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 语文.pdf
山东省新泰二中2019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

山东省新泰二中2019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自古以来道家的祭天、通神、避邪等仪式都离不开香.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道教逐渐衍生出了独特的香文化与应用。
主要体现在道教斋酿焚香、养生修行等方面,它发展延续贯穿着整个道教文化的传承历史。
道教香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形而上的精神哲理,形而下的应用科学。
亘古以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道人敬神、养生都离不开香道.道人焚香、熏香、敬香等,都包含于香道之中。
道教中以三炷香代表道教三宝,道宝代表玉清,经宝代表上清,师宝代表太清,也代表天、地、人,敬三炷香表示着敬三清,敬天、地、贤人。
道人向神明上香时,要用左手插香,因左手为阳,为大,以示尊敬。
三炷香插在香炉中的总宽度最好不要超过一寸,这叫“寸诚感神”.道经说:“寸心可达九重天。
”真心诚意能够感动九天之上的神明。
道人通过眼观、手触、鼻嗅、冥神,对香料进行全身心的欣赏和感悟,在简朴传统的仪式中感悟今生,与天地融于玄妙的清静之中。
道教在长期的香道仪式中发现香气与人身有密切关系,由初始最简单的激发内心愉悦感功能延伸到养生养心功能。
道教中按香品香气确定了其四大主要功能:1.祀先供圣—-礼仪的表达手段(通神);2.祛疫辟秽——草药的重要部分(预防);3.安魂正魄—-宗教的必备用品(养心);4.启迪才思--文人的读书伴侣(安神)。
宋初东华派创始人宁全真在《上清灵宝大法》就有详细的说明:道香者,心香清香也。
德香者,神也。
无为者,意也.清净者,身也。
兆以心神意身,一志不散,俯仰上存,必达上清也。
洗身无尘,他虑澄清。
曰自然者,神不散乱,以意役神。
心专精事,穹苍如近君,凡身不犯讳。
四香合和,以归圆象,何虑祈福不应.这里“香”不再是普通的香料,其实是人的“心香”,属于形而上的修行境界。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22-2023学年下学期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述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所以,实在不能嗔(zhēn)怪有些外行人批评: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怪诞(dàn)不经。
B.假定是暖融融的春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mài)幽悄(qiāo),意味应是深长的。
C.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sù)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nì)迹。
D.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rǒnɡ)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mù)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震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B.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总是可望而不可即,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C.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地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溶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
D.我不敢冒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我们不停不歇,一反既往地保持着速度,疾驰向前,什么乱石废物,沟壑旷野,一概不顾。
B.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他行将就木时,给他致命一击使其崩溃。
C.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
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
D.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是缥缈无踪的。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前后,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B.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而又不可抗拒的运动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山东省新泰一中南校东区高三第二次阶段性测试 语文

新泰一中南校东区高三第二次阶段性测试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分别填涂在答题卡及答题纸的相应 位置。
第Ⅰ卷 (选择题,共 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勾当(òu) 濒临 (bīn) 嚼舌头 (jué) 果实累累(léi) B.嫔妃 (bìn) 压轴 (zhòu) 便利店 (biàn) 否极泰来 (pǐ) C.角逐 (jué) 甄别 (zhēn) 软着陆 (zhuó) 令人咋舌 (zhā) D订正(dìn) 缱绻 (quǎn) 反间计 (jiàn) 瑕瑜互见(ji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按揭 震撼 发唠骚 唉声叹气B.缉私 驰名 佼佼者 事过境迁C.安份 赃款 消声器 着手成春D.精粹 飙车 报不平 和颜悦色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一个怯生生的船家女, 在江上听到乡音,就不觉喜上眉梢,顾不得娇羞,和隔船的陌生男子搭讪。
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是对城市的“克隆”,它 了对农村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尊重,对自然生存的尊重。
