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碘的提取》教学设计
溴碘的提取 教案

教学课题溴碘的提取课型新授本课题教时数:2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10月18日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从海水中提取溴、碘的过程,认识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用途;2、掌握氯、溴、碘间的置换反应;3、掌握萃取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养成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的探究,知道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化学实验发展学习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
2、认识海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建立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溴碘的化学性质,提取原理教学难点:溴碘的氧化性强弱,提取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演示实验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趣味实验】白纸显字【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氯的性质,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与其性质相似的溴和碘一、溴和碘的物理性质【图片展示】几组溴和碘的图片从色态味,溶解度等方面让学生自己总结溴碘的物理性质【过渡】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溴和碘元素,那么我们如何从海洋中把他们提取出来呢?思考讨论白纸显字的奥秘交流并归纳总结溴碘的物理性质结合前面氧化还原的知识分析要加氧化剂引入课题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让学生回顾溴碘在有机溶剂中的颜色,为后面的溴碘提取实验做铺垫二、海水中溴碘的提取【过渡】海水中提取溴一般经过浓缩、氧化和提纯三步,其中最重要的是氧化这步。
那么我们先看一下氯气到底能不能把溴离子氧化呢?【探究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NaBr溶液,滴加少量新制氯水,振荡,观察现象【探究2】再往原溶液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观察现象【讲述】分析海水中提取溴的工业流程图【思考】1、为什么要鼓入热空气或水蒸气?2、提纯粗溴的方法?【过渡】海水中碘的浓度很低,一般不直接从海水中提取碘,而是从一些海洋植物中提取【探究3】在一支试管中取少量干海带的浸泡液,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分成两份,往其中一份溶液学生演示实验,并完成导学案交流讨论学生演示实验,并完成导学案让学生再次巩固氧化还原的知识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总结能力通过分析让学生初步掌握工业流程的一般步骤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中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观察现象【探究4】在另外一份溶液中滴加少量淀粉溶液,振荡、静置,观察现象【讲述】分析海带中提取碘的工业流程图【思考】1、浸泡前常将干海带粉碎,粉碎的目的是什么?2、浸泡液用NaOH溶液碱化的目的是什么?3、除了上述氧化剂,还可以选用什么氧化剂将碘提取出来?4、为什么可以用结晶的方法得到粗碘?5、如何提纯粗碘?【图片展示】日常生活中溴和碘及其化合物的用途【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初步掌握了提取溴碘的工业流程也知道了氯气和溴碘的氧化性强弱。
溴碘的提取教学案

-
适量氯气
I2 的有机溶液
晶体 I2
(1)写出操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所用主要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____。 (3)若操作所用有机溶剂为苯, 则右图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当堂达标】 1.在 4 份碘化钾淀粉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不能使溶液变蓝的是 ( ) A、氯水 B、溴水 C、碘水 D、溴化钠溶液 2.向含有 NaBr 、KI 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的 Cl2 充分反应。将溶液蒸干,并灼烧所得的 物质,最后剩余的固体物质是 ( ) A.NaCl 和 KI B.NaCl、KCl 和 I2 C.KCl 和 NaBr D.KCl 和 NaCl 3.下列物质中,能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的是 ( ) A.久置的氯水 B.碘水 C.KBr D.KI 4.将过量的 Cl2 通入 NaBr 溶液中,再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CCl4,充分振荡后静置,观察 到的现象是 ( ) A、溶液由无色变成橙色 B、下层显橙色,上层几乎无色 C、溶液由橙色变成无色 D、上层变成无色而下层变成紫色 5. 从海水中提取溴, 主要反应为: 2Br +Cl2 = 2Cl +Br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溴离子具有氧化性 B.氯气是还原剂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氯气是氧化剂 6.如图所示:若关闭Ⅰ阀,打开Ⅱ阀,让一种含有氯气的气体经过甲瓶后,通 入乙瓶 ,布条不褪色;若关闭Ⅱ阀打开 Ⅰ阀,再通入这种气体,布条褪色。 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 ) ①浓 H2SO4 ②NaOH 溶液 ③KI 溶液 ④饱和 NaCl 溶液 A.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教学反思】
《溴碘的提取》教学设计

