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相互作用与合理用药共46页文档

合集下载

药物相互作用与合理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与合理用药
药效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
Pharmacodynamics )
2020/10/22
h
15
★配伍禁忌(incompatibility)
理化禁忌
不同药物放在同一介质中,发生不利的
理化反应
药理禁忌
指药物进入机体后发生拮抗的作用。药
理禁忌不管分开还是合起来都不能应用
2020/10/22
h
16
16
体外药物相互作用
例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羧苄西林混合于静
脉滴注液中,可因前者的氨基与后者的β-内 酰胺环之间发生化学性相互作用而灭活
2020/10/22
h
20
溶解度下降
例:以高渗葡萄糖注射液稀释20%磺胺
嘧啶钠静滴治疗流行性脑膜炎,溶解度下
降,析出结晶可造成血管栓塞死亡
2020/10/22
h
21
药代动力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
2020/10/22
h
24
2020/10/22
h
25
举例:影响药物吸收的相互作用
类型
实例
胃肠道pH改 抗酸药、H2受体阻断剂、质子泵抑制

剂减少酮康唑、伊曲康唑的吸收
影响胃肠运动
甲氧氯普胺和西沙必利促进环孢菌素、
地西泮、锂盐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吸收。
阿片类镇痛剂减慢对乙酰氨基酚吸收速 率。抗胆碱药减慢地西泮、左旋多巴、
2020/10/22
h
11
组胺受体有H1、H2、H3 三种亚型,其分布、 效应、激动药和阻滞药见表
2020/10/22
h
12
生化性拮抗
甲药对乙药的药动学的影响,使之血浆蛋 白结合率降低、生物转化加快或减慢、或 排泄加速,使之作用减弱

药物相互作用与合理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与合理用药

第11 天,患者抗感染药物调整为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复查 PT 20.6 s,INR 1.88,华法林维持 3.125 mg 和2.5 mg 交替服用。 第 15 天,查 PT 53.3 s,INR 3.55,停用华法林。 第 16 天,复查 PT 31.8s,INR
2.31,恢复华法林抗凝治疗, 华法林给予 2.5 mg qd。 第 17天,停用
联合用药是指同时或相隔一定时间内使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
联合用药的意义
提高药物的疗效; 减少药物的某些副作用; 延缓机体耐受性或病原体耐药性 的产生,可延长疗程,提高疗效。
广义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
联合用药
作用增强作用Βιβλιοθήκη 弱药物相互作用 与合理用药
药理教研室
新华· 那比教授
教学大纲
【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药物相互作用的定义和联合用药的意义 (二)熟悉常见体外药物配伍禁忌、体内药效学和 药动学药物相互作用 (三)了解严重的不良药物相互作用:高血压危象、 低血压、心律失常、出血、呼吸麻痹、低血糖、严 重骨髓抑制、听力反应
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华法林维持 2.5 mgqd。 第 19 天,复查 PT 16.8 s,INR 1.36,华法林继续调整为 3.125 mg 和 2.5 mg 交替服用。 第 22 天和第25 天, 分别查 PT/INR:24.1 s/1.83 和 31.0 s/2.26,华 法林维持 3.125 mg 和 2.5 mg 交替服用。第 28 天,患者出院。出院后 华法林仍维持 3.125 mg 和 2.5 mg 交替服用。 出院后第 7 天,复查 PT/INR:26.5 s/2.06。
华法林是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血药,主要是通过干扰肝脏合成维生素 K 依 赖性凝血因子Ⅱ、 Ⅶ、Ⅸ和Ⅹ,从而抑制血液凝固。 抗菌药物与华法林联用导致华法林抗凝作用增强的研究和个案报道多见

药物相互作用与合理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与合理用药
20
氧化、分解失效(oxidation, breakdown) 维生素C注射液在pH值>6以上易被氧化,故 不宜与碱性的氨茶碱、谷氨酸钠等注射液合用;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羧苄西林混合于静脉滴注 液中,可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氨基与羧苄西 林的β-内酰胺环之间发生化学性相互作用而灭 活。
21
生物利用度改变
10 /Drugs/DrugSafety/ucm293877.htm
联合用药的后果
作用加强: 作用加强:联合应用药后原有作用或毒性增加。 联合应用药后原有作用或毒性增加。 包括相加、增强、增敏作用。 作用减弱: 作用减弱:联合用药后原有作用或毒性减弱。 联合用药后原有作用或毒性减弱。
例: 例:抗胆碱药物(阿托品)可使胃排空延缓, 抗胆碱药物(阿托品)可使胃排空延缓, 使有些药物的峰浓度降低,达峰时间变慢;也 可使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从而使其 他药物如抗凝药吸收减少。
30
31
③ 肠吸收功能的影响
32
④ 胃肠道pH的影响 胃肠道pH的影响改变,可影响药物的解离 度和吸收率。接理化性质相互作用,或称物理化学性相 互作用 患者用药之前(药物未进入机体之前),药 物相互间发生化学或物理性相互作用,使药 性发生变化。

