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全国高中化学竞赛(浙江赛区)初赛试题卷
2004年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安徽赛区)初赛试题及答案

2004年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安徽赛区)初赛试题一、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该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若该题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对1个得1分,选对2个得2分;选错1个,该题不得分。
1.下列卤素互化物中,最不稳定的是(A)ClI3(B)ClF3(C)BrF3(D)ICl32.下列各结构式中,最有可能的N2OLewis结构式为(A)N=N=O —O (C)N—(D)N=O=N3.下列各金属碳化物中,与水反应能生成C3H4的是(A)Be2C (B)Na2C3(C)Mg2C3(D)A14C34.在一定温度下,某浓度的硝酸与金属锌反应,生成N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则要使1摩金属锌完全反应,需要HNO3的物质的量为(A)0.8 (B)2.4 (C)2.6 (D)2.85.在恒温条件下,有甲、乙两容器,甲容器为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乙容器为一个带有理想活塞(即无质量、无摩擦力的刚性活塞)的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两容器起始状态完全相同,都充有C气体,若发生可逆反应C(g) A(g)+B(g),经一段时间后,甲、乙两容器反应都达到平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均反应速度:乙>甲(B)平衡时nc(甲)>nc(乙)(C)平衡时C的转化率:乙>甲(D)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甲>乙6.对手由CrO42—转化为Cr2O72—的下列各叙述中,正确的是(A)这是Lewis酸碱反应(B)这是氧化还原反应(C)加酸,该反应向右移动(D)加酸,该反应向左移动7.在水溶液中,KHSO3(aq)的电荷平衡式为(A)[H3O+]十[K+]=[OH—]+[HSO3—]+[SO32—](B) [H3O+]十[K+]=[OH—]+[HSO3—]+2[SO32—](C) [H3O+]十[K+]=[OH—]+[HSO3—]+1/2[SO32—](D) [H3O+]十2[K+]=[OH—]+[HSO3—]+2[SO32—]8.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强碱性溶液中共存,且在滴加盐酸过程中会生成气体和沉淀的是(A)Na+、CrO2—、SO42—、CO32—(B)NH4+、A1O2—、SO42—、CO32—(C)K+、A1O2—、SO42—、HCO3—(D)K+、ZnO2—·、SO42—、CO32—9.已知Al和Ga是同族元素,且都是两性元素,并知A1(OH)3的碱性比Ga(OH)3大。
高中化学竞赛历年初赛试题汇编(1988-2004)

历年初赛试题汇编1988年全国化学竞赛初赛试题一、(15分)厨房里有纯碱、食醋、明矾、植物油等四种物质。
(1)写出所有的两种物质(此外,还可以用水)间反应的方程式和现象。
(2)写出上述反应中各种产物(不包括可溶性产物和水)与(上述四种物质中)某种物质(还可以加水)反应的方程式。
二、(4分)某人坐在带空调的车内跟在一辆卡车后面。
此人根据何种现象可知前面这辆卡车是以汽油或柴油为燃料的。
简述原因。
三、(9分)火炮在射击后要用擦抹剂清除炮膛内的铜(俗称挂铜)擦抹剂由K2Cr2O7和(NH4)2CO3组成。
当温度低于10℃,用擦抹剂时还要加少量NaOH以促进反应。
(1)铜与擦抹剂反应的方程式(产物都是水溶性的);(2)温度低于10℃时,加NaOH为什么能促进反应?写出反应式。
四、(17分)现正开始使用一种安全气袋以防止汽车撞车时坐在驾驶室的人因向前冲撞发生意外。
这种气袋内装有一种能在高温下分解出气体的混合物。
例如有一种配方为:61~68%NaN3(叠氨化钠)、0~5%NaNO3、0~5%陶土、23~28%Fe2O3粉、1~2%SiO2粉、2~6%石墨纤维这些粉末经加压成型后,装在一个大袋子里,袋子放在驾驶室座位前。
撞车时,约在10毫秒(10-3秒)内引发下列反应:2NaN=2Na+3N2(365℃分解)反应在约30毫秒内完成,袋内充满3N2气而胀大,阻止人体前冲。
在以后的100~200毫秒内气体“消失”,所以不致使人反弹,同时袋内的钠变成氧化钠。
(1)你认为完成上述引发分解、维持分解、生成气体的“消失”、Na变成Na2O过程各需什么物质。
在配方里那一种物质起上述作用?(2)若气袋内放300g NaN3,在充满氮气时,袋内有多少体积(1大气压,300K)气体。
