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制 1-6章
流行病学绪论05八年制临床

整理课件
37
第一章 绪论
流行病学定义
研究特定人群中与健康有关的状态或事件 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 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
对象
任务
整理课件
范围
38
研究对象
医学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流行病学
分子、细胞、动物
患者个体
人群
研究范围
所有与疾病、健康、卫生事件。甚 至超过卫生问题,如管理、气候、 人口,等。
2、本专业学习流行病学的意义是什么?
整理课件
60
理论流行病学
疾疾病病监监测测 横断面研究 生横态断学面研研究究
生态学研究 病病例例…分对…析照研究 病队例列对研照究研究 临床试验 队现列场研试究验 临社床区试干验预试验
现场试验
社区干预试验
第一章 绪论
什么是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流行病学”≠“流行病” “流行病学”≠“传染病”
整理课件
主流学者认为是“瘴气”(miasma)引起的。
整理课件
28
整理课件
29
John Snow 医生对霍乱 的病因有不同的看法, 他认为是经饮水和食物 传播的。
1813—1858
30
整理课件
《On the Mode of Communication of Cholera》—1849
整理课件
31
1854年,伦敦市发生霍乱流行,在9 月1~10日短短的10天内,在一个街 区就死亡了500多人。这个事件给了 John Snow 医生一个机会证明他的观 点。他对疫情进行了调查。
整理课件
47
血清流行病学(seroepidemiloogy) 遗传流行病学(gemetic epidemiology) 分子流行病学(molecular epidemiology) 地理流行病学(geographical epidemiology) 临床流行病学(clinical epidemiology) 医院流行病学(hospital epidemiology) 肿瘤流行病学(cancer epidemiology) 代谢流行病学(metabolic epidemiology) 移民流行病学(migrant epidemiology) 行为流行病学( behavioral epidemiology ) 心理社会流行病学(psychosocial epidemiology) 管理流行病学(managerial epidemiology ) 精神卫生流行病学(mental health epidemiology) 药物流行病学(pharmacological epidemiology)
(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知识点题库

(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知识点题库单选题1、小明同学,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无论怎样都不能把天平调节平衡,他想了个办法,在左盘放入0.4g的沙子,才把天平调节平衡,然后左盘放入物体,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最后读出物体的质量为54g,则该物体的实际质量是()A.54.4gB.54gC.53.6gD.无法确定2、小明同学,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无论怎样都不能把天平调节平衡,他想了个办法,在左盘放入0.4g的沙子,才把天平调节平衡,然后左盘放入物体,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最后读出物体的质量为54g,则该物体的实际质量是()A.54.4gB.54gC.53.6gD.无法确定3、用刚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时,将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发现右盘下沉,这时应采取的第一步操作是()A.将横梁右端的螺母向左调B.调节游码C.将横梁右端的螺母向右调D.减少盘中的砝码4、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量是指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物体的温度升高,则质量变大B.根据ρ=m可知,同种物质制成的实心物体,质量越大、则密度越大VC.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质密度的大小通常与质量和体积无关D.对某种确定的物质而言,若其体积增加一倍,则它的密度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5、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质量发生了变化的是()A.冰块熔化成水B.将泥团捏成小动物C.航天员在太空行走D.一支铅笔用去一半6、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正确使用仪器的技能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
