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备课模板
模板电子教案模板格式5篇

模板电子教案模板格式(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函数的基本概念》。
详细内容包括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图像以及基本函数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能够根据实际情境,运用函数模型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函数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函数图像的绘制。
教学重点:函数的基本概念,函数性质的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函数图像绘制模板、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实际情境,如气温变化、人口增长等,让学生感受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函数的定义,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函数的内涵。
(2)介绍函数的表示方法,如列表法、解析法、图像法等。
(3)分析基本函数的性质,如线性函数、二次函数等。
3.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函数的定义、表示方法、图像及性质。
2. 在黑板上展示典型例题及解题过程。
3. 在黑板上呈现随堂练习题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遇到的函数实例,并分析其性质。
a. f(1)=2, f(2)=4, f(3)=6b. 函数图像过点(1,2), (2,4), (3,6)2. 答案:(1)生活中的函数实例:气温变化、人口增长等。
(2)a. f(x)=2xb. f(x)=2x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1)研究其他类型的函数,如分段函数、复合函数等。
(2)探讨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最大值、最小值问题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难点与重点;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设置及答案;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备课教案电子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会生字词,理解文章大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分析人物对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敢。
(2)树立团结协作、勇于挑战困难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草船借箭”这一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对话,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三国演义》及作者罗贯中。
(2)播放《草船借箭》故事片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或请教同学。
(2)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发音和词义。
3. 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分析诸葛亮、周瑜等人物性格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人物对话,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4. 情景模拟(1)学生分组,模拟“草船借箭”的场景。
(2)各小组展示,教师点评。
5. 总结全文(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回顾人物性格特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6. 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2)以“草船借箭”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四、板书设计《草船借箭》一、生字词二、人物性格特点三、故事情节四、学习心得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生字词,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人物性格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情景模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及时点评,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电子备课模板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引导学生验证举例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100以的数,也就是说观察的是一位数或两位数。那么是不是任何一个自然数,只要是5的倍数,个位上一定是0或5呢?请同学们任意写一个个位上是0或5的多位数,大家判断一下。
自主探索2的倍数的特征
32是2的倍数,但不是5的倍数。485是5的倍数但不是2的倍数。674是2的倍数但不是5的倍数。260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你们用计算器验证的结果和老师判断的一样吗?
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2,5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
同学们,你们能在百数表中找出5的倍数吗?利用自己喜欢的表示方式在5的倍数上做上记号
组1:我们列举的数有:500、4500、605、125这四个数,通过计算,发现都是5的倍数。
组2:我们验证了5个数,得出结论:只要个位上是0或5的数一定是5的倍数。
……
2、4、6、8、10、12、14、16、18、20……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我发现个位上是2的数是2的倍数。
我发现个位上是4、6、8的数是2。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分层目标
上限:理解3的倍数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下限: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
(2)再出示几个3的倍数(三位数),交换各数位上数的顺序,让学生检验是不是还是3的倍数。
到底怎样的数是3的倍数呢?
做个数位表
全课小结,延伸新知。
电子备课模板

重难点突破、学法指导
四厘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这首儿歌中有那些动物:孔雀、锦鸡、雄鹰、大雁、老虎、黄鹂、百灵鸟、熊猫。(相机出示动物图片,学一些动物的样子,也可学几种鸟的叫声)
3、齐读、分组读、开火车读动物词语。
4、练读儿歌。
(1)老师引读第一句,学生读后一句。(2ຫໍສະໝຸດ 男女生配合读。(3)分组练读。
找自己的小伙伴玩拍手歌,然后来唱一唱,演一演)读儿歌,读后评议,注意纠正错误的读音。
板书:识字7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小声自读儿歌,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和同学。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儿歌,同桌交替读、听、纠正错误的读音。
3、出示带音节的生字卡片,齐读、指名读、分组读。提醒学生注意“鹰”是后鼻韵。(用拼音卡片做组字游戏)
4、分组1、齐读儿歌,想一想:这是一首有关什么的儿歌?(保护动物)
课题
识字7
教学目
1、学会8个生字并书写,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背诵拍手儿歌。
3、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认字,写字,积累词语。
学会本课的生字。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
搜集美丽大自然的图画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识字、读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玩拍手游戏。(同桌之间玩)今天,我们学习的《识字7》也是一个拍手儿歌,学会了以后也可以玩拍手游戏。
电子教案模板(精选

