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下能力提升:十三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下能力提升:十六Word版含解析

课下能力提升(十六)人类遗传病【基础题组】1 •青少年型糖尿病和21三体综合征分别属于()A •单基因显性遗传病和单基因隐性遗传病B .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常染色体遗传病和性染色体遗传病D .多基因遗传病和单基因显性遗传病2. 正常的男性体细胞的所有染色体可以表示为44+ XY,则21三体综合征的女患者的体细胞的所有染色体组成可以表示为()A . 44 + XX B. 44 + XXYC. 45 + XY D . 45 + XX3.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①一个家庭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②一个家庭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③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一定会患遗传病④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一定不会患遗传病A .①②B.③④C.①②③ D .①②③④4. 随着“炎黄一号”计划的完成,华大基因研究院正在组织实施“炎黄99”计划。
其基本内容:为我国的99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人测绘完整的基因图谱。
该计划的意义不包括()A .探索中华民族的基因结构特点B .探索某些遗传病的发病原因C.探索DNA合成的规律D .为被测试者将来可能需要的基因治疗提供依据5. 下列人类遗传病调查的基本步骤,正确的顺序是()①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②汇总结果,统计分析③设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④分多个小组进行调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A .①③②④B .③①④②C.①③④② D .①④③②6.经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发现,有2%〜4%的精神病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Y,如图所示,有人称多出的Y染色体为“犯罪染色体”。
下列关于XYY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患者为男性,可能是由母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所致B •患者为女性,可能是由母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所致C.患者为男性,可能是由父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所致D •患者为女性,可能是由父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所致7•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婚配的医学依据是()A •近亲婚配其后代必患遗传病B •近亲婚配其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增加C.人类的疾病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D •近亲婚配其后代必然有伴性遗传病&下列各对准备生育的新婚夫妇中,最需要进行遗传咨询的是()A .得过肺结核的夫妇B •得过乙型肝炎的夫妇C. 因意外而致残的夫妇D. 亲属中生过先天畸形婴儿的夫妇【能力题组】9•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一对表现均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女儿,则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正常男孩的概率是()A • 3/8B • 1/2C. 1/4 D • 3/410. 人类血友病属于伴性遗传,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
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一课下能力提升:(十三) Word版含解析

课下能力提升(十三)【基础题组】1.下列有关PCR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一种酶促反应B.引物决定了扩增的特异性C.PCR反应中的目的片段一般以2n指数扩增D.扩增对象是氨基酸序列解析:选D 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它以极少量的DNA为模板,以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引物作用下使DNA聚合酶从引物的3′端连接脱氧核苷酸,短时间内迅速复制上百万份的DNA拷贝,其扩增产量y=a·2n,a代表模板DNA量,y代表DNA片段扩增后的理论拷贝数,n代表循环次数;在扩增过程中,被扩增的是DNA序列,而不是氨基酸序列,因此D项错误。
2. 如图为DNA变性和复性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向右的过程为加热(80~100 ℃)变性的过程B.向左的过程是DNA双链迅速冷却复性C.变性与在生物体内解旋过程的条件、实质都相同D.图中DNA片段共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4个3′端答案:A3.PCR利用了DNA的热变性原理,PCR仪实际上也是一种能自动调控温度的仪器。
下列对PCR过程中“温度的控制”的说法,错误的是()A.PCR反应需要高温,是为了确保模板是单链B.延伸的温度必须大于复性温度,而小于变性温度C.要用耐高温的DNA聚合酶D.需要耐高温的解旋酶解析:选D PCR过程中,DNA双链的解开不需要解旋酶,而是靠高温使其变性解体。
复性后,在耐高温的Taq 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新的DNA,因此延伸的温度要大于复性温度但小于变性温度。
4.下列对操作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PCR反应中使用的微量离心管、枪头、缓冲液以及蒸馏水等在使用前必须进行高压灭菌B.PCR所用的缓冲液和酶应分装成小份,并在-20 ℃储存C.PCR所用的缓冲液和酶从冰箱拿出之后,迅速融化D.在微量离心管中添加反应成分时,每吸取一种试剂后,移液器上的吸液枪头都必须更换解析:选C为了防止外源DNA等因素的污染,PCR反应中使用的微量离心管、枪头、缓冲液以及蒸馏水等在使用前必须进行高压灭菌;所用的缓冲液及酶应分装成小份保存,并使用一次性吸液枪头。
全国版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下能力提升:十五 Word版含解析

