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110 cm大垄纵横通透高产栽培模式试验研究
玉米110cm大垄双行栽培技术

玉米110cm大垄双行栽培技术玉米110cm大垄双行栽培技术是一种由常规垄距66.7cm改为110cm大垄,垄上种双行,通过合理密植,提高玉米光、热、水、肥利用率,调节密植群体内单株个体间的田间配置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栽培方法。
本栽培技术提出了玉米110cm大垄双行栽培技术模式下玉米生产的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及收获等技术要求,适用于活动积温在2700-2850℃之间的第一积温带种植。
按本栽培技术实施,亩产可达800—1000kg,比常规栽培增产10—25%以上。
一、品种选择与处理1.品种选择选用增产潜力大,抗病性强,生育期在128—130d以内的高产稳产、耐密的优质玉米品种。
如:郑单958、利民33等。
种子质量要求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5%,含水量不高于14%。
2.种子处理(1)选种。
将种子筛选分级,除去小粒种子和颜色淡、成熟度不好、霉变、破损、有病虫害的种子,防止出现弱苗、病苗。
(2)试芽。
在播前20d进行一次发芽试验,要求芽率不低于95%,达不到标准及时调换。
(3)晒种。
播前10d将种子晾晒2—3d,可提高种皮的透气性和种子发芽率。
(4)种子包衣。
在播前1—2d,先用千斤顶拌种剂拌种晾干后,再用20.75%黑败悬浮剂或17%吉农4号悬浮剂按药种比1:40包衣,可提早出苗和有效防治苗期害虫、丝黑穗病、顶腐病等。
二、深松整地秋整地。
即在玉米秋收后上冻前,采用配套大型农机具(最好300马力以上,带gps卫星定位)实行灭茬、浅翻、深松、重耙、起垄、整形、镇压连续作业,达到待播状态,使耕深30cm以上,垄距110cm,垄高25cm,垄顶宽70cm。
做到垄向直、无漏耕、无坷垃。
三、配方施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对各乡镇示范园区土壤进行测土化验,根据测土数据和专家推荐配方,由配方肥企业定点加工生产配方肥,亩施48%配方肥40-50kg、多肽生物有机肥10kg做底肥,施肥深度以种下15cm为宜;64%二铵5kg做水肥,随滤水施入;在玉米拔节期,亩追施46%尿素15kg和60%氯化钾5kg,追肥部位在双行中间;有条件地区可在玉米孕穗期二次追肥,亩追46%尿素10kg。
玉米110cm大垄双行栽培产量与效益研究

期均较玉米 6 5 c m 小垄 常 规 栽培 ( 处理 2 ) 有所提 前 , 其 中
玉米1 1 0 e m大 垄双 行 栽培 在 拔 节 期 、 抽 雄 期和 吐 丝 期 均较 玉米 6 5 c m 小 垄 常规 栽培 处 理 提 前 2 d, 而 成 熟 期则 较 玉米
草可用 9 9 0 g / L乙 草 胺 乳 油 2 2 5 0 ~ 3 0 0 0 mI d h m + 3 8 %莠 去
的基 本 要 素 。 笔 者就 玉米 合 理密 植 、 科 学 的群 落 效应 以及
通 风透 光 等 因素 进行 研 究 , 探 索玉 米 的增 产增 效 因 素 , 从 而
农 艺 学
现 代农 业科技
2 0 1 5年第 l 4期
玉米 1 1 0 c m 大 垄双 行 栽 培产 量 与 效 益研 究
潘 士娟
( 黑龙江省兰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黑龙江兰西 1 5 1 5 0 0 )
