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剥离强度差
剥离强低的原因及解决方式(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剥离强低的原因及解决方式(一)
在复合生产中,剥离强度低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产品投诉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产生剥离强度低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现以产生此类问题最多的结构PET/VM—PET/PE(CPP)来说明一下:
一、生产工艺
1.上胶量不足
(1)胶液浓度偏低。
根据产品的结构及用途确定所要求的上胶量,来调配适当的胶液浓度。
(2)胶液在刮刀上回流时,气泡未能及时消除。
在涂胶辊两边缘处,各粘结一片纸条,使刮刀上的胶液在回流到胶槽
过程中延缓回流时间,给胶液气泡提供充分的破裂时间。
(3)涂胶辊未及时清洗,造成网眼堵塞。
在停机前,用溶剂清洗涂胶辊,并在清洗过程中,用毛细铜刷不断刷洗;同时,根据上胶量的不断减小(制定一个下限,如3克/平方米),低于这个下限就必须定期清洗。
(4)压辊硬度偏低采用硬度较大的压辊。
(5)网线辊线数与卜胶量的匹配。
上胶量的大小与网线辊的线数匹配是一一对应的,所以在确定了上胶
量后,必须选用与之相匹配的网线辊。
(6)压力过大,使上胶辊绕曲变形,造成局部上胶量不足。
适当控制压辊压力,尽量减小涂胶辊的这种绕曲变形。
(7)胶液为粘流体,在生产过程速度偏高,造成局部上胶量不严格控制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剥离强度测试值差异分析与探讨

双面压敏胶180°剥离强度测试值差异的分析与探讨
Laird technology Engineering Dept. Gray. Wang July 2, 2012 压敏胶剥离强度测试是一项前处理步骤以及影响因子众多的测试项目。
现从测量过程分析引入误差的原因。
接触面进行单位宽度剥离时所需要的力,国际单位N/m。
一般地,Laird(3M公司也是)进行剥离强度测试的主要目的,是考查单位宽度的压敏胶与被测面板(SUS304板)这一接触面之间的力,单位N/In,以反映压敏胶的性能。
然而压敏胶是半流动、粘稠、高弹性、内聚强度低的材料,不便于直接夹持于拉力试验机的夹具上做剥离强度,只能先将其固定于另一柔韧、无弹性的载体上,再将其另一面粘贴于被测钢板做剥离强度测试。
ASTM D3330 Test Method C—Adhesion of Double要求选用厚度为0.025mm,即25μm的聚酯薄膜,即PET作为背胶载体。
当然操作者也可以选用其他材料作为背胶载体,但是,不论选择何种背胶载体,必须尽量保证压敏胶与载体的粘附力大于与钢板的粘附力,否则不一定能够保证剥离发生在我们希望的压敏胶——钢板这一界面。
由于我司的压敏胶主要应用于导电布这一背胶载体,所以下面分别讨论以PET、PTAF为载体时剥离强度测试时会引入的误差。
术语
PSA——压敏胶
PET——聚酯薄膜
PTAF——聚酯纤维布
QA——品质部
Eng——工程部
RSD——相对标准偏差
一、以PET为背胶载体
4试验结果
二、以PTAF为背胶载体(前文已经交待过的问题下文不再赘述)
2试验条件同一
3试验步骤同一
4试验结果的处理同一。
剥离强度

挤出复合薄膜剥离强度的影响因素挤出复合工艺具有投资少,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操作简便等多方面的优点,因此,它在塑料薄膜的复合加工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但是,在实际生产中也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此,就以最为常见的剥离强度差为例与大家共同分析探讨。
基材对剥离强度的影响1.基材表面处理效果对剥离强度的影响被涂布基材应当预先进行电晕处理,使表面张力达到4.0×10-2N/m以上,以改进基材同熔融挤出树脂的黏结性,从而提高挤出复合强度。
因此,生产前要检测基材的表面张力是否达到要求,一旦发现表面张力太低,应立即更换基材或对基材重新进行表面处理。
此外,经表面处理过的薄膜,其表面张力应当是均匀一致的,否则也会对剥离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剥离强度不均匀、不一致。
2.基材表面清洁度对剥离强度的影响被涂布基材表面应当无灰尘、无油污。
如果基材表面的清洁度差,黏附了灰尘、油脂等污物,就会直接影响到熔融树脂与塑料薄膜表面的黏合力,从而使挤出复合膜的黏结强度下降。
3.其他因素的影响对于一些易吸湿的薄膜材料(如尼龙薄膜),如果已经发生吸湿现象,也会影响挤出复合膜的黏结牢度。
因此,对于易吸湿的薄膜材料一定要注意防潮,尼龙薄膜在使用前和使用后应当及时用铝箔包裹好。
油墨对剥离强度的影响1.油墨质量对剥离强度的影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无油墨或油墨较少部位的剥离强度好,而有油墨或油墨较多部位的黏合牢度比较差的现象。
这就是由于所用的油墨印刷适性不好,油墨与基材之间黏结不良,从而造成挤出复合膜的剥离强度差。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应当及时更换合适的油墨,并同油墨厂商联系,共同协商和研究解决办法。
2.油墨干燥性对剥离强度的影响如果油墨干燥不良,特别是当油墨中大量地使用了甲苯、丁醇等沸点比较高的溶剂,而且干燥箱温度设置不当时,就会有少量或较大量的溶剂残留在油墨层中,复合后可能会造成复合膜的分层,使剥离强度变差。
因此,在印刷过程中一定要对油墨的干燥性能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油墨能够充分干燥。
浅谈软塑包装复合剥离强度及控制方法

