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2020年秋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天气与气候 2.3 大气的压强 2.3.1 精】

合集下载

【推荐使用】2020年秋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天气与气候 2.4【精】

【推荐使用】2020年秋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天气与气候 2.4【精】
(2)用铅笔顶着一个纸飞机对着电扇,发现纸飞机的__尖_端_____(填 “尖端”或“尾端”)朝向电扇。这说明我们在看风向标的时候应 该看风向标的____箭_头___(填“箭头”或“箭尾”)指向。 (3)如图乙的风向标,表示此时刮的是___东__南___风,风速为 ____1_0___m/s。
[解析] (1)风向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2)纸飞机尖端,风向标箭头所指 的方向为风向。(3)风向标中一长横线表示4 m/s,一短横线表示2 m/s, 所以风速为10 m/s。
C.风力发电
D.帆船运动
第4节 风和降水
3.下列对空气中所含水汽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水汽的含量就越小 B.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空气的温度就越低 C.空气的温度越高,所能含有的水汽就越多 D.空气的温度越高,水汽的含量肯定越大
第4节 风和降水
4.下列关于气压和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B.空气从气压低处向气压高处流动 C.空气的垂直运动叫风 D.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
谢谢观看,敬请指导
天平两臂平衡,表示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两臂不平衡,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让学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例1在天平图下方呈现“=”,让学生用等式表达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从中体会等式的含义。教材使用了“质量”这个词,是因为天平与其他的秤不同。习惯上秤计量物体有多重,天平计量物体的质量是多少。教学时不要把质量说成重量,但不必作过多的解释。 例2继续教学等式,教材的安排有三个特点: 第一,有些天平的两臂平衡,有些天平两臂不平衡。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有时写出的是等式,有时写出的不是等式。学生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与感受中,能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第二,写出的四个式子里都含有未知数,有两个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便于学生初步感知方程,为教学方程的意义积累了具体的素材。第三,写四个式子时,对学生的要求由扶到放。圆圈里的关系符号都要学生填写,学生在选择“=”“>”或“<”时,能深刻体会符号两边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符号两边的式子与数则逐渐放手让学生填写,这是因为他们以前没有写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与不等式。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第二章天气与气候第3节大气的压强(市一等奖)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第二章天气与气候第3节大气的压强(市一等奖)

课题:2、3大气的压强(三)班级:组名:姓名:【学习目标】能说出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之间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能利用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之间的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学习重难点】能说出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之间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能利用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之间的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自主先学在火车站的站台上,标有一道平行于铁轨的直线,你知道为什么要设置这样一条直线吗?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______,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与越______.2;图3是机翼的模型,当飞机飞行时,迎面吹来的风被机翼分成两部分,在相同时间内,图3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_____,因而速度_____,它对机翼的压强_____;下方气流通过的路程_____,因而速度_____,它对机翼的压强_____.3.在火车站和地铁站台上,都画有一条安全线,当火车快速开过时,人越过这条线就会有危险.这是因为,火车开动时,靠近火车的地方气体_____,压强_____,离站台远的地方气体_____,压强_____,强大的气流会_____.二、学生实验,合作学习[实验一] 完成书59页活动气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用双手分别捏着两张纸条的一端,使它垂挂在胸前。

沿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时,将会出现什么现象?[结论] 当吹气时,两纸条 __ (填“内”或“外”)侧气体的流速较大, __ (填“内”或“外”)侧气体的压强较大。

说明:气体压强跟流速之间的关系: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流速越小,压强越。

[实验二]:把一支玻璃管插入水中,当用另一支玻璃管对着它的上端吹气时,有水从管口喷出。

自己动手做一做,并讨论,怎样解释这个现象?说明:跟气体一样,液体的压强也会随流速的增大而_______.[实验三} 举例介绍:1912年秋季,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远洋轮之一“奥林匹克号”和离它100米左右的地方铁甲巡洋舰“豪克号”相撞。

科学八年级上第二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科学八年级上第二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一、大气层1、大气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2、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

①大气层使各种复杂的天气得以发生;②使得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差较小;③阻挡了大部分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紫外线辐射;④阻挡了小天体的撞击3、4、对流层:大气底层,在两极地区厚度约为8千米,赤道地区增大到17~18千米。