若袋内气体压力达到4大气压(此时为350K)。
问袋的体积有多大?(3)配方中Fe2O3的量是依照什么设计的?(4)叠氮离子中三个氮原于连成直线,N-N键等长(116pm)。
2004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理论试题及答案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培根2004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理论试题及答案第一题(6分)选取表1中的合适物质的字母代号(A~H)填人相应标题(①一⑧)后的括号中(单选),并按要求填空。
①()不是平面分子,其衍生物用作高能燃料。
②()存在两种异构体,其中一种异构体的结构为。
③()具有线型结构,Lewis结构式中每个键的键级为2.0。
④()是无色的,平面分子,它的一种等电子体是。
⑤()既有酸性,又有碱性,可作制冷剂。
⑥()既有酸性,又有碱性;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主要做剂。
⑦()是顺磁性分子。
⑧()水溶液会分解生成N20,反应式为。
第二题(6分)图1是元素的△f G m/F一Z图,它是以元素的不同氧化态Z与对应物种的△f G m/F在热力学标准态pH =0或pH == 14的对画图。
图中任何两种物种联线的斜率在数值上等于相应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ψA或ψB,A、B分别表示pH=0(实线)和pH=14(虚线)。
上图中各物种的△f G m/F的数值如表2所示。
表2 各物质的△f G m/F⒈用上表提供的数据计算:ψA(IO3-/I-) ψB(IO3-/I-) ψA(ClO4-/HClO2)⒉由上述信息回答:对同一氧化态的卤素,其含氧酸的氧化能力是大于、等于还是小于其含氧酸盐的氧化性。
⒊溴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海水中,每吨海水约含0.14 kg溴。
Br2的沸点为58.78℃;溴在水中的溶解度3.58 g/100 g H20(20℃)。
利用本题的信息说明如何从海水中提取Br2,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方框图表达流程。
第三题(6分)过氧乙酸是一种广谱消毒剂,可用过氧化氢与乙酸反应制取,调节乙酸和过氧化氢的浓度可得到不同浓度的过氧乙酸。
过氧乙酸含量的分析方法如下:准确称取0.5027 g过氧乙酸试样,置于预先盛有40 mLH20、5 mol 3 mol/LH2SO4溶液和2~3滴1 mol/L MnSO4溶液并已冷却至5℃的碘量瓶中,摇匀,用0.02366 mol/L 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粉色(30 s不退色),消耗了12.49 mL;随即加人10 mL 20%KI溶液和2~3滴(NH4)2 MoO4溶液(起催化作用并减轻溶液的颜色),轻轻摇匀,加塞,在暗处放置5 min ~10 min,用0.1018mol/L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接近终点时加人3 mL 0.5%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并保持30s不重新显色,为终点,消耗了Na2S2O3 23.61 mL。
2004年浙江省衢州市高一化学竞赛试题

2004年浙江省衢州市高一化学竞赛试题考试说明:1.本卷考试时间3小时,总分180分。
2.本卷的化学方程式较多,请注意规范书写。
3.本卷涉及到较多的数学、物理知识,请注意学科间知识、思维的融合。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答案)1.(SN)n是最早发现的无机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n是一个很大的整数。
由许许多多(SN)n分子组成的晶体,有各向异性的结构特点,最典型的是,从晶体两个相互垂直的的方向上,室温下测定其导电率,其相差竟在2个数量级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N)n为分子晶体B、(SN)n为线型平面分子C、(SN)n为立体构型D、(SN)n为原子晶体2.下列几种气体(括号内为溶剂或反应物浓度)在实验室中能作喷泉实验的是A、HCl(H2O)B、CO2(H2O)C、SO2(NaOH溶液)D、NH3(汽油)3.NO2作氧化剂可以使N2H4燃烧,提供热量,两者反应生成N2和H2O。
已知:N2(g)+2O2(g)=2NO2(g) ΔH=67.7kJ;N2H4(g)+O2(g)=N2(g)+2H2O(l) ΔH=-534kJ 若将质量为100kg,初速率为10m/s的气球发射到空中,使其最终速率为零,0.1mol 的N2H4作燃料,则气球最后在空中的高度是A、55.6mB、58.2mC、56.8mD、61.8m若抽去隔板,加热气体,加压使二者充分反应,当降温至00C,才有白色固体。
