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复习
第七章 植物生长物质复习思考题与答案

第七章植物生长物质复习思考题与答案(一) 名词解释?植物生长物质(plant growth substance) 能够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微量化学物质,包括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激素(plant hormone,phytohormone) 在植物体内合成的、能从合成部位运往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小分子有机物。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植物激素有五大类: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脱落酸、乙烯。
另外有人建议将油菜素甾体类、茉莉酸类也列为植物激素。
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 一些具有类似于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的物质。
如:2,4-D、萘乙酸、乙烯利等。
极性运输(polar transport) 物质只能从植物形态学的一端向另一端运输而不能倒过来运输的现象,如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向基性运输。
乙烯的"三重反应"(triple response) 乙烯对植物生长具有的抑制茎的伸长生长、促进茎或根的增粗和使茎横向生长(即使茎失去负向地性生长)的三方面效应。
偏上生长(epinasty growth)指器官的上部生长速度快于下部的现象。
乙烯对茎和叶柄都有偏上生长的作用,从而造成茎的横向生长和叶片下垂。
生长延缓剂(growth retardant) 抑制植物亚顶端分生组织生长的生长调节剂,它能抑制节间伸长而不抑制顶芽生长,其效应可被活性GA所解除。
生产中广泛使用的生长延缓剂有矮壮素、烯效唑、缩节安等。
生长抑制剂(growth inhibitor) 抑制顶端分生组织生长的生长调节剂,它能干扰顶端细胞分裂,引起茎伸长的停顿和破坏顶端优势,其作用不能被赤霉素所恢复,常见的有脱落酸、青鲜素、水杨酸、整形素等。
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 能与激素特异结合并引起特殊生理效应的物质,一般是属于蛋白质。
?(二)写出下列符号的中文名称,并简述其主要功能或作用IAA 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最早发现的一种生长素类植物激素,能显著影响植物的生长,在低浓度下促进生长(主要促进细胞伸长);中等浓度抑制生长;高浓度可导致植物死亡。
第七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章末复习】-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单元通关复习】(人教A版201

2 重点题型
反思感悟 (1)利用公式P(B∪C|A)=P(B|A)+P(C|A)可使条件概率的计算 较为简单,但应注意这个性质的使用前提是“B与C互斥”. (2)为了求复杂事件的概率,往往需要把该事件分为两个或多个互斥事件, 求出简单事件的概率后,相加即可得到复杂事件的概率.
跟踪训练1 抛掷两颗质地均匀的骰子各一次. (1)向上的点数之和为7时,其中有一个的点数是2的概率是多少? 解 记事件A表示“两颗骰子中,向上的点数有一个是2”,事件B表 示“两颗骰子向上的点数之和为7”, 则事件AB表示“向上的点数之和为7,其中有一个的点数是2”, 则 P(B)=366=16,P(AB)=326=118,
解 甲公司送餐员日平均送餐单数为 38×0.2+39×0.3+40×0.2+41×0.2+42×0.1=39.7, 则甲公司送餐员日平均工资为80+4×39.7=238.8(元), 因为乙公司送餐员日平均工资为241.8元,238.8<241.8, 所以推荐小王去乙公司应聘.
反思感悟 (1)求分布列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确定随机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 和取每一个值时的概率,然后列成表格的形式即可. (2)根据统计数据做出决策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均值的大小关系作出比 较后得到结论.
当 a=38 时,X=38×6=228,P=550=110; 当 a=39 时,X=39×6=234,P=1500=15; 当 a=40 时,X=40×6=240,P=1500=15; 当 a=41 时,X=40×6+1×7=247,P=2500=25; 当 a=42 时,X=40×6+2×7=254,P=550=110,
送餐单数 38 39 40 41 42
天数
10 15 10 10 5
乙公司送餐员送餐单数频数表:
思修复习第七章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一、单项选择题1.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 B )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2.当代中国的法律属于( D )的法律.3.法律区别于道德标准、宗教标准、风俗习惯、社会礼仪、职业标准等其他社会标准的首要之处在于( C )。
C. 它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社会标准D. 它是社会标准4.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认和制裁,对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是〔 B 〕5.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社会标准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例以法律效力的行为是( B )6.国家制定的法律一般以一定的标准性文件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被称为( A )7.法律所表达的是( A )的意志8.法律由( B )决定的.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 B )为核心的。
A. 行政法B.宪法C. 民商法D. 经济法10.以下哪个类型的法律不属于我国的法律部门:〔 A 〕11.我国每一法律部门是由调整( C )的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构成的.12.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 C )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其他任何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13.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标准性法律文件的活动称为( C )14.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称为( B )。
15.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称为( A )。
16.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 B 〕17.( B )是国家的审判机关.18.( A )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19.要求人们依法不得作出一定行为,属于( D )20.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 B )21.( A )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
22.( B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和内容。
A.社会主义法制B.社会主义民主23.( C )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公民应当具有的基本法治观念。
第七章 当代中国国家元首制度(复习资料)

