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珍藏版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教学设计11.1

合集下载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教案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教案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与酸、金属与水的反应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验证化学反应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的方法,探究金属与酸、金属与水反应的规律。

二、教学内容:1. 金属与酸的反应2. 金属与水的反应3. 反应条件的探究4. 实验操作与观察5. 反应产物的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金属与酸、金属与水的反应原理及反应规律。

2. 难点:反应条件的探究及实验操作与观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试管架、实验桌等。

2. 实验试剂:铁、锌、铜、稀盐酸、稀硫酸、蒸馏水等。

3. 课件及教学素材。

教案一、引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金属可以和什么物质发生反应吗?2. 总结:金属可以与酸、水等物质发生反应。

二、金属与酸的反应1. 讲解金属与酸反应的原理。

2. 演示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

3. 学生分组实验:铁、锌与稀盐酸反应。

4.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5.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

三、金属与水的反应1. 讲解金属与水反应的原理。

2. 演示铜与蒸馏水反应的实验。

3. 学生分组实验:铜与蒸馏水反应。

4.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5.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金属与水反应的规律。

四、反应条件的探究1. 引导学生思考:金属与酸、金属与水反应的条件是什么?2.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反应条件。

3. 教师总结:反应条件包括温度、浓度、接触面积等。

五、实验操作与观察1. 学生分组实验:铁与稀硫酸反应。

2.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3.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现象。

六、反应产物的分析1. 讲解金属与酸、金属与水反应产物的分析方法。

2. 学生分组分析实验产物。

3. 教师总结:金属与酸反应产物为盐和氢气,金属与水反应产物为碱和氢气。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教案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教案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与酸、金属与水反应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金属与酸的反应2. 金属与水的反应3. 反应原理及反应条件4. 实验操作及现象观察5. 实际应用举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与酸、金属与水的反应原理及实验操作。

2. 教学难点:反应条件的控制及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金属与酸、金属与水的反应现象。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反应原理及实际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试管架、实验桌等。

2. 实验试剂:铁、锌、铜、稀盐酸、稀硫酸、蒸馏水等。

3. 课件及教学素材。

教案一、金属与酸的反应1. 实验操作:(1)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适量铁片和锌片。

(2)向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和稀硫酸。

(3)观察金属与酸的反应现象。

2. 现象观察:(1)铁片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2)锌片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无色。

3. 反应原理:金属与酸反应相应的金属盐和氢气。

二、金属与水的反应1. 实验操作:(1)取一只试管,加入适量铜片。

(2)向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

(3)观察金属与水的反应现象。

2. 现象观察:铜片与蒸馏水不发生反应,无明显现象。

3. 反应原理:金属与水反应的条件较为严格,一般需要在加热或加压的条件下进行。

三、反应原理及反应条件1. 金属与酸反应的原理:金属原子失去电子,金属离子;酸分子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氢气。

2. 金属与水反应的原理:金属原子失去电子,金属离子;水分子分解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3. 反应条件:(1)金属与酸反应:金属活动性较高,酸的浓度适宜。

(2)金属与水反应:需要加热或加压,金属活动性较高。

高一化学《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说课稿

高一化学《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说课稿

高一化学《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说课稿化学化工10.1说课2021.5课堂讲稿院别: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化学班级:2021级1班姓名:xx说课题目:《钠与酸和水的反应》指导老师:xxx学号:xxx2022年5月说课稿―《金属的化学性质》领导和教师。

你好!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具体教学过程等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教科书状况《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选自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单元第一节第1页,共6页化学化工10.1说课2021.5第二次会议。

教材作用“钠”是高中教材中元素和化合物的代表元素,充分体现了化学实验的功能,使学生学会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和离子反应分析反应的本质,对今后学习其他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本节的“金属与酸和水反应”是在前面“金属的性质的进一步深入和探究。

这些知识对引导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既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为今后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二、教学目标根据课标,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综述钠是一种非常活跃的金属。

掌握钠的化学性质和铁的相关化学性质。

2.通过钠与水的实验的操作与探讨,初步学会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运用语言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过程和方法目标:初步了解“创造情境”的科学方法过程→ 提出问题→ 理论探索→ 实验探索→ 科学推理→ 迁移和扩展”。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探究实验,亲身体验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丰富科学体验、激发探究的兴趣。

