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风与音响共用如何避免
消除会议系统音频干扰的方法

消除会议系统音频干扰的方法视频会议系统的音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引入各种干扰信号,常见的有电源干扰信号,灯光干扰等。
1线电源干扰。
电源接地不良,设备之间的地线接触不良和阻抗不匹配,设备的电源未经过“净化”处理,音频与交流电线同管(同沟或同桥)布放,都会对音频信号产生杂波干扰,形成低频的交流“嗡嗡”声。
2设备之间的干扰。
“啸叫”声是扬声器与麦克风之间发生正反馈引起的,其主要原因是麦克风距扬声器过进或麦克风朝向扬声器。
“空声”是由声波延时产生的,若麦克风既拾取生源信号又拾取经扩音还原的信号,或者与声源距离不同的两只麦克风拾取同一生源的信号,或者一只麦克风拾取进扩音还原后的另一只麦克风的信号,都将产生相应的路程差而延时的。
当这些信号叠加后,某些频率成份相互抵消,形成了“空声”。
3灯光干扰。
会场若采用镇流器间歇启动照明灯,在灯管激发时将产生高频辐射,并通过麦克风及其引线串入,出现“塔塔”声;麦克风线离照明灯线太近,会出现“吱吱”声。
根据视频会议系统声音还原的原理,针对不同的现场情况,灵活调整调音台的和均很器,对声音进行加工和美化,弥补声场的缺陷,营造较为理想的声学环境;适当调整压缩限幅器,即使遇到到突发性的大峰值信号也不过载,不失真,又要避免压缩状态,使声音衔接平滑,圆润。
对于电源干扰可采取以下办法处理;○1增加电源滤波器,利用谐振电路滤除谐波,“净化”输出电源;○2信号的输入线,且不能平行布线;○3采用双绞线,使两根导线产生的总磁通相互抵消。
对于“啸叫”现象,可采取以下办法避免固有共振点的形成;○1降低扩声增益;○2利用均衡器或许自动反馈抑制器降低“啸叫”频点的幅度;○3连接频移器或调相器,用偏移频率或相位破坏反馈声与声源的同相条件;4调整扬声器布局,改变麦克风方向以及两者之间的距离,避免形成信号反馈。
对于“空声”现象,可采取以下办法避免声波延时:○1选用指向性强的麦克风;○2关闭调音台中的st开关或拉下多余的麦克风推杆;○3调整声源及其经扩音怀远的声音比例。
如何解决声控设备之间的干扰问题?

如何解决声控设备之间的干扰问题?
一、调整设备位置
对于声控设备之间的干扰问题,首先应考虑调整设备的位置以减少干扰。
可以将设备放置在离其他电子设备较远的位置,避免相互干扰。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整设备的高度、角度等参数,进一步减少干扰。
二、优化设备设置
要解决声控设备间的干扰问题,还可以通过优化设备设置来提升使用
体验。
首先,可以通过设备的设置界面选择或调整语音识别的灵敏度,以降低误触发的可能性。
其次,可以尝试将设备的声音模式设置为静
音或者降低音量,以减少设备之间因声音反馈引起的相互触发。
三、使用专用软件
为了更好地解决声控设备之间的干扰问题,还可以使用专门设计的软件。
这些软件能够对声控设备进行管理和控制,并提供更加灵活的设
置选项,从而减少干扰的发生。
通过使用这些软件,用户可以精确控
制设备的触发方式和灵敏度,有效解决设备间的干扰问题。
四、区分设备指令
要避免声控设备之间的干扰,可以尝试为不同的设备设置不同的唤醒
词或指令,以区分它们。
例如,可以为每个设备设置独特的名称或者
自定义的唤醒词,这样用户只需召唤特定设备的名称或指令,即可避
免其他设备的干扰。
总结: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声控设备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设备间的干扰问题,用户可能会面临一些不便。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设备位置、优化设备设置、使用专用软件和区分设备指令等方式来减少干扰的发生。
希望以上方法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些帮助,让大家能够更好地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
多话筒一起工作时如何避免互相干扰调试