③罗马的光景与杜牧的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所描写的大约有些相像,只可惜初夏去的人无从 那烟雨罢了。
A 偶尔 包含 领略 B. 偶然 包涵 领略C.偶尔 包含 领会D. 偶然 包涵 领会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他一家十口人,在战乱时期劳燕分飞,至今仍然音讯全无。
为了做一名优秀歌手,她多次到北京拜师学习,下车伊始便直奔老师家,舍不得浪费一分钟。
在玩具店里挂满了各种形形色色的玩具,像轮船、飞机、坦克等。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新泰2022级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审核:高一语文组一、课内选择题(共24分)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俟:等待C.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撰写,编写D.乃中.《经首》之会中:合乎【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词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
C项,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整句译文:和他们三人(子路、冉有、公西华)陈述的才能不同。
故选C。
【点睛】文言实词推断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
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1)常识识记法。
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
(2)联想迁移。
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
(3)通假代入法。
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4)利用字形推。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
(5)互文对举。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
(6)语法推断法。
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新泰重点学校2021级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躺平”是《咬文嚼字》评选的2021年度热词,它曾作为青年群体的症候引起广泛关注。
在早期研究中,学界对此尽管认知态度不一,但一致认为,“躺平”的“不思进取”甚至以“不思进取”为荣的表达,与主流文化形成了对抗。
在其热度逐渐消退的今天,我们可以更从容地反思年轻人使用“躺平”时的心态。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躺平”在传播中变成了一个漂浮的能指,不再具备稳定的内涵,其使用既有基于自我保护或维系社交的实用需求,也有基于自我宣泄或自我激励的情感需求。
其对抗性也呈现出目标失焦的特征。
“躺平”一词确有对抗性,但其对抗目标十分模糊。
大多数受访者在谈到自己的“躺平”经历时表示“其实当时并没有想很多”。
他们只是在社交媒体中分享和交换自己的主观经验,一旦被他人认可,受到社会证实,便会成为一种“共享现实”,产生“集体共鸣感”。
然而,正如陈龙在《对立认同与新媒体空间的话语再生产》中所言,在新媒体空间中,所谓的社区认同实质上是一种高度抽象化、虚拟化的幻想,正因为如此,社交媒体中的对抗性很大程度上只是停留在话语上,并没有多少实际效应和明确所指。
部分“躺平”青年对主流价值表现出间歇性质疑的态度,他们在面对主流标准时,会有求之不得的挫败感和委屈感。
“在考研这条路上,我真的努力了,结果还是不如意,‘躺平’算了。
”“我不能‘躺平’下去了,我整个人都快废了,而且一点也不快乐,没有人喜欢我。
”从这些受访者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埋藏在“躺平”语录的表层对抗性之下的,是青年群体在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的踌躇与迷茫,以及渴望被社会主流认同的强烈欲求。
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

新泰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大单元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l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谁都知道陕北是历史上的兵家纷争之地,(以至/以致)各个朝代兴修的古道纵横交错。
眼前这个文安驿竟是西魏大统年间所治,如今望去大约占地一百多亩,古时是有城墙围堰..的,而今只剩下断璧残垣....了。
但不知何时(树立/竖立)的一道浓缩陕北风情的石质牌坊,宽宽阔阔地立在古道北侧,一眼望去就知道里面当是一处古风荡漾....的老地方。
果然,穿过牌坊就见有层层叠叠....的窑洞顺坡而造,。
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那一孔孔窑洞的式样略有差异,有的伸出齐齐的前檐..,似将关中民居掖进了黄土崖,有如游牧风俗与农耕文化的精妙结合;有的压嵌着层层石板,粗糙..,(泛/闪)着比黄土还硬朗的色泽;,..而不失规整敦敦实实....一丝不苟,纵横的纹路且把富足展现;有的是平地起窑,有意将屋顶盖成拱形,以抒发古驿人对传统民居的执著情感。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围堰断璧残垣B.前檐古风荡漾C.粗糙层层叠叠D.规整敦敦实实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以至树立闪 B.以致竖立闪C.以致树立泛 D.以至竖立泛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陕北独有的风韵悄悄张扬着有的是青石砌就的门脸B.悄悄张扬着陕北独有的风韵门脸有的是青石砌就的C.悄悄张扬着陕北独有的风韵有的是青石砌就的门脸D.陕北独有的风韵悄悄张扬着门脸有的是青石砌就的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A.我市传统行业的一些企业个头长得慢,筋骨不够壮,有的就是因为取得一点成绩就闻.过则喜...,精神上松一寸,行动上就可能慢一尺,稍不留心,就被远远甩在了后面。
B.在山东华宇工学院的体育场上,大二的男生正在进行耐力测试,第一圈学生们跑得还比较集中,可是从第二圈开始,就有两名男生开始气息奄奄....,体力不支了。
