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实验八:苔藓及蕨类
植物学实验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基本特征

藓 的 孢 蒴 上 的 蒴 帽
• 葫芦藓成熟孢子体孢蒴
• 葫芦藓孢蒴蒴齿
葫 芦 藓 孢 子 萌 发 形 成 的
原 丝 体 、 芽 体 及 假 根
藓纲其它代表
• 镰叶泥炭藓
波 叶 提 灯
藓
珠
藓
• 大叶藓
万 年
藓
真藓生活史
苔纲的代表种类
▪ 地钱(Marchantia polymorpha L.)
楔叶亚门孢子囊长筒形,5~10枚生孢子叶(孢 囊柄)六角形盘状体的下面
成 熟 孢孢 子子 绿叶 色底 面 及 顶 面
孢子叶切面观
成熟孢子
问荆(Equisetum arvense L.)
真蕨亚门的主要分类特征
▪ 除树蕨外,孢子体仅具根状茎 ▪ 大型叶,具各式脉序 ▪ 幼叶拳卷 ▪ 孢子囊聚集成囊群生孢子叶背面或背缘,多
• 地钱配子体的背腹面
• 地钱配子体剖面观
• 具生殖托的地钱雌雄配子体
• 地钱雄生殖托雌纵剖面
• 地钱精子器
地 钱 雌 生 殖 托 纵 剖 面
• 地钱颈卵器
地 钱 成 熟 孢 子 体
孢 蒴 切 面 局 部
地 钱 胞 芽
地钱生活史
毛 地 钱 的 成 熟 孢 子 体
• 蛇苔雄配子体
3.松叶蕨亚门(Psilophytina):无根,具根状茎、气生茎, 叶鳞片状,2-3个孢子囊聚生,孢子同形。
4.楔叶亚门(Sphenophytina):具根状茎、气生茎,茎具 明显的节,叶轮生成鞘状,孢子囊生于胞囊柄上。
5.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大型叶,茎多为根状茎,孢 子囊生于孢子叶的边缘、背面或特化的孢子叶上,聚成各种形 状的孢子囊群。配子体多为背腹性的叶状体。
植物学第二版复习思考题答案蕨类植物

1、中柱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它们彼此之间存在什么系统演化关系?答:主要类型:原生中柱管状中柱网状中柱真中柱散生中柱关系: 网状中柱由管状中柱演变而来。
若原生中柱中央的木质部被薄壁组织所取代则发展成筒状中柱。
由于叶隙的大量出现,节间的缩短,便使管状中柱演化成真中柱和散生中。
2、蕨类植物有哪些主要特征?它和苔藓植物有何异同?答:主要特征:(1)蕨类植物大多为土生、石生或附生,少数为水生或亚水生,一般表现为喜阴湿和温暖的特性。
(2)孢子体:蕨类植物的孢子体一般为多年生草本,少数为一年生的。
(3)茎:茎通常为根状茎,少数为直立的树干状或其他形式的地上茎。
有些原始的种类还兼具气生茎和根状茎。
(4)中柱:主要有原生中柱,管状中柱,网状中柱和多环中柱等。
(5)叶:蕨类植物的叶有小型叶和大型叶两类。
相同点:具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无性繁殖是产生孢子,有性生殖器官为精子器和颈卵器。
不同点:(1) 蕨类植物的孢子体远比配子体发达,并有根、茎、叶的分化,内中有维组织,这些是异于苔藓植物的特点。
(2) 蕨类的孢子体和配子体都能独立生活,此点和苔藓植物不相同。
4、水韭外形似种子植物,根据哪些特征将它归入蕨类的?答:根据以下几点:(1)具孢子体(2)配子体极度退化5、松叶蕨在哪些方面表现出原始性?试从其孢子体的结构和配子体的结构以及生态分布诸方面加以分析。
答:孢子体:孢子体分根状茎和气生枝,根状茎棕褐色,生于腐殖土或崖缝中,也有附生在树皮上。
无真根,仅有假根,体内有共生的内生菌丝。
气生枝多次叉状分枝,基部棕红色,上部绿色能营光合作用,主枝有纵脊3—5条,小枝扁平,具原生中柱或外始式管状中柱,表皮有气孔。
叶为鳞片状,小型叶,无叶脉及气孔。
配子体:配子体发育在腐殖土或石隙中,体小,呈不规则圆筒状,有单细胞的假根,内具断续的中柱,木质部的管胞为环纹或梯纹,维管束的边缘部分有菌丝共生。