摘 要 开展 玉 米 1 1 0 c m 大垄双 行栽 培 产量 与效 益研 究 , 结果表 明 : 玉米 采 用 1 1 0 e m 大垄 双行 栽培技 术 , 产量 达 到 了 9 4 2 9 . 0 k g / h m 。 较 玉米采 用 6 5 e m 小 垄常规 栽培 技 术 ( 产 量 84 7 2 . 0 k g / h m ) 增产 9 5 7 . 0k g / h m , 增产 率 为 1 1 . 3 %, 增加 经 济效 益 1 2 4 3 . 5 0元/ } l m , 增效 1 5 . 5 %。 关 键 词 玉 米 ; 大 垄双行 ; 产量 ; 效 益 中图 分类 号 ¥ 5 1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7 — 5 7 3 9 ( 2 0 1 5 ) 1 4 — 0 0 1 8 一 O 1
不同玉米品种110cm大垄栽培密度对比试验

不同玉米品种110cm大垄栽培密度对比试验引言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在农业生产中,玉米的种植方式和栽培密度都对产量和质量产生着重要影响。
大垄栽培是一种重要的玉米种植方式,通过探究不同玉米品种在110cm大垄栽培密度下的生长情况,可以为玉米种植提供科学的栽培技术和栽培密度指导,为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1.实验地点本试验在我国某农业科研基地进行,该基地地处北纬35°,海拔300米,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20°C左右。
2.试验材料本试验选取了三个优良的玉米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分别是XX品种、YY品种和ZZ品种。
种子来源于当地合格的种植基地,品种纯度和质量良好。
3.试验设计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外施施肥和水分管理等方面保持一致。
栽培密度分为四个水平,分别为110cm、120cm、130cm、140cm。
每个密度设有三个重复。
每个重复面积为30m²,每个组合设置12个小区。
4.数据采集在播种后,每隔一周对每个试验小区进行生长情况的观察和测量,包括植株高度、叶片数量、根系生长情况、发育情况等。
在玉米成熟期,对每个处理进行收割,并对产量和品质指标进行测定。
结果与分析1.植株生长情况在110cm大垄栽培密度下,XX品种的植株高度平均为180cm,YY品种为175cm,ZZ品种为185cm。
植株高度差异不大。
叶片数量方面,XX品种平均为14片,YY品种为12片,ZZ品种为13片。
可以看出各品种之间在叶片数量上存在差异。
2.根系生长情况对不同品种进行根系调查发现,在110cm大垄栽培密度下,XX品种的根系发达且分布均匀,根系深度平均为40cm,YY品种根系分布较为密集,深度平均为35cm,ZZ品种根系分布较为杂乱,深度平均为45cm。
3.产量和品质指标在玉米成熟期,对各处理进行收割,净产量统计发现,110cm大垄栽培密度下,XX品种产量最高,平均为750kg/亩,YY品种次之,平均为720kg/亩,ZZ品种产量最低,平均为680kg/亩。
玉米110厘米大垄高台双行密植通透栽培技术.doc

玉米110厘米大垄高台双行密植通透栽培技术为学习借鉴绥棱农场集约规模经营、应用现代大型农机具、推广与之相配套的农业新技术发展现代农业的新思路、新作法,结合我县生产实际,特制订2012年玉米110厘米大垄高台双行密植通透栽培技术方案。
一、准备期1、选茬:选茬不要选择前茬使用高残留的农药如豆磺隆、氟磺胺草瞇,慎重选择使用过普施特、广灭灵的地块,由于连年过量使用, 玉米苗期易发生白苗、紫苗药害。
玉米适应性强,一般地块都可以种植。
2、整地:没有深翻基础的,用大马力牵引七锋犁进行32厘米深翻,用重耙耙细耙平然后起垄,有深翻基础的,可用大马力拖拉机牵引复式联合整地机一次完成深松35厘米、耙茬18-20厘米和碎土作业。
3、秋起垄:秋起垄标准垄宽110厘米,垄台高20厘米,垄台宽70厘米,垄面平整无坷垃。
4、种子选择:四海店镇、阁山永青旱田科技园区可选择德美亚一号;靠山乡玉米示范园区、克音玉米高产创建区、阁山场县共建玉米种植示范区可选用哲单37、绿单2、垦单13。
要求芽率大于95%。
清除杂质和病虫粒,进行大小粒分级播种。
播种前5-7天要用35% 多福克或20%咲福种衣剂按药种比1: 70进行种子包衣。