多话筒一起工作时如何避免互相干扰调试
多话筒一起工作时如何避免互相干扰调试
多话筒一起使用时,经常会因为话筒的互调干扰造成系统自身的影响
在操作者射频知识专业性不强或者临时调试时,这种问题经常会让操作者无所适从。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方式,来调试一下所有话筒。
尽量避免他们的互调干扰。
首先打开所有接收机和话筒,假设有10台话筒,分别编号1-10
1、打开所有话筒和接收机,先关掉1号话筒。
2、观察对应接收机的无线信号指示,是否有杂波信号进入,(建议采购话筒时,采购有射频信号(RF)强度指示的机型,)如果没有杂波信号干扰,就打开1号话筒
3、然后关掉2号话筒,观察对应接收机的无线信号指示,是否有杂波信号进入,如果没有,则打开2号话筒,然后关掉3号话筒,依次类推。
4、如果关掉某只话筒后。
对应接收机出现杂波信号,哪怕是很微弱的,这个时候应该调整接收机频率,(建议不要大幅度调整,轻微调整一些,直到没有杂波信号)。
调整频率后和话筒频率做好匹配。
然后继续按照以上方式调试。
5、直到所有有话筒全经过调试一遍。
如果这个期间调整过某些主机和话筒的频率,请将这个步骤重复一次。
直到所有主机和话筒都一次性通过调试,基本就可以安全使用了。
这个调试针对的是多话筒的互调干扰。
外来干扰因素在调试期间的是可以排除的。
但是在正常使用过程中突然出现的外来干扰是没有办法排除的。
话筒啸叫最佳解决方法

话筒啸叫最佳解决方法
话筒啸叫是在使用话筒时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它会给我们的语音通讯带来很大
的困扰,影响我们的正常沟通。
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话筒啸叫的问题呢?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最佳的解决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检查话筒和音响设备的连接是否良好。
松动或不良的连接会导
致电流不稳定,从而引起啸叫声。
因此,确保所有连接都牢固可靠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其次,我们可以调整话筒和音响设备的位置。
有时,话筒与音箱过近也会引起
啸叫声。
我们可以尝试将话筒和音箱分开放置,或者调整它们的位置和角度,以减少啸叫的发生。
另外,我们还可以尝试降低话筒的增益。
过高的增益会导致话筒捕捉到周围环
境的杂音,从而产生啸叫声。
适当降低话筒的增益,可以减少杂音的干扰,降低啸叫的频率。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降噪设备来解决话筒啸叫问题。
降噪设备可以有效地过
滤掉环境中的杂音,保证我们的语音通讯清晰无干扰。
最后,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法解决问题,我们可能需要考虑更换或维修话筒设备。
有时,话筒设备本身存在质量问题或损坏,也会导致啸叫声的产生。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及时更换或修理设备,以恢复语音通讯的正常状态。
总的来说,话筒啸叫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解
决它。
通过检查连接、调整位置、降低增益、使用降噪设备以及更换或维修设备,我们可以有效地消除啸叫声,保证语音通讯的清晰和稳定。
希望以上方法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话筒啸叫的问题,让我们的语音通讯更加顺畅。
音响怎么解决喷麦的问题

音响怎么解决喷麦的问题1、防喷网罩,材质上以丝网制金属网制两种为主。
(1)加装防喷网可以阻隔口水飞沫直接喷在麦克风上,达到保护麦克风、延长收音振膜寿命的效果,也可有效减少因特殊咬字及发音导致的喷麦。
(2)当齿音过多导致高频刺耳时,可以轮流更换测试两种材质的网罩,以找到适合改善这类问题的。
至于哪一种材质适合哪种类型歌手并无一定说法,主要还是以当下歌曲风格、歌手的发音咬字特性与习惯、麦克风类型与特性为主要考虑基础。
2、麦的摆放角度,录音时,稍微将麦克风本身的倾斜角度做调整,让震模不会直接接收人声喷麦的冲击波而产生低频砰砰声音。
3、相对振膜的投射位置,与上一段类似,不过是由歌手来调整声音对麦克风的投射位置,让声音稍错开,不正对收音振膜进行录制。
该收音方式可明显改善喷麦与齿音,配合上网罩使用,效果更加。
4、收音距离,即歌手与麦克风之间的远近。
事实上,不同类型、不同品牌的麦克风都会有不同的个性与特色。
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
调整到合理的距离能改善喷麦、齿音等问题,同时又有最佳收音效果。
5、邻近效应,当歌手与麦克风的距离接近到某种程度时会出现此效应。
伴随着此效应,声音的中低频会更加突出,唱歌时的口气会整体放大。
大部分口气的细节都隐藏在中低频区段,因收音距离拉近,导致喷麦与齿音问题也被放大。
通常录音时,建议的收音距离是麦克风网罩到麦克风为1个拳头,而歌手到麦克风网罩的距离为1~2.5个拳头。
具体以实际录音测试为准。
6、手动处理,录制结束后,可在后期通过专用效果器来处理喷麦、齿音、口水音、爆音等问题。
这在我们的《混音系统课程》里也有具体讲解。
处理时需注意前后换气的变化与语气的流畅度,避免造成情绪上的中断、语句不连贯等问题。
过于严重的问题建议重新录制。
7、EQ处理,可使用EQ来衰减某个齿音、喷麦较明显的频段。
若是可以在前置录音及剪接挑选音轨时手动处理,会使整个人声音轨保有更多的自然动态。
在此更建议用专用效果器来这类问题。
音频设备操作规程