通过讨论,增进交流与表达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要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我们不可能在一节课中面面俱到的讲清楚钠所有的化学性质,要有所侧重,其中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和本质是第2页,共6页化学化工10.1说课2021.5这门课的重点。

第2课时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教案

第2课时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教案

第2课时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一、设疑激思,实验探究【设疑1】铁、铝、铜等金属可制成水壶烧水,说明它们都不与热水反应,是不是所有金属都不与水反应?【实验探究】实验3—3【实验现象】浮、熔、游、响、红【讨论、交流】由以上现象你能得出金属钠的哪些物理和化学性质?【实验结论】【设疑2】如何确定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方案一】用实验验证【方案二】根据化学反应原理(氧化还原反应)推断【设疑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钠排在铜的前面。

金属钠能否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单质铜?【补充实验】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实验现象】【讨论、交流】【实验结论】二、知识应用,联系实际【提出问题】钠着火应该怎么扑灭?用水行吗?能否用泡沫灭火器呢?三、猜想激疑,实验探究【设疑4】平常我们可以用铁锅来煮水,说明铁是不能和冷水和热水反应的。

那么铁能否与水蒸气反应呢?(若发生反应,提出反应的假设,再设计实验验证:可引导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可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分析产物,铁元素化合价升高,水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产生氢气)【实验探究】探究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教师提供反应原理,让学生设计实验)【明确探究点】1、能够在实验条件下进行该实验2、该反应包括三部分3、要保证在高温条件下铁和水蒸气反应4、生成的氢气应有足够的量供收集或检验【设计实验装置的步骤】1、设计一套水蒸气的发生装置2、设计一套水蒸气与铁粉发生反应的装置3、设计一套产生气体的检验装置4、将前三部分装置组合成一套完整的实验装置设计要求:1、仪器和装置尽可能简单2、操作尽可能简便【实验】可按教材P50图3—8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四、比较归纳,总结提高对照钠、铝分别与水反应的条件,说明金属活动性的差异。

【学生活动1】画出钠、镁、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学生活动2】“思考与交流”2图3—2是金属发生化学反应的一些照片,请分析这些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对于成绩较好的同学可增加较高要求:“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提示】我们在高中化学的学习应该从原子的结构、氧化还原角度、离子反应等理论进行分析金属的化学性质,揭示反应的本质。

2022年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名师优秀教案

2022年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名师优秀教案

第1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响【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学科素养,能够根据教材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操作,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现象,进行客观记录,并能对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教材分析】“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响〞是教材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的内容,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节。

本节学到的钠是一种典型的活泼金属元素,也是高中阶段重点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是必修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识。

本节内容可对离子反响、氧化复原反响的知识做进一步稳固的同时,对以后其他金属元素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所用到的许多方法如实验法、观察法、比拟法、归纳法等都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

本节课将以金属与酸和水反响为明线,金属活动性顺序为暗线展开多种方式的教学活动。

以金属与酸反响为引子,以钠和水反响为典例,以K、Ca、Mg、Fe、Cu与水是否反响等思考与交流进行比拟教学,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金属与酸和水反响的本质和一般规律进行总结,使学生对此有一个总体感性的认识。

【学情分析】1 根底和能力:通过初中和高一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熟悉金属活动性顺序和了解了金属与酸反响的规律,初步建立了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根底,对本节教材中的钠与水的反响实验能进行简单的探究,并能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初步的分析。

2.困难和问题: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较高,但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且语言表达能力缺乏,缺乏对现象的本质分析。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描述钠与水反响的实验现象并解释原因,会书写其化学方程式;2通过比照讨论,了解金属与酸和水反响的一般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书写典型金属与酸反响的离子方程式,认识金属与酸反响的一般规律;2.通过钠和水反响的实验探究,学生能观察到浮、熔、游、响、红等实验现象,并用相对标准的语言进行描述和分析,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3 通过Na、K、Ca、Mg、Fe、Cu、Ag与水是否反响的比照总结,了解金属与水反响的一般规律。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教案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教案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与酸、金属与水反应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金属与酸、金属与水反应的原理和条件。