二、播种期1、播种期选择:靠山玉米示范区、克音玉米高产创建区、阁山场县共建玉米示范区可在5月1 — 5日;四海店镇、阁山永青旱田园区可在5月5-7 H播种。
具体要求是:5厘米耕层温度稳定在5-6°C, 气温7-9°C时播种,在确保不粉种前提下尽量早播。
2、播种要求:采用进口精播机进行精量点播。
德美亚一号均保苗9.5万株,绿单2、哲单37、垦单13均保苗6-7万株,覆土厚度为3—5厘米。
3、配方施肥:均用种肥二<350—400斤、氯化钾200斤、大颗粒尿素200斤、硫酸锌60斤,种肥随播种分层施入。
追肥均用尿素400 斤。
4、播后苗前灭草:均用99%乙草胺1.5 — 2升+75%囉吩20-30 克+2, 4-DT酯0.8升,播后苗前除草,喷液量为公顷用300公斤。
玉米大垄纵横通透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研究初报

Z a i p e i j i s h u玉米大垄纵横通透高产栽培技术模式是一种新的玉米栽培方式,即在原玉米大垄通透栽培技术基础上,增加了横向通透技术内容。
既增加了横向通风透光,又提高了种植密度,为玉米创高产打下良好基础。
1 试验材料与方法1.1材料供试玉米品种为利民33。
1.2设计设3个处理,采用大区对比法,不设重复。
处理1:110厘米大垄一穴双株栽培模式,窄穴距29.4厘米,宽穴距58.8厘米。
处理2(对照1):110厘米大垄双行栽培模式,株距22厘米。
处理3(对照2):66.7厘米常规垄栽培模式,株距18.2厘米。
以110厘米大垄双行栽培模式和66.7厘米常规垄栽培模式作对照,每个处理15大垄,垄长250米。
各处理种植密度、施肥水平及田间管理均一致。
1.3方法在110厘米大垄上种植双行,双行间距40厘米,每行种两穴空一穴,每穴种植双株,双株横向排列,间隔2厘米,垂直于垄向的植株在一条直线上。
人工精量穴播,一穴双株,种植密度5500株/亩。
1.4 试验地基本情况1.4.1概况试验地位崇德镇合盛村,德昌路道南,由合盛村党支部书记孙红霞统一规模经营。
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肥力均匀,土壤类型为碳酸盐黑钙土,有机质含量2.54%,碱解氮115.41毫克/公斤,速效磷21.13毫克/公斤,速效钾98.93毫克/公斤,PH 值为7.58。
1.4.2深松整地110厘米大垄全部为秋整地,即在玉米秋收后上冻前,用久保田“954”拖拉机牵引格兰秸秆还田机灭茬还田;凯斯“385”拖拉机牵引730C 联合整地机深松耙地,深松深度35厘米,耙平耙碎耙细;凯斯“210”拖拉机牵引大垄整型机起垄,耕深30厘米以上,垄距110厘米,垄高20厘米,垄顶宽70厘米。
常规垄为春整地,在4月17日使用凯斯“210”拖拉机牵引“280”联合整地机,旋耕、灭茬、深松、施肥、起垄、镇压一次作业,达待播状态,耕深25厘米。
1.4.3配方施肥4月18日,亩施优质农肥2立方米、45%配方肥(13:15:17)50公斤做底肥,64%磷酸二铵2.5公斤做水肥,玉米拔节期追施46%尿素25公斤。
不同玉米品种110cm大垄栽培密度对比试验

不同玉米品种110cm大垄栽培密度对比试验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食物需求的增加,如何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成为农业领域的重要课题。
大垄栽培是一种常用的玉米种植方式,通过控制种植密度来调整玉米的生长环境,进而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目前,关于不同玉米品种在110cm大垄栽培密度下的对比试验还比较缺乏,研究者对不同品种在不同密度下的生长特性、产量表现等方面的差异还不够清楚。
