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心理援助讲座PTSD-祝卓宏1
祝卓宏为什么精神“病人”越来越多?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祝卓宏为什么精神“病人”越来越多?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一年一度的ACBS全球大会即将在爱尔兰召开,中科院心理所祝卓宏教授率领的团队已经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小蜜蜂们目前也正积极准备6·28-30日的大会直播,将接纳承诺疗法的前沿信息及时传递给大家。
在出国前,祝卓宏教授想先和大家聊聊心理治疗中面临的常见问题——如何对精神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各类精神“疾病”的终身患病率非常高,美国几乎高达50%,中国已经高达16.57%,而且越来越高,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说说我对精神疾病治疗的三点思考。
为什么精神“病人”越来越多呢?有一个观点认为,精神病人越来越多,是因为精神医学诊治策略错了。
大家也许不知道,直到今天,没有任何一种精神疾病符合医学上疾病的最基本标准。
因为诊断一种“疾病”要有明确的病因、病理改变、病程和转归才能成为疾病。
然而,目前所有的精神疾病都还没有明确的病因或病理改变,所以,目前所谓的精神疾病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疾病。
在中国颁布的《精神卫生法》里面,找不到“精神疾病”这个词,而满眼都是“精神障碍”。
也许这有点超出你的常识,大家都觉得精神病就是病,连崔永元也觉得抑郁症就是病,像感冒一样,要吃药。
当然,并不是说精神障碍就不需要药物治疗,当症状严重时,会影响身体功能或生命安全时,还是需要药物治疗的。
只是当你到医院看病时,可能不会想着这个“病”与其他病的区别。
那“障碍”与“疾病”有什么不同呢?“障碍”是指一些症状群,医学上有一个专有名词叫“综合征”,还达不到疾病的标准。
遗憾的是,大多数医生都是把各类精神障碍当做精神疾病来治疗,甚至很多媒体在宣传的时候,也都把“精神障碍”称为“精神疾病”。
这一字之差,谬之千里,因为这导致精神障碍的治疗、预防策略都是为了消除各种心理症状,一句话,都是为了治病。
甚至心理治疗也是为了治病,我们常说的“心病”还需“心药”治,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这种治病的策略对于精神障碍来说,却往往是无效的,或者是短期有效,但长期无效。
2024 年成都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

2024年成都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概览哎呀,说起2024年咱们成都市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那真
是搞得巴巴适适的!这一年,研究成果是铺天盖地,整得人心头暖洋洋的。
首先嘞,咱成都的中学老师些,那可是下了血本,不仅引进
了好多新鲜的心理辅导法子,还自己创新搞了些“川味”十足的心理课。
啥子“茶馆式谈心”,让学生在轻松氛围里头袒露心声,就像邻里间摆龙门阵一样自然。
再者,研究团队针对青春期娃儿些的“小情绪”,开发了一套“情绪管理秘籍”,里头包括了吃顿火锅解压法、锦江河畔散步疗法,还有听川剧变脸悟人生的独特招数,让学生们在笑声中学会自我调节。
还有啊,咱们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搞了个“心理晴雨表”,实时监控学生的心理状态,一旦有“小雨转阴”的趋势,老师和家长就能及时介入,来个温暖的“心理按摩”,避免“暴风雨”来袭。
最让人欣慰的是,这些研究成果真正落到了实处,学生们的
笑容多了,烦恼少了,家长和学校也更放心了。
总而言之,2024
