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播出系统播放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硬盘播出系统关键技术

主 体 的 变 革 最 先 撞 击 了广 播 电视 忮 术 平 台 ,涉 及 到 广 播 电 视节 目从 采 集 、制 作 、存 储 、传 送 、播 出 、 发 射 到 接 收 等 各 个 环 节 。数 字化 、网络 化 不仅 使 整 个 广 播 电 视 节 目制 作 和 播 出质 量 都 有 了显 著 改 善 . 资 源 利 用 率 大 大 提 高 ,更 重 要的 是使 传统 的广 播 电
图像和声音作为数字信号存储 于硬盘 ,便于多进程
实 时 访 问 ,多 个 输 人 、输 出 通道 可 以 同 时 存 取 同一
频文件取代录像带 .将播 出过程 由硬 盘的 自动播 出
取 代 了原 始 的 手 动 插 带 . 以实 现 安 全 、准 确 、高效
或不同数据 .实现 了资源共享 ,提高 了利用率 。 此 外 视 频 服 务 器 采 用 开 放 式 软 硬 件 平 台和 标 准
频 道和 节 目量 拓 展 提 供 了 保 证 。具 体 说 使 用硬 盘 系
变 .更 多 地 体 现 了 电视 技 术 与信 息 技 术 (T 的 融 I) 合 ,表 现 出更 多 的 I属 性 ,如 : 型 硬 盘 、数 据 流 T 大 磁 带 、共 享 、数 据 迂移 、 储 管理 、服 务 器 等 ,使 存 得几 乎 大 型 信 息 系 统 中 的 所 有 技 术 都 出 现 在 新 的 电 视 业 务 系 统 中 。使 广播 电 视 顺 应 时 代 潮 流 ,成 为 融 合 广播 电 视 、 算 机 、通 讯 等 多 种 技 术 手 段 ,为 受 计 众提 供 多 功 能 、个 1 化 服 务 的 强 大的 新 型 媒 体 。 生 在 整 个 电 视 技 术 中 播 出 是 一 个 承 上 启 下 的 环 节 .因 此 随 着 电 视 技 术 全 面 转 向数 字 化 、网络 化 . 信 息 技 术 正 在 逐 渐 成 为 广 电行 业 主导 技 术 ,播 出系 统 数 字 化 、自动 化 的 改 造 也 首 当 其冲 .尤 其近 几 年 来 ,随 着 计 算 机 网络 、多 媒 体技 术的 日趋 成熟 .视
单频道数字化硬盘播出系统探析——以马尾开发区广播电视台播出系统为例

坏的必然原因,以免新换上的功放管再重蹈覆辙。
1、防止虚焊在拆除功放管时对功放管周边的器件要给予特别的关注,特别是一些贴片电阻电容等元器件,这些器件即使我们并不想动它,但往往在焊锡熔化时,它们也可能同时被焊开,;此时要记住在新功放管装好后把这些器件恢复好。
2、防止改变参数在拆下功放管时,有时出于需要先拆下一些别的器件,此时应记住这些器件的准确位置和极性,对于一些特别的器;件还要求保持它们的原来形状,防止在安装回去时使功放管:的输入输出阻抗、匹配、增益、带宽和相位等参数发生改变。
3、防止人为损坏对于场效应管无论是在保存和安装、焊接时都需要做好l 防静电工作。
需要用手去拿器件时,必须带上手套和静电泄l 放腕带,把人体上积聚的静电放掉,以免静电损坏管子。
尤其。
在冬天干燥的季节,衣物因摩擦极易感应静电,应特别注意。
}安装或是更换新管子时,应先把器件安装在散热片上,拧紧l 散热片上的螺丝。
用防静电烙铁或者拔掉电烙铁的电源插头;焊接,焊接时间不能太长,一般不超过5秒钟为好,防止管子:温度过高而损坏。
焊点要尽可能地光滑,防止高频打火,工作频率越高,焊点也要求越光滑。
三、调整在经过以上两步之后,许多人可能会认为工作已经结{束,往往会忽略“调整”这一步。
因为此时即使不调整整机也j 能够工作且没有异常情况,但有可能过一段时间后相同的问l 题还会出现,这往往就是没有调整的缘故。
功放内部工作状l 态不一致,损耗大、局部温度高等都有可能又造成问题。
通常i 的调整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功放管的静态工作点在功放管安装好后,应给功放模块接上负载,再加电源l 测量功放管的静态电流。
一般每一个功放管到电源都有一个i 阻值较小的取样电阻,测量该电阻两端的电压,可以知道该功放管的电流。
与其它功放管的静态电流相比,同时和该位』置以前功放管的静态电流相比(应该有记录),调整偏置电l 压,使静态电流基本一致。
2、测量功放管的动态电流静态电流调整好之后,可以把整机开起来,让整机在平常状态工作,测量其动态电流,然后与其它功放管的动态电l 流相比较。
分析在广播电视中硬盘自动播出系统的重要性