浅谈软塑包装复合剥离强度的控制方法随着软塑包装复合膜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目前终端市场对软塑包装复合膜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为了满足食品、药品、工业、农业等各领域客户的不同需求,现在通常是采用聚丙烯、聚乙烯、尼龙、铝箔、纸张等两层或多层材料的复合从而达到不同客户对复合膜包装性能的要求。
在复合膜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中,各层材料之间的结合牢度(剥离强度)指标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热封以及包装性能,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国家标准中也针对不同材料的性能对剥离强度指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在复合膜的实际加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剥离强度偏低的现象,经过对复合生产工艺以及材料结构特性的研究,出现剥离强度偏低的现象通常由以下几方面造成;一、材料中爽滑剂以及开口剂比例过高为保证复合卷膜产品走机的顺畅以及成袋产品良好的开口性能,通常会在内层材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爽滑开口剂,开口爽滑剂的主要成份为芥酸酰氨与油酸酰氨,如添加比例过高的化会影响胶粘剂与薄膜的黏结性能。
二、电晕处理不合格需复合的材料一般都需对复合面进行电晕处理,提高薄膜的表面张力,从而提高复合性能,如表面电晕处理达不到规定的指标会导致复合强度不合格。
三、油墨附着力差经复合后的材料在熟化过程中由于内层材料的收缩产生应力,使油墨与薄膜之间结合牢度下降,导致做剥离强度测试时油墨转移,影响产品剥离强度性能,通常此类状况在BOPP材料上比较多见。
四、油墨消耗固化剂此类现象在使用聚氨酯油墨的产品上比较多见,由于聚氨酯油墨中的羟基与双组分胶粘剂中的-NCO发生反应,消耗掉部分固化剂,导致胶水不能完全固化,影响产品剥离强度。
五、镀铝膜镀铝层转移由于药品食品对包装材料的阻隔性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PET/VMCPP;OPP/VMCPP;PET/VMPET/PE;PET/VMPET/CPP等材料已成为药品食品包装最常用的结构,目前国内生产的镀铝膜是采用真空镀铝工艺将铝粉镀到薄膜上,但在复合过程中由于镀铝膜本身质量问题或者复合工艺控制不当会导致镀铝层转移,在镀铝层完全转移的状况下,剥离强度只能达到0.1-0.3N/15mm,与国家标准规定的1N/15mm的指标有相当大的差距,产品显然是不合格的,并且在采用VMPET的三层复合材料结构中,通常第一层复合后不会产生镀铝转移现象,在复合第二层后镀铝层牢度有明显下降,这主要是内层热封材料受热收缩后产生应力,破坏镀铝层附着力造成。
剥离强度测试标准

剥离强度测试标准剥离强度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与另一材料或基材之间发生分离的抗力。
在工程领域中,剥离强度测试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它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材料的粘接性能和使用寿命,对于各种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剥离强度测试标准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剥离强度测试标准需要明确测试方法和设备的选择。
常见的剥离强度测试方法包括剥离试验、剥离剪切试验、剥离拉伸试验等。
不同的测试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材料和应用场景,因此在制定标准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同时,测试设备的选择也至关重要,需要确保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在制定剥离强度测试标准时,需要考虑到材料的特性和使用环境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材料在剥离强度测试时可能会存在不同的表现,例如金属材料、塑料材料、复合材料等。
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制定相应的测试标准,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同时,使用环境的影响也需要考虑在内,例如温度、湿度、化学介质等因素都可能对剥离强度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在测试标准中进行相应的规定和控制。
另外,剥离强度测试标准还需要考虑到测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不确定性。
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操作技术、设备精度、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测试结果的误差和不确定性。
因此,在制定测试标准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并在标准中进行相应的规定和控制,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最后,在制定剥离强度测试标准时,需要考虑到国际标准的参考和对接。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标准在各个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对于推动行业发展和促进国际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制定剥离强度测试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国际标准的要求和趋势,以便更好地对接国际标准,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剥离强度测试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测试方法和设备的选择、材料特性和使用环境的影响、测试过程中的误差和不确定性,以及国际标准的参考和对接。
层间剥离强度差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请收好!

