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心》复习题
普心各章节总复习(选择题)

《普通心理学》总复习之选择题第一章绪论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 B)。
A、个性心理B、心理过程C、心理现象D、个性倾向性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D )。
A、感觉、知觉和记忆B、知、情、意过程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D、能力、气质和性格3、“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生活的一切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而言都是脑的(C )。
”A、反应活动B、干涉活动C、反映活动D、返回联系4、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是物质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的器官是( C)。
A、神经元B、神经系统C、脑D、大脑皮层5、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A )。
A、客观性原则B、自然性原则C、社会原则D、主观性原则6、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D )。
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测验法7、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 A)。
A、冯特B、华生C、费希纳D、弗洛伊德8、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因此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A )。
A、边缘科学B、人文科学C、环境科学D、分支科学9、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是(B )。
A、感觉与知觉B、客观现实C、认识过程D、反映活动10、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是( A)。
A、注意B、认识过程C、意志过程D、思维11、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是( A )A、脑B、客观现实C、实践活动D、主观意识13、生物有机体以其自身的活动或状态对直接影响有机体生命的刺激的应答性反应是(B)A、反映形式B、感应性C、反应活动D、心理现象14、蜜蜂根据花的形状和颜色采蜜;猛兽根据气味和足迹追踪猎物等,这种对信号刺激进行反映活动的机能是(C)A、生物反映形式B、物理反映形式C、心理反映形式D、化学反映形式15、心理发展的最高级阶段,也是人的心理最集中、最本质体现的是(D)A、感知活动B、思维活动C、想象活动D、意识活动16、当动物能够把某个刺激作为信号时,就意味着有了(D)A、思维B、意志C、意识D、心理17、感应性是生命的标志,物体具有感应性只表明其有生命,还不能确定其有心理。
普心练习题

普心练习题一、选择题1. 心理学的三大流派包括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和以下哪一项?A. 认知心理学B. 人本主义心理学C. 神经心理学D. 社会心理学2. 下列哪项不是心理测量学的主要功能?A. 诊断B. 预测C. 治疗D. 评价3.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哪一部分负责道德判断和现实检验?A. 本我B. 自我C. 超我D. 潜意识4. 以下哪个术语不属于认知心理学的范畴?A. 注意B. 记忆C. 情绪D. 感知5.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哪一层是最基本的需求?A. 安全需求B. 自我实现需求C. 生理需求D. 尊重需求二、填空题6. 心理学研究的四个主要领域包括认知、情感、动机和________。
7.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信息遗忘的速度最初是________,随后逐渐减慢。
8. 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理论是由心理学家________提出的。
9.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________来学习社会行为。
10. 心理测量学中,信度指的是测量工具的________性。
三、简答题11. 简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2. 解释什么是心理应激,并举例说明其对个体可能产生的影响。
13. 描述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并说明其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
14. 阐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并举例说明其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15. 讨论认知失调理论,并解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论述题16. 论述情绪智力对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并给出提升情绪智力的方法。
17. 分析社会支持对个体心理健康的作用,并讨论如何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18. 讨论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其对个人行为和动机的影响。
19. 论述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并举例说明其在治疗焦虑症中的应用。
20. 探讨跨文化心理学的重要性,并讨论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交流。
五、案例分析题21. 阅读以下案例:一个高中生在期末考试前感到极度焦虑,导致失眠和食欲不振。
普心习题附答案

一、单选题1、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
(A)能力(B)需要(C)动机(D)信念2、人的听觉主要受()的控制。
(A)额叶(B)顶叶(C)枕叶(D)颞叶3、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
(A)兴奋(B)抑制(C)兴奋与抑制(D)反射4、“谈虎色变”是一种条件反射的表现,它属于()。
(A)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B)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C)两种信号系统相结合(D)以上答案都不对5、感受性是()。
(A)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B)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C)感觉阈限的大小(D)最小可觉差的大小6、听觉的适宜刺激是()。
(A)空气振动(B)物体振动(C)空气(D)声源7、下列关于听觉特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B)声波的频率越低,音调就越高(C)声波的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D)日常生活的声音大多是声波混合的结果8、下列关于平衡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平衡觉也叫做静觉(B)平衡觉的感受器是前庭器官(C)人平躺的时候,平衡觉较弱(D)平衡觉是人对自己身体位置与地心引力关系的反映9、两可图形反映出人对事物知觉的()。
(A)整体性(B)选择性(C)恒常性(D)理解性10、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
这属于()。
(A)形象记忆(B)情景记忆(C)情绪记忆(D)动作记忆11、下面可以体现思维的概括性的有()。
(A)把事物的各部分和属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B)把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C)从一类事物中抽取出共同属性,形成抽象地认识(D)在头脑中把两个事物联系起来,求同存异12、根据()可以把思维分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三类。
(A)思维的形态(B)思维的结构(C)思维的方向(D)思维的创造水平13、下面哪一种对梦的态度是正确的()。
(A)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B)梦是焦虑和紧张状态的产物(C)我们不能对梦做科学的研究(D)做梦时人感觉不到外界刺激14、需要是指()。
普心复习资料

