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专业补选课表

合集下载

北大双学位12-13(1)课程表

北大双学位12-13(1)课程表
数学科学学院双学位12-13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表 12年入数学学院双学位开课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程类型 必修 必修 必修 上 课 时 间 课程号 课 程 名 称 任课老师 00131600 数学分析(1-10周) 杨家忠 周六上午 1-4节 00136810 实变函数(11-17周) 刘建明 周六上午 1-4节 00136350 概 率 论 孙万龙 周六下午 5-8节 地 点 所 用 教 材、作 者 出 版 社 理教302 《数学分析》(Ⅰ、Ⅱ) 伍胜健 北大出版社 理教302 《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 郭懋正 北京大学出版社 二教205 《概率与统计》 陈家鼎 郑忠国 北京大学出版社(07、9) 出 版 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二教304 《常微分方程教程》丁同仁 李承治 高教出版社2011.12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9)
11年入数学学院双学位开课课表:
课程类型 课程号 必修(数、统) 00136830 必修(数) 选修(统) 注意事项: 1,12、11年入学的同学网上自动生成选课名单,本学期预计退课者,必须于学期开学后前两周内到教务办登记;未登记者,视为选课。 2,凡以前退过课本学期需要重新选课、缓考、重修者需在学期开学后前两周内到教务办登记。 3,2012年9月15日开始上课,2013年1月5日最后一次课考试。 4,教务联系电话:62763111 2012.4.25 00136260 00136630 上 课 时 间 课 程 名 称 任课老师 地 点 所 用 教 材、作 者 数学应用软件 李东风 周六下午 5-8节 理教202 《统计软件教程》 李东风 数学应用软件 周六4、5号机房 11-12节上机 常微分方程 统计计算 孙文祥 周六上午 沈俊山 周六上午 1-4节 1-4节 理教310 《统计计算》 高惠璇

选课课程表

选课课程表

选课课程表一、引言选课是大学生活中重要的一环,通过选课,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

然而,在众多课程中做出选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将以选课课程表为主题,探讨选课的重要性和如何合理安排课程表。

二、选课的重要性1. 按照个人兴趣和专业需求选择课程:选课是为了满足个人兴趣和专业需求,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可以更好地发展个人优势,提高专业能力。

2. 充实个人知识面:选修多样化的课程可以开拓个人的知识面,增加对各个领域的了解,培养综合素质。

3. 增加就业竞争力: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课程,可以提高就业竞争力,满足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

4. 培养兴趣爱好: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课余生活。

三、合理安排选课课程表1. 查看课程要求:在选课之前,先了解学校和专业的课程要求,明确必修和选修课程的范围和学分要求。

2. 制定学习计划:根据个人的情况和课程要求,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在每个学期,将课程安排均匀分布,避免出现课程冲突。

3. 选修跨专业课程:在学校提供的选课范围内,可以考虑选修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跨专业课程,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4. 平衡理论与实践课程: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5. 分配学习时间: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和学分要求,合理分配学习时间,确保每门课程都能得到充分的学习和复习。

6. 充分利用选课平台功能:学校提供的选课平台通常有选课推荐和课程评价功能,可以参考其他同学的评价和推荐,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课程。

四、合理调整选课课程表1. 了解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式:在选课之前,可以通过查阅课程大纲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了解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判断是否适合自己。

2. 注意课程的时间和地点:在选课时,要注意课程的上课时间和地点,避免出现时间冲突或者远离自己住宿地点的课程。

3. 参考其他同学的意见:可以向其他同学咨询,了解他们对某门课程的评价和建议,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选课计划。

选课学生操作指南

选课学生操作指南

学生选课指南一、登录系统打开IE浏览器,输入昆明学院教学管理系统网址()或从教务处主页登录“教务管理系统”,进入用户登录界面。

输入学号(学号均为小写)及口令(默认为0),选择“学生”角色,按“登录”。

(请各位同学选课结束后更改密码,以防他人进入,造成不良后果!)二、学生网上选课点击“网上选课”可以选择“本专业及跨专业选课”,“全校性选修课”1学生选课2.1点击进入“全校性选修课”系统。

在需要选修的课程前的“选课”、修课选课界面!2.2点击进入“本专业及跨专业选课”系统。

2.2.1选择本专业公共必修课程(2010级大学英语听说、大学英语读写及大学体育课程为必选课,2009级选择大学体育课程为必选课)进入“本专业及跨专业选课”系统,点击“本专业选课”按钮,系统仅显示本专业的课程上课信息。