教学实践新课程NEW CURRICULUM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用的是苏教版必修一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从必修一教材内容安排顺序看,氯气的生产原理、氯气的性质对本节内容有很好的理论指导作用;而以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本节内容,对后面的专题学习和思维习惯有较好的借鉴作用,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材同时结合卤素单质的性质,巧妙地引出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重要概念;通过分析卤素单质及其盐溶液间的置换反应中微粒结构发生的变化,逐步揭示出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实质。
二、设计思想本节的主要内容是溴碘的提取,而物质的制备过程主要涉及这样一些环节:矿物富集—化学方法生成—提纯。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居里夫人发现镭的科学史实,既能弘扬科学精神,更能帮助学生树立崇尚科学精神的科学思想。
另外,在本节课中涉及一些实验,而实验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做,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在实验中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三、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从海水或海产品中提取溴、碘单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知道溴、碘单质的性质及其差异;3.认识溴、碘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方法,形成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知道化学实验是研究和认识化学物质的重要途径;2.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海水是人类的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
四、教学实录与反思教师:请大家看这幅图片,图片中的人你认识吗?学生:居里夫人。
教师:大家都知道,居里夫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她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是发现了镭元素。
教师:有一天,居里夫人对别人说,“我发现了镭。
”别人说,“太雷人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你得拿出来。
“拿出来”换个说法是?学生:提取。
《溴、碘的提取》教案1(苏教版必修1).doc

2.1.4漠、碘的提取【教学目标】1•了解从海水或海产品中提取漠、碘单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知道氯、漠、碘单质的性质及其差异;2. 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方法,形成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3. 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氯、漠、碘单质间的置换反应2. Br\ F的检验【教学难点】氯、漠、碘单质的性质及其差异【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和演示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教学设计】[问题情境]漠元素在海水中以漠离子(Br「)的形式存在,碘元素在海带中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生.产中从海水中提取漠和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化学反应原理如何呢?怎样将漠离子和碘离子转变为漠单质和碘单质呢?P46活动与探究:[实验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KBr溶液,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少量CCb,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2]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3mL KI溶液,分别滴加少量漠水,再分别滴加少量CCI4,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
〔观察总结)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交流、讨论,并填写如下表2-4。
表2-4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一些性质实验实验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氯水与漠化钾溶液的反应溶液由无色变为橙黄色2KBr+CI=2KCI+Br22氯水.与碘化钾溶液的反应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2KI +CI=2KCI+I22K教师活动』在上面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氯单质能将漠化钾、碘化钾中的漠和碘置换出来:2KBr+CI2=2KCI+Br22KI +CI2=2KCI+I2漠单质能将碘化钾中的碘置换出来:2KI+Br2=2KBr+l2[问题情境]由上面实验和分析可知氯、漠、碘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如何?K学生活动F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最后由学生总结出结论:元素非金属性强弱顺序:Cl > Br > I[问题情境]氯、漠、碘单质化学性质有差异,而其物理性质又如何呢?[实验探究]学生观察漠、碘单质样品,并进行“漠、碘单质分别溶于水、酒精、四氯化碳” 的实验,然后进行讨论交流,最后由学生归纳概括澳和碘的主要物理性质:在通常情况下,漠单质是深红棕色、密度比水大的液体;碘单质是紫黑色的固体,易升华。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溴、碘的提取》参考教案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溴、碘的提取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意义。