这种白色固体最有可能为A 、SO 3B 、NH 4ClC 、NH 4NO 3D 、无法判断5.一反应容器中有足量的CaC 2和水,通过控制使其反应速率恒定为v(H 2O)=t mol/s ,生成的气体通过一排放口向外排放,以维持容器内的压强为1atm 不变,排放口横截面积为S 平方米,若为鼓风机,则此鼓风机的功率为(温度恒为00C )A 、62310515.0-⨯S tB 、62310800.0-⨯S tC 、62310500.0-⨯S tD 、62310815.0-⨯St二、A 、B 、C 、D 、X 均是现在中学常见的元素。
2004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理论试题答案

42 h 2 2 m el 2
2
E激 =
52 h2 2 m el 2
2
2 KI + 2 H2 SO4 + CH3 COOOH = 2 KHSO4 +
CH3 COOH + H2 O + I2
ΔE =
h 9h ( 52 - 42 ) = 2 m el 2 2 m el 2
I2 + 2Na2 S2 O3 = 2Na I + Na2 S4 O6
或 3Br2 + 6OH - = BrO3 - + 5Br - + 3 H2 O ( 3) 浓缩 (4) 酸化 ,压缩空气将溴吹出 BrO3 - + 5Br - + 6H + = 3Br2 ↑ + 3H2O ( 5) 冷凝 :Br 2 ( g) →Br2 (l) 流程框图 :
8- 3 ( 1) H2 ( g) + 1/ 2O2 ( g) →H2 O (l)
θ Δr H mol - 1 m ( 1) = - 285. 84 kJ ・
( 1)
298. 15 K 时上述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变化为 :
取其平均值 ,得 α ≈- 1 因此该反应对 CO 为负一级反应 ,对 O2 为正一 级反应 ,速率方程为 :
CH3 COOH + 1/ 2 O2 ↑
第4题
2 - 2 大于 2 - 3 化学方程式 :
( 1) 将氯气通入浓缩的酸性 ( 或弱酸性) 海水中 , Cl2 + 2Br - = 2Cl - + Br2 ( 2) 压缩空气将溴吹出 ,碱性溶液吸收 :
3Br2 + 3CO3 2 - = BrO3 - + 5Br - + 3CO2
2004年嘉兴市高中化学竞赛试题卷

2004年嘉兴市高中化学竞赛试题卷(2004年3月28日)说明:本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 2小时,可以使用电子计算器。
所有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个小题2分,共20小题,40分)1、已知NaH中Na为+1价,对于NaH+H2O=NaOH+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气是还原产物(B)氢气是氧化产物(C)NaH中氢元素被还原(D)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质量相等2、将二氧化锰和另一种固体混合,加入几滴浓硫酸、微热。
把生成的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有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产生,这种固体是(A)硝酸钾(B)氟化钠(C)氯化钾(D)溴化钠3、某无色气体,可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接着又变澄清,将燃烧着的蜡烛放入盛有该气体的容器中,蜡烛熄灭,该气体是:(A)一定是二氧化碳(B)一定是二氧化硫(C)是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D)一定是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4、在不用指示剂的前提下,欲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的盐酸中和掉,最好选用下列物质中的:(A)石灰水(B)生石灰粉末(C)石灰石粉末(D)熟石灰粉末5、不能将二氧化氮和溴蒸气区别开的是(A)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B)蒸馏水(C)硝酸银溶液(D)四氯化碳6、炼制下列金属时常用还原剂把它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的是(A)钠(B)镁(C)铝(D)铁7、饮用水的消毒剂有多种,其中杀菌能力强且又不会影响水质的理想消毒剂是(A)液氯(B)漂白粉(C)臭氧(D)石灰8、在适当条件下可被水氧化的单质是(A)钾(B)氯气(C)Na2O2 (D)F29、同一主族第二和第三周期两种单质的熔点相比较:(A)大于(B)小于(C)等于(D)无法确定10、2003年我国发送首架载人航天飞船上天,招待首次载人航天任务的是“神舟五号”。
