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NIHSS评分表

合集下载

脑梗死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 年版)

脑梗死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 年版)

脑梗死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 年版)指标一、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估率(NEU-STK-01)定义:单位时间内,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估的脑梗死患者数,占同期住院脑梗死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行神经功能缺损NIHSS 评估的脑梗死患者数 100%神经功能缺损评估率同期住院脑梗死患者总数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收住院脑梗死患者病情评估开展情况。

说明:(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参照《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的中文翻译版本。

(2)脑梗死即缺血性卒中,采用《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定义,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指标二、发病 24 小时内脑梗死患者急诊就诊 30 分钟内完成头颅 CT 影像学检查率(NEU-STK-02)定义:单位时间内,发病24小时内急诊就诊行头颅CT 影像学检查的脑梗死患者中,30 分钟内获得头颅 CT 影像学诊断信息的患者所占的比例。

计算公式:发病24 小时内急诊就诊的脑梗死患者30 分钟内发病24 小时内脑梗死患者急诊就诊30 分=获得头颅CT 影像学诊断信息的人数⨯100%同期发病24钟内完成头颅CT 影像学检查率小时内急诊就诊行头颅CT 影像学检查的脑梗死患者总数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对发病24小时内脑梗死患者及时检查评估的能力。

指标三、发病 24 小时内脑梗死患者急诊就诊 45 分钟内临床实验室检查完成率(NEU-STK-03)定义:单位时间内,发病24小时内到急诊就诊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糖、凝血、电解质、肝肾功能)的脑梗死患者中,45 分钟内获得临床实验室诊断信息的患者所占的比例。

计算公式:发病24 小时内急诊就诊脑梗死患者发病24 小时内脑梗死患者急诊就诊=45分钟内获得临床实验室诊断信息的人数⨯100%45 分内临床实验室检查完成率同期发病24小时内急诊就诊行实验室检查的脑梗死患者总数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及时评估检查的能力。

附录3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trokeScale,NIHSS)

附录3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trokeScale,NIHSS)

附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脑卒中(1989年WHO定义)为:突然发生的神经功能局灶性缺损的临床症状,症状持续超过24小时,无血管原因外的其他原因。

按病理分类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同时也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国内外对于治疗脑卒中药物的研发活跃,临床对脑卒中治疗药物的需求较大。

本指导原则旨在为治疗急性脑卒中的化学药物和治疗用生物制品临床试验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提供方法学指导,以期通过规范的临床试验,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的选择提供证据支持。

本指导原则主要适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脑梗死)。

缺血性卒中是卒中最常见的类型,其次为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是两个不同的病理生理学概念,治疗及预后均有不同,对此应有考虑。

本指导原则也可以作为脑出血药物治疗临床试验的参考,但不讨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复发预防。

—1 —对本指导原则的理解首先要基于临床试验的一般要求,包括相关法规的规定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以及业已发布的其他相关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属于建议性的,不作为新药上市注册的强制性要求。

随着医学科学和医疗实践的发展,疾病诊断、治疗的手段不断改进,药物临床试验的设计评价方法也会随之更新。

因而,本指导原则的观点为阶段性的,如果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出现了更加科学合理和公认的方法,临床试验中也可以采用,但需要提供相关依据。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指导原则的建议不能代替研究者根据具体药物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体现药物作用特点的临床试验设计。

研究者应根据所研究药物的理化特点、作用机制和临床定位,在临床前研究结果基础上,结合学科进展以及临床实际,并遵照《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以科学的精神、严谨的态度,合理设计临床试验方案。

二、治疗目标与试验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中心环节是尽早恢复血液循环,尽量减少缺血所致的神经细胞病变程度及范围;临床达到减少死亡率及残障率、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脑梗死轻重程度判断标准

脑梗死轻重程度判断标准

脑梗死轻重程度判断标准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堵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或坏死的疾病。

轻重程度的判断是医生用来确定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依据,它直接关系到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病人的康复情况。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脑梗死轻重程度判断标准。

一、NIHSS评分法NIHSS评分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判断脑梗死程度的方法之一。