分析在广播电视中硬盘自动播出系统的重要性张荣辉【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作为一种最基本的大众传媒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硬盘自动播出系统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对广播电视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它提高广播电视播出的质量、改善广播电视操作的环境,给广播电视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文章对广播电视中硬盘自动播出系统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探讨,希望能为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做出一些贡献.【期刊名称】《中国传媒科技》【年(卷),期】2012(000)016【总页数】2页(P32-33)【关键词】广播电视;硬盘自动播出系统;重要性探究【作者】张荣辉【作者单位】浙江省奉化市广播电视中心,浙江奉化315500【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技术水平发展迅速,广播电视作为最基本的大众传媒早已走进了我们生活,为我们生活带来了更多便利和精彩。
广播电视播出的系统是广播电台内信号和外信号汇集的中枢,担负着广播电视节目向外发出信号的任务,是受众直接面向广播电视的窗口。
近年来随着硬盘自动播出技术在广播电视中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为广播电视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广播电视有了一个更加合理和人性化的操作环境,播出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特别是在全国广播电视中普及以视屏播放器为核心加之以计算机控制的硬盘自动播出系统,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
相较于传统的播出系统而言,硬盘自动播出系统更加地高效、灵活,对于广播电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要了解硬盘播出系统对广播电视的重要意义,我们首先要清楚什么是硬盘播出系统。
在行业内,我们把硬盘自动播出系统称为自动播出。
硬盘自动播出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首先把模拟信号收集到计算机系统的硬盘中,或者是将VCD或DVD光碟里面的内容直接拷贝到一个硬盘中;然后我们再使用一个自动播出软件编排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列表;最后由专业的播出卡来输出音频、视频信号。
相较于传统的播出系统而言,自动播出系统有成本低、效果好这样的优点。
电视台硬盘播出系统及其维护探讨

电视台硬盘播出系统及其维护探讨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广播电视系统技术也在更新换代。
为了适应今后的发展与制作高质量、安全播出的要求,电视技术设备整朝着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硬盘播出是目前我国采用的高新技术之一,是我国的电视播出系统彻底改变。
在日益发展的电视技术上,硬盘播出系统是大势所趋,其适应我国广播电视的大量需求并能够满足我国电视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电视播出系统的现状以及问题,然后重点介绍硬盘播出系统的特点、设计及其维护技术。
关键词:电视台硬盘播出系统系统维护1 我国电视播出系统的现状以及问题(1)录像机在工作过程中易出现机械性故障。
由于传统的电视播出系统是有录像机为主要信号源,所以容易出现卡带、失灵等现象而造成黑屏、杂音等恶劣事故。
(2)无论节目的长短,只要是重播都需要新的录像带与录像机参与工作,不仅增加了工作强度与工作量,还浪费了设备资源,不利于效益的提高。
(3)录像带由于多次使用后信号会受到影响。
由于录像带是电视播出的关键,使用率也是很高的,在这过程中必然会对录像带的质量产生影响,不仅对信号质量产生影响,还对电视播出效果产生影响。
