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107郑州段改建工程-金水东路立交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合集下载

12、G107项目质量管理实施计划书

12、G107项目质量管理实施计划书

G107郑州段改建工程-金水东路立交工程质量管理计划版本:第1版编制/日期:审核/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目录一、工程概况 (4)二、质量目标 (4)三、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4)四、质量生产责任制 (5)⒈项目(执行)经理 (5)⒉项目副经理 (6)⒊项目部总工程师 (6)4商务部经理 (6)5工程部经理 (7)6安全质量部经理 (7)7项目部质检工程师(质检员) (8)8试验室主任质量职责 (8)五、工程质量过程控制 (8)⒈测量控制 (8)⒉设计文件及技术标准审查 (9)⒊施工技术交底 (9)⒋变更设计管理 (10)⒌技术资料及质量记录的管理和控制 (11)⒍物资采购和进货检验控制 (11)⒎检验、测量和试验仪器控制 (12)⒏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质量控制 (12)⒐对不合格品的控制 (13)⒑分包队伍的质量管理和控制 (13)六、质量管理制度 (14)⒈工程质量检查制度 (14)⒉工程质量自纠制度 (14)⒊工程质量事故申报制度 (15)⒋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 (15)⒌质量教育制度 (15)⒍质量分析会制度 (15)⒎纠正和预防制度 (16)七、工程质量检查程序 (16)㈠工程质量检查制度 (16)㈡施工工序检查 (16)㈢隐蔽工程检查 (17)㈣检验批及分项、分部、单位工程检查 (17)八、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及防范措施 (17)(一)防范技术失误造成工程事故的措施 (17)(二)、防原材料质量不合格的措施 (18)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G107郑州段改建工程-金水东路立交工程工程地点:河南省郑州市新东区业主名称:郑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监理单位:郑州市宇中公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本工程合同总价为1.27亿元,包括桥梁工程、道路、防护、排水、照明及附属工程。

合同工期为210日历天,工程将于2012年 5月份完工。

工程概况:G107郑州段改建金水东路立交工程内容含:G107郑州段桩号范围K12+550.40开始至K13+950处结束,全长1400米,郑州段主线高架设置跨线桥,桥梁桩号范围:K12+934.187~ K13+453.827,金水东路-郑开大道:桩号范围K0+300~K0+750,长450米,道路宽度80米。

正文国道107线改建工程

正文国道107线改建工程

正文国道107线改建工程南水北调大桥连续箱梁悬臂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概述本工程为国道107线郑州段改建工程南水北调大桥,位于郑州市中牟县九龙镇小李庄村,是国道107线郑州段横跨南水北调总干渠的一座大型公路桥梁,为改建工程中的重点工程。

⑴桥梁形式:南水北调大桥为分离式桥梁,分为上、下行两幅。

其上部结构为三跨预应力变截面连续箱梁,单幅箱梁宽度21m。

⑵桥梁长度:南水北调大桥中内心程桩号为K32+474,起点里程桩号为K32+344,终点里程桩号为K32+604,桥梁全长260m。

⑶桥梁坡度:南水北调大桥的桥面位于半径R=10000m的凸形竖向曲线上,纵向坡度分别为3.337%和-1.375%,变坡点里程桩号为K32+400。

桥面设单向横坡,坡度为1.5%。

⑷桥梁轴线:桥梁纵向设计线距纵向中心轴线10m,桥梁纵向设计线与南水北调总干渠中心线呈90度正交,其交点位于桥梁中心截面,交点里程桩号为K32+474,交点坐标为〔X=3832454.814,Y=38484368.580〕。

2、连续箱梁结构构造⑴连续箱梁的跨径组合:南水北调大桥上部结构为三跨预应力变截面连续箱梁,中跨跨径L=110m,边跨跨径L=70m,跨径组合为70m+110m+70m。