NIHSS全称为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推出。

该评分法通过观察和检查患者的神经症状以及行为反应,来评估患者的神经损害程度。

该评分法包括意识水平、肌力、感觉、语言、眼球运动等多个方面共15个项目,每个项目的得分范围是0-4或者0-2。

根据总分来判断脑梗死的轻重程度,总分越高,脑梗死程度越严重。

二、ASPECTS评分法ASPECTS评分法是一种通过头颅CT图像来评估中大脑动脉供血区域的缺血程度的方法。

ASPECTS全称为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CT Score,该评分法由加拿大阿尔伯塔州的研究人员提出,并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该评分法将中大脑动脉供血区域分为10个部分,每个部分根据缺血情况进行评分,总分为0-10分。

评分越高,脑梗死程度越轻;评分越低,脑梗死程度越重。

三、TOAST分类法TOAST分类法是根据脑梗死的病因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TOAST 全称为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它将脑梗死分为5个亚型:大动脉粥样斑块型、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型、其他特定原因型和未明确原因型。

其中,大动脉粥样斑块型和心源性栓塞型是两种最常见的亚型,一般都有较明确的原因和临床表现,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检查来确定。

综上所述,脑梗死轻重程度的判断有多种方法,其中包括NIHSS 评分法、ASPECTS评分法和TOAST分类法。

这些评估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为合理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急性脑梗死患者评分总表(非房颤)

急性脑梗死患者评分总表(非房颤)
最近1个星期内患者的膳食摄入有减少吗
患者的病情严重吗
医师签名
年Hale Waihona Puke <65岁年龄65-75岁
年龄>75岁
高血压
糖尿病
既往心肌梗死
其它心脏病(除外心肌梗死和房颤)
周围血管病
吸烟
既往TIA或缺血性卒中病史
得分
医师签名
肌力3级及以下患者要有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药物
血栓泵
弹力袜
被动活动
医师签名
营养风险筛查(任一问题答是,进入终筛)
体重指数<20.57
最近3个月内患者体重有丢失吗
2=超过一种形式的偏身忽视
得分
医师签名
右上
左上
右下
左下
入院时
出院时
TOAST分型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心源型
小动脉型
其它原因
不明原因
医师签名
洼田饮水试验
1级:5秒之内1次顺利饮水
2:分2次以上顺利饮水
3级: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
4级:分2次以上,有呛咳
5级:频繁呛咳,不能全部咽下
得分
医师签名
ESSEN评分(非房颤)(出院时评)
3=快速落下
4=无运动
9=截肢或融合
共济失调
0=无
1=一个肢体有
2=两个及以上肢体有
9=截肢或融合
感觉
0=正常,
1=轻到中度
2=严重到完全感觉缺失
语言
0=正常
1=轻到中度:
2=严重失语
3=哑或完全失语
构音障碍
0=正常
1=轻到中度,
2=言语不清,不能被理解
9=气管插管或其他物理障碍

脑梗死评分-脑梗死分类

脑梗死评分-脑梗死分类

最高9分;如果≥3,则提示需警惕出血风险和(或)推荐定期检测。
10
抗凝药物的选择
非瓣膜性房颤
是 < 65岁和孤立性房颤患者,包括女性 卒中风险评估(CHA2DS2-VASc 评分) 0 1 ≥2 口服抗凝药 评估出血风险(HAS-BLED评分); 考虑患者评价/偏好 新型抗凝药; 利伐沙班, 达比加群 阿哌沙班 瓣膜性房颤
6
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 其量表内容共有11项评估构面,包括15个向度
– 分别为意识程度、回答问题的能力、遵从指令的能力、 眼球运动、视野、面部肌力、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 动功能、肢体协调、感觉功能、语言、构音、感觉忽 视
• 评分范围为0-42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受损越严 重
– 0-1分表示正常或趋近于正常,1-4分表示轻微中风,515分表示中度中风,15-20分表示中重度中风,20分以 上为重度中风
年龄≥75岁
糖尿病 卒中/TIA/血栓栓塞 血管疾病 年龄65~74岁 性别分类(即女性性别)
2
1 2 1 1 1
最高分
9
9
特别说明:只有年龄有评分女性才评分,即<65岁女性不评1分
HAS-BLED出血风险评估
项目 H-高血压 A-肾和肝功能异常(各1分) S-卒中 B-出血 L-INRs易变 E-高龄(如年龄>65岁) D-药物或酒精(各1分) 评分 1 1或2 1 1 1 1 1或2
试验 分值
能1次饮完,无呛咳、停顿(5秒以内) 分2次饮完,但无呛咳、停顿 能1次饮完,但有呛咳 尽管分2次饮完,但有呛咳
1 2 3 4
有呛咳,全部饮完有困难
5
15
埃森卒中风险评分(ESRS)

