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题(海南卷)-纯word版
2007年全国高考物理海南卷

2007年海南卷1.(2007年海南卷第1题,3分)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
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A.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受力2.(2007年海南卷第2题,3分)如图,P是位于水平的粗糙桌面上的物块。
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将P 与小盘相连,小盘内有硅码,小盘与硅码的总质量为m。
在P运动的过程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关于P 在水平方向受到的作用力与相应的施力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拉力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和桌面B.拉力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绳和桌面C.重力mg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和桌面D.重力mg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绳和桌面3.(2007年海南卷第3题,3分)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b为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L为自感线圈,E 为电源,S为开关。
关于两灯泡点亮和熄灭的先后次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上开关,a先亮,b后亮;断开开关,a、b同时熄灭B.合上开关,b先亮,a后亮;断开开关,a先熄灭,b后熄灭C.合上开关,b先亮,a后亮;断开开关,a、b同时熄灭D.合上开关,a、b同时亮;断开开关,b先熄灭,a后熄灭4.(2007年海南卷第4题,3分)粒子甲的质量与电荷量分别是粒子乙的4倍与2倍,两粒子均带正电,让它们在匀强磁场中同一点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速度开始运动。
已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以下四个图中,能正确表示两粒子运动轨迹的是()5.(2007年海南卷第5题,3分)一白炽灯泡的额定功率与额定电压分别为36W与36V。
若把此灯泡接到输出电压为18V的电源两端,则灯泡消耗的电功率()A.等于36W B.小于36W,大于9W C.等于9W D.小于9WABC D P6.(2007年海南卷第6题,3分)一平行板电容器中存在匀强电场,电场沿竖直方向。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含答案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化学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物质中,不含有硅酸盐的是A.水玻璃B.硅芯片C.黏土D.普通水泥2.下列原子序数所对应的元素组中,两者可形成离子键的是A.1和17B.12和9C.14和 6D.15和8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95℃纯水的pH<7,说明加热可导致水呈酸性B.pH=3的醋酸溶液,稀释至10倍后pH=4C.0.2mol/L的盐酸,与等体积水混合后pH=1D.pH=3的醋酸溶液,与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7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分子的大小决定B.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C.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为22.4LD.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等5.下列烷烃在光照下与氯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一氯代烃的是6.已知:(1)Zn(s)+1/2O2(g)==ZnO(s),ΔH=-348.3kJ/mol(2)2Ag(s)+1/2 O2(g)== Ag2O(s),ΔH=-31.0kJ/mol则Zn(s)+ Ag2O(s)== ZnO(s)+ 2Ag(s)的ΔH等于A.-317.3kJ/molB.-379.3kJ/molC.-332.8 kJ/molD.317.3 kJ/mol7.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绿色烟雾B.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颗粒C.点燃的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D.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8.下列溶液能与镁反应生成氢气的是A.氯化铵溶液B.氢氧化钠溶液C.碳酸钾溶液D.饱和石灰水9.由海水制备无水氯化镁,主要有以下步骤:①在一定条件下脱水干燥;②加熟石灰;③加盐酸;④过滤;⑤浓缩结晶。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WORD版答案完整附上)

www:/政治库绝密★启用前(海南省)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政治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1卷本卷共22小题。
每小题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甲乙两家企业生产同一种商品,并以相同的价格出售这一商品,甲企业盈利,而乙企业亏本。
其原因是A.甲企业的商品比乙企业的商品更富有需求弹性B.甲企业商品的价值大于乙企业商品的价值C.甲企业工人的劳动强度低于乙企业工人的劳动强度D. 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乙企业的劳动生产率2.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 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A商品的需求数量A.增加50单位 B.减少50单位 c.增加10单位 D.减少10单位3.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位。
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对象是A.社会总产品 B.个人消费品 C.生活必需品 D.物质总产品4.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在宏观调控中常用的经济手段。
一般来讲,为抑制经济过热,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①减少税收②提高存贷款利率③减少政府开支④增加货币供应量A。
①② B.①③ C. ②③ D.①④5.五年前,小张在股市低迷时购买了某上市公司的股票,一直持有到今年才卖出。
该股票为他带来了3万元的收益。