关于仪器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应该将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左盘B.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若零刻度线损坏则将无法完成测量C.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不能触碰烧杯壁和底部D.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读数时的视线始终要与液面的上边缘平齐7、关于物质的密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可知,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A.由ρ=mVB.密度是物体的属性,物体不同,密度也不同C.不同种类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密度也不同D.密度大小不随温度、形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多选题8、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B.图中两种物质质量大的是甲物质C.图中两种物质密度大的是甲物质D.同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体积无关9、已知水的密度值。
2018年八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及答案(1-6章)

八年级上册数学评价检测试卷第一章 勾股定理班级 姓名 学号 评价等级一、选择题1.以下列各组数据为三角形三边,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4cm ,8cm ,7cm (B ) 2cm ,2cm ,2cm (C ) 2cm ,2cm ,4cm (D )13cm ,12 cm ,5 cm2.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5cm ,20cm ,25cm ,则这个三角形最长边上的高为( ) (A )12cm (B )10cm (C )12.5cm (D )10.5cm3.Rt ∆ABC 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若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ABC 的第三边,则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 (A )25 (B )7 (C )12 (D )25或74.有长度为9cm ,12cm ,15cm ,36cm ,39cm 的五根木棒,可搭成(首尾连接)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5.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扩大相同的倍数后,得到的三角形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以上结论都不对 6.在△ABC 中,AB =12cm , AC =9cm ,BC =15cm ,下列关系成立的是( ) (A )B C A ∠+∠>∠ (B )B C A ∠+∠=∠ (C )B C A ∠+∠<∠ (D )以上都不对7.小刚准备测量河水的深度,他把一根竹竿插到离岸边1.5m 远的水底,竹竿高出水面0.5m ,把竹竿的顶端拉向岸边,竿顶和岸边的水平刚好相齐,河水的深度为( ) (A )2m (B )2.5cm (C )2.25m (D )3m 8.若一个三角形三边满足ab c b a 2)(22=-+,则这个三角形是(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直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以上结论都不对 9.一架250cm 的梯子斜靠在墙上,这时梯足与墙的终端距离为70cm ,如果梯子顶端沿墙下滑40cm ,那么梯足将向外滑动( ) (A )150cm(B )90cm(C )80cm(D )40cm10.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12+n 、n n 222+、1222++n n (n 为自然数),则此三角形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直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以上结论都不对二、填空题11.写四组勾股数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三个连续的偶数,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_____。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上册课件:第一章 第六节 芽的类型和发育(共17张PPT)