层间剥离强度差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请收好!
珠光膜复合产品剥离强度不高的原因主要包括层间剥离强度问题和热封剥离强度问题。
接下来,本文将重点讲解导致层间剥离强度差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层间剥离强度差的原因:
①珠光膜材料或印刷BOPP材料表面张力低,不符合印刷或复合要求。
②干燥温度控制不当或使用的溶剂大量残留影响剥离强度。
③印刷油墨与印刷基材不亲和,相容性不好。
④选择的黏合剂不合。
⑤复合烘箱温度控制不当,对溶剂挥发造成严重影响。
⑥复合辊温度太低。
⑦熟化时间或温度控制上出现问题。
双组份聚氨酯黏合剂熟化时间一般控制在24~48小时,熟化温度控制在50%左右。
解决办法是:
①提高材料的表面张力。
BOPP38达因,PET50达因。
②调整印刷温度或降低印刷速度,对溶剂进行调节。
③严禁混用不相同的树脂体系油墨。
④更换黏合剂,建议选择专用的黏合剂。
该黏合剂主要特点是胶体柔软,抗冷冻性特别好,产品不发硬,高流动性,使用成本更低,固化速度快,8小时就可分切加工,复合适性及产品平整性佳。
⑤提高胶水的浓度,检测刮刀的角度,检测涂胶辊的网孔深度与线数。
⑥温度采用由低到高的控制方法,另外要考虑排风系统的风速问题,或降低复合机速。
⑦提高复合辊温度。
其实复合辊温度的高低,应该与机速、材料的厚薄有很大的关系,还与胶水的性质有关系。
⑧控制好熟化时间和温度。
造成剥离强度偏低的几大原因

常用的塑料油墨、胶粘剂(检测适用)标准:
1、细度:GB/T13217.3—2008; 2、粘度: GB/T13217.4—2008; 3、初干性: GB/T13217.5—2008; 4、着色力: GB/T13217.6—2008; 5、附着牢度: GB/T13217.7—2008; 6、QB/T2024—2012凹版塑料薄膜复合油墨; 7、QB/T1046—2012表印油墨;
2、油墨附着力差: 经复合后的材料在熟化过程中由于内层材料的收缩产生应力,
使油墨与薄膜之间结合牢度下降,导致做剥离强度测试时油墨转移, 影响产品剥离强度性能,此类状况在BOPP 材料上比较多见。另外, 在油墨品种中一些染料油墨、金银油墨、珠光油墨对复合强度影响 较大,我们在选择油墨上要从油墨类型、细度、耐热度或油墨与材料、 胶粘剂的相互匹配上加以注意。
造成复合剥离牢度偏低 的原因探讨
2018年04月18日于青岛
造成复合剥离牢度偏低的因素很多,除复合工序因素外,如: 印刷薄膜表面润湿张力处理度不足,复合的油墨与薄膜附着牢度不好, 薄膜中增塑剂、抗氧化剂等添加剂的类型、品质、粒径大小、含量 多少都对复合牢度产生影响,这些添加物会影响到薄膜的表面极性 或会缓慢释出,影响胶粘剂和油墨的粘合效果,从而影响复合牢度。此 外,薄膜的平整度、厚度和粗糙度,天气原因、生产工艺、生产环 境的优劣,内容物和贮存环境、时间也会影响到复合牢度偏低。
爽滑剂又被称作润滑剂。润滑剂分为内润滑和外润滑两类。在加工 CPP(IPP)、CPE(IPE)薄膜时,爽滑剂通常会被加在热封层当中,在 加工BOPP薄膜时,爽滑剂通常会被加在芯层当中。这些润滑剂的分子会 迁移至薄膜的表面(“外迁”)形成一层油性表面,而起到改善薄膜表 面性能的润滑作用,降低摩擦系数。添加量视薄膜的厚度及客户所要求 的摩擦系数值而定。在BOPET和BOPA薄膜的加工过程中并不需要使用酰 胺类的爽滑剂。一般使用的添加剂为二氧化硅类产品。这类添加剂中主 要有硅石、化学法后硅粉、成品二氧化硅等。
造成剥离强度偏低的几大原因