配子体的表面有颈卵器和精子器,精子多鞭毛,受精时需要水湿条件,胚的发育也必须具有菌丝的共生。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广州市东环中学朱佩卿一、课标解读1、本节内容归属课标主题八“生物的多样性”,可见课标的实施过程需要围绕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依据,指导学生通过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处理、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领悟各类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标内容活动建议概述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认识校内的植物并挂牌。
2、课标要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的重要概念解读①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可以根据特征将生物进行分类在本节学习中,学生要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在形态、结构上有哪能些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从而区分三大类群植物,对身边的生物地行有效分类。
②为了科学地将生物进行分类,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划分为不同等级在对三类植物总结比较的同时,除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三类植物的共同特征和不同点,还为日后生物起源和生物进化打下了知识基础,让学生对植物进化有了初步的认识。
③不同类群的生物各有特征,在生物圈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极为重要本单元不是单纯地介绍绿色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和类群等传统的植物学知识,而是从生物圈的角度,引导学生在学习有关绿色植物的知识时,特别关注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人类的关系。
所以在本节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了解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分析《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开篇一节,在上一单元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中《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已对植物的器官有所阐述,为本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形态、结构特征的对比作了知识的铺垫,在《单细胞生物》中所提及的衣藻也为本节提供了藻类的实例。
本节书所提及的三类植物均属“孢子植物”,为下节的《种子植物》的阐述提供了对比参考。
植物学下册植物实验实验三四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永久切片:地钱叶横切片(2片),地钱胞芽纵切片(2片),地钱雌器托纵切片(3片),地钱雄器托切片(3片),葫芦藓精子器切
片(3片),葫芦藓颈卵器切片(3片);
(优选)植物学下册植物实验实验三四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问荆,肾蕨等部分蕨类植物及标本的观察。
孢子囊单生于近叶腋,孢子囊大,有柄,囊壁由数层细胞组成,孢子同型
蕨孢子囊群纵切片
蕨孢子囊群装片
蕨原叶体
精子器
颈卵器
幼蕨装片
槐叶苹(Salvinia natans)浮水,茎横卧, 无根,每节3叶轮生,上2叶矩圆形浮水,下1叶细裂须根 状
孢子果:壁由变态的囊群盖形成,孢子果单 性,大小孢子囊生在不同的孢子果内
问荆Equisetum arvense L.