课下能力提升(十五)染色体变异【基础题组】1.由于种种原因,某生物体内某条染色体上多了或少了几个基因,这种遗传物质的变化属于()A.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B.染色体结构变异C.染色体数目变异D.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2.如图显示了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对①和②过程最恰当的表述分别是()A.交换、缺失B.倒位、缺失C.倒位、易位D.交换、易位3.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B.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C.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一定都是单倍体D.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4.单倍体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A.一定是二倍体B.一定是多倍体C.一定是纯合子D.是纯合子或杂合子5.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起源相同的一组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B.通常指二倍体生物的一个配子中的染色体C.人的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D.普通小麦的花粉细胞中有一个染色体组6.某地发现罕见人类染色体异常核型。
其46条染色体中有4 条变异无法成对。
经研究发现:X 染色体上有一个片段“搬”到了1 号染色体上,3号染色体的一个片段插入13号染色体上。
上述变化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A.缺失B.片段重复C.易位D.倒位7.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B.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C.在减数分裂中,会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D.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加倍8.如图是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染色体1、2、4、5组成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B.染色体3、6之间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C.控制果蝇红眼或白眼的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D.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时进行自由组合【能力题组】9.如图为利用纯合高秆(D)抗病(E)小麦和纯合矮秆(d)易感病(e)小麦快速培育纯合矮秆抗病小麦(ddEE)的示意图,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进行①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B.②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实施③过程依据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细胞分化D.④过程的实施中通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10.将二倍体玉米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待其长成后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了新的植株,有关新植株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①是单倍体②体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③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④体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⑤能形成可育的配子⑥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⑦一定是纯合子⑧是二倍体A.④⑤⑦⑧B.①④⑤⑥C.①②③⑥D.①④⑤⑦11.洋葱是二倍体植物,体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某同学用低温诱导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获得成功。
全国版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下能力提升:十九 Word版含解析

课下能力提升(十九)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基础题组】1.按照拉马克的观点,现代食蚁兽舌头细长的原因是()A.用进废退B.适应性变异C.自然选择的结果D.定向变异的结果2.1937年,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白三叶草移到瑞典栽培,这里的气候比较寒冷。
最初白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
人们对这一事实做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的是()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并繁衍C.白三叶草在生长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D.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3.在下列几种简式中,能较确切地说明达尔文进化论的是()A.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B.环境变化→定向变异→去劣留优C.生存斗争→用进废退→适者生存D.环境变化→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适者生存4.雄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所以它的鹿角发达。
根据达尔文的观点,鹿角发达的原因是()A.鹿角不发达的个体被淘汰,鹿角发达的个体被保留B.鹿角因经常使用而发达C.鹿角的变异朝着有利于生存的方向发展D.雄鹿为了繁衍后代的需要而使鹿角发达5.由于蟹类的捕食,某种海洋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的比例逐渐增加。
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人工选择B.适者生存C.用进废退D.定向变异6.人工选择能选育出新品种,自然选择能形成新物种,其共同的选择基础是() A.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B.生物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的特性C.生物都在进行生存斗争D.人和自然界的选择力量7.如图所示,理论值与实际生存个体数差别很大,其原因可用达尔文的什么理论解释()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遗传变异D.适者生存8.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和拉马克进化学说的区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环境的作用可引起不定向的变异B.拉马克进化学说认为不定向的变异是由动物的意愿决定的C.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变异后就能适应环境D.拉马克进化学说认为生物通过变异适应环境【能力题组】9.家鸡起源于原鸡,现在的家鸡年产卵量可达260个以上,而原鸡的年产卵量仅为12个。