集中了地球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最显著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5、对流: (1)液体的对流(2) 气体的对流(3)对流层气温下面高,上面低,容易发生空气对流。

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 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是与人们生活生产最密切的一层。

7、平流层: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使温度升高,且天气现象少,适合高空飞行二、气温8、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9、气温:描述天气的基本要素,指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10、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我国常用的单位:摄氏度(℃)。

气象观测中使用: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测一天中最高温)、最低温度计(测一天中分层 高度(千米)温度分布特点 对流层 0-17(赤道上空厚度为17~18千米;两极地区厚度为8千米)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平流层 17-55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中间层 55-85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暖层 85-500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外层 500以上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分层依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主要是依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最低温)温度计放在白色的百叶箱中(离地1.5米,避免太阳直射,防风、防雨、透风) 一天中的气温是不断变化的,气温最高值:下午2点(14:00);气温最低值:日出前后 11、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22℃三、大气压强12、大气压的压强: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简称大气压 13、马德保半球实验:验证了大气会产生很大的压强14、大气压的测量:空盒气压计(携带和使用方便)和水银气压计(测量较精确)测量单位分别为百帕(hPa )和毫米汞柱(mmHg ) 1 mmHg = 133 Pa15、标准大气压:海平面附近,大气压数值接近1.01×105帕,即 760毫米汞柱 16、利用大气压的生活用品:真空压缩保存物品、吸尘器、离心式水泵. 17、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在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甚至同一地点,大气压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18、高压区:空气从上往下流,天气晴朗,空 气干燥,人心情较舒畅低压区:空气从下往上流,天空多云,长形成阴雨天气,人感到疲倦、心情烦躁,有胸闷的感觉19、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人体对大气压的变化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短时间内气压变化较大,人会由于来不及作出相应的调节而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如:从平原进去青藏高原,气压减小而出现高原反应;反之也会有不适应现象。

【推荐使用】2020年秋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天气与气候 2.6 【精】

【推荐使用】2020年秋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天气与气候 2.6 【精】
(2) 教学方程的意义,突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含有未知数”与“等式”是方程意义的两点最重要的内涵。“含有未知数”也是方程区别于其他等式的关键特征。在第1页的两道例题里,学生陆续写出了等式,也写出了不等式;写出了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也写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些都为教学方程的意义提供了鲜明的感知材料。教材首先告诉学生: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让他们理解x+50=150、2x=200的共同特点是“含有未知数”,也是“等式”。这时,如果让学生对两道例题里写出的50+50=100、x+50>100和x+50<200不能称为方程的原因作出合理的解释,那么学生对方程是等式的理解会更深刻。教材接着安排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并通过“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找出等式,再找出方
8.读图B2-6-4,回答下列问题。 (1)迎风坡是___A_____(填“A”或“B”),此坡降水较___多_____, 原因是__暖__湿__气_流__被_迫__上__升_,__空_气_ 中 __的_水__汽__冷_却__凝_结__,__形_成__降_水___________。 (2)此图反映的是__地__形____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3)山越高,降水越多,对吗?请你简要分析原因。 _不__对__,_海__拔_高__到__一_定__程_度__,_空__气__中_的__水_汽__很__少_______。
[解析] 玉门关位于西北地区,夏季风吹不到那里,而受冬季风影响的 时间长。
第6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8.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 D ) ①生活方面 ②农业生产方面 ③水利建设方面 ④城市建设方面 ⑤海陆空交通方面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推荐使用】2020年秋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天气与气候 第7节 【精】