(4)由于传统色电视播出系统是采用录像机参与实时播放,对磁带中的问题无法弥补,节目的质量就有待考证了,并且易造成时间的错误,造成播出事故。
(5)由于录像机的信号强度有限并且会受当时环境的影响,会对精确度产生误差。
对电视播出的清晰度以及准确度会有影响。
2 硬盘播出的特点及系统2.1 硬盘播出的特点2.1.1 安全可靠,成功率高。
采用硬盘播出可以降低传统录像机设备的故障概率。
可以完全克服录像机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发生并且能够将实时发生的故障该为离线故障,大大降低了停播率并提高了电视播出的容量与质量。
2.1.2 方便快捷,效率高。
采用硬盘播放可以提高播出内容的存量,对于重播率高度节目,不需要录像机重新录制和制作,可以时时播放与修改,形成适合播出要求的节目。
计算机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介绍了非线性编辑系统和硬盘播出系统在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中的应用关键词:非线性编辑硬盘播出计算机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视频处理技术、图像压缩技术、高速网络技术、硬盘存储阵列等新技术在广播电视系统的很多环节的应用,将电视制作带进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新高度。
从计算机非线编辑到硬盘播出系统,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彻底改变了电视制作方式,令电视技术进人崭新的时代。
1、非线性编辑系统(Non-linear Editing System,简称NLE)传统的电视节目信息存储在录像带上,存储结构是线性的。
在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过程中,存在信号质量下降、工作效率低、特技功能匮乏等缺陷。
计算机非线性编辑系统把电视节目信息以数字文件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磁盘上,然后将采集的素材文件,通过编辑特技软件的控制,实现音频和视频的剪接、叠加、声音合成、叠加字幕和各种特技等的编辑制作过程。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
非线性编辑系统以多媒体素材存储单元为核心,不仅能够编辑视频和音频信号,还可以支持多种图形、动画等软件,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的素材;而且能够实现传统编辑设备(如视频编辑机、音频调音台、编辑控制器、特技效果发生器等)的所有功能,具体地说,一个非线性编辑系统由硬件(包括计算机、硬盘、非线编板卡以及外围设备)和软件(非线性编辑系统软件、二维动画软件、三维动画软件、视音频处理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1)硬件部分。
在一台配置较高的PC计算机中增加一块高速的A/V硬盘和一块非线性编辑卡即可构成一套非线性编辑系统。
在PC计算机中主要的硬件设备有主板、CPU、内存、硬盘、显示卡、声卡等。
其中主板是由选配的CPU而定的,不同运算速度的CPU需要不同类型的主板予以支持,选配高性能的CPU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运算处理速度,所以非线性编辑系统中应尽可能选择高速的CPU。
硬盘播出系统中上载对安全播出的影响

实务探索硬盘播出系统中上载对安全播出的影响江海荣(邯郸广播电视台播出部河北邯郸056002)摘要:在电视硬盘播出系统中。
节目素材的上载是播出前的重要环节,节目必须经过上栽才能在播出系统中播出,素材上载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播出质量。
规范上载的工作流程有利于保证节目素材的安全,上载工作的任何差错都会反应到播出上,影响播出安全。
关键词:硬盘播出上栽安全播出随着硬盘播出系统在电视台广泛应用,邯郸电视合于2010年将原有的模拟播出系统改造为硬盘自动播出系统,即提高了节目的播出质量,又提高了节目的播出安全性。
硬盘播出系统是用视频服务器代替传统的录像机,用磁盘阵列代替传统录像带,通过播控机按照播出串联单的要求自动调用视频服务器中的素材进行电视节目播出,实现了电视节目的数字化存储、长期保存和自动播出,简化了整个播出工作流程,减少了播出人员在播出过程中对播出的人为干预,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节目的安全播出。
