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川教版历史中考考点速查目录

合集下载

2014 四川历史考纲

2014 四川历史考纲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考试说明》
不变:
1.仍以通史体例编写,按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国现代史的顺序呈现。

每一部分分政治、经济、思想三大版块。

2.以必修内容为主线,选修内容融入必修线索中,或选修与必修重合。

3.继续删去如下考点:中古史的元宣慰司、清边疆政策;“神农”的传说、大禹和他的继承人;古代音乐、舞蹈。

世界近代史的阿里改革、第二国际的斗争。

中国近代史的太平天国运动等。

变:
1.删去部分考点:
①删去去年已考的“汉字的起源、演变”和“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

②删去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的“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2.微调部分考点:
①“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调整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②“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调整为“明清时期的儒学思想”。

③“‘师夷长技’、中体西用与维新思想”里的中体西用也加上引号
④“孙中山与三民主义”调整“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2014年中考历史范围

2014年中考历史范围

玉林市2014年中考历史科目考试形式与2013年保持一致:闭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15道客观题每题2分共30分、3道主观题共30分。

今年命题范围跟去年相比有较大变化,最明显就是将中国古代史列入了考试范围(过去三年均没在中国古代史命题)。

今年中国古代史共考查11课,中国近现代史共考查22课,世界历史共考查19课,总共52课。

今年列入的考查范围,有26课最近三年(2011-2013)没有考过,中国古代史11课,中国近现代史9课,世界历史6课。

最近三年连续考查的只有2课,分别是“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议老师们研究一下前几年的考试范围和中考试题,或许能找出些规律性的东西来。

比如,我们前边列出的考查范围中,有5课连续2年出题,有2课连续3年出题,但是考查的具体考点没有相同的,或者说相同角度的题目几乎不可能连续出现。

因此我们在逐个落实考点的同时对一些教学内容要大胆取舍,对练习题中的某些题目果断砍掉,不要将大量时间浪费在一些几乎不可能出现的知识点上。

附:玉林市2014年中考历史命题考点范围、近三年考查知识点七年级下册:(共11课)1. 繁盛一时的隋朝2. “贞观之治”3. “开元盛世”4.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第9课)5. 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0课)6. 明朝君权的加强(第15课)7.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16课)8. 君主集权的强化(第17课)9.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第18课)10.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第19课)11.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第20课)八年级上册:(共16课)1. 鸦片战争(12年考查清政府决心禁烟的原因)2.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1年考查中外勾结镇压太平天国)3. 收复新疆4. 甲午中日战争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 洋务运动(11年考查对洋务运动的评论、12年主观题考查洋务运动口号)7. 戊戌变法(11年主观题涉及戊戌变法领袖人物、12年主观题考查康有为的主张“在变法内容没有体现的是什么”)8. 辛亥革命(12年主观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功绩、13年考查对孙中山的评价)9. 新文化运动(12年主观题考查“为什么说它是思想文化的补课?”)10.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1年要求解读反映五四运动的漫画、12年考查五四精神的本质)11.北伐战争(13年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的最大成果,基本推翻,,,)1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3.红军不怕远征难14.难忘九一八15.“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12年考查南京大屠杀“纪念墙”、13年考查“捐款”反映全国人民团结抗战热情)16.血肉筑长城八年级下册:(共6课)1. 工业化的起步(第4课)2. 三大改造(第5课)(11年考查农民入“社”)3.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第6课)4.伟大的历史转折(第8课)(13年主观题考查“作出开放决策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5. 改革开放(第9课)(11年考查对外开放的积极作用、12年考查包产到户的积极作用、13年考查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特点、意义)6.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10课)(11年考查十二大“关键词”、12年考查改革开放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13年考查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九年级上册:(共12课)1.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第2课)(11年考查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共同特点)2. 西方文明之源(第3课)(12考查年罗马共和国建立时间)3.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第4课)4. 中古欧洲社会(第5课)5.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第10课)(13年考查但丁代表作《神曲》)6.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11课)(12年主观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判断是什么国家的革命”)7. 美国的诞生(第12课)(12年主观题考查革命领导人及贡献、1787年宪法内容、比较英美革命相同点)8.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第13课)(11年考查大革命中民众“充分觉醒”的论据)9. “蒸汽时代”的到来(第14课)(13年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包括对世界和对中国的影响)10.美国南北战争(第18课)(13年考查林肯在内战中的最大贡献“维护统一”)11.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第19课)12.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第20课)(12年考查20世纪前期发达国大众化交通工具“汽车”)九年级下册:(共7课)1. 俄国十月革命2.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3年考查苏联实现工业化的主要措施“大力发展重工业”)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4. 经济大危机(13年反向考查经济危机的特点——分析表格内容不能得出的结论是“物价上涨快”)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13年考查毕加索名画“表达对法西斯的谴责和抗议”)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2年要求解读1943年的海报表明“世界联合反法西斯”)。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2014年中考)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2014年中考)