问荆腊叶标本,浸制标本(示孢子叶穗)
孢囊柄:是问荆属植物孢子叶的特殊变态形式。
营养枝
生殖枝
谢谢观看
问荆,肾蕨等部分蕨类植物及标本的观 察。
石松孢子体
(Lycopodium clavatum)
有根、茎、叶分化, 茎匍匐生长,叉状分 枝,营养叶和孢子叶 异型,营养叶鳞片状 密生在小枝上,孢子 叶集生在分枝顶端 呈孢子叶球。
孢子囊单生于近叶腋,孢子囊大,有
石 柄,囊壁由数层细胞组成,孢子同型 松 孢 子 叶 球
(优选)植物学下册植物实验实验三四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雌配子体: 颈卵器着生在伞形雌生殖托上
蕨类植物实验内容:
腊叶标本:各种蕨类植物标本。
地钱叶横切片;地钱胞芽杯切片和胞芽装片; 地钱雌器托切片; 地钱雄器托切片; 地钱孢子体切片
问荆生殖枝(示孢子叶穗)。
藓纲:葫芦藓装片; 藓精子器切片; 藓颈卵器切片; 藓原丝体装片
植物生物学:实验11(苔藓和蕨类)

葫芦藓Funnaria
属藓纲葫芦藓科 配子体是茎叶体
孢子体
配子体
葫芦藓的精子器
葫芦藓的颈卵器
2.蕨类植物的观察
取盆栽的肾蕨或铁线 蕨,观察植物体的形 态特征,观察其孢子 囊的着生位置。用镊 子取一孢子囊群放在 载玻片上,滴水封 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孢子囊的形状和构造。 然后轻压盖玻片,把 孢子挤出,观察孢子 的形状和大小。
实验十一 苔藓和蕨 类植物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对苔藓植物门代表植物的外部形态 和内部构造的观察,掌握苔藓植物的主要 特征。
2.通过对蕨类代表植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 构造的观察,掌握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蕨、蕨原叶体装片
三、实验内容及方法
铁线蕨科铁线蕨Adiantum capillus-veneris
取蕨原叶体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蕨原叶体 的结构组成,观察其假根、精子器和颈卵器的结 构。
蕨Pteridium aquilinum var. latiusculum
精子器
蕨的原叶体
颈卵器
实验报告
1.绘葫芦藓精子器、颈卵器纵剖面图,注明 各部构造名称。
2.绘蕨的精子囊和颈卵器 。
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植物的分类和识别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2. 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吸水和保水能力较强。
3. 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难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分类和识别。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讨论、实验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掌握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植物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进行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植物的特点。
2. 讲解知识点:分别讲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进行分类和识别。
4. 动手实践:让学生进行课堂实验,观察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周围的植物,尝试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进行分类和识别。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和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特征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结合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植物分类和识别的实践能力。
3.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图片、视频和动画,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植物特征。
2. 实物标本:提供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标本,供学生观察和触摸。
3. 实验材料:进行植物分类和识别的实验所需材料,如放大镜、镊子、分类卡片等。
实验八 苔藓和蕨类

鳞毛蕨
凤尾蕨
四、作业 1、绘地钱的颈卵器图。 2、绘蕨的孢子囊图。
上表皮
气孔 气室 同化组织 贮藏组织
下表皮 鳞片 假根
葫芦藓
小金发藓
肉眼观察小金发藓配子体形态
小金发藓