上载是硬盘播出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负责对节目素材的采集和管理任务,上载过程就是把记录在磁带或移动硬盘中的外部视音频信号转换为数宇信号采集存储到播出系统硬盘中的过程。
与传统播出系统相比,硬盘播出系统增加了上载和审看环节,完全克服了磁带和录像机在播出系统中存在的不确定故障,将在播出过程中实时可能发生的事故在播出前发现并处理,提高了播出质量。
硬盘播出系统的一大优点就是可以做到资源共享,但是这条节目素材上载时出现问题也会影响到使用该条素材的所有频道。
节目素材的上载安全对播出安全具有重大的影响,是硬盘播出的安全保障。
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上载做一下简单介绍。
一J:载系统筒介邯郸电视台有三个频道使用这套硬盘播出系统,每个频道每天20小时的播出量,除了新闻类的节县外,其余节目都需要通过上载机房进行上载。
受到硬盘播出系统视频服务器编码通道数量的限制,也为了以后能灵活地增加上载点,上载主要以有卡上载为主。
上载系统包括2台无卡上载工作站和6台有卡上载工作站。
襄汾电视台硬盘播出系统分析

点是 系 统 存 储 成 本 较 大 ; 播 前 工作 量 较 大 ,一 旦 出现 系 统 崩溃 的 极端 情 况 ,恢 复起 来 需 要 的 时 间 较 长 盘 带结 合方 式就 是指 以视 频服 务 器为 主 ,辅 以录像 机构 建 的播控 系 统, 它 可实 现 多频道盘 带 混合播 出 ,并 能灵 活设 置部 分和全 部节 目由视频 服务器 或不用 视频 服务器 的播 出。一般 将广 告 、片头 、垫片等 重 复性 比较高 的节 目 上 载到 硬盘 播出 , 而且 一 次性播 出的 节 目用 录像 机 播出 。 其优 点是 : 有广泛 具 的兼容 性 、灵活 性 ,提 高 了用户现 有 设备 的利用 率 。该方 式同 时考虑 到向上 发展 ( 盘播 出) 向下 兼容 ( 带录 像机 播 出) 全硬 和 磁 ,而 且可 以根据 用户 的不 同 实 际情 况进 行投 资 ,因而具 备较广 泛 的应用 范 围。缺 点是未 能完 全避 免磁带 播 出带 来 的问题 。 我 台通 过对 自身 实 际情 况 的分 析 ,决 定采 用盘 带 结合 播 出方 式 。一 方 面 是进行 改造 的一 个频 道播 出节 日主要 以电影电视 剧为主 : 而且 自办 节 目的重 复 播放 率较 高 , 期节 目要重 复播 出 3 4 : 一方面 ,由于 主频道 目前 仍然 一 —次 另 是 采用 磁带 录像机 自动播 出方式 ,从人 员安 排上 采用盘 带 结合播 出可 以减轻 值 机 人 员 压 力 及 数 量 , 便于 值 班 总 体 安 排 。 3系统 方案 的 特点 本播 控系 统方 案基 于安全 可靠 播 出的考 虑 ,采用 以 网络 为基础 的存 储方 案,分布式上载,集中式播出,上载与播出相分离的结构。本方案的特点主 要 体现 在 : ()由于采用 网络技 术 ,系 统支 持各 种基 于 I 1 P技术 的组 网方 式 ,支持 百 兆、千 兆 以太 网,可 以与 光纤 网络相 连接 ,支持 多种 协议 的数据 流或 者文 件 格式 的传输 方式 , 统设 备 的增加 和采集 内容 的看 审可 以不 受空 间的 限制, 系 而 且与 以后 的非 编 网及 媒 体 资产 系 统的 连 接方 便 。 () 2 分布 式 的上载 方式 使得 上载 工 作站可 以处于 台 内任意一 个 机房 ,上 载 和编辑 素材 在本 地进 行编 解码 ,素材 的数据 文件 通过 网络 传送 至主备 服务 器 硬盘 阵列或 二级 存储 阵列 。这样各 部 门的上 载工 作就 可 以更加方 便快捷 的 完 成 ,减 少 了各 部 门 的重 复 劳 动及 繁 琐 的交 接 录 像 带 工作 。 () 3 上载 工作 站 专 门负责 编码采 集 ,和播 出服 务 器只在 采用 服 务器上 载 时才 有联 系 ,考虑 到磁 带节 目录入 时人 工操 作 比较频 繁,极 大限度 的减少 播 出服务器 的操 作 ,另外上 载站 还可 以将采 集 的时效 性不 强 的节 目素 材存贮 在 视 频服 务器硬 盘 阵列之 外 的二级存 储硬 盘 阵列 ,从而减 轻播 出服 务器在 内部 处 理及 电源 功 耗 、散 热 方面 的压 力 ,使 其 轻松 运 行 ,更 为 安 全 : ( ) 载与 播 出分 开 ,使得 播 出服 务器 相 对独 立 ,播 出频道 扩 充简 单 , 4上 只 要在播 出服 务器 里增加 播 出卡或 添加 服务 器 即可 ,同时在 网络 带宽允 许的 情 况 下 ,上 载 、 审片 工 作 站 的 数 量 增 加 也 不 受 限制 ,灵 活 方 便 :