山东省新泰一中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理科教学班)

山东省新泰一中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理科教学班)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情志是中国古代诗学范畴的概念,是诗歌的内在本质要素。
史传文学的“志”体现在以一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中,在叙事中蕴含着事理,抒发史官的政治抱负。
“情”表现为史官在书写历史时“发愤著史”,融入自己的心灵感悟,饱含深情。
用诗学范畴的“情志”来研究史传文学,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史传艺术本质的认识。
先秦时期,史官掌管祭祀、占卜、记事、典册等一系列国家大事。
这些人知识渊博、地位崇高,不仅担负记录历史的责任,还要向君王谏言、献策,有时还会陷入政治斗争的旋涡中。
史官个人的荣辱成败与国家兴亡是分不开的,他们同其他臣子一样肩负励精图治的使命。
这也就是史官要在史传中表现“志”的原因。
史官在记史时抒发意志,因为他们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还是历史的参与者。
孔子慨叹:“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史记·孔子世家》)如果是秉笔直书,只是客观记录历史,孔子何以想到后世“罪”他?深层原因还是他在《春秋》中融入了自己信奉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标准。
这种价值观念并不是作者个人狭隘的主观取向,而是认识历史的一种参照系统。
史传在对事件和人物做点评时,往往会追加一个点评的主体。
这样就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品评区分开来,不会混为一体,不至于影响史实的客观真实性。
对事件的看法借“君子”“仲尼”等之口表达,实质上是借他人之口抒心中所想。
这样的叙事技巧,既保持了历史的客观真实性,凸显了史学家的公正,也在字里行间暗含了作为一个当局者的态度——史官并不是看客,而是切身为国家兴衰存亡忧心忡忡的正义保卫者。
钱钟书言“史蕴诗心”,史传亦是史官的心灵史。
这一点在司马迁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尽管一直秉持据事直书的信念,但在司马迁看来,史传不仅是对历史的整理和记录,也是对现实的态度,是体现价值观的一种途径。
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实验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新泰一中实验部高三上学期质检二考试数学试题2023.12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集合2{|320},{|ln 0}A x x x B x x =-+==>,则A B =A.∅B.{1}C.{2}D.{1,2}2.若复数12,z 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关于虚轴对称,且13z i =-(i 为虚数单位),则12z z =A.3455i -- B.3455i -+ C.4355i -- D.4355i -+3.1sin 20tan 40+A.3B.1C.12 D.24.北京故宫博物院展示着一件来自2200年前的宝物——秦诏文权(如图1).此文权下部呈圆台形,上部为鼻钮,被誉为最美、最具文化、最有政治和历史意义的文物之一.某公司仿照该文权制成一纸镇(如图2),已知该纸镇下部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3,4,高为3,则该纸镇下部的侧面积与体积分别为()A.21π,37πB.21π,111πC.D.5.已知圆222:(4)M x y r +-=与圆22:(1)1N x y +-=外切,则直线20x y -+=被圆M 截得的弦长为B.2C.D.6.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2021>0,S 2022<0,则使得前n 项和S n 取得最大值时n 的值为()A .2022B .2021C .1012D .10117.已知0.40.24log 0.02,log 40,5a b c ===,则A.c b a <<B.b a c<< C.c a b << D.a c b <<8.已知ω是正整数,函数()()sin f x x ωω=+在()0,πω内恰好有4个零点,其导函数为()f x ',则()()f x f x '+的最大值为()A.2B. C.3D.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5分,部分选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9.若,,a b c ∈R ,则下列说法不成立的是()A.若0ab ≠且a b <,则11a b > B.若c b a <<且0ac <,则22cb ab <C.若01a <<,则3a a < D.若0a b >>,则11b b a a+<+10.函数()sin()(0,0,||)2f x A x A πωϕωϕ=+>><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将函数()f x 的图像向左平移3π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g x 的图像,给出下列关于()g x 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πB.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12x π=-对称C.函数的图像关于点(,0)12π对称D.函数在[,]212ππ--上最大值为3211.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F G 分别是111,,AB BB B C 的中点,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1DC ||平面EFGB.直线EG 与平面AB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63C.异面直线EG 和B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63D.若动直线A 1M 与直线AC 的夹角为30°,且与平面EFG 交于点M ,则点M 的轨迹构成的图形的面积为4π12.