花摘心,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 B )
A.抑制侧芽生长
B.促使侧芽生长
C.抑制向光生长
D.抑制生长速度
5.能使木本植物的茎逐年加粗的结构是( B )
A.树皮
B.形成层
C.木质部
D.髓
6.下图是芽发育成枝条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A是_幼__叶___,B是__芽__轴__,③是_侧__芽___。 (2)把芽与枝条相对应的部分用线连接起来。
分裂分化产生新 的芽结构,使芽轴伸长
幼叶 叶 茎
侧芽
(枝芽是枝条的雏形)
顶端优势及应用
1.概念: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当顶芽生长旺盛时, 侧芽的生长会受到抑制,这种现象叫做顶端优势。 2.应用:给作物、果树、花卉等进行整枝、打杈或摘 心,调整顶芽和侧芽的生长发育状况,提高果树产量 以及花卉的观赏价值。
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万
千枝条及绿叶是由植物体哪一结构发育而来( B )
A.根
B.芽
C.叶
D.茎
3.中国是月季的故乡,由于月季的花期长,从2月到12月都会陆
续开花,因此又叫“月月红”。将来能发育成月季的叶片和
花的芽是( B )
A.枝芽
B.混合芽
C.胚芽
D.花芽
4.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到一定时期,人们将西瓜幼苗去除顶芽,将棉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枝芽的基本结构和发育。
教学难点
枝芽的基本结构和发育。
知识点一 芽的类型和结构
1.芽的类型
A 顶芽
B 侧芽
按照芽着生位置的不同芽分为
顶芽 侧芽
按照芽发育结果的不同芽分为
八年制第三版儿科学-第六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新生儿溶血

儿科学第一章
绪论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桂永浩
儿科学
第六章 新生儿与新生
儿疾病(3)
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杜立中
新生儿溶血病
目录
定义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 并发症 治疗 预防
定义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HDN),系指母、子血型不 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已发现的人 类26个血型系统中,以ABO血型不合 最常见,Rh血型不合较少见。
次发免疫反应
Rh溶血病发生在第一胎的情况
Rh阴性母亲既往输过Rh阳性血。 Rh阴性母亲既往有流产或人工流产史。 极少数可能是由于Rh阴性孕妇的母亲 为Rh阳性,其母怀孕时已使孕妇致敏,故 第一胎发病(外祖母学说)。
RhD血型不合者约1/20发病
母亲对胎儿红细胞Rh抗原的敏感性不同。
定义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 并发症 治疗 预防
病理生理
◆ ABO溶血
◆ Rh溶血
胎儿红细胞溶血轻
胎儿红细胞溶血重
胎儿血中胆红素↑ 胎儿重度贫血 髓外造血↑
胎盘 母亲肝脏
低蛋白血症 心力衰竭
娩出时黄疸不明显 胎儿全身水肿 肝脾肿大
新生儿处理胆红素↓ 新生儿黄疸
血清UCB过高 血脑屏障
胆红素脑病
定义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 并发症 治疗 预防
母子血型不合 新生儿早期出现黄疸 血清特异性免疫抗体的检查是生后诊 断的主要依据。
Rh溶血病:改良Coombs(+) ABO溶血病:改良Coombs(+) 改良Coombs(-)需做抗体释放试验(+)
(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考点精题训练