年的成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就像是春天的太阳,温暖又明亮,照亮了娃儿们的心田,让他们在学习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接纳与承诺疗法在残疾人心理康复中的作用分析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ACT) within 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 of Disabilities
作者: 祝卓宏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北京 100101
出版物刊名: 残疾人研究
年卷期: 2013年 第4期
主题词: 接纳与承诺疗法;关系框架理论;残疾人;康复
摘要:接纳与承诺疗法是新一代认知行为疗法中具有代表性的经验性行为治疗方法。
以功能性语境主义为哲学背景,以关系框架理论为理论基础,认为人类主要的心理问题源于语言或认
知与生活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方式,导致人们有悖于长期价值观的行为及心理上的不灵活。
通
过正念、接纳、认知解离、以自我为背景、明确价值和承诺行动等过程以及灵活多样的治疗技术,帮助来访者增强心理灵活性,投入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
对于患者和残疾人具有较好的
临床治疗效果。
心理急救理论与技术-中科院心里搜祝卓宏

需要转介的对象,需要专业帮助
• • • • 严重受伤,需要医疗急救 情绪极端不稳,无法自理或照顾孩子 可能受伤害着 可能伤害他人者
心理急救开展的时机
• 灾后或创伤、恐怖事件发生后可以立即开 展心理急救。 • 也可能需要几天或几周后才能开始,取决 于事情的严重程度与持续时间。
身体反应
精力旺盛、颤抖、 肌肉紧张 胃部不适 心率快 头晕、疲劳 脖子、背部疼痛 口干、手脚发冷 皮肤麻木
情绪反应
害怕、焦虑 烦躁、易怒 激动 抑郁 内疚、无助 情感淡漠
行为反应
睡眠困难 滥用酒精、药 物 进食障碍 沉浸在电视中 退缩、回避 敌对、攻击 注意力不能集 中
认知反应
看待世界的方 式 看待他人的方 式 看待自己的方 式
• • • • • • • 提供实际有用的关怀与支持,但不会干扰 评估需求与关注问题 帮助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衣食住行) 倾听但不要迫使对方讲述创伤经历 使人们安心、保持平静 帮助人们获得信息、物资、社会支持 帮助人们免受后续的伤害
心理急救不是什么?
• 并非专业人员才能提供 • 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 • 不是心理汇报法,不需要详细叙述事情经 过 • 不是要求某人分析发生了什么或理出事情 的头绪。 • 倾听他人的诉说但是不能迫使他人诉说。
心理急救的“三L”原则
• look:检查安全感、检查急 需帮助的人、检查情绪不稳 定的人 • listen:了解对方所需、了 解对方关心什么、安静地倾 听对方的倾诉 • link:提供信息、提供基本 需求、帮助解决问题、帮助 找到亲友和社会支持系统
急性心理创伤反应
身体反应 认知反应 情绪反应 行为反应
成都培训2PTSD

稳定化技术
稳定的标准: 自我强度与稳定性 稳定的标准:
– 情绪耐受性与调控情绪的能力 情绪耐受性与调控情绪的能力 – 知道如何与创伤材料保持距离 知道如何与创伤材料保持距离 – 自我安抚的能力 自我安抚的能力 – 各个层面的安全感 各个层面的安全感
稳定化技术
心理教育:心理创伤的实质是不能消化创 心理教育: 伤信息所引起的认知、情绪及行为反应。 伤信息所引起的认知、情绪及行为反应。 心理教育是 心理教育是PTSD治疗的关键环节,心理教 治疗的关键环节, 治疗的关键环节 育的核心内容是对震后表现正常化解释, 育的核心内容是对震后表现正常化解释, 赋予症状以积极意义。 赋予症状以积极意义。 可采用形象类比的方法:与躯体创伤做类 可采用形象类比的方法: 比。 可告知科学数据:95% 可告知科学数据: % 10% %