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下能力提升:十 Word版含解析

课下能力提升(十)DNA分子的结构【基础题组】1.下列哪项不是沃森和克里克构建过的模型()A.碱基在外侧的双螺旋结构模型B.同种碱基配对的三螺旋结构模型C.碱基在外侧的三螺旋结构模型D.碱基互补配对的双螺旋结构模型2.有一对氢键连接的脱氧核苷酸,已知它的结构中有一个腺嘌呤,则它的其他组成应是()A.三个磷酸、三个脱氧核糖和一个胸腺嘧啶B.两个磷酸、两个脱氧核糖和一个胞嘧啶C.两个磷酸、两个脱氧核糖和一个胸腺嘧啶D.两个磷酸、两个脱氧核糖和一个尿嘧啶3.制作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时,发现制成的DNA分子的平面结构很像一架“梯子”,那么组成这架“梯子”的“扶手”、“扶手”之间的“阶梯”、连接“阶梯”的化学键以及遵循的原则依次是()①磷酸和脱氧核糖②氢键③碱基对④碱基互补配对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①②④③4.下列关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链组成B.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C.碱基对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D.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5.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每个DNA分子一般都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B.一个DNA分子中的碱基、磷酸、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的数目是相等的C.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D.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段,如果有40个腺嘌呤,就一定同时含有40个胸腺嘧啶6.如图为核苷酸链结构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构成一个完整核苷酸的是图中的a和bB.图中每个五碳糖都只有1个碱基与之直接相连C.各核苷酸之间是通过化学键③连接起来的D.若该链为脱氧核苷酸链,从碱基组成上看,缺少的碱基是T7.从分子水平上对生物体具有多样性或特异性的分析,错误的是()A.碱基对的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中基因的多样性B.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基因的特异性C.一个含2 000个碱基的DNA分子,其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就有41 000种D.人体内控制β珠蛋白的基因由1 700个碱基对组成,其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1 700种8.(2014·上海高考)在DNA分子模型搭建实验中,如果用一种长度的塑料片代表A和G,用另一长度的塑料片代表C和T,那么由此搭建而成的DNA双螺旋的整条模型() A.粗细相同,因为嘌呤环必定与嘧啶环互补B.粗细相同,因为嘌呤环与嘧啶环的空间尺寸相似C.粗细不同,因为嘌呤环不一定与嘧啶环互补D.粗细不同,因为嘌呤环与嘧啶环的空间尺寸不同【能力题组】9.下列有关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其基本骨架由脱氧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交替排列而成B.整个DNA分子中,嘌呤数目等于嘧啶数目,所以每条DNA单链中A=T、G=C C.与DNA分子中的碱基G直接相连的是脱氧核糖和碱基CD.每个脱氧核糖均只与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相连10.在一个DNA分子的一条链上,腺嘌呤比鸟嘌呤多40%,两者之和占DNA分子上碱基总数的24%,则这个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上,胸腺嘧啶占该链上碱基数目的() A.44% B.24%C.14% D.28%11.在搭建DNA分子模型的实验中,若有4种碱基塑料片共20个,其中4个C,6个G,3个A,7个T,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14个,脱氧核糖塑料片40个,磷酸塑料片100个,代表氢键的连接物若干,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连接物若干,则() A.能搭建出20个脱氧核苷酸B.所搭建的DNA分子片段最长为7碱基对C.能搭建出410种不同的DNA分子模型D.能搭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12.现有一待测核酸样品,经检测后,对碱基个数统计和计算得到下列结果:(A+T)∶(G+C)=(A+G)∶(T+C)=1。
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下能力提升:一Word版含解析

课下能力提升(一)分离定律的理论基础(一)【基础题组】1 •孟德尔做了如图所示的豌豆杂交实验,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 .①和②的操作是同时进行的B .①的操作是人工去雄C. ②的操作是人工授粉D. ②的操作后要对雌蕊套袋2. 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A .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B .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D .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3.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了假说,下列不属于该假说内容的是()A.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染色体上成对存在C.配子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D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4.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A . AA x aa^ AaB . AA x Aa AA、AaC. Aa x aa^Aa、aa D . Aa x AaAA、Aa、aa5.