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保”信息化面临三大难

合集下载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探究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探究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探究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国家为了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而设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养老保险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对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一、存在的问题1.信息孤岛现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由于各个部门之间信息系统不互通、数据不共享,造成了档案信息无法及时共享和互联互通。

这就使得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的信息在不同部门之间不能及时传递和共享,给管理工作带来不便,也影响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2.隐私保护不足在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管理中,个人信息的保护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但是目前存在着一些地方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隐私保护措施不够完善,存在着信息泄漏的风险。

一旦个人信息泄露,将会给参保人员带来财产上的损失,同时也会对参保人员的个人权益造成严重影响。

3.信息安全风险随着信息化管理的普及,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受到威胁,一旦系统被黑客攻击或者数据遭到病毒感染,将会给保险机构和参保人员带来重大损失。

目前,一些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并不完备,给信息安全留下了隐患。

二、问题原因分析1.技术水平不足造成信息化管理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是技术水平不足。

现有管理系统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了不同单位和部门的信息系统之间难以实现数据共享和互通。

对于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和保护手段的实施也存在一定的滞后。

2.管理体制不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管理体制存在一定问题,也是导致信息化管理不畅的原因之一。

不同部门、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信息共享渠道不畅,导致了信息孤岛现象的形成。

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也导致了管理规范的缺失和监管机制的不够健全。

三、解决建议1.完善技术支持针对技术水平不足的问题,应该采取措施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引进人才,提高技术水平。

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

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

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
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村信息化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然而,农村信息化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一、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目前,我国农村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是主要原因
之一。

许多农村地区没有通畅的互联网和电信设施,这直接影响了农
村信息化的进程。

二、信息化人才缺乏
信息化人才短缺是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另一个难题。

与城市相比,农村
地区缺乏计算机、网络、信息等方面的人才。

这也制约了农村信息化
的推进。

三、信息化应用不广泛
而信息化应用的广泛程度也是农村信息化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农村
大多数人还没有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以及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和效益。

四、资金来源难题
资金来源是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难点之一。

由于投资成本高,很多农村地区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

这使得信息化的发展缺乏必要的动力。

然而,中国政府一直在大力支持农村信息化的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信息化人才培训,鼓励企业与农村发展战略合作,等等,都是在推动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措施。

随着这些措施的不断实施,相信中国的农村信息化发展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农业信息化开始逐步普及和应用。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面临着以下问题:
1. 基础设施不健全。

许多农村地区还存在网络覆盖不到位、带宽不够等问题,制约了农业信息化发展。

2. 应用场景不够充分。

大部分农民在实际生产中仍然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对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接受度还不够。

3. 人才匮乏。

农业信息化需要各类专业人才,但目前我国专业人才的培养进展缓慢。

4. 数据安全问题。

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中,数据安全需要严格控制和保护,但目前还缺少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

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可以重点投入资金加强网络建设和提高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率,提升农村地区的通信基础设施。

2. 加强新技术应用的示范。

政府可以选择一些农业生产的优势领域,进行技术应用的示范,带动广大农民对新技术的认识和接受度。

3. 加强人才培养。

政府可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满足现代农业信息化的需要。

4. 加强数据保护和隐私保护。

政府可以加强对数据、隐私等关键信息的保护力度,制定完善的安全规范和保护措施,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

总结
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将成为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政府和相关领域要共同努力,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的推进速度,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

新农保实施过程中的难题及破解路径

新农保实施过程中的难题及破解路径

新农保实施(shíshī)过程中的难题及破解路径一、新农保在实施过程中出现(chūxiàn)的问题(一)新农保现行财政负担和分担机制不尽合理,阻碍了新农保的有效(yǒuxiào)推进现行新农保制度的财政负担和分担结构是以东、中、西部为划分基础的:中央财政负担东部地区50 % 基础养老金,负担中西部地区100% 基础养老金。

个人账户的补贴由地方财政全额负担。

这种财政分担方式容易造成东部地区内部经济欠发达市或县,尤其(yóuqí)是贫困县财政负担过重,并导致地方财政压力不断上移,不利于新农保覆盖面的扩大以及制度的有效推进。