学生根据实际个人专业计划要求情况,选择点击对应的课程名称,进入板块时段选择界面。

点击选定进入选择教师界面。

按个人专业计划要求情况选择教师以及教学班,在需要选择的课程后的“选择情况”选项框中及教材是否预订框中打点,点击“选定”即可,若误选可按“删除”退选。

按“关闭”按钮,即可看到该课程选中状况(在“选否”下显示“已选”)。

点击“已选课程”可查阅所有已选中课程情况。

按“查看课表”可查阅本学期个人课表,也可先查课表再选课,以免冲突。

2.2.2选择本专业专业选修课程进入“本专业及跨专业选课”系统,点击“本专业选课”按钮,(本专业选课:指本专业的专业课程)系统仅显示本专业的选修课程上课信息,学生根据实际个人专业计划要求情况,选择点击对应的课程名称,进入选择教师界面。

按个人专业计划要求情况选择教师,在需要选择的课程后的“选择情况”选项框中及教材是否预订框中打点,点击“选定”即可,若误选可按“删除”退选。

按“关闭”按钮,即可看到该课程选中状况(在“选否”下显示“已选”)。

点击“已选课程”可查阅所有已选中课程情况。

按“查看课表”可查阅本学期个人课表,也可先查课表再选课,以免冲突。

学生选课指南

学生选课指南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生选课问答和选课操作指南(试用)亲,不管你是老生还是新生,不管你是否选过课,请耐心研读完本选课问答和操作指南,它虽然不能解决你选课过程中的所有问题,但能解决你在选课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指导帮助你选好课,提高选课成功率。

一、选课原则(一)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在导师指导下进行。

(二)按学校规定缴纳专业注册学费,取得注册资格。

(三)遵循课程修读顺序。

对于有先后修读顺序的课程,应先选先修课,再选后续课。

(四) 每学期选课分预选、正选、补改选三个阶段。

预选阶段,只选课程名称,没有人数限制,没有时间、地点和任课老师;正选阶段,设置了课堂容量。

当选课人数超过课堂容量时,学校将根据实际情况,对课堂进行增删改。

同时,采取“专业优先”、“高年级优先”和“学分绩点高者优先”相结合的原则,把增删改后还超出课堂容量的学生筛选出课堂;补选阶段,设置课堂容量,采取“次序优先”的原则,当选课人数超过某个课堂容量上限时,不再允许选入,可改选同课程的其它课堂或者其它课程。

新生第一学期由学校根据其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批选进课堂。

第一次正选采取随机原则进行批量筛选。

(五) 对于进行分级教学的公共课程,应根据分级考试结果,参加对应级别课程的选课。

(六) 原则上,每个学生每学期选课不低于20学分,不高于35学分。

选定课程时,应考虑其上课时间,原则上不允许冲突。

(七) 每学期选课时间大致安排如下:原则上,第8周预选,第14周正选,第16周补选。

每学期每个阶段选课的具体时间将适时在教务在线的“教学公告”、学校电子大屏、微信等信息平台公布。

二、选课须知(一)选课前的准备每学期预选及正选前,你应熟悉所修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认真比照了解所修读专业下学期的开课计划,弄清楚你应修读的课程和具体安排,哪些课程必修,哪些课程需选修,哪些已修读课程补考不及格需重修或刷分,同时要了解每学期的选课时间安排。

每个选课阶段开始后,及时查看学习教务网络管理系统首页的选课问答和操作指南及其他相关公告,对不清楚的问题,通过上网查询、向所在学院教办和你的选课导师咨询等方式弄清楚,这样才不会导致重选、错选和漏选以及不会操作等问题。

吉林大学选课指南

吉林大学选课指南

吉林大学新型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学生选课指南打开firefox浏览器,输入 进入用户登录界面。

输入用户名及密码,按“登录”按钮。

如下图:系统工具的介绍登录后的主页面如下图所示:登录主页面后,在该页面的左上角点击“功能菜单”,选择“网上选课”,或者点击页面左侧的“网上选课”,进入“进行网上选课”二级菜单,该二级菜单中包含如下三级菜单项:添加课程、选课页面、快捷选课、选课时间查询、专业推荐课表查询、已选课程列表,下面将对以上三级菜单项一一介绍。

