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1)

合集下载

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一》译文赏析

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一》译文赏析

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一》|译文|赏析《无题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体裁不同,第一首为七言律诗,着重抒写相爱而受到重重阻隔不能如愿的怅惘之情。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无题二首·其一》唐代: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译文及注释译文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像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像随风飘转的蓬蒿。

注释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送钩:也称藏钩。

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

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分曹:分组。

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

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鼓:指更鼓。

应官:犹上班。

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

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

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赏析首联以曲折的笔墨写昨夜的欢聚。

“昨夜星辰昨夜风”是时间:夜幕低垂,星光闪烁,凉风习习。

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萦绕着宁静浪漫的温馨气息。

句中两个“昨夜”自对,回环往复,语气舒缓,有回肠荡气之概。

“画楼西畔桂堂东”是地点:精美画楼的西畔,桂木厅堂的东边。

诗人甚至没有写出明确的地点,仅以周围的环境来烘托。

在这样美妙的时刻、旖旎的环境中发生了什么故事,诗人只是独自在心中回味,我们则不由自主为诗中展示的风情打动了。

颔联写今日的相思。

诗人已与意中人分处两拨儿,“身无彩凤双飞翼”写怀想之切、相思之苦:恨自己身上没有五彩凤凰一样的双翅,可以飞到爱人身边。

“心有灵犀一点通”写相知之深:彼此的心意却像灵异的犀牛角一样,息息相通。

《无题》古诗赏析

《无题》古诗赏析

《无题》古诗赏析相见难,别亦难,一曲伤离别的爱情诗跃入我们眼帘,本诗采用象征手法,处处景物都蕴藏着作者的复杂情感。

这种对爱情的执着,至死不渝的情感,撼动着我们整个身心,让每一位读者都能够跟随作者的诗句,进入作者的内心,一起去体味那离别的滋味,思念的惆怅,一起去感悟伤感的千滋百味。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有四联。

首联是一幅“感伤别离图”,一开头就给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两个“难”字揭示出不同的含义。

第一个“难”字是“困难”,相见的不易。

第二个“难”,是离别时的“难受”之感,相见不易,离别更是让人心*。

这两个字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伤离别的画面。

作者又加入了景物描写:百花洒落满地,知心恋人暮春季节别离,让读者的心泛起波涛滚滚,急不可待欣赏下联。

颔联是一幅“蚕死烛泪图”。

这句是经典名句,古今传颂。

“丝”有两种含义:一是“蚕丝”,第二个是同音“思”字。

“方”和“始”都是“才”的意思,诗人借用春蚕吐丝,蜡烛燃泪来象征爱情的渺茫。

此联溢满了爱情的悲剧味道,但从中也可以看出对爱情的坚守执着。

另外,此联还用来表现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来赞美那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可谓精辟独到。

颈联是一幅“对月百思图”,本句把作者的相思推向高潮。

作者从“晓妆对镜”开始,来设想多年以后恋人的情景。

一个“愁”字点明作者此刻的心境,,无限情愁涌上心头。

诗人在这个孤寂凄清的月夜里,谱写一曲相恋相思的爱情悲歌。

诗人对月哀怨,满腹相思之情融入月光,带上读者一起去感受那凄美的爱情故事。

尾联是一幅“幻想期待图”。

“蓬山”指“对方住处”,“无多路”指没有什么路可以到达蓬山的。

这里表明与恋人相见的机会是少之甚少,更让读者心里辗转悱恻。

作者无奈到极点,在万般无助的情况下,只有借助心灵的翅膀,把自己所有的期待都寄托在“青鸟”身上,期待青鸟能把思恋的讯息传递给远方的恋人。

整首诗读起来凄怨,哀伤,一切景语皆情语。

诗人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引题,定下感情基调。

李商隐《无题》原文、注释及解析

李商隐《无题》原文、注释及解析

李商隐《无题》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无题[唐] 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②。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