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川教版)第一学习主题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一、列强侵华战争表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大门,变中国为其商品市场、原料市场,维护扩大侵略权益。

战争名称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直接原因借口林则徐虎门销烟英“亚罗号”事件法“马神甫”事件起止时间1840-1842 1856-1860 1894-1895 侵略者英国英、法日本重要事件《南京条约》附件: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权利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火烧圆明园黄海大战(邓世昌)签订条约1842年《南京条约》1895年《马关条约》条约内容割香港岛赔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关税协商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赔白银2亿两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影响危害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一步步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二、中国人民的抗争1、1839年林则徐虎门硝烟,林则徐是民族英雄。

2、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南京;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862年慈溪大战,击毙华尔。

3、1876年左宗棠收复新疆,捍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4、黄海战役中,邓世昌为国捐躯。

5、义和团战士和部分清军在廊坊、老龙头、紫竹林等地抗击八国联军。

(张德成、聂士成)6、从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侵占60多万平方公里)起,到世纪80年代,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中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第二学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代表奕訢、李鸿章――地主阶级洋务派主要内容以“自强”为口号,创办新式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新式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洋务人才。

2014年中考复习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2014年中考复习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六学习主题: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一、隋朝1、建立时间:581 年统一时间:589年灭陈统一都城:长安建立者:隋文帝杨坚年号:开皇2、隋文帝治国措施:①改革政权机构;②重视选拔人才;③大力发展农业;④减轻赋税徭役;⑤倡导节俭;3、开皇之治:开皇年间,隋文帝勤勉治国,锐意革新,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开皇之治”。

二、贞观之治1、建立时间:618年人物:李渊地点:长安2、贞观之治:时间:626年人物:李世民(唐太宗)年号:贞观治国措施:(1)政治:①吸取隋亡教训,广开言路,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②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允许农民用实物代替徭役)③简法轻刑,修订法律;(《贞观律》)④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国子学、太学)⑤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和亲、封赏、迎击),改善民族关系。

(天可汗) 表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第2课走向全盛时期的唐朝一、女皇武则天(上承贞观,下启开元)1、时间:690年国号:周意义: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统治措施:①打击皇室和贵族集团②招揽人才,提拔了姚崇、宋王景等有才干的人;③组织编写农书,指导农业生产;④鼓励兴修水利、栽桑养蚕;⑤减免赋税徭役3 作用:经济文化继续发展,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二开元盛世1、时间:712年,人物:李隆基(唐玄宗)年号:开元2、治国措施:①任用贤能(姚崇、宋璟)②采取措施发展生产③下令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④实行“宽仁”政策,废除了武则天的酷刑苛法;⑤倡导节俭3、表现: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1、三国两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2、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

