练习中的积极性。

翻译练习:评估学生的翻译准确性、流畅性和理解力。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翻译完成情况和拓展阅读的反馈。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和贡献。

七、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思考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翻译技巧。

学生反馈: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合学生。

教学进度:检视是否需要在后续课程中调整教学计划和进度。

教学资源:评估所使用的教学资源是否充分且适合教学目标。

八、拓展活动1. 举办“文言文翻译大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翻译技巧,翻译给定的文言文段落,比赛翻译的准确性和文采。

二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学案

二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学案
失分主要原因:
3、而峤得还都,乃具奏敦之逆谋,请先为之备。
误译: 然而温峤知道后返回京都,于是启奏王敦的反叛之心,请皇上事先做好应对的准备
正译:
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
误译: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
正译:
失分主要原因:
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二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学案
一、探究翻译失分的一般原因
反例警示:
1、 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
误译: 人身体的美丑,本来就没有什么奇妙的地方。
正译:
失分主要原因:
2、已谒见,陈天下所以成败事,帝悦,欲授以官。
误译:李泌已经拜见皇帝,陈列天下间的成败之事,皇帝很高兴,想授予他官职。 正译:
误译: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有两个儿子,他们后来都占有天下。 正译:
失分主要原因:
二、巩固文言翻译方法
启示一:
例: (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
翻译:
启示二:
例: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
翻译:
启示二: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新课标)高中语文二轮复习文言翻译获奖学案(教师专用)

(新课标)高中语文二轮复习文言翻译获奖学案(教师专用)

(新课标)高中语文二轮复习文言翻译获奖学案(教师专用)(新课标)高中语文二轮复习文言翻译获奖学案(教师专用)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考查中最重要的题型,分值在各小题中最大,它带有综合性,考查学生对文本中个别句子的准确理解和表达能力.此题能直接反映学生文言文的功底和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也反映出学生沟通古今汉语、进行古今两种表达的语言转换能力。

一般选择作为翻译的句子都有一定的难度,或整个句子有省略跳脱的成分,或句子中有难以突破的“瓶颈〞或难以下咽的“鲠骨〞。

各省试卷近几年对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变化不大,大多设两句,个别省份设3句。

句子有长有短,分数在6~10分之间。

经过一轮复习,同学们掌握了一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准确和到位;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但一轮复习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如下:❶翻译过于僵化,不懂得直译和意译的关系,不会使两者融会贯通。

❷不善于灵活运用调、换、删、补、并等翻译的一些基本手段。

❸对古代一些具有专业语体性质的词汇还掌握不够,如“致仕〞、“乞骸骨〞等尚不理解,造成翻译失分严重。

在一轮复习掌握了初步解题思路的情况下,要完成二轮复习的升格,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❶文言文的翻译是学生难以得高分的部分,鉴于此本节进一步帮助同学们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❷教会学生在翻译时要养成“得分点〞意识,训练学生确切地把握文意,融会贯通上下文,准确地把握一系列的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等,确保翻译不“失真〞。

❸教会学生运用对照、代入等方法进行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要点是否全面,信息是否准确,是否有语病等。

(近·全国新课标卷.阅读材料见本章第一节“以题说法〞)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教你审题错误!题干要点—-首先明确题干要求①所翻译的语料取自文中,有语境的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蕉岭中学2015届二轮复习学案
文言文句子翻译
【学案略语】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考查的固然是整句的翻译,但命题者对文句的设定是独具慧眼的,他们总是选择那些带有特殊句式和含有关键性词语的句子给考生翻译,并将其设定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

“文言文翻译”这一考点考查知识面较广,可能涉及到高中阶段所需掌握的全部特殊文言现象:实词(通假字、偏(同)义复词、偏义副词<见、相>、词类活用、一词多义)、虚词(18个)、兼词(诸、焉、盍、叵、耳)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固定句式),本学案将进一步帮助同学们构建文言文考点知识框架,训练同学们的采点得分意识,帮助同学们多得分、得高分。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
修改常见的翻译失误(在原句中改)
1.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误译:晋国侯爵和秦国伯爵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国君对晋国国君没有以礼相待。

晋国国君和秦国国君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国君对晋国国君没有以礼相待。

2.把今义当古义
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变化了。

有的词义广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称说法改变了。

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且不能把今义当古义。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误译: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地位低下、见识浅陋
3.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
如:以相如功大,拜上卿。