在运送飞船的某些推进器中盛有液态肼(N2H4)和液态双氧水,它们充分混合反应后的产物之一是(A)氧气(B)氮气(C)氨气(D)氢气11、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给纽约带来了一场严重的环境灾难——石棉污染,吸入石棉纤维者易患肺癌。
2000年浙江省高中化学竞赛初赛试题卷

2000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浙江赛区初赛)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一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实验表明,液态时,纯硫酸的导电性强于纯水。
已知液态电解质都能像水那样自身电离而建立电离平衡(即像H2O+H2O=H3O++OH-那样),且在一定温度下都有各自的离子积常数。
问在25℃时,纯硫酸的离子积常数K和水的离子积常数K W关系为A、K>K WB、K=K WC、K<K WD、无法比较2.单质A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B,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B都是金属时,A一定比B的金属活动性强;B、当A、B都是非金属时,A一定比B的非金属活动性强;C、当A是金属时,B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D、当A是非金属时,B可能是非金属,也可能是金属;3.鱼苗顺利运输,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需要保持适是氧气:(2)使鱼苗呼出的二氧化碳及时排除:(3)防止细菌大量繁殖。
则在远距离运输鱼苗的水中,最好加入适量下列物质中的A、过氧化钠B、氯水C、过氧化钙D、双氧水4.在地壳内,深度每增加1km,压强大约增加25250~30300kPa,在这样的压强下,对固体物质的平衡会发生较大的影响。
如:CaAl2Si2O8+Mg2SiO4=CaMg2Al2Si3O12(钙长石) (镁橄榄石)(钙镁)石榴子石摩尔质量(g/mol) 278 140.6 413.6密度(g/cm3) 2.70 3.22 3.50在地壳区域变质的高压条件下,有利于A、钙长石生成B、镁橄榄石生成C、钙长石和镁橄榄石共存D、(钙镁)石榴子石生成5.烟花的主要成分是氧化剂、还原剂、着色剂。
下列几种配方较合理的是A、KNO3、C、SB、KClO3、KNO3、SC、Sr(NO3)2、KNO3、Mg-Al粉D、KNO3、C、Mg-Al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有1~2选项符合题意。
有错选的不给分;有2个答案,只选一个且选对的给1分)6.将0.2mol NO2、0.1mol CO2、0.5mol HCl气体分别依次通入含0.4mol NaOH溶液中,最后所得的尾气的主要成分A、NO、CO2B、NO2、CO2、C、NO、CO2、HClD、NO2、NO、CO27.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为H2X,这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H2XO3B、X(OH)2C、H2XO4D、H6XO68.在下列操作中,原溶液不能保持澄清的是A、往饱和CaCl2溶液中通入CO2B、往CuSO4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C、往Na2SiO3溶液中加入NH4Cl溶液D、往NaOH溶液中滴入少量AlCl3溶液9.粘土胶体溶液中,胶体粒子带负电,为了使粘土粒子凝聚,下列物质中用量最少最有效的电解质是A、Na3PO4B、Al2(SO4)3C、BaCl2D、K2SO410.铝粉和碘甲烷(CH3I)制备(CH3)3Al时,于100℃搅拌6h产率约10%,若用超声波则室温时2h的产率可达96%。
2004年浙江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4年浙江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9、(8分)单质B:C;单质G:H2;①SiO2+2C 高温2CO+Si④2F2+2H2O==4HF+O2 (各2分)20、(6分)(1)不正确.因为是“冷光”而不是明火。
(3分)(2)由于粘度大,反应物不易充分混合,敲打是促进混合,从而促进反应。
(3分)(3)低温使氧化反应变得十分缓慢,恢复常温时反应又加速进行。
(3分)21、(6分)(1). N2O3+3H2SO4=2NOHSO4+H2SO4•H2O (3分)(2). Cu+2N2O4===Cu(NO3)2+2NO↑(3分)四、(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9分)22.(10分)(1)甲酸和浓硫酸混合时,可产生大量的热,使反应液温度达到反应所需的温度(2 分)(2)由于甲酸和浓硫酸密度不同所以甲酸在上层,浓硫酸在下层,反应在两液体的界面发生,振动试管可使两反应物相互混合、溶解,增大反应物相互间的接触面而加快反应速率。