3、隋炀帝: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产生。

4、科举制度在唐朝时进一步完善特点:①分科考试;②择优录取。

中考历史说明与检测目录

中考历史说明与检测目录

中国古代史1、秦始皇统一货币、兼并六国……P22、汉武帝……………………………P23、张骞、丝绸之路………………P2-34、隋唐、科举制、“八股文”…….P35、唐太宗“贞观之治”…………...P36、武则天“开元盛世”…………...P47、唐时与吐蕃、日本、印度交往…P48、郑和下西洋………………………P59、戚继光、郑成功、雅克萨之战…P510、清朝驻藏大臣、大小和卓………P511、闭关锁国…………………………P612、朝代顺序…………………………P613、青铜文化…………………………P614、《九章算术》、华佗、张仲景、李时珍、《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都江堰、明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四大发明P6、7、8 15、文字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P816、百家争鸣(孔子)……………..P817、佛教、道教、白马寺…………..P818、唐诗、宋词、明清小说………..P919、《史记》《资治通鉴》………...P920、书法、绘画、雕塑…………….P9近代教育家:蔡元培、陶行知、徐特立等中国近代史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P102、太平军抗击洋枪队………………P113、第二次鸦片战争…………………P114、左宗棠收复新疆、刘锦棠……P115、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口岸.P116、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P127、洋务运动…………………………..p128、百日维新、戊戌变法、意义、说明了P139、辛亥革命、武昌起义……………….P1310、新文化运动……………………….P1411、五四运动……………………………p1412、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一大………P1513、黄埔军校、北伐战争………………P1514、南京国民政府成立…………………P1515、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工农红军..P1516、遵义会议、红军长征……………….P1617、九一八事变…………………………P1618、西安事变(抗日统一战线初步形成).P1619、七七事变(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P1720、南京大屠杀、血战台儿庄、百团大战.P1721、中国共产党七大…………………….P1722、抗日战争胜利意义.P18 23、重庆谈判、“双十协定”……………P1824、转战陕北、挺近大别山……..P1825、三大战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P1926、张謇、《申报》、发辫、服饰、称呼P19、20、27、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李四光、京师大学堂、京师同文馆、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P20中国现代史1、开国大典、副主席.P222、西藏和平解放p233、抗美援朝英雄(邱少云、黄继光)p234、土地改革P235、第一个五年计划P236、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P247、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工商业)…P248、大跃进、人民公社化P249、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P2510、十一届三中全会P251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P2512、经济特区、对外开放格局.P2613、国有企业改革.p2614、法律、依法治国.p2615、邓小平理论、十五大、十二大P2616、民族区域自治p2717、“一国两制”、香港(董建华)、澳门(何厚铧)回归P2718、大陆与台湾交往……P2819、人民海军、空军建立……P2820、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建设发展(科技强军)P292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P2922、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P2923、APEC、WTO P3024、“两弹一星”、籼形水稻、“863”P3025、计算机网络、九年义务教育、科教兴国p3126、文化艺术、百花齐放、奥运会、衣食P31 32 世界古代史1、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P322、古希腊、雅典、伯利克里P333、步匿战争、罗马共和国P334、学业考试、大化改新、伊斯兰教P335、丕平献土、西欧封建等级制P346、西欧城市兴起、琅城起义P347、拜古延帝国灭亡P348、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P359、马可波罗、阿拉伯数字的发明P3510、埃及象形文字、两可流域、楔形文字P3511、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P3512、《河马史记》、《天方夜谭》、《俄底浦斯王》P3513、阿基米德P3614、阿拉伯麦加清真寺、巴黎圣母院P36世界近代史1、《神曲》、达.芬奇、哥伦布、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P36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P373、评价华盛顿、拿破仑P384、第一次工业革命P395、三角贸易P406、英国殖民者克莱武、“日不落帝国”P407、玻利瓦尔、章西女王P408、南北战争P409、俄国农奴制改革P4110、日本明治维新P4111、英国宪章运动P421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P4213、巴黎公社、“五月流血周”、《国际歌》P4214、第二次工业革命P4315、两次革命相比二者的特点P4316、第一次世界大战、萨拉热窝事件P4417、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达.芬奇、梵高、贝多芬、《英雄交响曲》P44、45世界现代史1、十月革命P462、新经济政策P463、苏联两个“五年”计划、斯大林模式P474、《凡尔赛合约》、《九国公约》P475、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P476、罗斯福新政、《工业复兴法》P477、国会纵火案、反犹暴行P488、慕尼黑会议、绥清政策P489、德国突袭波兰、苏联(二战爆发)、日本偷袭珍珠港P4810、联合国家宣言、反法西斯联盟、雅尔塔会议P4911、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战役P4912、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P4913、欧洲联盟P5014、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P5015、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P5016、印度独立、新加坡、韩国(亚洲四小龙)P5117、非洲民族独立运动P51 18、中东战争P5119、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P5220、世界经济全球化P52 三大支柱21、科索沃战争、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P5322、第三次科技革命P53 知识经济时代23、德莱塞、《美国的悲剧》等美国海明威《老人与狗》毕加索等苏联高尔基《母亲》爵士乐、好莱坞等P5424、圈地运动P37,。

201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完整版)

201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完整版)

201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完整版)炎黄尧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一统,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历史第一册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