化学配伍禁忌/物理配伍禁忌
23
药代动力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
药代动力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一种药物使 另一种并用的药物发生药代动力学的改变,从 而使后一种药物的血浆浓度发生改变。
11
有益的药物相互作用
硝酸甘油+普萘洛尔 二者均可降低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有效缓 解心绞痛。 硝酸甘油的不良反应如反射性心率增快被普萘洛尔 拮抗,普萘洛尔的不良反应心室容积增大被硝酸甘 油所拮抗。 疗效增强 不良反应

第四章 合理用药及药物相互作用

第四章  合理用药及药物相互作用

第四章合理用药及药物相互作用第一节合理用药一、选择最佳的药物同时或先后应用两种或多种药物,称为联合用药(drug in combination)。

联合用药对药物效应的影响:使原有的效应增强称为协同(synergism),使原有的效应减弱,称为拮抗(antagonism)。

【联合用药的目的】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延缓抗药性(化疗药物)。

二、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指在选择了最合适的药物之后,根据药动学特点设计有效血药浓度的治疗方案,包括选定剂量、给药间隔、给药时间、剂型和疗程等。

三、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对病人个体而言,药理效应可有差异,可使药效减弱或增强,甚至改变药物作用性质。

这种因人而异的药物反应就是个体差异(individual variation)。

量的差异:高敏性(hypersensitivity)与低敏性(hyposensitivity)质的差异:变态反应(allergy)、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影响因素:药物质量方面的因素;病人体质方面的因素;病原微生物方面的因素;各种环境因素等。

因此,用药时单纯依据药物的药理作用显然不够,还应掌握影响药物作用的各种因素。

(一)机体方面的因素1.年龄2.性别3.功能状态4.病理状态肝功能不全,主要经肝代谢的药物代谢减慢,t1/2↑,肾功能不全,主要经肾排泄的药物排泄减慢,t1/2↑。

5.营养状态6.精神因素使用安慰剂(placebo)能产生一定的疗效。

7.昼夜节律指导选择合理的用药时间。

8.遗传因素9.种族差异(二)药物方面的因素1.剂量:量-效关系2.制剂、剂型:体内过程有差异3.给药途径:量的差异:效应的强弱、起效的快慢、作用维持的长短;质的差异:效应性质不同。

4.给药时间及次数5.反复用药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称为耐受性(tolerance)。

长期应用化疗药物后,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称为抗药性或耐药性(resistance)。

药物相互作用与合理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与合理用药


心律失常

强心苷 与排钾利尿药、糖皮质激素合用,易诱发 异位节律。 奎尼丁 与氯丙嗪合用,可致室性心动过速。 维拉帕米与β 受体阻断药合用,易引起心动过缓、 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甚至心脏停搏。

出 血

香豆素类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阿司匹林、西米替 丁等药合用,可引起出血。



合理用药就是利用药物相互作用有利的一面,而避免不利 的一面。
狭义上讲,指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如氨基糖胺类与呋塞 米合用肾毒性增加。

药物相互作用的方式

体外药物相互作用 药动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


药效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
第1节

体外药物相互作用
是指在药物未进入机体以前,药物相互间
发生化学或物理性相互作用,使药性发生 变化,即物理化学性相互作用。
妨碍这些药物的吸收。
3、影响胃排空、肠蠕动速率
药物吸收主要部位:小肠上部
影响因素:胃排空、肠蠕动速率


3、影响胃排空、肠蠕动速率


胃排空与肠蠕动速率增加,药物很快到达小肠,吸收 提前,起效快,但滞留时间短,可能导致吸收不充分。 胃肠蠕动减慢,药物吸收变慢,起效慢,滞留时间长, 吸收完全。
丙胺太林 阿托品 胃复安 莫沙必利 减慢其吸收
尿液酸碱性对药物排泄的影响
尿液性质
碱性
使排泄增多的药物
巴比妥类、呋喃妥因、保泰松、 磺胺类、香豆素类、对氨水杨酸、 水杨酸类、萘啶酸、链霉素
酸性
吗啡、哌替啶抗组胺药、美加明、
氨茶碱、氯喹奎尼丁,阿米替林
第3节 药效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
1.定义:
两种药物作用于同一“受体”或同一生化 过程中,就可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效应的 变化,如增强或减弱。