【推荐使用】2020年秋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天气与气候 第7节 【精】

第 7 节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7. [大庆中考] 读下面四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年变化柱状图, 其中反映哈尔滨气温和降水情况的图是( D )
第 7 节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解析 读图可知,图A、B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 少雨;图C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最低气温在 -5 ℃左右;图D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只是位置要偏北些,冬季气温在- 20 ℃左右,属于哈尔滨气候的特点。
第 7 节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创新培优
6.[聊城中考] 如图 2-7-12 所示甲和乙是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下 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甲是东南季风,来自于太平洋 B.乙是西南季风,来自于印度洋 C.甲、乙相比,乙影响我国降水范围更广 D. 夏季风的进退与东部雨带的推移密切相关
第 7 节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第 7 节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5. 读图 2-7-11,完成下列问题。
(3)按月降水量大于 100 mm 进入雨季计算,A 地雨季从_7__ 月到_8___ 月,B 地雨季从_7___ 月到_8____月,C 地雨季从 __4__月到___9月,D 地雨季从__4__ 月到___9 __ 月。
第 7 节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9. 读“我国四个城市 1 月、7 月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 答下列问题。
(4)我国南方地区夏季的气候特征是什Βιβλιοθήκη ?__高__温_多__雨_____。
谢谢观看,敬请指导
天平两臂平衡,表示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两臂不平衡,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让学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例1在天平图下方呈现“=”,让学生用等式表达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从中体会等式的含义。教材使用了“质量”这个词,是因为天平与其他的秤不同。习惯上秤计量物体有多重,天平计量物体的质量是多少。教学时不要把质量说成重量,但不必作过多的解释。 例2继续教学等式,教材的安排有三个特点: 第一,有些天平的两臂平衡,有些天平两臂不平衡。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有时写出的是等式,有时写出的不是等式。学生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与感受中,能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第二,写出的四个式子里都含有未知数,有两个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便于学生初步感知方程,为教学方程的意义积累了具体的素材。第三,写四个式子时,对学生的要求由扶到放。圆圈里的关系符号都要学生填写,学生在选择“=”“>”或“<”时,能深刻体会符号两边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符号两边的式子与数则逐渐放手让学生填写,这是因为他们以前没有写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与不等式。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三节 大气的压强(共61张PPT)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三节 大气的压强(共61张PPT)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如果把笼罩着地球的大气层比作浩瀚的海洋,那么我 们就生活在大气层的底部。生活在海洋中的鱼会受到水 的压强,那么大气是否也会对我们产生压强呢?
1654年5月8日,德国马德堡市的 市长奥托·格里克在马德堡市公开表演 了一个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实验表明: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 的物体产生压强,简称大气压。
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问题:在同一海拔高度,大气压的值是固定不变 的吗?
同一地方,晴天时气压高;阴雨天时气压低。
晴天时气压高
阴雨天时气压低
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高压区和低压区的形成
在地面高度处,高压区的空气会流动到它周围气压 较低的地方去,流走的空气由上空的空气来补充,因此 高压区内会形成下沉气流。低压区,四周的空气补充过 来,互相碰撞以后上升,因此低压区内形成上升气流。
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高压区和低压区的天气
低压区中心的空气向上流动, 天空多云,常形成阴雨天气。
高压区中心的空气向下流动, 天气晴朗,空气干燥。
五、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
1.人体对大气压的变化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2.生活在晴朗天气高的压( )区心情舒畅,
而在阴雨天气的低(压 )区感到疲倦和心情不宁。 3.大气压会直接影响人体血液的溶解氧,大气压越高、
(二)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912年秋季的一天,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远洋轮 之一“奥林匹克号”正在大海上航行,离它 100米左右的地方,有一艘比它小的多的铁甲 巡洋舰 “豪克号”与它平行 疾驰.突然,小军舰 偏离了方向,一个 劲的向“奥林匹克号” 冲去,结果与“奥林匹 克号”相撞。
事故的原因在哪?
流速小, 压强大 流速大 压强小
出结论:气流在机翼上下表面由于流速不同产生 压力差,这就是向上的升力.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第2章天气与气候第3节大气的压强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第2章天气与气候第3节大气的压强
著名的______________实验向人们显示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大气对浸在它内部的物体会产生压强,这个压强称为大气压强,简称为大气压。
C.水的浮力作用 小华制成如图所示的“自动给水装置”,是用一个装满水的塑料瓶子倒放在盆景中,瓶口刚好被水浸没。
二、大气压强存在的证据
(4)同学们发现实验误差较大,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 6.00cm,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 (4)同学们发现实验误差较大,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
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注:射___器__内__空___气__没__排__尽_; _橡__皮___帽__密__封__不___好__;__拉__力___和__长__度___读__数__不__准___确__等______。
2.小华制成如图所示的“自动给水装置”,是 二、大气压强存在的证据
大气对浸在它内部的物体会产生压强,这个压强称为大气压强,简称为大气压。 二、大气压强存在的证据
用一个装满水的塑料瓶子倒放在盆景中,瓶口 A.(a)(b)
B.(b)(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面从政,一方面从事自然 科学的研究。他于1650年发 明了活塞式真空泵,并利用 这一发明于1657年设计并进 行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展
示了大气压的大小并推翻了
之前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 然界厌恶真空” 的假说。
二、大气压强存在的证据 ——马德堡半球实验
历史上第一个证明大气压的存在,且很大
如何测出大气压强的大小?
如图所示,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是( )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2章 天气与气候(2.1-2.3)单元测试(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2章 天气与气候(2.1-2.3)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2章天气与气候班级得分姓名学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关于大气层的分析和理解错误的是( )A. 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变化B. 地球上如果没有大气,火山喷发现象依然存在C. 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D. 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平流层2.下列关于气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B. 气温是指某地空气的冷热程度C. 测量气温的温度计通常放在白色的百叶箱内D. 一天内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正午 12时3.下列选项中,不能用“热空气上升原理”来解释的是( )A. 热气球在空中飘来飘去B. 刚出锅的馒头冒热气C. 烟花飞上天空D. 暖气片安装在房间的低处4. 如图是小金老师手机上收到的一周天气预报,则本周气温日较差最小的一天是( )A. 昨天B. 今天C. 周二D. 周四5. 杭州地区多云转晴,偏北风3~4级,温度5~17℃。