1.添加课程用户可在添加课程页面自主添加校选修课、跨专业选课、通过再修和补修选课。

点击左侧菜单栏中的进行网上选课->添加课程,进入添加课程页面,如图1.1。

图1.1校选修课校选修课不再直接放在待选课条目中,用户需要进入添加课程页面,将感兴趣的校选修课加入到待选列表中。

点击图1.1中的“校选修课”,选择相应的课程归属类,再点击“查询课程”按钮,系统将会列出此学期可选的该课程归属类下的校选修课。

如在核心课前打勾,系统将列出该课程归属类的核心课。

如图1.2所示图1.2在图1.2相应课程名称前打勾,可选择多条记录,点击“加入到选课页面”按钮,系统将提示“加入成功”。

如图1.3,点击“确定”按钮,再次返回选课页面,点击“刷新”按钮,如图1.4,将会看到刚刚加入待选的校选修课已加入到选课页面的选课列表中。

图1.3图1.4在图1.2中选择若干记录,并在“同时加入快捷选课列表”前打勾,点击“加入到选课页面”按钮,则该所选课程将出现在快捷选课页面中,如图1.5所示图1.52.选课页面选课页面主要对本次选课计划进行选课、退课的操作。

如果当前没有登录学生可以参与的选课计划,系统将提示“当前没有可以参加的选课计划”,请等待相关通知。

如果当前尚未到达选课时间,仍然可以浏览各种信息,但不能进行选课。

在学生选课之前,该系统已经为该学生的部分课程进行选择,例如,对该学生的绑定课程已经选中,且学生不可以退课;对该学生的必修课也已经选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退课,重新选择;对于专业选修课、限选课,学生需要根据自己情况进行选课。

大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选课操作指南【模板】

大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选课操作指南【模板】

**大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选课操作指南在学分制教学管理工作模式下,为便于2011级、2012级本科学生网上选择修读课程,特编写本指南供选课之用。

一、选课原则(一)学生选课必须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在导师的指导下选课。

(二)学生按学校规定缴纳专业注册学费,取得注册资格,方可进行网上选课。

(三)学生选课应遵循课程修读顺序。

对于有先后修读顺序的课程,应先选先行课,再选后续课。

(四)学生选定课程时,应考虑其上课时间,原则上不允许冲突。

(五)每学期选课分预选、正选、补改选三个阶段。

在预选阶段只选课程,没有人数限制;在正选阶段设置课堂容量,当选修人数超过课堂容量时,系统将根据课程的具体情况采取“专业优先”、“绩点优先”和“随机抽签”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处理;在补改选阶段也设置课堂容量,当选修人数超过课堂容量时,采取“次序优先”的原则进行处理。

(六)对于进行分级教学的公共课程,学生应根据分级考试结果,参加对应级别课程的选课。

(七)学生每学期选课最低不少于16学分,最高不超过35学分。

二、登录系统在选课规定时间内学生在校内、校外任何联网的计算机上均可登录**大学教务网络管理系统进行选课。

学生登录“教务在线”,点击“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入口”,进入系统界面,选择身份为学生,输入学号、密码登录,初始密码为********,(提示:若学生忘记密码可持证件到所在学院教办进行初始化)如图1所示。

图1登陆后界面如图2所示图2三、修改密码(一)进入如图2所示页面后,点击左侧主菜单的【其它】。

(二)选择【修改密码】进入如图3所示密码修改页面。

(三)在相应框中输入旧密码、新密码、确认新密码后,点击【确定】按钮,系统将会提示密码修改成功。

(四)返回主菜单请点击左上角的【▲】即可。

图3友情提示:请各位同学务必修改密码,且选课不得请人代选,以保证个人选课数据安全性。

若忘记或遗失密码可到所属学院教办进行密码初始化。

四、选课步骤(一)网上选课:请根据导师指导,制出个人需选课程列表,再进行网上选课。

双学位课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双学位课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双学位课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双学位课表是指为了满足学生修读两个不同专业或领域的学位而制定的课程安排表。

随着社会对于多元化人才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攻读双学位,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双学位课表的设计原则和优势,并提供一些建议来帮助学生和教育机构更好地实施双学位课表。