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每次抓取统计过的小球都要重新放回桶内,其原因是()A .保证两种配子的数目相等B .避免小球的丢失C.小球可能再次使用D .避免人为误差6. 采用以下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子一代的遗传因子组成A .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杂交、杂交、杂交、测交C.测交、杂交、自交、测交D.测交、测交、杂交、自交7. 一匹家系来源不明的雄性黑马与若干匹雌性红马杂交,生出20匹红马和22匹黑马,你认为这两种亲本马的基因型是()A •黑马为显性纯合子,红马为隐性纯合子B •黑马为杂合子,红马为显性纯合子C.黑马为隐性纯合子,红马为显性纯合子D •黑马为杂合子,红马为隐性纯合子&分离定律的实质是()A . F2(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B. F2性状分离比是3 : 1C. 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D .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 : 1【能力题组】9. 在香水玫瑰的花色遗传中,红花、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遗传因子的控制(用R、r表示)。
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下能力提升:七Word版含解析

课下能力提升(七)基因在染色体上【基础题组】1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B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 . 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D •染色体是由基因组成的2•已知白眼为隐性性状,一只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的正确写法为 B • X W YwD • XY3•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②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4 •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平行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作用中也有相对 稳定的结构B •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成对。
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同 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C .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D ・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 组合 5.果蝇的体细胞中有 4对(8条)染色体,其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 )A • 3+ X 或 3+ YB • 6 + X 或 6+ YC . 6 + XX 或 6+ YYD • 6+ XX 或 6+ XY6. 果蝇的体细胞中有 4对同源染色体,根据萨顿的假说,下列关于果蝇减数分裂产生 的配子说法正确的是()A .果蝇的精子中含有成对的等位基因 B. 果蝇的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基因C. 果蝇的每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可以同时来自于父方,也可以同时来自于母方A • X w Y w — wC . X YA •①假说一演绎法 ②假说一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法B •①假说一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法 ③类比推理法C ①假说一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假说一演绎法D •①类比推理法 ②假说一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D .在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7•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白眼为隐性、红眼为显性。
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下能力提升:十一Word版含解析

课下能力提升(^一) DNA的复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础题组】1 •下列叙述不属于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分子复制假说内容的是()A • DNA分子复制时,DNA分子解开两条单链作模板B • 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方式C. DNA分子复制时边解旋边复制D . DNA分子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 下列关于DNA复制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 DNA复制时只有DNA的一条链作模板B •以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C. DNA复制过程需要消耗能量D •没有酶的催化,细胞DNA复制无法进行3.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复制过程的解旋发生在()A .两条DNA母链之间B. DNA子链与其互补的母链之间C. 两条DNA子链之间D . DNA子链与其非互补母链之间4. 下列关于DNA结构及复制的叙述正确是()A .碱基对特定的排列顺序及空间结构决定DNA分子的特异性B.减数分裂中DNA的两条链分别进入两个细胞导致等位基因分离C . DNA分子同一条链的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D . DNA的复制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5 . 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分别决定于()A .碱基对不同的排列顺序和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B. 细胞分裂的多样性和DNA复制的稳定性C. 碱基对不同的排列顺序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 .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和解旋酶的特异性6.I I如图表示发生在细胞核内的某生理过程,其中a、b、c、d表示脱氧核苷酸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此过程需要能量和尿嘧啶脱氧核苷酸B •真核细胞中此过程发生的唯一场所是细胞核C. b链中(A + G)/(T + C)的值一定与c链中的相同D .