隔座送钩春酒暖④,分曹射覆蜡灯红⑤。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⑥。

〔注释〕①本篇选自李商隐《李义山诗集》。

无题,作者对所写的内容有所隐讳,不愿或不便标题,所以自称为“无题”。

②画楼,有彩画装饰的楼。

桂堂,用香木(如楠木等)构筑的厅堂。

③灵犀,古人把犀牛角中心有一条白纹道贯通的叫作“通天犀”,看作是神奇灵异之物。

④送钩,古时宴席上的一种游戏,把钩互相传送,一人藏在手中,令人猜,不中者罚酒。

⑤分曹,分成几摊。

射覆,古代的一种游戏,在器皿下覆盖着东西让人猜。

⑥兰台,即秘书省,唐代人们的习惯称法。

〔解析〕李商隐写过许多组无题诗,文辞都十分优美,但内容往往很难揣测。

这一首无题的内容却较易捉摸,因为同组的另一首无题七绝,有“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的诗句,很可能诗人所思念的,是一位出身富贵人家的绝色佳人。

“昨夜星辰昨夜风。

”字面上写的是昨天,诗人的立足点却在今天。

全句的意思是:星辰,还是昨晚一样的星辰;风,还是昨晚一样的风。

这是诗人在深情地留恋着昨天的晚上。

“昨夜”两字的一再重复,说明昨晚的情景实在令人难忘,在胸中萦回不已。

“画楼西畔桂堂东。

”这是昨夜诗人和他心上人相会的地点。

楼是画栋雕梁的楼,堂是桂木构建的堂。

在这样华贵雅致的环境里,会见自己心爱的人,怎能令人忘怀?如果我们把这两句连在一起吟哦,这意境是多么的优美:星星闪烁着光芒,微风在轻轻飘拂,一对恋人在这温馨而又旖旎的夜晚中相聚,该有多么的幸福和欢欣啊!回忆不能代替现实。

对于诗人来说,这幸福,这欢欣,犹如过眼烟云,稍纵即逝。

伊人不在,剩下的只有苦苦的思念。

“身无彩凤双飞翼。

”为了爱情,诗人真想要像色彩艳丽的凤凰那样,张开双翅,飞到心上人那里。

但是,这翅膀在哪里呢?堪为慰藉的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他和心上人之间的心灵,却是息息相通的,正像犀牛那只灵异的独角一样。

《无题》原文及翻译、赏析

《无题》原文及翻译、赏析

《无题》原文及翻译、赏析《无题》原文及翻译、赏析《无题》原文及翻译、赏析1无题二首故乡黯黯锁玄云,皓齿吴娃唱柳枝。

岁暮何堪再惆怅,且持卮酒食河豚。

皓齿吴娃唱柳枝,酒阑人静暮春时。

无端旧梦驱残醉,独对灯阴忆子规。

古诗简介《无题二首》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

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抒写了两个不同的事件。

第一首为“卮酒食河豚”,第二首为“吴娃唱柳枝”。

这两首诗虚实结合,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当时祖国长夜漫漫,杜鹃啼血的政治环境,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与渴望光明的情怀。