(1) Subcortical route 皮层下途径 a. Sensory stimulation b. Subcortical activation c. Actions a. 感官刺激 b. 皮层下激活 c. 行动 (2) Cortical route 皮层途径 a. Sensory stimulation b. Cortical activation c. Cortical modulation of subcortical responses d. Actions a. 感官刺激 b. 皮层激活 c. 皮层对皮层下反应的调节 d. 行动
举例说明PTSD的三组核心症状 的三组核心症状 举例说明
一、案例1 案例 张女,32岁,汉,家庭主妇,丧偶,一子9岁。 张女, 岁 家庭主妇,丧偶,一子 岁 主诉:震后失眠、多梦、乏力、对未来没有信心一年余。 主诉:震后失眠、多梦、乏力、对未来没有信心一年余。 现病史:2008年5.12地震后三天,才得知丈夫在山里遇难,未见到遗体, 现病史: 年 地震后三天,才得知丈夫在山里遇难,未见到遗体, 地震后三天 听丈夫车队同事说丈夫连车带人被埋在滑坡山体里。 听丈夫车队同事说丈夫连车带人被埋在滑坡山体里。震后一个月精神 恍惚,经常以泪洗面,有时不相信丈夫遇难之事,经常孤坐在帐篷里, 恍惚,经常以泪洗面,有时不相信丈夫遇难之事,经常孤坐在帐篷里, 不愿意与人交流,难以入睡,入眠后多恶梦, 不愿意与人交流,难以入睡,入眠后多恶梦,多梦到地震和丈夫找自 三月后搬迁至板房,仍经常失眠、多梦、乏力、情绪低落, 己。三月后搬迁至板房,仍经常失眠、多梦、乏力、情绪低落,不愿 与任何人提起丈夫,也不愿与亲友交流,不想盖房之事, 与任何人提起丈夫,也不愿与亲友交流,不想盖房之事,对未来缺乏 信心。后遇到一志愿者团队,经常看望她,陪伴她, 信心。后遇到一志愿者团队,经常看望她,陪伴她,帮助她解决生活 困难,帮助她孩子学习。最近三个月情绪好转, 困难,帮助她孩子学习。最近三个月情绪好转,愿意为志愿者团队做 但是,仍经常脑海里闪现地震时情境,入睡困难,多噩梦, 饭,但是,仍经常脑海里闪现地震时情境,入睡困难,多噩梦,经常 莫名其妙地心慌、出汗,常一人在家看电视不愿与人交流, 莫名其妙地心慌、出汗,常一人在家看电视不愿与人交流,经志愿者 介绍来到心理工作站。 介绍来到心理工作站。
科学应对压力,维护身心健康(下)

A和B颜色一样吗?
再看看
再这样看看
大脑总是在比较人和事, 环境会影响我们的判断。论模型
D.辩驳
把这个小程序装 到我们的大脑里,当 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 学会调整一下,学会 自我辩论一番。
A.事件
B.旧认识
C.不良情绪
E.新认识
科学应对压力,维护身心健康 (下)
祝卓宏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
目录
一、压力影响身心的表现
二、压力影响身心的机制
三、压力管理的五大技术
(一)生命线自我觉察技术 (二)“ABCD”认知管理技术 (三)“STOP”情绪管理技术 (四)腹式呼吸身心调节技术 (五)正念冥想身体扫描技术
三、压力管理的五大技术
总结:
压力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一系列反应,我们要 能够及时觉察到这些反应。 压力导致身体反应的背后机制,是因为我们的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在应对压力的过程中会 出现问题。 压力管理的五大技术:
• 生命线自我觉察技术 • “ABCD”认知管理技术 • “STOP”情绪管理技术 • 腹式呼吸身心调节技术 • 正念冥想身体扫描技术
我们的大脑不是任何时 候都是智慧的,有时候会出 现自动化的反应,有些反应 往往是错误的,所以需要去 觉察它,然后调整它、改变 它。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提 出“ABC认知情绪调节技 术”。
我们的评价中往往有一 些偏差,所以需要跳出来觉 察自己的偏差。
猜猜她的年龄?