硬盘播出系统的应用及维护

( m l C m u e S s e I t r a e 硬 S a o p t r y t m n e f c ) 1
盘 。 目前采 用数字 压缩技 术的专业 级 的硬 盘 录像 机 已经 具备 :大容量视 音频素 材存储 , 广 播 级 视 音 频 质量 : 多 通 道 实 时 记 录 / 放 、 重 资源 共享 ,通道 的数量与 功能可灵 活配 置; 具有 模拟 复合、模 拟分量 和串行数 字分量 等 多 种 视 频 信 号 接 口及 控 制 接 口 ; 采 用 M J E - PG ( )视频 数据压 缩方式 ,其压缩 比可 调;采 n 用 了 备 份 电源 、 厂 余 硬 盘 阵 列 ( A D)等 技 c RI 术 。已趋于 成熟 的硬 件和软 件环境 使硬盘 录 像机在 可靠性 和记录 时间上都 达到 了实用化
硬 件 水 平 以 及 相 应 的 应 用 软 件 水 平 ,而 这 类
( )网 络 传 输 系 统 的 维 护 。 ( ) 合 理 三 1 设 置 网 卡 、 交 换 机 。 网 卡 速 率 、 双 工 等 参 数 和 交 换 机 应 保 持 一致 ( 般 要 求 1 0 , 全 双 ~ 0 M
工 ),设置交换机的M C A 地址表 ,使每一 台服 务 器 与 交 换 机 端 口 绑 定 , 不 用 的 端 口禁 止 使 用 ,并做 详细记 录 ,防止非 法计算机 接 入: ( ) 设 置 不 同 部 门 ( 总 编 室 、 播 出部 、广 2 如 告 部 等 ) 为 不 同 的 V A ,通 过 3 设 备 ( 路 LN 层 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硬盘播出系统播放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姓名:宫曙光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计算机系统结构指导教师:冯丹2003.5.7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播放子系统在硬盘播出系统中占有最关键的地位,播放予系统实现的技术水平将直接决定整个硬盘播出系统的性能。
以构造高可靠、高性能和具有较好性价比的硬盘播出系统为目标,对播放子系统的几个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节目调度机制、播出高可靠性技术、帧精确与无缝转接技术、延迟播放技术以及视频音频同步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几种实现和改进的方法。
可靠性是硬盘播出系统最重要的技术指标之~,通过使用冗余磁盘阵列技术、冗余双通道播出技术以及故障检测与恢复技术保证了系统播出的高度可靠性。
软硬件校时、灵活的定时播出机制和节目单实时修改处理策略保证了播出过程中节目调度的灵活性。
帧精确与无缝转接、延迟播放以及视频音频同步技术是硬盘播出系统中非常关键的技术。
针对单播放卡的硬盘播出系统,提出了使用冗余双播放缓冲区和多线程调度实现帧精确和无缝转接的算法;具体分析了影响延迟播放性能的主要因素,指出避免大量无压缩视频数据的芝继是实现该技术的关键,并通过采用共享磁盘压缩文件实现了延迟播放的功能:在视音频的同步方面,根据系统的文件存储格式,具体分析了视音频复合序列同步算法。
通过各种方法对系统的各项指标进行了综合测试,用测试结果证明了系统的技术先进性和安全可靠性。
/关键词:硬盘癌面冗余兹盘阵列;帧藉褊;延i妊放I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士Theplaybacksubsystemoccupiesthemostimportantpositioninharddiskbroadcastingsystem.TheperformanceofHardDiskBroadcastingwillbedecideddirectlybythetechnologyutilizedinplaybacksubsystem.Toconstructthehi曲reliability,highperformanceandlowpricesystem,thekeytechnologiesarestudiedindetailinthisdissertationincluding