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课后知能检测17 苏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 课后知能检测4 苏教版选修4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课后知能检测4 苏教版选修41.(2012·云南玉溪高二期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电池中,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B.原电池中,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C.铜锌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D.碱性锌锰电池是一次电池,铅蓄电池是二次电池【解析】原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流入正极,而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
【答案】 B2.电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能量来源,各式各样电池的发明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
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锌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碳棒变细B.氢氧燃料电池可将热能直接转变为电能C.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被氧化D.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解析】因为锌锰干电池中锌棒为负极,锌棒变细,碳棒不变,A错;原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B错;氢氧燃料电池负极反应为H2-2e-===2H+,C正确;太阳能电池采用硅材料制作,D错。
【答案】 C3.在碱性锌锰干电池中,已知氢氧化钾为电解质,发生的电池总反应为:Zn+2MnO2+2H2O===2MnOOH+Zn(OH)2。
下列该电池的电极反应,正确的是( ) A.负极反应为Zn-2e-===Zn2+B.负极反应为Zn+2H2O-2e-===Zn(OH)2+2H+C.正极反应为2MnO2+2H++2e-===2MnOOHD.正极反应为2MnO2+2H2O+2e-===2MnOOH+2OH-【解析】在书写碱性电池的电极反应式时,方程式中不得出现H+。
在碱性电池中,负极的Zn失去电子形成的Zn2+应该与OH-结合为Zn(OH)2。
【答案】 D4.铅蓄电池的两极分别为Pb、PbO2,电解质溶液为硫酸,工作时反应为:Pb+PbO2+2H 2SO 4===2PbSO 4+2H 2O 。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Pb 为正极被氧化B .SO 2-4只向PbO 2极移动C .电解质溶液密度不断减小D .溶液的pH 不断减小【解析】 根据方程式:Pb 0+PbO 2+4 +2H 2SO 4===2Pb +2SO 4+2H 2O 原电池中失电子的物质为负极,所以Pb 为负极,PbO 2为正极。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专题1第一单元第3课时知能演练轻松闯关.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1.在相同条件下,将1 mol C(s)分别按如下途径燃烧:①1 mol C(s)→1 mol CO 2(g);②1 mol C(s)→1 mol CO(g),1 mol CO(g)→1 mol CO 2(g),放出的热量关系为( )A .①>②B .①=②C .①<②D .无法比较解析:选B 。
途径①和②虽过程不同,但始态、终态相同,故两途径的焓变相同。
2.已知H 2(g)+Cl 2(g)===2HCl(g) ΔH =-184.6 kJ ·mol -1,则反应HCl(g)===12H 2(g)+12Cl 2(g)的ΔH 为( )A .+184.6 kJ/molB .-92.3 kJ/molC .-369.2 kJ/molD .+92.3 kJ/mol解析:选D 。
互逆的两个化学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数值相等,但吸热或放热符号正好相反,热化学方程式的系数表示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也可以同时乘以某一个数,且ΔH 也相应地乘以该数。
3.已知S(s)===S(g) ΔH 1,S(g)+O 2(g)===SO 2(g) ΔH 2,则S(s)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 .S(s)+O 2(g)===SO 2(g) ΔH =ΔH 2-ΔH 1B .S(s)+O 2(g)===SO 2(g) ΔH =ΔH 1-ΔH 2C .S(s)+O 2(g)===SO 2(g) ΔH =ΔH 1+ΔH 2D .1 mol S(s)燃烧生成1 mol SO 2(g)放出的热量大于1 mol S(g)燃烧生成1 mol SO 2(g)放出的热量解析:选C 。
将S(s)===S(g) ΔH 1与S(g)+O 2(g)===SO 2(g) ΔH 2等号两侧直接相加得:S(s)+O 2(g)===SO 2(g) ΔH =ΔH 1+ΔH 2;又因为ΔH 1>0,ΔH 2<0,所以|ΔH |<|ΔH 2|,故D 项错误。
苏教版化学选修4电子题库 专题2第一单元第1课时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Word版含答案

1.(2012·如皋检测)氨分解反应在容积为2 L 的密闭容器内进行。
已知起始时氨气的物质的量为4 mol,5 s 末为2.4 mol ,则用氨气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A .0.32 mol/(L·s)B .0.16 mol/(L·s)C .1.6 mol/(L·s)D .0.8 mol/(L·s)解析:选B 。
正确的计算是:v (NH 3)=4 mol -2.4 mol 2 L ×5 s=0.16 mol/(L·s) 2.对于化学反应3W(g)+2X(g)===4Y(g)+3Z(g),下列反应速率关系中,正确的是( )A .v (W)=3v (Z)B .2v (X)=3v (Z)C .2v (X)=v (Y)D .3v (W)=2v (X)解析:选C 。