2.学会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反应原理。
3.结合反应原理分析提取溴和碘的过程,体会实验设计的方法,提高思维的发散性。
4.建立资源综合利用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提取溴和碘的反应原理。
难点:提取溴和碘的反应原理及工业生产流程。
三、设计思路由对比氯、溴、碘在海水中浓度的差异引出从海水中提取这些元素方法上的差异,通过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溴单质和碘单质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意义,从掌握实验室制备溴单质和碘单质方法到了解工业生产的简单流程。
四、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回顾本专题第一节课中使用过的“海水中主要元素的含量表”,可以明显发现氯、溴、碘三种元素在海水中含量的巨大差异,学生通过数据比较,分析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方法与提取氯的方法的异同,最后得出结论:从提取氯化钠后所得的母液中提取溴,从海水中富含碘元素的植物中提取碘。
(PPT2-3)过渡]溴元素和碘元素在海水中以-1价离子形式存在,需要被氧化成相应的单质才能被提炼出来,氯气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这里要大显神威了。
先来看看我们在实验室中怎样用氯气制取出溴单质和碘单质。
活动与探究1]学生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KBr溶液,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
(PPT4)观察]观察操作方法,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板书]C l2+2KBr=Br2+2KCl阅读与思考]结合演示实验,通过阅读教材中有关从海水中提取溴单质的文字,运用反应原理解释生产流程的设置原因,并能根据“鼓入热空气或水蒸气”推断出溴单质的易挥发姓。
活动与探究2]学生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KI溶液,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
(PPT5)观察]观察操作方法,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板书]Cl2+2KI=I2+2KCl阅读与思考]结合演示实验,通过阅读教材中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的文字,运用反应原理解释生产流程图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并能分析每一步操作的方法、解释其中的原因。
高中化学必修1《溴、碘的提取》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1《溴、碘的提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从海水中获取溴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了解溴碘的性质,知道氯溴碘的性质差异;3.了解检验溴离子、碘离子的常用方法;4.认识溴、碘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海水中提取溴、碘的原理和方法;教学难点:氯溴碘在氧化性上的递变规律以及在化学性质上的相似之处。
三、教具实验仪器(氯水、溴化钾溶液、碘化钾溶液),教学用PPT四、教学方法讲授法五、教学进程【课堂导入】阅读PPT上南岐之人的小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学生对于这些南岐人各个得大脖子病比较好奇,向他们介绍大脖子病是由于缺碘引起的。
碘的摄取:包括海带、紫菜等海产品;但我们每天最常见的摄取碘的方法通过加碘盐的摄取。
溴的应用:溴的应用也有很多,比如红药水就是溴的有机物。
溴还有海洋元素的美称。
【情境一、溴碘的物理性质】讲解:溴在拉丁文中有恶臭的含义,而碘在拉丁文中是紫色的含义,由此你能不能得出什么信息?回答:碘的颜色是紫色的,溴具有难闻的刺激性气味。
展示:溴的图片,学生根据图片发现溴的一些物理性质:深红棕色液体,易挥发。
补充:溴的物理性质还有具有强的腐蚀性,会严重灼伤皮肤,橡胶;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易溶于乙醇、CCl4、苯等;ρBr2 >ρH2O 展示:碘的图片,同样挖掘碘具有哪些物理性质:紫黑色晶体,有金属光泽;易升华,蒸气为紫红色刺激性(蒸气)补充:在水中溶解度比溴还小,易溶于乙醇、CCl4、苯等;淀粉遇碘单质变蓝提问:加碘食盐由于碘具有挥发性,是不是开袋放置一段时间以后,碘的含量就会减少?回答:不会,因为加碘食盐中的.碘不是单质碘,是化合态的碘。
PPT展示:溴、碘的溶解性实验讲解:由于碘在水中,四氯化碳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的不同,就会导致他们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溴在水中是橙黄色的,但是它的四氯化碳溶液是橙红色的。
碘在水中是棕褐色的,但是它的四氯化碳溶液是紫色的。
高中化学教案:溴、碘的提取

实验探究活动
实验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溴化钾+氯水
无色溶液变为橙黄色溶液
2KBr+Cl2====2KCl+Br2
碘化钾+氯水
无色溶液变为棕黄色溶液
2KI+Cl2====2KCl+I2
碘化钾+溴水
无色溶液变为棕黄色溶液
2KI+Br2====2KBr+I2
溴化钾+碘单质
无明显颜色变化
—
师根据实验报告单,归纳出结论。
板书:
2.碘的特性:(1)易升华;(2)单质碘遇淀粉使淀粉变蓝色;
师溴和碘除了具有这些特性外,还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板书:
3.溴离子与碘离子的检验
师实验室常用AgNO3溶液和稀HNO3检验Br-、I-的存在。
板书:
NaBr+AgNO3====AgBr↓+NaNO3
NaI+AgNO3====AgI↓+NaNO3
7.通过学习,认识到海水是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培养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
8.培养学生能用辨证的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溴、碘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教学难点:
溴、碘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教具(工量具)准备:
PPT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2)
板书设计:
溴、碘的提取
一、溴、碘的提取
2.在溴水和碘水中分别加入CCl4,振荡。
板书:
水
酒精
四氯化碳
溴
橙黄色
橙红色(不分层)
橙红色(下层)
碘
棕黄色
深红棕色
(完整word版)溴碘的提取教案

《溴、碘的提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从海水中提取溴、碘的过程,认识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用途;(2)掌握氯、溴、碘间的置换反应;(3)掌握萃取的原理及操作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养成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的探究,知道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方法,形成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海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建立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态度。
二、课前准备教师的准备①多媒体课件②实验仪器和药品仪器:试管若干、碘升华装置药品:溴水,碘水,氯水,CCl4溶液,蒸馏水,液溴三、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们先来看一些美丽的照片。
现在在这信息时代,我们的数码相机都非常多,索尼,佳能等等。
在以前,我们并不是用这些拍照的,我们会拿着胶卷去相馆洗照片。
有种胶卷在中国非常有名,叫柯达。
那摄影师是如何将这黑乎乎的胶卷变成美丽的照片呢?这里有有一个神奇的物质——溴化银。
溴化银是一种非常好的感光材料,同时呢,碘化银也具有这种感光用处。
它还有另一个用途-—人工降雨。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下这两种元素:溴和碘.【展示】海洋中主要元素组成溴元素:海洋总储量1×1014t,“海洋元素”,在海洋中主要存在形式:Br-碘元素:海洋总储量8×1010t,在海洋中主要存在形式:I—【教师】我们知道海洋中存在着丰富的溴元素和碘元素,那么我们如何从海洋中将它们提取出来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过渡】首先,我们要先了解溴和碘的相关性质,然后通过这些知识,去设计出合理的提取方案。
一、溴、碘的物理性质1、溴的物理性质(展示液溴)【教师】大家从它的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描述溴的物理性质,注意观察中间的那层.【学生】颜色:深红棕色液体(唯一的液态非金属)液封:易挥发(刺激性气味,有毒)ρBr2 〉ρH2O具有强的腐蚀性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易溶于乙醇、CCl4、苯等保存方法:棕色试剂瓶液封2、碘的物理性质(展示碘单质)【教师】大家从它的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描述溴的物理性质【学生】颜色:紫黑色晶体,有金属光泽易升华(演示实验,与溴的挥发做比较)——可用于碘单质的分离在水中溶解度比溴还小,易溶于乙醇、CCl4、苯等保存方法:棕色试剂瓶密封【探究】淀粉遇碘变蓝还是I—变蓝,如何设计实验?【设计】试管1:淀粉加碘水试管2:淀粉加碘化钾溶液【教师】这是一个特征反应,可以验证碘单质的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溴碘的提取》教学设计
作者:张晓云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5年第05期
摘要:以《溴碘的提取》为例,说明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化学史和实验改善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教材分析;设计思想;教学实录;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用的是苏教版必修一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从必修一教材内容安排顺序看,氯气的生产原理、氯气的性质对本节内容有很好的理论指导作用;而以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本节内容,对后面的专题学习和思维习惯有较好的借鉴作用,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材同时结合卤素单质的性质,巧妙地引出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重要概念;通过分析卤素单质及其盐溶液间的置换反应中微粒结构发生的变化,逐步揭示出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实质。
二、设计思想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溴碘的提取,而物质的制备过程主要涉及这样一些环节:矿物富集—化学方法生成—提纯。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居里夫人发现镭的科学史实,既能弘扬科学精神,更能帮助学生树立崇尚科学精神的科学思想。
另外,在本节课中涉及一些实验,而实验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做,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在实验中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从海水或海产品中提取溴、碘单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知道溴、碘单质的性质及其差异;
3.认识溴、碘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方法,形成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知道化学实验是研究和认识化学物质的重要途径;
2.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海水是人类的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
四、教学实录与反思
教师:请大家看这幅图片,图片中的人你认识吗?