电子教案模板(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具体内容包括: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DNA分子的结构、染色体的组成、孟德尔遗传定律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掌握DNA分子的结构、染色体的组成等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DNA分子的结构、染色体的组成。
难点: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原理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生物学教材、染色体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遗传病的视频,引发学生对遗传现象的思考。
2. 知识讲解:(1)介绍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2)讲解DNA分子的结构、染色体的组成。
(3)阐述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原理及应用。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些遗传病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遗传和变异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遗传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作物育种、医学诊断等。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2.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3. DNA分子的结构4. 染色体的组成5. 孟德尔遗传定律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个遗传病的案例,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其遗传规律。
答案:例如,红绿色盲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假设父亲正常(XBY),母亲是红绿色盲携带者(XBXb),则他们的儿子有可能患红绿色盲(XbY)。
2. 简述DNA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答案: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
DNA分子上的特定遗传信息序列称为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3. 列举两种遗传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电子版备课模板

第一课时轴对称
备课日期:授课日期:授课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现象,探索成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与性质。
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经理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发现美和创造美
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成轴对称的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掌握成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教法:
学法:
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件。
电子教案模板(精选

电子教案模板(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中数学》第三章第一节《函数的基本概念》。
具体内容包括: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分类及性质、函数图像的识别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理解函数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函数性质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函数的定义、表示方法、性质及图像识别。
难点:函数性质的应用、图像识别及函数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直尺、圆规、函数图像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函数的概念。
实践情景:气温变化、股票走势等。
2. 新课导入:(1)讲解函数的定义。
(2)介绍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表格法、图像法。
(3)分析函数的性质及分类。
3. 例题讲解:(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f(x) = 2x + 3(2)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f(x) = x^2 2x4. 随堂练习:(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g(x) = 1 / (x 2)(2)判断下列函数的单调性:h(x) = 3x^2 + 6x + 1六、板书设计1. 定义、表示方法、性质及分类。
2. 例题及解答。
3. 练习及答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奇偶性: f(x) = x^3 3x(2)判断下列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g(x) = x^2 + 12. 答案:(1)定义域:R,值域:R,奇偶性:奇函数。
(2)单调性:先增后减,奇偶性:偶函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函数的基本概念掌握情况较好,但在解题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函数性质的应用还存在一定问题。
2. 拓展延伸:(1)研究函数的周期性。
(2)探讨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
(3)学习复合函数、反函数等相关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难度和答案解析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性质及图像识别。
电子版教案备课计划模板

一、封面1. 教学计划名称:[科目] [年级] [学期] 教学计划2. 制表人:[姓名]3. 制表日期:[日期]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让学生掌握[具体知识点]。
- 培养学生[具体能力]。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具体能力]。
- 培养学生[具体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具体情感]。
- 增强学生[具体情感]。
三、教学内容1. 课时安排:- 第[课时]课时:[具体内容]- 第[课时]课时:[具体内容]- ……2. 教学内容详细说明:- 第[课时]课时:1. [具体内容]2. [具体内容]3. [具体内容]- 第[课时]课时:1. [具体内容]2. [具体内容]3. [具体内容]-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具体知识点]2. 教学难点:- [具体知识点]五、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2. 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案例教学:-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 教材、课件、视频、图片等。
2. 教学工具:- 投影仪、白板、黑板、教具等。
3. 学生准备:- 预习教材内容,做好课堂笔记。
七、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故事、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2. 讲授:- 讲解知识点,结合案例,引导学生理解。
3. 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解决问题。
4. 练习:- 设计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八、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2. 教学方法:- 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3. 教学资源:- 评估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Hale Waihona Puke 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作业批改记录
学科(第册)教学计划
一、全册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与学生情况分析:
三、实施教学的主要措施:
四、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数
备注
隆兴学校电子备课编辑格式
一、页面设置要求
纸张,A4纸。
页边距(厘米),上:2,下:2,左:3,右:2。
二、文字编辑要求:
1、小四、宋体
2、间距:段前、段后均为0行;行距:单倍行距。
(其它供参考,见下图):
三、打印要求
1、每课时教学内容设计为1页或2页。
2、双面打印
2015年下期
学科语文
年级二年级
教师林春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