根据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的计量系数之比,A 项,v (W)=v (Z);B 项,3v (X)=2v (Z);C 项,2v (X)=v (Y);D 项,2v (W)=3v (X)。
3. 在一定条件下,将A 2和B 2气体通入 1 L 密闭容器中,反应按下式进行:m A 2+n B 22C,2 s 内反应速率如下:v (A 2)=0.5 mol·L -1·s -1,v (B 2)=1.5 mol·L -1·s -1,v (C)=1mol·L -1·s -1,则m 和n 的值分别为( )A .2、3B .3、2C .3、1D .1、3解析:选D 。
对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m ∶n ∶2=v (A 2)∶v (B 2)∶v (C)=0.5 mol·L -1·s -1∶1.5 mol·L -1·s-1∶1 mol·L -1·s -1=1∶3∶2,故m 和n 的值分别为1、3。
苏教版化学选修4(江苏专用)电子题库 专题2第三单元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Word版含答案

1.关节炎是因为在关节滑液中形成了尿酸钠晶体,尤其是在寒冷季节易诱发关节疼痛,其化学机理如下:①HUr+H2O Ur-+H3O+,尿酸尿酸根离子②Ur-(aq)+Na+(aq) NaUr(s)。
下列对反应②的叙述正确的是()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解析:选B。
题意中明确指出“尤其是在寒冷季节易诱发关节疼痛”,说明温度降低,反应②Ur -(aq)+Na+(aq) NaUr(s)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知其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2.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g)+CO(g) 1/2N2(g)+CO2(g)ΔH =-373.2 kJ·mol-1,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B.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D.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解析:选B。
降低温度虽然能提高NO的转化率,但也降低了反应速率,D选项同时采取了降温和增压措施,对提高NO的转化率是一致的,但对加快反应速率是矛盾的,故D项不能保证满足题中条件。
3.等物质的量的X(g)与Y(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X(g)+Y(g) 2Z(g)+W(s)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平衡常数K值越大,X的转化率越大B.达到平衡时,反应速率v正(X)=2v逆(Z)C.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减小的倍数大于逆向反应速率减小的倍数D.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解析:选A 。
平衡常数K值越大,反应向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X的转化率越大,A项正确。
达平衡时2v正(X)=v逆(Z),B项错误。
达平衡后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又因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速率减小的倍数小于逆反应速率减小的倍数,C项错误。
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D项错误。
高中化学 课后知能检测8 苏教版选修4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课后知能检测8 苏教版选修41.(2012·徐州高二质检)已知:4NH3+5O2===4NO+6H2O,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v(O2)、v(NO)、v(H2O)表示,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4v(NH3)=5v(O2) B.5v(O2)=6v(H2O)C.3v(NH3)=2v(H2O) D.5v(O2)=4v(NO)【解析】利用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的关系,采用转化的方法将选项变形。
A项,4v(NH3)=5v(O2)可转化为v(NH3)∶v(O2)=5∶4,错误;同理可得,B、D项错误,C项正确。
【答案】 C2.有两位同学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测定可逆反应:A2+3B22C2的化学反应速率。
甲测得:v(A2)=0.5 mol/(L·min),乙测得:v(B2)=1.5 mol/(L·min),则这两位同学的测定结果( )A.都正确B.都不正确C.甲正确,乙不正确D.都对或都错【解析】因为v(A2)∶v(B2)=1∶3,速率比等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比,所以表示的反应速率大小是相同的,可能都对,也可能都错。
【答案】 D3.在铝与稀硫酸的反应中,已知10 s末硫酸的浓度减少了0.6 mol·L-1,若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则10 s内生成硫酸铝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A .0.02 mol·(L·s)-1B .1.8 mol·(L·s)-1C .1.2 mol·(L·s)-1D .0.18 mol·(L·s)-1【解析】 由v =Δc Δt 可知v (H 2SO 4)=0.6 mol·L -110 s =0.06 mol·(L·s)-1,由反应2Al+3H 2SO 4===Al 2(SO 4)3+3H 2↑可知:v (H 2SO 4)∶v [Al 2(SO 4)3]=3∶1,则v [Al 2(SO 4)3]=0.06 mol·L·s-13=0.02 mol·(L·s)-1。