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

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

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

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

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

2014年中考历史范围

2014年中考历史范围

2014年考试范围(14单元,53 课时)七上第三单元;七下第三单元;八上第一、三、六单元;八下第三、四、六单元;九上第二、四、八单元;九下第二、四、七单元。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7第10课秦王扫六合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8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5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第3课收复新疆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4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11课北伐战争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 2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9课改革开放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3第11课民族团结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4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2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第四单元步入近代 5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12课美国的诞生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2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3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4课经济大危机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2第8课美国经济发展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3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川教版中考历史复习全套资料

川教版中考历史复习全套资料

川教版初中历史开卷全套资料一、问答题(古代史)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是怎样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的原因和重要意义是什么?)答案见于中国历史1册第八课(46—47页再加上49页第三段)2.指出公元3至公元6世纪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这一特征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有哪些反应?答案见于金榜第9页。

3.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旧的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尚未形成,周王室衰微,旧的礼制规范已经被大破,社会出现动乱局局面,面对这种现象,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4、西汉在汉武帝,唐朝在唐玄宗时达到全盛时期,试析汉唐盛世出现的原因1)、两朝统治者都吸取前代速亡的教训,实行轻徭薄赋的的政策。

2)、两朝都经历了几代人的共同努力达到了盛事的景象。

5、汉唐时期为何会取得如此辉煌的科技文化成就?两朝都实现了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这位文化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外交政策,各民族之间、中外文化之间交往频繁,各族人民经过共同努力,在继承前代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汉唐文化。

6、唐朝和清朝前期在对外贸易方面有什么不同表现?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唐朝时期,政府采取开放的外交政策,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与中国同上往来的国家发展到70多个。

这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繁荣,也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声誉,各国开始把中国人成为唐人。

清朝前期,采取闭关政策,政府严厉限制对外贸易。

是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交流,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只是中国在近代屡遭外国侵略,中国人也被蔑视为东亚病夫。