这一天时间里杭州地区的大气状态及其变化称为( )A. 天气B. 气候C. 降雪D. 气候特征6. 电影《攀登者》讲述了1960年中国登山队成功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完成人类首次北坡登顶珠峰的故事。

攀登者在登山过程中随着高度的上升,下列符合事实的是( )A.大气压强逐渐增大B.大气温度越来越高C.生物种类越来越丰富D.大气中的氧气逐渐稀薄7.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8.兴趣小组记录了杭州市一段时间内的大气压和天气情况,部分信息如表所示。

下列对表格信息的解读中,较合理的是( )A. 雨天的大气压一定比晴天的低B. 当大气压小于1×10⁵ 帕时一定是雨天C. 夏季的大气压一般比冬季低D. 冬季的雨天一般与夏季的一样多9. 为了更好地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老师对覆杯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甲所示),如果抽气接近真空,你看到的现象将是( )10. 小乐将两支冒烟的木条放在烧杯上方,如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以一只量筒的水可以轻松被托住,而不会流出。
第3节 大气的压强
9.[2017·衢州]小柯设计了一个“不用绳子扎口的气 球”,如图A2-3-6所示,先将气球放入玻璃瓶中, 再将气球口紧套在玻璃瓶口, 从抽气口抽气,观
察到气球变大,停止抽气后,马上用橡皮套封住抽
气口,此时气球不用绳扎,也能保持膨胀状态。假
设抽气前后气球内的气压分别是p1、p2。瓶内的气
压分别是p3、p4,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B
A.p1<p2 B.p1=p2 C.p3<p4 D.p3=p4
第3节 大气的压强
10.[2017·苏州]如图A2-3-7所示,王老师在圆柱形玻璃杯内 装满水,用平滑的塑料薄片紧贴水面盖住杯口,压紧后将杯子倒 置,水和塑料片都不会掉下来,接着将倒置的杯子悬挂在玻璃钟 罩内,封闭钟罩后用抽气机持续抽出钟罩内的空气,直至塑料片 掉下。已知杯中水和塑料片总质量为100 g,倒置后杯和水与塑料 片的接触面积为12.5 cm2 。(不考虑分子间作用力)
第3节 大气的压强
2.[2017·临沂]下列实验都与压强有关,其中能证明大气压强存 在的是( C )
第3节 大气的压强
知识点2 大气压的大小
3.大气压的值约为1.01×105 Pa,则大气压对你拇指指甲的压 力大小约是( B ) A.1.1 N B.10.1 N C.101 N D.1010 N
[解析] 已知地球的表面积,根据压强的定义式变形后F=pS,得出压力;根据 气压产生的原因——空气有重力,能求出重力(F=G),再根据质量与重力的 关系,最终求出质量。
第3节 大气的压强
7.[2016·衢州] 在验证大气压存在的覆杯实验中,小柯认为: “实验中纸片不掉落完全是因为纸片被杯口的水粘住了,而与 大气压无关”。下列能帮助小柯改变这种想法的实验是( )
第3节 大气的压强
5.如图A2-3-3表示出了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情况,由图观察得出结论: ___大__气_压__随__海_拔__的__升__高_而__降__低________。如果在离海平面1 km处的高度烧水, 则水沸腾时的温度________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 ℃。 某人从离海平面1 km的位置登上6 km的高山时,大气压______减__小(填“增 大”或“减小”)________4k3Pa。
第2章 天气与气候
第3节 大气的压强
第2章 天气与气候
第1课时 大气压
知识要点分类练 规律方法综合练 拓展培优
第3节 大气的压强
知识要点分类练
知识点1 大气压强的存在
1.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与大气压没有关系的是( C ) A.炒海螺时要剪去尾部 B.塑料挂衣钩能贴在墙上 C.氢气球松手后会上升 D.茶壶盖上要开一个小孔
第3节 大气的压强