(3分)(3)(5分)实验装置中选用其它仪器(如酒精灯等)或所用同类仪器超过三件的均不给分。
装置基本合理,但局部有绘制错误的可酌情扣分,画出其它合理装置的参照给分。
23.(9分)(1)由于盐酸受热蒸发出HCl气体所致,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逐渐与煤矸石中的物质反应而被消耗,因此,排气的pH从小逐渐变大,如果排气管加长一倍,意味着排气被冷却的程度更高,HCl更多被冷凝回流,故排气的pH有所增大。
(3分)(2)煤矸石中的铁的氧化物有Fe2O3和FeO,与酸反应首先生成较多的是二价铁盐,故呈黄绿色;由于Fe2O3逐渐溶出,加之Fe2+被氧化为Fe3+,致使溶液中Fe2+浓度逐渐降低,Fe3+浓度升高,并有部分Fe3+水解,颜色呈所述变化。
(3分)(3)沉淀物是水合硫酸钙(或硫酸钙),由于硫酸钙是微溶的,在稀BAC溶液中达到饱和,浓缩蒸发过程中变为过饱和,故形成细晶状析出。
(3分)五.(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5分) 24.(7分)(1)乙基 ;C 9H 12O 4; ;酯类(2)①8种 ;3个; 1个; ② D (每空1分)25.(8分)(1)A B. C.(2分) (2分) (2分) (2)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浙江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试题共有六大题,27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
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考后只交答题卷。
必须在答题卷上写明县(市)、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字迹清楚。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i-28 S-32 K-39 Cl-35.5 Fe-56 Cu-64 Hg-200.6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我国“神舟5号”宇宙飞船的运载火箭的推进剂引燃后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从火箭尾部喷出。
引燃后的高温气体成分有CO2、H2O、N2、NO等,这些气体均为无色,但在卫星发射现场看到火箭喷射出大量红烟,产生红烟的原因是(A) 高温下N2遇空气生成NO2(B) NO遇空气生成NO2(C) CO2与NO反应生成NO2(D) NO与H2O反应生成NO22.下列物质使用合理的是(A) 在制玻璃的原料中再加入Co2O3制成蓝色玻璃(B)用加酶洗衣粉洗涤毛料服装(C)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食品(D)用酚醛树脂制作高弹力运动鞋3.对盐类物质可有下列分类:如氯化硝酸钙[Ca(NO3)Cl]是一种混盐,硫酸铝钾KAl(SO4)2是一种复盐,冰晶石(六氟合铝酸钠)Na3AlF6是一种络盐。
对于组成为CaOCl2的盐可归类于(A)混盐(B)复盐(C)络盐(D)无法归属于上述类别4.某同学在做苯酚的性质实验时,将少量溴水滴入苯酚溶液中,结果没有发生沉淀现象,他思考了一下,又继续在反应混合液中滴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此时他发现(A) 溶液中仍无沉淀(B) 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C) 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D) 溶液呈橙色5.镓是1871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编制元素周期表时曾预言的“类铝”元素。
镓的原子序数为31,属ⅢA族。
镓的熔点为29.78℃,沸点高达2403℃。
镓有过冷现象(即冷至熔点下不凝固),它可过冷到-120℃。