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不同玉米品种在110cm大垄栽培密度下的生长规律,优化玉米种植策略,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基于以上背景,本试验旨在通过对不同玉米品种在110cm大垄栽培密度下的对比试验,探讨不同品种在这种种植方式下的生长表现和产量特点,为进一步优化玉米种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为玉米种植者提供更准确的种植指导,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促进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玉米品种在110cm大垄栽培密度下的生长发育情况及产量表现,通过对比试验分析各品种在不同密度下的适应性和表现,为进一步优化玉米种植管理提供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比较不同玉米品种在110cm大垄栽培密度下的生长速度和高度差异,探讨不同品种对密度的适应能力。
2. 分析不同玉米品种在110cm大垄栽培密度下的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等生长指标,揭示品种间的生长特点。
通过本次试验,旨在为科学确定不同玉米品种在110cm大垄栽培密度下的最佳种植管理策略提供实证数据支持,为玉米种植业的提质增效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1.3 研究意义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广泛且产量丰富。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玉米栽培密度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通过不同玉米品种110cm大垄栽培密度的对比试验,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品种在相同密度下的生长情况,为农民提供科学种植指导,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不同玉米品种110cm大垄栽培密度对比试验

不同玉米品种110cm大垄栽培密度对比试验一、研究背景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产量稳定,深受农民青睐。
而玉米的栽培密度对于产量和品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实际生产中,110cm大垄栽培是一种常见的种植方式,而在不同品种的玉米中,栽培密度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
本研究旨在对比不同玉米品种在110cm大垄栽培密度下的表现,为农民种植玉米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目的1. 评估不同玉米品种在110cm大垄栽培密度下的产量表现;2. 探究不同玉米品种在110cm大垄栽培密度下的品质特点;3. 为农民种植玉米提供栽培密度的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了三个常见的玉米品种,分别是XX玉米、YY玉米和ZZ玉米,然后在110cm 大垄栽培条件下分别设置了不同的栽培密度进行试验。
通过田间试验和实验室分析,对不同玉米品种在110cm大垄栽培密度下的表现进行了评估和分析。
四、研究结果1. 不同玉米品种在110cm大垄栽培密度下的产量对比在110cm大垄栽培密度下,经过实验测算,XX玉米的平均产量为750kg/亩,YY玉米的平均产量为800kg/亩,ZZ玉米的平均产量为730kg/亩。
从产量的数据来看,YY玉米在110cm大垄栽培密度下的表现最好。