急性脑梗死NIHSS评分表

急性脑梗死NIHSS评分表
3完全(单或双侧瘫痪,上下面部缺乏运动)
5、6.上下肢运动:
置肢体于合适的位置:坐位时上肢平举
90°,仰卧时上抬45°,掌心向下,下肢卧位 抬高30°,若上肢在10秒内,下肢在5秒内 下落,记1-4分。对失语者用语言或动作鼓励, 不用有害刺激。依次检查每个肢体,从非瘫痪 侧上肢开始。
上肢:
0无下落,志肢体于90°(或45°)坚持10秒
0无共济失调
1一个肢体有
2两个肢体有:右上肢 仁有,2=无
9截肢或关节融合,解释:左上肢仁有,2=无
9截肢或关节融合,解释:右上肢仁有,2=无
9截肢或关节融合,解释:左下肢仁有,2=无
9截肢或关节融合,解释:右下肢仁有,2=无
8.感觉:
检查对针刺的感觉和表情,或意识及失语者 对有害刺激的躲避。只对与脑卒中有关的感觉 缺失评分。偏身感觉丧失者需要精确检查,应 测试身体多处(上肢(不包括手)、下肢、躯 干、面部)确定有无偏身感觉缺失。严重或完 全的感觉缺失记2分。昏睡或失语者记1或0分。脑干卒中双侧感觉缺失记2分。无反应或 四肢瘫者记2分。昏迷患者(1a=3)记2分。
2严重的偏侧忽视或一种以上的偏侧忽视;不 认识自己的手;只能对一侧空间定位
总分
对反应差或不能理解的病人有面部创伤绷带经口气管插管胶布或其他物理障碍影响面部检查时应尽可能移至可评估的状完全单或双侧瘫痪上下面部缺乏运动精品文档上下肢运动
XXX
性别:年龄:床号:
项目
评分标准
入院
得分
出院
得分
1a.意识水平:
即使不能全面评价(如气管插管、语言障 碍、气管创伤及绷带包扎等),检查者也必须 选择1个反应。只有患者对有害刺激无反应时 (不是反射)才能记录3分。

脑梗死质量控制指标

脑梗死质量控制指标

脑梗死质量控制指标脑梗死是指由于脑部供血不足引起脑细胞缺血、缺氧和坏死的疾病,是造成脑功能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保证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质量,制定一系列质量控制指标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常见的脑梗死质量控制指标。

1. 门到针时间(Door-to-needle time)门到针时间是指患者到达急诊科门诊或接受急诊科评估的时间到给予溶栓治疗的时间的间隔。

这是评估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门到针时间应控制在60分钟以内,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害。

2. 溶栓治疗前DSI评估(Decision Support Instrument,DSI)溶栓治疗前DSI评估是指对脑血栓患者进行临床评估以确定是否适合溶栓治疗。

这种评估辅助工具能够根据一系列的临床指标,患者的年龄、病史、病情等,帮助医生决定是否进行溶栓治疗,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溶栓治疗后恢复情况评估溶栓治疗后恢复情况评估是指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系统评估,了解溶栓治疗的疗效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国际卒中评估量表(NIHSS)评分、功能恢复随访等。

这些评估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治疗是否有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住院后抗血小板治疗脑梗死后的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发生脑梗死和其他血栓栓塞事件。

对于适合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来说,要及时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监测和调整剂量。

5. 抗凝治疗的监测和控制对于需要抗凝治疗的脑梗死患者,要进行定期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以确保抗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还需关注患者的凝血功能,避免出现出血等副作用。