这一收益的来源是①上市公司的利润②商业银行的利息③证券公司的利润④股票的买卖差价A.①② B.①③ C. ②③ D.①④6.在经济学中,人们常说国际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2007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附答案)[1]
![2007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附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0eb3000390c69ec3d5bb7510.png)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理综试卷(物理)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据报道,最近在太阳系外发现了首颗“宜居”行星,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6.4倍,一个在地球表面重量为600 N的人在这个行星表面的重量将变为960 N,由此可推知该行星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约为A.0.5 B2 C.3.2 D.415.一列简诸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4 m/s,已知坐标原点(x=0)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a所示,在下列4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t=0.15s时波形的图是图a1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在气缸内,活塞与气缸壁之间无磨擦,a态是气缸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气体达到的平衡状态,b态是气缸从容器中移出后,在室温(27℃)中达到的平衡状态,气体从a态变化到b态的过程中大气压强保持不变。
若忽略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与b态相比,a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撞击活塞的个数较多B.与a态相比,b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活塞的冲量较大C.在相同时间内,a,b两态的气体分子对活塞的冲量相等D.从a态到b态,气体的内能增加,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向外界释放了热量17.从桌面上有一倒立的玻璃圆锥,其顶点恰好与桌面接触,圆锥的轴(图中虚线)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有一半径为r的圆柱形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圆锥的底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
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则光束在桌面上形成的光斑半径为A.r B.1.5r C.2r D.2.5r18.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它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F的作用。
力F可按图(a)、(b)、(c)、(d)所示的四种方式随时间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与mg的比值,为沿斜面向上为正)已知此物体在t =0时速度为零,若用4321υυυυ、、、分别表示上述四种受力情况下物体在3秒末的速率,则这四个速率中最大的是A .1υB .2υC .3υD .4υ19.用大量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轰击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观测到了一定数目的光谱线。
2007年宁夏海南高考卷物理部分1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下列哪个物理量是不变的?A. 速度B. 加速度C. 位移D. 时间2. 下列哪种电路元件具有阻碍电流变化的作用?A. 电阻B. 电感C. 电容D. 电源3.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A.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B. 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作用在同一直线上C. 大小不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D. 大小不等,方向相同,作用在同一直线上4. 在单摆运动中,摆球经过最低点时的速度与摆角的关系是:A. 成正比B. 成反比C. 无关D. 上述都不正确5.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干涉现象?A. 镜面反射B. 折射C. 衍射D. 双缝干涉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重力加速度在任何地方都是相同的。
()2. 摩擦力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3. 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与截面积成反比。
()4. 在闭合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由正电荷向负电荷流动。
()5. 动能和势能之和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不变。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初速度为____,加速度为____。
2. 电阻的基本单位是____,电量的基本单位是____。
3.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I=____,其中U表示____,R表示____。
4. 在单摆运动中,摆球的周期T=____,其中L表示____,g表示____。
5.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 什么是电场强度?如何计算电场强度?3. 简述热力学第一定律。
4. 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有哪些区别?5. 请解释什么是全反射。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一物体从10m高空自由落体,求落地时的速度和落地时间。
2. 已知电阻R1=10Ω,R2=20Ω,求串联后的总电阻。
3. 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突然刹车,加速度为5m/s²,求刹车距离。
2007-2014年高考物理海南卷 (试题详细解析版)资料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A.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1答案:D解析:考察电场和电势概念及其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