通过合理的课程安排,双学位课表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和资源,灵活地在两个不同的学科领域中学习,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学术和职业发展的机会。

为了更好地理解双学位课表的设计原则和实施建议,我们将首先介绍双学位的定义和背景,了解为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攻读双学位。

接着,我们将详细探讨双学位课表的设计原则,包括如何合理安排课程时间和选择适当的学科组合。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讨论双学位课表的优势以及一些建议,以帮助学生和教育机构更好地实施双学位课表。

通过本文的深入探讨,我们希望读者对双学位课表有更全面的理解,能够在学术和职业发展中更好地利用双学位的优势。

双学位课表的设计和实施需要学生、教育机构和相关利益方的合作与努力,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多元化且实用性强的教育体系。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1. 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双学位课表的背景和定义,并阐明文章的目的。

2. 正文:本部分将从两个方面探讨双学位课表。

首先,我们将介绍双学位的定义和背景,包括其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其次,我们将详细讨论双学位课表的设计原则,包括课程选择、时间安排和课程重叠等因素。

3. 结论: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双学位课表的优势,并提出实施双学位课表的建议,包括如何提高学生满意度、优化资源配置和加强学校合作等方面。

同时,我们还将回顾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展望双学位课表未来的发展前景。

通过以上的篇章结构,我们将全面深入地探讨双学位课表的相关问题,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思路和有效的信息。

