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合集下载

《蕨类植物》精品教案

《蕨类植物》精品教案
思考
观看录像、思考,认识蕨类植物的生殖特点
归纳
思考
比较、归纳
思考、交流
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理解蕨类植物的结构特征。
通过观察图片,观看录像,分析思考,理解蕨类植物的生殖特征。
通过对比、归纳,理解三种孢子植物的异同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课上小结
不同类群的生物各有其特征,本节课学习了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且根、茎、叶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通过孢子囊中形成的孢子进行生殖,适合在陆地的阴湿环境中生活。
4、孢子植物
五、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实验:观察银粉背蕨或其他蕨类植物,认识它们的形态特点
总结:银粉背蕨地上部分是发达的叶片和叶柄,肉眼可以清晰的看到叶片上的叶脉,叶脉主要的组织构成就是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显然这是具有了复杂组织分化的真正的叶。
讲解:课前将一株银粉背蕨的地下部分取出,洗干净,发现它的茎短小似根状匍匐于地下,上面生有许多不定根。在显微镜下观察,根、茎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的分化,是真正的植物器官。看来与苔藓植物相比,蕨类植物有了真正的根、茎、叶,且内部都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的分化。可它们为什么还要生活在阴湿的环境呢?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第二课时)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部分一级主题 “生物的多样性”中的“1.生物的多样性”部分:“概述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的主要特类植物的主要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蕨类植物的主要结构特点,孢子生殖
【教学方法】讲解、观察图片和录像、对比分析等方法相结合
【教学资源】铁线蕨、肾蕨或其他蕨类植物,放大镜,多媒体,课件

公开课教案: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公开课教案: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公开课教案: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以贯众和葫芦藓为例,知道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1)通过描述两类植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在比较两类植物之间的差异时,使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2)了解植物所具有的作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产生对地面上各类植物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地面上植物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了解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观察。

四、教学过程:复习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地面上还生活着两类比较矮小的植物,这通常是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引入本课。

先以贯众为代表植物学习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同学们观察课本上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

回答下面几个问题:1、贯众的生活环境是什么?(岩缝、路边和墙角的背阴处)2、在52页的图上表示出贯众的根、茎、叶器官。

(注意茎的位置,大多数蕨类植物的茎都生长在地下)3、贯众的根、茎、叶各有什么特征?特别是叶,能不能看到叶柄?教师补充总结:贯众的根、茎、叶具有输导组织。

4、贯众的叶背面有什么?这些斑点是什么结构?有什么作用?总结出贯众依靠孢子繁殖。

5、再观察几类蕨类植物,看看它们的根、茎、叶与贯众相似吗?总结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根、茎、叶里都有输导组织,生长在岩缝、路边和墙角的背阴处。

以葫芦藓为例学习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同学们观察课本上葫芦藓的结构形态,回答几个问题:1、葫芦藓的生活环境是什么?(墙角的阴暗处)2、与蕨类植物比,它长的高还是矮?(矮)3、葫芦藓的根、茎、叶有什么特点?教师总结: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假根主要起固着植物体的作用。

叶又小有薄,茎、叶里没有输导组织,叶没有叶柄或叶脉,苔藓植物依靠叶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但吸收的能力不强,所以植物体一般都长的很矮小。

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学会识别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对植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2. 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受精过程离不开水,生活在阴湿处。

3.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输导组织发达,受精过程离不开水,生活在阴湿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难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分类和识别。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实物、多媒体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征。

2. 采用小组讨论、探究式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植物的特征。

2. 讲解藻类植物:介绍藻类植物的结构特点,举例说明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 讲解苔藓植物:介绍苔藓植物的特征,分析其在自然界中的生存优势。

4. 讲解蕨类植物:介绍蕨类植物的特征,讲解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观察实物,识别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并进行分类。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资料,增强对这类植物的了解。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练习题等形式,检测学生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特征的掌握情况。

2. 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观察、分类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3. 关注学生的环保意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七、教学资源:1. 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展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征。

2. 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征。

3. 分类卡片,用于实践环节的学生分类活动。

教学设计2: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教学设计2: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对比说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特点(2)分别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1)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展示自我能力。

(2)通过对图片的观看、实物的观察,培养和训练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大量的图片、实物标本,体验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发奋学习、将来报效祖国的美好愿望。

同时培养辨证地看待生物进化的观点。

重点: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难点:生物进化观点的形成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

那么,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呢?请学生们回答。

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前三类: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它们统称为孢子植物。