接地带电导体电势为零,但带有电荷,所以A 错;两同种等量电荷连线中点处的场强为零,但电势并不为零,故B 错;沿电场线电势降低,所以C 错;负电荷沿电场线移动时克服电场力做功,电势能增加,所以选D 。
2答案:B解析:S 断开,相当于外电阻变大,总电流减小,故路端电压U=E -Ir 增大,○V 的读数变大。
S 断开,使原来R 2与R 3并联的电阻变为R 3的电阻,电阻变大了,R 3两端的电压增大,电流增大,○A 的读数变大。
3.答案:D解析:设1、2距离为R ,则:22nq F R =,3与2接触后,它们带的电的电量均为:2nq ,再3与1接触后,它们带的电的电量均为(2)4n q +,最后22(2)8n n q F R+=有上两式得:n=6 4.答案:C解析:如图所示,平衡后设绳的BC 段与水平方向成α角,则:tan 2,sin αα==对节点C 分析三力平衡,在竖直方向上有:21sin m g m g α=得:121sin 2m m α==,选C 5.答案:A解析:斜劈和物块都处于平衡状态,物块对斜劈有向下的压力和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二力的合力与重力是平衡力,所以物块对斜面的作用力是竖直向下的,因此斜劈受到的重力和物块对它的作用力都是竖直向下的,地面给斜劈的力只有竖直向上的支持力,所以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为零。
也可以对斜劈和物块整体受力分析,由于二者处于平衡状态,受重力与地面的支持力,所以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为零,选A 。
6.答案:B解析:本题可以从分析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来判断感应电流的大小。
从图示位置到左边框运动至O /点,左边框切割磁感线,切割磁感线的长度变大,所以感应电流均匀增大且方向为正;左边框再运动至OO /中点过程,左边框切割磁感线,切割磁感线的长度不变,所以感应电流为正,大小不变;左边框由O O /中点再运动至O (右边框在O /)过程中,左边框切割磁感线的长度在减小,右边框切割磁感线的长度在增大,当二者长度相等时,回路中的电动势为零,所以这一过程中感应电流先减小到零后反向增大;以后右边框再运动至OO /中点过程,感应电流为负,大小不变;右边框再运动至O 过程感应电流减小至0,图B 正确。
2007年高考试题——物理(海南卷)

2007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题(海南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6世纪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 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
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 的是 A •四匹马拉拉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B •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 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C •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D •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受力2、如图,P 是位于水平的粗糙桌面上的物块。
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将P 与小盘相连,小盘内有硅码,小盘与硅码的总质量为m 。
在P 运动的过程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关于 P在水平面方向受到的作用力与相应的施力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拉力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和桌面 B .拉力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绳和桌面C .重力mg 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和桌面D .重力mg 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绳和桌面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 a 、b 为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4、粒子甲的质量与电荷量分别是粒子乙的4倍与2倍,两粒子均带正电,让它们在匀强磁场中同一点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速度开始运动。
已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以下 四个图中,能正确表示两粒子子运动轨迹的是A BC DL 为自感线圈,E 为电源,S 为开A. 合上开关, a 先亮, b 后亮;断开开关, a 、b 同时熄灭 B . 合上开关, b 先亮, a 后亮;断开开关, a 先熄灭,b 后熄灭 C . 合上开关, b 先亮, a 后亮;断开开关, a 、b 同时熄灭D .合上开关, a 、b 同时亮;断开开关, b 熄灭,a 后熄灭关。
关于两灯泡点亮和熄灭的先后次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9、如图,卷扬机的绳索通过定滑轮用力F 拉位于粗糙斜面上的木箱,使之沿斜面加速向上 移动。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之物理试题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据报道,最近在太阳系外发现了首颗“宜居”行星,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6.4倍,一个在地球表面重量为600 N的人在这个行星表面的重量将变为960 N,由此可推知该行星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约为A.0.5 B2 C.3.2 D.415.一列简诸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4 m/s,已知坐标原点(x=0)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a所示,在下列4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t=0.15s时波形的图是图a1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在气缸内,活塞与气缸壁之间无磨擦,a态是气缸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气体达到的平衡状态,b态是气缸从容器中移出后,在室温(27℃)中达到的平衡状态,气体从a态变化到b态的过程中大气压强保持不变。