⑵连续箱梁的截面型式:连续箱梁采纳单箱双室截面,垂直腹板。

箱梁顶板宽度为21m,顶板在横桥向设1.5%的单向坡度,箱梁底板宽度为12.5m,底板在横桥向保持水平。

⑶连续箱梁的截面高度:连续箱梁在桥墩处,从桥墩中心线向两侧2.5m的长度范畴内,箱梁的中心截面高度为6.5m。

在中跨跨中处,箱梁的中心截面高度为3.6m。

在边跨端部14.84m的长度范畴内,箱梁的中心截面高度为3.6m。

中跨箱梁从跨中截面至距桥墩中心2.5m处,边跨箱梁从边跨端部14.84m处截面至距桥墩中心2.5m处,箱梁中心截面高度按1.8次方抛物线变化,抛物线方程为Y=0.00232333188X1.8+3.6m,其中0<X≤52.5m。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国道107线东移(郑开交界至炎黄大道段)新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国道107线东移(郑开交界至炎黄大道段)新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国道107线东移(郑开交界至炎黄大道段)新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6.07.04•【字号】豫发改设计〔2016〕852号•【施行日期】2016.07.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本建设正文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国道107线东移(郑开交界至炎黄大道段)新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豫发改设计〔2016〕852号郑州市发展改革委:你委《关于呈报国道107线东移(郑开交界至炎黄大道段)新建工程初步设计的请示》(发改设计[2016]355号)及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国道107线东移(郑开交界至炎黄大道段)新建工程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的函》(豫交文[2016]308号)均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编制的工程初步设计及修改设计。

二、路线走向及建设规模该项目路线起点位于开封市尉氏县岗李乡冉家西北,郑州与开封交界处,北接拟建G107线郑州境东移改建工程终点。

路线向南,冉家西南与利用预留分离式立交下穿商登高速交叉。

继续向南经韩佐西、霍庄东、张庄东、肖庄西,于窝沈西南上跨朝杞铁路,至规划炎黄大道到达项目终点。

路线全长8.96公里,均为新建工程。

三、主要技术标准(一)路基横断面形式。

本项目采用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

一般路段路基宽度33.5米,其中:行车道宽2×3×3.75米,中间带宽3.5米(含左侧硬路肩2×0.75米),右侧硬路肩宽2×3.0米,土路肩宽2×0.75米。

(二)路面结构形式。

全新建路段路面结构自上而下采用:5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5C)+8厘米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18厘米水泥稳定碎石+18厘米水泥稳定碎石+18厘米水泥稳定碎石。

(三)全线桥涵与路基同宽。

107国道新桥立交工程施工方案-doc 20

107国道新桥立交工程施工方案-doc 20

107国道新桥立交工程施工方案目录一、工程概况 (2)二、挡土墙工程施工顺序 (4)三、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5)四、工程施工工期 (11)五、质量目标、安全目标、文明施工 (11)六、主要劳动力计划表 (11)七、施工管理机构 (12)八、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措施 (12)九、安全生产和环保措施 (16)一、工程概况本工程道路挡土墙为钢筋混凝土和浆砌片挡土墙,分别布置在北环路、辅道、匝道范围。