第七章当代中国国家元首制度第一节当代中国国家元首制度的演变一、国家元首概述国家元首是国家对内对外的代表,是整个国家机关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设立由宪法予以规定。
1、在君主制国家,国家元首称皇帝、国王、沙皇、苏丹,一般经世袭产生,实行终身制。
2、在共和制国家,国家元首称总统、主席,由选举产生,实行限任制。
3、目前世界各国国家元首的法律地位的三种类型:(1)总统制国家,国家元首兼任政府首脑。
如美国。
(2)议会制国家,既有国家元首,又有政府首脑,国家元首是“虚位元首”。
如英、德。
(3)议会制总统制国家,总统是国家元首,不是政府首脑。
如法、俄。
国家元首有单一元首和集体元首4、国家元首的职权:公布法律权、发布命令权、召集议会权、外交权、统帅武装力量权、任免权、赦免权、荣典权。
二、中国国家主席制度的沿革在中国,虽然宪法没有明确规定国家主席为国家元首,但从宪法规定的国家主席的产生、职权、法律地位看,中国的国家主席就是国家元首。
新中国成立初期行使国家元首职权的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建立国家主席制度,设立国家主席职位。
但在“文化大革命中”先在实际上后在法律上废除了这一制度,直至1982年宪法又重新恢复了国家主席制度。
恢复国家主席制度不仅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习惯和愿望,而且有利于我国在国际政治生活、国际交流中的活动,也进一步健全了我国的政治体制,促进了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第二节国家主席的产生、任期、职权一、国家主席的任期、产生1982年《宪法》规定:国家主席候选人资格为: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45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国国家主席、副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提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采用无记名投票或者举手表决方式。
国家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五年,不得超过两届。
国家主席、副主席缺位时候的继任和补选问题:主席缺位时由副主席继任;主席和副主席都缺位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补选,在补选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会长暂时代理主席的职位。
高三复习数学:第七章不等式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7。
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的性质1.两个实数比较大小的方法(1)作差法错误!(a,b∈R);(2)作商法错误!(a∈R,b〉0).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性质内容特别提醒对称性a〉b⇔b<a⇔传递性a>b,b〉c⇒a〉c⇒可加性a>b⇔a+c>b+c⇔可乘性错误!⇒ac〉bc注意c的符号错误!⇒ac〈bc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3(1)倒数的性质①a〉b,ab〉0⇒错误!<错误!.②a〈0〈b⇒错误!<错误!。
③a>b〉0,0<c<d⇒ac〉错误!。
④0〈a〈x<b或a<x〈b<0⇒错误!〈错误!<错误!。
(2)有关分数的性质若a〉b>0,m〉0,则①错误!〈错误!;错误!>错误!(b-m〉0).②错误!〉错误!;错误!<错误!(b-m〉0).【思考辨析】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a>b⇔ac2〉bc2。
( )(2)1a>错误!⇔a<b(ab≠0).( )(3)a〉b,c>d⇒ac〉bd。
( )(4)若错误!〈错误!<0,则|a|>|b|.()(5)若a3〉b3且ab<0,则错误!>错误!.()答案:(1)×(2)×(3)×(4)×(5)√1.(教材改编)下列四个结论,正确的是( )①a〉b,c〈d⇒a-c>b-d;②a>b>0,c<d<0⇒ac>bd;③a>b>0⇒错误!〉错误!;④a>b〉0⇒错误!〉错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答案:D2.若a<0,-1〈b<0,那么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A.a<ab2<ab B.ab2〈a〈abC.a〈ab〈ab2D.ab2<ab〈a解析:选A.因为-1<b<0,所以b<0<b2<1,于是a<ab2<ab.3.若a>1>b,下列不等式中不一定成立的是()A.a-b>1-b B.a-1〉b-1C.a-1〉1-b D.1-a〉b-a解析:选C.由a>1知a-b>1-b,故A正确;由a〉b知a-1>b-1,故B正确;由1>b知1-a〉b-a,故D正确,C项错误,如当a=3,b=-3时,不成立.4.x+y<2m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A.x<m或y<m B.x<m且y〈mC.x<m且y〉m D.x〈m或y>m解析:选B。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复习教学案 2023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教学案【同步知识梳理】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大量构成的,分子间有;分子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 力和___ __力。
2、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带电体能够吸引物体,摩擦起电现象证明了电子的普遍存在,从而揭示了。
3、我们把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电荷,把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电荷,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4、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因此原子呈电中性。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带电,失去电子带电。
5、原子是由和组成的,原子核是由和组成的,电子带电,质子带电,中子电。
6、散布在宇宙中的星系多达1000亿个,宇宙是个有的天体结构系统。
7、在宇宙尺寸中,米和千米都是非常小的单位,使用米作单位记录和运算都不方便,所以用作为单位比较方便(1 l.y.=9.461×1015m)。
而在很小的原子内部,原子直径为10-10m的数量级,同样也不方便,所以用作为单位较方便。
8、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起源于距今约150亿年前的一次。
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一开始是一个“原始火球”,原始的火球发生了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温度则(上升/下降/不变)到一定程度时,逐步形成了超星系团,星系团、星系乃至恒星和行星。
___ __ 现象证明了宇宙在膨胀。
【精题精练精讲】例题1:下列例子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室内扫地时,在阳光下看见灰尘在空中飞舞B、晒衣服时,水蒸发,衣服变干C、卫生球放在箱里,过几天整个箱子充满了樟脑味D、把一块方糖投入一杯开水中,隔一会整杯水变甜了例题2:有A、B、C三个轻小物体,为判断三个物体带电情况,将三个物体分别互相靠近,发现AB间吸引,BC间排斥,AC间吸引,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B带异种电荷 B.B、C带同种电荷C.A、C带异种电荷 D.A、B、C均带电例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排斥力B.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大爆炸,爆炸引起宇宙膨胀C.在空调房间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D.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中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所以平常物体不带电例题4:在比较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前后总体积大小的实验中,在直玻璃管中应先注入_______,为使实验观象更明显,应选用内径较_______的玻璃管(ρ酒精= 0.8×103kg/m3)。
第七章 情绪与情感(复习题)