高中化学 课后知能检测19 苏教版选修4 (1)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课后知能检测19 苏教版选修4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则该物质不溶于水B.不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度为0C.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D.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0【解析】难溶物质是指此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但总有一部分会溶解,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答案】 C2.下列有关AgCl沉淀的溶解平衡状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AgCl沉淀生成和溶解不断进行,但速率相等B.AgCl难溶于水,溶液中没有Ag+和Cl-C.升高温度,AgCl的溶解度不变D.向AgCl沉淀的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NaCl固体,AgCl的溶解度不变【解析】AgCl固体在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所以溶液中有Ag+和Cl-,B错;升高温度,AgCl溶解度增大,C错;向平衡体系中加入NaCl,增大了c(Cl-),溶解平衡左移,AgCl 溶解度减小,D错。
【答案】 A3.将足量的AgCl分别放入下列物质中,AgCl的溶解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①20 mL 0.01 mol·L-1NH4Cl溶液②30 mL 0.02 mol·L-1 CaCl2溶液③40 mL 0.03 mol·L-1盐酸④10 mL蒸馏水⑤50 mL 0.05 mol·L-1AgNO3溶液A.①②③④⑤B.④①③②⑤C.⑤④②①③D.④③⑤②①【解析】足量的AgCl(s)溶于水中存在着如下平衡:AgCl(s)Ag+(aq)+Cl-(aq),由于K sp=c(Ag+)·c(Cl-),c(Ag+)或c(Cl-)越大,越能抑制AgCl的溶解,AgCl的溶解度就越小。
①c(Cl-)=0.01 mol·L-1,②c(Cl-)=0.04 mol·L-1,③c(Cl-)=0.03 mol·L-1,④c(Cl-)=0,⑤c(Ag+)=0.05 mol·L-1,c(Ag+)或c(Cl-)由小到大排列的顺序是④①③②⑤,所以AgCl的溶解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④①③②⑤。
高中化学 课后知能检测14 苏教版选修4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 课后知能检测14 苏教版选修41.下列措施能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的是( ) A .加热 B .加入硫酸溶液 C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 .降温【解析】 只有A 项水的电离平衡右移,故电离程度增大。
【答案】 A2.已知室温下0.01 mol·L -1CH 3COOH 溶液中c (H +)=4.32×10-4mol·L -1,则该CH 3COOH 溶液中水的离子积常数( )A .<1×10-14B .>1×10-14C .=1×10-14D .无法确定【解析】 K w 只与温度有关,常温下K w =1×10-14,选C 。
【答案】 C3.25 ℃时,在0.01 mol·L -1的硫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 +浓度是( ) A .5×10-13mol·L -1B .0.02 mol·L -1C .1×10-7mol·L -1D .1×10-12mol·L -1【解析】 溶液中的c (H +)近似为0.02 mol·L -1,因为c (H +)·c (OH -)=1×10-14(mol·L-1)2,所以溶液中的c (OH -)=1×10-14mol·L-120.02 mol·L-1=5×10-13mol·L -1,水电离出的c (H +)=c (OH -)=5×10-13mol·L -1【答案】 A4.能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且所得溶液呈酸性的是( )A.在水中加入NaOH固体B.在水中加入K2SO4固体C.将水加热D.向水中通入HCl气体【解析】向水中加NaOH、HCl均可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但前者使溶液呈碱性,后者使溶液呈酸性;加入K2SO4对水的电离无影响;将水加热,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专题1第一单元第1课时知能演练轻松闯关.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D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解析:选B 。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但能量变化不一定表现为热量变化,还可能以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放出;E (反应物)>E (生成物),反应放热,E (反应物)<E (生成物),反应吸热。
2.下列过程一定释放出能量的是( )A .化合反应B .分解反应C .分子拆成原子D .原子组成分子解析:选D 。
形成化学键释放能量,原子结合成分子放出能量;化合、分解反应有可能是放热反应,也有可能是吸热反应。
3.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 .硫在氧气中燃烧D .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 解析:选D 。
当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时,反应是吸热的。
A 、B 、C 三项均为燃烧反应,均是放热的。