3.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金属与酸的反应2. 金属与水的反应3. 反应条件的探究4. 实验操作技巧5. 反应现象的观察与分析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金属与酸、金属与水的反应现象。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金属与酸、金属与水反应的原理和条件。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试管架、实验桌等。

2. 实验试剂:铁、铜、锌、稀盐酸、稀硫酸、蒸馏水等。

3. 教学课件和教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金属制品,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2. 金属与酸的反应:(1)介绍金属与酸反应的原理和条件。

(2)演示铁与稀盐酸、铜与稀硫酸的反应实验。

(3)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反应现象。

(4)分析实验结果,探讨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

3. 金属与水的反应:(1)介绍金属与水反应的原理和条件。

(2)演示锌与蒸馏水的反应实验。

(3)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反应现象。

(4)分析实验结果,探讨金属与水反应的规律。

4. 反应条件的探究:(1)引导学生思考影响金属与酸、金属与水反应速率的因素。

(2)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改变反应条件,观察并记录反应现象。

(3)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反应条件的规律。

5.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金属与酸、金属与水反应的原理和条件。

(2)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操作经验和观察到的反应现象。

(3)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1)学生能理解金属与酸、金属与水反应的原理和条件。

(2)学生能熟练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分析反应现象。

(3)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教案教学内容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教案教学内容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教案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了解金属钠与水的反应,会解释钠与水反应的各种现象(2)设计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了解铁与水蒸气的反应2、过程.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学会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并分析结论(2)通过动手设计实验装置图,能更深刻地理解实验并发挥出创新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索金属性质的奥秘。

(2)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艰辛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教学重点】钠与水的反应,铁与水蒸气的反应【教学难点】铁与水蒸气反应装置图的设计【教具准备】实验用品:金属钠、蒸馏水、酚酞溶液;烧杯、小刀、镊子、滤纸、玻璃片【教学过程】【复习旧知】1、写出钠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板演)。

2、钠放在空气中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导入】2012年6月29日16时10分左右,位于台州临海沿江镇的临海市江南药用化工有限公司一生产车间内存放的200公斤金属钠起火,大火点燃了生产车间并直冲上三层楼的厂房。

蘑菇状的白烟几公里外就能看到。

展示火灾现场视频( 要求学生注意观察钠着火原因)这种火灾不能用水来灭火,这是为什么呢?那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板书】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1. 钠与水的反应现在我们就来演示钠和水的反应。

[实验3-3 ]:钠与水的反应(教师引导学生演示实验)在烧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投入水中(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绿豆大的一粒,其余放回原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1)注意观察:钠有什么变化?(2)溶液有什么变化?(3)有没有气体产生? (4)反应是否放出热量?【板书】(1)现象及解释【提问】钠与水生成了碱性物质NaOH,那么反应生成了什么气体呢?【学生活动】设计实验方案【教师演示】实验步骤:1.取一试管,放入烧杯的水中,装满水;2.用铝箔包住钠,用针在铝箔上刺一些小孔,用镊子夹住放入烧杯的水中,用排水法收集生成的气体;3.在水面下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出水面,移开拇指点火。

金属与酸和水反应教案

金属与酸和水反应教案

金属与酸和水反应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钠、铁等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2.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教学重点:钠与水的反应教学难点: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图的设计第3课时四、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计算原理:•2Na + 2H2O = 2NaOH + H2↑化学计量数之比 2 : 2 : 2 : 1扩大N A倍2×NA: 2×NA :2×NA :NA物质的量之比2mol : 2mol : 2mol : 1mol相对质量之比2×23 : 2×18 : 2×40 : 2标况下体积22.4L在计算时,应用的比例项必须性质相同,即上下单位统一。

一般:所用的项与题给条件相同。

例1:把6.5gZn放入足量盐酸中,锌完全反应。

计算:(1)6.5克锌的物质的量;(2)参加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3)生成H2的体积(标准状况)。