(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考点精题训练单选题1、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量是指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物体的温度升高,则质量变大可知,同种物质制成的实心物体,质量越大、则密度越大B.根据ρ=mVC.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质密度的大小通常与质量和体积无关D.对某种确定的物质而言,若其体积增加一倍,则它的密度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2、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质量发生了变化的是()A.冰块熔化成水B.将泥团捏成小动物C.航天员在太空行走D.一支铅笔用去一半3、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m-V图象如图所示,甲、乙密度之比为()A.2:1B.1:2C.3:1D.1:34、关于物质的密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由ρ=m可知,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VB.密度是物体的属性,物体不同,密度也不同C.不同种类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密度也不同D.密度大小不随温度、形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5、2021年5月28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三星堆新发现6个“祭祀坑”。
下图是本次发掘的黄金面具残片,其质量大约是280g,根据残片体积推测完整面具的质量会超过500g。
这样推测主要依据完整面具和残片具有相同的()A.面积B.体积C.质量D.密度6、有关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砝码盒中取砝码时,必须用镊子夹取B.在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右盘中加小砝码C.在称量过程中,通过加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左边,此时应该向右调节平衡螺母D.称量物体质量时,通过加减砝码后横梁仍然左端下沉,此时应向右移动游码7、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A.a物质的密度最大B.a物质的密度是c物质的两倍C.c物质的密度是2.0×103kg/m3D.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多选题8、下列估测中明显不符合实际的是()A.物理老师的正常讲课声大约为70dBB.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所用的时间约0.5sC.让人感觉到比较舒适的气温约为37℃D.一元硬币约6g9、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铜球和铝球(已知ρ铜>ρ铝),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铝球一定是空心的B.铜球一定是空心的C.如果铝球是空心的,则铜球一定是空心的D.如果两个球都是空心的,则铜球的空心一定更大些10、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用烧杯分别盛了不同质量的液体,测出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和液体的体积V,并根据数据绘制成m和V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组胚教学大纲(8年制,第7版)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供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南方医科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目录前言第14章消化管第1章组织学绪论第15章消化腺第2章上皮组织第16章呼吸系统第3章结缔组织第17章泌尿系统第4章血液第18章男性生殖系统第5章软骨和骨第19章女性生殖系统第6章肌组织第20章胚胎学绪论第7章神经组织第21章胚胎发生总论第8章神经系统第22章颜面和四肢的发生第9章眼和耳第23章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第10章循环系统第24章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第11章皮肤第25章心血管系统的发生第12章免疫系统第26章神经系统、眼和耳的发生第13章内分泌系统前言本大纲以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第7版)》为依据,规定了我校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本学科的教学要求。