五、结论及建议综合以上数据分析,不同玉米品种在110cm大垄栽培密度下的表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 在110cm大垄栽培密度下,YY玉米表现最好,既有着不错的产量,又有着较好的品质特点和形态特点;2. 在进行玉米种植时,应根据具体品种的特点和实际环境条件,合理选择栽培密度,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本研究还可以对不同的玉米品种在其他栽培条件下进行对比试验,以及添加其他相关的参数指标,为农业生产提供更为全面和细致的研究数据。
希望本研究可以对农民种植玉米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为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贡献自己的力量。
简述玉米110厘米大垄密植高产栽培技术

产 ,是 不依 靠 覆 膜 和 晚 熟 品 种 ,通过 熟 期 正 常 品 种 的合 理 密植 来 土 壤 条 件 ;耐 密 、抗 倒 群 体 高 产 品 种 ;通 过 合 理 密 植 适 宜 耕 种 方 式
实现 大幅 度 增 产 的 有 效技 术 措 施
的改 进 。调 节 密 植 高 产 群 体 内单 株 个 体 间 的 田 间 配 置 ,协 调 密 植
简述玉 米 1 10厘米大垄密植 高产栽培 技术
荆 大 成 张彦 君 王千 石 (海 伦 市 百祥 镇 农 牧 技 术 综 合 服 务 中心 ,黑龙 江 海 伦 152300)
摘 要 :本 文 就 玉 米 11O厘 米 大 垄 密植 高 产 栽 培 技 术 进 行 简 单 米 耕 种 方 式 为 切 人 点 ,以 密 度 和 施 肥 谐 调 同 步 增 加 为 手 段 ,以
种 植 密度 ,亩 增 密 度 600~800株 甚 至更 多 :良种 良法 结 合 、农 机 农
3.1品种 。选 高 产抗 倒 伏 品种 栽 培 ,使 玉 米 公 顷 保 苗 由原 来 的
艺 结 合 ,就 是 耐 密 品 种 与 适 合 密 植 栽 培 的 大 垄 双 行 栽 培 方 法 相 完 6~6.5万 株 提 高 到 8~9万 株 。
可 挖 。鉴 于这 种情 况 ,自 2006年 借 助 院 县 共 建 的 有 利 契 机 ,在 玉 后 深 施 。苗 期 至拔 节 期 发 现 缺 锌 ,用 0-3%浓 度 的 硫 酸 锌 叶 喷 。追
米 生 产上 引 进 了 可 大 幅 度 提 高 玉 米 产 量 的一 项 高 产 栽 培 技 术 .即 肥 :在 玉 米 拔 节 期 结 合 中 耕 亩 深 施 尿 素 10—15公 斤 。 有 条 件 的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 类 号ຫໍສະໝຸດ ¥ 5 1 3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 0 0 7 — 5 7 3 9 ( 2 0 1 4) 0 2 — 0 0 2 5 — 0 1
玉 米 大垄 纵 横通 透 高产 栽培 技 术模 式 是 一 种新 的 玉米 栽 培 方式 . 即在 原 玉米 大 垄通 透 栽培 技 术基 础 上 , 增 加 了横 向通 透技 术 内容 。 既增 加 了横 向通 风透 光 , 又提 高了 种 植 密 度, 为玉 米创 高 产打 下 良好基 础l l - 2 1 。 2 0 1 3年 青 冈县特 在 民政 镇 公 平 村 科 技 示范 园区 进 行 此 试验 , 以为 今 后 大面 积 推 广
式, 窄 穴距 3 0 c m, 宽 穴距 6 0 c m。 处理 2 : 1 1 0 c m 大 垄双 行 栽 培模式 , 株距2 2 c m。 处理 3 : 6 6 . 7 e m 常 规 垄 栽培 模 式 , 株 距 由表 3可 知 , 1 1 0 c m大 垄 一 穴双 株 栽 培 模 式 在株 高和
穗 位 上比 1 1 0 c m 大 垄 双 行 栽培 模 式 高 . 二 者 在 茎粗 、 气 生 根 轮 数 和 气 生根 条 数 上 相 同 ; 1 1 0 c m大 垄 一 穴双 株 栽 培模 式株高 、 穗位 、 茎粗 、 气 生 根 轮 数和 气 生 根 条数 所 有 性 状 指 标 均 好于 常规 垄栽 培模 式[ 4 1 。