翻译/译文其一祖国正在黑云笼罩之下,漫漫长夜隔住了新春。

岁尾之际怎禁得起再悲伤,权且拿起杯中酒吃河豚。

其二牙齿洁白的苏州姑娘唱着柳枝曲,酒阑人静像是暮春的时候。

没来由的旧梦赶走了残剩的醉意,我独自对着灯光的阴影想起啼血的杜鹃。

注释此诗为赠作者日本友人滨之上,即滨之上信隆(1899--1967),日本鹿儿岛人,当时为上海筱崎医院耳鼻喉儿科医生。

黯黯:气象惨淡的样子。

锁:笼罩,封闭。

玄云:黑云。

遥夜迢迢:长夜漫漫的意思。

上春:古时正月称谓上春。

岁暮:年底。

何堪:哪能够。

卮(zhī)酒:杯酒。

卮,酒器。

河豚:一种有毒的海鱼。

此诗为赠作者日本友人坪井芳治。

坪井芳治(1898一1960),日本东京人,当时为上海筱崎医院儿科医生。

皓(hào)齿:洁白的牙齿。

吴娃:泛指江南苏州一代的年轻姑娘,吴人称美女为娃。

柳枝:原为古代民歌曲调,名《折杨柳》或《折柳枝》。

唐代进入教坊,名《杨柳枝》。

白居易有《杨柳枝词》八首,其中有“古歌旧曲君休问,听取新翻《杨柳枝》”的句子。

又在《杨柳枝二十韵》题下自注:“《杨柳枝》,洛下新声也。

”诗中指歌曲,又以“吴娃”而引出“杨柳枝”。

酒阑(lán):指酒席将尽未尽之时。

阑,尽,晚。

无端:没有来由。

旧梦:往事,犹言旧事如梦。

残醉:酒醉将醒。

子规:即杜鹃。

师旷《禽经》:“春夏有鸟如云不如归去,乃子规也。

李商隐的诗《无题》赏析

李商隐的诗《无题》赏析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赏析一、原诗:无题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二、赏析首联以曲折的笔墨写昨夜的欢聚。

“昨夜星辰昨夜风”是时间:夜幕低垂,星光闪烁,凉风习习。

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萦绕着宁静浪漫的温馨气息。

句中两个“昨夜”自对,回环往复,语气舒缓,有回肠荡气之概。

“画楼西畔桂堂东”是地点:精美画楼的西畔,桂木厅堂的东边。

诗人甚至没有写出明确的地点,仅以周围的环境来烘托。

在这样美妙的时刻、旖旎的环境中发生了什么故事,诗人只是独自在心中回味,我们则不由自主为诗中展示的风情打动了。

颔联写今日的相思。

诗人已与意中人分处两拨儿,“身无彩凤双飞翼”写怀想之切、相思之苦:恨自己身上没有五彩凤凰一样的双翅,可以飞到爱人身边。

“心有灵犀一点通”写相知之深:彼此的心意却像灵异的犀牛角一样,息息相通。

“身无”与“心有”,一外一内,一悲一喜,矛盾而奇妙地统一在一体,痛苦中有甜蜜,寂寞中有期待,相思的苦恼与心心相印的欣慰融合在一起,将那种深深相爱而又不能长相厮守的恋人的复杂微妙的心态刻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

此联两句成为千古名句。

颈联“隔座送钩春酒暖,分营射覆蜡灯红”是写宴会上的热闹。

这应该是诗人与佳人都参加过的一个聚会。

宴席上,人们玩着隔座送钩、分组射覆的游戏,觥筹交错,灯红酒暖,其乐融融。

昨日的欢声笑语还在耳畔回响,今日的宴席或许还在继续,但已经没有了诗人的身影。

宴席的热烈衬托出诗人的寂寥,颇有“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的凄凉。

尾联“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可叹我听到更鼓报晓之声就要去当差,在秘书省进进出出,好像蓬草随风飘舞。

这句话应是解释离开佳人的原因,同时流露出对所任差事的厌倦,暗含身世飘零的感慨。

全诗以心理活动为出发点,诗人的感受细腻而真切,将一段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描绘得扑朔迷离而又入目三分。

李商隐《无题》赏析

李商隐《无题》赏析

李商隐《无题》赏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是一首缠绵悱侧、哀婉动人的爱情诗。

而诗中表现的执著和忠贞不渝已经超越了世俗的男女之情范畴,具有崇高和牺牲的意味。

开篇风波陡起,没有渲染,没有铺垫,惊心动魄地道出“相见时难别亦难”,给人以强烈的无法抑制之感。

相见难,别亦难,古今人皆有情事,竟被诗人吟咏得如此警策。

往日望穿秋水的相思,今日离别的难舍难分,明日海角天涯的凄惶,都浓缩在这短短的诗句里。

诗人截取了一个独特的角度,容量极大。

“东风无力百花残”,离别际又逢落花时,伤心人对伤心景,暮春的东风无力、百花凋零与诗人心中的离情别恨交织在一起,触景伤情,景因情幻,情景互动,情景交融。

首联以伤感的色调描绘了一幅暮春送别图。

颔联是诗人的爱情宣言:春蚕吐丝作茧,茧成蚕死丝方尽;蜡炬燃烧自己,照亮世界,化为灰烬,烛泪始干。

以蚕丝象征相思,以烛泪象征相思痛苦之泪,语义双关,意象鲜明。

相思无穷无尽,分离的凄苦无穷无尽,爱到呕心沥血、至死方休而无怨无悔,这样的爱情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以言情,可以喻志,人们也常用它来表现忠贞不二的执著和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此两句为古今人传颂,不绝于耳,影响非常深远。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猜想相爱的双方在生活中的情态:女人晨起梳妆,很担心镜中的人儿鬓边的头发变白,岁月流逝、青春不再:女为悦己者容,女人因爱而担忧。