(二)参保覆盖面窄和个人账户积累少,不利于建立(jiànlì)农村养老保障的长效机制在新农保实施过程中,不同年龄的农民在参保缴费时的表现截然不同:越接近养老金领取年龄的农民参保率越高,而作为制度缴费主体的年轻农民参保率却偏低。

(三)新农保与城镇养老保险的对接尚未实现,制约了新农保制度的全面实施当前我国城乡实行两种不同的养老制度,即农民在城镇企业就业实行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则实行新农保养老保险制度。

如何实现这两种制度的对接,决定着新农保养老制度成功与否的关键。

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责任分担结构不同。

新农保的责任主体主要为国家和参保个人;而城镇养老保险的责任主体为国家、企业和个人。

第二,统筹部分构成不同。

新农保的统筹部分中西部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东部地区中央财政负担50 % ;城镇养老保险的统筹由企业缴费和财政补贴构成。

第三,新农保中参保农民的个人账户中地方补贴的部分仍然属于政府所有,这与城镇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的私人所有不同。

第四,缴费的标准有差别。

城镇养老保险的标准较高(企业负担20 % ,个人负担8%),且带有强制性,因此相对积累较高;新农保缴费标准很低(参保农民按100、200、300、400、500 元5 档缴费),采取自愿的原则,因此积累低。

农保局三难现象专项整治报告与农保局社会保险法自查报告汇编

农保局三难现象专项整治报告与农保局社会保险法自查报告汇编

农保局三难现象专项整治报告按照县委工作部署,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我局认真查找和梳理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职能:一、基本情况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局扎实做好城乡居保政策宣传、保费征缴、待遇发放、社保卡管理服务工作,全心全意为全县城乡居民提供热忱、高效、优质服务。

在做好机关内控,加强服务窗口效能建设的基础上,针对自查、群众反映等方式梳理出的问题,从方便群众的角度出发,厉行整改,提质提效,树立农保部门良好的文明形象。

二、整改措施从制度和运行机制方面着手不断完善经办窗口服务规范、纪律要求和文明用语,全面提升经办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是严格办结制度。

经办大厅业务窗口严格执行限时办结制度,业务受理进一步缩短流程、压缩时限,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加强大厅管理。

进一步公开业务办理须知、办事流程及办理时限等事项,使群众能熟悉政策和办事流程,方便群众办事。

严格实行“AB岗”制度,A岗不在由B岗及时办理相关业务。

同时,为方便远道而来的办事人员,服务大厅增设休息座椅,为办事人员休息提供方便。

三是严抓工作纪律。

严禁工作人员上班时间随意脱岗、串岗,上网购物、聊天、炒股、玩游戏,对工作拖拉、效率低下、随意不作为的通报批评,并要求作出书面检查,登记备案,情节严重的按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同时,加大群众投诉的受理工作,通过设立意见箱、公开网上举报邮箱、公开举报电话、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广泛征求来访办事群众等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整改措施,及时反馈整改结果。

四是开展行风评议。

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整风肃纪、第1 页共9 页提高效能、改善服务、优化环境”为主要内容开展服务大厅行风评议活动,进一步促进经办大厅干部职工强化纪律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做好主动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全面提升窗口工作服务水平。

三、整改成效通过整改,达到了开门办事、政通人和、热情高效服务的效果。

陈伟-农村信息化破解三大瓶颈

陈伟-农村信息化破解三大瓶颈

陈伟:农村信息化破解三大瓶颈针对本次农村信息化会议的主题“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促进农村信息化服务和谐”,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陈伟认为,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存在于城乡之间的二元结构和数字鸿沟、信息鸿沟是很大的不和谐,而这是通信业的使命和责任。

使命与机遇陈伟表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这是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而刚刚闭幕的六中全会又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再次对农村信息化推进,对新农村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他强调,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因此,信息产业在推进农村信息化中间肩负着光荣的使命,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陈伟表示,农村信息化的推进也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而其中,“首当其冲的是通信运营业。