一、藻类植物:(一)问题引导自主探究:请同学们结合下列问题,自学藻类植物部分,尝试解决:①观察课本第78、79页图片,说出单细胞藻类、多细胞藻类,淡水藻和海水藻有哪些?②结合当地的常见藻类植物(实物标本),观察课本图1.2,然后回答:这些藻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们有专门的根茎叶等器官吗?③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二)展示交流释疑解惑:1、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然后推选代表回答,其他同学进行补充;2、请同学们回答:①.海带有根、叶吗?海带靠什么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3、为什么海带、紫菜属于绿色植物,而不是绿色呢?(三)视野拓展感悟提升:诗句“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中的“绿”指的是什么植物?为什么春天湖水才会变绿呢?二、苔藓植物:(一)问题引导自主探究:请同学们结合下列问题,自学苔藓植物部分,尝试解决:①你知道哪些苔藓植物?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相比,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②从形态看,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有什么主要区别?这与它们的生活有关系吗?③苔藓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如何?(二)展示交流释疑解惑:1、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然后推选代表回答,其他同学进行补充;2、请同学们回答:①.为什么苔藓植物一般比较矮小?②.苔藓植物为什么能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三)视野拓展感悟提升诗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苔痕”指的是哪一类植物?三、蕨类植物:(一)问题引导自主探究:请同学们结合下列问题,自学蕨类植物部分,尝试解决:①蕨类植物与苔藓植物相比,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②从形态看,蕨类植物与藻类植物、苔藓植物有什么主要的区别?③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二)展示交流释疑解惑:1、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然后推选代表回答,其他同学进行补充;2、请同学们回答:为什么蕨类植物长得比较高大?现在的蕨类植物还能形成大片的森林吗?(三)视野拓展感悟提升1、“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出自抗金英雄岳飞的《满江红》。

初二生物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教案

初二生物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教案
蕨类植物的根是真根,能够从土壤里面吸收水分,同时吸收溶解在水分里面的无机盐
讲解重点知识
提问
讲述
讲述
提问
讲述
提问
蕨类植物能够从土壤里面吸收水分了,可是,这水分如何运送给地上的叶呢?
这就又回到了我们刚才说的汽车和马路的问题,蕨类植物有一种叫做维管束的结构,能够将根吸收的水分和水中溶解的物质运送到植物体的茎、叶等部分去,还能够将地上部分光合作用的产物运送到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地下部分去,这就是蕨类植物体内的“汽车”和“马路”,我们称之为输导组织
近年来一些可食用蕨类植物被人类大肆采割,严重破坏了这种野生植物资源
三、教学重点:
1.蕨类植物的结构特征
与以往学生所见的植物的结构位置有较大不同
四、教学难点:
1.蕨类植物的结构特征
需要学生通过学习后能够对蕨类植物填图,并且能够说出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的作用
五、教学媒体:
1.葫芦藓实物
2.肾蕨、巢蕨、树蕨的图片
苔藓植物对水土保持上具有很大作用,并且苔鲜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故可把它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讲解蕨类植物的各个结构名称
通过学生讨论上台演示来使学生记住蕨类植物的各个部分的结构名称
提供感性材料
演示
讲述
蕨类植物的填图(实物投影)
这是我们实验报告册上的蕨类植物的填图
讲解重点知识
提问
一、教学内容:第十四章 生物的多样性 第四节 植物二苔藓植物三蕨类植物
设计思想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说出葫芦藓的形态结构和生殖等特点
(2)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对自然界的意义
(3)能够看图指出蕨类植物的每部分的名称
(4)能够说出蕨类植物在结构上的特点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教学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

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教学难点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比较和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植物细胞结构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学生回答: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有的还有叶绿体、液泡、线粒体等。

植物细胞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引出新课:什么是绿色植物?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呢?(一)绿色植物1.概念: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植物。

2.分类: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问:“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为什么春天的湖水、江水都泛起绿色呢?学生回答:春天气温升高,水中的藻类植物开始大量繁殖。

引出新课:常见的藻类植物有哪些呢?(二)藻类植物1.常见的藻类(1)淡水藻类展示淡水藻类(衣藻、水绵)图片,简单介绍:衣藻:单细胞藻类,分布于水沟、洼地和含微量有机质的小型水体中,早春晚秋最为繁盛,可培养作饲料或食用。

细胞内含有叶绿体,有眼点、鞭毛等。

水绵:多细胞藻类,大量分布于池塘、沟渠、河流等地方,可作某些鱼类的饵料。

细胞内有带状叶绿体。

(2)海洋藻类展示海洋藻类图片,简单介绍:【鹿角菜】分布于大西洋沿岸和我国东南沿海以及青岛、大连等海域,是中国的一种重要经济海藻。

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1. 让学生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3. 引导学生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藻类植物:介绍藻类植物的结构特征、生活习性和种类,重点掌握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苔藓植物:讲解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生活环境和分布,了解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蕨类植物:介绍蕨类植物的结构特征、生活习性和种类,重点掌握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 人类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关系:分析人类如何利用这些植物,以及这些植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5. 生态环境保护: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结构特征和分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征。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植物的认识。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4. 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植物。