由此判断下列有关镓的性质及其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镓是制造高温温度计的上佳材料(B) 镓能溶于强酸和强碱中(C) 镓与锌、锡、铟等金属制成的合金,可用在自动救火的水龙头中(D) 近年来镓成为电子工业的新宠,其主要用途是制造半导体材料,被誉为“半导体材料的新粮食”,这是利用了镓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性质6.向含1mol HCl和1mol Mg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1 mol·L-1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Ba(OH)2溶液体积(V)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A)(B)(C)(D)7.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将0.1mol·L -1HCl 溶液数滴缓缓滴入1mol·L -150mLNa 3PO 4溶液中,且不断搅拌: 3H + + PO 43-=H 3PO 4(B) 将1mol·L -1 NaAlO 2溶液和1.5mol·L -1的HCl 溶液等体积互相均匀混合6AlO 2- + 9H + + 3H 2O = 5Al(OH)3↓+ Al 3+ (C) 向1mol·L -1明矾溶液50mL 中滴入数滴0.1mol·L -1Ba(OH)2溶液Al 3++2SO 42-+2Ba 2++3OH -=Al(OH)3↓+2BaSO 4↓ (D )将少量SO 2气体通入NaClO 溶液中:SO 2+H 2O+ ClO -=SO 42-+Cl -+2H +8.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Cl 溶液和NaClO 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NaCl 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和NaClO 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相等 (B )NaCl 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大于NaClO 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 (C )NaCl 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小于NaClO 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 (D )NaCl 溶液的pH 大于NaClO 溶液的pH9.曲酸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食品添加剂。
经测定曲酸的分子式为C 6H 6O 4,结构式如右图所示,试根据曲酸分子结构特点,推测曲酸不可能具有的性质为(A )能发生酯化反应 (B)易溶于水、醇 (C)具有抗氧化性 (D)具有强酸性10.纳米材料的表面微粒数占微粒总数的比例极大,这是它有许多特殊性质的原因,假设某硼镁化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则这种纳米颗粒的表面微粒数占总微粒数的百分数为(A )22% (B ) 70% (C )66.7% (D ) 33.3%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有两个正确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多选、错选都给0分) 11. 普拉西坦(如右图)是一种能改善记忆、抗健忘的中枢神经药。
下列关于普拉西坦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氯取代物只有5种 (B )二氧取代物只有5种(C )可发生水解反应(D )与2-氨基环丁二烯丙酸互为同分异构体12.温度为T ℃,压强为1.01×106Pa 条件下,某密闭容器内,下列反应达到化学平衡A(g)+ B(g)3C ,测得此时c (A)=0.022 mol ·L -1;压缩容器使压强增大到2.02×106Pa ,第二次达到平衡时,测得c (A)=0.05 mol ·L -1;若继续压缩容器,使压强增大到4.04×107Pa ,第三次达到平衡时,测得c (A)=0.75 mol ·L -1;则下列关于C 物质状态的推测正确的是(A )C 为非气态 (B )C 为气态 (C )第二次达到平衡时C 为气态 (D )第三次达到平衡时C 为非气态13.取等质量的单质A 和化合物B 两种固体,分别投入足量的水中,产生C 、D 两种气体。