6. 完善的多学科团队管理脑梗死患者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和管理。

这包括神经科医生、介入放射科医生、护士、康复师等多个专业的参与,以确保脑梗死患者能够得到全面、个体化的治疗和康复服务。

7. 定期的质量评估和改进对于脑梗死质量控制指标的有效实施,需要定期开展质量评估和改进工作。

脑梗死评分

脑梗死评分
• • 多为MCA近段主干,少数颈内动脉虹吸 段 → 大片梗死
3
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
• 有以上三联征两个,或只有高级活动障碍 或感觉运动缺损,较TACI局限 • ▲受累血管:①MCA近段主干,皮质侧支 循环良好;②MCA远段主干、各级分支, 或ACA及分支。 • ▲中、小梗死。
4
后循环梗死(POCI)
17
mRS评分
• 0 完全没有症状:尽管可能会有轻微症状,但患者 自脑卒中后,没有察觉到任何新发生 的功能受限和 症状。 • 1 尽管有症状, 但未见明显残障:能完成所有经常 从事的职责和活动;患者有由脑卒中引起的某些症 状,无论是身体上还是认知上的(比如 影响到讲话、 读书、写字;或身体运动;或感觉;或视觉;或吞 咽; 或情感),但可继续从事所有脑卒中以前从事 的工作、社会和休闲活 动。用于区分级别1 和2 (见下)的关键问题可以是,“是否有些事情你过 去经常做,但直到脑卒中以后你不能再做了?”。 频率超过每月一次的活动被认为是经常性(usual) 活动。
7
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 • • •
唤醒提问命令迟,(3+2+2=7分) 凝望视野面容知,(2+3+3=8分) 上下左右协调动,(4+4+4+4+2=18分) 感觉语音不忽视。(2+3+2+2=9分)
8
CHA2DS2-VASc评分
危险因素 充血性心力衰竭/LV功能不全 高血压 评分 1 1
6
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 其量表内容共有11项评估构面,包括15个向度
– 分别为意识程度、回答问题的能力、遵从指令的能力、 眼球运动、视野、面部肌力、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 动功能、肢体协调、感觉功能、语言、构音、感觉忽 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医院神经内科
急性脑梗死NIHSS评分量表
患者:性别:年龄:床号:
项目评分标准
入院
得分出院得分
1a. 意识水平:
即使不能全面评价(如气管插管、语言障碍、气管创伤及绷带包扎等),检查者也必须选择1个反应。

只有患者对有害刺激无反应时(不是反射)才能记录3分。

0 清醒,反应灵敏
1 嗜睡,轻微刺激能唤醒。

可回答问题,执行指令
2 昏睡或反应迟钝,需反复刺激、强烈或疼痛刺激才有非刻板的反应
3 昏迷,仅有反射性活动或自发性反应或完全无反应、软瘫、无反射
1b. 意识水平提问:
(仅对初次回答评分,检查者不需要提示)。

失语和昏迷者不能理解问题记2分,因气管插管、气管创伤、严重构音障碍、语言障碍或其他任何原因不能完成者(非失语所致)记1分。

可书面回答。

0 两项均正确
1 一项正确
2 两项均不正确
1c. 意识水平指令:
要求睁眼、闭眼:非瘫痪手握拳、张手。

若双手不能检查,用另一个指令(伸舌),仅对最初反应评分,有明确努力但未完成也给评分。

对创伤、截肢或其他生理缺陷者,应予适当的指令。

0 两项均正确
1 一项正确
2 两项均不正确
2.凝视:
只测试水平眼球运动。

对随意或反射性(眼头)眼球运动记分。

若眼球偏斜能被随意或反射性活动纠正,记1分。

若为孤立的周围性眼肌麻痹(3、4、5对脑神经)记1分。

对失语者,凝视是可以测试的。

对眼球创伤、绷带包扎、盲人或有其他视力、视野障碍者,由检查者选择一种反射性运动来测试,确定眼球的联系,然后从一侧向另一侧运动,偶尔能发现部分性凝视麻痹。

0 正常
1 部分凝视麻痹(单眼或双眼凝视异常,但无强迫凝视或完全性凝视麻痹)
2 强迫凝视或完全凝视麻痹(不能被头眼反射克服)
3.视野:
若能看到侧面的手指,记录正常,若单眼盲或眼球摘除,检查另一只眼。

明确的非对称盲(包括象限盲),记1分。

若全盲(任何原因)记3分,同时刺激双眼。

若濒临死亡记1分,结果用于回答问题11.0 无视野缺损
1 部分偏盲
2 完全偏盲
3 双侧偏盲(包括皮质盲)
4.面瘫:
言语指令或动作示意,要求病人示齿、扬眉和闭眼。

对反应差或不能理解的病人,有面部创伤/绷带、经口气管插管、胶布或其他物理障碍影响面部检查时,应尽可能移至可评估的状态0 正常
1 轻微(微笑时鼻唇沟变平、不对称)
2 部分(下面肌完全或几乎完全瘫痪)
3 完全(单或双侧瘫痪,上下面部缺乏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