学生选课操作须知-教务处

学生选课操作须知-教务处

查看课程列表
01
在系统主页,点击“选课”选项。
02
查看可选择的课程列表,包括课程名称、授课教师、 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时间等信息。
03
根据个人兴趣和需求,筛选合适的课程。
选择课程
点击想选的课程,进 入课程详情页面。
确认选择该课程,点 击“加入选课”按钮 。
查看课程详细信息, 如课程简介、学分要 求等。
提交选课
优化网络环境
及时保存选课结果
在选课过程中,学生应确保自己的网络环 境稳定,避免因网络问题导致选课失败。
学生在选课过程中应及时保存选课结果, 以防止因系统故障等原因导致选课数据丢 失。
合理安排选课时间
避开高峰时段
学生应尽量避开选课高峰时段,避免 因选课人数过多导致系统拥堵。
合理分配时间
学生在选课时应合理分配时间,避免 因选课时间过长导致其他课程无法选 择。
可能是由于课程列表尚未更新、查询 条件有误等原因导致无法查看课程列 表。
详细描述
请确认课程列表是否已经更新,并核 对查询条件,如课程名称、授课教师 等,确保查询条件正确无误。如果问 题仍未解决,请联系教务处工作人员 协助处理。
无法选择课程
总结词
可能是由于课程已满、选课时间段已过等原因导致无法选择课程。
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需求, 选择适当的选修课程,并取得相 应的学分。
学分总量
学生每学期应修满最低学分要求, 具体学分总量根据专业培养计划 而定。
选课规定
选课限制
学生应避免选择与个人专业培养计划不相关或冲突的课程,以免影 响学业进展。
退选规定
学生在选课后如需退选课程,需在规定时间内向教务处提出申请, 经批准后方可退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教师姓名经济学原理(宏观)Gergely Horvath 经济学原理(宏观)Gergely Horvath 中级宏观经济学蔡晓陈中级宏观经济学蔡晓陈中级宏观经济学陈师政治经济学(上)陈师/王朝明经济学原理(宏观)陈晓玲经济学原理(宏观)陈晓玲经济学原理(宏观)陈晓玲政治经济学戴歌新政治经济学戴歌新政治经济学盖凯程政治经济学盖凯程政治经济学盖凯程政治经济学盖凯程经济学原理(宏观)贺泽凯经济学原理(宏观)黄千祐经济学原理(宏观)黄千祐经济学原理(宏观)黄千祐经济学原理(宏观)黄千祐经济学原理(宏观)贾男经济学原理(宏观)贾男经济学原理(宏观)贾男政治经济学姜正和政治经济学姜正和政治经济学姜正和政治经济学姜正和政治经济学姜正和政治经济学姜正和政治经济学姜正和政治经济学(上)蒋南平政治经济学(上)蒋南平政治经济学(上)蒋南平政治经济学(上)蒋南平政治经济学(上)蒋南平中级微观经济学李娟中级微观经济学李娟政治经济学(上)李秋红政治经济学(上)李秋红政治经济学(上)李秋红政治经济学(上)李秋红经济学原理(微观)李毅经济学原理(微观)李毅政治经济学(上)刘灿/陈志舟学科导论刘灿/刘方健/姜凌学科导论刘灿/刘方健/姜凌新制度经济学(英)刘灿/邢祖礼中国经济思想史刘方健/赵劲松中国经济思想史刘方健/赵劲松经济学原理(微观)刘恒经济学原理(微观)刘恒经济学实证研究刘璐中级微观经济学(英)刘璐经济学原理(宏观)吕朝凤经济学原理(宏观)吕朝凤经济学原理(宏观)吕朝凤政治经济学(上)罗英政治经济学(上)罗英政治经济学(上)罗英经济学原理(宏观)马双经济学原理(宏观)马双中级微观经济学孟昕经济学说史史继刚/赵劲松经济学通论史继刚/赵劲松经济学通论史继刚/赵劲松经济学通论史继刚/赵劲松经济学通论史继刚/赵劲松经济学通论史继刚/赵劲松经济学通论史继刚/赵劲松政治经济学王雪苓政治经济学王雪苓政治经济学王雪苓政治经济学王雪苓经济学原理(宏观)文华成经济学原理(宏观)文华成经济学原理(微观)吴开超经济学原理(微观)吴开超经济学原理(微观)吴开超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英)吴小丹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英)吴小丹国际经济学吴晓东国际经济学吴晓东政治经济学吴垠政治经济学吴垠经济学原理(宏观)谢洪燕经济学原理(宏观)谢洪燕计量经济学徐舒计量经济学徐舒经济学原理(宏观)杨海涛经济学原理(宏观)杨海涛经济学原理(宏观)杨海涛经济学原理(宏观)杨海洋经济学原理(宏观)杨海洋经济学原理(宏观)杨海洋《资本论》选读杨慧玲经济学原理(宏观)杨慧玲经济学原理(宏观)杨慧玲经济学原理(宏观)杨维琼经济学原理(宏观)杨维琼经济学原理(宏观)袁景安经济学原理(宏观)袁景安经济学原理(宏观)袁景安经济学原理(宏观)曾志远经济学原理(宏观)曾志远经济学原理(宏观)曾志远经济学原理(微观)赵劲松经济学原理(微观)赵劲松上课时间上课地点周四第10,11,12节{第1-16周}B102B402;B402周四第5,6节{第1-16周};周四第7节{第1-16周周四第10,11,12节{第1-16周}H110周四第10,11,12节{第1-16周}H110C501;C501周五第1,2节{第1-16周};周五第3节{第1-16周周四第6节{第1-16周};周四第7节{第1-16周}H205;H205周二第10,11,12节{第1-16周}E203H309;H309周一第5,6节{第1-16周};周一第7节{第1-16周H308;H308周二第1,2节{第1-16周};周二第3节{第1-16周周四第10,11,12节{第1-16周}E201E104;E104周四第5,6节{第1-16周};周四第7节{第1-16周周四第5,6节{第1-16周};周四第7节{第1-16周H212;H212周一第10,11,12节{第1-16周}E102周四第10,11,12节{第1-16周}H105周四第10,11,12节{第1-16周}H105H311;H311周二第5,6节{第1-16周};周二第7节{第1-16周周二第10,11,12节{第1-16周}H207B104;B104周五第1,2节{第1-16周};周