4.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B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C .锌与稀硫酸的反应D .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的反应解析:选B 。
A 、C 、D 三项中的反应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放热反应,而B 项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需要持续加热,是吸热反应。
5.下列变化,属于吸热过程的是(双选)( )A .浓H 2SO 4溶于水B .甲烷燃烧C .KClO 3受热分解D .NH 4Cl 溶于水 解析:选CD 。
变化既包括物理变化过程,又包括化学变化过程。
6.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 4ClO 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其方程式可表示为:2NH 4ClO 4=====△N 2↑+4H 2O +Cl 2↑+2O 2↑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 .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C .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D .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剂作用解析:选D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课后知能检测17 苏教版选修41.(2012·浙江宁波柴桥高二月考)室温下,在pH=12的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OH-)为( )①1.0×10-7mol·L-1②1.0×10-6mol·L-1③1.0×10-2mol·L-1④1.0×10-12mol·L-1A.③ B.③④C.①③ D.④【解析】pH=12的溶液可能是强碱溶液,则水电离的c(OH-)等于溶液中的c(H+),c(H+)=1×10-12 mol/L;也可能是强碱弱酸盐溶液,则溶液中的c(OH-)全部是由水电离出的,为1×10-2mol·L-1。
【答案】 B2.已知某温度下,K a(HCN)=6.2×10-10、K a(HF)=6.8×10-4、K a(CH3COOH)=1.8×10-5、K a(HNO2)=6.4×10-6。
物质的量浓度都为0.1 mol·L-1的下列溶液中,pH最小的是( ) A.NaCN B.NaFC.CH3COONa D.NaNO2【解析】弱酸酸性越强,对应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越小,其强碱弱酸盐的溶液pH越小,由K a知,HF的酸性较强。
【答案】 B3.为了配制NH+4的浓度与Cl-的浓度比为1∶1的溶液,可在NH4Cl溶液中加入( )①适量的HCl ②适量的NaCl ③适量的氨水④适量的NaOHA.①②B.③C.③④D.④【解析】NH4Cl溶液中存在NH+4+H2O NH3·H2O+H+,为增大NH+4浓度,应加入酸或NH3·H2O,①加入HCl虽然增大了H+的浓度,但也增大了Cl-的浓度,不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 B4.(2012·浙江宁波柴桥高二月考)下列变化不属于盐类水解反应的是( )①NH3+H2O NH+4+OH-②HCO-3+H2O H2CO3+OH-③HCO-3+H2O H3O++CO2-3④Al3++3HCO-3===Al(OH)3↓+3CO2↑⑤CH3COOH+OH-===CH3COO-+H2O⑥NH+4+2H2O NH3·H2O+H3O+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④⑤D.①③【解析】①③是电离方程式,⑤是酸碱中和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 A5.有四种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且都由一价阳离子A+和B+及一价阴离子X-和Y-组成的盐溶液。
据测定常温下AX和BY溶液的pH=7,AY溶液的pH>7,BX溶液的pH<7。
由此判断不水解的盐是( )A.BX B.AXC.AY D.BY【解析】AY溶液的pH>7,说明AY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BX溶液的pH<7,说明BX为强酸弱碱盐,水解呈酸性;则AX为强酸强碱盐,pH=7,不发生水解,B项正确。
【答案】 B6.在一定的温度下,向CH3COONa的稀溶液里加水稀释,下列各种量的变化中,变大的是( )①H+的物质的量浓度②OH-的物质的量浓度③c(CH3COO-)/c(CH3COOH) ④水的浓度⑤c(H+)·c(OH-)A.①④B.①C.③④D.②⑤【答案】 B7.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pH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Ba(OH)2、Na2SO3、FeCl3、KClB.Na2SiO3、Na2CO3、KNO3、NH4ClC.NH3·H2O、H3PO4、Na2SO4、H2SO4D.NaHCO3、C6H5COOH、C2H5OH、HCl【解析】KCl、KNO3、Na2SO4均为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溶液显中性,而A中Na2SO3、FeCl3分别水解而使溶液显碱性和酸性;B中,由于酸性H2SiO3<H2CO3,根据越弱越水解可判断溶液碱性Na2SiO3>Na2CO3,NH4Cl水解显酸性;C中,pH:NH3·H2O>Na2SO4>H3PO4>H2SO4;D中,C6H5COOH溶液中,电离出H+,pH<7,C2H5OH对水的电离平衡无影响,pH=7。
故只有B项是pH由大到小排列的。