(5)注意10.白日梦与幻想是意识的自发漂移状态,通常表现为漫无边际的遐想。
电视对儿童的白日梦有影响。
儿童看电视节目越多,白日梦的频率就越高。
1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方面,注意不等于意识,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另一方面,注意和意识密不可分,当人们处于注意状态时,意识内容比较清晰。
12.选择性注意是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 -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
研究选择性注意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双耳分听实验。
13.持续性注意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客体或活动.上。
注意的持续性是衡量注意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持续性注意常用的方法为警戒法。
14.分配性注意是个体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
研究分配性注意常用的方法是双作业操作。
15.过滤器理论把注意看成是个瓶颈或过滤器,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这一-过滤机制。
只有一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并接受进一步的加工,而其他的信息就被完全阻断在它的外面了。
16.衰减理论认为,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
17.后期选择理论认为,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
所有输入的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已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成衰减的装置。
后期选择理论有时也叫完善加工理论、反应选择理论或记忆选择理论。
18.多阶段选择理论在前面几种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较为灵活的主张: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上都有可能发生。
19.认知资源理论试图把注意看成是-组对刺激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认知资源或认知能力。
这些认知资源是有限的。
刺激或加工任务越复杂,占用的认知资源就越多。
当认知资源完全被占用时,新的刺激将得不到加工。
20.双加工理论认为,自动化加工是自动化进行的、不受认知资源限制和不需要注意的加工;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
普心练习题(打印版)

普心练习题(打印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 心理过程B. 心理特征C. 心理活动D. 心理现象2. 心理学的三大流派是()。
A.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精神分析B.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C. 行为主义、结构主义、精神分析D. 结构主义、机能主义、精神分析3. 心理学研究方法中,观察法的特点不包括()。
A. 客观性B. 系统性C. 主观性D. 直接性4. 以下哪项不属于心理测量的基本原则?()A. 标准化B. 客观性C. 随意性D. 保密性5. 以下哪项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结构理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A. 自我B. 超我C. 本我D. 以上都是6. 以下哪项不属于情绪的基本类型?()A. 快乐B. 悲伤C. 愤怒D. 惊讶7.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马斯洛B. 皮亚杰C. 弗洛伊德D. 费斯廷格8. 以下哪项不属于学习的心理机制?()A. 强化B. 模仿C. 习惯D. 遗传9. 以下哪项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心理过程C. 个体与群体的心理过程D. 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10. 以下哪项不属于心理咨询的主要方法?()A. 认知行为疗法B. 精神分析疗法C. 人本主义疗法D. 药物治疗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是研究__________的科学。
2. 心理学的四大领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 心理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 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实验法的特点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 心理学的三大流派中,__________流派强调人的内在经验和主观报告。
6. 情绪的三个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师范类普心考试题及答案

师范类普心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科学。
A. 心理现象B. 生理现象C. 社会现象D. 物理现象答案:A2. 心理学的三大流派是()。
A.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精神分析B.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C. 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D. 认知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答案:B3.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 客观性原则B. 发展性原则C. 系统性原则D. 主观性原则答案:D4.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不包括()。
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推理法答案:D5.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学研究的领域?()A. 认知心理学B. 发展心理学C. 社会心理学D. 化学心理学答案:D6. 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冯特B. 弗洛伊德C. 斯金纳D. 马斯洛答案:A7. 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
A. 描述心理现象B. 解释心理现象C. 预测心理现象D. 控制心理现象答案:B8.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A. 自然科学B. 社会科学C.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D. 人文科学答案:C9. 心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是()。
A. 行为水平、生理水平、认知水平B. 行为水平、认知水平、社会水平C. 生理水平、认知水平、社会水平D. 生理水平、行为水平、社会水平答案:D10. 心理学研究的三个维度是()。
A. 描述、解释、预测B. 描述、解释、控制C. 描述、预测、控制D. 解释、预测、控制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A. 感觉B. 知觉C. 思维D. 语言答案:ABCD12.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个案研究法答案:ABCD13. 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包括()。
A. 生理心理学B. 发展心理学C. 社会心理学D. 教育心理学答案:ABCD14.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
考试过关超级之重点题——普心