音频设备操作规程一、引言音频设备是现代社会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工具,包括音响系统、麦克风、扩音器等。
为了确保音频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音频设备的使用效果,以下是音频设备操作规程。
二、安全操作1. 音频设备使用前应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如有损坏或异常情况应立即报修。
2. 使用音频设备时应注意周围环境,确保设备周围无阻碍物或易燃物品。
3. 禁止在潮湿的环境中使用音频设备,以免发生触电或设备损坏的情况。
三、设备连接与设置1. 连接音频设备时,应确保插头与插孔相匹配,避免插头不良接触或拔插不慎造成设备故障。
2. 在连接音频设备前,应先关机,防止电流冲击和设备损坏。
3. 设置音频设备时,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调整音量、音调等参数,保证音频效果清晰自然。
四、麦克风操作指南1. 使用麦克风前,应确认麦克风连接是否正确,麦克风开关是否打开。
2. 麦克风使用时应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过近造成啸叫或噪音。
3. 麦克风使用过程中,应保持清晰的口齿表达,避免大声喧哗或过度低语。
4. 使用麦克风时应注意话筒的方向,避免将话筒对准音响喇叭,以防产生反馈声。
五、音响系统操作指南1. 打开音响系统前,应检查各音箱是否连接正常,音量调节是否适宜。
2. 设置合适的音量大小,既要保证音响的表现力,又要注意不要影响到他人。
3. 音响系统使用过程中应保持室内通风,以避免音响因过热而损坏。
4. 使用音响系统时应避免使用过度高频或低频的音乐,以免损坏音响设备。
六、扩音器操作指南1. 使用扩音器前应确保扩音器连接正常、电源插头接地可靠。
2. 使用扩音器时应注意较高的音量可能会引起啸叫或噪音,需适当调整。
3. 扩音器工作过程中,应避免用手直接接触扩音器避免触电的危险。
4. 停止使用扩音器后,应先关闭扩音器电源,待设备冷却后再进行移动或拆卸。
七、设备维护与保养1. 定期进行音频设备的保养,如清洁机身表面、清除积尘等。
2. 音频设备不使用时应断电并存放在干燥通风处,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环境中。
MIC啸叫声及抑制方法