我们的关注影响 我们的判断; 我们的判断影响 我们的生活。
通过腹式呼吸练习,能够调整 我们的植物神经,而通过植物神经 反过来再调整我们的五脏六腑的功 能,同时还能够提高免疫力。
呼吸本是平常事, 出生啼哭始有之, 有时不见缺时苦, 如同空气易忽视。 平时呼吸有快慢, 分为胸式和腹式, 不需觉察自动化, 只应身心需氧值。 腹式呼吸很神奇, 呵护生命如灵芝, 降低三高增血氧, 人人均应时习之。
心理咨询技能第三节 PPT课件

正确使用情感表达,既能体现对求助者设身处地的反应,又能 传达自己的感受,使求助者感受到一个活生生的咨询师形象, 了解咨询师的人生观。同时,咨询师的这种开放的情绪分担 方式为求助者做出了示范,易于促进求助者的自我表 达。
第三节 个体心理咨询方案的实施
第二单元 影响性技术 (二)解释
解释被认为是面谈技巧中最复杂的一种,它与释义的 差别在于,释义是从求助者的参考框架来说明求助 者表达的实质性内容,而解释则是在咨询师的参考 框架上,运用自己的理论和人生经验来为求助者提 供一种认识自身问题以及认识自己和周围关系的新 思维、新理论、新方法。
清楚、准确地表述他们的观点、所用的概念、 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 (1)问题模糊 (2)过分概括 (3)概念不清
第三节 个体心理咨询方案的实施
第一单元 参与性技术 (七)参与性概述
概述(summarization)指咨询师把求助者的言语和非 言语行为包括情感综合整理后,以提纲的方式再对 求助者表达出来。
再者要把握对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时间运用什么理论 怎样解释最好。
影响解释效果的因素并非是单一的,它不仅取决于掌 握知识的多少,还在于灵活地、熟练地、创造性地 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程度。
第三节 个体心理咨询方案的实施
第二单元 影响性技术 (三)指导
指导即咨询师直接地指示求助者做某件事、说某些话或以某种方 式行动。指导是影响力最明显的一种技巧。
对求助者讲的任何内容不表现出惊讶、厌恶、奇怪、激动或 气愤等神态,而是予以无条件的尊重和接纳。
可以通过言语和非言语来对求助者的倾诉做出反应,比如, “噢”、“嗯”、“是的”、“然后呢”等,以及点头、目 光注视、微笑等。
“压力山人”易患病 心理专家支招“解压”妙招

“压力山人”易患病心理专家支招“解压”妙招作者:暂无来源:《健康博览》 2018年第7期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以及充满竞争的工作环境,让人们的心理压力倍增,也因此,人们普遍感觉累,觉得压力很大。
心理压力过大对人们的身心都会造成影响,那么该如何缓解压力,调节情绪,维护身心健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家公务员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副主任祝卓宏教授来杭州讲学时,为我们支招缓解心理压力的有效方法。
压力山大身心俱损祝教授说,压力来源是多样的,包括外部的压力、内心郁结产生的压力以及内外因素结合导致的压力。
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人的身心就会产生多种反应,有时候身体上会出现一些疼痛等症状,例如口腔溃疡、头痛、颈部疼痛、腰部疼痛等。
有时候压力大,心理上也会出现反应,最常见的就是情绪变化,例如情绪低落、唉声叹气、郁闷等。
“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压力,持续得时间过长就会造成抑郁症,出现一些精神障碍,也可能导致各种各样的慢性病。
”应对压力的“总部”是大脑,其中大脑皮层是理性中枢,各种思维、逻辑判断、推理等都与其有关。
产生压力时,我们可以通过大脑进行思考、判断,然后做出反应。
一般情况下,面对压力,我们的机体会有一套应对机制,包括身体应对、情绪应对、认知应对、社会关系应对等。