正常情况下,a、d链应该到不同的细胞中去7.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 .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一个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B. 生物的遗传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DNA和基因的行为C. 三者都是生物细胞内的主要遗传物质D .三者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某DNA分子有500个碱基对,其中含有鸟嘌呤300个,该DNA进行连续复制,经测定最后一次复制消耗了周围环境中 3 200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则该DNA分子共复制了多少次()A. 3次B. 4次C. 5次 D . 6次【能力题组】9. 某双链DNA分子含m对碱基,其中腺嘌呤有a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下能力提升(十三)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础题组】1. 遗传信息从 RNA T RNA 的传递途径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下列能够发生该传递途径的生物是() A .烟草D .大肠杆菌2. 如图为喜马拉雅兔在受到低温作用后毛色的变化,这种变化最可能是B .环境对基因表达的作用C .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重排D .环境引起基因突变3. 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中心法则B . DNA 中的遗传信息是通过转录传递给 mRNA 的C . DNA 中的遗传信息可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D . DNA 病毒中没有RNA ,其遗传信息的传递不遵循中心法则4.研究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携带的RNA 在宿主细胞内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 白质的模板。
结合中心法则 (如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DNA ______ 1 © : RNA —空一蛋口质④ 一-丿A .子代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合成至少要经过④②③过程B .进行①②③过程的原料来自宿主细胞C .通过④形成的 DNA 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 上 D .②③过程分别在宿主细胞核内和病毒的核糖体上进行5.在生物体内性状的表达一般遵循“ DNA T RNA T 蛋白质”的原则,下面是几种与此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细胞的一生中, DNA 一般是不变的,RNA 和蛋白质是变化的B .真核生物中,DNA T RNA 主要是在细胞核中完成的,RNA T 蛋白质主要是在细胞 质中完成的 B .烟草花叶病毒 C .噬菌体C.在同一个体不同的体细胞中,DNA相同,RNA和蛋白质可能不同D .在细胞的一生中,DNA、RNA和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是不变的6. 链霉素或新霉素可使核糖体与单链的DNA结合,这一单链DNA就可代替mRNA 翻译出多肽,说明()A •遗传信息可由RNA流向DNAB .遗传信息可由蛋白质流向DNAC.遗传信息可由DNA直接流向蛋白质D .遗传信息可由RNA流向蛋白质7. 人类白化病和苯丙酮尿症是由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如图表示在人体代谢中产生这两类疾病的过程。
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莖圉丄一酶]酶2-基園2①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的性状②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③一个基因只能控制一种性状④一个性状可以由多个基因控制A .①②B .①③C.②③ D .③④&甜豌豆的紫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只有同时存在两个显性基因(A和B)时,花中的紫色素才能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种性状只能由一种基因控制B .基因在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上是互不干扰的C.每种性状都是由两个基因控制的D .基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能力题组】9. 下列关于如图所示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④① DNA............ n HNA................. 白质匕③ *丿⑥A .噬菌体在含有四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溶液中进行①过程B .正常的真核生物细胞内可发生①②⑤过程C.③④⑥过程常见于RNA病毒侵入细胞时D .细胞中①④过程的发生都需要解旋酶的催化作用10. 如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分析可知()黑色索 ② ③' 一略氟战桶一—RNA^ — 血红酝白—正常红细胞蟻刀型红鈿胞A .基因1和基因2 一般不会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B .图中①过程需 RNA 聚合酶的催化,②过程需 tRNA 的协助C •④⑤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的不同D .过程①②③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所有性状11•下列关于基因、性状以及二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前端有起始密码子,末端有终止密码子B •基因能够通过复制实现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之间的传递C .基因型不同,表现型肯定也不同D •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性状,是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之一12•如图表示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部分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过程。
—RNAj J,LH 2 A .丙的合成可能受到一个以上基因的控制B •图示过程中没有遗传信息的流动C .过程a 在核糖体上进行D .甲、乙中均含有起始密码子13. 如图为一组模拟实验,假设实验能正常进行且五支试管中都有产物生成。