各挡土墙分别为:1号~16号及18号、19号挡土墙为钢筋砼悬壁式。

由道路平面图可知,1号挡墙,在A匝道右侧,起点桩号A0+150,终点桩号A0+400,长L=250m。

2号挡土墙在C匝道左侧,起点桩号C0+114.57,终点桩号C0+134.37,扣除A号人行通道宽,长L=14m。

3号挡土墙在D匝道右侧,起点桩号C0+50,终点桩号C0+210.0,扣除B号人行通道宽,长L=154.1m。

4号挡土墙在E匝道右侧,起点桩号E0+114.0终点桩号E0+137.8扣除B号人行通道宽,长L=18.0m。

5号挡土墙在北环路跨线桥西台左侧,起点桩号BH0+293.569,终点桩号BH0+209.579,长L=19.0m。

6号挡土墙在北环路跨线桥桥西台右侧,起点桩号BH0+291.835,终点桩号BH0+282.835,长L=9.0m。

7号挡土墙在北环路跨线桥东台左侧,起点桩号BH0+406.251,终点桩号BH0+488.45,长L=85.594m。

8号挡土墙在北环路跨线桥东桥右侧,起点桩号BH0+404.517,终点桩号BH0+483.45,长L=78.933m。

9号挡土墙在B匝道右侧,起点桩号是B0+280.603,终点桩号B0+340.0,长L=59.397m。

10号挡土墙在B匝道左侧,起点桩号B0+305.0,终点桩号B0+350.0,长L=45m。

11号挡土墙在B匝道107国道西面左侧,起点桩号:B0+029.836,终点桩号B0+037.836,长L=8m。

2019年107国道新桥立交工程施工方案.doc

2019年107国道新桥立交工程施工方案.doc

107国道新桥立交工程施工方案目录一、工程概况 (2)二、挡土墙工程施工顺序 (4)三、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5)四、工程施工工期 (11)五、质量目标、安全目标、文明施工 (11)六、主要劳动力计划表 (11)七、施工管理机构 (12)八、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措施 (12)九、安全生产和环保措施 (16)一、工程概况本工程道路挡土墙为钢筋混凝土和浆砌片挡土墙,分别布置在北环路、辅道、匝道范围。

各挡土墙分别为:1号~16号及18号、19号挡土墙为钢筋砼悬壁式。

由道路平面图可知,1号挡墙,在A匝道右侧,起点桩号A0+150,终点桩号A0+400,长L=250m。

2号挡土墙在C匝道左侧,起点桩号C0+114.57,终点桩号C0+134.37,扣除A号人行通道宽,长L=14m。

3号挡土墙在D匝道右侧,起点桩号C0+50,终点桩号C0+210.0,扣除B号人行通道宽,长L=154.1m。

4号挡土墙在E匝道右侧,起点桩号E0+114.0终点桩号E0+137.8扣除B号人行通道宽,长L=18.0m。

5号挡土墙在北环路跨线桥西台左侧,起点桩号BH0+293.569,终点桩号BH0+209.579,长L=19.0m。

6号挡土墙在北环路跨线桥桥西台右侧,起点桩号BH0+291.835,终点桩号BH0+282.835,长L=9.0m。

7号挡土墙在北环路跨线桥东台左侧,起点桩号BH0+406.251,终点桩号BH0+488.45,长L=85.594m。

8号挡土墙在北环路跨线桥东桥右侧,起点桩号BH0+404.517,终点桩号BH0+483.45,长L=78.933m。

9号挡土墙在B匝道右侧,起点桩号是B0+280.603,终点桩号B0+340.0,长L=59.397m。

10号挡土墙在B匝道左侧,起点桩号B0+305.0,终点桩号B0+350.0,长L=45m。

11号挡土墙在B匝道107国道西面左侧,起点桩号:B0+029.836,终点桩号B0+037.836,长L=8m。

G107线郑州境东移改建二期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G107线郑州境东移改建二期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一、工程概况G107国道东移改建(二期)工程项目位于郑州市东部,路线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东侧经过,不仅是港区纵向(南北方向)的一条干线公路,同时也是空港客货混行快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及联系郑州中心城区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的重要纽带。

本项目的修建对加快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郑州市区及中原经济区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本项目为国道G107线郑州境东移改建(二期)工程,项目起点位于郑州市中牟县郑庵镇前杨村南,北接G107线改建工程一期终点,并连接郑民高速郑庵互通,起点桩号K0+000,向南与国道G310郑州段改建工程交叉,然后经砚台寺西,至八岗镇东,经王庄东,黄店镇圈后村西,三官庙乡杨庄东,至小辛庄西与规划迎宾大道东延工程相交,预留互通立交建设条件,继续向南至坡董村南与省道新S102改线相交,然后继续向南,到达郑州市与开封市界处,南接拟建G107线东移(郑开交界至炎黄大道段)新建工程,终点桩号K22+179,本项目路线全长22.179公里。

二、测量技术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1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 JTG/T D60-01-200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041-2000《公路勘测规范》 JTG C10—2007《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200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D50-2006三、施工控制测量等级1.本工程首级控制点的等级为一级导线。

2.导线网复测1)平面控制网①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②以附合导线法进行复测,由E01与E02为起始边,经过各导线点附合至E38与E39边2)高程控制①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②以E39导线点高程114.289m为基准点,按附合水准进行联测,闭合至E01导线点。