【答案】 B8.(2010·四川高考)有关①100 mL 0.1 mol·L-1NaHCO3;②100 mL 0.1 mol·L-1Na2CO3两种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个数:②>①B.溶液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②>①C.①溶液中:c(CO2-3)>c(H2CO3)D.②溶液中:c(HCO-3)>c(H2CO3)【解析】盐类水解促进水的电离,且Na2CO3的水解程度大,碱性强,故水中电离出的H+个数多,A项正确;B项②溶液中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1,而①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根据物料守恒及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②>①,B项正确;C项NaHCO3水解程度大于电离,所以c(H2CO3)>c(CO2-3),C项错误;D项Na2CO3中CO2-3分步水解:第一步水解为主且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判断D正确。
C、D 两项只要写出它们的水解及电离方程式即可判断。
【答案】 C9.(2012·镇江高二调研)某酸HX稀溶液和某碱YOH稀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两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大于7,下表中判断合理的是( )A.①③C.①④D.②④【解析】①溶液为中性,pH等于7,②一元强酸和一元强碱等浓度混合,由于碱的体积大,碱在反应中过量,所以溶液的pH大于7。
③中不知道两者的电离程度,无法确定溶液的酸碱性。
④中混合生成强碱弱酸盐,生成物发生水解,溶液呈碱性,pH大于7。
【答案】 D10.下列各组中的比值等于2∶1的是( )A.pH均为12的烧碱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B.硫化钾溶液中c(K+)与c(S2-)之比C.相同温度下0.2 mol/L醋酸溶液与0.1 mol/L醋酸溶液中c(H+)之比D.10 mL 0.5 mol/L的盐酸与5 mL 0.5 mol/L盐酸溶液中的c(H+)之比【解析】pH=12的强碱溶液中c(OH-)=0.01 mol/L,对NaOH溶液c(NaOH)=0.01 mol/L,而Ba(OH)2溶液中c[Ba(OH)2]=0.005 mol/L,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1;K2S溶液中由于S2-有部分发生水解,使c(K+)∶c(S2-)>2;因不同浓度的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不同,则0.2 mol/L醋酸溶液的c(H+)与0.1 mol/L醋酸溶液的c(H+)之比不等于2∶1;由于题给盐酸的浓度都为0.5 mol/L,只是体积不同,则其c(H+)应相等。
【答案】 A11.(1)有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的8种溶液:①HCl,②H2SO4,③KCl,④H2SO3,⑤Ba(OH)2,⑥NaOH,⑦CH3COONa,⑧NH4NO3,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写出离子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①氢硫酸的电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中c(H+)、c(HS-)、c(S2-)的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碳酸钠溶液中存在的水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二元酸(化学式用H2B表示)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H2B H++HB-HB-H++B2-则Na2B溶液显________(选填“酸性”、“中性”或“碱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解析】(2)①氢硫酸为二元弱酸,电离方程式为H2S H++HS-,HS-H++S2-。
溶液中c(H+)>c(HS-)>c(S2-)。
②CO2-3的水解分为两步,水解方程式为CO2-3+H2O HCO-3+OH-,HCO-3+H2O H2CO3+OH-。
(3)由题给信息知,H2B为二元弱酸,Na2B属于强碱弱酸盐,B2-水解,溶液呈碱性。
【答案】(1)⑤⑥⑦③⑧④①②(2)①H2S H++HS-HS-H++S2-c(H+)>c(HS-)>c(S2-)②CO2-3+H2O HCO-3+OH-,HCO-3+H2O H2CO3+OH-(3)碱性B2-+H2O HB-+OH-、HB-+H2O H2B+OH-12.(2012·南阳高二质检)现有S2-、SO2-3、NH+4、Al3+、HPO2-4、Na+、SO2-4、AlO-2、Fe3-等离子,请按要求填空:+、HCO-3、Cl(1)在水溶液中,离子水解呈碱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水溶液中,离子水解呈酸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能在酸性较强的溶液里大量存在,又能在碱性较强的溶液里大量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既不能在酸性较强的溶液里大量存在,又不能在碱性较强的溶液里大量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弱酸根离子水解溶液显碱性,部分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若水解程度大,则溶液也显碱性,即S2-、SO2-3、HPO2-4、AlO-2、HCO-3水解呈碱性。
(2)NH+4、Al3+、Fe3+属于弱碱的阳离子,水解后溶液呈酸性。
(3)Na+、Cl-、SO2-4是强酸的阴离子和强碱阳离子,既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存在,又能在强碱性溶液中存在。
(4)HPO2-4、HCO-3属于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
【答案】(1)S2-、SO2-3、HPO2-4、AlO-2、HCO-3(2)NH+4、Al3+、Fe3+(3)Na+、Cl-、SO2-4(4)HPO2-4、HCO-313.(2012·江门高二质检)在0.5 mol·L-1的NaHSO3溶液中滴入石蕊,溶液变红。
试回答有关问题:(1)该溶液中HSO-3的电离程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HSO-3的水解程度。