考试过关超级之重点题——普心注意:要求,把书通读一遍注意每个细节然后背这里所有的题是全部都要背的因为考题大多数从这里出保你过关1、动物发展的心理历程?2、冯特1979年标志着科学心理学诞生3、言语机能联合区?4、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5、动力定型定义6、动力定型是怎么形成的?7、操作性条件反射定义8、需要的种类?9、好奇心引发的行为通常表现3种方式?10、什么是注意?11、格拉斯曼颜色混合定律?12、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13、知觉的特性?14、双眼视差定义15、双眼视差在深度知觉中的作用16、记忆的过程?17、记忆过程的基本环节?18、表象定义19、表象的特征及作用?20、记忆的三个系统?21、系列位置效应?22、三大系统特点?23、遗忘定义24、艾宾浩斯保持曲线?25、倒摄抑制定义26、思维定义27、思维种类?28、求异思维定义29、求异思维特点?30、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31、原型启发定义32、想象与表象的关系?33、语言和言语的关系?34、内部言语定义35、内部言语的特点?36、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37、情绪情感的两级性?38、情绪的三因素学说?39、表情的性质?40、情绪分类?41、人的高级情感?42、意志定义43、智商定义44、素质定义45、高级神经活动定义46、气质类型及特点?47、从静态角度看性格结构?48、阿尔波特特质论?说明:有问号的为简答题标明定义的只考概念没有标明的可能做为填空或其它题型……好了萝卜在此祝大家好运!……。
普心试题