若忽略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与b态相比,a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撞击活塞的个数较多B.与a态相比,b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活塞的冲量较大C.在相同时间内,a,b两态的气体分子对活塞的冲量相等D.从a态到b态,气体的内能增加,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向外界释放了热量17.从桌面上有一倒立的玻璃圆锥,其顶点恰好与桌面接触,圆锥的轴(图中虚线)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有一半径为r的圆柱形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圆锥的底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
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则光束在桌面上形成的光斑半径为A.r B.1.5r C.2r D.2.5r18.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它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F的作用。
力F可按图(a)、(b)、(c)、(d)所示的四种方式随时间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与mg的比值,为沿斜面向上为正)已知此物体在t =0时速度为零,若用4321υυυυ、、、分别表示上述四种受力情况下物体在3秒末的速率,则这四个速率中最大的是A .1υB .2υC .3υD .4υ19.用大量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轰击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观测到了一定数目的光谱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题(海南卷)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6世纪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
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A .四匹马拉拉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B .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C .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D .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受力2、如图,P 是位于水平的粗糙桌面上的物块。
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将P 与小盘相连,小盘内有硅码,小盘与硅码的总质量为m 。
在P 运动的过程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关于P 在水平面方向受到的作用力与相应的施力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拉力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和桌面 B .拉力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绳和桌面C .重力mg 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和桌面D .重力mg 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绳和桌面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 、b 为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L 为自感线圈,E 为电源,S 为开关。
关于两灯泡点亮和熄灭的先后次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合上开关,a 先亮,b 后亮;断开开关,a 、b 同时熄灭B .合上开关,b 先亮,a 后亮;断开开关,a 先熄灭,b 后熄灭C .合上开关,b 先亮,a 后亮;断开开关,a 、b 同时熄灭D .合上开关,a 、b 同时亮;断开开关,b 熄灭,a 后熄灭4、粒子甲的质量与电荷量分别是粒子乙的4倍与2倍,两粒子均带正电,让它们在匀强磁场中同一点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速度开始运动。
已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以下四个图中,能正确表示两粒子子运动轨迹的是A BC D5、一白炽灯泡的额定功率与额定电压分别为36 W 与36 V 。
若把此灯泡接到输出电压为18 V 的电源两端,则灯泡消耗的电功率A .等于36 WB .小于36 W ,大于9 WC .等于9 WD .小于9 W6、一平行板电容器中存在匀强电场,电场沿竖直方向。
两个比荷(即粒子的电荷量与质量之比)不同的带正电的粒子a 和b ,从电容器边缘的P 点(如图)以相同的水平速度射入两平行板之间。
测得a 和b 与电容器的撞击点到入射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之比为1∶2。
若不计重力,则a 和b 的比荷之比是A .1∶2B .1∶1C .2∶1D .4∶1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7、如图所示,固定在Q 点的正点电荷的电场中有M 、N 两点,已知MQ <NQ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若把一正的点电荷从M 点沿直线移到N 点,则电场力对该电荷做功,电势能减少B .若把一正的点电荷从M 点沿直线移到N 点,则该电荷克服电场力做功,电势能增加C .若把一负的点电荷从M 点沿直线移到N 点,则电场力对该电荷做功,电势能减少D .若把一负的点电荷从M 点沿直线移到N 点,再从N 点沿不同路径移回到M 点,则该电荷克服电场力做的功等于电场力对该电荷所做的动,电势能不变8、两辆游戏赛车a 、b 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
t =0时两车都在同一计时处,此时比赛开始。
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v -t 图如图所示。
哪些图对应的比赛中,有一辆赛车追上了另一辆?9、如图,卷扬机的绳索通过定滑轮用力F 拉位于粗糙斜面上的木箱,使之沿斜面加速向上 移动。
在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F 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动能与木箱克服摩擦力 所做的功之和B .F 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克服摩擦力和克服重力所做的 功之和C .木箱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重力势能D .F 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机械能与木箱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AB CD10、游乐园中,乘客乘坐能加速或减速运动的升降机,可以体会超重或失重的感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时,游客是处在失重状态B.当升降机减速下降时,游客是处在超重状态C.当升降机减速上升时,游客是处在失重状态D.当升降机加速下降时,游客是处在超重状态三、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11、设地球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径为R,速率为v,则太阳的质量可用v、R和引力常量G表示为。