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间,通信业不可或缺,通信服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中央号召下,在信息产业部领导下,在各运营商努力下,以村村通工程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的推进,网络建设的发展,通信服务的提供,为农村信息化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陈伟评价说,各运营商各显神通,为了更好地为农村信息化服务,都结合自身特点,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调研结果显示,目前,中国电信在浙江,中国网通在河南,中国移动在广东省的边远山区,四川联通在四川,卫通、铁通在全国相应的地方都做出实实在在的、成功的信息化推进,这些都是运营商在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三大瓶颈陈伟也强调,目前,农村信息化推进已经进入深入发展的新阶段,全国各个部委、各大系统、各个方面都在努力为农村信息化做贡献。

但是,在推进农村信息化过程中,仍存在三大瓶颈。

首先,通信进村后怎样入户。

陈伟表示,不到农户就不能发挥信息化的作用,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经济发展。

他以城市为类比,在城市中,怎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就是最大瓶颈,而农村远不止最后一公里,就行政村而言大多数是若干公里的问题。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信息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升农产品品质。

在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对策。

一、基础设施不足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网络覆盖不足,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受到了制约。

特别是在偏远山区和贫困地区,网络信号弱、宽带不畅,给农业信息化的推广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对策: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提高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率和带宽,推动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可以引入第三方企业,共同建设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

二、农民信息化意识薄弱许多农民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了解不足,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和意识薄弱。

他们在生产经营中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方式,对信息化工具的使用和应用不够积极,这成为了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一大障碍。

对策:开展农村信息化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了解。

可以通过举办农村信息化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农民的信息化水平,鼓励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

三、农业信息化系统不完善我国农业信息化系统整体建设不够完善,信息系统之间缺乏互通互联,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这给农业生产经营带来了不便,也难以充分发挥信息化带来的效益。

对策:政府应加强对农业信息化系统的整合与建设,鼓励和引导相关企业和机构加大对农业信息系统的投入和研发,促进信息系统之间的互通互联。

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农业信息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的融合发展,建立起完善的农业信息化管理体系。

四、信息安全问题突出随着农业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普及,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在信息化系统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容易受到黑客攻击、病毒侵袭等安全威胁,造成信息泄露和数据损失,给农业生产经营带来了严重影响。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难点与对策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难点与对策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难点与对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一直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然而,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面临着各种难点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建设,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些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农村地区的经济基础相对较薄弱,农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社会保障缴费能力有限。

因此,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困境。

针对这一难点,可以通过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征收农村地区土地利用税等方式,增加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确保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顺利建设。

二、制度建设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建设相对不完善,存在着制度框架不清晰、政策不协调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应当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和制度机制,确保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行。

三、信息化程度低农村地区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信息不畅通是影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难点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借助互联网和智能化技术,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采集、传输和共享的效率,促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康发展。

四、农民参与意识不强农村地区农民参与社会保障的意识相对较弱,仍存在着 passivity 情况。

为了提高农民的参与意识,可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对社会保障政策的了解和认同,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促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康发展。

五、服务水平不高农村地区社会保障服务水平相对较低,服务设施和人才储备不足是影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难点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满足农民的需求,促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建设。

六、区域差异较大农村地区的区域差异较大,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政策执行情况存在着明显差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差异化政策,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全面覆盖,确保政策执行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之先贤,对于大同社会的追求持续千年,却苦于找不到实现的办法。

当“新农保”的光芒照耀在“老有所养”的梦想之上,今人所直面的考验是如何搭建一座依托信息化的管理大厦。

9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新农保”指导意见》),按照《“新农保”指导意见》的计划,“新农保”的落地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同时,需要建立一套完备、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

而这对现今的农保管理和信息化基础,却如平地起高楼,而复杂、人员流动性强的农村信息化特性也给“新农保”系统的建立提出了挑战。

平地起高楼
对“新农保”与“老农保”的最大区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农民养老保险处处长高帆指出,区别在于国家拿出了真金白银对农民养老保险进行补贴。

同时,“新农保”的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的基金式管理,这能够有效遏制挪用农保基金的情况发生。