(1)塑料片不掉下来说明了_大__气__压___的存在,通过计算可知, 当钟罩内气压降到________800Pa时,塑料片会掉下。(g取10 N/kg)
第3节 大气的压强
(2)王老师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抽气至钟罩内气压为30 kPa 时,玻璃杯内出现了一些小气泡,继续抽气至钟罩内气压为 8 kPa时,塑料片就掉下了,请你对此时塑料片掉下的现象 作出合理的解释: 当__逐__渐_抽__出_里__面_的__气__体_时__,_里__面__的_压__强_会__慢__慢_减__小_,__大__气_对__塑_料__片__的_压____ 力__会__减_小__,_当__压_力__小__于_水__和_塑__料__片_的__重_力__时__,_塑__料_片__就__会_下__落_________。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3节 大气的压强
拓展培优
1.[2017·宜宾]利用容积为10 cm3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 可粗略测出大气压的值。 (1)实验的原理是___p_=_FS___。 (2)把注射器的活塞推到注射器筒的底端,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排__尽__筒_内__空_气__,_密__封__注_射__器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用一个橡皮 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第3节 大气的压强
(3)如图A2-3-8所示,水平向左缓慢匀速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 的活塞____刚_被__拉_动____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9 N。
(4)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___带_刻__度_部__分___长度为5 cm,这样就不用测活 塞的直径也能算出活塞横截面积。 (5)则大气压的值为_9_.5_×__10_4Pa。
第3节 大气的压强
③打开阀门2,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肥皂泡A变大,肥皂泡B变小。 [实验结论] 相同条件下,肥皂泡半径越大,肥皂泡内的气体压强越 _____小___。 [实验反思] 如果上述结论同样适用于半径达到一定值后的气球,小 科就能解释用嘴吹气球时,当吹到一定程度后,越吹所需要的力越 ____小____的原因。
第3节 大气的压强
规律方法综合练
6.大气压是由于空气受到重力而产生的。如果地球的表面积约为 5×1014 m2,那么,在标准大气压下,地球周围的空气质量约为(标 准大气压取1.0×105 Pa,g取10 N/kg)( B ) A.5×1012 kg B.5×1018 kg C.1×1018 kg D.1×1012 kg
[解析] 拇指指甲的面积S=1 cm2=1×10-4 m2,指甲受到的大气 压力F=pS=1.01×105 Pa×1×10-4 m2=10.1 N。
第3节 大气的压强
4.如图A2-3-2所示的实验中吸盘都保持静止,但所挂钩码已是吸 盘所能提起的最大重物。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图甲中大气对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码的重力 B.图乙中大气对下面吸盘的压力等于 钩码的重力的1/2 C.利用图甲的实验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 D.利用图乙的实验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
第3节 大气的压强
A.如图甲,换用不同种类的纸片做覆杯实验,纸片都不掉落 B.如图乙,覆杯实验中将杯口朝向不同方向,纸片均不掉落 C.如图丙,将一张湿纸覆盖在空杯子的杯口,倒转杯子纸片不 掉落 D.如图丁,在密闭钟罩内做覆杯实验,抽出钟罩内空气的过程