由于该专业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高级临床医生,而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十分基础的学科,所以,本学科的教学重点是对学生以后学习其它医学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特别是病理学、生理学、产科学)最有用的知识。
按照这一原则,本大纲将教科书内容分为三级:1.掌握。
是课堂上主要讲授、学生重点学习的内容,也是考试的主要内容。
2.熟悉。
是课堂上选择性讲授、学生必须阅读的内容,在考试的范围内。
3.了解。
是课堂上选择性讲授、学生应当浏览的内容(包括插入框的内容),不在考试范围内。
在要求掌握和熟悉的内容中,如教师未于课堂讲授,则学生必须自学。
此外,教师可酌情讲授学科的新进展。
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要学会对书本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提取精华;要注意培养对组织形态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本学科为80学时,理论课与实习课学时比约为5:4。
理论课通过教师讲课、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实习课通过观察标本,观看幻灯片、录相片等方式进行。
第1章组织学绪论掌握:组织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组织、嗜酸性、嗜碱性的概念;组织学学习方法的要点。
熟悉:石蜡切片和超薄切片技术的原理和主要过程,HE染色,PAS反应。
《病理学》【人卫八年制第二版】(绿皮书)重点整理

《病理学》(人卫八年制第二版)重点整理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第一节适应适应:细胞、组织、器官和机体对持续性的细胞增生通常为弥散性;皆由刺激引起,一旦刺激消除,则增生停止1、生理性增生:生理条件下发生的增生。
分激素性增生、代偿性增生。
女性青春期乳腺的发育2、病理性增生:在病理条件下发生的增生,多数为过量的激素或生长因子刺激。
连续病理性增生可发展为肿瘤性增生。
雌激素异常增高,导致乳腺的增生肥大和增生是两个不同的过程,但常常同时发生,并且可因同一机制而触发。
例如,妊娠期子宫既有平滑肌细胞数目的增多,又有单个平滑肌的肥大。
对于不能分裂的细胞(如心肌细胞),则只会出现肥大而不能增生。
四、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所替代的过程。
正常组织中的干细胞或结缔组织中的未分化间叶细胞通过增生转变,即重新程序化,循一种新的方向分化。
化生只出现在具有增生能力、同源的细胞之间,常常由一种特异性较低的细胞取代特异性较高的细胞。
化生主要见于慢性刺激作用下的上皮组织,也可见于间叶组织。
化生是一种异常的增生,可发生恶变。
1、上皮细胞的化生:以鳞状上皮化生最常见胃粘膜腺上皮→肠上皮化生小肠或者大肠型粘膜特征,常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柱状上皮(气管、宫颈、胆囊)→鳞状上皮化生气管、支气管粘膜子宫颈这往往都是炎症刺激的结果,机体对不良刺激的防御反应2、间叶组织的化生:纤维结缔组织→骨、软骨骨骼肌→骨在正常不形成骨的部位形成骨或软骨。
第二节细胞、组织的损伤一、原因和发生机制原因:缺氧、物理因子、化学和药物因素、生物因素、免疫反应、遗传性缺陷、营养失衡等。
生化机制:1、ATP的耗竭2、氧自由基的积聚3、细胞内钙的流入和钙内环境稳定的破坏4、膜渗透性的缺陷5、不可逆性的线粒体的损伤二、形态学变化(掌握不同变性的概念、类型,出现在哪些疾病以及意义)(一)变性(degeneration):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某些可逆性形态学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肺脏体格检查科目:临床技能实验学教学对象:临床医学专业8年制教学时数:4学时(200分钟)教学内容:肺脏体格检查一. 实践目的和要求:1. 了解胸部的体表标志。
2. 掌握肺部视、触、叩、听的内容、顺序及方法。
3. 重点掌握肺部叩诊手法,辨别各种叩诊音。
4. 掌握支气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和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的特点及其分布。
5. 掌握干湿性啰音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二. 实践地点:临床技能训练中心,呼吸科病房三. 实践内容的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2. 多媒体教学课件、激光笔一支;3. 仿真模拟人4-6个;4. 诊查床6张;5. 病房有典型肺部病征的患者3-5名。