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 1.有茎叶和根的分化 2.出现了维管束 3.孢子体发达 4.具有胚 5.多细胞的生殖器官精子器、颈卵器 6.受精离不开水 7.孢子繁殖
蕨(蕨菜)
蕨的孢子囊
观察方法: 用镊子挑取少许蕨的孢子囊,制片后置 显微镜下观察并绘图。源自纲苔藓角苔纲 藓纲
地钱的生活史
地钱的配子体
用解剖针挑取胞芽杯中的胞芽,用清水制 片观察。
地钱雄性生殖托
地钱雌性生殖托
地钱的孢子体
观察方法:用萝卜条夹住一片地钱叶状体,做横 切面,制片后置显微镜下观察。植物体(配子体) 绿色、片状、有背腹之分。 重点观察表皮、气孔、同化组织、贮藏细胞、鳞 片、假根。
实验八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一、实验目的 通过代表植物形态、结构、生活 史的观察,了解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的特征及其演化地位。
二、实验材料
1 2 3 4 地钱 蕨属 地钱雌生殖托永久切片 地钱雄生殖托永久切片
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 1.有茎叶的分化 2.出现了胚 3.多细胞的生殖器官精子器、 颈卵器 4.无维管组织 5.受精离不开水 6.配子体发达
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藻类植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苔藓植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蕨类植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5. 保护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难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实物、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征。
2. 利用小组讨论、探究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植物的特征。
2. 讲解藻类植物:介绍藻类植物的结构特征,如无根、茎、叶的分化,以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讲解苔藓植物:介绍苔藓植物的特征,如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以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 讲解蕨类植物:介绍蕨类植物的特征,如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以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 探究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长环境,了解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保护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特征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理解。
3. 评价学生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作用的认知。
4. 评价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叶序: 互生;对生;轮生 4、叶形: 叶片的形状;叶尖;叶基 5、叶缘: 全缘;齿缘;波缘
6、叶裂:
掌状裂(浅、深、全);
羽状裂(浅、深、全)
7、叶脉:
掌状网脉;羽状网脉;
直出脉;射出脉;横出脉;弧形脉
8、叶的变态:
鳞叶(膜质鳞叶;肉质鳞叶)
叶刺(叶刺、托叶刺) 叶卷须(叶卷须、小叶卷须、托叶卷须) 捕虫叶
叶的变态类型: ----鳞叶;叶刺;叶卷须
捕虫叶
(四)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描述
1、使用形态术语。 2、按次序描述: * 植物生活习性 * 根的形态(变态)
* 茎(茎的类型、茎的形状与表面、茎的变态)
* 叶(单叶及其各组成形态、复叶类型、叶序、叶或小叶 的叶形、叶缘、叶裂、叶脉、叶的变态) 3、书写要求: * 符合中文的段落要求。
* 大项间用“。”;小项间用“;”;小项内的分句用 “,”。
苔 藓、蕨 类 植 物 观 察
苔藓植物:
一、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P247)
** 分布在阴湿的地方。 ** 植物体为配子体(N),有叶状体和茎叶体;有 茎、叶分化,但无真正的根;无维管组织。 ** 配子体上产生精子器和颈卵器;精子器内产生精 子,颈卵器内产生卵;精子游动到达颈卵器与卵 结合形成合子;合子发育形成胚,胚生长形成孢 子体(2N)。(有性生殖) ** 孢子体结构简单,由基足、蒴柄和孢蒴组成,并 寄生在配子体上。 ** 孢子体的孢蒴内产生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 生孢子,孢子传播后,萌发形成原丝体,进一步 发育形成配子体(N)。(无性生殖) ** 生活史(世代交替)的特点是:配子体发达,孢 子体简单并且寄生在配子体上。
** 起源: ——认为由绿藻进化而来。 ——认为由裸蕨退化而来。 ** 进化地位: ——登陆;茎叶分化;多细胞生殖器官;出现胚。 (进化特征) ——无维管组织;无根;受精需水;配子体占优势。 (原始特征)
蕨类植物:
一、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P252)
** 分布在阴湿地。 ** 植物体为孢子体(2N),多年生草本;有根(不 定根)、茎(根状茎)、叶(小型叶和大型叶)的 分化;有维管组织。 ** 孢子体茎顶端、叶的背面、腋部出现孢子囊,其 内产生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孢子,孢子 传播后,萌发形成配子体(N)。(无性生殖) ** 配子体(原叶体)为心形叶状体,具假根,其上 部形成颈卵器,下部形成精子器,分别产生卵和 精子;精子游动到达颈卵器与卵结合形成合子; 合子发育成胚,胚生长形成孢子体(2N)。 (有性生殖) ** 生活史(世代交替)的特征是:孢子体发达、占 优势;配子体不发达,但二者都能独立生活。
苔 纲
-----
地 钱
苔 纲 植 物 生 殖 托
雄托 雌托
雄托
精子器
雌托
颈卵器
孢子体及孢子囊
孢子与弹丝
雌托及孢子体
藓 纲 植 物
♀
-----
葫 芦 藓
♂
藓 纲 植 物 精 子 器
藓 纲 植 物 颈 卵 器
孢子体
配子体
蒴帽(D);蒴盖(A);蒴齿(B);环带(C)
三、苔藓植物的起源与进化地位
(一)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根
1、根系的形态:
直根系;须根系 2、根的变异形态(变态): 肉质直根;块根;支柱根; 攀援根; 寄生根;呼吸根
(二)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茎
1、植物生活习性(茎的性质): 木本(乔木、灌木、半灌木); 草本(一年、二年、多年生);
藤本(木质藤本、草质藤本)
1、石松茎横切制片
3、地钱孢子体制片
4、地钱雄托制片 5、地钱雌托制片
2、卷柏茎横切制片
3、蕨地下茎横切制片 4、木贼孢子叶球纵切制片
6、葫芦藓茎横切制片
7、葫芦藓叶横切制 8、藓精子器制片
5、蕨叶片(孢子囊)横切制片
6、蕨原叶体制片
9、藓颈卵器制片
10、藓孢蒴纵切及横切制片
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描述
二、苔藓植物分纲比较
** 苔纲: ——配子体为叶状体,有腹背之分,具单细胞假根, 叶中不具中肋(脉)。 ——孢子体的孢蒴无蒴轴,有弹丝,原丝体不发达。 如:地钱 毛地钱 石地钱 钱苔等 ** 藓纲: ——配子体为茎叶体,无腹背之分,具多细胞假根, 叶中具中肋(脉)。 ——孢子体的孢蒴具蒴轴,无弹丝,原丝体发达。 如:葫芦藓 立碗藓 泥炭藓 提灯藓等
2、茎的类型:
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匍匐茎;
平卧茎
3、茎的变异形态(变态):
茎卷须;叶状茎;肉质茎;茎刺 块茎;根状茎;鳞茎;球茎
(三)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叶
1、单叶:
完全叶(叶片、叶柄、托叶)
禾本科植物叶(叶片、叶鞘、叶环 叶舌、叶耳) 2、复叶: 掌状复叶;羽状复叶; 三出复叶;单身复叶
** 木贼纲(楔叶蕨亚门): ——孢子体茎有明显的节和节间,鳞片小型叶轮生。
——孢子囊生于枝顶,孢子同型,具弹丝。
如:节节草 木贼 问荆等
** 真蕨纲(真蕨亚门): ——孢子体茎为根状茎,大型叶为单叶或复叶。 ——孢子囊聚生于叶背面或边缘,孢子同型或异型。 如:贯众 蕨 井栏边草 肾蕨 狗脊 海金沙 紫萁
** 起源: ——绿藻——裸蕨——蕨类 ——苔藓——蕨类(证据不足) ** 进化地位: ——孢子体占优势;真正的根;维管组织。 (进化特征) ——配子体能独立生活;受精需水。 (原始特征)
作 业:
1、描述三种植物营养体的形态。 2、绘苔藓植物生殖器官的结构图。
铁线蕨 苹
满江红 槐叶苹
芒萁
瓦韦
鳞毛蕨 等
石 松 纲
------
石 松
石 松 纲 卷 柏
-----
孢子叶穗
水 韭 纲 中 华 水 韭
------
松 叶 蕨 纲 松 叶 蕨
-----
木 贼 纲 植 物 生 活 史
孢 子 囊 穗
真蕨纲----- 槐叶萍
真蕨纲----- 满江红
三、蕨类植物的起源与进化地位
囊群盖 孢 子 囊 群 孢 子 囊 孢 子
孢 子 与 弹 丝
配 子 体 ( 原 叶 体 )
♀
♂
精子器
颈卵器
精子
二、蕨类植物分纲比较
** 石松纲(石松亚门): ——孢子体茎二叉分枝,小型叶对生或轮生。 ——孢子囊生于叶腋部,孢子同型或异型。 如:石松 伏地卷柏 江南卷柏 九死还魂草等 ** 水韭纲(水韭亚门): ——孢子体茎成块状,叶丛生。 ——孢子囊生于叶基部,孢子异型。 如:水韭 中华水韭等 ** 松叶蕨纲(松叶蕨亚门): ——孢子体具假根,茎二叉分枝,小型叶常无叶脉。 ——孢子囊生于枝端或叶腋部,孢子同型。 如:松叶蕨
植物学实验(冬) Botanical Experiment
实验八 苔藓、蕨类植物观察 及植物营养器官形态描述
一、 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描述
二、苔藓、蕨类植物观察
新鲜材料:
1、苔藓植物活体标本 2、蕨类植物活体标本 3、三种植物的营养体
显微标本I:
1、地钱叶状体制片 2、地钱胞芽杯制片
显微标本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