第七章情绪与情感一、名词解释;1、什么叫情绪和情感?情绪:是个体对客观事物与个人需要之间关系的体验过程。
情感:对感情性过程和体验,情绪是这一体验和感受状态的活动过程2、什么叫心境和激情?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二持久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卫视短暂的情绪状态。
3、什么叫道德感、理智感、美感?道德感:是人们在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言行是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理智感:是人们在认识和评价事务是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是人们在认识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4、什么叫应激、挫折?应激是集体对紧张刺激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挫折:是指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障碍和干扰,致使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二、填空题:1、情感的外部表现(面部表情)、(体态表情)、(言语表情)。
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动力功能)、(组织功能)、(传递信息功能)。
3、情绪的组织功能表现在对活动的(促进)和(瓦解)两个方面。
4、情绪的存在状态有(心境)、(激情)。
5、情感的种类有(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三、简答题:1、简述情绪的外周学说、评定—兴奋学说、认知—激活理论、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的主要观点。
外周学说的:情绪是内脏器官和骨骼肌活动在脑内引起的感觉。
评定---兴奋学说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过程的重要条件。
认知--激活论:情绪的产生手环境事件、生理状态和认知过程三种因素制约,其中认知因素是决定情绪的性质的关键因素。
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1、情绪具有重要的动机信不过和适应性功能2.强调面部表情的重要性2、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它们在个体发展中有什么作用?道德感:如果自身的言行符合道德标准就会产生幸福感、自豪感和欣慰感理智感:可以使人们理智的认识和评价事物美感: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的评价标准。
3、应激对个体有什么影响?如何应付应激?积极影响:可以调动及诶的身心潜能,提高个体的应付能力。
消极影响:会影响人的智能发挥,干扰正常的认知活动,降低人的应付能付,甚至使人儸患疾病。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

4.原子是由 和 组成的,原子核是由 和 组成的.质子带 电,电子带 电. 5.一个天文单位(AU)是指从 到 的平均距离.光年是 单位. 6.用塑料笔杆在头发上摩擦,再用此笔杆去靠近小 纸屑,你会发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7.实验表明,电荷只有两种: , . 相互作用规律是: . 8. 叫摩擦起电.经摩擦过的物体能够 轻小 物体. 带正电; 带负电. 9.摩擦起电并不是 了电荷,而只是将电子由一个 到另一个物体. 物体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溱潼二中 周华林
质子
原子核 原子
中子 核外电子 1.概念 概念 摩擦起电
都是由三个 夸克组成
从 粒 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到 宇 宙
分子
2.两种电荷及电荷间作用规律 两种电荷及电荷间作用规律 3.摩擦起电的实质 摩擦起电的实质
分子动 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分子间有空隙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分子间有空隙. 2.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 和温度有关 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和温度有关 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 和温度有关) 3.分子减存在相互作用的吸引力和排斥力 分子减存在相互作用的吸引力和排斥力. 分子减存在相互作用的吸引力和排斥力
银河系
太阳系 其他恒星
宇宙
河外星系
多达1000亿个 亿个 多达
基础知识:
• 1.科学家发现,物质是 的,许许多多的现象 都能用物质的 模型来解释.当物质分到一定程 度, 性质会发生变化,科学家把能保持物质 的最小微粒叫分子. • 2.两滴水珠互相拉近后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 水珠,这一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 力.给自行车 车胎打气时要用力,说明气体分子间存在着 力. • 3.“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将破镜合起来时,镜子 断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 ,分子之 间几乎没有 的作用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弹力 课堂小结
1.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 弹力 .
2.弹力的产生条件:
(1)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 弹簧测力计 3.测量力的工具: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 4.原理: 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第三节 重力
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 重力 . 2.重力通常用字母第一节
2.力的符号: F 。
力
1.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 牛顿 简称: 牛 符号是: N 。 3.力的单位是: 4.力的作用效果: (1)力能改变物体的 形状 ,使它发生 (2)力能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 5.力的三要素: 大小 、 方向 、 作用点。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 形变 。
G 表示,单位是 N
。
3.重力的公式:G=mg
G 变式m= g
4.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
5.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
第七章素质能力检测 1.判断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从两个方面 判断:①速度大小②速度方向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