“新农保”的优势,让这一次政策一经出台就受到了广大农民的一致欢迎。

据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新闻发言人赵磊介绍,截止9月3日,北京市“新农保”参保人数已达127.5万人,覆盖率达85%。

然而,对于各级管理部门来说,如何落实好这项惠农政策还面临很多挑战。

在《“新农保”指导意见》出台之前,在有关部门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副主任皮德海坦言,各地经办力量尚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

农保经办业务主要由县(市、区、旗)、乡(镇)和行政村三级经办,而恰恰这三级经办机构力量十分薄弱(详见表)。

同时,皮德海还指出,各地经办手段也比较落后,业务流程不统一。

不少地方经办工作还以手工操作为主,经办成本高、效率低。

目前全国没有统一的系统软件和网络建设规划。

一些地区为解燃眉之急,开发了过渡性的应用软件,但在系统结构、业务模块、数据接口、指标体系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另外,各地的新农保经办管理模式不统一,操作流程差别较大,增加了管理成本和难度。

还有专家指出,中国有多达8亿数量的农民,“新农保”在实施中一定会遇到海量数据和账户信息,“在这样的水平不一的基础上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化系统着实不易。


系统层更多
“从信息化的角度考虑,实施新农保的困难在于农村信息系统的多层次性。

”谈及“新农保”信息系统建设所要面临的挑战,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政府事业部副总经理叶丽艳告诉记者。

叶丽艳解释说,这种多层次性与“新农保”在实施过程中的业务流程有关。

现有城镇职工社保信息系统由“省-市-县”三级网络组成,而新农保系统则是由“省―市―县―乡镇”四级网络组成,与现有的城镇职工社保信息系统相比,“新农保”多出一个层次。

“所以‘新农保’在业务经办流程中,乡镇事务所是其信息化的初始环节,而它的信息化程度直接影响到整个流程的顺畅和效率。

然而,在中国很多地区的农村中,各管理部门的末端管理资源,以及农村信息化程度还很低。

”叶丽艳认为,新农保的信息化建设关键在于各地省―市―县―乡镇四级的网络建设、各级经办机构的人员能力建设,以及整个方案的制定和各项工作的组织。

各地有差异
《“新农保”指导意见》中提到,在试点阶段,新农保基金暂时实行县级管理,有条件的可以直接实行省级管理。

而由于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在系统的构建上,“新农保”也面临着地区差异与统一系统的调和难题。

“新农保的信息化系统建设,需要加强地方调研、统一信息标准、优化业务流程、简化系统操作,最大程度地避免闭门造车。

量身定制的新农保信息化系统,才能更好地为各级经办部门提供方便、简单、实用的服务。

”叶丽艳很有感触地说。

据介绍,东软今年负责的天津的城乡统筹系统,是将原来的新农合系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系统、城乡老年人补助系统、农籍职工养老保险系统、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系统统一纳入到整个城乡统筹系统当中,实现了各类人群的统一管理和信息共享; 而包头和芜湖两地则是在原来金保系统的框架下来建设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养老保险。

“这种差异出现的原因,是各级政府根据本地的需求所制定的本地化操作流程和经办管理模式不同。

”有专家建议,政府除了加大宣传和政策引导力度外,新农保的系统构建要从地方调研入手,制定出符合本地区经济、环境以及信息化基础的本地化政策。

同时,叶丽艳还指出, “新农保”信息系统还面临着农民身份变化以及异地系统对接问题。

“农村居民在转变为城镇居民后,原有的缴费年限和账户如何处理。

农民发生迁移,社保关系如何转移,从信息化角度讲,必须要考虑参保人员的流动性以及身份的变化性。

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在主持研发新农保信息系统核心平台,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预计10月底完成。

另外,“新农保”的经办规程也已经基本完成,将于近期发布。

“新农保”的推行将实现全社会的老有所养,但其后的信息系统建设也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

“新农保”缴费
“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

个人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等5个档次,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

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

养老金领取
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

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

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对于长期缴费的农村居民,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提高和加发部分的资金由地方政府支出。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与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