药物相互作用与合理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与合理用药
常见的观察性研究方法包括:病例报 告、病例系列分析、队列研究等。
06
药物相互作用与临床实践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药物选择
抗高血压药物
利尿剂、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抗心律失常药物
胺碘酮、普鲁卡因胺等。
抗冠心病药物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等。
抗血栓药物
华法林、低分子量肝素等。
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药物选择
抗生素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 等。
抗病毒药物
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
抗真菌药物
氟康唑、伊曲康唑等。
抗结核药物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
神经精神疾病患者的药物选择
抗癫痫药物
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
抗抑郁药物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三环抗抑郁药等。
抗焦虑药物
苯二氮卓类药物、非苯二氮卓类药物等。
病理生理状态
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可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体内过程,从而影响药物相互作用的发 生。
例如,胃肠道功能减退可影响药物的口服吸收,肝肾功能减退可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从而增加药 物相互作用的风险。此外,一些疾病状态如营养不良、炎症等也可能影响药物的体内过程和药效。
遗传多态性
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性和代谢速率 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由遗传多态 性决定。
04
合理用药的原则
适应症与药物选择
准确识别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
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
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遗传因素等都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避免不必要的使用
应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使用药物,以降低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药物相互作用与合理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与合理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与合理用药⏹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指某一药物的作用由于其他药物或化学物质的存在而受到干扰使该药的疗效发生变化或产生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表现:⏹1 作用加强:⏹疗效提高或不良反应减轻,为临床期望得到的药物相互作用;⏹毒性加大或疗效降低,为临床不良相互作用;⏹2 作用减弱或消失:⏹药物相互作用的作用方式⏹1 药代动力学方面⏹2 药效学方面⏹3 体外相互作用第一节体外药物相互作用⏹指用药前,在配药时发生的药物体外相互作用,使药性发生变化。

如配伍禁忌。

⏹一、药物配伍禁忌⏹氨基酸营养液中不能加入任何药物;⏹葡萄糖液中不能加入:氨茶碱、维生素B12、红霉素、氢化可的松、卡那霉素、磺胺药、华法林;⏹生理盐水中不能加入:两性霉素B;⏹任氏液中不能加入:间羥胺、去甲、四环素类;第二节药代动力学方面的药物相互作用⏹指一种药物使另一种并用药物发生药代动力学的改变,从而使后者血浆药物浓度发生改变。

⏹一、影响药物吸收⏹(一)pH影响⏹酸性药物易在酸性环境吸收,碱性药物易在碱性环境吸收。

⏹如口服乙酰水杨酸的同时加服碳酸氢钠,则减少乙酰水杨酸的吸收。

反之,则反。

⏹(二)离子作用⏹服用四环素类抗生素时,不宜与铁制剂、钙、镁、铝等抗酸药同服。

⏹降血脂药考来烯胺对酸性分子有很强亲和力,不能与阿司匹林、保泰松、洋地黄毒苷、地高辛、华发林、甲状腺素等结合,因使该类药物吸收减少。

⏹三)胃肠运动的影响⏹普鲁本辛延缓胃排空,减慢对乙酰氨基酚在小肠的吸收;甲氧氯普胺加速胃排空而使乙酰氨基酚吸收加快;阿托品延缓利多卡因的吸收;泻药加快肠蠕动,由此减少药物的吸收。

⏹二、影响药物分布⏹(一)竞争蛋白结合部位⏹其结果将使某一药物从蛋白结合部位被置换出来,加大游离性药物浓度比例,作用加强甚至出现毒性。

⏹同时,被置换的药物代谢、排泄加快,半衰期缩短;⏹血浆蛋白浓度降低病人亦可出现上述情况。

⏹(二)变动组织分布量⏹去甲减少肝脏血流量,减少利多卡因肝脏代谢量,使后者药浓升高;⏹异丙肾上腺素增加肝脏血流量,使利多卡因浓度降低。

浅谈合理用药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浅谈合理用药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浅谈合理用药与药物的相互作用发表时间:2013-08-06T09:06:53.6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5期供稿作者:刘建兵[导读] 药物相互作用,近年来已成了国内、外医药学工作者共同关心的内容刘建兵(内蒙古包钢第三医院内蒙古包头 014010)【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5-0205-02 【摘要】如何制定给药方案以达到合理用药是临床医学多年来一个经久不衰的课题,笔者依据国内外文献进行论述,简述药物相互作用与临床合理用药的关系,提示医生在用药时必须全面了解药物,才能真正达到用药安全、合理、有效,如果配伍不当,因药物的相互作用,会使药物的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

【关键词】药物相互作用合理化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或先后,以相同或不同给药途径给予,而使药物相互作用与效应发生的变化。

当前药物的种类日益增多,合并用药的机会和种类也越来越多。

合并用药时,医生往往只注意其有益的方面,而常常忽视因药物相互作用而使疗效降低,甚至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调查统计资料表明,合用药物种类越多,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

(表1)表1并用药物种类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略) 为了做到合理的联合用药,以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医药工作者有必要对药物相互作用有一个全面的学习和了解,掌握药物相互作用的原理和规律,科学地预见药物合用后给疗效带来的影响,克服盲目性,提高临床用药水平,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1 体外配伍中的药物相互作用在输液剂中加入药物是临床常用的给药方法,但应注意多种药物相互配伍应用时,由于药物间相互作用,可以产生潮解、变色、混浊、沉淀、分解或产生气体等物理或化学的变化。

其中多数变化,可使药物疗效降低、失效甚或产生有毒物质。

例如,酸性药与碱性药相混合,彼此可中和失效。

又如维生素C注射液的pH以5~6最适宜,pH6以上易氧化,效价降低,故维生素C注射液不易与碱性的氨茶碱等注射液配伍,氯丙嗪注射液与异戊巴比妥钠注射液混合可造成两药沉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