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1)f x -为奇函数,(1)f x +为偶函数,当(1,1]x ∈-时,2()22f x x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1116()39f =-B.(7)f x -为偶函数C.()f x 在(10,12)上为增函数D.函数()()ln ||g x f x x =+有11个零点三、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223,S =7a =,5m n a a +=-,则116m n+的最小值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一中201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角色(jué) 戛然(jiá) 徇私枉法(xún) 刚毅木讷(nè) B.砚台(yàn) 承载(zài) 经济杠杆(gǎn) 百折不挠(náo) C.挨次(ái) 谙习(ān) 稗官野史(bài) 刚愎自用(bì) D.宝藏(cáng) 谄媚(chǎn) 韬光养晦(tāo) 一诺千金(nu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迄今 锋芒必露 营私舞弊 恣意妄为 B.报负 觥筹交错 兵荒马乱 幡然悔悟 C.缘分 以儆效尤 言简意赅 融会贯通 D.申述 一脉相承 指手划脚 俯首帖耳 3.下列语段横线处应填人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学者认为,清明节成型于大唐盛世,是清明节、寒食节、上已节三者____而成的节日。
当时,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整个时代呈现出 的气象。
查阅典籍可以发现,唐代的正史、野史、诗歌文论中 清明的记载比比皆是,向我们展示了时人过清明的真实 。
A.融合 蓬勃向上 关于 图景B.融合 朝气蓬勃 对于 情景 C.融汇 朝气蓬勃 对于 情景D.融汇 蓬勃向上 关于 图景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笼罩在螺旋藻上的一系列保健光环多为忽悠,其子虚乌有的“保健功效”完全源自生产厂家的过度宣传。
B.现今,因不满意物业服务而解聘物业公司实行小区业主自治的情形已屡见不鲜,但事实上情况大都不尽如人意。
C.园林管理、消防等多家部门近日通报,山区暮春旱情严重,存在诸多火灾隐患,如不从长计议,极易引发森林火灾。
D.当前木地板市场挂羊头卖狗肉的不良商家不少,专家告诫装修业主,购买产品时一定要认清购买的品牌。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撰文说,如果世界各国不采取及时措施,全球将面临淡水危机,由此可能引发“争水之战”的悲剧。
B.有些国家用传统现实主义的思维方式来看待能源问题,对一些发展中国家增加能源需求品头论足,鼓噪“能源威胁论”。
C.短期出国游学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正规高端的海外研修平台,使其获得国际一流水准的大学课程体验,并有助于个人素质。
D.专家提醒,家长应尽量避免给孩子购买颜色特别鲜艳的玩具,因为这些玩具可能会诱发孩子血液系统、呼吸系统的疾病发作。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6—8题。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微博在中国快速发展和普及,大量传统媒体——政府机构、企业、人物入驻微博。
随着对社会生活的日益渗透,微博充分彰显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
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身兼信息中介者和议题主导者的双重角色。
作为信息传播的终端,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处置是完全被动的。
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话语平台。
只要拥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和设备,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甚至成为“公民记者”。
微博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已达到“秒互动”地步,它可在几秒内向用户报道事件实况,用户甚至可以不到1分钟就做出反馈,其实时性、现场感与快捷性超过了传统媒体。
微博带来的已不只是媒介传播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新闻传播主体的移位。
现代社会信息瞬息万变,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涌现;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任何传统媒体不可能在各地都设立分支机构,更不可能将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
数量庞大的微博则不同,它散布各地,可以深入到生活的每个角落,以一种旁观和参与的姿态,注视和记录着身边的大小事件,并以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其传播和诠释。
微博在直接发掘新闻议题的同时,也从传统媒介那里“抢”走了部分议题设置权。
目前国内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舆论机制,即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
2011年1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某教授设立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仅开通10余天,粉丝数量达到16万多,有千余张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被发布在微博上。
截至3月8日,通过网上照片辨认,已发现并解救被拐卖儿童6个。
作为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媒介节点,微博在用“微力量”改变中国媒介生态的同时,也见证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
目前,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互联网数据中心调查报告显示,微博用户使用微博发布信息、记录心情、消磨时光、结交朋友、拓展知识、讨论话题、关注名人等。
由此,微博延展了社交的网络,重塑了社会关系的总和。