陈孟杰
2018年04月18日于青岛
造成复合剥离牢度偏低的因素很多,除复合工序因素外,如:
印刷薄膜表面润湿张力处理度不足,复合的油墨与薄膜附着牢度不好, 薄膜中增塑剂、抗氧化剂等添加剂的类型、品质、粒径大小、含量
多少都对复合牢度产生影响,这些添加物会影响到薄膜的表面极性
4、热封层厚度:
热封层厚度一般不低于40um,厚度过低,则易产生剥离牢度偏 低。但是厚度大的热封层薄膜(60um以上),生产时都会加入大量
添加剂。因此,在购买CPP或PE时要购尽量少加或不加添加剂的
薄膜。(水煮、蒸煮袋热封层不低于60um)
常用塑料薄膜外观质量应符合:
项
1、 2、 3、
目 名 称
塑料凹版里印油墨常规检测:
检测项目 着色力 检 验 方 法 分别取试样和标准样油墨各1g,白墨10g用同数 量冲淡剂分别冲淡,并在标准刮样纸上刮样对比 至试样与标准一致,S=D/C×100%。其中S=着色 力百分比、C=冲淡标准样所用白墨量 D=冲淡标准墨所用白墨量。 试样和标准样在试验纸上并排用小刮刀刮样目测对比 标 准 95~100% 工 具 广口烧杯 天平 玻璃棒 标准白墨 带黑条试验纸 小刮墨刀
以上蒸煮油墨除选择耐热度外,还应根据厂家要求加入一定量的油 墨专用固化剂以加强油墨对薄膜的附着力,提高复合牢度。
2、油墨附着力差: 经复合后的材料在熟化过程中由于内层材料的收缩产生应力, 使油墨与薄膜之间结合牢度下降,导致做剥离强度测试时油墨转移, 影响产品剥离强度性能,此类状况在BOPP 材料上比较多见。另外, 在油墨品种中一些染料油墨、金银油墨、珠光油墨对复合强度影响 较大,我们在选择油墨上要从油墨类型、细度、耐热度或油墨与材料、 胶粘剂的相互匹配上加以注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剥离强度差
干式复合是采用干式复合设备,用粘合剂将两种或更多种薄膜粘合在一起的工艺。
在塑料复合软包装中,干式复合是最常用的生产方法之一,复合质量的好坏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所以,在生产工艺中一定要认真做好生产工艺中的每个细节,避免出现复合故障,下面是笔者根据生产经验,将工艺中常见的复合问题与业内人士共同探讨。
1 剥离强度差剥离强度差,是指固化不完全,或者涂胶量太少,虽已完成固化,但两层膜之间由于上胶量小或者表面张力不匹配而导致剥离力降低,或者所用油墨与粘合剂不匹配等情况造成剥离强度差。
1)固化不完全。
固化完全是指羟基100%固化,然而,在实际生产中由于乙酯中的杂质消耗了部分NCO基,导致主剂和固化剂配比失衡,或者固化剂少加,或所加固化剂与油墨中的羟基发生反应,导致固化剂不足,造成固化不完全,例如,PET(涤纶)BOPA (尼龙)膜印刷,一般采用单组分PET油墨,这种油墨的连接料是聚氨酪树脂,含有羟基,有的厂使用双组分的蒸煮型PET油墨也不加固化剂,导致复合产品透明部分剥离强度高,而印有油墨的部分强度低。
一般处理方法是在聚氨酯胶中适当增加固化剂的量,但有的厂担心因此而使复合袋变硬,所以也可以在双组分的油墨中添加固化剂。
2)基材电晕面处理不够,使粘合剂不能充分润湿被涂布表面,从而造成剥离强度差。
3)复合热辊温度不够。
热辊的作用是让干燥但尚未固化的胶熔化、流动,去润湿第二放卷的基材,如果温度不够则剥离强度就会下降,还常伴随出现气泡、白点现象,第二放卷基材有预热辊的一定要使用。
4)包装内容物的侵蚀。
农药类是侵蚀性最强的内容物,化妆品、食品,尤其是腌制品中的有机酸会与铝箔袋中的铝层反应,引起剥离强度下降,甚至脱层,笔者建议遇到此类包装时,内层要用含有茂金属的聚乙烯,或使用未拉伸的聚丙烯薄膜CPP。
5)胶与油墨相容性不好。
比如用于表面印刷的聚酰胺类油墨作复合用时要慎重,虽然从整体上看,聚氨酯胶与此类油墨的相容性是好的,但由于各厂油墨的配方有差异,各色油墨的连接料配比也有变化,所以要认真考察此类油墨是否与胶有相容性。
6)涂布量不够,不但会产生气泡,也能使剥离强度下降,但若涂布量太大,会使油墨从印刷基材上脱落。
7)镀铝膜转移造成剥离强度降低。
镀铝膜镀的铝面是否金属化是复合质量的决定因素,所选用的粘合剂与镀铝面润湿性好不好是复合质量的关键因素,总之,采用镀铝膜专用粘合剂是较好的选择。
8)水煮或蒸煮后剥离强度低,尤其在BOPA/CPP,BOPA/AL结构中,由于BOPA易吸潮,经水煮或蒸煮后有时强度会下降,所以除了选用合适的蒸煮胶外,还要考虑尼龙的干燥状态,实际使用条件,要充分估计尼龙吸潮会导致剥离强度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