五第3节{第1-16周B204;B204周五第5,6节{第1-16周};周五第7节{第1-16周H307;H307周一第5,6节{第1-16周};周一第7节{第1-16周H307;H307周二第1,2节{第1-16周};周二第3节{第1-16周周二第5,6节{第1-16周};周二第7节{第1-16周H302;H302H107;H107周三第1,2节{第1-16周};周三第3节{第1-16周H213;H213周三第5,6节{第1-16周};周三第7节{第1-16周H301;H301周二第5,6节{第1-16周};周二第7节{第1-16周周二第10,11,12节{第1-16周}H210周二第10,11,12节{第1-16周}H210周一第10,11,12节{第1-16周}H101周一第10,11,12节{第1-16周}H101周二第8,9节{第1-16周}E102周三第1,2节{第1-16周}E304周三第3,4节{第1-16周}E304周二第10,11节{第1-16周}B204周二第1,2节{第1-16周}H401H101;H101周五第1,2节{第1-16周};周五第3节{第1-16周H103;H103周五第5,6节{第1-16周};周五第7节{第1-16周周三第1,2节{第1-16周}H305周三第3,4节{第1-16周}H305周一第6节{第1-16周};周一第7节{第1-16周}H402;H402周一第8,9节{第1-16周}H402周四第10,11,12节{第1-16周}H107周一第10,11,12节{第1-16周}H104H311;H311周四第5,6节{第1-16周};周四第7节{第1-16周周五第6节{第1-8周};周五第7节{第1-8周}B206;B206周五第8,9节{第1-8周}B206周五第1,2节{第1-16周};周五第3节{第1-16周B206;B206周三第10,11,12节{第1-16周}C103C408;C408周二第5,6节{第1-16周};周二第7节{第1-16周周四第10,11,12节{第1-16周}H208F202;F202周三第1,2节{第1-11周};周三第3节{第1-11周周二第10,11,12节{第1-16周}H110周四第5,6节{第1-16周};周四第7节{第1-16周H208;H208周四第10,11,12节{第1-16周}H303周二第10,11,12节{第1-16周}H202周五第6节{第1-16周};周五第7节{第1-16周}E202;E202周五第1,2节{第1-16周}E103周五第8,9节{第1-16周}E202H208;H208周二第1,2节{第1-16周};周二第3节{第1-16周H309;H309周二第5,6节{第1-16周};周二第7节{第1-16周C406;C406周一第5,6节{第1-16周};周一第7节{第1-16周H211;H211周四第5,6节{第1-16周};周四第7节{第1-16周周四第10,11,12节{第1-16周}E104周四第10,11,12节{第1-16周}E104周一第10,11,12节{第1-16周}E101周一第10,11,12节{第1-16周}E101E104;E104周五第5,6节{第1-16周};周五第7节{第1-16周E104;E104周五第5,6节{第1-16周};周五第7节{第1-16周H107;H107周五第1,2节{第1-16周};周五第3节{第1-16周H105;H105周五第5,6节{第1-16周};周五第7节{第1-16周周四第10,11,12节{第1-16周}E101周四第10,11,12节{第1-16周}E101周三第5,6节{第1-16周};周三第7节{第1-16周H108;H108周三第10,11,12节{第1-16周}H101E201;E201周二第5,6节{第1-16周};周二第7节{第1-16周周三第10,11,12节{第1-16周}E201周四第10,11,12节{第1-16周}F101C201;C201周四第5,6节{第1-16周};周四第7节{第1-16周C306;C306周四第1,2节{第1-16周};周四第3节{第1-16周B501;B501周三第1,2节{第1-16周};周三第3节{第1-16周B502;B502周三第5,6节{第1-16周};周三第7节{第1-16周H211;H211周二第5,6节{第1-16周};周二第7节{第1-16周周二第10,11,12节{第1-16周}E101H313;H313周二第7节{第1-16周};周二第8,9节{第1-16周周二第10,11,12节{第1-16周}H206B404;B404周三第1,2节{第1-16周};周三第3节{第1-16周B406;B406周三第5,6节{第1-16周};周三第7节{第1-16周周三第5,6节{第1-16周};周三第7节{第1-16周E201;E201周一第10,11,12节{第1-16周}E104F101;F101周四第1,2节{第1-16周};周四第3节{第1-16周周二第10,11,12节{第1-16周}C203H210;H210周二第5,6节{第1-16周};周二第7节{第1-16周周五第5,6节{第1-16周};周五第7节{第1-16周E101;E101H313;H313周一第1,2节{第1-16周};周一第3节{第1-16周H107;H107周一第5,6节{第1-16周};周一第7节{第1-16周周四第1,2节{第1-16周};周四第3节{第1-16周H211;H211周三第10,11,12节{第1-16周}H110周三第10,11,12节{第1-16周}B305周二第10,11,12节{第1-16周}C303周二第5,6节{第1-16周};周二第7节{第1-16周H315;H315H304;H304周三第5,6节{第1-16周};周三第7节{第1-16周周二第10,11,12节{第1-16周}E302周二第5,6节{第1-16周};周二第7节{第1-16周H310;H310H211;H211周一第5,6节{第1-16周};周一第7节{第1-16周周二第10,11,12节{第1-16周}C2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