四. 实践方法和时间分配:1. 复习与示范肺部体查的内容、顺序和方法。
40分钟(以一位学生为模特并结合肺部训练模型进行讲解)2. 学生二人一组互相练习检查。
80分钟3. 操作表演并指正错误观点。
20分钟4. 病房见习有肺部典型病征的患者。
50分钟5. 讨论和总结胸部检查的要点,并解答学生的提问。
10分钟五. 实践内容和步骤:(一)肺部体格检查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1. 环境要求:安静、温暖、光线充足。
2. 器械准备:听诊器、直尺(精确到毫米)、体表标记笔(蓝色或黑色)。
3. 人员准备:穿戴整齐,佩戴胸卡,检查前洗手,注意手和听件的温暖。
4. 被检者体位:坐位或卧位,充分暴露胸部。
5. 检查顺序:按照视触叩听的检查顺序系统、全面的检查,自上而下,从前到后,双侧对比检查,为了尽量减少被检查者的体位变动,先全部完成前胸部全部的体格检查后再检查背部。
(二)复习胸部体表标志:1. 骨骼标志:胸骨角、脊柱棘突、肩胛下角、肋脊角、腹上角。
2. 体表划线:前正中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肩胛线、后正中线。
3. 常用陷窝和分区:腋窝、胸骨上窝、锁骨上窝、锁骨下窝、肩胛上区、肩胛间区、肩胛下区。
4. 肺下界和水平裂的体表投影。
(三)前胸部检查(坐位或平卧位)1. 视诊:(1)胸廓形态:正常胸廓两侧大致对称,呈椭圆形。
成年人胸廓前后径较左右径为短,两者比例约为1:1.5。
常见的异常胸廓形态有桶状胸、扁平型、漏斗胸、鸡胸、脊柱后凸或侧凸、一侧胸廓变形(饱满或塌陷)。
(2)胸壁皮肤和静脉:正常胸壁静脉多无明显显露。
但皮下脂肪较少者的侧胸壁以及哺乳期妇女乳房表面可见浅静脉。
显露、扩张或曲张的静脉应检查血流方向。
可选取一段显露清楚、无分叉的较直的静脉,将右手示指与中指并拢放于静脉上,稍用力轻压,并分别向两侧推移。
此时两指之间的一段静脉无血液充盈。
放开压迫上端血管的手指,若血液迅速充盈血管,说明血流方向为自上而下,反之亦然。
(3)乳房视诊。
(4)呼吸运动、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
方法:解开衣服,充分暴露前胸部。
视诊皮肤,观察呼吸运动是否均衡,计数呼吸频率至少30秒,节律是否规整, 两侧是否对称;肋间隙宽度,胸壁静脉有无曲张。
蹲下观察并比较胸廓的前后径与左右径,注意胸廓外形的异常改变,如桶状胸、佝偻病胸或局部隆起。
视诊两侧乳房对称性和乳房皮肤有无异常,乳头的位置、大小和对称性,男性有无乳房增生。
2. 触诊:(1)乳房触诊:如果为女性,常规进行乳房触诊,先查健侧,后查患侧。
乳房检查按内上、外上、尾部、内下、外下顺序由浅入深触诊,最后触诊乳头。
检查者的手指和手掌平置在乳房上,用指腹轻轻施加压力,旋转滑动触诊,一般以能触及肋骨而不引起疼痛为度,注意乳房有无红肿热痛和包块。
触诊乳晕和乳头,则用拇指和示指同时轻压乳头两侧对应部位,注意有无硬结和分泌物。
(2)胸壁压痛:正常无压痛,如有压痛,要注意部位、程度、深浅。
检查方法:用手掌前部(指腹部分)分别触压胸廓左右上、中、下三部位,检查有无皮下气肿,并询问被检者有无胸壁压痛。
双手掌掌部按压胸廓两侧,检查胸廓的弹性,有无胸廓的挤压痛。
用右手拇指按压胸骨柄及胸骨体的中、下部,询问被检者有无压痛。
(3)胸廓扩张度(thoracic expansion):检查者两手掌及伸展的手指置于胸廓前下部的对称位置,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两拇指间距约2cm。
然后嘱被检者作深呼吸动作,比较两手的动度是否一致。
(4)语音震颤(vocal fremitus):将双手掌置于被检者胸部的对称位置, 嘱其以同等强度发“yi”长音, 并双手作一次交换,以排除两手感觉的误差。
检查上、中、下三部位,比较两侧相应部位语音震颤的异同,注意有无增强或减弱。
(5)胸膜摩擦感(pleural friction fremitus):双手掌置于被检者前胸廓下侧部, 嘱其深吸气, 触诊有无胸膜摩擦感。
3. 叩诊:(1)顺序:左右对称,由上而下。
(2)叩诊手法:直接叩诊和间接叩诊法。
(3)辨别各种叩诊音:清音、浊音、实音、鼓音、过清音。
(4)叩诊内容:肺野的比较叩诊、前胸和侧胸的肺下界。
检查胸部叩诊音分布, 以胸骨角为标志,确定肋间隙。
板指与肋骨平行,由第1肋间至第5肋间,按由外向内、自上而下、两侧对照的原则叩诊。
注意叩诊音改变及板指的震动感。
肺下界叩诊, 按右锁骨中线、左腋中线、右腋中线顺序叩三条线。
被检者平静呼吸,检查者板指贴于肋间隙,自上而下, 由清音叩到实音时翻转板指,取板指中部用标记笔作标记,数肋间隙并作记录。
叩诊腋中线时,先嘱被检查者外展上肢抱头或枕在头下。
4. 听诊:(1)两侧对称部位的对照、比较听诊,必要时配合作深呼吸或咳嗽。
(2)听诊内容: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啰音、语音共振、胸膜摩擦音。
(3)听诊方法:肺部听诊按锁骨中线、腋前线和腋中线三条线,上、中、下部左右对称部位。
比较两侧的呼吸音有无异常变化,是否有呼吸音以外的附加音(干、湿性罗音),必要时嘱被检者作深吸气动作。