2测量复核仪器1.全站仪,一台,相关参数见附件12.水准仪,一台,相关参数见附件13.配套工具:黑红尺一对,棱镜组两个,对讲机若干3施测程序及步骤1、对全线的控制点进行位置确认及通视情况统计2、对前后不通视控制点进行加密做临时桩处理3、平面控制网以附合导线法进行复测,由E01与E02为起始边,经过各导线点附合至E38与E39边,高程控制以E39导线点高程114.289为基准点,闭合至E01导线点。

国道107线郑州境东移改建工程路网节点方案研究

国道107线郑州境东移改建工程路网节点方案研究

国道107线郑州境东移改建工程路网节点方案研究摘要: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先行行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支撑、保障和引导作用。

同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的大战略下,承担着更加重要的职责。

关键词:道路;交通量;改建;路网;研究1.引言国道107线是贯穿我国南北的一条主要交通大动脉,起始于北京,途径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5省,终止于深圳,全程2698公里。

在河南省郑州市境内老国道107呈南北向贯穿整个东部市区,随着郑州城区的扩大发展及近年来交通量的日益增长,郑州市区内老国道107路段过境交通能力严重被降低,同时结合中原经济区及郑州都市区建设战略目标、并满足郑州新区及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郑州航空港区)的规划发展需要,G107线郑州境东移改建工程建设拟将国道107东移至中牟县万三路。

国道107线郑州境东移改建工程是郑州市交通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中原腹地南北交通大通道的通行能力,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又一条运输路线,同时也为京港澳高速公路在恶劣条件下的交通分流提供了保障。

2.项目简介国道107线郑州境东移改建工程起点位于郑州新区规划国道107与拟建省道314交汇处,项目终点位于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郑州航空港区)规划龙中公路与四港联动大道交汇处,途径万滩镇、刘集镇、郑庵镇、八岗乡、张庄镇,路线主要交叉节点包括项目起点、规划郑徐铁路客运专线、连霍高速公路、郑开大道、郑汴物流通道、国道310、陇海铁路、万洪公路、郑民高速公路、规划龙中公路、南水北调总干渠及项目终点。

项目拟采用100公里/小时设计速度、一级公路建设标准。

3.交通量分析与预测本次研究主要是以交通量分析为基础,对各个节点方案进行路网交通量转换研究,为合理地布置交通转换方式提供主要依据,主要分为以下几点:3.1相关路段交通量观测资料目前,河南省共布设观测站998个,其中连续式观测站(已安装自动观测仪器)314个,一次性观测点684个。

G107—金水东路互通立交桥施工组织设计

G107—金水东路互通立交桥施工组织设计

G107—金水东路互通立交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第一部分工程概况一、工程简介本项目位于郑州市金水路与107国道交叉口,与规划的金水东路、庐山路形成五路交叉。

根据郑州市的规划,国道107是一条兼城市快速路和过境交通干道双重标准的景观大道,金水路和金水东路为城市畅通工程主干道和城市快速放射路,远期与京珠国道主干线新乡至郑州段连接。

庐山路是一条带动郑东新区开发的重要城市主干道。

现在金水路和107国道改造工程相继启动,107国道四车道分离式立交桥已经建成通车,在交叉口位于700米半径的曲线上。

由于107国道西侧建筑物林立,而且处于三环以内,商业价值较高,所以立交线位主要布设在107国道东侧,采用组合式蝶型互通立交桥型以节省占地面积。

针对五路交叉的现状,在蝶型立交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条单向行驶的107国道和一条左转定向匝道以及一条右转匝道,形成了组合式蝶形立交。

二、地形与地质简况桥址位于嵩山隆起构造剥蚀区,属黄河冲积平原,地面平坦开阔,局部低洼,地势自南向北略有倾斜降低,海拔在90M左右。

沿线土质以粉质低液限粘土为主,地质情况良好。

三、水文与气象简况桥址区地表有熊耳河流过,河水由市内生活和生产用水组成,径流量不大,水质较差。

地下水位埋深4—6米,无良好含水层,第四系仅在沟谷地带有砂砾石含水层,厚度不大,基岩裂隙水量小。

地下水受季节影响,夏丰冬缺。

桥址区属温暖大陆性半干燥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年平均气温14.5℃,两极值-17.9℃—+43℃,年平均最低气温-0.3℃。