7、列举秦朝、汉朝、清朝在加强思想统治方面分别采取了措施,以及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秦朝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统治,对我国文化造成了莫大的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川教版历史中考考点速查目录板 块单 元考 点教材页数《超越中考》页数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考点 1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七上2-5 1 考点 2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 7-10 1 考点 3 远古的传说(人文始祖、禅让制、大禹治水) 13-15 1 考点 4 夏朝和商朝 20-241 考点 5 西周的分封制 27-28 1 考点 6 春秋五霸 31 1 考点 7 战国七雄 38 1 考点 8 商鞅变法45-46 1 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考点 1 秦的统一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50-53 4 考点 2 秦末农民起义55-58 4 考点 3 汉武帝及其大一统61-64 4 考点 4 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 67-72 4 考点 5 两汉对外交往 74 4 考点 6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81-84 4 考点 7 南方的初步开发87-90 4 考点 8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93-96 4 第三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考点 1 隋统一全国与“开皇之治” 七下2 7 考点 2 贞观之治 3-6 7 考点 3 女皇武则天、唐玄宗和“开元盛世” 8-11 7 考点 4 隋唐科举制度14-15 7 考点 5 唐与吐蕃等民族的交往18-21 7 考点 6 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24-27 7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考点 1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34-39 10 考点 2 经济重心的南移45 10 考点 3 宋代的社会生活47-50 10 考点 4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元朝统一全国52-5610第五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和发展 考点 1 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59-63 13 考点 2 郑和下西洋和华侨开发南洋 66-68 13 考点 3 明、清反侵略斗争 71-75 13 考点 4 清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77-80 13 考点 5 盛世与“闭关锁国” 82-8513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科技和思想文化 考点 1 青铜艺术七上101-10416 考点 2 卓越工程和建筑奇观 (后者七下96) 七上10616 考点 3 汉字的演变 七上116 16 考点 4 百家争鸣 七上122 16 考点 5 古代医学 七下102 16 考点 6 数学、农学、地理学16 考点 7 古代文学 七下106 16 考点 8 古代史学16 考点 9 古代艺术 七上130 七下117,12216 考点 10 四大发明 七下91 16 考点 11 佛教和道教七上127 16 中国近代史第七单元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近代化的起步 考点 1 虎门销烟八上2 19 考点 2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及影响 4-6 19 考点 3 第二次鸦片战争 8-12 19 考点 4 左宗棠收复新疆 14 19 考点 5 甲午中日战争 15-17 19 考点 6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3 19 考点 7 洋务运动28-30 19 考点 8 戊戌变法 32-35 19 考点 9 辛亥革命37-41 19 考点 10 新文化运动43-46 19 第八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考点 1 五四爱国运动49-51 23 考点 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51-53 23 考点 3 国民革命运动 55-60 23 考点 4 人民军队的建立 63-67 23 考点 5 红军长征 70-74 23 考点 6 九一八事变79-8123考点7西安事变及其历史意义82-85 23 考点8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7-88 23 考点9南京大屠杀90 23 考点10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94-97 23 考点11中共七大100-101 23第九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考点1重庆谈判108-110 26 考点2挺进大别山113-114 26 考点3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117-122 26 考点4新中国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八下3-5 26 考点5西藏和平解放5-7 26 考点6抗美援朝9-11 26 考点7土地改革12 26中国现代史第十单元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考点1“一五”计划16-18 29考点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 29考点3三大改造20-21 29考点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3-26 29考点5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先进模范人物29-32 29考点6“文化大革命”34-39 29考点7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历史意义46-47 29考点8农村和城市的改革49-53 29考点9对外开放55-59 29考点10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70-73 29考点11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邓小平理论的形成)75-80 29第十一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考点1民族团结85-89 33考点2“一国两制”及港澳回归91-94 33考点3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94-95 33考点4人民军队的建设(国防建设)98-102 33考点5新中国的外交成就104-109 33第十二单元中国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考点1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112-117 36考点2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119-122 36考点3体育和艺术成就122-127 36考点4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141-143 36世界古代史第十三单元古代世界文明的发展与交融考点1早期人类和氏族社会的演变九上2-539考点2上古埃及、巴比伦、印度文明8-13 39考点3古希腊、罗马文明22-31 39考点4大化改新和阿拉伯的兴起15-18 39考点5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33-35 39考点6西欧城市的兴起和拜占庭帝国的败落36-38 39考点7古代东西方之间的战争41-44考点8马可•波罗来华和阿拉伯数字47-49世界近代史第十四欧美主要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考点1文艺复兴73-75 42考点2新航路的开辟75-76 42考点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79-82 42考点4美国独立战争84-88 42考点5法国大革命91-95 42考点6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97-101 42考点7美国南北战争121-125 42考点8俄国农奴制改革127-129 42考点9日本明治维新131-134 42 第十五单元工业革命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考点1纺织机的发明和蒸汽机的改良107-109 47考点2轮船和火车的出现109-110 47考点3工业革命的影响(意义)110 47考点4电力的应用与电讯技术的兴起112-113 47考点5汽车和飞机的发明113-114 47考点6“发明大王”爱迪生115-116 47考点7欧洲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38-141 47考点8巴黎公社143-147 47 第十六单元一战前后的世界考点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九下3-550考点2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影响)8-12 50世界考点3十月革命及其历史意义29-33 50(一战、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考点4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探索35-37 50 考点5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37-39 50考点6《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内容及其实质43-46 50 考点7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48-49 51考点8罗斯福新政49-51 51 考点9德意日法西斯化53-56 51第十七单元二战前后的世界(二战、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当代世界格局的演变)考点1绥靖政策与慕尼黑会议60-61 53 考点2二战爆发、扩大和转折62-69 53 考点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69 53 考点4二战期间的重要国际会议76 53 考点5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战70,75 53 考点6二战的胜利79 53 考点7苏美“冷战”对峙局面形成及其影响85-88 53 考点8战后美国经济发展90-91 53 考点9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91-92 53 考点10日本崛起93-94 53 考点11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96-98 54 考点12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98-102 54 考点13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与振兴105-108 54 考点14巴勒斯坦问题与中东战争108-111 54 考点15战后非洲独立运动113-115 54 考点16拉美国家捍卫主权的斗争115-116 54 考点17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影响121-124 54 考点18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26-130 54第十八单元古代、近代、现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考点1古代文字和文学九上56-57 58 考点2古代科学技术和造型艺术62-65 58 考点3世界三大宗教67-70 58 考点4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的主要成就九下17-19 58 考点5启蒙运动22-23 58 考点6莎士比亚和列夫•托尔斯泰23-24 58 考点7绘画24-25 58 考点8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26 58 考点9第三次科技革命及其特点135-142 58 考点10著名文学作品145-146 58 考点11毕加索等美术家的艺术成就146-147 58 考点12现代音乐和电影事业的发展147-1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