它甚至聚集民众的智慧与力量,通过关注来改变社会,微博的社会救助和公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透视中国的“微博热”,碎片化的信息形式、裂变式的传播方式、日益深化的媒介融合,决定了微博的影响力及其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越来越多的机构与个人入驻微博,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更为显著。
(摘自《现代传播》2011年第4期) 6.下列有关微博“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博的兴起,可让普通公众从新闻信息的受众变为信息的传播者。
B.微博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比传统媒体更快捷,更易抢得报道先机。
C.微博具有强大的直接发掘议题的能力,决定着公共舆论的走向。
D.微博可以一种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 7.综观全文,下列不属于“微力量”主要体现的一项是 A.传统媒体、政府机构、企业、人物等人驻微博,加快了社会信息化进程。
B.微博主要给传统媒体在媒介传播方式和新闻传播主体两方面带来了改变。
C.作为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媒介节点,微博改变了当前国内的媒介生态。
D.微博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产生了影响。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微博直接对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形成挑战,独特的优势使受众不再是信息传播的终端。
B.“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事实说明,微博已形成了新的舆论机制且对社会有所改变。
C.微博信息形式、传播方式决定了其影响力和发展趋势,它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D.微博成为了公众新的生活的一部分,促进了社会交往,对社会关系的总和进行了重塑。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丁酉丙午,武帝殂。
时皇子昌在长安,内无嫡嗣,外有强敌,宿将皆将兵在外,朝无重臣,唯中领军杜棱典宿卫兵在建康。
章皇后召棱及中书侍郎蔡景历入禁中定议,秘不发丧,急召临川王①于南皖。
侯安都军还,适至南皖,与临川王俱还朝。
安都与群臣定议,奉王嗣位,王谦让不敢当。
皇后以昌故,未肯下令,群臣犹豫不能决。
安都曰:“今四方未定.何暇及远!临川王有大功于天下,须共立之。
今日之事,后应者斩!”即按剑上殿,白皇后出玺,又手解发,推就丧次,迁殡大行于太极西阶。
皇后乃下令,以纂承大统。
是日,即皇帝位,大赦。
侯安都恃功骄横,数聚文武之士骑射赋诗,斋中宾客,动至千人。
部下将帅,多不遵法度,检问收摄,辄奔归安都。
上性严整,内衔之,安都弗之觉。
每有表启,封讫,有事未尽,开封自书之云:“又启某事。
”及侍宴,酒酣,或箕踞倾倚。
尝陪乐游园禊饮,谓上日:“何如作临川王时?”上不应。
安都再三言之。
上日:“此虽天命,抑亦明公之力。
”宴讫,启借供帐水饰,欲载妻妾于御堂宴饮。
上虽许之,意甚不怿。
明日,安都坐于御座,宾客居群臣位,称觞上寿。
会重云殿灾,安都帅将士带甲入殿,上甚恶之,阴为之备。
及周迪反,朝议谓当使安都讨之,而上更使吴明彻。
又数遣台使按问安都部下,检括亡叛。
安都遣其别驾周弘实自托于舍人蔡景历,并问省中事。
景历录其状,具奏之,因希旨②称安都谋反。
上虑其不受召,故用为江州。
五月,安都自京口还建康,部伍入于石头。
六月,帝引安都宴于嘉德殿,又集其部下将帅会于尚书朝堂,于坐收安都,囚于嘉德西省,又收其将帅,尽夺马仗而释之。
因出蔡景历表,以示于朝,乃下诏暴其罪恶,明日,赐死,宥其妻子,资给其丧。
(《资治通鉴·陈纪》,有删节) 注:①临川王:陈,武帝侄子,武帝死后继承大统,史称文帝。
②希旨:符合尊长的旨意。
9.对下列句子巾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中领军杜棱典宿卫兵在建康 典:掌管 B.安都与群臣定议,奉王嗣位 嗣:继承 C.检问收摄,辄奔归安都 摄:管理 D.上甚恶之,阴为之备 备:准备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四方未定,何暇及远 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B.迁殡大行于太极西阶 于其身也。
则耻师焉 C.安都弗之觉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尽夺马仗而释之 拔剑撞而破之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说明侯安都“恃功骄横”的一组是 ①今日之事,后应者斩②数聚文武之士骑射赋诗③尝陪乐游园禊饮,谓上曰:“何如作临川王时?”④安都坐于御座,宾客居群臣位,称觞上寿⑤上虽许之,意甚不怿⑥因希旨称安都谋反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武帝驾崩,国家内忧外患,章皇后召集杜陵、蔡景历等人商议,秘不发丧并急召临川王陈回朝,以抵御外侮。
B.侯安都与临川王一块回朝,侯安都与章皇后商议由临川王继承大统但被临川王陈严词拒绝,侯安都逼迫群臣拥立临川王即位。
C.侯安都骄横狂妄,其部下将领也有很多人不遵守法令制度,并曾向皇帝借帷帐和彩船,载妻妾去皇帝的宫室摆宴饮酒。
D.文帝多次派御史台的官员审讯侯安都的部下,清查他们逃亡叛乱的事情,而蔡景历将其举动记录下并向文帝告发。
第Ⅱ卷(非选择题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即按剑上殿,白皇后出玺,又手解发,推就丧次。
(5分) 译文: (2)及周迪反,朝议谓当使安都讨之,而上更使吴明彻。
(5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即写诗人凝神细听,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4分) 答: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勘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4分) 答: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三题做)(6分) (1)子曰:“温故而知新, 。
”(《论语·为政》)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 。
(韩愈《师说》) (2)地崩山摧壮士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