解:(1)n(Zn)=m/M=6.5g/65g.mol-1=0.1molZn + 2HCl = ZnCl2 + H2↑1mol 2mol 22.4L0.1mol n(HCl) V(H2)(2)n(HCl)=0.1mol×2=0.2mol(3)V(H2)=0.1×22.4L=2.24L答:……例2:将8g铁片放入100mlCuSO4溶液中,铜离子全部被转换后,将铁片取出洗净、干燥,称得其质量变为8.2g,求:原硫酸铜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设原CuSO4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为nFe + CuSO4= FeSO4 + Cu △m56g 1mol 64g 64g-56gn 8.2g-8g所以:n =0.2g/8g×1mol=0.025molC(CuSO4)=0.025mol/0.1L=0.25mol/L答:……练习:一、填空题1、取黄豆粒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擦干其表面的煤油,然后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①钠在溶液中反应的实验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课时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授课人:授课班级:高一(19)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金属钠与水的反应,会解释钠与水反应的各种现象
(2)设计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了解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3)掌握有关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学会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并分析结论
(2)通过动手设计实验装置图,能更深刻地理解实验并发挥出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索金属性质的奥秘。

(2)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艰辛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教学重点】
钠与水的反应,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教学难点】
铁与水蒸气反应装置图的设计
【教学准备】
实验用品:金属钠、蒸馏水、酚酞溶液;烧杯、小刀、镊子、滤纸、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一则新闻视频导入)
【思考】这个火灾的新闻与其他普通火灾有什么不同之处?
【讨论】金属钠引起的火灾,不能用水来扑灭……
【引入新课】这是因为天气潮湿就引起金属钠燃烧起来并且不能用水来扑灭,为什么不能用水扑灭呢?难道钠会与水发生反应?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做实验3-3.
【实验】在烧杯中加入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提问】(请位同学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现象】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一个小球,不停地来回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溶液变为红色
【分析】钠能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小于水,熔化说明反应是放热的并且钠的熔点较低,能够来回游动是因为放出气体,气体与水面摩擦发出响声,产物为碱性物质。

【探究】根据参加反应的原子可以知道这碱性物质是氢氧化钠,那这种气体是什么呢?用氧化还原的知识探究这种是什么气体?
【思考讨论】
【分析】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板书】结论:2Na+2H
2O=2NaOH+H
2

【释疑】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钠能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所以在上课前的新闻里在潮湿的空气中钠会起火燃烧,并且不能用水来扑灭。

【提问】如果实验室的钠起火了要怎么办?
【讨论学生回答】用沙扑灭
【拓展】这个实验启示我们凡事接触到钠的仪器都必须干燥,用完的钠要放回试剂瓶。

【过渡】金属钠在常温下就能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但我们知道像铁铝这些金属能制成水壶来烧水,那就是铁不会与冷水热水反应。

铁是不是不会与水反应呢?铁能不能与水蒸气反应呢?如果能反应,装置是怎么样的?下面我们看到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让学生设计装置,并画出装置简图,然后进行讨论分析)
【讨论】有人设计了如课本图的装置,同学们来讨论下为什么可以这样改造?你们还能发挥自己的创新力把自己设计的装置图进行更好的改装呢?
【看视频】我们设计好了装置图,到底铁粉与水蒸气怎样反应,有哪些现象呢?我们来看一下视频模拟实验
【总结】现象:加热时试管内铁粉红热,点燃肥皂泡可听到爆鸣声,反应后,试
管内的固体仍呈黑色。

结论:3Fe+4H
2O(g)=Fe
3
O
4
+4H
2

【小结】在之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以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反应,今天我们又主要学习了钠与水的反应以及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学习化学使我们懂得处理生活中一些突发事件,避免引起更大的伤害,所以我们不仅要会学化学更要会用化学。

【练习】
【作业】课本54页第7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从新闻引入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符合新课标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能发挥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

不足之处是在做实验时可能后面的学生看不同所以要借助视频再现实验,并且如果能通过实验去检验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可能会更好,但由于时间的关系这里没有设计用实验去检验的方法。

而且铁与水蒸气的反应也只是用视频来观察现象,不能实际操作,可能学生感受不是很深刻。

【板书设计】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一、钠与水的反应
现象分析
浮ρ钠<ρ水
熔反应放热钠的熔点较低
游产生气体推动钠来回游动
响气体与水面摩擦发出响声
红生成碱
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
二、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现象:
化学方程式:3Fe+4H2O(g)=Fe3O4+4H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