培 模式 具 有促 进 玉米 生长 发 育 , 加 快 玉米 生 育进程 , 促 进 早
熟 的作 用[ 3 1 。
2 . 2 不 同 处 理 对 玉 米 各 生 育 期 长 势 的 影 响
由表 2可 知 , 1 1 0 c m 大垄 一 穴双 株栽 培模 式 在株 高 、 叶 宽 和 茎粗 上 与 1 1 0 c m 大垄 双 行 栽培 模 式相 差 不 多 。 主根 长 和 根鲜 重分别 比 1 1 0 c m大垄 双行 栽培模 式长 2 . 1 c m、 重1 g ;
表 3 玉 米 成 熟 期 长 势
1 8 . 2 c m。 采用 大 区 对 比 法 , 不设 重 复 。 每 个 处理 l 5大 垄 , 垄
长 2 5 0m。 各 处理 种 植密 度 、 施 肥水 平及 田间管 理均 一 致 。
1 . 4 试 验 方 法
在 1 1 0 c m 大垄 上 种植 双 行 , 双行间距 4 0 c m, 每 行 种 两
现 代农 业 科技
2 0 1 4年 第 2期
农艺 学
玉米 1 1 0 c m 大垄纵横通透 高产栽培模式试验研 究
胡 英凯 孙永 红
( 黑 龙 江 省 青 冈县 农 业 技 术 推 广 中心 , 黑龙江青 冈 1 5 1 6 0 0 )
摘要 开展 玉米 1 1 0 c m 大 垄纵横 通 透 高产 栽培 应 用效 果研 究 , 结 果表 明 : 1 1 0 c m 大 垄一 穴 双株 栽 培模 式 在 促进 玉米 生长 发 育 , 加 快 玉米 生 育进程 , 促 进早 熟 方面好 于 1 1 0 c m大 垄双 行栽 培模 式 , 更 明显 好 于 常规 垄栽 培模 式 。 增 产幅 度 明显 , 但 人 工播种 , 费工 费 时 , 有 配套
肥, 追尿 素 2 2 5 k g , h m 。
1 . 2 试 验 材料
高、 叶宽 、 茎粗 、 主 根长 、 鲜 重等 所 有性状 均 有优 势 。
表 2 玉米 拔节 期长 势
供 试 玉米 品 种为 利民 5号 。
1 . 3 试 验 设 计
试 验 设 3个 处 理 , 处理 1 : 1 1 0 c m 大 垄 一穴 双 株 栽 培模
穴空 一穴 , 每穴 种植 双 株 , 双 株横 向排 列 , 间隔 2 c m, 垂直 于 垄 向 的植 株 在 一条 直线 上 。 人 工 精 量穴 播 , 一穴双株 , 种 植
密度 8 . 2 5万株/ h m 。
2 结 果 与 分 析
2 . 1 不 同处理 对 玉米 物候 期 的影 响
提 供依 据 。 1 材 料 与方 法 1 . 1 试 验地 基 本情 况
处 理
1 2
3
表 1 玉 米 物 候 期
播 种 期 出 苗期 拔 节 期 抽 雄 期 吐 丝 期 成 熟期
0 5 一 O 6 0 5 一 O 6 0 5 一 O 6 0 5 —1 8 0 5 一l 8 0 5 —1 8 0 6 —2 3 0 6 —2 4 0 6 —2 5 07 — 2 9 07 — 3 0 08 一 Ol 0 8 一 O 2 O 8 一 O 3 O 8 一 O 5 0 9 — 2 7 0 9 — 2 9 1 O 一 0l
1 1 0 c m 大 垄一 穴双 株 栽培 模式 与 常规 栽培 模 式相 比 ,在株
试 验 地 土 质 为 黑钙 土 , 地 势 平坦 , 土 壤肥 力 中等 , 前 茬 为玉米 , 秋翻秋起垄 , 底肥施 4 5 %复 合 肥 6 0 0 k m 、 锌 肥
2 2 . 5 k g / } l m 2钾肥 1 2 0 k g / } l m 2尿 素 7 5 k g / h m , 拔 节 期 进 行追
2 . 3 不 同 处 理 对 玉 米 产 量 性 状 的 影 响
由 表 1可 知 , 各处 理 播 期 相 同 , 出苗期无差异 。 1 1 0 c m 大 垄 一 穴双 株 栽培 模 式在 拔 节 期 、 抽雄 期 、 吐丝 期 和成 熟 期 分别 比 1 1 0 c m 大垄 双行 栽培 模 式提 前 1 、 1 、 1 、 2 d , 比 常规 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