中纸片掉落
第3节 大气的压强
[解析] 图甲中,换用不同种类的纸片做覆杯实验,纸片都不掉落,可以 证明大气压的存在,但不能反驳小柯的想法;图乙中,覆杯实验中将杯 口朝向不同方向,纸片均不掉落,可证明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不 能反驳小柯的想法;图丙中,将一张湿纸覆盖在空杯子的杯口,倒转杯 子纸片不掉落,可证明大气存在向上的压强,也不能反驳小柯的想法; 图丁中,在密闭钟罩内做覆杯实验,抽出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纸片掉落, 说明没有空气时,没有了气压,也就无法托住水和纸片,这说明实验中 纸片不掉落是因为受到大气压的作用,而不是纸片被杯口的水粘住了, 可反驳小柯的想法。
第3节 大气的压强
8.把装满水的100 mL量筒口朝下浸没在水中,如图A2-3-5所示, 抓住筒底向上提,在筒口离开水面前量筒露出水面部分( ) A A.充满水 B.有水,但不满 C.没有水 D.依次出现上述现象
第3节 大气的压强
[解析] 大气压能支持水柱的高度,我们可以通过公式 p=ρ gh 的变形 h=ρpg求出,结果表明,大气压能支持约 10 m 高的水柱,
谢谢观看,敬请指导
天平两臂平衡,表示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两臂不平衡,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让学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例1在天平图下方呈现“=”,让学生用等式表达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从中体会等式的含义。教材使用了“质量”这个词,是因为天平与其他的秤不同。习惯上秤计量物体有多重,天平计量物体的质量是多少。教学时不要把质量说成重量,但不必作过多的解释。 例2继续教学等式,教材的安排有三个特点: 第一,有些天平的两臂平衡,有些天平两臂不平衡。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有时写出的是等式,有时写出的不是等式。学生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与感受中,能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第二,写出的四个式子里都含有未知数,有两个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便于学生初步感知方程,为教学方程的意义积累了具体的素材。第三,写四个式子时,对学生的要求由扶到放。圆圈里的关系符号都要学生填写,学生在选择“=”“>”或“<”时,能深刻体会符号两边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符号两边的式子与数则逐渐放手让学生填写,这是因为他们以前没有写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与不等式。
(2) 教学方程的意义,突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含有未知数”与“等式”是方程意义的两点最重要的内涵。“含有未知数”也是方程区别于其他等式的关键特征。在第1页的两道例题里,学生陆续写出了等式,也写出了不等式;写出了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也写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些都为教学方程的意义提供了鲜明的感知材料。教材首先告诉学生: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让他们理解x+50=150、2x=200的共同特点是“含有未知数”,也是“等式”。这时,如果让学生对两道例题里写出的50+50=100、x+50>100和x+50<200不能称为方程的原因作出合理的解释,那么学生对方程是等式的理解会更深刻。教材接着安排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并通过“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找出等式,再找出方
第3节 大气的压强
[解析] 图甲中吸盘在竖直方向受竖直向下的拉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 并且二力是一对平衡力;在水平方向受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和支持力,二 力也是一对平衡力,因此大气对吸盘的压力与钩码的重力没有任何关系; 图乙中吸盘受到大气对下面吸盘的压力和物体对下面吸盘的拉力,并且 二力是一对平衡力,故大气对下面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码的重力;由A选项 的分析可知,图甲不能求出大气对吸盘的压力,故不能粗测大气压的值; 由B选项的分析可知,图乙能求出大气对吸盘的压力,故可以粗测大气压 的值。
第3节 大气的压强
(6)提出提高该种测量大气压值精确度的一条建议: ____将__小__活_塞__涂_上__凡_士__林__或_其__他_润__滑__油_等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