学生:居里夫人。
教师:大家都知道,居里夫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她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是发现了镭元素。
教师:有一天,居里夫人对别人说,“我发现了镭。
”别人说,“太雷人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你得拿出来。
“拿出来”换个说法是?
学生:提取。
教师:居里夫人经过了45个月,终于从几十吨的铀沥青矿废渣中提炼出了0.1克氯化镭,如果给这个过程起个名称叫什么?
学生:富集。
教师:得到的镭很可能还不够纯,怎么办?
学生:提纯。
教师:工业提取物质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学生:矿物富集—化学方法生成—提纯。
教师:送给大家一句话:成功属于每一个执着并愿意为之奋斗终身的人。
教师:溴元素在海水中以溴离子(Br-)的形式存在,碘元素在海带中以碘离子(I-)的形式存在,请大家思考以下问题:
①利用已学的氧化还原知识来说明如何将Br-转化成Br2,I-转化成I2。
②据已学知识,常见的氧化剂有哪些呢?
③氯气能否将Br-,I-氧化呢?
学生:如果将Br-转化成Br2,I-转化成I2,让溴元素和碘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需要加入氧化剂。
常见的氧化剂有:酸性高锰酸钾、氯酸钾、氯气、双氧水等。
氯气能将Br-,I-氧化。
教师:氯气究竟能不能将Br-,I-氧化呢?请大家做下面两个实验。
实验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 mL KBr溶液,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
实验2: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 mL KI溶液,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
学生:实验1观察到分层现象,下层为橙红色。
实验2也观察到分层现象,下层为紫红色。
观察与思考:1.由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能得出哪些结论?
2.用双线桥和单线桥分别表示两个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学生:由实验可以得出氧化性Cl2>Br2,Cl2>I2(双线桥略)。
教师:在看溴和碘的工业制备时(书P46),你有哪些疑问呢?
学生:为什么在工业上生产溴和碘时,都选用氯气作为氧化剂呢?
学生:可能氯气比其他氧化剂便宜。
教师:给出常见氧化剂的价格(略)。
教师:从氧化剂的价格来看,氯气是最便宜的,所以工业上制取溴和碘选用氯气。
教师:刚才我们用实验的方法制得了溴碘的单质,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溴,通常是将氯气通入提取粗食盐后的母液中,将溶液中的溴离子转化为溴单质。
生成的溴单质仍然溶解在水中,我们可以通过鼓入热空气或水蒸气的方法,将溴从溶液中挥发出来,冷凝后得到粗溴,再通过精制可以得到高纯度的溴单质。
虽然海水中碘的总藏量很大,浓度却很低,目前工业上并不直接用海水提碘。
海洋中某些植物具有富集碘的能力,比如说海带、海藻等,我们从海产品中提取碘是工业上获取碘的重要途径,主要流程是这样:
教师: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从海水中提取溴、碘的单质的原理和方法,但是具体操作并不像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刚才给大家简单介绍了工业制溴、碘的方法,可能还有其他更好的提取方法,那么今天课后的一个作业就是上网或通过其他途径查找工业上制溴和制碘的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中涉及物质提取的一般步骤:矿物富集—化学方法生成—提纯。
而本节课中运用居里夫人发现镭的事件来说明这样的步骤,对学生有很好的教育作用。
另外要重视实验,能让实验现象在课堂中有很好的展现,并能重视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让课堂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