普通心理学-王淑合老师一、名词解释(共5个名词20分,每个4分)1、绝对感觉阈限答:绝对感觉阈限是指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理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
2、知觉的恒常性答:知觉恒常性是指,当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即知觉恒常性。
它是人们知觉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特性。
3、记忆答:记忆是指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4、智力答:智力是指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等。
5、动力定型答:动力定型是指人长期生活、劳动、反复重演某种活动、逐渐在大脑皮质高级神经系统中建立的巩固的条件反射活动模式。
二、填空(共10个空,每空2分)1、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3、从亮处到暗处,人眼开始看不见周围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区分出物体,这种感受性逐渐增高的过程叫暗适应。
4、注意的基本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注意的紧张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5、先前的学习与记忆对后续学习与记忆有干扰作用,这种现象叫前摄抑制。
6、心理是脑的机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7、在一种动物身上能建立起条件反射,这种动物就有了心理。
从生物进化角度,从出现了神经系统的动物开始有了心理。
8、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三、简答题:(共5道题40分,每题8分)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答:(1)问题的特征。
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2)已有的知识经验。
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3)定势与功能固着。
定势影响问题解决。
功能固着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专业《普通型心理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韦伯定律韦伯定律,即感觉的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用公式来表示,就是△Φ/Φ=C,其中Φ为原刺激量,△Φ为此时的差别阈限,C为常数,又称为韦柏率。
2、突触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
3、兴趣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
心理学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
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
兴趣以需要为基础,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
这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4、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简洁概括的反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部的规律性。
5、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6、需要个体对内外环境的客观需求在脑中的反映。
它常以一种“缺乏感”体验着,以意向、愿望的形式表现出来,最终导致为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机。
需要总是指向某种东西、条件或活动的结果等,具有周期性,并随着满足需要的具体内容和方式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和发展7、外显记忆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
8、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9、注意的分配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
10、第二信号系统有语言和词汇为条件刺激物而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在人所有的心理活动中起主导作用)11、记忆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12、注意的稳定性把注意保持在某一活动或对象上的时间,它是注意品质的中心13、原型启发原型启发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意指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产生新的设想和创意。
原型启发是一种创新思维方法。
生活中所接触的每个事物的属性和特征在头脑中可形成“原型”。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问题解决者在“原型”中获得一些原理的启发,使其结合当前问题的有关知识,形成解决方案,从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原型启发理论有助于人们更清楚的认识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
14、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
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
15、问题解决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16、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
17、反射有机体通过系统对内外刺激所做的有规律的反应。
18、注意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9、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
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
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去选择。
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20、个案法个案法就是对某一个体或群体组织在较长时间内[几个月、几年乃至更长时间]连续进行调查、了解、收集全面的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的方法。
21、能力能力,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
22、感受性感觉系统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它是感觉系统功能的基本指标,可用感觉阈限来衡量。
23、第一信号系统由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动物有机体而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
(人和动物共有)24、神经冲动当任何一种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跃的状态。
25、保持维持某种状态使不消失或减弱。
26、想象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7、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通道。
28、性格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
29、问题疑难或难题,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解决处理,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
30、遗忘遗忘(amnesia)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错误的再认与回忆。
二、简述题1、简述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二战后,心理学迅速发展,出现了一些研究的范式,影响学科的发展。
(一)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取向1.用生理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
认为所有的高级功能都和生理功能,特别是脑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临床法:布洛卡的研究;局部切除法;电刺激法;脑成像技术:可在脑在无损伤的情况下,研究的脑的活动。
-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vent related potential, 简称 ERP技术)。
ERP:头皮记录到的与大脑对刺激反应相关的电位变化信息。
高时间分辨率,能准确地反映大脑的动态过程。
--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简称FMRI)。
测察认知活动时,局部脑血流量的变化,推测认知活动的神经机制。
高空间分辨率,能对相关脑组织进行精确定位。
(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取向20世纪50年代末,心理学界中出现了一门新的学科或者说新的研究范式--认知心理学。
1967,奈瑟,《认知心理学》。
广义:凡侧重研究认知过程的心理学。
狭义: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在批评行为主义学派和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Maslow)和罗杰斯(Carl Rogers)于五十年代创立。
现代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third force)。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强调研究健康人的心理或者健康的人格。
强调研究人类中出类拔萃的精英。
强调人的潜能和价值,人性美好。
强调环境和个体自我概念对行为的作用,强调人意志的作用。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两大特征:1、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去研究人性。
2、冲淡了心理学纯科学的色彩,这是心理学近年来发展的趋势之一。
2、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联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直觉是否正确要看感觉信息的多少;感知觉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应。
区别:①感觉是对各别属性、单一的反应;知觉时对各种属性整体的反应;②感觉受生理因素制约;知觉与个人经验有关,没有经验就无法产生对整体的反应;③感觉是单一分析器的活动的结果;直觉是多种分析器的活动的结果。
3、简述引起无意注意的主、客观因素:主观:①需要兴趣、动机、价值观等影响;②与经验有关③情绪状态④精神状态客观:①刺激物的强度②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③刺激物的运动变化④刺激物的新异性4、举例说明感受性变化的基本规律:在弱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提高;在电影院内看完电影刚出来,感觉外面光很刺眼;再强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降低;在晴朗的时候待一段时间,突然进入密封的屋子,眼睛感觉看不见东西。
5、简述注意的指向性与集中性的关系:集中性时指向性的体现和发展;指向性是集中性的基础。
6、举例说明感受性变化的基本规律7、简述什么是感觉及其意义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观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意义:①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②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③感觉是人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8、怎样保持有意注意:⑴明确任务和目的:目的越明确,越能保持注意力⑵合理组织活动:①善于提出问题②把智力活动和外部活动结合③培养问题兴趣④利用坚强意志克服困难干扰9、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后映,客观事物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这代表,人的思维活动,是大脑活动的结果。
而为什么会出现“为什么人们总常说你在心里好好想想??”这个原因是,传统的原因,古人以为,思维活动是心活动的结果,所以就老是说“在心里想想”,现代人还用这个说法,是对文化的继承,文化的东东,是约定俗成的,因为大家都明白意思,所认就没有必要改了。
为什么古人会认为思维与心有关呢?这跟人的自主神经有关。
人的不同思维活动,会引不同的情绪体验,不同情绪会产生不同的生理唤醒,生理唤醒最主要的,就是引起自主神经的变化,自主神经的变化,主要反应会出现心跳的变化。
古人对其中原因不明白,只是感到了自身心跳的变化,以为,思维是心变化的结果,所以就会有“在心理好好想想”这种说法。
用现代的观点来说,不是因为心跳的变化引起思维活动,而是思维活动引起心跳的变化。
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没有脑的心理,或者说没有脑的思维是不存在的。
正常发育的大脑为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人的大脑是最为复杂的物质,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
心理现象是在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过程中,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又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才由初级不断发展到高级的。
无机物和植物没有心理,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也没有心理,只有有了神经系统的动物才有了心理。
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非常简单,像环节动物(蚯蚓)只有一条简单的神经链(图1—1),它们只具有某种感觉器官,只能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在它们身上只有感觉的心理现象;脊椎动物有了脊髓和大脑(图1—2),它们有了各种感觉器官,能够认识到整个事物而不只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即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灵长类动物(图1—3),像猩猩、猴子,大脑有了相当高度的发展,它们能够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有了思维的萌芽,但是还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
只有到了人类(图1—3),才有了思维,有了意识。
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因为人的大脑是最复杂的物质,是神经系统发展的最高产物。
所以,从心理现象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说明了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心理学两个分支。
从人类个体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的维度上进行研究,形成了发展心理学和儿童发展心理学。
研究社会对心理发展的制约和影响,形成了社会心理学。
研究心理现象的神经机制,形成了生理心理学。
把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运用于解决人类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以服务于提高人的工作水平,改善人的生活质量,这又形成了应用心理学的众多分支,例如服务于人类健康的医学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于教育的教育心理学;服务于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测量,此外还有工程心理学、环境心理学、体育运动心理学、司法心理学、航空航天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心理测验学等心理学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