“如果应对得好,压力就会变成动力,促使人们成长,如果应对得不好,压力超过了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就会产生问题。
”祝教授举例道,抑郁症患者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症状就是思维反刍,头脑里不停地想不好的事情,但又想不通,以至于睡不着觉,醒来以后度日如年。
当抑郁症患者睡不着觉、吃不下饭,觉得活着太痛苦的时候,就会出现“早晚会死,为什么要痛苦地活着”的想法,这时候就会有自杀倾向。
其实,压力不但和抑郁有关,还和心脏疾病、肿瘤等慢性病都有关。
祝教授介绍,在心理压力下,血液会被分布到四肢、大脑,让四肢更有力量、头脑更清醒。
但是心脏也需要供血,心脏在又工作又供血不足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心肌缺血,严重持续就会出现心肌梗死,所以在长期持续的压力下,会出现猝死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举例说明PTSD的三组核心症状 的三组核心症状 举例说明
症状分析: 症状分析: 1.闪回或重复体验创伤事件 闪回或重复体验创伤事件 2.警觉性增高,对余震过敏 警觉性增高, 警觉性增高 3.回避有关地震事件和环境 回避有关地震事件和环境 4.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记忆力下降明显 情绪低落, 情绪低落 思维迟缓, 5.对未来缺乏信心,但没有自杀想法 对未来缺乏信心, 对未来缺乏信心 诊断: 诊断:创伤后应激障碍合并抑郁状态
一、案例1 案例 张女, 岁 家庭主妇,丧偶,一子9岁 张女,32岁,汉,家庭主妇,丧偶,一子 岁。 主诉:震后失眠、多梦、乏力、对未来没有信心一年余。 主诉:震后失眠、多梦、乏力、对未来没有信心一年余。 现病史:2008年5.12地震后三天,才得知丈夫在山里遇难,未见 现病史: 年 地震后三天,才得知丈夫在山里遇难, 地震后三天 到遗体,听丈夫车队同事说丈夫连车带人被埋在滑坡山体里。 到遗体,听丈夫车队同事说丈夫连车带人被埋在滑坡山体里。 震后一个月精神恍惚,经常以泪洗面, 震后一个月精神恍惚,经常以泪洗面,有时不相信丈夫遇难之 经常孤坐在帐篷里,不愿意与人交流,难以入睡, 事,经常孤坐在帐篷里,不愿意与人交流,难以入睡,入眠后 多恶梦,多梦到地震和丈夫找自己。三月后搬迁至板房, 多恶梦,多梦到地震和丈夫找自己。三月后搬迁至板房,仍经 常失眠、多梦、乏力、情绪低落,不愿与任何人提起丈夫, 常失眠、多梦、乏力、情绪低落,不愿与任何人提起丈夫,也 不愿与亲友交流,不想盖房之事,对未来缺乏信心。 不愿与亲友交流,不想盖房之事,对未来缺乏信心。后遇到一 志愿者团队,经常看望她,陪伴她,帮助她解决生活困难, 志愿者团队,经常看望她,陪伴她,帮助她解决生活困难,帮 助她孩子学习。最近三个月情绪好转,愿意为志愿者团队做饭, 助她孩子学习。最近三个月情绪好转,愿意为志愿者团队做饭, 但是,仍经常脑海里闪现地震时情境,入睡困难,多噩梦, 但是,仍经常脑海里闪现地震时情境,入睡困难,多噩梦,经 常莫名其妙地心慌、出汗,常一人在家看电视不愿与人交流, 常莫名其妙地心慌、出汗,常一人在家看电视不愿与人交流, 经志愿者介绍来到心理工作站。 经志愿者介绍来到心理工作站。
针对三组核心症状的治疗技术
警觉性增高——正常化、稳定化技术 正常化、 警觉性增高 正常化 闪回、重复性体验——正常化、增强控制 正常化、 闪回、重复性体验 正常化 性技术 回避——正常化、资源激活、中和技术、 正常化、 回避 正常化 资源激活、中和技术、 积极赋意
正常化技术
心理创伤的实质是不能消化创伤信息所引 起的认知、情绪及行为反应。 起的认知、情绪及行为反应。 心理教育是PTSD治疗的关键环节,心理教 治疗的关键环节, 心理教育是 治疗的关键环节 育的核心内容是对震后表现正常化解释, 育的核心内容是对震后表现正常化解释, 赋予症状以积极意义。 赋予症状以积极意义。 采用类比的方法:与躯体创伤做类比。 采用类比的方法:与躯体创伤做类比。 告知科学数据: % 10% 告知科学数据:95% %
积极赋义