太阳围绕银河系中心的运动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其运动速率约为地球公转速率的7倍,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公转轨道半径的2×109倍。
为了粗略估算银河系中恒星的数目,可认为银河系中所有恒星的质量都集中在银河系中心,且银河系中恒星的平均质量约等于太阳质量,则银河系中恒星数目约为。
12、某发电厂用2.2 kV的电压将电能输送到远处的用户,后改用22 kV的电压,在既有输电线路上输送同样的电功率。
前后两种输电方式消耗在输电线上电功率之比为。
要将2.2 kV的电压升高至22 kV,若变压器原线圈的匝数为180匝,则副线圈的匝数应该是匝。
四、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7分,第14题8分,共15分。
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13、图1中电源电动势为E的内阻不是无限大,S为单刀双掷开关,R为待测电阻。
当S向电压表一侧闭合时,电压表读数为U1,电流表读数为I1;当S向R一侧闭合时,电流表读数为I2。
⑴根据已知条件与测量数据,可以得出待测电阻R=。
⑵根据图1所给出的电路,在图2的各器件实物图之间画出连接的导线。
图1ER S图214、现要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物理规律。
给定的器材如下:一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斜面(如图)、小车、计时器一个、米尺。
⑴填入适当的公式或文字,完善以下实验步骤(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①让小车自斜面上方一固定点A 1从静止开始下滑到斜面底端A 2,记下所用的时间t 。
②用米尺测量A 1与A 2之间的距离s ,则小车的加速度a = 。
③用米尺测量A 1相对于A 2的高度h 。
设小车所受重力为mg ,则小车所受的合外力F = 。
④改变 ,重复上述测量。
⑤以h 为横坐标,1/t 2为纵坐标,根据实验数据作图。
如能得到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可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规律。
⑵在探究如何消除上述实验中摩擦阻力影响的过程中,某同学设计的方案是:①调节斜面倾角,使小车在斜面上匀速下滑。
测量此时A 1点相对于斜面底端A 2的高度h 0。
②进行⑴中的各项测量。
③计算与作图时用(h -h 0)代替h 。
对此方案有以下几种评论意见: A .方案正确可行。
B .方案的理论依据正确,但利用所给的器材无法确定小车在斜面上是否做匀速运动。
C .方案的理论依据有问题,小车所受摩擦力与斜面倾角有关。
其中合理的意见是 。
五、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第15题8分,第16题11分,共19分。
把解答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15、据报道,最近已研制出一种可以投入使用的电磁轨道炮,其原理如图所示。
炮弹(可视为长方形导体)置于两固定的平行导轨之间,并与轨道壁密接。
开始时炮弹在轨道的一端,通以电流后炮弹会被磁力加速,最后从位于导轨另一端的出口高速射出。
设两导轨之间的距离w =0.10 m ,导轨长L =5.0 m ,炮弹质量m =0.30 kg 。
导轨上的电流I 的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
可认为,炮弹在轨道内运动时,它所在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始终为B =2.0 T ,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
若炮弹出口速度为v =2.0×103 m/s ,求通过导轨的电流I 。
忽略摩擦力与重力的影响。
216、如图所示,一辆汽车A 拉着装有集装箱的拖车B ,以速度v 1=30 m/s 进入向下倾斜的直车道。
车道每100 m 下降2 m 。
为了使汽车速度在s =200 m 的距离内减到v 2=10 m/s ,驾驶员必须刹车。
假定刹车时地面的摩擦阻力是恒力,且该力的70%作用于拖车B ,30%作用于汽车A 。
已知A 的质量m 1=2000 kg ,B 的质量m 2=6000 kg 。
求汽车与拖车的连接处沿运动方向的相互作用力。
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
六、模块选做题(本题包括3小题,只要求选做2小题。
每小题12分,共24分。
把解答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
对于其中的计算题,要求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17、模块3-3试题 ⑴有以下说法:A .气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B .即使气体的温度很高,仍有一些分子的运动速率是非常小的C .对物体做功不可能使物体的温度升高D .如果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则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E .一由不导热的器壁做成的容器,被不导热的隔板分成甲、乙两室。
甲室中装有一定质量的温度为T 的气体,乙室为真空,如图所示。
提起隔板,让甲室中的气体进入乙室。
若甲室中的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则提起隔板后当气体重新达到平衡时,其温度仍为TF .空调机作为制冷机使用时,将热量从温度较低的室内送到温度较高的室外,所以制冷机的工作是不遵守热力学第二定律的G .对于一定量的气体,当其温度降低时,速率大的分子数目减少,速率小的分子数目增加H .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全部变成有用的机械功是不可能的 其中正确的是 。
(选错一个扣1分,选错两个扣3分,选错三个或三个以上得0分,最低得分为0分)⑵如图,在大气中有一水平放置的固定圆筒,它由a 、b 和c 三个粗细不同的部分连接而成,各部分的横截面积分别为2S 、12S 和S 。
已知大气压强为p 0,温度为T 0.两活塞A 和B 用一根长为4l 的不可伸长的轻线相连,把温度为T 0的空气密封在两活塞之间,此时两活塞的位置如图所示。
现对被密封的气体加热,使其温度缓慢上升到T 。
若活塞与圆筒壁之间的摩擦可忽略,此时两活塞之间气体的压强可能为多少?18、模块3-4试题⑴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向传播,位于原点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1所示。
①该振动的振幅是 cm ;②振动的周期是 s ;③在t 等于14周期时,位于原点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 cm 。
图2为该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A 点位于x =0.5 m 处。
④该波的传播速度是 m/s ;⑤经过12周期后,A 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 cm 。
⑵如图,置于空气中的一不透明容器内盛满某种透明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