多年降水量在400-909.2mm,平均641mm。

一般6-8月份降水占全年的50%左右,最大月降水量达219mm(7月),最大日降水量142mm。

年蒸发量1582-1853mm,平均1668mm。

相对湿度为65%,最高79%,最低55%。

路区冻霜期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4月,历年最大冻霜期162天,最大积雪为21cm,最大冻土深度为27c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107郑州段改建工程﹣金水东路立交工程施工测量方案1.工程概述G107郑州段改建工程-金水东路立交工程近期采用分离式立交,工程的起点为主线加减速车道结束处,G107郑州段:桩号范围K12+550~K13+950,长1400米,道路宽度80~83m;金水东路—郑开大道:桩号范围K0+300~K0+750,长450米,道路宽度80米;G107郑州段主线高架设置跨线桥,桥梁桩号范围:K12+934.187~K13+453.827,长519.64米;两侧设置地面平行匝道与金水东路形成平面交叉,地面平行匝道宽为8~15米。

2.测量作业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G107郑州段改建工程-金水东路立交工程施工图设计第一、二、三、四册;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3.施工测量施工测量按服务性质分类可以分为施工控制测量、细部放样测量、变形测量、竣工测量等作业。

3.1施工控制测量按照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本工程的施工测量首先要进行施工控制测量作业,来控制、指导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

施工控制测量成果必须申报给监理及业主,经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细部放样测量、变形测量、竣工测量和其它测量等作业。

3.1.1设计院交接测量控制点及复测本工程设计院交接的基本控制点有N64、N65、N66、N67,对施工平面控制点我们项目部测量队采用全站仪按精密导线网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进行联测复核,对高程控制点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联测复核,经过复测,所交接的控制点稳定、可靠,达到四等导线网和水准网点的精度要求;复测结束后形成复测成果书,并报监理审批;同意后用于本工程施工测量。

3.1.2地面平面控制和高程点加密测量G107郑州段主线高架跨线桥,长519.64米<1000米,单跨桥梁跨径最大38米<150米,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规定,可采用不低于一级平面控制测量和不低于四等高程控制测量,我们项目部测量队考虑设计院提供的测量控制点等级和我们拥有的测量仪器等级,我们是按四等导线网和四等水准网来加密测量控制点,N64、N65、N66三个测量控制点离我们线路较近,可直接使用,同时为考虑以后控制点被破坏和放样方便,我们又加密了N66-N65~G1~ N66-N65, N66-N65~G2~ N64-N65, N66-N65~J1~ J2~G1-N66三条四等导线网和N65~G1~ N66, N65~G2~ N64, N65~J1~ J2~G1-N66三条四等水准网,外业观测合格完成后利用测量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精度评定合格后,成果报监理及业主审批同意后方可作为施工控制网。

3.1.3控制点的校核由于道路地面沉降和建设的影响,控制点将会产生位移和沉降,所以要定期对控制点要校核。

加密平面控制点每两个月校核一次,校核采用附 (闭)合导线,必要时缩短检核周期。

高程控制点同样每三个月校核一次,采用闭合水准路线,必要时缩短检核周期。

所有控制点在双月份25-30号之间上交校核结果。

并在每次使用时进行检核,保证其成果正确性。

3.2 细部放样测量施工前要读懂施工图纸,了解设计意图,所有承台、墩台及桩基的中心点位,纵横轴线、结构尺寸、重要构件的空间位置,都事先计算好其坐标或其他定位要素,并有专业人员进行复核,数据确认无误后,可进行施工放样。