:programscheduling,highplaybackreliability,theframeprecisionandswitchingwithoutseam.,delayplaybackandvideo—audiosynchronization.Somemethodsofachievingthesetechnologiesaregivenandusedinthesystem.Thereliabilityisthemostimportantperformanceofharddiskbroadcasting.ItisachievedbyRAIDtechnology,redundaJlcedualplayback—channeltechnologyandexceptioninspectingandhandlingmchnology.Atthesametime,theflexibleprogramschedulingisimplementedwithhardwareandsoftwaretimerevising,flexiblepunctualplaybackmechanismandreal-timeresponsetoplaybillmodification.Theframeprecisionandswitchingwithoutseam,delayplaybackandvideo-audiosynchronizationtechnologiesaretheveryimportantkeytechnologiesinharddiskbroadcasting.Anarithmeticisgiventhroughusingredundancedoubleplaybackbufferandmultithreadscheduling.Afteranalyzingthereasonwhichaffectstheperformanceofdelayplayback,wefredthatreducingthenumberofI/0inuncompressedvideodataisthekeytoimproveperformance.Andthroughusingsharecompressedvideofileindisk,weachievehighdelayplaybackperformance.AccordingtothevideostorageformatthatWeused,weanalysedthevideo—audiocompositestreamsynchronization.Aftermakingv撕oustestsontheplaybacksubsystem,weconcludedthattheplaybacksubsystemishighadvancedandreliable,Keywords:harddiskbroadcasting;RAID;frameprecision:delayplayback====;目口====目;l_目=};;目__目自|;__ljt自1绪论1.1电视台播出系统的发展趋势1.1.1传统播出系统的现状传统的电视播出系统基本模式以切换台为信号源切换中心,以各种格式的录像机为主要信号源。
多数电视台引入了自动控制系统,这是在不对播出系统模式作根本改变的基础上,以计算机作为控制中心,控制录像机播放和信号源的切换,构成自动播控系统,这是我国电视台目前播出系统的主要模式,称作磁带播出系统。
条件好的电视台则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机械手这一设备,与自动播控系统软件配合,自动化程度更高,实现了自动装填磁带和找带头,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人工环节。
由上可知,尽管我国各类电视台的经济实力各不相同,其播控系统的规模和质量要求也各不相同,但大多数仍以磁带播出这一模式运行,并将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
由于信号来源基本上是录像带,这种播控系统系统存在如下问题11】12】【”:1.录像机在播出过程中易出现机械性故障,诸如绞带、卡带、阻(糊)磁头、失灵等,从而造成出黑场、杂波等停播或劣播事故。
2.录像带节目无论长短,也无论是否要重复播出,每播出一次就得使用一次录像机和录像带.这需要占用较多数量的录像机。
3.录像带经多次使用后信号有较大损失,节目带化、磁化等物理、化学问题影响导致节目图像质量劣化,经过多次录制,播出的图像质量相当不理想。
4.由于是实时播出,节目磁带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弥补,节目长度与卡片填写时间的差异,会引起播出事故。