心理创伤愈合的重要标识:与资源联结、 心理创伤愈合的重要标识:与资源联结、 整合、对创伤积极赋义、 整合、对创伤积极赋义、对未来有计划有 梦想。 梦想。
积极赋义
心理创伤愈合的重要标识:与资源联结、 心理创伤愈合的重要标识:与资源联结、 整合、对创伤积极赋义、 整合、对创伤积极赋义、对未来有计划有 梦想。 梦想。 大难兴邦、塞翁失马、 如:大难兴邦、塞翁失马、吃一堑长一智 人们发展成长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创伤和 人们发展成长的每一步, 痛苦,人生八苦: 痛苦,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 怨憎会、求不得、 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 。
震后PTSD的心理治疗心 祝卓宏 博士 zhuzhuohong@
纲
要
一、举例说明PTSD的三组核心症状 举例说明 的三组核心症状 二、针对三组核心症状的治疗技术 三、正常化技术 四、稳定化技术 五、增强控制感技术 六、中和技术 七、积极赋意
举例说明PTSD的三组核心症状 的三组核心症状 举例说明
举例说明PTSD的三组核心症状 的三组核心症状 举例说明
过去史:既往身体健康,地震前无精神疾病史。 过去史:既往身体健康,地震前无精神疾病史。 家庭背景:儿子9岁,丈夫在5.12地震中遇难,欠下三万多元债务, 家庭背景:儿子 岁 丈夫在 地震中遇难,欠下三万多元债务, 地震中遇难 母亲65岁 糖尿病,生父于3岁去世 随母亲嫁给继父, 岁去世, 母亲 岁,糖尿病,生父于 岁去世,随母亲嫁给继父,母亲 与继父生育一弟弟,三年前因打架伤人被判刑五年, 与继父生育一弟弟,三年前因打架伤人被判刑五年,之后继父 酗酒,酒后常对母亲有暴力倾向,继父两年前因车祸去世。 酗酒,酒后常对母亲有暴力倾向,继父两年前因车祸去世。 精神检查:主动独自来访,服饰适当,仪态良好,接触略显被动, 精神检查:主动独自来访,服饰适当,仪态良好,接触略显被动, 多问少答,但回答切题,自知力完整,有主动求助愿望。 多问少答,但回答切题,自知力完整,有主动求助愿望。目光 不灵活,表情变化少,语速缓慢,语调低沉,反应迟缓, 不灵活,表情变化少,语速缓慢,语调低沉,反应迟缓,记忆 力下降明显,脑海里经常闪现地震情景, 力下降明显,脑海里经常闪现地震情景,特别是听到地震相关 之事或回到原住地,多恶梦,对余震很敏感, 之事或回到原住地,多恶梦,对余震很敏感,发生余震便不能 入睡,即便在板房或帐篷,经常心慌、出汗。 入睡,即便在板房或帐篷,经常心慌、出汗。不愿谈及地震相 关事情。对未来缺乏信心,很茫然,不知道该如何重建房屋, 关事情。对未来缺乏信心,很茫然,不知道该如何重建房屋, 但没有自杀想法。很少和朋友来往, 但没有自杀想法。很少和朋友来往,周末大多在家陪儿子或独 自看电视。可以胜任为志愿者煮饭工作, 自看电视。可以胜任为志愿者煮饭工作,但是很担心志愿者会 离开。 离开。
稳定化技术
安全岛技术: 安全岛技术:用想象力给自己创造一个绝 对安全自由的地方。 对安全自由的地方。 扎根大地的技术: 扎根大地的技术:用感官感受身体与环境 的存在,用想象力感受身体与大地的联接。 的存在,用想象力感受身体与大地的联接。 光柱技术:用想象力让身体稳定下来。 光柱技术:用想象力让身体稳定下来。 内在帮助者:锚定技术, 内在帮助者:锚定技术,情绪性条件反射 激活积极的原型以稳定情绪。 激活积极的原型以稳定情绪。
祝各位朋友: 祝各位朋友: 身心健康! 身心健康! 工作愉快! 工作愉快! 谢谢! 谢谢!
增强控制感的技术
加框技术: 加框技术:用想象力对静态闪回画面加框 处理。 处理。 屏幕技术: 屏幕技术:用想象力对动态闪回情境加以 处理。 处理。
中和技术
激活内部资源:积极信念、 激活内部资源:积极信念、爱、创造力、 创造力、 想象力、积极记忆、 想象力、积极记忆、内在帮助者等 激活外部资源: 激活外部资源:社会支持网络 交叉螺旋中和滴定: 交叉螺旋中和滴定:正性和负性记忆交替 激活,以正性开始、正性结束。 激活,以正性开始、正性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