请回答: ______ ATP______(1)A 、D 试管中的产物是,A 试管模拟的是 .过程, D 试管模拟的是甲佶使RNA.ATP 、隊 廳料“T 冥、是________ 过程。
⑶假如B试管中加入的DNA含有306个碱基,那么产物中最多含有______________ 个碱基, 最多有_______个密码子。
(4)E试管模拟的是___________ 过程,图中的原料为__________ ,工具是 ______ ,产物是(5)生物遗传信息传递的全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①A馆觀半胃亦A」一蛋白质①请将此图中a〜e过程与上图A〜E试管所模拟的过程对应起来:a对应_________ , b 对应_________, c对应________ , d对应_________ , e对应_________ 。
②此图解中可在多数生物体内发生的过程是____ ,在少数生物体内发生的过程是________ ,人体内不能发生_________ 过程。
③图解中的c过程要有________ 酶参与。
14. 许多病毒会使人体致病,如图是一种病毒的基本结构和该病毒进入细胞后复制繁殖的过程。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③iii&DUA病毒櫛廊並口质/注图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毒的主要成分是⑵分析图2可知,病毒在生命活动中的一个显著特征是(3) ①表示的是___________ 过程,通过④过程形成的是_____________ 的RNA。
(4) 下图表示的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在遗传学上称为“ ______ 。
”在图2中选择①〜⑦中恰当的序号填入下图的括号中。
41制(J>NA1£!H C R NA…--吐…怅白质临■■ h JT t15 •已知果蝇的长翅与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且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但遗传学家实验材料实验处理结果(2) 这个实验说明基因与性状是怎样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果蝇B的残翅性状能否遗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人们将果蝇B的残翅性状称为表型模拟,若现有一残翅果蝇,如何判断它是否是表型模拟?请设计鉴定方案。
①方法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结果分析:a•若后代均为残翅果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若后代有长翅果蝇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1.解析:选B 遗传信息由RNA T RNA说明发生了RNA的复制,该过程只发生在RNA病毒中。
烟草、噬菌体以及大肠杆菌都是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其遗传信息是通过DNA T RNA T蛋白质途径传递的。
2•解析:选B 冰块(低温)处理后毛色发生变化,该部位的基因没有变化,最可能是环境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3. 解析:选D 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虽然其体内没有RNA,但其遗传信息的传递是在宿主细胞内完成的,仍然遵循中心法则。
4. 解析:选D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的RNA在宿主细胞内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这一信息可知,HIV为逆转录病毒,所以子代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合成至少要经过④②③过程,所需原料皆来自宿主细胞。
病毒不具有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进行的。
5. 解析:选D 一般来说,细胞中的DNA是不变的,由于在细胞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基因选择性地表达,所以RNA和蛋白质一般是变化的;真核生物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DNA T RNA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由于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RNA T蛋白质主要发生在细胞质中;同一个体不同的体细胞由同一个受精卵经有丝分裂产生,其核DNA相同,但由于基因存在选择性表达,所以RNA和蛋白质均可能不同。
6. 解析:选C 本题说明在实验条件下遗传信息也可能直接由DNA流向蛋白质,而不需要通过mRNA 。
7. 解析:选B 由图可以看出,苯丙酮酸、多巴胺和黑色素物质的代谢异常与酶的合成直接相关,而酶的合成是由基因控制的;若基因1发生变化,则多巴胺和黑色素的合成都受影响;多巴胺和黑色素的合成都受多种基因的控制。
&解析:选D 由题干可知,紫花受A和B两种基因控制,说明基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但并不是说每种性状都受两对基因控制。
大多数性状是由单个基因控制的。
9. 解析:选B 噬菌体不能单独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活细胞内,故不能单独培养噬菌体;①②⑤过程都可发生在正常的真核生物细胞内;到目前为止,所有的生物体内还没有发现⑥过程;①过程需要解旋酶的催化,④过程不需要。
10. 解析:选B同一个体的体细胞内所含基因都相同,因为都是由受精卵有丝分裂产生的;④⑤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合成异常;过程①②③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生物的代谢,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11. 解析:选B 密码子位于mRNA上,而非基因上;基因型不同的个体其表现型也有可能相同;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
12. 解析:选B 从题图可以看出:丙是由甲和乙这两条RNA翻译得到的两条多肽链组成的,所以可能有两个基因分别转录合成甲和乙。
遗传信息的流动包括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图示中过程a代表的是翻译过程,场所是核糖体。
甲和乙都是RNA,都有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13. 解析:依据各试管中加入的物质可推断所模拟的过程,依据加入的DNA的碱基数可推断转录产生的mRNA中的碱基数或密码子数。
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
答案:(1)DNA DNA 复制逆转录(2)RNA 转录RNA 复制(3)153 51 (4)翻译氨基酸转运RNA 多肽(蛋白质)⑸①A试管B试管D试管C试管E试管②a、b、e d、cd、c③逆转录14. 解析:(1)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的生物,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