高程复核从路面顶设计中心标高往下部推算(复核时一定要注意支承垫石和支座的厚度)与桩基底标高相吻合。

在复核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及时向监理、测监中心、设计单位作出书面汇报。

3.2.1钻孔桩施工测量在进行桩的定位测量时,根据设计桩位坐标利用全站仪极坐标法进行放样,放样出桩的中心点位置。

1. 护筒的定位测量用全站仪先放样出桩中心位置,确定出护筒的中心点,以护筒中心点在护筒四周确定出四个护桩点,四个护桩点到桩中心的水平距离大于护筒直径 2m ,并做好包桩防护,钻孔过程中利用四个护桩点测出护筒中心点,并与原设计中心点进行对比,进行调整,将护筒预埋完成后再次利用四个护桩点精确测出护筒中心点位置进行核对,以确保护筒预埋符合设计要求。

利用四个护桩点定期校核钻孔中心及护筒偏移情况,并及时予以调整。

2. 高程测量在护筒顶确定二点并作标记,用水准仪或全站仪测出该二点的高程取平均值作为最终顶标高,以便控制桩顶混凝土浇筑标高。

3. 成桩中心坐标及桩顶标高测量承台(系梁)基坑开挖完成,桩头按要求凿除后,测出成桩的中心点坐标并与设计坐标对比,计算误差是否达到规范要求。

同时测出桩顶的高程并与设计高程对比。

3.2.2基础承台、系梁及墩柱施工定位放线及高程控制1. 基坑开挖放样在基坑开挖之前,依据基坑开挖平面图,利用全站仪进行基坑开挖放样,精确放出基坑开挖轴线,确定开挖范围,并报监理工程师复核。

在基坑开挖过程,随时进行标高测量,以保证基坑开挖地标高的准确。

2. 基坑开挖完成后,浇筑垫层,并进行结构物位置的精确放样,放出结构物轴线边线及立模控制线,确定结构物位置。

3. 承台浇筑前墩柱钢筋预埋件位置测量。

承台浇筑前用全站仪放样出墩柱的轮廓线,再按照墩柱钢筋布置图放样出墩柱钢筋预埋件的位置,浇筑完成后对预埋件位置进行复测调整。

4. 系梁、承台顶高程控制测量模板验收合格浇筑混凝土前在模板上进行系梁、承台顶标高找平并做好标记现场交底至施工班组,浇筑完成后对顶面标高及时抄平复测检查。

5. 在进行墩柱施工前,利用全站仪精确测量放样墩柱的轮廓线及立模控制线位置。

6. 在进行墩柱模板安装时,其两个方向垂直度偏差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检测方法采用悬吊铅垂线法、或用全站仪校正,确保墩身垂直度符合设计相符。

7. 墩顶高程控制测量模板验收合格浇筑混凝土前在模板上进行墩顶标高找平并做好标记现场交底至施工班组,浇筑完成后对顶面标高及时抄平复测检查。

3.2.3桥梁支座及支座垫石施工定位放线及高程控制1. 依据设计施工图给定的支座在盖梁上的平面几何尺寸,计算出各支座的中心点坐标,并反算出其至测站控制点的平面距离和方位角。

2. 全站仪按极坐标法测设支座中心点于墩柱顶部上,并将其切、法向方向线用墨线标定出来,供支座垫石施工及支座安装定位时使用。

3. 支座垫石及支座顶面标高及水平度控制:采用 DS3水准仪控制支座顶面标高,所有支座安装就位后其顶面标高需与设计标高一致,其误差不得大于±2mm ,每一个支座安装就位后其上表面水平度不得大于 2mm 。