一定条件下,C 和D 恰好可完全反应,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1 molA 和1 molB 的质量相同 (B )1 molA 和1 molB 中所含的质子数相同N O O(C )1molA 和1/2molB 所含的电子数相同(D )1/2molA 和1molB 中所含的中子数相同 14.在充有氩气压强为101kPa 的密闭容器中装有HgO 和2.3g 金属钠,将其加热至500K ,使其充分反应,再冷却至室温,若容器内的气体成分未变,那么装入容器中的HgO 不可能是(A )28.06g (B )21.66g (C ) 10.83g (D )1.60g15.若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为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5个,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0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15个,而各电子层电子的最大容量仍为2n 2,则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四、五周期含有的元素分别有(A )5种、10种、15种 (B )8种、18种、18种 (C )8种、10种、15种、 (D )9种、10种、15种16.固体电解质是具有与强电解质水溶液的导电性相当的一类无机固体。
这类固体通过其中的离子迁移进行电荷传递,因此又称为固体离子导体。
目前固体电解质在制造全固态电池及其它传感器、探测器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
如RbAg 4I 5晶体,其中迁移的物种全是Ag +,室温导电率达0.27Ω-1·cm -1。
利用RbAg 4I 5晶体,可以制成电化学气敏传感器,下图是一种测定O 2含量的气体传感器示意图。
被分析的O 2可以透过聚四氟乙烯薄膜,由电池电动势变化可以得知O 2的含量。
在气体传感器工作过程中,下列变化肯定没有发生的是(A) 4AlI 3+3O 2==2Al 2O 3+6I 2 (B) I 2+2Ag ++2e -=2AgI (C) Ag -e -=Ag + (D) I 2+2Rb ++2e -=2RbI 17.下列变化或数据与氢键无关的是(A) 甲酸蒸气的密度在373K 时为1.335g ·L -1,在293K 时为2.5 g ·L -1(B) 氨分子与水分子形成一水合氨(C) 丙酮在己烷和三氟甲烷中易溶解,其中在三氟甲烷中溶解时的热效应较大 (D) SbH 3的沸点比PH 3高18.某分子式为C n H 2n O 4N 2的氨基酸,若分子内氮原子只形成氨基,且无其它支链,则符合该分子式通式的氨基酸的数目为(A )2)2)(1(--n n (B )4)2(-n n (C )2(1)4n - (D)2)1(-n n三.(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20分)19.(8分)已知下图中所有物质所含元素均为短周期元素,化合物均为氧化物或氢化物,I 的水溶液呈弱酸性,并能和A 发生反应。
化合物F 常温下呈气态。
其它物质相互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未注明):...............................................................E电位计分析气体O2AlI 3聚四氟乙烯膜多孔石墨电极银电极RbAg 4I 5请写出单质B 、G 的化学式及反应①、④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
20.(6分)被称为“魔棒”的荧光棒已成为节日之夜青少年的喜爱之物,其发光原理是利用过氧化氢氧化草酸酯产生能量,该能量被传递给荧光物质后便发出荧光.回答下列问题:(1)有人说,发光的魔棒不能凑近石油气之类的可燃性气体,否则会导致爆炸,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2)通过挤压,使过氧化氢与草酸酯混合反应,导致魔棒发光,一段时间后,光的亮度降低,此时,把魔棒往手心上敲打几下,亮度会重新增大,原因是什么?(提示:草酸酯是一种有较高粘度的有机化合物)(3)在设计魔棒时,其连续发光的能力在8-12h ,如果在发光中途,把它放入冰箱的冷冻室中,发光便会停止或基本停止.把魔棒从冷冻室中取出静止一会儿,它又会连续发光,原因是什么?21.(6分)(1)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在硫酸中硝酸是一种弱碱,又知硫酸的一水合物是一种稳定的物质,写出N 2O 3与发烟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将铜溶于N 2O 4的乙酸乙酯溶液中可制得无水硝酸铜,同时生成一种气体,写出这个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9分)22.(10分)已知甲酸和浓硫酸共热到60~80℃可发生脱水反应: HCOOH ————→ CO ↑+H 2O实验室用甲酸和浓硫酸混和后制取CO 时,常不需加热,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在试管内倒入一定体积的甲酸,然后再小心沿试管壁倒入等体积的浓硫酸,这时可见试管内液体分上、下两层,在两层液体的界面处有少量气泡,轻轻振动试管,可见液体交界面气泡增多,改变振动的力度可控制气泡产生的速率。
试回答下列问题(1)用该法制CO 不需加热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