男人在清凉如水的月光下吟叹,静谧的夜风拂来幽幽寒意;“夜吟”是因为苦苦相思,难以人眠,借吟诗以遣怀,但置身春夜,良辰美景却无佳人相伴,又更增添了凄清与孤痕。

“改”与“寒”都来自当事人的心境。

“但愁”“应觉”是猜测之词,蕴含着脉脉情怀,表现出一种担心怜惜之情。

颈联体察人微,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此去蓬山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透出无法经常见面,只能靠书信传情的无奈。

李商隐《无题》注释译文及导读

李商隐《无题》注释译文及导读

李商隐《无题》注释译文及导读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后期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

829年起,李商隐和令狐绹一起向他父亲令狐楚(时任检校兵部尚书,属于牛僧孺党)学习讲究对偶铺陈词藻的骈文,后入其幕府。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上京应考,承令狐绹力荐而中进士第,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

令狐楚死后,入“李德裕党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不久成了他的女婿,从此陷入“牛李党争”旋涡,导致仕途坎坷。

李商隐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

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

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

与温庭筠(yún)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有《李义山诗集》。

《无题》1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3。

晓镜但愁云鬓(bìn)改,夜吟应觉月光寒4。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5。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
的标题。

2.东风:春风。

残:凋零。

3.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蜡炬:蜡烛。

泪:指蜡烛燃
烧时滴下的脂油。

4.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云鬓改:喻年华老去。

应觉:设想之词。


光寒:指夜渐深。

5.蓬山:指海上仙山蓬莱山。

此指想念对象的住处。

青鸟:神话传说中传递消。

无题原文及翻译李白

无题原文及翻译李白

无题原文及翻译李白
【一】作品背景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

被誉为“诗仙”,他的诗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作品题材广泛,风格独特。

本篇无题诗歌,以脍炙人口的诗句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二】诗歌原文及翻译解析
原文:未知
翻译:未知
【三】诗歌意境及主题分析
这首无题诗歌,以优美的诗句和丰富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诗中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淡淡的忧伤。

诗歌主题涵盖了人生百态,既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有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四】作品艺术价值点评
李白的诗歌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他的诗篇既有豪放不羁的气势,又有婉约柔情的味道。

这首无题诗歌,通过诗人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相结合,给读者带来深刻的启示。

同时,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也使得这首诗成为李白诗篇中的佳作。

综上所述,李白的这首无题诗歌,以其优美的诗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主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题(1)
(此文章为乱写,为凌晨3点等怪人所看)
我是谁呢?我也不知道,我就是这样的人。

喜欢写,写啊写啊~不知道写到了什么时候,才发现又是一篇没有头绪的文章,于是开始撕本子,最后只剩下一个空壳,哭笑不得。

今天说什么呢?说网友吧。

远的不提了,就说那凌晨3点吧,就是那个给了我一个莫名其妙的网址的人。

此人是一个冷血动物,后来加入了我的神经作文社,整天胡思乱想(课堂除外),然后文笔不乱的时候写上一篇,自我陶醉,自我欣赏。

说我吧,喜欢写,加入了班上的一个"虫虫侦探队"(写侦探文章的小队),以才思敏捷(自我认为)当上了2号虫虫加虫虫副组长。

糟糕,这又是一篇无头绪的文章,只好硬这说下去了。

对了,我不是叫"飞翔在天空"吗?后来被那个死77逮住了,没头的叫(真烦人)。

并且以"第三天堂"对她的信任把"第三天堂"的号盗了!可恶!
哦,该结尾了吧,对了,谁看懂中心就加分,没看懂,也加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