MIC啸叫声及抑制方法啸叫是扩声系统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不正常现象,现在店铺来为大家讲解一下产生声啸叫的主要原因及其抑制办法。
声啸叫产生的条件(1) 传声器与音箱同时使用;(2) 音箱放送的声音能够通过空间传到传声器;(3) 音箱发出的声音能量足够大、传声器的拾音灵敏度足够高。
在扩声系统中,当使用传声器拾音时,由于传声器的拾音区域与音箱的放音区域不可能采取隔离措施时,音箱发出的声音通过空间传到传声器,由于放大电路增益过高而导致声啸叫(发疯乱叫)(回授)。
一般来说,只有在扩声系统中才存在啸叫问题,在录音和还音系统中根本不具备产生啸叫条件。
如录音系统中只有监听用音箱,录音棚中传声器的使用区域与监听音箱的确良放音区域是互相隔离的,不具备声音回授的条件;而在电影还音系统中几乎不使用传声器,即使偶尔使用传声器,也是在放映室中做语言近讲拾音,放映音箱距传声器很远,所以也就不可能发生声啸叫(发疯乱叫)。
扩声系统出现啸叫的主要原因是系统中某些频率的声音(信号)过强,当提升传声器通路增益时,由于这些过强的频率率先到达声啸叫(发疯乱叫)所需要的强度条件如果该频率的啸叫(发疯乱叫)类型恰为正啸叫(发疯乱叫),则必然在此频率上出现自激振荡现象,自激振荡频率的高低,表现为啸叫声音音调的高低。
声啸叫产生的原因(1) 房间的形状及声学状况任何一个房间都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声学共振腔体,共振会使某些频率的声音被除数格外加强。
按建声原理,不同体形和容积的房间其共振频率是不同的,通过房间简正共振公式,可算出一个房间的共振频率;另一方面,吸声材料对不同频率的反向和吸收也是不同的,不同材料对不同频率的吸声系数差异很大,吸声结构的不同也会导致对不同频率的吸收不尽相同。
故房间的声学状态(主要是声染色情况)对于声啸叫(发疯乱叫)的作用不可低估。
(2) 音箱频响的起伏与振铃模态音箱的发音单元为扬声器,由于材料和结构等多方面原因,任何一只扬声器都不可能保证频响曲线绝对平直,肯定会有某些频率出现尖峰的情况。
一种防止外放扬声器与麦克风声音串扰的方法及终端[发明专利]
![一种防止外放扬声器与麦克风声音串扰的方法及终端[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6d7dc1cebd64783e08122bc3.png)
专利名称:一种防止外放扬声器与麦克风声音串扰的方法及终端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王胜利
申请号:CN201210050140.0
申请日:20120229
公开号:CN102624961A
公开日:
2012080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止外放扬声器与麦克风声音串扰的方法及终端,涉及通信领域,可以在满足用户体验和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有效的防止外放扬声器与麦克风声音串扰。
所述方法包括:在终端接通来电后,检测终端的免提通话功能是否开启;并在所述免提通话功能开启时,使用第一麦克风、非外放扬声器、第二麦克风和外放扬声器中的所述第二麦克风和所述外放扬声器;其中所述第一麦克风与所述外放扬声器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麦克风与所述外放扬声器的间距。
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终端通话。
申请人: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地址:518129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B区2号楼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申健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克风与音响共用如何避免“啸叫”声
现在很多网友都喜欢K歌,不少朋友为了增强“麦霸”的感觉,使用麦克风加音箱的方案。
但麦克风(或耳麦)与音箱同时使用,容易引发音箱自激啸叫,不仅烦人,而且还有损坏音箱的危险。
解决方法一:
进入系统“播放”选项中的麦克风选项,将其设置为静音。
声卡会自动切断麦克风在音箱中的输出,自然也就不会产生啸叫。
看到这,有朋友会问,关闭麦克风,那语音聊天怎么办?
实际上,语音聊天和K歌时声卡处理的途径不一样。
语音聊天时,声卡收集语音信号但是并不送往音箱,而是经过数字化处理后,通过网络发送给对方计算机。
这一过程由声卡“录音”选项中的麦克风音量进行控制。
K歌时,麦克风收集的信号,是放大后直接送往音箱,相当于一个播放过程,其音量大小由声卡“播放”选项中的麦克风音量控制。
对于喜欢K歌的朋友来说,播放选项中的麦克风不能关,而控制音量成为减少啸叫的关键。
原理很简单,音量小了,麦克风收集到的喇叭声音放大倍数也随之降低,只要声音在声卡和音箱中的放大倍数小于喇叭到麦克风时的衰减倍数,音箱就不可能发生啸叫,将麦克风音量调整到一半,同时不要勾选“麦克风+20DB增益”。
方法二:选对硬件
在选购麦克风时候,注意其“指向特征参数”。
麦克风分为全指向和单指向,全指向麦克风是麦克风能够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音频信号,单指向麦克风只能接受“咪头”(麦克风接收器)正前方狭窄角度内的信号,而来自麦克风后部,侧面的音频信号则会被衰减。
虽说指向性不同的耳机没有明确好坏之分,但其使用场合却不相同。
对于语音聊天,全指向麦克风无疑更实用。
而对于K歌用户,单指向麦克风不仅可以避免周围噪音和音乐对唱歌的影响,而且只要把麦克风背对影响,哪怕音乐声音很大,麦克风也不容易收集到音箱中的声音,啸叫的几率极低。
方法三:保持距离很重要
如果你把麦克风放置在音箱前面,不管你怎么折腾,啸叫总是难免的。
原因很简单,音箱的声音大,麦克风靠的近,收集到的信号自然很大,哪怕麦克风的音量开得很小,经声卡和音箱放大后,照样大的惊人。
因此,让你的麦克风原理音箱。
麦克风与音箱的距离增加一倍,其接收到的音箱信号就相当于衰减4倍,发生啸叫的几率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