2. 讲解藻类植物:介绍藻类植物的结构特征、生活习性和种类,重点掌握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讲解苔藓植物:讲解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生活环境和分布,了解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4. 讲解蕨类植物:介绍蕨类植物的结构特征、生活习性和种类,重点掌握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5. 分析人类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关系:讲解人类如何利用这些植物,以及这些植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6. 生态环境保护: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作用。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2.理解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重要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3.掌握蕨类植物的生物学特点及其与其他植物的区别和联系;4.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其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及生态习性;2.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3.蕨类植物的生物学特点及其分类。

三、教学难点1.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区别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2.蕨类植物的分类及其特点。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A. 藻类植物1.藻类植物的基本概念•藻类植物是指一类无根、无茎、无叶的单细胞或多细胞水生植物,通常体型较小,形态多样。

2.藻类植物的分类•藻类植物按照色素类型分为绿藻、红藻、棕藻等;•按照细胞的结构分为原核藻类、真核藻类等。

3.藻类植物的生态角色•藻类植物是海洋、湖泊等水域生态系统的基础生物,是水生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藻类植物还可以通过生产氧气和吸收二氧化碳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B. 苔藓植物1.苔藓植物的基本概念•苔藓植物是指一类低等植物,它们没有真正的根、茎和叶,而是由有特殊功能的颈部和叶片组成的体。

苔藓植物的种类多,分布广,是一类古老的植物。

2.苔藓植物的生态角色•苔藓植物在防止水土流失、保持水源、改善土壤、净化空气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苔藓植物还可以为其他植物提供生长环境和养分。

C. 蕨类植物1.蕨类植物的基本概念•蕨类植物是一类有茎、有叶、无花的较高等植物,它的叶子通常被称为蕨叶,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2.蕨类植物的生物学特点•蕨类植物的茎是地下的或者地上的;•蕨叶上有许多小的器官,可以吸收水分和养分。

3.蕨类植物的分类•蕨类植物分为裸子蕨、真蕨、水蕨、水生蕨等。

D.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互动:老师在全班学生面前引导讨论生态系统的构成和演替,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积极思考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xx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以贯众和葫芦藓为例,知道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描述两类植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在比较两类植物之间的差异时,使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严格的科学态度和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2)了解植物所具有的作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产生对地面上各类植物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地面上植物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了解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观察,以及繁殖方式。

四、教学准备
每组一盆肾蕨和一个放大镜、葫芦藓或者其它藓类、用于海报展示的A3纸(比较三种孢子植物的异同点)记号笔、
PPT课件(含视频)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地面上还生活着两类比较矮小的植物,播放苔藓植物的视频,引入本课。

(二)PPT展示葫芦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1.葫芦藓的生活环境是什么?
2.它长的高还是矮?(矮)
3.葫芦藓有根、茎、叶的分化吗?
教师总结: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假根主要起固着植物体的作用。

叶又小又薄(所以可作大气污染的监测植物),茎、叶里没有输导组织,叶没有叶柄或叶脉,苔藓植物依靠叶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但吸收的能力不强,所以植物体大凡都长的很矮小。

4.观察金发藓等其他苔藓植物,它们的根、茎、叶与葫芦藓相似吗?
5.葫芦藓依靠什么结构繁殖?总结:苔藓植物是孢子植物。

6.总结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茎和叶里没有输导组织。

(三)再让学生观看蕨类植物的视频,然后以肾蕨为代表植物学习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同学们观察桌子上蕨类植物(实物)的形态结构。

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肾蕨的生活环境是什么?(岩缝、路边和墙角的背阴处)
2.在54页的图上表示出肾蕨的根、茎、叶器官。

(注意茎的位置,大多数蕨类植物的茎都生长在地下)
3.肾蕨的根、茎、叶各有什么特征?特别是叶,能不能看到叶柄?
教师补充总结:肾蕨的根、茎、叶具有输导组织,所以比苔藓植物长得高。

4.肾蕨的叶背面有什么?这些斑点是什么结构?有什么作用?
总结出肾蕨依靠孢子繁殖。

5.再观察几类蕨类植物,看看它们的根、茎、叶与肾蕨相似吗?
总结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根、茎、叶里都有输导组织,多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不开花,没有果实和种子,靠孢子繁殖。

(四)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1.比较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高等和低等性?
2.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高等,为什么?
3.它们和前面我们学习的藻类植物比较又怎么样?(引导学生比较完成有关三种孢子植物的比较表格。


(五)学习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举例说明。

(六)课堂总结,完成学习与评价。

七、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