切换精度有时还不理想。
随着人们对电视画面高质量的要求,改革传统的播出模式已势在必行。
随着计算机业的飞速发展,非线性编辑率先运用于制作领域,近来用于广告、新闻的串编和播放的硬盘播出系统也在一些电视台投入使用,用硬盘这一媒体替代传统的磁带,其优越性已越发明显。
随着一些关键技术如压缩编码、冗余硬盘阵列(RAID)、宽带光纤网(FiberChannel)等的日益成熟,硬盘存储用于整个播出领域已成为可能,并有很好的发展前景…51吼I.1.2数字化的发展趋势计算机技术、数字图象压缩编码技术及数字传输技术的飞跃发展,使数字电视技术很快得到应用。
相对于模拟电视而言,数字电视具有如下优点:信号经过多次转接切换和远距离传输时,不会有干扰和失真的积累,抗干扰性能强,图像质量好;数字电视系统主要由数字集成电路组成,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大幅度提高;它可以实现模拟电视不易高质量实现的功能:它也易于实现电视信号的实时处理,以完成图像质量的改善、压缩频带、二维滤波等功能;在传输中,它易于将图像信号和伴音信号时分复用,充分利用数字传输的优越性11If?If”。
正是由于数字电视技术的优势,各发达国家都已就数字电视最终替代模拟电视制定了规划。
1995年BBC就在伦敦建立了数字电视先导网。
此后,英国的数字电视小组(DTG),也全面开展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可行性的研究和准备。
去年,英国和瑞典开办了全国性数字地面网,数字视频广播(DVB)全球五大洲均可接收。
欧洲各国都先后开办了全国性的(DVB—T)免费地面数字广播,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也已开通了数字有线电视网(DVB—C)。
t997年,美国提出了向数字电视过渡的时间表,到2006年1月1日,全国全面完成由模拟向数字电视的过渡。
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也都计划于2000年前后开通数字电视地面广播。
目前全球数字电视系统(DTV系统)已有三个相对成熟的标准制式:欧洲的DVB制式、美国的ATSC制式和日本的ISDB制式【9】。
现在,我国也已开通了数字电视卫星广播,并已形成相当规模。
数字摄录、数字特技、非线性编辑系统、虚拟演播室、数字转播车、网络硬盘阵列以及机械手数字播放系统等设备,陆续进入了中央电视台和各省市电视台。
目前,我国数字电视节目制作和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正在从模拟化向数字化过渡。
一个全球电视广播的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I”19}。
1.2硬盘播出系统概述1.2.1硬盘播出系统的技术特点和优势硬盘播出系统的操作方式和信息载体与电视台传统的播出方式有了根本的改进,‘j:目;=;=_目口z_=;;==;=_#_}__l-__口和传统的播出系统相比,硬盘播出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它采用了数字处理和存储方式,信号还原度高,多次重播的图像质量一致性好,能够从原理上极大改善模拟技术中存在的线性与非线性失真、信号互扰、亮色失真和多次复制中的噪声积累问题;由于采用了硬盘作为存储媒体,数据可以长期保存和播放而不影响质量;多个输人、输出通道可以同时存取同一或不同数据,实现了资源共享,利用率极高:节目录入、土载、播出节目单编辑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力,减轻了劳动强度,并且播出的精度大大提高,极大简化了节目串编和播出工序;系统一般建构在网络平台上,系统的内部扩展能力以及外部扩展能力较好,能够很好地和未来的全数字、网络化、资源共享的节目编播体系相衔接:从播出安全来讲,硬盘播出系统的生长厂商通常在硬盘阵列、主机、网络、电源等关键因素上考虑容错及冗余设计,大大增强了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和可靠性㈣…ⅢI。
输入J,、I竹输出丫V』I图1.1硬盘播出系统的基本构成方式硬盘播出系统一般有两种基本构成方式【lI[131,如图1.1所示。
一种是采用主、备份播出方式即单机播出方式,用自动播放控制系统控制视频服务器实现数字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