3.2.4 现浇箱梁施工测量1. 首先放样出每个墩顶的中心点,复测出墩顶的实际标高,超出规范规定要求的要进行处理。

2. 采用常规的倒悬挂钢尺配合水准仪或全站仪三角高程,精确测量出墩柱顶标高,以方便箱梁底模标高的控制。

3. 在现浇支架上测量出箱梁中心线和标高,以便控制枕木的铺设宽度和标高,在枕木标高调整时一定要考虑预拱度(预拱度数值在底模静载沉降预压试验中得出)。

4. 待枕木铺设完毕调整到设计标高并固定好后,在枕木上测量出箱梁的中心线,控制箱梁底模的铺设宽度。

5. 在底模上直线每 10 米、曲线每 5 米间距,测量出箱梁中心线和左右侧模的边线,并检查底模的左中右设计标高和平整度,偏差均控制在± 10mm 。

6.在翼板底模上测量出桥面边线;放样出桥梁中心线,控制预埋钢筋的位置;浇筑混凝土前测量出箱梁顶面设计标高,控制箱梁顶标高。

3.2.5架设钢箱梁的施工测量首先,确定出垫石的中心线,并实际标定出来。

沿钢箱梁顶面中线,垂直在预制梁两侧底面各做一个点,并实际标定出来,架设钢箱梁时保证桥墩两侧两个点与钢箱梁的两个点实际重合。

3.2.6 路基施工测量公路路基施工测量的基本任务,是根据施工的需要将设计好的线路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位置,纵、横断面测设到地面上,为施工提供各种标志作为按图施工的依据。

1. 路基中线恢复测量用全站仪将路基中线点的坐标测设到地面上。

2 .纵断面测设在线路中桩的平面位置确定后,按设计要求计算出各中桩地面的设计高程,并测设出该高程。

中桩平面位置的测设和中桩高程的测设可独立进行,也可用全站仪 ( 测距仪 ) 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同时测设。

3. 横断面测设线路设计的横断面,主要包括路基和边坡。

线路施工之前,首先把设计的边坡线与原地面的交点在地面上标定出来,称为边桩放样,其次要把边坡和路基放样出来。

横断面测设采用全站仪测设。

4. 边沟放样时 , 用全站仪测按设计要求放样出边沟的宽度和中心线的位置,最好先做成样板架检查 , 也可每隔 1O ~ 20m 在沟内外边缘钉木桩并注明里程及挖深。

3.3施工过程中变形测量3.3.1基础沉降观测通过在桥头断面埋设沉降点进行观测。

主要用于桥头路段沉降管理。

根据实测数据调整填土速率,预测沉降趋势,确定桥头预压卸载时间和墩台下部结构的开工时间。

沉降点观测采用 DS3 型水准仪,以四等水准测量控制,观测精度:红、黑面尺读数较差≤3mm ;红、黑面尺高差较差≤5mm ;往返较差附合允许闭合差≤±20 √L(L为附和路线长度,以KM计)。

每填一层土,观测一次,当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大于 10mm 时,立即停止填筑,并继续加强观测,直到沉降速率减小,均匀为止,方可填筑下一层。

同时绘制沉降—荷载—时间曲线图,分析判断沉降稳定趋势。

3.3.2 墩台的沉降观测1. 墩台沉降观测在每个墩台的左右防震挡块上布设固定观测点。

测点的布设应符合测量精度和规范及设计要求。

用 DS3 型精密水准仪两次观测精度≤0.5mm 。

2. 墩台沉位移观测位移观测点的布设同沉降观测点相一致,充分利用布设好的沉降观测点。

观测仪器采用高精度的全站仪,测出该点坐标,与前一次所测坐标的差值,即为该观测期内桥台该点的位移值,本工程变形测量的主体是下部工程。

3. 路基预压沉降期观测路堤填筑完成至路面施工之日,中间的间隔时间为路堤的预压沉降期,为观测路堤的沉降,在路堤顶部每 20m ,在路中心的两侧路肩内缘各设一固定木桩,埋深 50cm ,在接近桥台处,桩距可适当加密,按设计要求定时用水准仪观测水平标高,掌握沉降情况。

一般开始时每周观测一次,中间半月观测一次,最后每月观测一次,最后每月观测一次,规定连续两个月观测沉降速度小于 5mm / 月,认为路堤稳定,可进行路面基层施工;连续两个月观测沉降速度小于 3mm / 月,认为基层施工加载后是稳定的,方可进行面层施工。

为观测位移,另在以上间隔的二侧路堤坡脚外 5m 外设立砼标桩,埋深 2m 。

选择三个不同的固定点,每日定时用经纬仪分别观测各标桩的位移变化,通过以上观测记录的分析,确定沉降完成的日期。

4.竣工测量4.1竣工测量的内容1. 测定桥梁中线、丈量跨径;2. 丈量墩、台各部尺寸;3. 检查桥面高程;4. 道路中线、纵断面、横断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