误译: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因为蔺相如的功劳大,任命他为上卿。

4.词语翻译得不恰当。

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误译: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

不吝啬珍珠宝器肥田沃土。

5.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误译: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6.省略成分没有译出。

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也有的省略成分要翻译出来语意才完全。

如: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司马光《赤壁之战》)
误译: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

孙权把曹操的书信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

7.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

在翻译时,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必须增添一些内容,才算恰当。

如: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误译: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

在数词“两”后边加上量词“个”,语气才显得流畅。

8.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

一般说来,文言文翻译必须要尊重原文的内容,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增添一些内容,以至违背原文的意思。

否则,就会造成失误。

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误译:几个人在一起走路,一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

几个人一起走路,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

9.应当译出的词语却遗漏了。

没有把全句的意思说出来,只说出了一部分意思。

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误译:孔子说:“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孔子说:“学习后要按时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10.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在古代汉语中倒装句较多,这类句子在翻译时,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

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误译: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没有找到。

寻找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人,却没有找到。

【自我诊断】做完练习之后,你可知自己在本考点的不足在哪?好好反思,拿起你的笔,写下
借题发挥,突破答题核心问题
温馨提示: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技巧
第一:忠于原文,力求做到
第二:字字落实,以为主,以为辅
字字落实包括:实词翻译要准确,虚词翻译要明白,句式翻译要恰当,语气翻译要妥帖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1)留: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名、物名都保留不译(即专有名词保留);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

2)补:省略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

3)删:一些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和偏义复词中陪衬的词应删去。

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汉语。

基本模式是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

5)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具有资成分调正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6)选:根据文意选,选用文言词恰当的意项。

记忆口诀:专有名词留,省略部分补。

倒装句子调,无义虚词删。

单音古词换双音,根据文意恰当选。

【边练边悟】翻译下文中画线的句子
太祖(曹操)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

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wāi)口。

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

”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

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嵩乃疑焉。

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

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①其叔父数言之于嵩。

译:_______________
②乃阳败面口。

译:_______________
③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译: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他的叔父屡次向曹嵩报告(太祖之事)。

②于是假装容貌毁坏嘴巴歪斜。

③只是在叔父跟前不受宠爱,因此被欺蒙啊!
曹操小时候喜欢飞翔奔跑的动物,放荡不羁。

他的叔父屡次向曹嵩报告(太祖之事)。

曹操知道后,很担忧。

后来,他在路上遇到这位叔父就假装容貌毁坏嘴巴歪斜。

叔父觉得奇怪,忙问他原因。

他说:“我是忽然中风了。

”叔父马上把这件事告诉曹嵩,曹嵩吃了一惊,连忙叫唤曹操过来,却见他好端端的,面貌如往常一样。

曹嵩问他:“你叔叔说你中风,难道他说错了?”曹公说:“我本来是没有中风的,只是在叔父跟前不受宠爱,因此被欺蒙啊。

”于是,曹嵩怀疑他的弟弟说谎。

自此之后,曹公的叔父每次在曹嵩面前讲他的过失和不是,曹嵩都不太相信。

于是,曹公就更加得意妄为了。

【边练边悟】翻译下文中画线的句子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①诚然,卿不朕欺。

译:_______________
②间召问群臣臧否译: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①确实如此,你没有欺骗我!②有时私下(间或)召见向他询问大臣们的好坏优劣。

翻译:有一次宋濂在家中与宾客一起饮酒, 太祖派人暗中观察。

第二天, 太祖便问宋濂昨天喝酒没有, 请了哪几位客人, 吃些什么。

宋濂一一如实回答。

太祖笑道:“说得对, 你没有欺骗我。

”太祖闲时召宋濂询问群臣的善恶优劣, 宋濂只是列举表现优良的大臣, 并说:“善良的人与我交朋友, 我了解他们, 而对那些不善之人, 我不了解他们!”
【边练边悟】翻译下文中画线的句子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文不识,人名。

①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译:_______________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译:_______________
翻译: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

邻居家有灯烛却照不到,匡衡于是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光亮,打开书照着光来读书。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文不识,有钱且多书。

匡衡就给他做雇工却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匡衡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边练边悟】翻译下文中画线的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①及返,市罢,遂不得履译: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译:
译文:有一个想去买鞋的郑国人,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画了一个底样的尺码)放在座位上。

他走到集市上(去买鞋子时),却忘记把量好的尺码带在自己身上。

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说:“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码来了。

”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

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于是鞋子没有买成。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呢?”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