检查语音共振:听诊器体件位置同语音震颤的检查,上、中、下三个部位,从内到外。
嘱被检者以一般的声音强度重复发“yi”长音,作两侧对比,有无增强或减弱。
嘱被检者深吸气,在下侧胸壁听诊有无胸膜摩擦音。
(四)背部体格检查:1. 视诊:(1)内容:胸廓形态、皮肤。
(2)方法:嘱被检者坐起, 两手抱胸,暴露背部, 视诊皮肤和胸廓形态,脊柱有无后凸或侧弯。
2. 触诊:(1)内容:胸廓扩张度、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
(2)方法:胸廓扩张度:双拇指在第10肋水平,对称性地把手掌放在背部两侧,两拇指间距约2cm,两手向脊柱方向推挤,使皮肤松弛致双手大拇指掌侧缘平行。
然后嘱被检者作深呼吸动作,比较两手的动度是否一致。
语音震颤:检查者两手掌置肩胛上区、肩胛间区和肩胛下区对称部位,请被检者发“yi”音,然后两手交换,请被检者以相等强度重复发“yi”音,比较两侧语音震颤是否相等。
胸膜摩擦感:双手掌置于被检者后胸廓下侧部(约腋后线第9-10肋处),嘱其深吸气, 触诊有无胸膜摩擦感。
3. 叩诊:(1)内容:肺野对比叩诊、肺上界、肺下界和肺下界移动度。
(2)方法:肺野对比叩诊:背部叩诊肩胛间区脊柱两侧上下共4个部位,左右腋后线、肩胛线上下共4点,先左后右。
比较叩诊音的分布是否正常。
肺上界的叩诊:请被检者上臂自然下垂贴于胸侧壁,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的后外侧,将手指放在斜方肌前缘中央部开始叩诊为清音,逐渐叩向外侧,由清音变为浊音时,翻转板指, 在其中点作一标记。
再从斜方肌前缘中央部向内叩,由清音变为浊音,翻转板指, 在其中点作标记。
测量内外两标记之间的宽度,正常肺尖的宽度为4~6cm,右侧稍窄。
肺下界和肺下界移动度:被检者上臂自然下垂贴于胸侧壁,检查者握其肘,稍作内收外展动作,另一手触摸肩胛下角,在上臂自然下垂时确定肩胛下角位置,通过此角的垂线为肩胛线。
沿肩胛线自上而下,叩出平静呼吸时的肺下界,并标记。
嘱被检者作深吸气后屏住呼吸, 迅速沿左肩胛线自上而下叩至浊音区, 翻转板指, 在其中点作一标记。
嘱患者恢复平静呼吸,检查者将扳指放回到前面已叩出的平静呼吸时肺下界的标记点,再嘱其深呼气后屏气, 迅速沿左肩胛线自下而上叩诊,当浊音转为清音时,翻转板指, 再作标记,嘱被检者恢复正常呼吸。
数肋间,用直尺测量两个标记间的距离,即肺下界移动范围。
再叩右肩胛线处肺下界及深吸气、深呼气末的肺下界,数肋间,测量右肺下界移动范围。
作记录。
4. 听诊:(1)内容: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啰音、语音共振、胸膜摩擦音。
(2)方法:听诊肩胛上区左右各一个点,肩胛间区脊柱两侧上下共4个部位,左右腋后线、肩胛线上下共 4 点,注意双侧对称部位的呼吸音是否异常,有无干、湿性罗音。
嘱被检者以相同的声音强度发“yi”长音,在前面的听诊部位对比两侧语音共振有无增强或减弱。
(五)同学分组,2人1组,互相练习刚才讲述的肺部检查的内容,也可在仿真模拟人上进行练习,尤其肺部各种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和啰音的听诊训练。
老师在旁指导。
(六)请1名同学完整演示肺部体查,由同学点评,最后老师总结。
(七)病房见习:病房准备肺部典型病征的病人3-5人,进行实践教学,增强感性认识。
(八)讨论和总结胸部检查的要点,并解答学生的提问。
布置课后作业。
六. 课后作业:1. 肺下界的正常位置?2. 肺部触、叩诊的内容?3. 干湿罗音产生的机理和临床意义?4. 异常支气管呼吸音的概念和临床意义?5. 每人课后进行正常肺部视、触、叩、听诊检查10人次,并写出实践报告。
七、注意事项:1. 检查操作前必须了解胸部体表标志和胸部脏器在体表的投影位置。
2. 掌握胸部视、触、叩、听诊的检查方法、内容和胸部常见的病理体征。
检查内容可概括:“三视、四触、五叩、五听诊”。
3. 要根据检查部位的需要和病人的病情选择合适的体位:一般病人取端坐位或平卧位,被检查者全身肌肉放松,双上肢自然下垂或置于身体两侧,均匀呼吸,充分暴露胸部;光线应从上方直射胸部。
室内环境要安静、温暖和舒适。
4. 肺部触诊时检查者手掌要暖和,听诊时注意听诊器胸件不能过凉,以免肌束的收缩颤抖影响检查结果。
5. 检查者应从不同角度、按一定顺序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自上而下,注意上下、左右进行对称、比较的检查,为了尽量减少被检查者的体位变动,先全部完成前胸部全部的体格检查后再检查背部。
6. 叩诊检查是肺部检查的重点内容。
可采用直接叩诊法和间接叩诊法进行检查。
采用间接叩诊法检查时:取左手中指做板指,平贴肋间隙;右手中指指端作叩指锤,叩击板指第二指节前端;叩诊时应以腕、掌关节的活动为主;叩击动作要灵活,力量适度,向下迅速用力,富有弹性;每次扣击2-3 下,在同一部位可叩打2-3 次。
7. 肺部听诊检查时不可隔着衣服听诊,可嘱咐病人微张口均匀呼吸,注意力要集中,要摒除心音的干扰,必要时可采用摒住呼吸或咳嗽的方式配合肺部听诊。
八. 参考文献:1.陈文斌、潘祥林,《诊断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